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总结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总结

魏 绍 亮

(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一、原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该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原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内容多而杂,学时少。由于本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较杂,既包含了电路的知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同时又有电机及其控制等内容,它是电学科的一门主干课程。由于内容多,而学时较少,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完成课程任务,成了该课程最突出的矛盾。所以,在教材选择上、内容体系上、教学方法上等需要改革创新。

(2)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陈旧。社会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该课程又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所以,必须加强实验改革,加强学生综合性和验证性实验的训练,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原教学内容却反映很少。由于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发展,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也在变化,与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要提高学生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课程教学中予以体现。

二、课程改革的原则和做法

总的思路就是利用有限的学时让学生既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又能尽量加强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同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具体安排:

(1) 选择质量高,学时和内容相当的教材。如面向21世纪的国家级优秀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唐介主编的《电工学》,叶挺秀主编的《电工电子技术》等,都可优先选用。

(2) 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课堂

效率有效地解决学时不足与内容较多之间的矛盾。

(3) 内容讲授上增加PLC的应用和EDA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前某些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 加强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至少再增开设两个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

(5) 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大家团结互助,整体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课程改革成果

(1)内容体系改革上有新突破。能够利用60学时的理论授课时间,把该课程的内容讲授完,并适当增加了新理论和新方法的介绍。如在原来的教学中,一般是先讲三相电路,然后讲授非正弦交流电路和暂态电路,接着讲授变压器和电动机。由于,非正弦电路与暂态电路在本书中相对较为独立,前后联系不大,而变压器、电动机和正弦交流电路与三相电路具有较密切的联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上讲授完正弦电路和三相电路后,直接讲授变压器和电动机,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进度,而且教学效果较好。采用合理的教学安排,不仅把原来书本上的内容较好的学完,而且留出足够的时间讲授当前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学生对PLC控制器的原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对EDA设计方法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2)成功开设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如“电动机星三角自动延时启动“试验”它在电工电子中是一个综合较强的设计性试验。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暂态电路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对模拟电路也有较深的认识,所以,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把电工电子所学的内容前后有机的结合起来,设计出合理的电路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综合性、设计性试验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学生能力得到了较大的锻炼。为以后的成功编写实验教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编写了三本实践教材:《电工技术与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践》、《电子技术实践》、《EDA设计与方针实践》。三本实践教材于2002年8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班级都选用了该教材。该教材总结了长期从事电工电子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及科研成果,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现在我们正在计划出版两本理论教材:《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划2003年底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相关教师正在全力编写。

(4)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已完成了教学用的全套多媒体课件,该课件融入

了老师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文字编写、图形制作、公式演绎,到声音配制到版面效果等都作了精心设计和制作,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5)成绩评定方法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要想改变传统的“教死书”的模式,就必须进行学生成绩评定的改革。原先那种单纯依靠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好差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把成绩评定方法作了改革,学生成绩=期末考试成绩×60%+课堂成绩×20%+平时测验成绩×20%。这种计量方式可以较公正地、全面地衡量一个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验成绩采用单独计量方式,打破理论成绩与实验成绩在一块的模式,对实验单独设课,便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对待每一个试验,使实验课走向正规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

四、存在的问题

资金短缺,使很多综合性试验和设计性试验很难正常开设,许多元器件不能及时购买到,影响试验的正常开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先进的新技术和方法,由于资金不足,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认识上,不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如PLC(可变程序控制器)、CPLD(EDA开发和仿真系统)等缺乏应有的试验设备,所以我们只能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而不能进行实验,达不到学习和培养的需要。我们还需要购买较好的多媒体课件,由于资金问题迟迟不能实现,所以某些教师的讲课只能停留在黑板的讲课方式上。

五、课程改革的效果分析

针对采矿专业,我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应该说效果较好。采矿专业是工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拓宽了教学的知识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熟悉当前应该了解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如EDA设计),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加强了实验课,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总体来看,课程改革的效果较好,学生反映也较好。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总结

魏 绍 亮

(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一、原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该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原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内容多而杂,学时少。由于本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较杂,既包含了电路的知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同时又有电机及其控制等内容,它是电学科的一门主干课程。由于内容多,而学时较少,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完成课程任务,成了该课程最突出的矛盾。所以,在教材选择上、内容体系上、教学方法上等需要改革创新。

(2)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陈旧。社会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该课程又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所以,必须加强实验改革,加强学生综合性和验证性实验的训练,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原教学内容却反映很少。由于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发展,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也在变化,与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要提高学生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课程教学中予以体现。

二、课程改革的原则和做法

总的思路就是利用有限的学时让学生既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又能尽量加强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同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具体安排:

(1) 选择质量高,学时和内容相当的教材。如面向21世纪的国家级优秀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唐介主编的《电工学》,叶挺秀主编的《电工电子技术》等,都可优先选用。

(2) 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课堂

效率有效地解决学时不足与内容较多之间的矛盾。

(3) 内容讲授上增加PLC的应用和EDA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前某些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 加强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至少再增开设两个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

(5) 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大家团结互助,整体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课程改革成果

