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14-16页,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中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 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家庭院落园“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愿望。

4、对数的概念理解能够掌握初步的体验和理解的经验。 教学重点:

重点是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难点是1-5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4-15页的“农家小院“图。

1、创设动画情境。

教师将“农家小院“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院落4朵向日葵;一位老奶奶再给4只可爱的小鸡和两只鹅喂食院落里还有1只小狗,3盆花、5个南瓜,房顶上还有3只燕子。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数。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当学生说“1个太阳、1只小狗“时,即将“1个太阳、1只小狗“图移放在主题下面(如教材所示),并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只小狗都用数字卡片“1“来表示。并在小狗图下面贴上“ 1 “。同时让每个学生找出数字卡片“1“,摆放在桌子上。并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奶奶;等。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4、1-5的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闪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每个人发挥想像,同桌的或在小组里说一说,1-5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学生说的也许是我们教师不曾想到的物体,对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不能随意扼杀,应积极鼓励。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的形状的记忆。

设计意图: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进一步体会数的

基本含义。

5、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形状,指名上台演示。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 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6、做第16页上的“做一做”。 二、教学数序。

1、逐步感知1—5的数序。

用计数器拨一拨。从1个珠子到5个珠子。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三、教学数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的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学生先看,然后书空笔顺,再描一描。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2、教学3、4、5的写法。方法同上,注意3的两个半圆开口的方向是向左。 教师检查学生书写笔顺,及时辅导较差的孩子。 四、课堂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1、2习题。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加深对数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2、3、4、5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比较数的大小17页,练习三中的第3、6、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1—4各数比较大小,初步认识“〉”“

了解比较大小的各种符号,学会运用各种符号。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教育,检查学生的准备工作。 二、探究新知: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各数的认数、写数、还有许多新知识,这节课我们我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看谁听的认真,学得好。

1、出示主题图。

师: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 草地上有三只小猴子,它们从商店买来了许多水果。小朋友你们看它们吃的可香了,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它们吃的是什么水果吗?它们是怎样分的这些水果吗?

2、教师分别出示小猴子、梨、桃和香蕉图。

教师先出示三只小猴子图,提问:这是几只小猴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猴子的下面写3。教师在小猴子的旁边再出示四个梨,并指着四个梨提问:这是几个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在梨的下面写4。然后教师依次出示3个桃子、2个香蕉,分别写出3和2。

设计意图:从图片中的物品数量比较多少引出数字并比较大小。

3、比较数的大小。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这三只小猴子是怎样分这些水果的吗?请你们帮助它们分一分好吗?(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师;在这些水果中哪种水果和小猴子的个数同样多?哪种水果比小猴子的个数少?哪种水果比小猴子的个数多?

(1)师:教师出示:比较3和3的多少。 师:3和3比较谁多?(一样多)

师:3和3一样多我们就在3和3的中间写等于号。

师:板书:3=3。教师领读:3等于3、中间的符号叫做等于号。 (2)师:教师出示:比较3和2的多少。 师:3和2比较谁多?谁少?(3多、2少) 师:教师肯定3比2多。

师:3比2多,平时我们就说3大于2,3大于2怎样写又好看又清楚呢?在3和2的中间画一个符号,开口朝着3,教师边讲边板书:“3〉2”,并带领学生读两遍“3大于2”。

(3)教师出示:比较3和4的多少。

师:出示3和4。提问:3和4比谁多?谁少?(3少、4多)

师:也就是3比4少,那么我们就在3和4的中间也可以写一个符号,这个

符号叫做小于号,尖的一边对着较小的3,边说边在3和4的中间写一个小于号“

(4)动手操作:教师带领学生举起右手,张开食指和中指来表示大于号,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对小数。”(加强反复练习)

设计意图:充分感知数的概念,理解数字比较大小的方式。 4、小结:

比较数的大小或多少,都要记住:1、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相同就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等于号。2、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大的在前面、数字小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大于号。3、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小的在前面、数字大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小于号。(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1题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独立写出数字。提问:海豚是多少?球是多少?(海豚是2只,球是3个)。3和2谁比谁多?应该在3和2的中间填上什么符号?出示:3〉2,应该怎样读?表示什么意思?

