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的分类

文言虚词的分类

1.代词(1)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 吾、予、余、我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 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②第二人称 女、汝、若、尔、而、乃、子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女通“汝”)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通“尔”)

③第三人称 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④复数 属、辈、侪、类、徒 若属且皆为所虏。《鸿门宴》

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柳敬亭传》

(2)指示代词

①近指代词 是、此、斯、兹、之、然 这、这个、这里、这样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远指代词 彼、夫、其 那、那个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③无定指代词 或、莫 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

④辅助性代词 所、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顺臾之所学也。《劝学》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疑问代词

代人 谁、孰 谁、哪一个 吾孰与徐公美?

代事物 何、胡、奚、曷、盍 什么、哪里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盍不为行? 《庄子•盗跖》

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

表处所 安、恶(乌)、焉 在哪里、哪里 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副词

(1)时间副词

①表过去 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 已经、过去、刚才 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②表现在 方、会、适 正、正好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③表将来 且、将、欲、方、行、垂 将、将要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④表短暂 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臾、无何,猝、乍、暴、忽 不久、一会儿;突然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行》

⑤表持久 常、雅、素 经常、时常、平素、一向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杂说》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张衡传》

素昧平生、素不相识。(成语)

(2)否定副词

①表否定 不、弗、莫、毋、无、未、匪、非、靡、勿、微 不、没有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氓》

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②表禁止 毋、勿、莫、无 不要、别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3)范围副词

①表全部 俱、毕、凡、皆、咸、举、悉、尽、都、具、共、率 全、都,凡是、大凡,总共、共,大都、大致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悉以咨之。《出师表》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六国论》

②表部分

或个别 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 只、仅、只是,几乎、将近、差不多达到 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

技止此耳。《黔之驴》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逍遥游》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孙子吴起列传》

(4)程度副词

①表深度 少、殊、很、极、甚、绝、至、良、酷、孔、稍、微、略、颇 很、太、极、特别、非常、分外,稍微、略微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吾至爱汝。《与妻书》

②表比较 益、弥、尤、愈、加、滋 更加、尤其、更、越 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游褒禅山记》

(4)情态副词。

①表方式 俱、并、闲、微、窃、固 一起、暗中、坚决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

窥父不在, 窃发盆。《促织》

②表速度 暂、遽、卒(猝)、立、即、旋、稍、渐、益 匆忙、急迫、急促 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行(并序) 》

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③表频率 数、亟、累、屡、仍、辄、每、复 多次、重复、任何一次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每冒风驰行, 未百步辄返。《满井游记》

(5)语气副词

①表确认 即,必、定,诚、信,果 就是,一定,实在、的确,果真 即此爱汝。《与妻书》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表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论议语气 其、盖、殆,盖 大概(是) 、恐怕(是) 盖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③表意外的惊异 曾 竟然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④表祈使 其 可、要 汝其善抚之。《与妻书》

⑤表反诘 岂、其、庸、巨(讵) 、宁 难道、哪里、怎么 岂若吾乡邻。《捕蛇者说》

其可怪也欤。《师说》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王后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6)指代性的副词

相 互指、偏指 相互,我、他

„„ 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见 动作行为的接受 自己、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

(8)谦敬副词

表敬 请、敬、谨、幸、惠、辱、猥、垂、蒙 承蒙、有幸、请让我 „„ 请为王吹竽。《滥竽充数》

猥自枉屈。《出师表》

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

表谦 敢、窃、忝、猥、伏 私下地、伏在地上想

„„ 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陈情表》

伏惟启阿母。《孔雀东南飞》

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三国志》

注意动词“请”和表敬副词“请”的用法。作动词时表示“请求对方做”;作副词时表示“请允许我做”。如:“请京,使居之。”“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前句是动词,后句是表敬副词。

3.助词

①音节助词 有、其(词头);然、焉、如、乎(词尾) 不译;„„的样子 乃不知有汉,无论晋魏。《桃花源记》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句首助词 夫、盖、维、惟、唯 表要发议论等,不译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答司马谏议书》

③句中语气 盖、也、与 表停顿,不译 知幸与不幸, 则其读书也必专。《黄生借书说》

④句末助词 陈述语气:也、矣、焉、耳、已 不译;罢了,了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疑问语气:乎、诸、与(欤)、邪(耶)夫、兮 呢、吗 而又何羡乎?《逍

