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规律性的探索

!++!年第&期江西社会科学

/[***********]9:哲学研究

关于创新规律性的探索

! 汪浩

!!*++&)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阴

#摘要$创新决定未来。创新的本质是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新发现,或对知识、信息内在结构的重新组

合,从而为物质、精神生产创造新的可能;为实现新技术的可能性与市场需求的巧妙结合创造新机会。其要害是生产要素特别是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创新的基本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四种范式;其基本机制可描述为“素质-方法—" 创新”。创新体系是个自在、自为、自组织系统,其本质是系统法则对于创新机制的完善;其最大优势是相关主体间活跃而和谐的交互关系及其密集的产品流和信息流;其效率同各相关要素间

整合函数关系的优化以及信息在其间流动的通畅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创新方法. 波普尔四段图式-整合,

是创新的基本方法。创新价值观的首要问题是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其基本取向是发展,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和谐。创新的群体性、社会性趋势决定了和合哲学将成为!&世纪的显学。

#关键词$创新;机制;模式;体系;方法论;价值观环境

一、创新的意义、本质与要害

迄今的人类文明史,是科学进步史,其本质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人类进步的历史;从现在起,人类将迈人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的历史新时期。创新决定未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是决定

也是唯一的武器, !&世纪竞争胜负的最新、

创新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概念,首见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一书。目前所说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三大类。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在经济活动中,通过创造或者引入一种新经验、新技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这一目的的行为和过程。技术创新的本质是把一种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引入经济发展进程,实现新技术的可能性与市场需求的巧妙结合。知识创新以理论或物质成果的首创性为特点,以追求新发现、新发明、探索新规律、提出新理论;或以创造新工具、新方法为最终目标,而不以成果的应用、转化为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行为和过程。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发展和延伸,二者结合是新思想、新理论、新工具、新方法转化为商品、实现其价值的全过程。所谓管理创新,是指调整生产关系,改进制度安排,或引入一种新制度,以提高制度合理性,达到管理出效益这一目的的全过程。管理创新又称制度创新,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催化剂,在国家创新体系或者企业创新机制中是一个关键性环节。

总之,创新的本质是一种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新发现,或是知识、信息内在结构、相关因素的重新组合,这种新发现或重新组合为物质、精神生产创造新的可能性,或为提高物质、精神生产效率,以及实现新技术的可能性与市场需求巧妙结合创造新机会。其要害是生产要素特别是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

二、创新的机制与模式

#作者简介$汪浩%&’(!—) ,男。现任淮阴师范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哲学、教育、党史党建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

如图,国家、社会创新机制的大致模型:

图中整个大圆代表创新的社会环境,也是教育环境。创新赖以存在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都是教育的#、

结果,创新依赖教育为基础。从教育角度讲,创新的过程,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过程,还是教育的手段。教学活动交融于全社会创新活动的全过程中。所以!#世纪的教育,实质上是创新社会环境的同义语。知识经济的本质是人文与科技的结合,其结合点是创新,基础是教育。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与社会价值观念处于全社会创新过程的支配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与价值观的! 、

配置智力资源的作用,社会对创新过程的激励作用才能在“功”与“利”两个层面上,充分调动富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的积极性。

一方面是市场,一方面是价值观念,这二者又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相补相成和相互转化的,二者的关系必须摆在一个恰当的“度”上。过分偏重于任何一方,都将导致损害和扼杀创新。这个恰当的“度”,依赖社会文明程度$民主与

基础是人的素质,所以归根结底又是教育&在知识经济和高度文明化的社会里,教育还将通过市场与价值观,对法制%,

社会和国家创新体系、创新机制产生影响。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人们创新潜能、创造潜能的发挥,这与人的个性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创造性寓’、

于个性之中。创新的根本条件是个性的发展,创新的源头是人的个性化。马克思曾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这是由于自由是个性发展的根本条件。因此,从根本上说,社会创新机制问题,是社会文明程度问题,这不仅是个教育的问题,而且还是个民主法制问题,是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民主政治问题。

创新取决于人的素质,素质取决于教育,取决于文化积累$社会环境%;创新过程,从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成果(、

的创造和转化,科学的方法贯穿始终。所以创新机制的基本模式可表示为:

素质) 方法—" 创新*#+

创新机制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创新过程的五个基本环节;三个阶段;创新过程主要参与因素的相互, 、

关系:

创新意识在市场与价值观念的影响下,运用正确的方法,发现并提出问题,到问题解决,这是创新过程的起始阶段;由问题解决取得新成果$经验或技术%,在市场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使成果转化为商品,转化为效益。这是创新的环境!"

中继阶段,是创新的产出阶段;

由创新成果的转化,在市场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使成果转化为商品,转化为效益。这是创新的中继阶段,是创新的产出阶段;

由创新成果的转化,在市场与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反过来激励再强化创新意识,完成了一个创新过程从起始到终结的完整链环,并为新的创新活动作好了铺垫,这是创新的受益并准备扩大再生产阶段。

不过,上述三阶段五环节,不是一个简单的线形过程,而是在市场、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包括教育$全方位的影响下,方法又自始至终贯穿于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细节的过程中。创新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

创新机制的本质是创新过程中各相关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运行关系。它一方面是创新主体的个性、竞争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张扬;另一方面又是社会民主、自由、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现代创新理论揭示专业化、集约化导致网络、系统、联合体内的密集的产品流、信息流及其活跃的交互关系,有利于促进创新机制的优化。这是创新机制的主要内容,下面将作进一步说明。

完善创新机制的基础性工作是创新环境的优化。杨振宁博士有一个说法:绝大多数重大的科学技术创新并不是攻关的结果,而是靠散兵战取胜。营造一种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大环境,建构一种让新产品新创意不断自动涌现的良好机制,才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 &

创新环境的优化,是全社会的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运用市场和价值观这两根杠杆,特别是这两根杠杆的协调配合,坚持“德治”与“法治”的统一,为环境的优化创造条件。

创新,就其过程的模式来说,有四种范式:

’! " () " *)

’! " () " *!