玉米有几只?棕熊几只?(棕熊是4只、玉米有5个)。4和5比谁少?应该在4和5的中间填上什么符号?出示:4

2、第2题:教师说明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完成的,集体订正。

3、练习三4题:小组合作,互相数一数每种小动物各是多少?小鸟是多少只?小鹿是多少只?小象是多少只?小熊比小鹿多还是少?应该填什么符号?小鹿和小象比谁多、谁少?应该填什么符号?学生都填完后指名读一读是怎样填的,集体订正。 四、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3=3 3〉2 3

第三课时 第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页,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四中的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1——5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区分几个、第几个,知道每个数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2、结合插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知道在公共场合要自觉排队。 3、根据学习第几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排队是要按顺序的,从中可以用第几数数可以很快的数出来的经验。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1—5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教学难点:

学生对数的前后排列容易混淆,加强数的前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

师:假期要结束了,明明要返回老家读一年级,为了不耽误爸爸和妈妈的工作,他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于是他来到车站买票。

出示买票的课件。

观察画面,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都排第几? 一共有几个人,明明排第几个?

通过排队买票的情境,你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们还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教师出示主题图(到售票处买票情景图)。

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公共汽车站)他们在干什么?(在排队买票)。

师:谁排在第一?(一位阿姨)谁排在第二?(一位老师)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第三)解放军叔叔排在第几?(排在第四)大哥哥排在第几?(排在第五)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

师:每当我们外出时,都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上汽车之前要先排队买票,时时处处要体现自己是懂礼貌、讲文明的好少年。

【设计意图: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充分利用教材可以教育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

2、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文具盒中取出四样学具,把它们排在自己的桌面上。 师:看看谁排在第一?谁排在第二?谁排在第二的后面?排在第四的是谁?(学生取出的的学具不同,排列的顺序不同,答案也不相同,但学具的数量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第几是相对的,通过动手操作,让具体的操作感知和体验第几是相对的。使知识得以纵身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的多样拼摆。】 二、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

(1)第一题:教师出示多媒体图片。明明获得第几名?谁是第二名?第三名是丁丁吗?

(2)第二题:教师出示多媒体图片。提问:这幅图是什意思?这个小朋友一家一共有几口人?(5口人)都有什么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红)他们站在一排,从左数小红排在第几,(小红排在第三)小红的妈妈排在第几?(排在第五)。

设计意图:强化巩固学生对“第几”的感知和认识。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1—5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你们对今后的教学有哪些要求? 四、板书:

几 第几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2页2—5的组成。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四中的第1、2、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2—5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使学生掌握数字都可以用其他的两个数组成的经验。

4、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4以内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掌握4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让学生从1数到5、从5数到1。(指名数、分组数、同位互相数等)

2、提问:1的后面是几?3的前面第一个数是几?后面第二个数是几?4排在3的哪面?2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3、2和3谁大?中间填什么号?4和3比谁大?中间填什么号?3和4比中间填什么号? 二、探究新知

1、4以内数的组成。 (1)出示主题图。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老师在干什么?小朋友是怎么分小红花的?有几种分法?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4朵小红花动手摆一摆。

提问:你能把这4朵小红花分成两堆吗?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同时说明每个人分的不一样没有关系。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当学生回答左边摆3朵右边摆1朵时,教师板书“3 1”:当学生回答左边摆2朵右边摆2朵时,教师板书:“2 2”。

教师:刚才大家分小红花分得很好。从分小红花可以看出,4可以分成1和3,4还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2和2。也就是1和3组成4,3和1组成4,2和2组成4,同时把前面板书写成:

4 和 4

领读:4可以分成3和1,3和1组成4。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领读: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在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式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师:4以内数的组成一共有几种?(3种)

哪三种?(3和1组成4、1和3组成4、2和2组成4) 3、5以内数的组成。

(1)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拿出小棒)

教师: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把小棒分成两堆。(教师巡视) 教师:让学生说出不同的分法,或者分别用投影仪打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着重说明4和1组成5,1和4也组成5,实际是把两堆小棒换了位置。

教师说明:看到3和2组成5,就能想到2和3组成5。 (2)练习5的组成

①齐说5的组成(4和1组成5,3和2组成5。)

教师:4和1组成5,你还能想到什么?3和2组成5,你还能想到什么? ②对口令。教师说:“4”,学生说:“1”---- 举卡片。教师说:“3”,学生举卡片“2”----

[设计意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使学生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教学过程。]

4、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4的组成有几种?哪几种?5的组成有几种?哪几种?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21页做一做”中的1、2题。

先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摆一摆,同组互相检查订正。 2、完成“22页做一做2题”先涂色,再填空 最后集体订正。 四、板书设计:

4和5的组成

4 4 5 5

加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例题及“做一做”和“练习五”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初步接触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认识“+”这个符号。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4、使学生掌握只要物品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的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加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 ▲▲▲ ○ ( ) ( ) ( )

2、教师左手和右手各拿一张点子图,让学生说出几和几组成几。 [设计意图:继续复习数的概念,复习旧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观察插图。

①出示小丑气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初步感知:把3个红汽球和1个蓝气球放到一块过程。

②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之间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③把3个红汽球和1个蓝气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示意:(表示合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感知合起来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发现把3个红汽球和1个蓝气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很自然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学生抽象出红气球和蓝气球用数字3和1来表示。

(2)教师说明:把1和3和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板书4。 板书: 3 + 1 = 4

(4)读加法算式。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读作:3加1等于4。

教师小结:把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起来,问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板书:...

加法)

齐读:3+1=4 1+3=4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要表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式计算。]

3、出示小朋友做游戏图

教师边演示边讲:有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在两个小朋友图的外面画一个圈),又有一个小朋友加入进来(在一个小朋友图的外面画一个圈),怎样知道一共是几个小朋友呢?就要把这两个图里的小朋友合在一起。教师说明,写算式并领读。 4、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能用1+3=4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小丑汽球图中,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以至用,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做练习五中的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片独立计算,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总结全课学习情况。 五、作业:

练习五2题

六、板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

3 + 1 = 4

加号 等号

减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的内容。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学目的:

1、初步接触减法的含义。 2、认识“—”这个符号。

3、初步掌握“去掉”就是用减法算式的经验。

4. 通过直观的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学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用减法的含义,正确的读减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1、复习2、3、4、5的组成。 二、新课:

1、看书上第26页的小丑图说意思。先让学生说,教师再讲:原来有4个气球,放跑了1个,还剩几个?学生表达清楚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要求还剩几只,就是从总数里减去拿走的,还剩几只用减法计算。

去掉也可以说成是减去,从4里减去1个,可以在4和1的中间写“—” 板书4 - 1 = 3 (减号)

读作:4减1等于3。 齐读。

【设计意图:从主题图中初步让学生感知,原有的气球拿走一个,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计算。】

2、出示松鼠图

教师边演示边讲:有5只松鼠,跑了3只。让学生复述。教师小结:要算还剩几只松鼠,就要从原来的5只里面去掉3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5– 3 = 2

3、出示点子图

教师说明图意:原来有4个点子,去点1个还剩下几个?(告诉学生虚线或画斜线表示去掉的意思) 4 – 1 = 3

【设计意图:反复让学生通过图片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4、小结:

刚才我们看了3幅图,都表示从原来的里边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都要用减法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27页做一做”中的习题。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加深印象。 四、作业:

第28页3、4题。

五、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4 - 1 = 3 5 - 3 = 2

(减号)

第二课时 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五。完成5、6、7、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减法算法的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4. 通过直观的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5-2=3和2+3=5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和加法。

教师发练习纸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填。并订正。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活动情境。

出示电脑6题:在草地上有3只白兔,又跑来1只黑兔。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只要回答的有一些道理,教师就加以肯定。 当学生说到: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师问: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用什么方法计算?

教师板书:3+1=4 1+3=4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使学生进入轻松的学习环境,愉快地投入学习气氛中去。

2、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

问:3+1=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法,教师巡视指导。 甲:是用数数的方法。 乙:拨手指的方法。

丙:3和2组成5,所以3加1得4。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3、总结提炼。

先表扬,再提问:不用数,不拨手指,你会计算所以3加1得几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

4、做教科书第29页上的7题

出示7题,让学生说说题意,想想怎样计算,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五中的第8—9题。。 四、板书设计:

5以内的减法 3+1=4 4-1=3

4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14-16页,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中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 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家庭院落园“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愿望。

4、对数的概念理解能够掌握初步的体验和理解的经验。 教学重点:

重点是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难点是1-5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4-15页的“农家小院“图。

1、创设动画情境。

教师将“农家小院“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院落4朵向日葵;一位老奶奶再给4只可爱的小鸡和两只鹅喂食院落里还有1只小狗,3盆花、5个南瓜,房顶上还有3只燕子。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数。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当学生说“1个太阳、1只小狗“时,即将“1个太阳、1只小狗“图移放在主题下面(如教材所示),并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只小狗都用数字卡片“1“来表示。并在小狗图下面贴上“ 1 “。同时让每个学生找出数字卡片“1“,摆放在桌子上。并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奶奶;等。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4、1-5的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闪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每个人发挥想像,同桌的或在小组里说一说,1-5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学生说的也许是我们教师不曾想到的物体,对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不能随意扼杀,应积极鼓励。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的形状的记忆。