(1)内容体系改革上有新突破。能够利用60学时的理论授课时间,把该课程的内容讲授完,并适当增加了新理论和新方法的介绍。如在原来的教学中,一般是先讲三相电路,然后讲授非正弦交流电路和暂态电路,接着讲授变压器和电动机。由于,非正弦电路与暂态电路在本书中相对较为独立,前后联系不大,而变压器、电动机和正弦交流电路与三相电路具有较密切的联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上讲授完正弦电路和三相电路后,直接讲授变压器和电动机,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进度,而且教学效果较好。采用合理的教学安排,不仅把原来书本上的内容较好的学完,而且留出足够的时间讲授当前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学生对PLC控制器的原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对EDA设计方法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2)成功开设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如“电动机星三角自动延时启动“试验”它在电工电子中是一个综合较强的设计性试验。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暂态电路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对模拟电路也有较深的认识,所以,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把电工电子所学的内容前后有机的结合起来,设计出合理的电路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综合性、设计性试验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学生能力得到了较大的锻炼。为以后的成功编写实验教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编写了三本实践教材:《电工技术与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践》、《电子技术实践》、《EDA设计与方针实践》。三本实践教材于2002年8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班级都选用了该教材。该教材总结了长期从事电工电子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及科研成果,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现在我们正在计划出版两本理论教材:《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划2003年底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相关教师正在全力编写。

(4)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已完成了教学用的全套多媒体课件,该课件融入

了老师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文字编写、图形制作、公式演绎,到声音配制到版面效果等都作了精心设计和制作,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5)成绩评定方法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要想改变传统的“教死书”的模式,就必须进行学生成绩评定的改革。原先那种单纯依靠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好差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把成绩评定方法作了改革,学生成绩=期末考试成绩×60%+课堂成绩×20%+平时测验成绩×20%。这种计量方式可以较公正地、全面地衡量一个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验成绩采用单独计量方式,打破理论成绩与实验成绩在一块的模式,对实验单独设课,便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对待每一个试验,使实验课走向正规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

四、存在的问题

资金短缺,使很多综合性试验和设计性试验很难正常开设,许多元器件不能及时购买到,影响试验的正常开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先进的新技术和方法,由于资金不足,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认识上,不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如PLC(可变程序控制器)、CPLD(EDA开发和仿真系统)等缺乏应有的试验设备,所以我们只能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而不能进行实验,达不到学习和培养的需要。我们还需要购买较好的多媒体课件,由于资金问题迟迟不能实现,所以某些教师的讲课只能停留在黑板的讲课方式上。

五、课程改革的效果分析

针对采矿专业,我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应该说效果较好。采矿专业是工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拓宽了教学的知识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熟悉当前应该了解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如EDA设计),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加强了实验课,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总体来看,课程改革的效果较好,学生反映也较好。


相关内容

  • 机械设计课程建设总结
  • 辽宁省优秀课申报材料之二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总结 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分院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组 2005年7月13日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总结 一.课程建设历史及现状 历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面向工科非电类学生开设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课程于1992年被 ...

  • 我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论文
  • 谈我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摘要:为了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程素质,我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针对各工科类专业统一开设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这门课程.本文主要介绍了我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 ...

  • 2016电子电工教学总结
  •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总结 到学校教学已经快有一年的时间,回望这一年的时间来,自已主要任电子电工科的教学,主要教学的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回顾这将近一年以来的对我校的课程和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其中的不足和值得借鉴的地方,改正不足,希望自己在下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能 ...

  •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大纲
  •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131105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实训> 实训学时: 1.2周(根据各系实训教学需要安排学时) 面向对象: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等各相关专业. 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与目的 <电工电子实训>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焊接技术的基本 ...

  • 电工技术课程总结
  • 电工技术课程总结 系别:生物工程院 专业:微生物技术及应用 姓名:夏君 学号:11113568 当开设这门学科时,我很郁闷,为什么我们学微生物的还要学有关物理方面的知识.觉得这学校有病,在心里一直纠结,是不是也该让电信专业,学一下细胞培养呢?也许看到这许多人会为我的想法,而开怀大笑.其实好好想想自己 ...

  • 高职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教学刍议
  • 摘 要:<中级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是我院机电类专业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达到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水平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在实训教学中,结合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应用对职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与学院现有实训条件,我院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对实训项目的设置进行了新调整,在教学方法上也 ...

  •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
  •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 摘 要:<电工基础>是高职教育中的一门课程,是基础性和理论性知识的融合,是电工专业的基本课程.该课程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巧的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步入职业领域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电工基础>课程过多的侧重 ...

  • 电工课程和实训总结
  • 电工技术课程和实训总结 电工技术初期是一门研究电磁现象如何在工程中应用科学. 现在已经演变与渗透与了多个领域,还包括: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等多种工程技术„. 第一.二章主要是对高中物理点穴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强化对电容.电感等电路元件的认识,如:电容.电阻.电感的串并联等:加深对 ...

  • 2009~2009学年第一学期电气工程系教学工作总结
  • 电气工程系紧紧围绕学校提出的“制度、质量、创新、发展”八字方针,对照创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的要求,和教学管理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每一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总结如下: 一、细化常规管理,教学成绩突出 1、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共制订了42条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每个人工作职责明确,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