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寻线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文章编号:1008—0570(2006)09…2

机器人技术

0201

03

移动机器人寻线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DesignandRealizationofLine-trackingNavigationSystemfor

Mobile

Robot

f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邱寄帆

Qiu,Jifan

摘要:提出了一种移动机器人寻线导航系统传感器检测点布局方案.基于此布局方案进一步讨论了对应的硬件系统组成及控制程序方案与结构。实践表明,系统具有传感器检测方案及检测点布局科学合理、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行进速度快、偏差纠正能力强、便于硬件实现和软件处理等特点。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寻线;导航;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placementprogramof

sensor

detectionpointofline—trackingnavigation

structure

systemformobilerobrtis

practice

proposedin

this

paper.

Thehardwareprincipleandthesoftwarehas

theadvantageof

the

sensor

base

on

this

program

are

furtherdiscussed.Theindicatedthat

thesystem

detectionandthe

detectionpointlayoutprogramreasonable,less

speed,strongdeviation

corrects

requestfortheground,strong

adaptabilityandflexibility,highreliability,lowthehardwareKey

cost,high

ability,easyrealization

and

processing

of

and

software,etc.

words:mobilerobot,ine-tracking,navigation,controlsystem

1引言

在移动机器人系统中,自主导航是一项核心技术,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般情况下、寻线导航系统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设机器人车体采用双轮独立驱动):(1)速度快。我们要求机器人在寻线中应有较高的行进速度,然而机器人的行进速度和寻线准确性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处理原则是在保证寻线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机器人的行进速度;(2)稳定性好。无论车体的当前位置如何,只要寻线器在导航线的上方,车体就能自动调整到最佳状态平稳运行,不出现发散(冲出导航线)或振

荡(车体在导航线附近来回摆动)的情况;(3)系统响应

2寻线导航系统硬件方案

依据所采用的传感器类型,移动机器人有多种导航方式,如磁导航、光电导航、惯性导航、激光导航、视觉导航等,这些导航方式各有其特点,适合不同的应用环境。目前对视觉导航的研究非常活跃,视觉传感器获取的信息量大。而且比较接近人的导航机理,但存在算法复杂性与实时性的矛盾。为了提高系统的实时性,降低系统的复杂性,非视觉传感器导航方法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地面标志线导航(即寻线导航)作为一种非视觉传感器组合导航方式,铺设简单,灵活方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小,已获得广泛应用。寻线导航方式以光电传感器为硬件基础,利用调制光检测原理.实现环境识别与定位。

2.1光电传感器线路信息检测方案2.1.1红外对管光电传感器方案

由一个红外光发射二极管和一个接收光电三极管构成红外对管光电传感器,这种器件的检测距离通常在5-20mm之间,常见的型号有CNY70、STl88等。采取这种方式的机器人较多,尤其在各种机器人竞赛中,几乎是标准配置。这种方案对场地要求较高,场地颜色和线路(白线或黑线)颜色应有较大反差,要么场地反光线路不反光,要么场地不反光线路反光。此方案的优点为:(1)电路及编程简单。由于传感器的输出

 

特性好。即能够快速收敛。由于线路的弯道可能很复杂,各个转弯点之间的行进距离很短,所以车体必须在短距离内趋近导航线,同时车体在调整过程中不能有太大的超调,以免在受到干扰(地面不平整或导航线不清晰引起的干扰)He偏离导航线;(4)当车体偏离导航线距离较小时,应进行微调,使车体能够比较平稳地调节到最佳位置沿导航线行进;(5)当车体偏离导航线距离较大但车体中心线和导航线夹角很小或平行时,应使车体以恒定的速度平稳地趋近导航线(左右轮的速度差较小);(6)当车体中心线和导航线夹角较大时,应使车体快速调整行进方向,此时左右轮有较大速度差。

邱寄帆:副教授硕士

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科技项目(04GG006—032)

信号就是…1’或“0”(依据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线路),因

此可直接连接至单片机的端口线,而不需放大整形、调制解调、A/D转换等中间转换电路;(2)成本较低,可靠性和稳定性相对较高。然而,这种方案的缺点较为

万方数据 

@觥吣局订眠82_946

360元/_201—

机器人技术

中文核心期刊《微计算机信息》(嵌入式与SOC)2006年第22卷第9-2期

明显:(1)对场地要求较高。场地应平整均匀,线路宽度应一致,场地(或线路)对红外光应有较高反射率,而线路(或场地)对红外光应有很低的反射率;(2)对光线的干扰较敏感。一般解决方法是在红外光上加载一个调制信号.通过检测这个调制信号来消除场地光线的干扰.这又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

