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真切关爱,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第一代农民工时期这个问题还不严重,因为那时说法农村是“386061部队”,孩子的妈妈一般还留在家,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大多是夫妻双双在外,孩子大多留在老家)做好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我们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靠拍脑袋、想当然、靠经验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思考、来研究、来探讨。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和各位同仁一起来共同思考、初步探讨这一无法回避的沉重的课题。

我想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思考、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于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的认识

二、留守儿童常见的问题及其基本成因

三、做好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基本策略

一、关于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的认识

从全国妇联最新获悉,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近3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安徽是农业大省,全省共计有留守儿童约400万。该省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省1308个乡镇创建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并在农村地区确定2万个留守儿童之家,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校内有监管、课余有去处。)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父母双全的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居无定所,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他们的现状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留守儿童常见的问题及其基本成因

留守儿童多是以“自理式”、“隔代式”、“寄居式” 三种方式生活。这就容易

导致出现三方面问题:

一是学习缺乏有力的监督。“自理式”的孩子学习无人监督不用说,“隔代式”或“寄居式”代理监护的,由于代理监护人忙于生计等原因,一般只保证孩子“吃上、穿上、少生病”,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力不从心。留守儿童学习大多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

二是生活缺乏周全的照顾。“自理式”的孩子由于年幼,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而“隔代式”或“寄居式”的,由于代理监护人不会管、不好管、或不愿管、不好说、不好问等原因,也由于儿童与其感情相对疏离,导致留守儿童的需求无处诉说,生活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15岁少女两度怀孕男友消失》:2009年12月30日,上午,15岁少女菲菲(化名)在联系不上男友的情况下,独自来到重庆国宾妇产医院做人流。网恋不到两月,菲菲(化名)便以身相许,结果半年里两度怀孕。记者了解到该少女曾是留守儿童,1岁时父母就离婚了,母亲远嫁,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她从小跟随奶奶长大,12岁才第一次见上爸爸、妈妈。

三是情感缺乏支持和满足。小学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有强烈的安全的需要和对父母(还有教师)的关爱有强烈的的需要,这些也是儿童的最基本的需要。由于长期远离父母, 儿童亲情缺失,爱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长期难以得到满足,使孩子变得焦虑、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广东12岁留守少女患精神分裂》2010年12月06日 信息时报:有一位年仅12岁的女孩菲菲,三年前,她的父母迫于生活,到广州做小生意,由于菲菲从小乖巧懂事,父母很少打电话回家,也很少回家探望,通常一年才回去一次。没想到,一年前,菲菲开始有了变化,她变得内向、不愿与人交往,但当时未引起家人重视。4个月前,菲菲开始经常发呆、注意力不集中、面对陌生人以及陌生环境感到紧张、害怕,经常无故旷课,还对家人大发雷霆,期间女孩妈妈尝试跟女儿谈心,不但被她拒绝,甚至打骂母亲和奶奶。

今年11月22日,菲菲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接受治疗,入院时,菲菲极力抵抗并抓着妈妈的头发使劲扯。据心理行为学科张延赤主任介绍,通过与菲菲的交流,结合其疾病表现及特征,菲菲的行为及心理异常与其“被留守”有密切关系。入院不久,菲菲曾发短信给母亲,称:“你们太现实了,为了赚钱丢下我。”目前菲菲对母亲充满仇恨,不愿意与母亲交流 、甚至不愿意见到母亲。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忧郁、 孤僻。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并且很少与父母沟通交流,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儿童常常会表现出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沉默萎靡的状态,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孤独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越来越自我封闭。

(二) 自卑心理障碍。儿童有强烈的安全的需要和自尊感,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就容易产生恐惧感、无助感以及被遗弃感和不被重视的心理,导致自卑心理障碍,因而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调查,仅有15%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有一个镇里的一家网吧,有位老师亲眼看到,两百多台电脑的网吧,里面就有三四十个孩子,而且有好几个都是十岁以下。他们上网的钱或是爷爷奶奶给的,或是骗他们要的。

