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像雪山一样圣洁 --追记四川省甘孜州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上)

忠诚像雪山一样圣洁

——追记四川省甘孜州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上)

本报记者 刘裕国

《 人民日报 》( 2013年03月27日   06 版)

菊美多吉工作照。

新华社发

3月26日,四川甘孜道孚县瓦日乡。满山遍野的桃花、杏花、俄茶花开了。入夜,三三两两的藏区百姓,手捧酥油灯,举目星空,用泪水为一位普通的基层干部——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祈福。

他们一遍遍地唱着思念的歌:愿酥油灯照亮你远行的路,愿你来生不再短暂而忙碌……

33岁的你,魁梧壮实,激情满怀,却将人生永远定格在2012年5月19日凌晨……你把青春默默献给了高原,你用生命书写了一名藏族基层党员干部像雪山一样圣洁的忠诚。

把根扎在高原上

追寻着你的足迹,能读到你人生履历的每一页。

你的家乡道孚县木茹乡格村,一个祥和的藏家山寨。儿时,你就在雪域高原放飞梦想。冬迎雪花,夏顶骄阳,你每天步行十多里山路,在乡里读完小学和初中,又去四川省藏文学校翻译专业读书。在校园,你最爱唱“放飞梦想”。

2001年,俄茶花盛开的时候,专科毕业不久的你,成为县里的一名公务员。阿爸对你说:“去吧,孩子。牦牛追着雪山走,雄鹰迎着太阳飞。”

这年,你到了扎拖乡。2003年秋天,你在党旗下举手宣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你说,要把一切交给党!把根扎在高原上!

面对艰苦,你没有离开过高原——

高原壮美,做基层干部却不浪漫。农牧民住地分散,要为他们办一件事,得经受山重水复、严寒酷暑的考验。同事们都说,你这个“愣头青”,接受组织安排从未犹豫,不论是去草原深处,还是去雪山脚下,一听召唤,被子一卷就出发……

藏房是你流动的家,你常常在农牧民家里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寒冬,室内零下20多度,早上起来,桶里的洗脸水结成冰。同事东秀大姐说,你从来不知道心疼自己,经常一锅饭吃3天。

面对危险,你没有离开过高原——

扎拖乡一到雨季就山洪肆虐,每次,你总是奋不顾身冲在前。山里面黑灯瞎火,山高坡陡,滚石如雷,你闷着头往村子里冲。“轰隆”一声响,一块大石头砸进拉嘎家房子,没把你吓退。组织抢救物资,转移村民,你用勇敢,保住了波罗塘村7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雪域高原,冬季狂风骤起,积雪被卷得像沙漠风暴一样,天地蒙蒙,下乡的车分不清路面和悬崖。“鹰嘴岩”、“鬼招手”,这些地名是危险的代名词。死神距离你如此之近,一次出行,都可能与死神打个照面。

面对疾病,你没有离开过高原——

2008年,你由扎拖乡纪委书记调到龙灯乡任党委副书记、乡长。海拔越走越高,自然环境更加恶劣,可你没有怨言,没有动摇。

2009年,你在龙灯乡新村建设工地忙得没日没夜。一天,你已经十分劳累,还连夜把村民泽布发高烧的小女儿送到医院。第二天,龙灯乡卫生院院长冯林斌见你十分疲惫,硬是给你测血压——190/100ml,“那么高的血压还在这玩命!”冯医生几乎咆哮了。

“我这不还站在这里嘛”你却笑着说。

高血压常常折磨着你,头晕、胸闷。“调走吧”、“改行吧”,朋友们不止一次劝你,你总是淡淡一笑。

2010年,组织上考虑到你的身体,将你调到海拔低了1000米的瓦日乡工作。一到这里,你更像一个“拼命三郎”。修桥、铺路、调结构,老百姓的大小事,你都铆足劲去干。

随时随地传递温暖

你生长在高原,热爱家乡,希望雪山草原更壮美。2009年,四川省启动了“牧民定居和帐篷新生活”民生项目。你奔走相告,说要把党的关怀像彩虹一样挂在草原的天空,播撒在牧民的心里。