’) " (! " *!

’! " (! " *!

范式#) $:运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得出老成果。运用新方法#引进或革新技术$———解决老问’! " () " *) ,

—得出老成果#产品的性能、质量不变,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如侯德榜制碱法。在理论研究方题#生产老产品$——

面,属于提出解决老问题的新方法一类。

运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得出新成果。运用新方法#引进或革新技术$———解决老问范式#! $:’! " () " *! ,

题#生产老产品$———得出新成果#产品更新换代,创造新品牌$。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在理论研究方面属于变换角度或变换方法,在有定见的老问题中探求新见解的一类。

运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得出新成果。运用老方法#生产方式、主要技术、流程基本不范式#+$:’) " (! " *! ,

变,但拓宽经济范围,增加服务项目等$———解决新问题#转产$———得出新成果#新产品$。如由生产农机配件改为生产汽车配件。在理论研究方面,属于在已取得成功经验的方法基础上,改换选题,出新成果的一类。

范式#, $: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得出新成果。比如由原来的经营制造业,转为经营软件。在理’! " (! " *! ,

论研究方面,属于在别人没有研究或者尚无成果的课题上,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提出独到见解的一类,属于首创类。

以上四种范式,分属“技改”和“转产”两大类型。一类以引进、改进、重新设计,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为主要内容,

#! $;另一类以发现、开辟新的领域、提出新的问题,开是一种技术革新,在产业上称为“技术改造”,如前介绍的范式#) $、

#, $。发出新的成果为主要内容的“成果开发”,在产业上又称“转产”,如前介绍的范式#+$、

三、创新体系

创新体系,就是创新系统,创新“群”。它是指由专业化、集约化导致的以资源互补为条件,以获取联盟利益为目的,关系紧密的创新各相关主体、相关因素,通过增值链相互联系而形成的集聚群。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创新体系内密集的知识流、信息流、产品流,以及专业化生产要素间紧密关系的活跃与默契化。创新体系可分为单位#企业$创新体系、社区创新体系、行业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等。其中国家创新体系近十年来备受政府和理论界关注。

创新体系是个自在的系统。它是市场成熟化的产物,它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的效率与构成这一系统的各要素单位#创新行为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是否恰当,相互协作的关系是否和谐,呈正相关关系。其实质是:创新体系的效率决定于知识和信息在自身这个体系中的传播情况:即与信息流动的通畅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创新体系还是一个自为的系统。创新效率取决于知识和信息在自身这一系统中传播和流动的通畅程度。而这个其中:新问题;’) 、’! 表示老问题,新方法;() 、(! 表示老方法,新成果。*) 、*! 表示老成果,

!"

“通畅程度”正是各要素单位自觉提供“创新服务”,自觉参与并保障这一系统有效运行,各要素单位间有效整合作用的结果。这个整合除了前面提到的各自对自己准确定位,并自觉提供有效服务外,还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合作,这是主导的,是前提;二是竞争,是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竞争,以共同利益基础上的自身利益为驱动;三是垄断,是有条件的#不能妨碍合作$、一定程度上的暂时垄断。只有一定程度上的暂时垄断,才能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兼顾创新者的自身利益,才能激励竞争机制的完善,激励知识经济上规模、集约化。这是知识产权的要害。难点是在合作的前提下,将竞争、垄断控制在一个适当的“度”上。这依然要靠市场和价值体系、物质和精神两根杠杆来调节。

创新体系的本质是系统自组织法则对于创新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是创新主体对创新客体的能动的反作用。创新主体#国家、组织、相关个人$运用系统、信息、控制方法论,提高各要素的整合意识,不断依据新情况调整创新体制、完善创新机制、发挥创新系统、网络的整体优势和整合优势。这个整体优势和整合优势的先决条件是相关主体的高素质。

创新体系有效运行的诀窍在于和谐,在于平衡。在于平衡技术与所有其它因素———人力资源、社会结构、组织程序———的关系,使创新体系处于和谐状态。这种和谐状态不仅取决于相关主体的素质,还取决于各相关主体处理创新系统内复杂关系的科学方法。就方法而言,这个平衡、和谐的关键和难点,就是前面提及的将合作、竞争、垄断控制在恰当

组织、相关个人$职能定位和履行,是否恰当的体现。其中尤以处于主导的“度”上。这个“度”的掌握,是创新主体#国家、

地位的主体要素单位及其领导,作用的发挥是否恰当,是关键中的关键。美国原财长、现行经济运行模式的主要设计者鲁宾,最近公开他的决策经验:! 天下唯一确定的事就是不确定性;" 每个决定都是权衡机率的结果;#面对不确定性,必须果断并采取行动;$决策过程的品质比决策的结果还要重要。%! &这四条主要强调了果断决策和决策过程人文因素的参与。忽视人文因素在企业管理、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影响,是以往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通病;忽视人文因素在创新过程中的决定性影响,将是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时时需要警惕的危险。鲁宾决策经验特别是决策过程的品质比决策结果还要重要的论断,运用于创新体系中复杂关系的处理,必将显示其可贵的现实价值,它将对国家创新体系和谐运行状态的营造产生深远影响。

四、创新方法论

创新方法论的内容主要包括:! 创新的过程模式;" 创新的基本方法;#创新规律性的把握;$创新过程各环节的操作方法以及特殊方法等。其中$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限于篇幅,不予涉及。其余三点,分述如下:

创新的探求路线———过程模式:

创新过程,即探索新成果的运行轨迹,可以用波普尔四段图式来描述:

“’(—)) —**—’+”

’(表示问题”)) 表示尝试性的理论#假说$;**表示通过批判和检验即反驳以清除错误;’+表示新的问题。%, &波普尔四段图式与毛泽东提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相类似。在实践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再在实践中反复验证,经过反驳、证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经调查研究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假说#)) $;

#**$;精、去伪存真地“清除错误”再提出比较科学的新结论#’+$。一个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革

“命性实践这样“两个飞跃”才能完成,创新就是这样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或波普尔四段图式,