(三) 寂寞无聊心理。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虚、寂寞,进而产生抑郁等问题。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妈妈,你知道吗?自从你和爸爸还有弟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由多么的寂寞,有多么的伤心。自从你们走了以后,我几乎没有笑过,多么怀念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四) 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安全感和被遗弃感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和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 怨恨父母的心理。由于留守儿童的被遗弃感和与父母长期分离而产生的生疏感,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例:2010年09月23日 重庆日报:《母子释怀硬汉落泪 61名留守儿童中秋节鹏城圆梦》

留守儿童周远的母亲焦叶珍当得知儿子将作为重庆优秀留守儿童来深圳与自己过中秋节,她偷偷哭了好几次。她不知道,儿子是否能够真正原谅她。

10年前,她与前夫离异,只身远赴广州打工。当她看见儿子时,不知该怎么说出第一句话,只是一个劲地哭。儿子走到她身旁,一声不吭,紧抿嘴唇,转过头对记者说,“这么多年一个人,只有我一个人,早就学会了坚强。”

妈妈说:“娃儿,你莫犟了。我晓得这些年你不容易,我一定会好好爱你,永远爱你。”妈妈已经哭得泣不成声。

敏感的周远忽然歇斯底里:“你一个人在外面享福,除了寄钱根本就不管我,还说爱我。”听到这话,焦叶珍停止了哭泣,伸出双手紧紧握住儿子的手。

这是一双怎样的手?由于长期在工厂当清洁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个指甲变成灰白色,手掌遍布老茧死皮,指节被磨得粗大肿胀,以至于很难弯曲起来包住儿子的手。“娃儿,我没有享福,妈妈真的没法在你身边陪你。”焦叶珍声音颤抖。“妈妈,你啷个啥子都不和我说?对不起,对不起。让我摸摸你伤痕累累的手。”儿子捧起妈妈的双手,把脸放在妈妈的掌心,相拥哭成了泪人。

可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策略

作为教育者,要做好班级中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我们必须首先对留守儿童的共性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全面、具体和科学的认识和把握,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教师的最基本的职责。同时,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还需要多方面努力。

(一)以宽容和接纳的态度、满腔的爱心和耐心去对待留守儿童。

从某种程度上讲,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牺牲品。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被伤害这是一定的。有哪个父母愿意抛家弃子、背井离乡呢?国家虽然免除了农业税和各种摊派,而且还对农民种田进行补贴,但现实是,因为化肥、农药和种子年年涨价,农民种田实际收入很少,只能解决温饱。从另一方面来说,现在农村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和农闲时间较多,青壮年劳动力只有外出务工。

当城市里的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去逛公园的时候,农民工在城里的各个角落可能一边干活一边想着乡下的孩子,而乡下的孩子也可能正在想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是多么的让人心痛!

作为教育工作者,当我们面对留守儿童的时候,我们首先感到的是愧疚,是责任,因为他们的父母是我们衣食住行所依,而他们的父母为此不仅献出了自己的血汗,还牺牲了亲情,牺牲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纵然留守儿童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让我们无法容忍,但是我们班主任、老师还是应以宽容和接纳的态度、满腔的爱心和耐心去对待留守儿童,尽我们的心力、脑力和体力去善待他们,去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

(二)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是搞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基础。由于留守儿童的年龄和生活环境等情况的差异,每个班主任所要面对的留守学生都不一样。因此,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得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

通过家访,进村(社区)入户,向村民、学生父母和其他监护人了解学生全面情况。对班级留守儿童逐一进行调查,然后建好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做到全面、具体、准确、细致地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

(三)开展集体教育,实施民主化的教育管理。

留守儿童之间存在一些相同的特征(比如前面的心理问题)。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共性,实施集体教育。

一是开展学习互助,提供学习上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为解决留守学生学习监督不力问题,教师可把学生组织起来,相互结对开展互助学习。让一些品学兼优、认真负责的同学担任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每天检查学习和作业情况,班主任负责全盘监督,定期进行常规检查。这种互助活动的开展不仅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爱、老师的关怀,而且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减轻留守学生的学习压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体会到与全班同学一起共同学习的幸福。