设计意图: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进一步体会数的

基本含义。

5、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形状,指名上台演示。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 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6、做第16页上的“做一做”。 二、教学数序。

1、逐步感知1—5的数序。

用计数器拨一拨。从1个珠子到5个珠子。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三、教学数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的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学生先看,然后书空笔顺,再描一描。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2、教学3、4、5的写法。方法同上,注意3的两个半圆开口的方向是向左。 教师检查学生书写笔顺,及时辅导较差的孩子。 四、课堂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1、2习题。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加深对数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2、3、4、5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比较数的大小17页,练习三中的第3、6、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1—4各数比较大小,初步认识“〉”“

了解比较大小的各种符号,学会运用各种符号。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教育,检查学生的准备工作。 二、探究新知: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各数的认数、写数、还有许多新知识,这节课我们我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看谁听的认真,学得好。

1、出示主题图。

师: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 草地上有三只小猴子,它们从商店买来了许多水果。小朋友你们看它们吃的可香了,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它们吃的是什么水果吗?它们是怎样分的这些水果吗?

2、教师分别出示小猴子、梨、桃和香蕉图。

教师先出示三只小猴子图,提问:这是几只小猴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猴子的下面写3。教师在小猴子的旁边再出示四个梨,并指着四个梨提问:这是几个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在梨的下面写4。然后教师依次出示3个桃子、2个香蕉,分别写出3和2。

设计意图:从图片中的物品数量比较多少引出数字并比较大小。

3、比较数的大小。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这三只小猴子是怎样分这些水果的吗?请你们帮助它们分一分好吗?(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师;在这些水果中哪种水果和小猴子的个数同样多?哪种水果比小猴子的个数少?哪种水果比小猴子的个数多?

(1)师:教师出示:比较3和3的多少。 师:3和3比较谁多?(一样多)

师:3和3一样多我们就在3和3的中间写等于号。

师:板书:3=3。教师领读:3等于3、中间的符号叫做等于号。 (2)师:教师出示:比较3和2的多少。 师:3和2比较谁多?谁少?(3多、2少) 师:教师肯定3比2多。

师:3比2多,平时我们就说3大于2,3大于2怎样写又好看又清楚呢?在3和2的中间画一个符号,开口朝着3,教师边讲边板书:“3〉2”,并带领学生读两遍“3大于2”。

(3)教师出示:比较3和4的多少。

师:出示3和4。提问:3和4比谁多?谁少?(3少、4多)

师:也就是3比4少,那么我们就在3和4的中间也可以写一个符号,这个

符号叫做小于号,尖的一边对着较小的3,边说边在3和4的中间写一个小于号“

(4)动手操作:教师带领学生举起右手,张开食指和中指来表示大于号,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对小数。”(加强反复练习)

设计意图:充分感知数的概念,理解数字比较大小的方式。 4、小结:

比较数的大小或多少,都要记住:1、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相同就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等于号。2、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大的在前面、数字小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大于号。3、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小的在前面、数字大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小于号。(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1题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独立写出数字。提问:海豚是多少?球是多少?(海豚是2只,球是3个)。3和2谁比谁多?应该在3和2的中间填上什么符号?出示:3〉2,应该怎样读?表示什么意思?

玉米有几只?棕熊几只?(棕熊是4只、玉米有5个)。4和5比谁少?应该在4和5的中间填上什么符号?出示:4

2、第2题:教师说明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完成的,集体订正。

3、练习三4题:小组合作,互相数一数每种小动物各是多少?小鸟是多少只?小鹿是多少只?小象是多少只?小熊比小鹿多还是少?应该填什么符号?小鹿和小象比谁多、谁少?应该填什么符号?学生都填完后指名读一读是怎样填的,集体订正。 四、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3=3 3〉2 3

第三课时 第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页,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四中的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1——5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区分几个、第几个,知道每个数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2、结合插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知道在公共场合要自觉排队。 3、根据学习第几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排队是要按顺序的,从中可以用第几数数可以很快的数出来的经验。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1—5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教学难点:

学生对数的前后排列容易混淆,加强数的前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

师:假期要结束了,明明要返回老家读一年级,为了不耽误爸爸和妈妈的工作,他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于是他来到车站买票。

出示买票的课件。

观察画面,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都排第几? 一共有几个人,明明排第几个?

