物理教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181 更新时间:2007-2-10
【我要加点】
1.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能力目标:
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1)噪声和它的形成;(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3)怎样减弱噪声.
教材首先指出,噪音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点明了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保护意识.随后教材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明了噪声的形成,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了什么声音属于噪声;紧接着指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过大量数据及各种分贝声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据,阐明了噪声对人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材针对听到声音的条件,提出了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教材最后的“想想议议”,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改造自己的环境.
本节的重点是从环保角度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法建议
1)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涉及到的是现今
社会的敏感话题,是现实生活中正在面对的问题.所以,对于本节知识的讲解决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联系实际.课前可让学生调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围的环境、位置和当地政府的一些规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减弱噪声的几个途径.在这个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例如:在第一节中,我们讲到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是:
声源的振动 介质(空气)的振动 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① ② ③
联系这个物理过程,带领学生总结出可以从三个途径减弱噪音污染: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最后让学生参与进来,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自己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3)根据本课内容,将本课作为阅读、讨论课比较适合.但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拟出阅读提纲.
教学设计示例
示例1:
教学重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具:录音机、录制好的磁带
教法:学生阅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用录音机放一首学生中流行的歌曲,在演唱进行一半的时候逐渐有了杂音,最后只有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或用户装修房屋时的电锯声.
学生指明这是噪声.
点明课题:我们这节课将学习有关噪声的知识.
(二) 新课教学
阅读提纲:
1.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2. 优美的歌曲一定是乐音吗?(举例说明)
3.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4
来源?
5
6
7
你还知道什么?)
8
9
些规定?
10
. 上课时间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的. 你知道城市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 噪声的等级用什么计量? . 你知道噪声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危害?(除影响听觉外的其它危害. 你认为应怎样减弱噪声? . 你知道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你对学校环境改善有哪些建议?
学生阅读后,进行讨论,讨论中不限于课文中已提到的事例.
(三)小结
1. 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
2. 噪声的等级划分——分贝.
3. 噪声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损人们的身心健康.
4. 减弱噪声的途径
示例2: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引入:作为学生,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当课堂纪律很好时,我们会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较为深刻;但是当某一节课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课堂纪律较乱时,这节课的听讲效果也就特别差,好象对老师讲过的知识没有什么印象”这是为什么呢? 引出:安静的环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闹的环境(噪音)分散人的注意力,→由学生的切身体会引入
(二) 新课教学
一、 噪声
举出不同事例
(1)工地机器的轰鸣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
(2)在音乐厅听音乐
(3)入睡时有人放声歌唱
问题:上述声音是否是噪声?噪声如何界定?
指出: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指导学生读表:书第40页(或用投影仪打出)
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
常 闻 声
贝 数(db )
感 觉
微风吹动树叶沙沙声
耳语
10
20
极静
静夜
室内一般说话声
30
50
安静
大声说话
嘈杂的闹市
70
90
较吵闹
电锯
110
很吵闹
响雷
螺旋桨飞机起飞
120
130
鼓膜震痛
喷气式飞机起飞
火箭、导弹发射
140
150
无法忍受
通过阅读表格,让学生感受到:噪声是个我们人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回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 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及社会公德意识的必要的教育,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
教师指出:在现代化都市中,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重大公害,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噪声的控制
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
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关于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
声源的振动 → 介质(空气)的振动 → 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① ② ③
联系这个物理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声源的振动发出声音,到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问题:针对上述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可以从几个环节减弱噪声?
总结出可以从三条途径减弱噪音污染. 并分别举出事例:安装消音器或隔音罩;植树造林(重点讲解其优越性);带耳塞等.
学生参与: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请同学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四)总结、扩展
教师应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课题】噪声污染对人体听觉危害的调查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通过对不同作业环境下人群的健康调查,及查阅资料,写出噪声污染对人体听觉危害的调查报告.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2)【课题】社区(或学校)噪声污染调查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止噪声的建议.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社会调查;综合分析材料;写出调查报告;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社会调查要有过程纪录.