二是举办主题班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全面教育。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和留守学生情况,采取召开主题班会等方式,进行全面教育。比如针对一些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怨恨和不理解,可以开展“感恩父母”为主题班会。

三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由于留守儿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班主任要对他们细心关注,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同时,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要具有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要注重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

1、开展学业、理想教育。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很多留守儿童厌学、逃学,整日无所事事,虚度年华。班主任或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教育和帮助,比如在班级成立学习互相小组、开展古今中外自强自立的名人故事的宣传教育等活动,帮助儿童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和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进取心,激励儿童能够自信自强,勇于克服困难,树立远大理想。

2、培养儿童心理抗挫能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亲的关怀,且长期与老人相处,受到老人过分溺爱,形成了自我为中心,放纵自由的性格,一旦遇到困难挫折,或是老师家长的批评惩罚,就会经不起打击,自暴自弃,消极自卑,甚至记恨在心或自杀。

2008年10月7日国庆放假的最后一天,六年级小学生张某赶写作业至深夜12点,仍然没做完。因害怕第二天上课会受到老师的体罚,他趁家人睡着时写下遗书,服毒自杀身亡。

遗书中写道:“„„我很高兴我死后老师再也不会整天说我头发长,把我的脸打得通红。我讨厌上学,如果不上学,让我干啥都行,可是妈妈又不肯,我只好这样了„„”张某父母为此一纸诉状将学校告上法庭。

因此,一方面教育者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指导儿童面对挫折,学会自我疏导和宣泄,或积极寻求帮助。

3、加强亲情、友情教育。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教育留守儿童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有些留守儿童只知道父母在外打工,却不知道父母具体做什么工作,更谈不上了解父母的辛苦。因此,教师可以与他们的父母取得联系,让父母把自己劳动时的照片邮给自己的孩子。另外,还可以请他们观看各种劳动场面,如盖楼的施工现场,工人叔叔们汗流浃背的劳动场面;保洁员阿姨在很高的楼上擦玻璃等等,并且告诉他们: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在做这样辛苦、危险的工作,从而使他们深深的理解并体会父母的辛苦及深深的爱。同时要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尽可能多让这些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接触,让他们多交流、沟通,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避免他们因缺少交往而形成冷漠、孤僻等不良情感。

4、有效开展心理辅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和不解,而父母此时又不在身边,他们无法得到解答。为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的问题,除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专家辅导等方式引导外,还可设立班级“知音信箱”,让他们把平时不愿直接向别人诉说的话投入信箱,每周由专人负责开箱,收集各种意见、建议和心里话。属于个别现象和个人隐私问题的班主任可以单独疏导或以书面形式答复,对于普遍性问题则给予公开回答。有一个班,自“知音信箱”设置以来,班主任共收到学生来信273封,其中留守生来信就有182封,书面形式回复217封,公示56封,面谈学生196次,解决了不少留守生的问题。一位留守生晴晴说:“知音信箱为我们倾诉心里话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心理难题,让我们在一个宽松、关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还可以开通“心理热线”“心理热线”由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建起心连心的纽带,通过“心理联系卡”、家庭走访、代理家长结对、家长、代理家长参加心理教育活动课、电话联络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方或多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发展的“心育”。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与一致,扩大学校心理教育成效。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获得教师和学校教育,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合力。鼓励写心语日记 结合中高年级学生、中学生写日记、写周记,鼓励留守儿童记“心语日记”。“心语日记”有学生心理的渲泄和排解,有学生心理的认知和感悟;是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也是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还是学生健康进步的阶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浏览 “心语日记”,搭通学生的“脉博”,开展对话,交流思想情感。互写“心语赠言” “心语赠言”是教师主动向留守儿童的心理冲击。教师根据留守儿

