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三)》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归园田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归园田居(其三)》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古诗。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教材体例安排来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部分,全部是古代文学作品意在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本文的特点,现制定学习目标下:

教学目标:

a、通过反复朗读,能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b、通过学习能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体会作者至高的人生境界; c、背诵诗歌,积累古诗词。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欣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以及面对人生苦难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诗歌,丰富 语言。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诗歌体会诗人人生选择的至高境界。初步培养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说教法

A.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点拨、诵读法教学模式,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 求的。

B.依据:本课着重去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过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反复朗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三、说学法

为便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结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故引导学生作如下准备:

1、充分预习:主要包括疏通文字,熟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初步感知文章的构建。2.合作探究,学习并理解陶渊明诗歌特点。

四、说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上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现在老师向大家请教两个问题:

1.文中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2.我们知道桃花源这样美好的地方,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陶渊明为什么创造这个社会呢?(生:回答)同学们掌握的非常

好,今天我们就借他得诗作《归园田居》和大家一同走进他得内心,去品读他的内心世界。

二、作者简介

1、学生介绍搜集作者简介。

2、教师课件展示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及写作背景。

三、听

1、听教师范读,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2、课件展示注释,要求学生一人一句疏通诗句。教师点拨“秽”、“荷”等字的读音及多音字。

3、小组读、个人独、男女生分别朗读。

四、四读文本

一读文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二读文本:读出两个转折和一种执着。 三读文本:读出一幅图画和一种愉悦。四读文本:读出一种朴实和一种人格。

五、品

1、“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2、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3、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全诗的主 旨,点明了作者的志趣?

六、评

1、看谁背诵的最快、最准确!

2、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不妨在这里给老师一个表现的机会,教师很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有感情背诵。

3、请同学个别背诵,小组背诵、全班背诵。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陶渊明的隐逸并非消极之避也,而是出自内心的意愿,田园生活让他疲惫的心得到放松和平静,正如学者叶嘉莹所言——在古诗人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不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劳苦饥寒的代价。最后老师送首古诗给同学们,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同样也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同学们能喜欢。

马 莉

2011年12月8日

《归园田居(其三)》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归园田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归园田居(其三)》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古诗。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教材体例安排来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部分,全部是古代文学作品意在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本文的特点,现制定学习目标下:

教学目标:

a、通过反复朗读,能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b、通过学习能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体会作者至高的人生境界; c、背诵诗歌,积累古诗词。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欣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以及面对人生苦难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诗歌,丰富 语言。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诗歌体会诗人人生选择的至高境界。初步培养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说教法

A.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点拨、诵读法教学模式,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 求的。

B.依据:本课着重去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过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反复朗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三、说学法

为便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结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故引导学生作如下准备:

1、充分预习:主要包括疏通文字,熟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初步感知文章的构建。2.合作探究,学习并理解陶渊明诗歌特点。

四、说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上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现在老师向大家请教两个问题:

1.文中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2.我们知道桃花源这样美好的地方,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陶渊明为什么创造这个社会呢?(生:回答)同学们掌握的非常

好,今天我们就借他得诗作《归园田居》和大家一同走进他得内心,去品读他的内心世界。

二、作者简介

1、学生介绍搜集作者简介。

2、教师课件展示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及写作背景。

三、听

1、听教师范读,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2、课件展示注释,要求学生一人一句疏通诗句。教师点拨“秽”、“荷”等字的读音及多音字。

3、小组读、个人独、男女生分别朗读。

四、四读文本

一读文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二读文本:读出两个转折和一种执着。 三读文本:读出一幅图画和一种愉悦。四读文本:读出一种朴实和一种人格。

五、品

1、“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2、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3、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全诗的主 旨,点明了作者的志趣?

六、评

1、看谁背诵的最快、最准确!

2、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不妨在这里给老师一个表现的机会,教师很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有感情背诵。

3、请同学个别背诵,小组背诵、全班背诵。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陶渊明的隐逸并非消极之避也,而是出自内心的意愿,田园生活让他疲惫的心得到放松和平静,正如学者叶嘉莹所言——在古诗人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不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劳苦饥寒的代价。最后老师送首古诗给同学们,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同样也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同学们能喜欢。

马 莉

2011年12月8日


相关内容

  • 粤教版必修一[归园田居(其三)]WORD说课稿
  • 一.说教材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归 ...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名诗60句
  •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陶渊明<饮酒·其五> 3.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陶渊明<饮酒·其五> 4.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5. 问君 ...

  • 归园田居(其三)
  • 归园田居(其三) 教学设想 本课是学生入学后学习古代诗歌的开始,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 诗歌的习惯.具体地说,一是有读一首背一首的习惯:二是有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诗中所描绘 的情景的习惯.如果在今后一年乃至两年的时间里切实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就可以说是极大 的成功--这将给以后的诗歌鉴 ...

  • 归园田居(其三)阅读答案
  • 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完成下题.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 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 三.四两句写早 ...

  • 陶渊明[归园田居_其三]教案
  • 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及作者陶渊明的的生平. 2.初步了解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3.解古诗思想内容,学会做人. 4.引导同 ...

  • 草之美_陶渊明_归园田居_其三_别解
  • 草之美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别解 罗建兵 色而心动,因为心动而走进,走进才发现绿草的颜色不见了. 其它的还有"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唐彦谦<春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 ...

  • 归园田居·其三
  • ☆☆本号一直有理想伴我们坚持,理想中:中国人每天阅读一首诗词,洗净社会中的暴戾和尔虞我诈!也相信,爱诗词的民族会一直高贵!请告诉您的朋友们,我们会一直坚持,谢谢! < 归园田居·其三 >作者:陶渊明; 朝代:东晋末至南朝宋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

  • 精品[归园田居]其三赏析题及答案
  • 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一.理解选择: 1. 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