2.1.2光电三极管方案

在这种方案中,寻线电路由光发射/接收电路和比较电路两部分组成。前者完成光的反射、接收,将光信号转换为模拟电信号,后者则是将光接收电路输出的模拟信号经比较器转换为数字信号,提供给单片机处理。每一个这样的单元电路构成一个检测点,其结构如图1所示。一个检测点由3个白发红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和1个光电三极管组成。3个LED发出的红色光照射到地面上.产生漫反射.反射光进入光电三极管后,光电三极管产生光电流,光电流的大小随地面反射光的强弱而显著变化。由于地面引导白线(或黑线)上的光强明显大于(或小于)周围场地颜色的光强.因此,每个光电三极管的输出信号都通过比较器进行处理,通过调整比较器的比较基准电压,即可确定光

轨,但光电检测装置体积大,电路复杂,系统实时性降低,编程难度增加;若检测点数量过少,则容易出现脱轨和车体振荡等现象。本设计采用8个检测点,直线等距安装在车体前部,每两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略小于导航线的宽度,如图2所示。中间的两个检测点位于导航线之上,对于导航线的位置变化较为敏感,两侧其余检测点用于机器人转弯或发生偏差时捕捉导航线。

安装板

p眵一p

-@—<函一—暖≯一《》I

检测点

\导航线

图2检测点布局图

 

…绞眇接鼙

/、.殴

地回光轻

本设计采用了8个检测点方案.这种设计的突出

优点在于:(1)一方面克服了检测点过少的缺陷,另一方面.又能体现检测点较多的机器人所拥有的行进速度快、偏差纠错能力强、不易脱轨等优点;(2)便于硬件实现。某些ADC芯片具有8路信号输人端;现在许多新型号的单片机及MCU均集成了8路A/D转换器。

如STC89系列、STCl2C5410AD系列、SPCE061A等。8

图1检测点结构图

这里提到的比较器的比较基准电压。其实就是阈值电压,当光电三极管的输出电压高于(或低于)此阈值电压,比较器输出高(或低)电平,表示检测到自线(或黑线)。然而,这种比较器阈值电压的调整是通过硬件实现的。比较烦琐,更好的解决办法是用A/D转换器代替比较电路,当A/D转换器的值高于(或低于)某一特定值(即阈值电压),即检测到白线(或黑线)。上述设定一个阈值的做法比较简单,适合于标准场地,而对于非标场地或导航线较模糊的场地.若阈值设置过高,机器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特别明显的白线;若阈值设置过低,机器人眼中就是白茫茫的一片.两种情况都很容易丢失轨迹线。解决方法是设置两个阈值,当A/D值高于某一阈值时,标志1;当A/D值低于另外某一阈值时,标志0。当然。由于采用A/D转换器,对于复杂地面情况还可采用动态预值、PID控制、模糊识别等算法。

由于这种光电三极管检测方案具有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可靠性高等特点,我们在系统设计中采用了此方案。

2.2检测点布局

检测点布局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寻线系统设计的优劣成败。若检测点数量较多,有利于提高机器人的行进速度,扩大机器人的偏差纠正能力,不易脱

一202—360元,年邮局订阅号:82.946

个检测点输出和8路A/D转换器输入对应连接.电路得到简化,可操作性增强;(3)便于软件处理。8路检测点信号经A/D转换、阈值处理后,就分别成为8个不同的二进制数0或1,将它们组合起来。正好构成一个字节,非常便于后续的软件判断与处理。

2.3控制系统寻线导航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单片机采用STC89LE516AD,该单片机时钟频率可达90M,内含8路高速A/D转换器、64KFlash存储器、512字节

RAM、ISP等功能。

甲一

SI璐9L

E516AD

单片机

巨丑哐基H巫乎勰l

园丑{五卜卧

图3寻线导航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工作时,单片机驱动一个检测点的光发射电路。LED向地面发射红光,反射光进入光电三极管.将其转换为模拟电信号.该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送到A/D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单片机将MD转换后的数字电压值和预先设置的阈值电压进行比较,从而决定该检测点的机内值是1还是O(是否处于导航线上)。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到其它7个检测点的机内值。将这8个二进制位组合成一个字节.由控制程序进行分析判断.并根据机器人的当前状态.输出控制信号至PWM放大器,进而驱动电机及车轮运行,将车身调整到最佳位置。