童的心理需求,设置“心语赠言”卡,并鼓励学生相互间写赠言。“心语赠言”要抓住时机,如留守儿童生日、毕业升学、表扬获奖时,困难受挫时,心烦苦恼时等等。“心语赠言”要重情感重文采重形式,可以是诗歌、名言,可以是书法、绘画,可以是工艺小制作,总之,是以“美”和“爱”来激活留守儿童,能在他们心灵深处迸发出璀灿的火花,成为学生所渴望获取的珍藏品。

(四)根据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帮扶

由于留守学生的个体差异,集体教育解决不了的问题,则需要班主任单个开展针对性帮扶。针对性帮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真心关爱。只有真爱才能让人心颤,只有真情才能让人感动。儿童的心灵是最稚嫩的、最纯净的、也是最敏感的。当你真心地给予他关爱的时候,他会真切地感受到,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感动,这样你的教育行为才能对他产生实效 ;二要对症下药。班主任不能空泛地讲一些老调调、大道理之类的,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给予必要的、有效的帮助;三要注意方法。儿童存在的问题不同,当然教育帮助的方法措施也不同。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探索自己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更要重视指导学生如何学会自立、自信、自强。

(五)做好家校沟通,搭建爱的桥梁

让每个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因此做好家校沟通,搭建爱的桥梁,是我们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交流大多比较少。近一半的外来务工家长表示并不清楚自己孩子的需要,更多时候是出于自己的猜想来给孩子东西,甚至有35.16%的被访者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而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外来工父母跟孩子的交流很少。调查指出,与孩子沟通较少的家长不在少数。调查中,有21.1%的家长通常一个月才会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联系一次,1.3%的家长甚至与孩子没有联系。

目前,班主任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手段帮助学生与家长沟通:电话 、网络视频 、家访 、书信等。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帮助儿童与家长搭建沟通的桥梁、爱的桥梁,让儿童获得更多的亲情支持,受到更多的爱的沐浴,满足儿童爱的需要,帮助儿童建立健全的人格。

(六)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工作中,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寻求支持。

1.寻求学校支持

班主任要经常与学校领导沟通,把自己对留守学生教育的一些思考、准备组织的一些活动方案等向学校领导汇报,争取获得他们对留守学生工作上的精神支持、

经费支持和教师资源支持;同时积极争取任课老师参与到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来,让他们认识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生活有帮、困难有助。

2.寻求社会支持

班主任在校内做好留守学生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争取社会对留守儿童给与多方面支持。比如:为班级留守特困儿童争取资助;联系企事业单位帮扶品学兼优的困难留守生;联合综治、司法、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等等。

据成都商报报道: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高发,多为暴力犯罪,成都中院少审庭就该庭审理的38件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分析总结,反映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41%,暴力犯罪与激情犯罪居多。

通过各单位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不同侧面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够在祖国大家庭中感受温暖,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真切关爱,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第一代农民工时期这个问题还不严重,因为那时说法农村是“386061部队”,孩子的妈妈一般还留在家,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大多是夫妻双双在外,孩子大多留在老家)做好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我们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靠拍脑袋、想当然、靠经验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思考、来研究、来探讨。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和各位同仁一起来共同思考、初步探讨这一无法回避的沉重的课题。

我想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思考、探讨这一问题:

一、关于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的认识

二、留守儿童常见的问题及其基本成因

三、做好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基本策略

一、关于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的认识

从全国妇联最新获悉,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近3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安徽是农业大省,全省共计有留守儿童约400万。该省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省1308个乡镇创建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并在农村地区确定2万个留守儿童之家,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校内有监管、课余有去处。)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父母双全的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居无定所,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他们的现状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留守儿童常见的问题及其基本成因

留守儿童多是以“自理式”、“隔代式”、“寄居式” 三种方式生活。这就容易

导致出现三方面问题:

一是学习缺乏有力的监督。“自理式”的孩子学习无人监督不用说,“隔代式”或“寄居式”代理监护的,由于代理监护人忙于生计等原因,一般只保证孩子“吃上、穿上、少生病”,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力不从心。留守儿童学习大多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