然而,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习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龙灯乡牧区,有一位老阿妈,对建定居房不理解:“牛马跟着水草走,牧民跟着牛马走,千百年来都是这个理。”

你走到她跟前,跟她讲道理:“老阿妈,新政策不是不让牧民放牧,而是要提高牧民们的生活质量,不能总是居无定所。我们的帐篷漏雨漏风不说,生活设施也简陋。因为潮湿还害得80%的牧民患有风湿病,政府要给大家修新房子,新房子可以抗8级地震,大玻璃窗,亮堂得很,还有太阳能热水器……”老阿妈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

你带领乡干部,辗转雪山草地,饿了就啃口干粮,渴了就喝口河水,深入牧民的帐篷,讲政策、做宣传,常常一呆就是一天。

在你的努力下,龙灯乡按时完成了“牧民定居计划”,拉日村还成为四川省牧民定居示范点和四川省省级文明村。

莺飞草长的时节,走进拉日村,一座座漂亮的藏式小别墅装满欢笑,家家房屋上的炊烟,娓娓诉说着牧民的幸福新生活。

搬进新房的村民泽布感慨地说:“要不是菊美乡长一遍又一遍地做工作,我们现在肯定还住在又冷又潮湿的帐篷里。现在,我的孩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就近上学了。”

藏区群众说,你把党的政策装在心中,随时随地都在传递着党的温暖。村民来色卓玛每每谈到你,总会流下热泪:“菊美对家中的困难总是尽力帮助。孩子入学后他一直资助,经常给孩子送衣服,送文具。”

你常说:“雪怕太阳花怕霜,人间最怕没学上;没有知识的人就像没有香味的杜鹃花。一定要让孩子上学,成为对家乡对国家有用的人。”

2009年,四川省开始实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你四处动员,还从规范学生的档案户籍入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入学。

如今,经你动员参加“9+3”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陆陆续续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心里明白:能有今天,多亏了菊美多吉叔叔的一片热心。

最后一刻激情燃烧

农牧区多少群众说,你是个大忙人,一年到头奔跑的脚步不停息。

住上定居房,后续发展成了当务之急,牧民们的心思被你一眼看穿。你想出了“卧圈种草”的好点子。

你带上帐篷,带上干粮,带上水壶,和畜牧局的同志策马奔驰在草原。你的足迹遍布龙灯乡495平方公里的牧场。看现场,做规划,选圈址,定草场……春夏多养草,冬季多储料,让牦牛越冬照样长膘。“卧圈种草”让每户牧民年均增收一万元。

你刚到扎托乡的时候,国家实施农村电网工程。为了早日启动项目,你带领测量队,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测量工具,每天走20多公里山路,汗水湿了衣背,双脚起了血泡。

你像一只被鞭子抽打着的陀螺,全身心旋转,无悔地扑向大地。

2012年5月18日。川西高原,莽莽苍苍。早晨,天空下着小雨,弯弯山道,黄泥、碎石、坑洼,正在修建的路很难走,可你,骑上摩托对自己说:快些,再快些! 瓦日乡尧日村的结构调整、鲁村的春播落实、全乡太阳能安装接洽……都在你今天的日程表里。

上午,你到尧日村召开村组干部会。你提出,良种洋芋、生猪养殖、大棚蔬菜,增收致富来得快,应大力推广。

中午,头又痛起来了,同去的干部知道你患有严重的高血压,都劝你先去看看病,但你想到眼下群众的事更急,听不进大家的劝阻。

下午,你又赶着去鲁村走访。高原一场雨,正是播种好时机,你挨家挨户问:青稞种了么、洋芋种了么、油菜种了么、胡豆种了么……

忙到晚上8点,乡亲们留你吃饭,你却急着赶往县城。见你太疲惫,脸色发白,大家都担心你的病,劝你在村里住下来。“不行,全乡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事急,今晚和县城建局、施工方要开协调会,我必须去。”

就这样,你在老乡家里吃了两个韭菜包子,喝一碗霍麻汤,又赶往道孚县城。等忙完这件事,已近夜里12点,你对司机扎西多吉说:“就在车上凑合吧,天一亮还得赶回乡里。”