3控制程序设计

控制程序定期(每隔1-10ms)采集一次检测点状

万方数据 

机器人技术

态.并根据该状态分析判断机器人当前是否处于最佳位置。若是,则进一步判断是否到达终点,若到达终点就停车,否则又开始下一轮新的数据采集及处理操作:若当前机器人没有处于最佳位置.则首先计算当前位置与最佳位置的偏差,然后根据此偏差产生软PWM。最后控制电机产生差速输出,使机器人的位置得到调整和修正。

在控制程序中。当出现位置偏差时,软件将计算检测器检测到导航线偏离中心检测点的差值,以此调整左、右轮速度给定,使得车体快速平稳地趋近导航线,最终达到沿导航线正中行进的目的。在图2所示的检测点布局图中,任意时刻可能有1个或2个检测点位于导航线上方,这里我们用符号L4~L1代表检测点l。4.R1~R4代表检测点5~8.据此对8个检测点进行编码如表1所示。

表1检测点与偏差对应关系

default:

GoFront(Stop);||停葺

break;

实践表明,只要参数设置调整得当,就能获得较好的偏差纠正性能,达到偏差纠正范围大、快速、稳

定、超调小的目的。

4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移动机器人寻线导航系统经实践检验证明:系统具有传感器检测方案及检测点布局科学合理、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行进速度快、偏差纠正能力强、便于硬件

实现和软件处理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生和应辟形涫。

创新点:若检测点数量过少,容易出现脱轨和车

体振荡等现象,于是,某些论文提出了检测点数量众

多的方案。检测点多固然有利于提高机器人的行进速度,扩大机器人的偏差纠正能力,不易脱轨,但光电检测装置体积大、电路复杂、系统实时性降低、编程难度增加等缺点和问题非常突出.因此这种方案更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差。

本文提出了一种移动机器人寻线导航系统传感器检测点布局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硬件系统及控制程序方案与结构。这种方案采用8个检测点.数量适中,便于硬件实现和软件处理,一方面克服了检测点过少的缺陷,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检测点较多的机器人所拥有的行进速度快、偏差纠错能力强、不易脱轨等优点。实践表明,系统具有传感器检测方案及检测点布局科学合理、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行进速度快、偏差纠正能力强等特点。

参考文献:

[1]陆新华,张桂林.室内服务机器人导航方法研究【J]机器人,2003,25(1):80—87.

[21张淑军,孟庆春,吴槟等.移动机器人智能寻线导航与策略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5,20(5):529—532.

[31万永伦,丁杰雄.一种机器人寻线控制系统[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32(1):48—5

1.

际蕊百丽司五习i医F面Fi可i医i网iF—————卜————__——+——十——卜—一——+_——_}——_}——一-——}_—-

j偏差J3{22}3l0

表中。当偏差为0时,左右电机均为基本速度;当右边检测到导航线时,左电机为基本速度,右电机减速;当左边检测到导航线时,右电机为基本速度,左电

机减速。在出现偏差的两种情况中,减速的大小与偏

差的大小成正比。当然,用于控制电机速度的偏差值

 不一定是0~7,可以是别的数值序列。

根据上述设定,我们已经可以实现作为控制程序的核心——寻线程序了。现假设,我们已经通过A/D转换得到8个检测点的状态字节信息Linelnfo,其中的1表示检测到导航线,0表示未检测到导航线;再假设我们已编写好了几个用于控制机器人运动的函数,如GoFront0(直线前进)、TurnLeftO(左转)、TurnRight0(右转)等.这些函数所带的参数用于控制电机PWM输出,即控制电机转速,共8档,它们是Speed0~Speed7,分别对应偏差值的0~7。程序如下。

switch(Linelnfo){

case

0b10000000:

//车体严重右偏

TurnLeft(Speed7);,/向左急转

break;

[4]包明,赵明富,李娇军.寻迹机器人控制器及IP核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4—2):174—176.

//车体略微右偏

case

0b00010000:

TumLeft(Speedl);//向左微调

break;

case

作者简介:邱寄帆(1964一),男,四川资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智能控制、机器人技

术等chioujf@msn.con。

Biography:QiuJifan(1964一),mail,Shichuan

tualcontrolandrobottechnology.