3、和其他成员交流
一. 教材分析
1. 本节教材的地位、特点、作用
技术常常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 也会产生弊端。处理好噪声问题, 益发显得重要, 近年来, 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 它严重污染着环境, 尤其是城市环境。节节就是从这一角度切入主体的, 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借此渗透关于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的思想教育, 故本节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与以往教材相比, 本节内容的选择和展开具有以下特点:
(1) 关于噪声的来源,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图1-16所示的内容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进行分析、讨论, 并尝试对它们分类。
(2) 关于噪声的危害, 希望通过一些简易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后再结合声音的级别加以展开。
(3) 结合噪声的控制, 增加了一个探究性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4) 在习题中特意设置了一个调查学校受噪声污染情况的作业, 其目的不仅限于巩固和应用有关的噪声的知识, 而且还在于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和情感。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区分乐音和噪声, 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 教学器材
录音机 小闹钟 鞋盒 棉布 报纸 塑料袋
泡沫塑料 音叉 铝锅 饭勺
三. 学情分析
由于初二学生刚学习物理, 实验能力较差, 故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悉心指导, 引导学生比较出有关材料的隔声效果。
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3) 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2. 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与技术
设计。
3. 情感与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和讨论, 培养热爱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的意识, 提高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过程设计与指导:
1. 课前准备
(1) 准备阅读提纲
(2) 上网查阅城市区域噪声标准
(3) 准备一块玻璃板和一塑料泡沫、一只铝锅和金属饭勺
(4) 现场收集噪声, 到闹市区录下各种噪声
(5) 观察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了解其作用
(6) 进行社会调查, 了解公众对噪声的认识、政府及相关部门控制噪声
的举措
(7) 寻找家庭和教室的噪声来源
(8) 收集各种隔声材料, 准备闹钟和鞋盒
2. 活动目的
(1) 了解噪声的概念、来源、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2) 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3)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3. 方法点拨
活动一:感受噪声
(1) 用塑料泡沫摩擦干燥的玻璃板
(2) 将金属饭勺用力划锅底
(3) 录音机播放闹市区的噪声录音(放大音量)
活动二:阅读讨论
(1) 如何认识噪声?(音乐一定是乐音吗? 噪声一定令人讨厌吗?)
(2)
(3)
(1)
(2)
(3)
体举措。
(1)
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并尝试将噪声分类。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活动三:情况汇报 目前我市噪声污染的基本情况, 普通市民对噪声的认识。 城市区域噪声标准 控制噪声的法律和地方性法规,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控制噪声的具活动四:实验探究 将一只嘀嗒作响的小闹钟放入鞋盒内
(2) 分别将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包住闹钟, 塞满纸盒
(3) 比较这些材料的隔声效果
(4) 按隔声效果顺序排出试验的材料
说明:在探究时要注意:a、声源的响度要小, 因为人耳对于响度小的声音。变化较为敏感。b 、进行比较时, 要注意控制某些条件, 渗透控制变量法。c 、保证测试合理, 较好的方式是以刚好听不见指针去动时, 离声源的距离。d 、让学生设计一张表格将预测与实测结果记下来, 并比较有关材料的隔声效果。
活动五:知识应用
阅读p18生活、物理、社会, 回答出怎样以声消声。
4. 小结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5. 作业布置:
(一) 随堂练习
利用多媒体将内容投射到大屏幕上。
(1)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噪声是指声源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
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 以及人们在某些场合_________的声音, 都属于噪声。
(2)人们把_____________称作隐形杀手, 这是因为它影响人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外, 还会损害人的______________,使人产生头痛,____________力哀退等神经哀弱症状, 噪声还是诱发__________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3)现代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城市_______________的主要项目之一。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不同环境的__________。
(4)对噪声污染的治理, 主要是消除或减弱噪声,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分别是控制___________,阻断_________,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
b 在家里, 几位同学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不是噪声
c 与环境需要不相符合的声音都是噪声
d 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6)下列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 音乐会里的钢琴声 b 节目的焰火鞭炮声
c 指甲在钢板上划过的声音 d 郊游时, 树林里的鸟鸣声
(7)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装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
c 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
d 在声音传播途中植树造林
(8)据报道, 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 你认为这个报道真实吗? 为什么?
