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六大用人之道

文 化Culture

刘邦可以说是很懂得领导艺术的典范,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地加以防范和控制,从而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优化组合,这样一来,

他夺得天下也是必然的事情。

用人之道一: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这是讲到领导艺术时,经常要说到的一个词。什么叫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当中首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是很难,确实很难。而刘邦却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如何调动部下的积极性,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格,有什么特征,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也是一个领导最

大的才能,领导不是说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要做好的是掌握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刘邦深谙此理,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刘邦也因此而成为他这个集团的一个核心。

么人都有,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是一个杂牌军。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历史证明,刘邦的用人策略是对的。

用人之道三:不计前嫌

刘邦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不计前嫌,一视同仁表示欢迎。如韩信、陈平,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来投奔刘邦。陈平走的路更多,陈平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发挥作用投奔项王,又不能发挥作用再投奔汉王,刘邦“大悦之”,并立即任命他做都尉。其实,一个领导者也应如此,如果老是小肚鸡肠、计较甚多,能招募来好的人才吗?恐怕连帐下之人也会离他而去。

用人之道二:不拘一格

刘邦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

用人之道四:坦诚相待

坦诚相待,不仅仅是反映一个人的素质问题,更是为人处世的一条原则,你坦诚以待别人,别人通常也会坦诚的对待你。对于人才,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应得的酬劳,而更多的是需要尊重和信任。要尊重这些人才,惟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

80中国有色金属 2008年第10期

说。刘邦就有这个优点,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刘邦全部都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哪怕这样回答很没面子,他也不说假话。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大王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问了这样的问题,说大王自己掂量掂量你的能力、魅力、实力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良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固不如也”。之所以这些人能够帮助刘邦提出自己的计策来,是由于刘邦有一个前提,就是如实相告,绝不隐瞒,这样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得到了对方同样的回报,同样的信任和尊重,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这也是我们一些做领导的,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

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他一旦决定用某某人,就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的军中投靠刘邦以后,得到刘邦的信任,让很多刘邦的老随从不满意,所以就有人去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然而刘邦还是坚持对陈平委以重任。当时,刘邦和项羽正处于一个胶着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为了让陈平能够成功的实施反间计,刘邦拨款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并且不问出入,可以想见刘邦对陈平的信任程度。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刘邦的用人之术是典型的帝王之术,一方面你看他好像用人不疑,另外一方面,肚子里极度地猜忌,只不过他猜忌的不动声色。但他手腕高明,这是一切所谓有为君主的通例,也非刘邦一人而已。

同时也应该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才贡献的实实在在的肯定。不能老拿好话迎和人,说这个人不错,是个难得的人才,是我们的骨干,就是一分钱不给,这个是不行的。有贡献就得奖励,奖励要奖励得合适。确实是工作做得好,贡献大的,要多奖;做得一般的,一般的奖;做得差的,不奖,甚至罚。做到赏罚分明。刘邦夺取天下以后,根据各个人的不同功绩,对功臣论功行赏,不但封赏了萧和、张良、韩信、彭越等一批人,还封赏了他最不喜欢的人——雍齿。

刘邦可以说是很懂得领导艺术的典范,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地加以防范和控制,从而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优化组合,这样一来,他夺得天下也是必然的事情。

用人之道五:用人不疑

做一个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

用人之道六:论功行赏

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

2008年第10期 中国有色金属

81

文 化Culture

刘邦可以说是很懂得领导艺术的典范,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地加以防范和控制,从而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优化组合,这样一来,

他夺得天下也是必然的事情。

用人之道一: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这是讲到领导艺术时,经常要说到的一个词。什么叫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当中首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是很难,确实很难。而刘邦却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如何调动部下的积极性,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格,有什么特征,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也是一个领导最

大的才能,领导不是说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要做好的是掌握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刘邦深谙此理,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刘邦也因此而成为他这个集团的一个核心。

么人都有,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是一个杂牌军。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历史证明,刘邦的用人策略是对的。

用人之道三:不计前嫌

刘邦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不计前嫌,一视同仁表示欢迎。如韩信、陈平,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来投奔刘邦。陈平走的路更多,陈平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发挥作用投奔项王,又不能发挥作用再投奔汉王,刘邦“大悦之”,并立即任命他做都尉。其实,一个领导者也应如此,如果老是小肚鸡肠、计较甚多,能招募来好的人才吗?恐怕连帐下之人也会离他而去。

用人之道二:不拘一格

刘邦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

用人之道四:坦诚相待

坦诚相待,不仅仅是反映一个人的素质问题,更是为人处世的一条原则,你坦诚以待别人,别人通常也会坦诚的对待你。对于人才,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应得的酬劳,而更多的是需要尊重和信任。要尊重这些人才,惟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