描绘了一切真知的探求过程,探索路线,其实也就是描绘了创新的过程轨迹。这是东西方关于创新方法论过程模式的最好概括。

逻辑实证主义和尝试错误学习论等三大方法论的精华,扬波普尔四段图式,吸纳了(-世纪以来以经验归纳主义、

弃其先验论、机械论的糟粕,是科学升华的结果。它以数学建模的形式,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一最基本方法论的哲学本质,自觉不自觉地迈进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方法论的殿堂。它无疑对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社会和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整合———创新过程基本的运作方法:

创新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运作、操作的方式和方法是整合,所以也可以说,整合是创新的最基本的方法。这里

#创意$重新组合,的整合是知识、信息,依据一定的“条件”是一种信息、知识的再加工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重新编码、

使之成为新的“模块”的过程。这种重新组合、重新编码的实质,就是依据创意,把相关的各部分的功能,通过重新编排、组合,使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产生新的功能的过程。这是一种知识结构、功能结构的调整,一种功能升华的过程。所以,整合是对知识、信息、事物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进行整理,并按系统方法组织优化,在取舍与改造的基础上进行功能

““升华性重新组合的过程。从字面意义上说,整合”虽有“整理”、组合”的意思,但它是纳百家一炉,化平淡为神奇,而不

是电影制作的简单的剪辑,而是“蒙太奇”式的再创造过程。整合的要害和全部意义,就在于功能升华。

创新过程中的整合可分为实验与思辩两种形式。灵感与理念、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实践的整合,是创新过程中最基!"

本的整合。整合的动力和目标是创意。整合的过程符合前文所说的创新方法论遵循的波普尔四段图式所描述的认识路线。首先是整合各种原有的知识和信息,这种整合其实是研究性学习初始阶段常见的“整理”:围绕问题把知识条理化、

信息,这就是最初的心得、体会、零碎的见解。这些心得、体系统化,并在系统化过程中发现#顿悟$原知识以外的知识、

#%" $;会、见解的积累,形成一种比较强烈的欲望,并由朦胧逐渐清晰地有了探求的目标,提出新的问题,形成了“创意”

有了创意,开始探求解决新问题的方法、途径,包括必要的工具、实验,进入了设计阶段。这种设计与试误性实验相联系,其中多次反复并包含大量的与此相联系、相近的知识、信息、实验、工具、方法的整合,这阶段整合的结果,提出假说,

针对实验模型,整合可能的因素极其可能造成的变量,进行反复的、多角度的,甚至是全方位的,也就是实验模型#&&$;

以及模拟过程的实践性论证、批判、实验、反驳、修正,以清除其错误#’’$;最后把经过验证、实证的修正后模型,结合市场与社会的需求,包装推出,这又是另一种知识、信息和意义上的整合#%($。以上四环节的整合,可以概括为创意整合、

包装整合四阶段,这就是创新过程完整的运作方式,即创新的整合,整合的创新过程。设计整合、试误整合#论证整合$、

创新方法论主要是由创新的过程模式和创新的基本方法决定的。关于创新方法论的两个要点:

其一,创新总是围绕问题进行。创新寓予问题之中,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正如周光召在《("世纪")) 个科学难题》序中指出的那样,科学发展就是不断地始于问题又终于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科学概念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不断地形成和增长的过程。“创新围绕着问题而进行”,从创新方法论的角度来说,就是围绕问题而创新。人生活在问题之中,社会前进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创新,就是不断地揭示矛盾,找出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创新不仅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需要,而且也成为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这是企业文化,也是创新的机制#社会环境$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果说,在一定条件其二,方法居于关键地位。前文我们论述了创新机制的基本模式是“素质*方法—" 创新”

下,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构成了创新的客观环境,那么,除此之外,创新取决于创新主体的素质和创新主体与环境的中介———方法之两大方面。所以就创新机制言,方法居于关键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而在创新主体的素质中,创新能力又是其中关键的方面。所谓创新能力,本质上就是创新主体在一定条件下整合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知识和信息没有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它,正如培根指出的那样,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所以就创新主体的素质而言,方法也居于关键地位。

创新的实践过程完全证明了方法居于关键地位。因为创造新成果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在市场与价值观支配的环境条件下,创新主体通过方法这一中介,来整合各种知识与信息这一基本过程。科学界有句名言,提出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是爱因斯坦的话,强调方法的重要,是后人补充的。这个补充其意义就在于强调了方法的关键地位。黑格尔曾说:知识诚可贵,方法价更高。道理也就在这里。

创新体系、创新机制优化的规律和模式———创新规律性的把握

如前所说,创新是个复杂的系统,是创新主体多种要素占有、运有和处理信息的整合过程。它不仅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一般原理,而且还符合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一般原则。所以创新方法论是符合上述理论的系统整体方法论。这种方法论要求坚持以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为目标和基础的新“天人合一”论;以社会各方面、各区域共同发展为目的的伙伴发展论;以合作为主导、以正当竞争和相对垄断为协从的经济发展公共关系观和价值观;以和合哲学作为企业文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哲学基础……这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它深化了唯物辩证法的“同一性”原理,融汇了量子力学的“互补性”原理,系统论的自组织和“整合”原理,信息论、控制论的“反

““““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合生财”的和合哲学$。这馈”、调节”、控制”原理,升华了东方古典人文精神#中国人的“

种理论的基本依据是“信息社会不是被强力控制下抹煞个性的有序社会,也不是混沌无序抵消个性的社会,而是通过信

“息的作用,每个行为主体不断自组织来实现整体优化的多样化的社会。”合作竞争和双赢战略将是最好的选择,企业

目标必须向社会目标靠拢。因此,网络协同的作用日益成为继市场规律、政府干预之后的第三只手”。+, -这就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新形势下,一切创新活动,特别是国家创新体系正常运作必须正视的现实和遵循的基本规律。根据这样的客观事实和规律,创新体系创新机制优化的基本模式,可以借用拿破仑・希尔成功公式,从相反的方向来描述:

#. */*.$0123。

“这里的“表示创新失败,一事无成;表示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因素,即信息在创新体系中流动的通畅程度,也是3”1”

“““归“因素,它的作用发挥不当、不好,创新则归于“;、、则表示创新体系中的相关要素,它们的整合结果3”3”4”/”. ”

与信息在创新体系中流动的通畅程度同创新的成果呈正相关关系。所以,拿破仑・希尔公式,不仅可以作为创新体系如何优化的方法论公式,而且还可以作为检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否完善的一面倒置的镜子。

“四川新都宝光寺有一名联,其中有“法无定法”,非法法也”的话,可以说它悟出了方法论的最高境界。创新方法

论,虽有规律#定法$可循,但是更要打破常规,追求非常之法,才是真正的创新之途。

五、创新价值观环境

!"