Province,associate

professor,master,Researcharea:Computerapplication,intellec—

0b00011000:

//@于最佳位置

GoFront(Speed0);/,高速直线前进

break;

case

Ob00001000:

//车体略微左偏

TumRight(Speedl);,/向右微调

break;

(610021四川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邱寄帆

(DepartmentofComputerEngineering,ChengduAeroauticVo-

cational&Technical

CoHeg岛Chengdll’610021,China)QiuJiFan

case

Ob00000001:

//车体严重左偏

TumRight(Speed7);//向右急转

break;

通讯地址:(610021成都市二环路南一段20号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邱寄帆

(收稿日期:2006.1.28)(修稿日期:2006.2.27)

万方数据 

@圉自控同邮局订D日号:82.946

360.'-L,年-203—

移动机器人寻线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邱寄帆, Qiu,Jifan

610021,四川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微计算机信息

CONTROL & AUTOMATION2006,22(26)13次

参考文献(4条)

1. 陆新华;张桂林 室内服务机器人导航方法研究[期刊论文]-机器人 2003(01)

2. 张淑军;孟庆春;吴槟 移动机器人智能寻线导航与策略控制[期刊论文]-控制与决策 2005(05)3. 万永伦;丁杰雄 一种机器人寻线控制系统[期刊论文]-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01)4. 包明;赵明富;李娇军 寻迹机器人控制器及IP核的研究[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6(4-2)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 刘隆吉. 李世光. 高正中. 毕博. LIU Long-ji. LI Shi-guang. GAO Zheng-zhong. BI Bo 移动机器人寻线控制系统设计[期刊论文]-煤矿机械2009,30(7)

2. 张淑军. 孟庆春. 吴槟. 费云瑞. ZHANG Shu-jun. Meng Qing-chun. WU Bin. FEI Yun-rui 移动机器人智能寻线导航与策略控制[期刊论文]-控制与决策2005,20(5)

3. 关军. 杨明. GUAN JUN. YANG MlNG 基于视觉的高速寻线机器人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2007,23(32)

引证文献(14条)

1. 张江梅. 秦蔷蔷. 王姮 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机器人寻线系统[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 2009(15)2. 卜雪民. 钱峰 基于DSP的智能车辆系统移动小车的设计[期刊论文]-电子测量技术 2007(10)3. 关军. 杨明 基于视觉的高速寻线机器人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7(32)

4. 王玲. 孙波 红外光电传感器自动寻迹智能车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10(2)5. 刘隆吉. 李世光. 高正中. 毕博 移动机器人寻线控制系统设计[期刊论文]-煤矿机械 2009(7)6. 李长春. 张松梅 基于PWM控制技术的移动机器人设计[期刊论文]-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09(3)7. 师黎. 刘炜 移动机器人可拓控制器的设计[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8(11)

8. 朱文杰. 王冰. 翁新华. 王春香. 杨明 主动视觉高速寻线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机电一体化 2010(10)9. 云康. 冯振伟 基于MC9S12DG128控制器的智能寻迹车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5)

10. 徐钰煜 平面线轨迹的识别方法[期刊论文]-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7(12)11. 梁静 一种基于光电传感的路径识别智能车[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1)

12. 云康. 高超 基于CMOS摄像头的智能寻迹车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8(5)13. 梁静 一种基于光电传感的路径识别智能车[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1)

14. 张毅. 孙纯兴. 李敏 医疗服务机器人功能设计及实现[期刊论文]-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11(6)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jsjxx200626070.aspx

文章编号:1008—0570(2006)09…2

机器人技术

0201

03

移动机器人寻线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DesignandRealizationofLine-trackingNavigationSystemfor

Mobile

Robot

f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邱寄帆

Qiu,Jifan

摘要:提出了一种移动机器人寻线导航系统传感器检测点布局方案.基于此布局方案进一步讨论了对应的硬件系统组成及控制程序方案与结构。实践表明,系统具有传感器检测方案及检测点布局科学合理、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行进速度快、偏差纠正能力强、便于硬件实现和软件处理等特点。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寻线;导航;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placementprogramof

sensor

detectionpointofline—trackingnavigation

structure

systemformobilerobrtis

practice

proposedin

this

paper.