二是生活缺乏周全的照顾。“自理式”的孩子由于年幼,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而“隔代式”或“寄居式”的,由于代理监护人不会管、不好管、或不愿管、不好说、不好问等原因,也由于儿童与其感情相对疏离,导致留守儿童的需求无处诉说,生活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15岁少女两度怀孕男友消失》:2009年12月30日,上午,15岁少女菲菲(化名)在联系不上男友的情况下,独自来到重庆国宾妇产医院做人流。网恋不到两月,菲菲(化名)便以身相许,结果半年里两度怀孕。记者了解到该少女曾是留守儿童,1岁时父母就离婚了,母亲远嫁,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她从小跟随奶奶长大,12岁才第一次见上爸爸、妈妈。

三是情感缺乏支持和满足。小学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有强烈的安全的需要和对父母(还有教师)的关爱有强烈的的需要,这些也是儿童的最基本的需要。由于长期远离父母, 儿童亲情缺失,爱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长期难以得到满足,使孩子变得焦虑、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广东12岁留守少女患精神分裂》2010年12月06日 信息时报:有一位年仅12岁的女孩菲菲,三年前,她的父母迫于生活,到广州做小生意,由于菲菲从小乖巧懂事,父母很少打电话回家,也很少回家探望,通常一年才回去一次。没想到,一年前,菲菲开始有了变化,她变得内向、不愿与人交往,但当时未引起家人重视。4个月前,菲菲开始经常发呆、注意力不集中、面对陌生人以及陌生环境感到紧张、害怕,经常无故旷课,还对家人大发雷霆,期间女孩妈妈尝试跟女儿谈心,不但被她拒绝,甚至打骂母亲和奶奶。

今年11月22日,菲菲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接受治疗,入院时,菲菲极力抵抗并抓着妈妈的头发使劲扯。据心理行为学科张延赤主任介绍,通过与菲菲的交流,结合其疾病表现及特征,菲菲的行为及心理异常与其“被留守”有密切关系。入院不久,菲菲曾发短信给母亲,称:“你们太现实了,为了赚钱丢下我。”目前菲菲对母亲充满仇恨,不愿意与母亲交流 、甚至不愿意见到母亲。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忧郁、 孤僻。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并且很少与父母沟通交流,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儿童常常会表现出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沉默萎靡的状态,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孤独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越来越自我封闭。

(二) 自卑心理障碍。儿童有强烈的安全的需要和自尊感,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就容易产生恐惧感、无助感以及被遗弃感和不被重视的心理,导致自卑心理障碍,因而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调查,仅有15%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有一个镇里的一家网吧,有位老师亲眼看到,两百多台电脑的网吧,里面就有三四十个孩子,而且有好几个都是十岁以下。他们上网的钱或是爷爷奶奶给的,或是骗他们要的。

(三) 寂寞无聊心理。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虚、寂寞,进而产生抑郁等问题。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妈妈,你知道吗?自从你和爸爸还有弟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由多么的寂寞,有多么的伤心。自从你们走了以后,我几乎没有笑过,多么怀念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四) 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安全感和被遗弃感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和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 怨恨父母的心理。由于留守儿童的被遗弃感和与父母长期分离而产生的生疏感,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例:2010年09月23日 重庆日报:《母子释怀硬汉落泪 61名留守儿童中秋节鹏城圆梦》

留守儿童周远的母亲焦叶珍当得知儿子将作为重庆优秀留守儿童来深圳与自己过中秋节,她偷偷哭了好几次。她不知道,儿子是否能够真正原谅她。

10年前,她与前夫离异,只身远赴广州打工。当她看见儿子时,不知该怎么说出第一句话,只是一个劲地哭。儿子走到她身旁,一声不吭,紧抿嘴唇,转过头对记者说,“这么多年一个人,只有我一个人,早就学会了坚强。”