通过排队买票的情境,你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们还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教师出示主题图(到售票处买票情景图)。

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公共汽车站)他们在干什么?(在排队买票)。

师:谁排在第一?(一位阿姨)谁排在第二?(一位老师)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第三)解放军叔叔排在第几?(排在第四)大哥哥排在第几?(排在第五)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

师:每当我们外出时,都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上汽车之前要先排队买票,时时处处要体现自己是懂礼貌、讲文明的好少年。

【设计意图: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充分利用教材可以教育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

2、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文具盒中取出四样学具,把它们排在自己的桌面上。 师:看看谁排在第一?谁排在第二?谁排在第二的后面?排在第四的是谁?(学生取出的的学具不同,排列的顺序不同,答案也不相同,但学具的数量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第几是相对的,通过动手操作,让具体的操作感知和体验第几是相对的。使知识得以纵身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的多样拼摆。】 二、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

(1)第一题:教师出示多媒体图片。明明获得第几名?谁是第二名?第三名是丁丁吗?

(2)第二题:教师出示多媒体图片。提问:这幅图是什意思?这个小朋友一家一共有几口人?(5口人)都有什么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红)他们站在一排,从左数小红排在第几,(小红排在第三)小红的妈妈排在第几?(排在第五)。

设计意图:强化巩固学生对“第几”的感知和认识。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1—5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你们对今后的教学有哪些要求? 四、板书:

几 第几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2页2—5的组成。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四中的第1、2、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2—5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使学生掌握数字都可以用其他的两个数组成的经验。

4、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4以内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掌握4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让学生从1数到5、从5数到1。(指名数、分组数、同位互相数等)

2、提问:1的后面是几?3的前面第一个数是几?后面第二个数是几?4排在3的哪面?2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3、2和3谁大?中间填什么号?4和3比谁大?中间填什么号?3和4比中间填什么号? 二、探究新知

1、4以内数的组成。 (1)出示主题图。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老师在干什么?小朋友是怎么分小红花的?有几种分法?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4朵小红花动手摆一摆。

提问:你能把这4朵小红花分成两堆吗?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同时说明每个人分的不一样没有关系。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当学生回答左边摆3朵右边摆1朵时,教师板书“3 1”:当学生回答左边摆2朵右边摆2朵时,教师板书:“2 2”。

教师:刚才大家分小红花分得很好。从分小红花可以看出,4可以分成1和3,4还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2和2。也就是1和3组成4,3和1组成4,2和2组成4,同时把前面板书写成:

4 和 4

领读:4可以分成3和1,3和1组成4。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领读: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在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式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师:4以内数的组成一共有几种?(3种)

哪三种?(3和1组成4、1和3组成4、2和2组成4) 3、5以内数的组成。

(1)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拿出小棒)

教师: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把小棒分成两堆。(教师巡视) 教师:让学生说出不同的分法,或者分别用投影仪打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着重说明4和1组成5,1和4也组成5,实际是把两堆小棒换了位置。

教师说明:看到3和2组成5,就能想到2和3组成5。 (2)练习5的组成

①齐说5的组成(4和1组成5,3和2组成5。)

教师:4和1组成5,你还能想到什么?3和2组成5,你还能想到什么? ②对口令。教师说:“4”,学生说:“1”---- 举卡片。教师说:“3”,学生举卡片“2”----

[设计意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使学生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教学过程。]

4、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4的组成有几种?哪几种?5的组成有几种?哪几种?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21页做一做”中的1、2题。

先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摆一摆,同组互相检查订正。 2、完成“22页做一做2题”先涂色,再填空 最后集体订正。 四、板书设计:

4和5的组成

4 4 5 5

加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例题及“做一做”和“练习五”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初步接触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认识“+”这个符号。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4、使学生掌握只要物品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的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加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 ▲▲▲ ○ ( ) ( ) ( )

2、教师左手和右手各拿一张点子图,让学生说出几和几组成几。 [设计意图:继续复习数的概念,复习旧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观察插图。

①出示小丑气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初步感知:把3个红汽球和1个蓝气球放到一块过程。

②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之间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③把3个红汽球和1个蓝气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示意:(表示合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感知合起来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发现把3个红汽球和1个蓝气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很自然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学生抽象出红气球和蓝气球用数字3和1来表示。

(2)教师说明:把1和3和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板书4。 板书: 3 + 1 = 4

(4)读加法算式。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读作:3加1等于4。

教师小结:把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起来,问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板书:...