Thehardwareprincipleandthesoftwarehas

theadvantageof

the

sensor

base

on

this

program

are

furtherdiscussed.Theindicatedthat

thesystem

detectionandthe

detectionpointlayoutprogramreasonable,less

speed,strongdeviation

corrects

requestfortheground,strong

adaptabilityandflexibility,highreliability,lowthehardwareKey

cost,high

ability,easyrealization

and

processing

of

and

software,etc.

words:mobilerobot,ine-tracking,navigation,controlsystem

1引言

在移动机器人系统中,自主导航是一项核心技术,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般情况下、寻线导航系统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设机器人车体采用双轮独立驱动):(1)速度快。我们要求机器人在寻线中应有较高的行进速度,然而机器人的行进速度和寻线准确性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处理原则是在保证寻线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机器人的行进速度;(2)稳定性好。无论车体的当前位置如何,只要寻线器在导航线的上方,车体就能自动调整到最佳状态平稳运行,不出现发散(冲出导航线)或振

荡(车体在导航线附近来回摆动)的情况;(3)系统响应

2寻线导航系统硬件方案

依据所采用的传感器类型,移动机器人有多种导航方式,如磁导航、光电导航、惯性导航、激光导航、视觉导航等,这些导航方式各有其特点,适合不同的应用环境。目前对视觉导航的研究非常活跃,视觉传感器获取的信息量大。而且比较接近人的导航机理,但存在算法复杂性与实时性的矛盾。为了提高系统的实时性,降低系统的复杂性,非视觉传感器导航方法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地面标志线导航(即寻线导航)作为一种非视觉传感器组合导航方式,铺设简单,灵活方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小,已获得广泛应用。寻线导航方式以光电传感器为硬件基础,利用调制光检测原理.实现环境识别与定位。

2.1光电传感器线路信息检测方案2.1.1红外对管光电传感器方案

由一个红外光发射二极管和一个接收光电三极管构成红外对管光电传感器,这种器件的检测距离通常在5-20mm之间,常见的型号有CNY70、STl88等。采取这种方式的机器人较多,尤其在各种机器人竞赛中,几乎是标准配置。这种方案对场地要求较高,场地颜色和线路(白线或黑线)颜色应有较大反差,要么场地反光线路不反光,要么场地不反光线路反光。此方案的优点为:(1)电路及编程简单。由于传感器的输出

 

特性好。即能够快速收敛。由于线路的弯道可能很复杂,各个转弯点之间的行进距离很短,所以车体必须在短距离内趋近导航线,同时车体在调整过程中不能有太大的超调,以免在受到干扰(地面不平整或导航线不清晰引起的干扰)He偏离导航线;(4)当车体偏离导航线距离较小时,应进行微调,使车体能够比较平稳地调节到最佳位置沿导航线行进;(5)当车体偏离导航线距离较大但车体中心线和导航线夹角很小或平行时,应使车体以恒定的速度平稳地趋近导航线(左右轮的速度差较小);(6)当车体中心线和导航线夹角较大时,应使车体快速调整行进方向,此时左右轮有较大速度差。

邱寄帆:副教授硕士

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科技项目(04GG006—032)

信号就是…1’或“0”(依据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线路),因

此可直接连接至单片机的端口线,而不需放大整形、调制解调、A/D转换等中间转换电路;(2)成本较低,可靠性和稳定性相对较高。然而,这种方案的缺点较为

万方数据 

@觥吣局订眠82_946

360元/_201—

机器人技术

中文核心期刊《微计算机信息》(嵌入式与SOC)2006年第22卷第9-2期

明显:(1)对场地要求较高。场地应平整均匀,线路宽度应一致,场地(或线路)对红外光应有较高反射率,而线路(或场地)对红外光应有很低的反射率;(2)对光线的干扰较敏感。一般解决方法是在红外光上加载一个调制信号.通过检测这个调制信号来消除场地光线的干扰.这又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

2.1.2光电三极管方案

在这种方案中,寻线电路由光发射/接收电路和比较电路两部分组成。前者完成光的反射、接收,将光信号转换为模拟电信号,后者则是将光接收电路输出的模拟信号经比较器转换为数字信号,提供给单片机处理。每一个这样的单元电路构成一个检测点,其结构如图1所示。一个检测点由3个白发红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和1个光电三极管组成。3个LED发出的红色光照射到地面上.产生漫反射.反射光进入光电三极管后,光电三极管产生光电流,光电流的大小随地面反射光的强弱而显著变化。由于地面引导白线(或黑线)上的光强明显大于(或小于)周围场地颜色的光强.因此,每个光电三极管的输出信号都通过比较器进行处理,通过调整比较器的比较基准电压,即可确定光

轨,但光电检测装置体积大,电路复杂,系统实时性降低,编程难度增加;若检测点数量过少,则容易出现脱轨和车体振荡等现象。本设计采用8个检测点,直线等距安装在车体前部,每两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略小于导航线的宽度,如图2所示。中间的两个检测点位于导航线之上,对于导航线的位置变化较为敏感,两侧其余检测点用于机器人转弯或发生偏差时捕捉导航线。