美籍华人科学家吴健雄、李政道、杨振宁、朱棣文先后比较中美教育:吴:中国的家长喜欢问孩子,在学校得了几个美国的家长则喜欢问孩子向老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李政道则指出中国教育老师教答案、考答案,学生记答案、#,

背答案,而教问应在教答之先;杨振宁曾指出,中美学生一起学习,中国学生的成绩要好得多,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美国学生少得多;朱棣文说:美国学生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有创新和冒险精神,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中美教育的这种差异,源于各自传统文化。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开放国度,追求民主、自由,个性解放;中国是个长期封闭的国家,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是其基本倾向。所以,要形成一个创新的国度,首要问题是更新传统教育观念,从思想意识的层面上,解决我国不适应即将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要求的价值观。

当然,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进一步从管理层面上造成一种激励竞争,激励创新的机制,促使我们的价值取向由“物本”向“人本”进而向“能本”价值观转变。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价值取向的主导方面是创新。如前文所说,创新要在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使用过程中,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其关键是知识、信息与方法的整合,这就是能力。所以

“开发知识资源的能力和方法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这也是现代社会价值追求的核心目标。我们的社会由“物本”、人本”

进入了以能力为本的社会。

社会愈发展,创新活动愈较多地表现为一种群体行为。创新的价值取向也愈注重群体性和社会性。这在创新体系等相关内容中已经论及。关于这一点,套用鲁宾的话来说,创新过程表现出来的品格比创新的结果更重要。也就是说,合作、和谐、协同一致,是创新的又一价值取向。创新与其它相关要素间整合函数关系的优化,是创新体系追求的目标之一,更是创新体系的要害。调整创新过程、创新系统内的相关要素间关系的整合理论,符合我国古代“和合哲学”的““和而不同”、和合生财”的思想,因此可称之为创新和合论。它的数学模型为:

$%&’() (*+, -

即创新效率&$+%优化整合的创新系统&’() (*+与信息在这个系统中传播的通畅程度&-+成正比。前面提到的拿破仑・希尔成功公式正好是这一公式的对应形式。它们分别描述了创新走向两极、走向成功和失败的动态过程,由于它们揭示创新成功和失败的要害是和谐与否,因此这二者可互补合称为“和谐公式”。因其表达的内容与我国古代和合哲学“和为贵”的内容相一致,因此也可合称为“和合公式”。“和谐公式”的意义不仅在于创新,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一个带普遍性的规律:不论是人、自然、社会,都要涉及组织、系统、网络等,都要追求和合、和谐。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最高境界,也是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创新的群体性、社会性趋势决定了和合哲学将成为". 世纪的显学。

诚如杨振宁所说,重大创新成果,不是靠攻关,而是靠散兵战取胜;但也诚如周光召所说:"/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并不是在条件最好的国家和实验室中产生的,在有了基本工作条件后,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战略,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

012使命感和凝聚力,创造促使创新思维产生的学术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和选择学术带头人将起更关键的作用。创新的价

值追求,从创新机制的源头来说,追求个性化,强调个人本位;但就创新的过程来说,特别是现代创新活动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体现群体性与社会性,追求整合、追求和谐、追求社会本位。这种机制和过程上的二律背反,需要科技政策、产业政策以及管理制度上的创新,把二者放在恰当的“度”上。这在具体运作时是很难的,需要领导者、管理者的创造性。所以创新就其自身来说,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创新是个不尽的过程,永恒的课题。

同一切社会活动一样,创新价值观的基本取向是效率与效益。衡量创新价值的唯一标准是看其是否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是否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所以创新观,本质上是一种发展观。而且,创新是一把比市场更加锋利的双刃剑,它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利弊共生的两面神。所以创新也有一个正确引导、因势利导的问题,也有一个社会公德和科技道德规范的问题,这也是创新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0参考文献2

0. 2文辅相:素质・方法・创新,新华文摘,3345期,.1! 页。

0" 2刘克功:杰出科学人物4实验室研究的副产品,光明日报,"///4!4"! 。

0! 2鲁宾的决策锦囊,参考消息,33454"! 。

062顾春明:论波普尔的“四段图式”,新华文摘,334. 期,.367.35页。

052杨培芳:社会协同:信息时代的第三种力量,光明日报,334./4"" 。

012周光召:历史的启迪和重大科学发现产生的条件,新华文摘,"///4! 期,.5. 7.5" 页。

0责任编辑:郭树森2

!"