妈妈说:“娃儿,你莫犟了。我晓得这些年你不容易,我一定会好好爱你,永远爱你。”妈妈已经哭得泣不成声。

敏感的周远忽然歇斯底里:“你一个人在外面享福,除了寄钱根本就不管我,还说爱我。”听到这话,焦叶珍停止了哭泣,伸出双手紧紧握住儿子的手。

这是一双怎样的手?由于长期在工厂当清洁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个指甲变成灰白色,手掌遍布老茧死皮,指节被磨得粗大肿胀,以至于很难弯曲起来包住儿子的手。“娃儿,我没有享福,妈妈真的没法在你身边陪你。”焦叶珍声音颤抖。“妈妈,你啷个啥子都不和我说?对不起,对不起。让我摸摸你伤痕累累的手。”儿子捧起妈妈的双手,把脸放在妈妈的掌心,相拥哭成了泪人。

可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策略

作为教育者,要做好班级中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我们必须首先对留守儿童的共性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全面、具体和科学的认识和把握,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教师的最基本的职责。同时,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还需要多方面努力。

(一)以宽容和接纳的态度、满腔的爱心和耐心去对待留守儿童。

从某种程度上讲,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牺牲品。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被伤害这是一定的。有哪个父母愿意抛家弃子、背井离乡呢?国家虽然免除了农业税和各种摊派,而且还对农民种田进行补贴,但现实是,因为化肥、农药和种子年年涨价,农民种田实际收入很少,只能解决温饱。从另一方面来说,现在农村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和农闲时间较多,青壮年劳动力只有外出务工。

当城市里的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去逛公园的时候,农民工在城里的各个角落可能一边干活一边想着乡下的孩子,而乡下的孩子也可能正在想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是多么的让人心痛!

作为教育工作者,当我们面对留守儿童的时候,我们首先感到的是愧疚,是责任,因为他们的父母是我们衣食住行所依,而他们的父母为此不仅献出了自己的血汗,还牺牲了亲情,牺牲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纵然留守儿童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让我们无法容忍,但是我们班主任、老师还是应以宽容和接纳的态度、满腔的爱心和耐心去对待留守儿童,尽我们的心力、脑力和体力去善待他们,去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

(二)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是搞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基础。由于留守儿童的年龄和生活环境等情况的差异,每个班主任所要面对的留守学生都不一样。因此,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得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

通过家访,进村(社区)入户,向村民、学生父母和其他监护人了解学生全面情况。对班级留守儿童逐一进行调查,然后建好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做到全面、具体、准确、细致地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

(三)开展集体教育,实施民主化的教育管理。

留守儿童之间存在一些相同的特征(比如前面的心理问题)。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共性,实施集体教育。

一是开展学习互助,提供学习上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为解决留守学生学习监督不力问题,教师可把学生组织起来,相互结对开展互助学习。让一些品学兼优、认真负责的同学担任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每天检查学习和作业情况,班主任负责全盘监督,定期进行常规检查。这种互助活动的开展不仅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爱、老师的关怀,而且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减轻留守学生的学习压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体会到与全班同学一起共同学习的幸福。

二是举办主题班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全面教育。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和留守学生情况,采取召开主题班会等方式,进行全面教育。比如针对一些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怨恨和不理解,可以开展“感恩父母”为主题班会。

三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由于留守儿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班主任要对他们细心关注,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同时,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要具有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要注重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

1、开展学业、理想教育。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很多留守儿童厌学、逃学,整日无所事事,虚度年华。班主任或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教育和帮助,比如在班级成立学习互相小组、开展古今中外自强自立的名人故事的宣传教育等活动,帮助儿童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和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进取心,激励儿童能够自信自强,勇于克服困难,树立远大理想。

2、培养儿童心理抗挫能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亲的关怀,且长期与老人相处,受到老人过分溺爱,形成了自我为中心,放纵自由的性格,一旦遇到困难挫折,或是老师家长的批评惩罚,就会经不起打击,自暴自弃,消极自卑,甚至记恨在心或自杀。

2008年10月7日国庆放假的最后一天,六年级小学生张某赶写作业至深夜12点,仍然没做完。因害怕第二天上课会受到老师的体罚,他趁家人睡着时写下遗书,服毒自杀身亡。