安装板

p眵一p

-@—<函一—暖≯一《》I

检测点

\导航线

图2检测点布局图

 

…绞眇接鼙

/、.殴

地回光轻

本设计采用了8个检测点方案.这种设计的突出

优点在于:(1)一方面克服了检测点过少的缺陷,另一方面.又能体现检测点较多的机器人所拥有的行进速度快、偏差纠错能力强、不易脱轨等优点;(2)便于硬件实现。某些ADC芯片具有8路信号输人端;现在许多新型号的单片机及MCU均集成了8路A/D转换器。

如STC89系列、STCl2C5410AD系列、SPCE061A等。8

图1检测点结构图

这里提到的比较器的比较基准电压。其实就是阈值电压,当光电三极管的输出电压高于(或低于)此阈值电压,比较器输出高(或低)电平,表示检测到自线(或黑线)。然而,这种比较器阈值电压的调整是通过硬件实现的。比较烦琐,更好的解决办法是用A/D转换器代替比较电路,当A/D转换器的值高于(或低于)某一特定值(即阈值电压),即检测到白线(或黑线)。上述设定一个阈值的做法比较简单,适合于标准场地,而对于非标场地或导航线较模糊的场地.若阈值设置过高,机器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特别明显的白线;若阈值设置过低,机器人眼中就是白茫茫的一片.两种情况都很容易丢失轨迹线。解决方法是设置两个阈值,当A/D值高于某一阈值时,标志1;当A/D值低于另外某一阈值时,标志0。当然。由于采用A/D转换器,对于复杂地面情况还可采用动态预值、PID控制、模糊识别等算法。

由于这种光电三极管检测方案具有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可靠性高等特点,我们在系统设计中采用了此方案。

2.2检测点布局

检测点布局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寻线系统设计的优劣成败。若检测点数量较多,有利于提高机器人的行进速度,扩大机器人的偏差纠正能力,不易脱

一202—360元,年邮局订阅号:82.946

个检测点输出和8路A/D转换器输入对应连接.电路得到简化,可操作性增强;(3)便于软件处理。8路检测点信号经A/D转换、阈值处理后,就分别成为8个不同的二进制数0或1,将它们组合起来。正好构成一个字节,非常便于后续的软件判断与处理。

2.3控制系统寻线导航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单片机采用STC89LE516AD,该单片机时钟频率可达90M,内含8路高速A/D转换器、64KFlash存储器、512字节

RAM、ISP等功能。

甲一

SI璐9L

E516AD

单片机

巨丑哐基H巫乎勰l

园丑{五卜卧

图3寻线导航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工作时,单片机驱动一个检测点的光发射电路。LED向地面发射红光,反射光进入光电三极管.将其转换为模拟电信号.该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送到A/D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单片机将MD转换后的数字电压值和预先设置的阈值电压进行比较,从而决定该检测点的机内值是1还是O(是否处于导航线上)。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到其它7个检测点的机内值。将这8个二进制位组合成一个字节.由控制程序进行分析判断.并根据机器人的当前状态.输出控制信号至PWM放大器,进而驱动电机及车轮运行,将车身调整到最佳位置。

3控制程序设计

控制程序定期(每隔1-10ms)采集一次检测点状

万方数据 

机器人技术

态.并根据该状态分析判断机器人当前是否处于最佳位置。若是,则进一步判断是否到达终点,若到达终点就停车,否则又开始下一轮新的数据采集及处理操作:若当前机器人没有处于最佳位置.则首先计算当前位置与最佳位置的偏差,然后根据此偏差产生软PWM。最后控制电机产生差速输出,使机器人的位置得到调整和修正。

在控制程序中。当出现位置偏差时,软件将计算检测器检测到导航线偏离中心检测点的差值,以此调整左、右轮速度给定,使得车体快速平稳地趋近导航线,最终达到沿导航线正中行进的目的。在图2所示的检测点布局图中,任意时刻可能有1个或2个检测点位于导航线上方,这里我们用符号L4~L1代表检测点l。4.R1~R4代表检测点5~8.据此对8个检测点进行编码如表1所示。

表1检测点与偏差对应关系

default:

GoFront(Stop);||停葺

break;

实践表明,只要参数设置调整得当,就能获得较好的偏差纠正性能,达到偏差纠正范围大、快速、稳

定、超调小的目的。

4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移动机器人寻线导航系统经实践检验证明:系统具有传感器检测方案及检测点布局科学合理、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行进速度快、偏差纠正能力强、便于硬件