遥游》

感叹语气:哉、乎、也、夫、兮 呢、啊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鸿门宴》

语气助词“也”和“矣”的区别

也 都表陈述语气,但二者分工明确。 表对事物固定状态的肯定或确认。(表静态) 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矣 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断定事物的“已然”“将然”或“必然”。(表动态) 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鸿门宴》

4.连词

(1)表并列 与、及、暨/且、而、以/且„且„,载„载„ 和/又/又„又„/一边„一边„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

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2)表承接 而、则、因、乃、遂/而后/若夫 于是、就、便/然后/至于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3)表递进 而、且 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劝学》

(4)表因果 以、为、因、由、缘/故、是故、是以、以故 由于、因为/因此、所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

(5)表假设 向、向使、使、而、即、若、必、今/即、纵、纵使、纵令、藉第令 如果、假如/即使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山中留客》

藉第令毋斩,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6)表转折 而、然、则、然则、可 却、可是、但是、但 于其身也也,则耻师焉。《师说》

虽然,犹有未树也。《逍遥游》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

连词“以”与“而”连接的前后两项间有对动词谓语的修饰关系,易与承接关系混淆,要注意辨别。如: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前例的“夺”与“杀”,后例的“举”与“示”,在时间上行动上有明显的先后,属承接关系。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

前例的“终日”与“思”,后例的“欣欣”与“荣”,是同时发生的,前后有修饰关系。表修饰的“而”“以”可译作“地”“着”,也可不译。

5. 介词

①引出行动的工具、方法、凭借 以、因 拿、凭借、依据 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②引出动作的对象 于、与、因、为、乎 同、跟、给、替、对、对于、向、

通过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③引出动作的原因 于、以、为 由于、因为 业精于勤荒于嬉。《劝学解》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④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 于、乎、自、从、缘 在、从、到、沿着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生乎吾前。《师说》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以”“与”“因”在句中作介词与连词的辨别:

①以+名词(名词性短语)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 充当句中唯一动词的状语或补语,为介词 ②以+动词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以刀劈狼首。《狼》 前面没有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为介词

③动词(动词性短语)+以+动词(动词性短语)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为连词

名词(名词性短语)+与+名词(名词性短语)

①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赤壁赋》

③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无主次之分,即“与”前后之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互换,意义没有改变,即为连词。①(前一个“与”连接的“卿”和“子敬”是并列关系,故是连词;后一个“与”连接“卿与子敬”和“孤”,有主次之分,故是介词)③(不可互换,介词)②(可以互换,连词) ①因+名词(名词性短语)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成语)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过秦论》 “因”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结构,为介词

②因+动词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雁荡山》 为连词

注意:“因”、“以”、“与”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与妻书》

是岁大旱,无野草,农以(之)告谌。《段太尉逸事状》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鸿门宴》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鸿门宴》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之)喜,计之。《黔之驴》

6.叹词

唉、嘻 唉、哎 唉!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呜呼、嗟乎、噫吁嚱 啊、哎呀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

文言虚词的分类

1.代词(1)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 吾、予、余、我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 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②第二人称 女、汝、若、尔、而、乃、子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女通“汝”)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通“尔”)

③第三人称 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④复数 属、辈、侪、类、徒 若属且皆为所虏。《鸿门宴》

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柳敬亭传》

(2)指示代词

①近指代词 是、此、斯、兹、之、然 这、这个、这里、这样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远指代词 彼、夫、其 那、那个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③无定指代词 或、莫 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

④辅助性代词 所、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顺臾之所学也。《劝学》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疑问代词

代人 谁、孰 谁、哪一个 吾孰与徐公美?