(9)星期天, 当你在家复习功课时, 邻居却在引吭高歌, 干扰了你的学习, 运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 想出解决的方法。
物理教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181 更新时间:2007-2-10
【我要加点】
1.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能力目标:
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1)噪声和它的形成;(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3)怎样减弱噪声.
教材首先指出,噪音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点明了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保护意识.随后教材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明了噪声的形成,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了什么声音属于噪声;紧接着指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过大量数据及各种分贝声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据,阐明了噪声对人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材针对听到声音的条件,提出了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教材最后的“想想议议”,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改造自己的环境.
本节的重点是从环保角度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法建议
1)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涉及到的是现今
社会的敏感话题,是现实生活中正在面对的问题.所以,对于本节知识的讲解决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联系实际.课前可让学生调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围的环境、位置和当地政府的一些规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减弱噪声的几个途径.在这个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例如:在第一节中,我们讲到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是:
声源的振动 介质(空气)的振动 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① ② ③
联系这个物理过程,带领学生总结出可以从三个途径减弱噪音污染: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最后让学生参与进来,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自己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3)根据本课内容,将本课作为阅读、讨论课比较适合.但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拟出阅读提纲.
教学设计示例
示例1:
教学重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具:录音机、录制好的磁带
教法:学生阅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用录音机放一首学生中流行的歌曲,在演唱进行一半的时候逐渐有了杂音,最后只有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或用户装修房屋时的电锯声.
学生指明这是噪声.
点明课题:我们这节课将学习有关噪声的知识.
(二) 新课教学
阅读提纲:
1.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2. 优美的歌曲一定是乐音吗?(举例说明)
3.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4
来源?
5
6
7
你还知道什么?)
8
9
些规定?
10
. 上课时间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的. 你知道城市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 噪声的等级用什么计量? . 你知道噪声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危害?(除影响听觉外的其它危害. 你认为应怎样减弱噪声? . 你知道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你对学校环境改善有哪些建议?
学生阅读后,进行讨论,讨论中不限于课文中已提到的事例.
(三)小结
1. 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
2. 噪声的等级划分——分贝.
3. 噪声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损人们的身心健康.
4. 减弱噪声的途径
示例2: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引入:作为学生,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当课堂纪律很好时,我们会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较为深刻;但是当某一节课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课堂纪律较乱时,这节课的听讲效果也就特别差,好象对老师讲过的知识没有什么印象”这是为什么呢? 引出:安静的环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闹的环境(噪音)分散人的注意力,→由学生的切身体会引入
(二) 新课教学
一、 噪声
举出不同事例
(1)工地机器的轰鸣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
(2)在音乐厅听音乐
(3)入睡时有人放声歌唱
问题:上述声音是否是噪声?噪声如何界定?
指出: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指导学生读表:书第40页(或用投影仪打出)
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
常 闻 声
贝 数(db )
感 觉
微风吹动树叶沙沙声
耳语
10
20
极静
静夜
室内一般说话声
30
50
安静
大声说话
嘈杂的闹市
70
90
较吵闹
电锯
110
很吵闹
响雷
螺旋桨飞机起飞
120
130
鼓膜震痛
喷气式飞机起飞
火箭、导弹发射
140
150
无法忍受
通过阅读表格,让学生感受到:噪声是个我们人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回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 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及社会公德意识的必要的教育,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
教师指出:在现代化都市中,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重大公害,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噪声的控制
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
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关于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
声源的振动 → 介质(空气)的振动 → 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① ② ③
联系这个物理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声源的振动发出声音,到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问题:针对上述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可以从几个环节减弱噪声?
总结出可以从三条途径减弱噪音污染. 并分别举出事例:安装消音器或隔音罩;植树造林(重点讲解其优越性);带耳塞等.
学生参与: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请同学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四)总结、扩展
教师应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课题】噪声污染对人体听觉危害的调查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通过对不同作业环境下人群的健康调查,及查阅资料,写出噪声污染对人体听觉危害的调查报告.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2)【课题】社区(或学校)噪声污染调查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止噪声的建议.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社会调查;综合分析材料;写出调查报告;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社会调查要有过程纪录.