!++!年第&期江西社会科学

/[***********]9:哲学研究

关于创新规律性的探索

! 汪浩

!!*++&)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阴

#摘要$创新决定未来。创新的本质是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新发现,或对知识、信息内在结构的重新组

合,从而为物质、精神生产创造新的可能;为实现新技术的可能性与市场需求的巧妙结合创造新机会。其要害是生产要素特别是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创新的基本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四种范式;其基本机制可描述为“素质-方法—" 创新”。创新体系是个自在、自为、自组织系统,其本质是系统法则对于创新机制的完善;其最大优势是相关主体间活跃而和谐的交互关系及其密集的产品流和信息流;其效率同各相关要素间

整合函数关系的优化以及信息在其间流动的通畅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创新方法. 波普尔四段图式-整合,

是创新的基本方法。创新价值观的首要问题是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其基本取向是发展,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和谐。创新的群体性、社会性趋势决定了和合哲学将成为!&世纪的显学。

#关键词$创新;机制;模式;体系;方法论;价值观环境

一、创新的意义、本质与要害

迄今的人类文明史,是科学进步史,其本质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人类进步的历史;从现在起,人类将迈人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的历史新时期。创新决定未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是决定

也是唯一的武器, !&世纪竞争胜负的最新、

创新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概念,首见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一书。目前所说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三大类。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在经济活动中,通过创造或者引入一种新经验、新技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这一目的的行为和过程。技术创新的本质是把一种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引入经济发展进程,实现新技术的可能性与市场需求的巧妙结合。知识创新以理论或物质成果的首创性为特点,以追求新发现、新发明、探索新规律、提出新理论;或以创造新工具、新方法为最终目标,而不以成果的应用、转化为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行为和过程。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发展和延伸,二者结合是新思想、新理论、新工具、新方法转化为商品、实现其价值的全过程。所谓管理创新,是指调整生产关系,改进制度安排,或引入一种新制度,以提高制度合理性,达到管理出效益这一目的的全过程。管理创新又称制度创新,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催化剂,在国家创新体系或者企业创新机制中是一个关键性环节。

总之,创新的本质是一种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新发现,或是知识、信息内在结构、相关因素的重新组合,这种新发现或重新组合为物质、精神生产创造新的可能性,或为提高物质、精神生产效率,以及实现新技术的可能性与市场需求巧妙结合创造新机会。其要害是生产要素特别是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

二、创新的机制与模式

#作者简介$汪浩%&’(!—) ,男。现任淮阴师范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哲学、教育、党史党建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

如图,国家、社会创新机制的大致模型:

图中整个大圆代表创新的社会环境,也是教育环境。创新赖以存在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都是教育的#、

结果,创新依赖教育为基础。从教育角度讲,创新的过程,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过程,还是教育的手段。教学活动交融于全社会创新活动的全过程中。所以!#世纪的教育,实质上是创新社会环境的同义语。知识经济的本质是人文与科技的结合,其结合点是创新,基础是教育。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与社会价值观念处于全社会创新过程的支配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与价值观的! 、

配置智力资源的作用,社会对创新过程的激励作用才能在“功”与“利”两个层面上,充分调动富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的积极性。

一方面是市场,一方面是价值观念,这二者又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相补相成和相互转化的,二者的关系必须摆在一个恰当的“度”上。过分偏重于任何一方,都将导致损害和扼杀创新。这个恰当的“度”,依赖社会文明程度$民主与

基础是人的素质,所以归根结底又是教育&在知识经济和高度文明化的社会里,教育还将通过市场与价值观,对法制%,

社会和国家创新体系、创新机制产生影响。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人们创新潜能、创造潜能的发挥,这与人的个性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创造性寓’、

于个性之中。创新的根本条件是个性的发展,创新的源头是人的个性化。马克思曾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这是由于自由是个性发展的根本条件。因此,从根本上说,社会创新机制问题,是社会文明程度问题,这不仅是个教育的问题,而且还是个民主法制问题,是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民主政治问题。

创新取决于人的素质,素质取决于教育,取决于文化积累$社会环境%;创新过程,从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成果(、

的创造和转化,科学的方法贯穿始终。所以创新机制的基本模式可表示为:

素质) 方法—" 创新*#+

创新机制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创新过程的五个基本环节;三个阶段;创新过程主要参与因素的相互, 、

关系:

创新意识在市场与价值观念的影响下,运用正确的方法,发现并提出问题,到问题解决,这是创新过程的起始阶段;由问题解决取得新成果$经验或技术%,在市场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使成果转化为商品,转化为效益。这是创新的环境!"

中继阶段,是创新的产出阶段;

由创新成果的转化,在市场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使成果转化为商品,转化为效益。这是创新的中继阶段,是创新的产出阶段;

由创新成果的转化,在市场与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反过来激励再强化创新意识,完成了一个创新过程从起始到终结的完整链环,并为新的创新活动作好了铺垫,这是创新的受益并准备扩大再生产阶段。

不过,上述三阶段五环节,不是一个简单的线形过程,而是在市场、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包括教育$全方位的影响下,方法又自始至终贯穿于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细节的过程中。创新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

创新机制的本质是创新过程中各相关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运行关系。它一方面是创新主体的个性、竞争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张扬;另一方面又是社会民主、自由、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现代创新理论揭示专业化、集约化导致网络、系统、联合体内的密集的产品流、信息流及其活跃的交互关系,有利于促进创新机制的优化。这是创新机制的主要内容,下面将作进一步说明。

完善创新机制的基础性工作是创新环境的优化。杨振宁博士有一个说法:绝大多数重大的科学技术创新并不是攻关的结果,而是靠散兵战取胜。营造一种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大环境,建构一种让新产品新创意不断自动涌现的良好机制,才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 &

创新环境的优化,是全社会的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运用市场和价值观这两根杠杆,特别是这两根杠杆的协调配合,坚持“德治”与“法治”的统一,为环境的优化创造条件。

创新,就其过程的模式来说,有四种范式:

’! " () " *)

’! " () " *!

’) " (! " *!

’! " (! " *!