遗书中写道:“„„我很高兴我死后老师再也不会整天说我头发长,把我的脸打得通红。我讨厌上学,如果不上学,让我干啥都行,可是妈妈又不肯,我只好这样了„„”张某父母为此一纸诉状将学校告上法庭。

因此,一方面教育者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指导儿童面对挫折,学会自我疏导和宣泄,或积极寻求帮助。

3、加强亲情、友情教育。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教育留守儿童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有些留守儿童只知道父母在外打工,却不知道父母具体做什么工作,更谈不上了解父母的辛苦。因此,教师可以与他们的父母取得联系,让父母把自己劳动时的照片邮给自己的孩子。另外,还可以请他们观看各种劳动场面,如盖楼的施工现场,工人叔叔们汗流浃背的劳动场面;保洁员阿姨在很高的楼上擦玻璃等等,并且告诉他们: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在做这样辛苦、危险的工作,从而使他们深深的理解并体会父母的辛苦及深深的爱。同时要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尽可能多让这些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接触,让他们多交流、沟通,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避免他们因缺少交往而形成冷漠、孤僻等不良情感。

4、有效开展心理辅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和不解,而父母此时又不在身边,他们无法得到解答。为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的问题,除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专家辅导等方式引导外,还可设立班级“知音信箱”,让他们把平时不愿直接向别人诉说的话投入信箱,每周由专人负责开箱,收集各种意见、建议和心里话。属于个别现象和个人隐私问题的班主任可以单独疏导或以书面形式答复,对于普遍性问题则给予公开回答。有一个班,自“知音信箱”设置以来,班主任共收到学生来信273封,其中留守生来信就有182封,书面形式回复217封,公示56封,面谈学生196次,解决了不少留守生的问题。一位留守生晴晴说:“知音信箱为我们倾诉心里话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心理难题,让我们在一个宽松、关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还可以开通“心理热线”“心理热线”由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建起心连心的纽带,通过“心理联系卡”、家庭走访、代理家长结对、家长、代理家长参加心理教育活动课、电话联络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方或多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发展的“心育”。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与一致,扩大学校心理教育成效。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获得教师和学校教育,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合力。鼓励写心语日记 结合中高年级学生、中学生写日记、写周记,鼓励留守儿童记“心语日记”。“心语日记”有学生心理的渲泄和排解,有学生心理的认知和感悟;是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也是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还是学生健康进步的阶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浏览 “心语日记”,搭通学生的“脉博”,开展对话,交流思想情感。互写“心语赠言” “心语赠言”是教师主动向留守儿童的心理冲击。教师根据留守儿

童的心理需求,设置“心语赠言”卡,并鼓励学生相互间写赠言。“心语赠言”要抓住时机,如留守儿童生日、毕业升学、表扬获奖时,困难受挫时,心烦苦恼时等等。“心语赠言”要重情感重文采重形式,可以是诗歌、名言,可以是书法、绘画,可以是工艺小制作,总之,是以“美”和“爱”来激活留守儿童,能在他们心灵深处迸发出璀灿的火花,成为学生所渴望获取的珍藏品。

(四)根据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帮扶

由于留守学生的个体差异,集体教育解决不了的问题,则需要班主任单个开展针对性帮扶。针对性帮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真心关爱。只有真爱才能让人心颤,只有真情才能让人感动。儿童的心灵是最稚嫩的、最纯净的、也是最敏感的。当你真心地给予他关爱的时候,他会真切地感受到,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感动,这样你的教育行为才能对他产生实效 ;二要对症下药。班主任不能空泛地讲一些老调调、大道理之类的,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给予必要的、有效的帮助;三要注意方法。儿童存在的问题不同,当然教育帮助的方法措施也不同。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探索自己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更要重视指导学生如何学会自立、自信、自强。