实现和软件处理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生和应辟形涫。

创新点:若检测点数量过少,容易出现脱轨和车

体振荡等现象,于是,某些论文提出了检测点数量众

多的方案。检测点多固然有利于提高机器人的行进速度,扩大机器人的偏差纠正能力,不易脱轨,但光电检测装置体积大、电路复杂、系统实时性降低、编程难度增加等缺点和问题非常突出.因此这种方案更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差。

本文提出了一种移动机器人寻线导航系统传感器检测点布局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硬件系统及控制程序方案与结构。这种方案采用8个检测点.数量适中,便于硬件实现和软件处理,一方面克服了检测点过少的缺陷,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检测点较多的机器人所拥有的行进速度快、偏差纠错能力强、不易脱轨等优点。实践表明,系统具有传感器检测方案及检测点布局科学合理、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行进速度快、偏差纠正能力强等特点。

参考文献:

[1]陆新华,张桂林.室内服务机器人导航方法研究【J]机器人,2003,25(1):80—87.

[21张淑军,孟庆春,吴槟等.移动机器人智能寻线导航与策略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5,20(5):529—532.

[31万永伦,丁杰雄.一种机器人寻线控制系统[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32(1):48—5

1.

际蕊百丽司五习i医F面Fi可i医i网iF—————卜————__——+——十——卜—一——+_——_}——_}——一-——}_—-

j偏差J3{22}3l0

表中。当偏差为0时,左右电机均为基本速度;当右边检测到导航线时,左电机为基本速度,右电机减速;当左边检测到导航线时,右电机为基本速度,左电

机减速。在出现偏差的两种情况中,减速的大小与偏

差的大小成正比。当然,用于控制电机速度的偏差值

 不一定是0~7,可以是别的数值序列。

根据上述设定,我们已经可以实现作为控制程序的核心——寻线程序了。现假设,我们已经通过A/D转换得到8个检测点的状态字节信息Linelnfo,其中的1表示检测到导航线,0表示未检测到导航线;再假设我们已编写好了几个用于控制机器人运动的函数,如GoFront0(直线前进)、TurnLeftO(左转)、TurnRight0(右转)等.这些函数所带的参数用于控制电机PWM输出,即控制电机转速,共8档,它们是Speed0~Speed7,分别对应偏差值的0~7。程序如下。

switch(Linelnfo){

case

0b10000000:

//车体严重右偏

TurnLeft(Speed7);,/向左急转

break;

[4]包明,赵明富,李娇军.寻迹机器人控制器及IP核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4—2):174—176.

//车体略微右偏

case

0b00010000:

TumLeft(Speedl);//向左微调

break;

case

作者简介:邱寄帆(1964一),男,四川资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智能控制、机器人技

术等chioujf@msn.con。

Biography:QiuJifan(1964一),mail,Shichuan

tualcontrolandrobottechnology.

Province,associate

professor,master,Researcharea:Computerapplication,intellec—

0b00011000:

//@于最佳位置

GoFront(Speed0);/,高速直线前进

break;

case

Ob00001000:

//车体略微左偏

TumRight(Speedl);,/向右微调

break;

(610021四川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邱寄帆

(DepartmentofComputerEngineering,ChengduAeroauticVo-

cational&Technical

CoHeg岛Chengdll’610021,China)QiuJiFan

case

Ob00000001:

//车体严重左偏

TumRight(Speed7);//向右急转

break;

通讯地址:(610021成都市二环路南一段20号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邱寄帆

(收稿日期:2006.1.28)(修稿日期:2006.2.27)

万方数据 

@圉自控同邮局订D日号:82.946

360.'-L,年-203—

移动机器人寻线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邱寄帆, Qiu,Jifan

610021,四川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微计算机信息

CONTROL & AUTOMATION2006,22(26)13次

参考文献(4条)

1. 陆新华;张桂林 室内服务机器人导航方法研究[期刊论文]-机器人 2003(01)

2. 张淑军;孟庆春;吴槟 移动机器人智能寻线导航与策略控制[期刊论文]-控制与决策 2005(05)3. 万永伦;丁杰雄 一种机器人寻线控制系统[期刊论文]-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01)4. 包明;赵明富;李娇军 寻迹机器人控制器及IP核的研究[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6(4-2)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 刘隆吉. 李世光. 高正中. 毕博. LIU Long-ji. LI Shi-guang. GAO Zheng-zhong. BI Bo 移动机器人寻线控制系统设计[期刊论文]-煤矿机械2009,30(7)