范式#) $:运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得出老成果。运用新方法#引进或革新技术$———解决老问’! " () " *) ,

—得出老成果#产品的性能、质量不变,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如侯德榜制碱法。在理论研究方题#生产老产品$——

面,属于提出解决老问题的新方法一类。

运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得出新成果。运用新方法#引进或革新技术$———解决老问范式#! $:’! " () " *! ,

题#生产老产品$———得出新成果#产品更新换代,创造新品牌$。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在理论研究方面属于变换角度或变换方法,在有定见的老问题中探求新见解的一类。

运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得出新成果。运用老方法#生产方式、主要技术、流程基本不范式#+$:’) " (! " *! ,

变,但拓宽经济范围,增加服务项目等$———解决新问题#转产$———得出新成果#新产品$。如由生产农机配件改为生产汽车配件。在理论研究方面,属于在已取得成功经验的方法基础上,改换选题,出新成果的一类。

范式#, $: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得出新成果。比如由原来的经营制造业,转为经营软件。在理’! " (! " *! ,

论研究方面,属于在别人没有研究或者尚无成果的课题上,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提出独到见解的一类,属于首创类。

以上四种范式,分属“技改”和“转产”两大类型。一类以引进、改进、重新设计,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为主要内容,

#! $;另一类以发现、开辟新的领域、提出新的问题,开是一种技术革新,在产业上称为“技术改造”,如前介绍的范式#) $、

#, $。发出新的成果为主要内容的“成果开发”,在产业上又称“转产”,如前介绍的范式#+$、

三、创新体系

创新体系,就是创新系统,创新“群”。它是指由专业化、集约化导致的以资源互补为条件,以获取联盟利益为目的,关系紧密的创新各相关主体、相关因素,通过增值链相互联系而形成的集聚群。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创新体系内密集的知识流、信息流、产品流,以及专业化生产要素间紧密关系的活跃与默契化。创新体系可分为单位#企业$创新体系、社区创新体系、行业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等。其中国家创新体系近十年来备受政府和理论界关注。

创新体系是个自在的系统。它是市场成熟化的产物,它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的效率与构成这一系统的各要素单位#创新行为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是否恰当,相互协作的关系是否和谐,呈正相关关系。其实质是:创新体系的效率决定于知识和信息在自身这个体系中的传播情况:即与信息流动的通畅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创新体系还是一个自为的系统。创新效率取决于知识和信息在自身这一系统中传播和流动的通畅程度。而这个其中:新问题;’) 、’! 表示老问题,新方法;() 、(! 表示老方法,新成果。*) 、*! 表示老成果,

!"

“通畅程度”正是各要素单位自觉提供“创新服务”,自觉参与并保障这一系统有效运行,各要素单位间有效整合作用的结果。这个整合除了前面提到的各自对自己准确定位,并自觉提供有效服务外,还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合作,这是主导的,是前提;二是竞争,是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竞争,以共同利益基础上的自身利益为驱动;三是垄断,是有条件的#不能妨碍合作$、一定程度上的暂时垄断。只有一定程度上的暂时垄断,才能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兼顾创新者的自身利益,才能激励竞争机制的完善,激励知识经济上规模、集约化。这是知识产权的要害。难点是在合作的前提下,将竞争、垄断控制在一个适当的“度”上。这依然要靠市场和价值体系、物质和精神两根杠杆来调节。

创新体系的本质是系统自组织法则对于创新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是创新主体对创新客体的能动的反作用。创新主体#国家、组织、相关个人$运用系统、信息、控制方法论,提高各要素的整合意识,不断依据新情况调整创新体制、完善创新机制、发挥创新系统、网络的整体优势和整合优势。这个整体优势和整合优势的先决条件是相关主体的高素质。

创新体系有效运行的诀窍在于和谐,在于平衡。在于平衡技术与所有其它因素———人力资源、社会结构、组织程序———的关系,使创新体系处于和谐状态。这种和谐状态不仅取决于相关主体的素质,还取决于各相关主体处理创新系统内复杂关系的科学方法。就方法而言,这个平衡、和谐的关键和难点,就是前面提及的将合作、竞争、垄断控制在恰当

组织、相关个人$职能定位和履行,是否恰当的体现。其中尤以处于主导的“度”上。这个“度”的掌握,是创新主体#国家、

地位的主体要素单位及其领导,作用的发挥是否恰当,是关键中的关键。美国原财长、现行经济运行模式的主要设计者鲁宾,最近公开他的决策经验:! 天下唯一确定的事就是不确定性;" 每个决定都是权衡机率的结果;#面对不确定性,必须果断并采取行动;$决策过程的品质比决策的结果还要重要。%! &这四条主要强调了果断决策和决策过程人文因素的参与。忽视人文因素在企业管理、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影响,是以往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通病;忽视人文因素在创新过程中的决定性影响,将是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时时需要警惕的危险。鲁宾决策经验特别是决策过程的品质比决策结果还要重要的论断,运用于创新体系中复杂关系的处理,必将显示其可贵的现实价值,它将对国家创新体系和谐运行状态的营造产生深远影响。

四、创新方法论

创新方法论的内容主要包括:! 创新的过程模式;" 创新的基本方法;#创新规律性的把握;$创新过程各环节的操作方法以及特殊方法等。其中$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限于篇幅,不予涉及。其余三点,分述如下:

创新的探求路线———过程模式:

创新过程,即探索新成果的运行轨迹,可以用波普尔四段图式来描述:

“’(—)) —**—’+”

’(表示问题”)) 表示尝试性的理论#假说$;**表示通过批判和检验即反驳以清除错误;’+表示新的问题。%, &波普尔四段图式与毛泽东提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相类似。在实践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再在实践中反复验证,经过反驳、证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经调查研究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假说#)) $;

#**$;精、去伪存真地“清除错误”再提出比较科学的新结论#’+$。一个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革

“命性实践这样“两个飞跃”才能完成,创新就是这样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或波普尔四段图式,

描绘了一切真知的探求过程,探索路线,其实也就是描绘了创新的过程轨迹。这是东西方关于创新方法论过程模式的最好概括。

逻辑实证主义和尝试错误学习论等三大方法论的精华,扬波普尔四段图式,吸纳了(-世纪以来以经验归纳主义、

弃其先验论、机械论的糟粕,是科学升华的结果。它以数学建模的形式,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一最基本方法论的哲学本质,自觉不自觉地迈进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方法论的殿堂。它无疑对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社会和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整合———创新过程基本的运作方法:

创新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运作、操作的方式和方法是整合,所以也可以说,整合是创新的最基本的方法。这里

#创意$重新组合,的整合是知识、信息,依据一定的“条件”是一种信息、知识的再加工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重新编码、

使之成为新的“模块”的过程。这种重新组合、重新编码的实质,就是依据创意,把相关的各部分的功能,通过重新编排、组合,使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产生新的功能的过程。这是一种知识结构、功能结构的调整,一种功能升华的过程。所以,整合是对知识、信息、事物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进行整理,并按系统方法组织优化,在取舍与改造的基础上进行功能

““升华性重新组合的过程。从字面意义上说,整合”虽有“整理”、组合”的意思,但它是纳百家一炉,化平淡为神奇,而不

是电影制作的简单的剪辑,而是“蒙太奇”式的再创造过程。整合的要害和全部意义,就在于功能升华。

创新过程中的整合可分为实验与思辩两种形式。灵感与理念、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实践的整合,是创新过程中最基!"