(五)做好家校沟通,搭建爱的桥梁

让每个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因此做好家校沟通,搭建爱的桥梁,是我们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交流大多比较少。近一半的外来务工家长表示并不清楚自己孩子的需要,更多时候是出于自己的猜想来给孩子东西,甚至有35.16%的被访者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而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外来工父母跟孩子的交流很少。调查指出,与孩子沟通较少的家长不在少数。调查中,有21.1%的家长通常一个月才会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联系一次,1.3%的家长甚至与孩子没有联系。

目前,班主任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手段帮助学生与家长沟通:电话 、网络视频 、家访 、书信等。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帮助儿童与家长搭建沟通的桥梁、爱的桥梁,让儿童获得更多的亲情支持,受到更多的爱的沐浴,满足儿童爱的需要,帮助儿童建立健全的人格。

(六)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工作中,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寻求支持。

1.寻求学校支持

班主任要经常与学校领导沟通,把自己对留守学生教育的一些思考、准备组织的一些活动方案等向学校领导汇报,争取获得他们对留守学生工作上的精神支持、

经费支持和教师资源支持;同时积极争取任课老师参与到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来,让他们认识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生活有帮、困难有助。

2.寻求社会支持

班主任在校内做好留守学生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争取社会对留守儿童给与多方面支持。比如:为班级留守特困儿童争取资助;联系企事业单位帮扶品学兼优的困难留守生;联合综治、司法、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等等。

据成都商报报道: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高发,多为暴力犯罪,成都中院少审庭就该庭审理的38件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分析总结,反映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41%,暴力犯罪与激情犯罪居多。

通过各单位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不同侧面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够在祖国大家庭中感受温暖,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相关内容

  •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
  • 目录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1 1.留守儿童面广量大. ............................................................................................ 1 2.. ...

  •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专业:工程管理一班 姓名:杉爷 学号:[1**********]4 摘要: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 ...

  •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明天.近年来,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我市总人口792.62万人,其中18周岁以下儿童183.11万人,占总人口的23.10%.现有农村 ...

  •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思考
  • 据有关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 离开父母的孩子,内心是脆弱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格外地关注他们,对他们要关爱有加. 首先,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做好摸底排查,数量上确保"一个不漏" ...

  • 关爱留守儿童相关公益活动美碧文化
  • "幸福圆梦"关爱留守儿童大型公益活 动第三站 继9月22日湖南郴州香花学校站,9月24日湖南邵阳江头司中心小学站后,9月26日由搜狐公益与中国社会救助基金会主办,华润三九协办的"幸福圆梦"关爱留守儿童大型公益活动的捐赠团队,密锣紧鼓地来到第三站活动举办地――湘 ...

  •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促其健康成长
  • 摘 要: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他们的身边,缺乏父母的照顾与关爱,有些留守儿童即使有父母其中一方陪伴,但是这些父母常常要忙于生计,而没有较多时间关爱儿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促其成长是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成长:关注 中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很多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涌 ...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在给农民 创造增收致富机会的同时,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在南方一些劳动力输出较多的地区,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已占到当地中小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由于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缺 ...

  • 留守儿童有关资料
  • 清浅镇中心学校留守儿童议事制度 1.配强议事成员,注重议事会议事能力.在兼顾广泛性.代表性的同时,严把议事会成员素质关,注重将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办事公正.热心儿童事业.并自愿无偿为广大留守儿童服务的老教师.老党员.部分优秀学生推荐为议事会成员,从源头上保证议事会的议事能力. 2.细化工作内容,提高议 ...

  • 2016年湖南省国考准考证打印时间
  • 2016年湖南省国考准考证打印时间 2016年湖南省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官方网站暂时还没有开通.2016年湖南省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具体信息可以参考2015年湖南国家公务员准考证打印信息,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一般是在10月份发布,在11月最后一个周末进行笔试.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确认成功后, ...

  • 仙龙小学春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 仙龙小学举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春节慰问活动 为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表达仙龙小学支部行政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慰问,并使外出务工人员放心工作,2012年 1月16日在春节来临之际,仙龙小学党员教师在支部书记罗小兵的带领下,举办了‚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仙龙小学关爱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