你太累了,和衣躺在汽车后排座上。早晨6点,手摇转经筒的老阿妈从车边过,转经筒的“呜呜”声惊醒了扎西多吉,却没有唤醒你。此时,你的手,比夜还要凉。

你被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说你是突发脑溢血,大约凌晨两点就不行了。

你在连续拼搏16个小时后,交出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表。

你用挑战生命极限来书写忠诚,向党和人民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你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人生的句号画得圆满。

忠诚像雪山一样圣洁

——追记四川省甘孜州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上)

本报记者 刘裕国

《 人民日报 》( 2013年03月27日   06 版)

菊美多吉工作照。

新华社发

3月26日,四川甘孜道孚县瓦日乡。满山遍野的桃花、杏花、俄茶花开了。入夜,三三两两的藏区百姓,手捧酥油灯,举目星空,用泪水为一位普通的基层干部——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祈福。

他们一遍遍地唱着思念的歌:愿酥油灯照亮你远行的路,愿你来生不再短暂而忙碌……

33岁的你,魁梧壮实,激情满怀,却将人生永远定格在2012年5月19日凌晨……你把青春默默献给了高原,你用生命书写了一名藏族基层党员干部像雪山一样圣洁的忠诚。

把根扎在高原上

追寻着你的足迹,能读到你人生履历的每一页。

你的家乡道孚县木茹乡格村,一个祥和的藏家山寨。儿时,你就在雪域高原放飞梦想。冬迎雪花,夏顶骄阳,你每天步行十多里山路,在乡里读完小学和初中,又去四川省藏文学校翻译专业读书。在校园,你最爱唱“放飞梦想”。

2001年,俄茶花盛开的时候,专科毕业不久的你,成为县里的一名公务员。阿爸对你说:“去吧,孩子。牦牛追着雪山走,雄鹰迎着太阳飞。”

这年,你到了扎拖乡。2003年秋天,你在党旗下举手宣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你说,要把一切交给党!把根扎在高原上!

面对艰苦,你没有离开过高原——

高原壮美,做基层干部却不浪漫。农牧民住地分散,要为他们办一件事,得经受山重水复、严寒酷暑的考验。同事们都说,你这个“愣头青”,接受组织安排从未犹豫,不论是去草原深处,还是去雪山脚下,一听召唤,被子一卷就出发……

藏房是你流动的家,你常常在农牧民家里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寒冬,室内零下20多度,早上起来,桶里的洗脸水结成冰。同事东秀大姐说,你从来不知道心疼自己,经常一锅饭吃3天。

面对危险,你没有离开过高原——

扎拖乡一到雨季就山洪肆虐,每次,你总是奋不顾身冲在前。山里面黑灯瞎火,山高坡陡,滚石如雷,你闷着头往村子里冲。“轰隆”一声响,一块大石头砸进拉嘎家房子,没把你吓退。组织抢救物资,转移村民,你用勇敢,保住了波罗塘村7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雪域高原,冬季狂风骤起,积雪被卷得像沙漠风暴一样,天地蒙蒙,下乡的车分不清路面和悬崖。“鹰嘴岩”、“鬼招手”,这些地名是危险的代名词。死神距离你如此之近,一次出行,都可能与死神打个照面。

面对疾病,你没有离开过高原——

2008年,你由扎拖乡纪委书记调到龙灯乡任党委副书记、乡长。海拔越走越高,自然环境更加恶劣,可你没有怨言,没有动摇。

2009年,你在龙灯乡新村建设工地忙得没日没夜。一天,你已经十分劳累,还连夜把村民泽布发高烧的小女儿送到医院。第二天,龙灯乡卫生院院长冯林斌见你十分疲惫,硬是给你测血压——190/100ml,“那么高的血压还在这玩命!”冯医生几乎咆哮了。

“我这不还站在这里嘛”你却笑着说。

高血压常常折磨着你,头晕、胸闷。“调走吧”、“改行吧”,朋友们不止一次劝你,你总是淡淡一笑。

2010年,组织上考虑到你的身体,将你调到海拔低了1000米的瓦日乡工作。一到这里,你更像一个“拼命三郎”。修桥、铺路、调结构,老百姓的大小事,你都铆足劲去干。

随时随地传递温暖

你生长在高原,热爱家乡,希望雪山草原更壮美。2009年,四川省启动了“牧民定居和帐篷新生活”民生项目。你奔走相告,说要把党的关怀像彩虹一样挂在草原的天空,播撒在牧民的心里。