3、和其他成员交流
一. 教材分析
1. 本节教材的地位、特点、作用
技术常常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 也会产生弊端。处理好噪声问题, 益发显得重要, 近年来, 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 它严重污染着环境, 尤其是城市环境。节节就是从这一角度切入主体的, 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借此渗透关于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的思想教育, 故本节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与以往教材相比, 本节内容的选择和展开具有以下特点:
(1) 关于噪声的来源,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图1-16所示的内容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进行分析、讨论, 并尝试对它们分类。
(2) 关于噪声的危害, 希望通过一些简易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后再结合声音的级别加以展开。
(3) 结合噪声的控制, 增加了一个探究性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4) 在习题中特意设置了一个调查学校受噪声污染情况的作业, 其目的不仅限于巩固和应用有关的噪声的知识, 而且还在于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和情感。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区分乐音和噪声, 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 教学器材
录音机 小闹钟 鞋盒 棉布 报纸 塑料袋
泡沫塑料 音叉 铝锅 饭勺
三. 学情分析
由于初二学生刚学习物理, 实验能力较差, 故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悉心指导, 引导学生比较出有关材料的隔声效果。
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3) 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2. 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与技术
设计。
3. 情感与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和讨论, 培养热爱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的意识, 提高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过程设计与指导:
1. 课前准备
(1) 准备阅读提纲
(2) 上网查阅城市区域噪声标准
(3) 准备一块玻璃板和一塑料泡沫、一只铝锅和金属饭勺
(4) 现场收集噪声, 到闹市区录下各种噪声
(5) 观察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了解其作用
(6) 进行社会调查, 了解公众对噪声的认识、政府及相关部门控制噪声
的举措
(7) 寻找家庭和教室的噪声来源
(8) 收集各种隔声材料, 准备闹钟和鞋盒
2. 活动目的
(1) 了解噪声的概念、来源、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2) 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3)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3. 方法点拨
活动一:感受噪声
(1) 用塑料泡沫摩擦干燥的玻璃板
(2) 将金属饭勺用力划锅底
(3) 录音机播放闹市区的噪声录音(放大音量)
活动二:阅读讨论
(1) 如何认识噪声?(音乐一定是乐音吗? 噪声一定令人讨厌吗?)
(2)
(3)
(1)
(2)
(3)
体举措。
(1)
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并尝试将噪声分类。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活动三:情况汇报 目前我市噪声污染的基本情况, 普通市民对噪声的认识。 城市区域噪声标准 控制噪声的法律和地方性法规,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控制噪声的具活动四:实验探究 将一只嘀嗒作响的小闹钟放入鞋盒内
(2) 分别将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包住闹钟, 塞满纸盒
(3) 比较这些材料的隔声效果
(4) 按隔声效果顺序排出试验的材料
说明:在探究时要注意:a、声源的响度要小, 因为人耳对于响度小的声音。变化较为敏感。b 、进行比较时, 要注意控制某些条件, 渗透控制变量法。c 、保证测试合理, 较好的方式是以刚好听不见指针去动时, 离声源的距离。d 、让学生设计一张表格将预测与实测结果记下来, 并比较有关材料的隔声效果。
活动五:知识应用
阅读p18生活、物理、社会, 回答出怎样以声消声。
4. 小结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5. 作业布置:
(一) 随堂练习
利用多媒体将内容投射到大屏幕上。
(1)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噪声是指声源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
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 以及人们在某些场合_________的声音, 都属于噪声。
(2)人们把_____________称作隐形杀手, 这是因为它影响人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外, 还会损害人的______________,使人产生头痛,____________力哀退等神经哀弱症状, 噪声还是诱发__________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3)现代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城市_______________的主要项目之一。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不同环境的__________。
(4)对噪声污染的治理, 主要是消除或减弱噪声,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分别是控制___________,阻断_________,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
b 在家里, 几位同学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不是噪声
c 与环境需要不相符合的声音都是噪声
d 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6)下列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 音乐会里的钢琴声 b 节目的焰火鞭炮声
c 指甲在钢板上划过的声音 d 郊游时, 树林里的鸟鸣声
(7)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装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
c 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
d 在声音传播途中植树造林
(8)据报道, 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 你认为这个报道真实吗? 为什么?
(9)星期天, 当你在家复习功课时, 邻居却在引吭高歌, 干扰了你的学习, 运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 想出解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