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1)

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江德小学 邵建宁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榆林、认识榆林,发现榆林之美。

2.了解陕北人传统服饰的特点及功能,观察榆林的各种树木,欣赏绥德石刻,收集榆林民间故事和榆林小曲等。

3.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榆林的历史、文化、社会、

自然、科技、非物质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4.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5.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6.学会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形成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代的是三年级1、2班学生的《可爱的榆林》,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聪明可爱,课堂上表现的也很积极,和他们相处我也很开心。但是探明依赖性强,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差异。每个班都有个别学生存在先天智力障碍,自制力差,我将有针对性对他们多一些关爱和帮助,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我的帮扶下发现榆林之美,热爱家乡,为孩子们一生了解家乡榆林奠定基础。

四、教学方法

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的高效性。

在课堂上注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用普通话说说,让学生呢个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重视学法指导提倡学法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配额月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五、检测和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1.课堂教学中一个关键是充分了解学情,由实际调控教学内容,使全体学生能有效的进行学习。

2.检测内容注重基础,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3.评价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六、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上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用普通话,记笔记写规范字。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5.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6.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对传统文化的鉴别意识。

7.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七、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10课,前7课每课分两课时,后三课一课一课时,共17课时 第一课 发现榆林之美-----------------------2课时

第二课 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2课时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榆树成林 -------------------------2课时 灵性的石头 ------------------------2课时 土乐沙趣 -----------------------2课时 故事中的榆林-----------------------2课时 新农村新气象 --------------------2课时 路的变迁 ------------------------1课时 榆林小曲 --------------------------1课时 幸福榆林环保新榆林-----------------1课时

2016年3月

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江德小学 邵建宁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榆林、认识榆林,发现榆林之美。

2.了解陕北人传统服饰的特点及功能,观察榆林的各种树木,欣赏绥德石刻,收集榆林民间故事和榆林小曲等。

3.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榆林的历史、文化、社会、

自然、科技、非物质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4.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5.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6.学会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形成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代的是三年级1、2班学生的《可爱的榆林》,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聪明可爱,课堂上表现的也很积极,和他们相处我也很开心。但是探明依赖性强,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差异。每个班都有个别学生存在先天智力障碍,自制力差,我将有针对性对他们多一些关爱和帮助,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我的帮扶下发现榆林之美,热爱家乡,为孩子们一生了解家乡榆林奠定基础。

四、教学方法

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的高效性。

在课堂上注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用普通话说说,让学生呢个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重视学法指导提倡学法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配额月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五、检测和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1.课堂教学中一个关键是充分了解学情,由实际调控教学内容,使全体学生能有效的进行学习。

2.检测内容注重基础,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3.评价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六、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上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用普通话,记笔记写规范字。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5.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6.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对传统文化的鉴别意识。

7.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七、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10课,前7课每课分两课时,后三课一课一课时,共17课时 第一课 发现榆林之美-----------------------2课时

第二课 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2课时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榆树成林 -------------------------2课时 灵性的石头 ------------------------2课时 土乐沙趣 -----------------------2课时 故事中的榆林-----------------------2课时 新农村新气象 --------------------2课时 路的变迁 ------------------------1课时 榆林小曲 --------------------------1课时 幸福榆林环保新榆林-----------------1课时

2016年3月


相关内容

  • 五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_2
  •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地方课程 <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五年级 刘亚琴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 ...

  • 五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 五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田家寨九年制学校--边强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 ...

  • 可爱的榆林总结
  • 地方与学校课程下册教学总结 教师:高 雄 我校的地方课程教材是<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的与学生合作完成了本科目的教学任务. 本册地方课程内容丰富.有榆林各地的风土人情,也有传统文化教学.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我们会看 ...

  • 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
  • 第一课 发现榆林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 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 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 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 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自然之美 黄土高原. ...

  • 三下可爱的榆林教案
  • <可爱的榆林>教案 年 级:三年级(下)备课教师:张如梅 2015.3 第一课 发现榆林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 ...

  • 可爱的榆林教案
  • 可爱的榆林 陈 玲 第一课 发现榆林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自然之美 ...

  • 学校实习感想
  • 一. 课程建设 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树立了“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课程观。学校课程设置分为国家课程和差异课程。该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按要求共须上9500多节。其中8000多节属于国家课程。主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围绕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要求开设共同基础课。在基础课程的前提下,设置了140 ...

  • 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
  • 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材分析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经过四年的在校学习和生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相关已经有所了解和熟悉.知道了黑龙江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和民族人口的知识,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更广的关于家乡的常识,这为进一步学习<人文与社会>打下了良好的 ...

  • 一年级家长代表发言稿
  • 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家长们,下午好: 非常感谢家长们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在这短短的两个半月时间里,虽然我没来得及与你们一一交流,但我时时刻刻能感到你们对我工作的支持.理解和包容.今天有这样的机会和家长们坐到一起,共同地讨论和交流一些关于我们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作为孩子的班主任,在交流之前我想先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