然而,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习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龙灯乡牧区,有一位老阿妈,对建定居房不理解:“牛马跟着水草走,牧民跟着牛马走,千百年来都是这个理。”

你走到她跟前,跟她讲道理:“老阿妈,新政策不是不让牧民放牧,而是要提高牧民们的生活质量,不能总是居无定所。我们的帐篷漏雨漏风不说,生活设施也简陋。因为潮湿还害得80%的牧民患有风湿病,政府要给大家修新房子,新房子可以抗8级地震,大玻璃窗,亮堂得很,还有太阳能热水器……”老阿妈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

你带领乡干部,辗转雪山草地,饿了就啃口干粮,渴了就喝口河水,深入牧民的帐篷,讲政策、做宣传,常常一呆就是一天。

在你的努力下,龙灯乡按时完成了“牧民定居计划”,拉日村还成为四川省牧民定居示范点和四川省省级文明村。

莺飞草长的时节,走进拉日村,一座座漂亮的藏式小别墅装满欢笑,家家房屋上的炊烟,娓娓诉说着牧民的幸福新生活。

搬进新房的村民泽布感慨地说:“要不是菊美乡长一遍又一遍地做工作,我们现在肯定还住在又冷又潮湿的帐篷里。现在,我的孩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就近上学了。”

藏区群众说,你把党的政策装在心中,随时随地都在传递着党的温暖。村民来色卓玛每每谈到你,总会流下热泪:“菊美对家中的困难总是尽力帮助。孩子入学后他一直资助,经常给孩子送衣服,送文具。”

你常说:“雪怕太阳花怕霜,人间最怕没学上;没有知识的人就像没有香味的杜鹃花。一定要让孩子上学,成为对家乡对国家有用的人。”

2009年,四川省开始实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你四处动员,还从规范学生的档案户籍入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入学。

如今,经你动员参加“9+3”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陆陆续续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心里明白:能有今天,多亏了菊美多吉叔叔的一片热心。

最后一刻激情燃烧

农牧区多少群众说,你是个大忙人,一年到头奔跑的脚步不停息。

住上定居房,后续发展成了当务之急,牧民们的心思被你一眼看穿。你想出了“卧圈种草”的好点子。

你带上帐篷,带上干粮,带上水壶,和畜牧局的同志策马奔驰在草原。你的足迹遍布龙灯乡495平方公里的牧场。看现场,做规划,选圈址,定草场……春夏多养草,冬季多储料,让牦牛越冬照样长膘。“卧圈种草”让每户牧民年均增收一万元。

你刚到扎托乡的时候,国家实施农村电网工程。为了早日启动项目,你带领测量队,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测量工具,每天走20多公里山路,汗水湿了衣背,双脚起了血泡。

你像一只被鞭子抽打着的陀螺,全身心旋转,无悔地扑向大地。

2012年5月18日。川西高原,莽莽苍苍。早晨,天空下着小雨,弯弯山道,黄泥、碎石、坑洼,正在修建的路很难走,可你,骑上摩托对自己说:快些,再快些! 瓦日乡尧日村的结构调整、鲁村的春播落实、全乡太阳能安装接洽……都在你今天的日程表里。

上午,你到尧日村召开村组干部会。你提出,良种洋芋、生猪养殖、大棚蔬菜,增收致富来得快,应大力推广。

中午,头又痛起来了,同去的干部知道你患有严重的高血压,都劝你先去看看病,但你想到眼下群众的事更急,听不进大家的劝阻。

下午,你又赶着去鲁村走访。高原一场雨,正是播种好时机,你挨家挨户问:青稞种了么、洋芋种了么、油菜种了么、胡豆种了么……

忙到晚上8点,乡亲们留你吃饭,你却急着赶往县城。见你太疲惫,脸色发白,大家都担心你的病,劝你在村里住下来。“不行,全乡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事急,今晚和县城建局、施工方要开协调会,我必须去。”