代事物 何、胡、奚、曷、盍 什么、哪里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盍不为行? 《庄子•盗跖》

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

表处所 安、恶(乌)、焉 在哪里、哪里 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副词

(1)时间副词

①表过去 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 已经、过去、刚才 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②表现在 方、会、适 正、正好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③表将来 且、将、欲、方、行、垂 将、将要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④表短暂 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臾、无何,猝、乍、暴、忽 不久、一会儿;突然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行》

⑤表持久 常、雅、素 经常、时常、平素、一向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杂说》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张衡传》

素昧平生、素不相识。(成语)

(2)否定副词

①表否定 不、弗、莫、毋、无、未、匪、非、靡、勿、微 不、没有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氓》

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②表禁止 毋、勿、莫、无 不要、别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3)范围副词

①表全部 俱、毕、凡、皆、咸、举、悉、尽、都、具、共、率 全、都,凡是、大凡,总共、共,大都、大致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悉以咨之。《出师表》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六国论》

②表部分

或个别 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 只、仅、只是,几乎、将近、差不多达到 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

技止此耳。《黔之驴》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逍遥游》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孙子吴起列传》

(4)程度副词

①表深度 少、殊、很、极、甚、绝、至、良、酷、孔、稍、微、略、颇 很、太、极、特别、非常、分外,稍微、略微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吾至爱汝。《与妻书》

②表比较 益、弥、尤、愈、加、滋 更加、尤其、更、越 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游褒禅山记》

(4)情态副词。

①表方式 俱、并、闲、微、窃、固 一起、暗中、坚决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

窥父不在, 窃发盆。《促织》

②表速度 暂、遽、卒(猝)、立、即、旋、稍、渐、益 匆忙、急迫、急促 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行(并序) 》

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③表频率 数、亟、累、屡、仍、辄、每、复 多次、重复、任何一次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每冒风驰行, 未百步辄返。《满井游记》

(5)语气副词

①表确认 即,必、定,诚、信,果 就是,一定,实在、的确,果真 即此爱汝。《与妻书》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表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论议语气 其、盖、殆,盖 大概(是) 、恐怕(是) 盖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③表意外的惊异 曾 竟然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④表祈使 其 可、要 汝其善抚之。《与妻书》

⑤表反诘 岂、其、庸、巨(讵) 、宁 难道、哪里、怎么 岂若吾乡邻。《捕蛇者说》

其可怪也欤。《师说》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王后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6)指代性的副词

相 互指、偏指 相互,我、他

„„ 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见 动作行为的接受 自己、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

(8)谦敬副词

表敬 请、敬、谨、幸、惠、辱、猥、垂、蒙 承蒙、有幸、请让我 „„ 请为王吹竽。《滥竽充数》

猥自枉屈。《出师表》

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

表谦 敢、窃、忝、猥、伏 私下地、伏在地上想

„„ 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陈情表》

伏惟启阿母。《孔雀东南飞》

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三国志》

注意动词“请”和表敬副词“请”的用法。作动词时表示“请求对方做”;作副词时表示“请允许我做”。如:“请京,使居之。”“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前句是动词,后句是表敬副词。

3.助词

①音节助词 有、其(词头);然、焉、如、乎(词尾) 不译;„„的样子 乃不知有汉,无论晋魏。《桃花源记》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句首助词 夫、盖、维、惟、唯 表要发议论等,不译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答司马谏议书》

③句中语气 盖、也、与 表停顿,不译 知幸与不幸, 则其读书也必专。《黄生借书说》

④句末助词 陈述语气:也、矣、焉、耳、已 不译;罢了,了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疑问语气:乎、诸、与(欤)、邪(耶)夫、兮 呢、吗 而又何羡乎?《逍

遥游》

感叹语气:哉、乎、也、夫、兮 呢、啊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鸿门宴》

语气助词“也”和“矣”的区别

也 都表陈述语气,但二者分工明确。 表对事物固定状态的肯定或确认。(表静态) 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矣 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断定事物的“已然”“将然”或“必然”。(表动态) 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鸿门宴》

4.连词

(1)表并列 与、及、暨/且、而、以/且„且„,载„载„ 和/又/又„又„/一边„一边„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

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2)表承接 而、则、因、乃、遂/而后/若夫 于是、就、便/然后/至于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3)表递进 而、且 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劝学》

(4)表因果 以、为、因、由、缘/故、是故、是以、以故 由于、因为/因此、所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

(5)表假设 向、向使、使、而、即、若、必、今/即、纵、纵使、纵令、藉第令 如果、假如/即使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山中留客》

藉第令毋斩,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6)表转折 而、然、则、然则、可 却、可是、但是、但 于其身也也,则耻师焉。《师说》

虽然,犹有未树也。《逍遥游》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

连词“以”与“而”连接的前后两项间有对动词谓语的修饰关系,易与承接关系混淆,要注意辨别。如: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前例的“夺”与“杀”,后例的“举”与“示”,在时间上行动上有明显的先后,属承接关系。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