本的整合。整合的动力和目标是创意。整合的过程符合前文所说的创新方法论遵循的波普尔四段图式所描述的认识路线。首先是整合各种原有的知识和信息,这种整合其实是研究性学习初始阶段常见的“整理”:围绕问题把知识条理化、

信息,这就是最初的心得、体会、零碎的见解。这些心得、体系统化,并在系统化过程中发现#顿悟$原知识以外的知识、

#%" $;会、见解的积累,形成一种比较强烈的欲望,并由朦胧逐渐清晰地有了探求的目标,提出新的问题,形成了“创意”

有了创意,开始探求解决新问题的方法、途径,包括必要的工具、实验,进入了设计阶段。这种设计与试误性实验相联系,其中多次反复并包含大量的与此相联系、相近的知识、信息、实验、工具、方法的整合,这阶段整合的结果,提出假说,

针对实验模型,整合可能的因素极其可能造成的变量,进行反复的、多角度的,甚至是全方位的,也就是实验模型#&&$;

以及模拟过程的实践性论证、批判、实验、反驳、修正,以清除其错误#’’$;最后把经过验证、实证的修正后模型,结合市场与社会的需求,包装推出,这又是另一种知识、信息和意义上的整合#%($。以上四环节的整合,可以概括为创意整合、

包装整合四阶段,这就是创新过程完整的运作方式,即创新的整合,整合的创新过程。设计整合、试误整合#论证整合$、

创新方法论主要是由创新的过程模式和创新的基本方法决定的。关于创新方法论的两个要点:

其一,创新总是围绕问题进行。创新寓予问题之中,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正如周光召在《("世纪")) 个科学难题》序中指出的那样,科学发展就是不断地始于问题又终于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科学概念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不断地形成和增长的过程。“创新围绕着问题而进行”,从创新方法论的角度来说,就是围绕问题而创新。人生活在问题之中,社会前进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创新,就是不断地揭示矛盾,找出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创新不仅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需要,而且也成为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这是企业文化,也是创新的机制#社会环境$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果说,在一定条件其二,方法居于关键地位。前文我们论述了创新机制的基本模式是“素质*方法—" 创新”

下,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构成了创新的客观环境,那么,除此之外,创新取决于创新主体的素质和创新主体与环境的中介———方法之两大方面。所以就创新机制言,方法居于关键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而在创新主体的素质中,创新能力又是其中关键的方面。所谓创新能力,本质上就是创新主体在一定条件下整合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知识和信息没有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它,正如培根指出的那样,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所以就创新主体的素质而言,方法也居于关键地位。

创新的实践过程完全证明了方法居于关键地位。因为创造新成果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在市场与价值观支配的环境条件下,创新主体通过方法这一中介,来整合各种知识与信息这一基本过程。科学界有句名言,提出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是爱因斯坦的话,强调方法的重要,是后人补充的。这个补充其意义就在于强调了方法的关键地位。黑格尔曾说:知识诚可贵,方法价更高。道理也就在这里。

创新体系、创新机制优化的规律和模式———创新规律性的把握

如前所说,创新是个复杂的系统,是创新主体多种要素占有、运有和处理信息的整合过程。它不仅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一般原理,而且还符合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一般原则。所以创新方法论是符合上述理论的系统整体方法论。这种方法论要求坚持以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为目标和基础的新“天人合一”论;以社会各方面、各区域共同发展为目的的伙伴发展论;以合作为主导、以正当竞争和相对垄断为协从的经济发展公共关系观和价值观;以和合哲学作为企业文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哲学基础……这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它深化了唯物辩证法的“同一性”原理,融汇了量子力学的“互补性”原理,系统论的自组织和“整合”原理,信息论、控制论的“反

““““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合生财”的和合哲学$。这馈”、调节”、控制”原理,升华了东方古典人文精神#中国人的“

种理论的基本依据是“信息社会不是被强力控制下抹煞个性的有序社会,也不是混沌无序抵消个性的社会,而是通过信

“息的作用,每个行为主体不断自组织来实现整体优化的多样化的社会。”合作竞争和双赢战略将是最好的选择,企业

目标必须向社会目标靠拢。因此,网络协同的作用日益成为继市场规律、政府干预之后的第三只手”。+, -这就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新形势下,一切创新活动,特别是国家创新体系正常运作必须正视的现实和遵循的基本规律。根据这样的客观事实和规律,创新体系创新机制优化的基本模式,可以借用拿破仑・希尔成功公式,从相反的方向来描述:

#. */*.$0123。

“这里的“表示创新失败,一事无成;表示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因素,即信息在创新体系中流动的通畅程度,也是3”1”

“““归“因素,它的作用发挥不当、不好,创新则归于“;、、则表示创新体系中的相关要素,它们的整合结果3”3”4”/”. ”

与信息在创新体系中流动的通畅程度同创新的成果呈正相关关系。所以,拿破仑・希尔公式,不仅可以作为创新体系如何优化的方法论公式,而且还可以作为检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否完善的一面倒置的镜子。

“四川新都宝光寺有一名联,其中有“法无定法”,非法法也”的话,可以说它悟出了方法论的最高境界。创新方法

论,虽有规律#定法$可循,但是更要打破常规,追求非常之法,才是真正的创新之途。

五、创新价值观环境

!"