2. 张淑军. 孟庆春. 吴槟. 费云瑞. ZHANG Shu-jun. Meng Qing-chun. WU Bin. FEI Yun-rui 移动机器人智能寻线导航与策略控制[期刊论文]-控制与决策2005,20(5)

3. 关军. 杨明. GUAN JUN. YANG MlNG 基于视觉的高速寻线机器人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2007,23(32)

引证文献(14条)

1. 张江梅. 秦蔷蔷. 王姮 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机器人寻线系统[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 2009(15)2. 卜雪民. 钱峰 基于DSP的智能车辆系统移动小车的设计[期刊论文]-电子测量技术 2007(10)3. 关军. 杨明 基于视觉的高速寻线机器人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7(32)

4. 王玲. 孙波 红外光电传感器自动寻迹智能车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10(2)5. 刘隆吉. 李世光. 高正中. 毕博 移动机器人寻线控制系统设计[期刊论文]-煤矿机械 2009(7)6. 李长春. 张松梅 基于PWM控制技术的移动机器人设计[期刊论文]-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09(3)7. 师黎. 刘炜 移动机器人可拓控制器的设计[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8(11)

8. 朱文杰. 王冰. 翁新华. 王春香. 杨明 主动视觉高速寻线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机电一体化 2010(10)9. 云康. 冯振伟 基于MC9S12DG128控制器的智能寻迹车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5)

10. 徐钰煜 平面线轨迹的识别方法[期刊论文]-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7(12)11. 梁静 一种基于光电传感的路径识别智能车[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1)

12. 云康. 高超 基于CMOS摄像头的智能寻迹车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8(5)13. 梁静 一种基于光电传感的路径识别智能车[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1)

14. 张毅. 孙纯兴. 李敏 医疗服务机器人功能设计及实现[期刊论文]-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11(6)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jsjxx200626070.aspx


相关内容

  • 移动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 2001年第3期<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移动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徐国华谭民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引言 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到所有领域.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早在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关于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关于移动机器人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首先,要考虑 ...

  • 自主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研究综述_张弦
  • 第23卷第2期2010年3月 文章编号:1002-6673(2010)02-003-03 Development &Innovation of M achinery &E lectrical P roducts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开发与创新Mar .,2010· 自主移动机器人定 ...

  • 基于DSP的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 集成电路应用 ■手DSP的移动机■人的设计与实曩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200030) 王洪升 田蔚风金志华 杭州浙江科技学院教育技术学系(3l0021) 摘 陈以蒙 要:智能交通系统是2l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移动机器人作为智能车辆控制系统实验 平台的一个主要部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的 ...

  • 智能机器人导航控制技术综述-
  • 智能移动机器人导航控制技术综述* 李成进1,王芳2 (1海军驻昆明地区军事代表办事处,云南 昆明, 2航天科工智能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74) 摘 要: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业.军事.星际探测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导航是智能移动机器人实现自主控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不同领域智能 ...

  • 山地用农业机器人
  • 摘 要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水平的标志,而农业机器人的技术更体现出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高效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机器人技术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农业科技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劳动的舒适性,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现 ...

  • 长春版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 第一单元:网页制作 第一课:制作个人网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网页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体验模板功能.快速.便捷地建立个人主题网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网页的基本概念 难点:编辑网页 三.教学过程 (一)导言 当你浏览五彩斑 ...

  • 智能机器人及其发展
  • 智能机器人及其发展 史琪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北京 ) 摘要:智能机器人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机器人的定义和发展阶段,阐述了智能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总结了国内外各类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并给出相应实例,最后分析并展望了智能机器人今后的发展 ...

  • 智能汽车技术及应用
  • 智 能 汽 车 技 术 及 应 用 智能车辆 绪论 智能车辆是在电子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通过智能系统起到辅助驾驶的作用,使驾驶更为方便,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智能公路技术实现最终达到无人驾驶. 智能汽车的产生与发展:对智能车辆的研究始上世纪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开发出的世界上第一 ...

  • 2015室内定位市场分析报告
  • 2015室内定位市场报告 1万物互联时代,开启百亿室内定位蓝海 随着人们活动的室内空间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兴趣点(POI)越 来越丰富,停车场.商场.机场等场所的定位和导引需求日趋强烈.同时,精准营销.智能制造.机器人.无人医疗护理等行业也需要计算机能够在室内识别特定对象的位置.这些需求为室内定位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