前例的“终日”与“思”,后例的“欣欣”与“荣”,是同时发生的,前后有修饰关系。表修饰的“而”“以”可译作“地”“着”,也可不译。

5. 介词

①引出行动的工具、方法、凭借 以、因 拿、凭借、依据 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②引出动作的对象 于、与、因、为、乎 同、跟、给、替、对、对于、向、

通过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③引出动作的原因 于、以、为 由于、因为 业精于勤荒于嬉。《劝学解》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④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 于、乎、自、从、缘 在、从、到、沿着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生乎吾前。《师说》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以”“与”“因”在句中作介词与连词的辨别:

①以+名词(名词性短语)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 充当句中唯一动词的状语或补语,为介词 ②以+动词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以刀劈狼首。《狼》 前面没有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为介词

③动词(动词性短语)+以+动词(动词性短语)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为连词

名词(名词性短语)+与+名词(名词性短语)

①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赤壁赋》

③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无主次之分,即“与”前后之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互换,意义没有改变,即为连词。①(前一个“与”连接的“卿”和“子敬”是并列关系,故是连词;后一个“与”连接“卿与子敬”和“孤”,有主次之分,故是介词)③(不可互换,介词)②(可以互换,连词) ①因+名词(名词性短语)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成语)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过秦论》 “因”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结构,为介词

②因+动词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雁荡山》 为连词

注意:“因”、“以”、“与”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与妻书》

是岁大旱,无野草,农以(之)告谌。《段太尉逸事状》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鸿门宴》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鸿门宴》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之)喜,计之。《黔之驴》

6.叹词

唉、嘻 唉、哎 唉!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呜呼、嗟乎、噫吁嚱 啊、哎呀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


相关内容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阅读答案
  • 篇一: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阅读答案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女孩含羞不语多么秀丽,她在城脚边等我相见 心仪的人儿怎不出现,我方寸大乱满心疑猜 女孩含羞不语浅笑嫣然,将朱红苇管交在我 ...

  • 201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
  • (2011-02-17 14:11:42) 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古文加油站 第二节 文言虚词 解释下面文段中的12个"其"字. 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谓于犬曰 ...

  • 初中文言文之虚词的用法
  • 文言文之虚词的用法 教学要点: 1. 了解<考试说明>中列出的18个常见虚词及课本中系统介绍的其它虚词的用法. 2. 了解虚实多类的现象. 3. 了解虚词的一词多用现象. 4. 了解虚词的同类异词现象. 5. 区别句末虚词的用法. 6. 了解关联虚词的用法. 教学内容: 一. 文言词语的 ...

  • 3专题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主备教师:蔡 丽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其核心是考纲规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能够判断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不同语境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学生已经学过很多文言虚词,本节课的内容就 ...

  • 文言文阅读教案
  • 文言文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准确翻译文言句子 第一部分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一)古今异义 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如: 变 化 情 况 ...

  • 文言虚词词义的推敲
  • 文言虚词复习专题 平江二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的 1. 感知高考 2.了解文言虚词的特点 3.理解并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考点解读, 识记<名师导学>考点知识 第二课时 感知高考,完成练习,推断方法归纳 第三~六课时 <名师导学>&qu ...

  • 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 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汉语自古以来就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之分.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 ...

  •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总结
  •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总结 一."读"字当先 目的(为什么读): 文字生疏,无停顿断句,缺乏语感,不理解文意,无法掌握文言文规律特点. 项为之强 癞虾蟆 呀然一惊 项为之强 为之怡然称快 以丛草为林 尽为所吞 能张目对日 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形式(怎么读): 范读, ...

  • 狼第三则文言文阅读答案
  • 篇一:狼第三则文言文阅读答案 狼三则>选自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 />您的位置:>>狼三则其三阅读答案_文言文狼三则其三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文言文<>选自其如下: [前言] &l ...

  • 高考文言文备考策略
  • 2010年高考文言文考情综述及备考策略[高考语文] 文章来源:深圳求是家教网 文章作者:不详 点击:695 录入时间: 2009-12-20 大 中 小 高考文言文的题型相对稳定,包括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1.单项选择题的题量与分值 在18套高考试卷中,均设有单项选择题.各套试卷单项选择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