美籍华人科学家吴健雄、李政道、杨振宁、朱棣文先后比较中美教育:吴:中国的家长喜欢问孩子,在学校得了几个美国的家长则喜欢问孩子向老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李政道则指出中国教育老师教答案、考答案,学生记答案、#,

背答案,而教问应在教答之先;杨振宁曾指出,中美学生一起学习,中国学生的成绩要好得多,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美国学生少得多;朱棣文说:美国学生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有创新和冒险精神,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中美教育的这种差异,源于各自传统文化。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开放国度,追求民主、自由,个性解放;中国是个长期封闭的国家,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是其基本倾向。所以,要形成一个创新的国度,首要问题是更新传统教育观念,从思想意识的层面上,解决我国不适应即将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要求的价值观。

当然,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进一步从管理层面上造成一种激励竞争,激励创新的机制,促使我们的价值取向由“物本”向“人本”进而向“能本”价值观转变。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价值取向的主导方面是创新。如前文所说,创新要在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使用过程中,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其关键是知识、信息与方法的整合,这就是能力。所以

“开发知识资源的能力和方法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这也是现代社会价值追求的核心目标。我们的社会由“物本”、人本”

进入了以能力为本的社会。

社会愈发展,创新活动愈较多地表现为一种群体行为。创新的价值取向也愈注重群体性和社会性。这在创新体系等相关内容中已经论及。关于这一点,套用鲁宾的话来说,创新过程表现出来的品格比创新的结果更重要。也就是说,合作、和谐、协同一致,是创新的又一价值取向。创新与其它相关要素间整合函数关系的优化,是创新体系追求的目标之一,更是创新体系的要害。调整创新过程、创新系统内的相关要素间关系的整合理论,符合我国古代“和合哲学”的““和而不同”、和合生财”的思想,因此可称之为创新和合论。它的数学模型为:

$%&’() (*+, -

即创新效率&$+%优化整合的创新系统&’() (*+与信息在这个系统中传播的通畅程度&-+成正比。前面提到的拿破仑・希尔成功公式正好是这一公式的对应形式。它们分别描述了创新走向两极、走向成功和失败的动态过程,由于它们揭示创新成功和失败的要害是和谐与否,因此这二者可互补合称为“和谐公式”。因其表达的内容与我国古代和合哲学“和为贵”的内容相一致,因此也可合称为“和合公式”。“和谐公式”的意义不仅在于创新,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一个带普遍性的规律:不论是人、自然、社会,都要涉及组织、系统、网络等,都要追求和合、和谐。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最高境界,也是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创新的群体性、社会性趋势决定了和合哲学将成为". 世纪的显学。

诚如杨振宁所说,重大创新成果,不是靠攻关,而是靠散兵战取胜;但也诚如周光召所说:"/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并不是在条件最好的国家和实验室中产生的,在有了基本工作条件后,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战略,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

012使命感和凝聚力,创造促使创新思维产生的学术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和选择学术带头人将起更关键的作用。创新的价

值追求,从创新机制的源头来说,追求个性化,强调个人本位;但就创新的过程来说,特别是现代创新活动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体现群体性与社会性,追求整合、追求和谐、追求社会本位。这种机制和过程上的二律背反,需要科技政策、产业政策以及管理制度上的创新,把二者放在恰当的“度”上。这在具体运作时是很难的,需要领导者、管理者的创造性。所以创新就其自身来说,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创新是个不尽的过程,永恒的课题。

同一切社会活动一样,创新价值观的基本取向是效率与效益。衡量创新价值的唯一标准是看其是否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是否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所以创新观,本质上是一种发展观。而且,创新是一把比市场更加锋利的双刃剑,它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利弊共生的两面神。所以创新也有一个正确引导、因势利导的问题,也有一个社会公德和科技道德规范的问题,这也是创新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0参考文献2

0. 2文辅相:素质・方法・创新,新华文摘,3345期,.1! 页。

0" 2刘克功:杰出科学人物4实验室研究的副产品,光明日报,"///4!4"! 。

0! 2鲁宾的决策锦囊,参考消息,33454"! 。

062顾春明:论波普尔的“四段图式”,新华文摘,334. 期,.367.35页。

052杨培芳:社会协同:信息时代的第三种力量,光明日报,334./4"" 。

012周光召:历史的启迪和重大科学发现产生的条件,新华文摘,"///4! 期,.5. 7.5" 页。

0责任编辑:郭树森2

!"


相关内容

  •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
  •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 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黄先耀 这次务虚研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经验交流会和贺国强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析我省反腐倡廉建设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总结交流委厅机关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新经验新做法,探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我省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思 ...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证.这次大会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 党建工作项目化
  • 关于组织全省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 项目申报的通知 各基层党委: 为深入贯彻省委有关加强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的要求,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把握规律.增强实效.创新经验.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学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据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在全省高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的通知>(赣教党字[20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
  • 作者:覃正爱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3年06期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271(2003)01-0005-05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 政策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 ...

  • 第五章 测试习题[1]
  •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测试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第二次结合" 2.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3. 社会主义本质 (二)单项选择题 1.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 人阶级与民族资 ...

  • 少先队课题指南(2010)
  • 2010年上海少先队课题指南 (讨论稿) 少先队理论研究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和推动少先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必须大兴"科研兴队"之风,加强少先队理论研究,以创新和发展少先队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上海市少先队工作学会特制定<2010年上海少先队课题指南> ...

  • 关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体现了我们党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清醒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的建设,就要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收到实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xx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和重大 ...

  • 2013年高级政工师考试复习资料
  • 2013年高级政工师考试复习题 (高级) 单选及多选 1.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是由宣传工作这一概念演变而来 2.1951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宣传会上刘少奇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概念,强调在执政条件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提高了,更需加强党的领导.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的 ...

  • 论司法体制改革的_试点_方法_刘风景
  • 论司法体制改革的"试点"方法 刘风景* 内容摘要: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上海等6省市的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相继启动,为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积累经验."试点"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方法,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法,是基于执政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