加法)

齐读:3+1=4 1+3=4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要表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式计算。]

3、出示小朋友做游戏图

教师边演示边讲:有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在两个小朋友图的外面画一个圈),又有一个小朋友加入进来(在一个小朋友图的外面画一个圈),怎样知道一共是几个小朋友呢?就要把这两个图里的小朋友合在一起。教师说明,写算式并领读。 4、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能用1+3=4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小丑汽球图中,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以至用,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做练习五中的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片独立计算,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总结全课学习情况。 五、作业:

练习五2题

六、板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

3 + 1 = 4

加号 等号

减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的内容。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学目的:

1、初步接触减法的含义。 2、认识“—”这个符号。

3、初步掌握“去掉”就是用减法算式的经验。

4. 通过直观的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学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用减法的含义,正确的读减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1、复习2、3、4、5的组成。 二、新课:

1、看书上第26页的小丑图说意思。先让学生说,教师再讲:原来有4个气球,放跑了1个,还剩几个?学生表达清楚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要求还剩几只,就是从总数里减去拿走的,还剩几只用减法计算。

去掉也可以说成是减去,从4里减去1个,可以在4和1的中间写“—” 板书4 - 1 = 3 (减号)

读作:4减1等于3。 齐读。

【设计意图:从主题图中初步让学生感知,原有的气球拿走一个,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计算。】

2、出示松鼠图

教师边演示边讲:有5只松鼠,跑了3只。让学生复述。教师小结:要算还剩几只松鼠,就要从原来的5只里面去掉3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5– 3 = 2

3、出示点子图

教师说明图意:原来有4个点子,去点1个还剩下几个?(告诉学生虚线或画斜线表示去掉的意思) 4 – 1 = 3

【设计意图:反复让学生通过图片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4、小结:

刚才我们看了3幅图,都表示从原来的里边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都要用减法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27页做一做”中的习题。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加深印象。 四、作业:

第28页3、4题。

五、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4 - 1 = 3 5 - 3 = 2

(减号)

第二课时 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五。完成5、6、7、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减法算法的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4. 通过直观的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5-2=3和2+3=5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和加法。

教师发练习纸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填。并订正。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活动情境。

出示电脑6题:在草地上有3只白兔,又跑来1只黑兔。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只要回答的有一些道理,教师就加以肯定。 当学生说到: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师问: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用什么方法计算?

教师板书:3+1=4 1+3=4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使学生进入轻松的学习环境,愉快地投入学习气氛中去。

2、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

问:3+1=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法,教师巡视指导。 甲:是用数数的方法。 乙:拨手指的方法。

丙:3和2组成5,所以3加1得4。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3、总结提炼。

先表扬,再提问:不用数,不拨手指,你会计算所以3加1得几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

4、做教科书第29页上的7题

出示7题,让学生说说题意,想想怎样计算,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五中的第8—9题。。 四、板书设计:

5以内的减法 3+1=4 4-1=3

4


相关内容

  • 苏教版第七单元分与合教案
  • 第七单元 分与合 第6课时 练习四 主备人:王丹 审核人:胡玉香 教学内容:教材第42-43页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记忆8-10各数的分与合,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8-10 各数的分与合的理解.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数的分与合的适应合理作出选择,解决 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 ...

  • 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教案(10课时)
  •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 "." "." & ...

  • 小数加减法教案
  • < 小数加减法 >教学设计 平西府中心 赵影 授课时间:2014年5月13日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 教材分析:小数加减法是小学教材数与代数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学习掌握了小数的认识.基本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 ...

  •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 复习课教案 兰盾 <长度单位>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 ...

  • 减法的初步认识
  • [减法的初步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的意义. 2.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正确进行减法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会计算减法. 教学难点 正确确定被减数. 教学过程 复习 ...

  • 摘苹果教案
  • 摘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以及第27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建立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的意义. (2),认识"-",会读,会写减法算式,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演示,使学生建立减法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 减法的意 ...

  • 小学一年级数学75以内的减法 教案
  •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 ...

  • 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设计 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能用分数的简单计算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1.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总结.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1.3 情感态度 ...

  • 向量减法的运算教案
  • 学科:数学 上课日期:2014年12月8-12月12日 班级或专业:13秋数学模块D 本课主题:向量的减法 一.条件分析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之前已经给学生学习向量的减法奠定了基础,只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知识进行转移和变换.要充分利用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