就这样,你在老乡家里吃了两个韭菜包子,喝一碗霍麻汤,又赶往道孚县城。等忙完这件事,已近夜里12点,你对司机扎西多吉说:“就在车上凑合吧,天一亮还得赶回乡里。”

你太累了,和衣躺在汽车后排座上。早晨6点,手摇转经筒的老阿妈从车边过,转经筒的“呜呜”声惊醒了扎西多吉,却没有唤醒你。此时,你的手,比夜还要凉。

你被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说你是突发脑溢血,大约凌晨两点就不行了。

你在连续拼搏16个小时后,交出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表。

你用挑战生命极限来书写忠诚,向党和人民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你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人生的句号画得圆满。


相关内容

  • 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 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隋笑飞 华春雨 周英峰 2013-4-17 14:46: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04.17 曾经,梦想离我们如此之远.而今,梦想离我们如此之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跨越世纪的梦想,是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渴望.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靠什么凝聚人心.汇 ...

  • 天上的菊美
  • <天上的菊美>观后感 电影<天上的菊美>,原型是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菊美多吉患有高血压,不能长时间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但他为了乡亲,为了高原的未来,长期带病工作,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2012年5月18日,在开了2个村大会.走访了10多户村民后,菊美 ...

  • 学习菊美多吉事迹心得体会
  • "菊美多吉,高原人民懂你的心,记你的情,思念着你,直到现在的每个月,老百姓都会自发地为你点亮一盏盏酥油灯."菊美多吉,一个最美基层干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乡长,虽然你离开了大家,但你永远居住在高原人民的心里,也永远活在广大百姓心中. 菊美多吉有着许多优秀的品格,我们要学习 ...

  • 四川稻城香格里拉导游词
  •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土"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成了"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 ...

  •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邓超对张天爱说,这辈子一定要和心爱的
  •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邓超对张天爱说,这辈子一定要 和心爱的人去一次稻城! 电影从的你的全世界路过陈末对幺鸡说:"我偷偷的告诉你,有一个地方叫做稻城,我要和我最心爱的人一起去哪里,看蔚蓝的天空,看白色的雪山,看金色的草地,看一场秋天的童话.我要告诉她,如果没有住在你的心里,都 ...

  • 晚安星空!稻城亚丁的夜晚,月照金山与猎户座
  • [晚安星空],每晚一幅星空,伴你入眠. 月落的余辉照耀在夏诺多吉上,形成了罕见的月照金山奇观. 天空中,猎户座的标志性腰带三星正高悬在雪山上空, 而著名的猎户座星云和猎户腰刀的其他部分则位于画面正中央. 猎户座大星云是著名的恒星形成区, 这个肉眼可见的星云看起来像是猎户座内的一小片模糊光斑. 在长曝 ...

  • 学习毕世祥心得体会
  • 学习毕世祥心得体会 学习毕世祥心得体会一:学习毕世祥事迹心得体会 经历的事情越多,越容易心如止水,难于激起感动的波澜.然而,这些天,毕世祥的点点滴滴,却在心底久久萦回.毕世祥同志生前是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事发当天,他到新龙县去开展群众工作.由于天气恶劣,在高尔寺山结冰路段时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

  • 成都到西藏自驾游路线
  • 成都到西藏自驾游路线 行程安排 第一天:成都-雅安-二郎山-泸定-康定-折多山-新都桥(400KM) 宿:新都桥 成都出发经成雅高速公路抵达雨城雅安,沿秀美青衣江直至巍巍二郎山,穿越国内最长的公路隧道二郎山隧道(4.1公里),历阴阳两重天后到达大渡河谷(川西最大最深峡谷)经泸定铁索桥(10元/人门票 ...

  • 国庆川西计划
  • 国庆计划: 成都--日隆--丹巴--新都桥--稻城--亚丁--稻城(或乡城)--中甸--丽江--大理--昆明 成都攻略 夜宿:成都驴友记青年旅舍(★★★★★)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星辉西路任家湾23号 驴友记青年旅舍是一幢三层楼的独立建筑,它有一个类似川西四合院的天井,独特的建筑构造,即便是外面车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