80中国有色金属 2008年第10期

说。刘邦就有这个优点,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刘邦全部都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哪怕这样回答很没面子,他也不说假话。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大王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问了这样的问题,说大王自己掂量掂量你的能力、魅力、实力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良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固不如也”。之所以这些人能够帮助刘邦提出自己的计策来,是由于刘邦有一个前提,就是如实相告,绝不隐瞒,这样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得到了对方同样的回报,同样的信任和尊重,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这也是我们一些做领导的,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

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他一旦决定用某某人,就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的军中投靠刘邦以后,得到刘邦的信任,让很多刘邦的老随从不满意,所以就有人去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然而刘邦还是坚持对陈平委以重任。当时,刘邦和项羽正处于一个胶着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为了让陈平能够成功的实施反间计,刘邦拨款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并且不问出入,可以想见刘邦对陈平的信任程度。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刘邦的用人之术是典型的帝王之术,一方面你看他好像用人不疑,另外一方面,肚子里极度地猜忌,只不过他猜忌的不动声色。但他手腕高明,这是一切所谓有为君主的通例,也非刘邦一人而已。

同时也应该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才贡献的实实在在的肯定。不能老拿好话迎和人,说这个人不错,是个难得的人才,是我们的骨干,就是一分钱不给,这个是不行的。有贡献就得奖励,奖励要奖励得合适。确实是工作做得好,贡献大的,要多奖;做得一般的,一般的奖;做得差的,不奖,甚至罚。做到赏罚分明。刘邦夺取天下以后,根据各个人的不同功绩,对功臣论功行赏,不但封赏了萧和、张良、韩信、彭越等一批人,还封赏了他最不喜欢的人——雍齿。

刘邦可以说是很懂得领导艺术的典范,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地加以防范和控制,从而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优化组合,这样一来,他夺得天下也是必然的事情。

用人之道五:用人不疑

做一个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

用人之道六:论功行赏

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

2008年第10期 中国有色金属

81


相关内容

  • 刘邦用人的八个特点
  • 刘邦用人的八个特点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刘邦为什么得到天下?是人才.如何聚人才?如何用人才?如何发挥人才作用?易中天老师总结为八个特点,分析得很精辟.古往今来,只有聚集人才,用好人才,才能实现大事业.刘邦者,用人榜样也.值得管理者深入思考.学习.借鉴. --诸葛长青 易中天: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宝 ...

  • 悟楚汉之争
  • 望华车 市井夺未央,尘沙起 鸿门巧对王: 纳贤良 无畏得天下,三章法 垓下定汉疆: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人类之伟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 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历史的选择. --题记 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 ...

  •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
  • 刘邦夺取天下之迷 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宝剑崛起于乱世,诛暴秦,抗强敌,定天下,创立了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统一王朝.刘邦的成功,除了他敢于斗争.善于学习.能够在战斗中成长外,还因为他有具高超的领导艺术,能够把一大批杰出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刘邦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人才的长处:会带兵的韩信,他敢放手给兵:善 ...

  • 刘邦用人之谜
  • 央视国际 (2005年09月01日 15:40) 主讲人简介: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 ...

  • 鸿门宴(1)
  • 鸿门宴 一 知识梳理 1知人论世[作者与<史记>]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 ...

  • 高一第二单元史记资料
  • <鸿门宴>项羽有关的成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楚霸王项羽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言行故事千古流传,演绎出许多成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最有气魄的一句话----- 注:秦始皇耀武扬威四处巡游,刘邦看了羡慕,说: 最果断的战略------ ...

  • 刘邦和项羽的领导力分析
  • 刘邦和项羽的性格和领导力分析 一本<史记>,浓缩了三千年的历史,项羽.刘邦作为争夺天下的两位英雄,其性格对战争的结果有何影响.对其领导能力有何影响.对于当今企业的管理有何启示,都是值得分析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刘邦和项羽的相同点. 第一.作为一个领导者,两人都胸怀大志.秦始皇巡游天下,经沛 ...

  • 从[鸿门宴]一文中看刘邦和项羽成败的原因
  • 摘 要:楚汉相争,刘胜项败,原因何在?从<鸿门宴>一文中刘邦.项羽二人对敌.对友.对待部下.对待内奸的不同态度入手,分析刘.项二人在用人政策上的不同,对经典课文<鸿门宴>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关键词:对敌对友:不同态度:用人政策:成败原因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 ...

  • 流氓刘邦为何能打败贵族项羽
  • 历史总比故事更精彩,如今却说刘邦和项羽,同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项羽世代贵胄,祖父叔父都是带兵打仗的大将军,项羽本人又是很厉害的大将,为何最后被泥腿子刘邦逆袭.刘邦能打败项羽,靠的是什么? 其一,刘邦代表的是草根阶层.在秦末轰轰烈烈的抗秦大军中,草根是主流,比如陈胜吴广,还有刘邦身边的起义领导班子,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