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研究的起点,研究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校本教研,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保证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更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个人认为“合作、实践、反思”,是有效推进校本教研的必由之路。

一、合作,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基石。

合作贯穿于校本教研的各个方面,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普听普评课活动,或者是课题研究,都需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与传统课程相比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只有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集体力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加强合作,定期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听评课,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

当然,合作应该是“真合作”,而不能是“伪合作”,以集体备课为例,传统的集体备课,过于强调集体的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和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是某一主讲人的个人“表演”,教研组的其他成员,大多是洗耳恭听,很少发表个人的见解,当然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地集体合作,这样的集体备课成了个人备课的克隆,不能体现集体的智慧,也无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新课改下,集体备课应该充分体现合作意识,应该多一些集体成员之间,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坦诚的交流,把所有成员的闪光点都充分体现出来,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另外,新课程的很多内容强调学科之间的综合,因而校本教研中的合作,也应突破合作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研组内部的合作,而要加强相关学科教师的交流,共同探讨,共同备课。校本教研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本校教师内部的合作,对新课程这一全新的内容,加强不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共存,显得非常重要。

二、实践,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不竭动力。

校本教研应该是源于实践的研究。校本教研的研究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过程,校本教研的研究成果,又可以用来指导新的教育教学实践。

在校本教研中,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摩和分析,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师训练的方法。这种观摩可以是现场观摩,也可以是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相。通过观课前的共同准备、观课过程和观课后的共同讨论,可使上课教师与观课教师就大家所关心的教学问题的

解决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对设计、行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促进上课、观课教师的共同提高。

开展实践性课题研究和沙龙式集体听评课,是校本教研实践化的有效方式。实践性的课题研究,它以“问题即课题,参与即研究,改进即成果”,作为其三大原则,侧重于选择一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实践性课题;鼓励更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参与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成果,不强求用论文的方式加以呈现,只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的问题都到了改进或解决,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沙龙式集体听评课,侧重于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听评课,创设宽松的教研氛围,让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听评课,通过听评课,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三、反思让你的课堂更精彩。

合作——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应该成为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基本步骤。反思,既要有个人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又要有教研组成员对教育教学的集体反思,并且要组织教研组成员对反思进行交流,交流中促进理解的升华。在合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合作,在反思中去实践。教师写教后感和教育随笔,把自己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方式。倡导新教育实验的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曾经提出教师迅速成长的灵丹妙药,就是每天都能写1000字的教学随笔。很多一线教师,纷纷响应朱教授的提议,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实践证明,反思可以让校本教研插上智慧的火花,变得更加理性,更加精彩。

年轻教师个人将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事、教育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研组总结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 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是想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使教师能够在总结中提高,在借鉴中创新。校本教研要坚持以课例为载体 要使校本教研取得实效,关键在于确定好教学研究的主题。我认为,研究的主题应该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应该让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行为。

新课改下,合作、实践、反思,应该贯穿于校本教研的整个过程中,三者的相互交融,必将推动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和顺利实施。

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研究的起点,研究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校本教研,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保证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更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个人认为“合作、实践、反思”,是有效推进校本教研的必由之路。

一、合作,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基石。

合作贯穿于校本教研的各个方面,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普听普评课活动,或者是课题研究,都需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与传统课程相比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只有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集体力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加强合作,定期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听评课,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

当然,合作应该是“真合作”,而不能是“伪合作”,以集体备课为例,传统的集体备课,过于强调集体的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和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是某一主讲人的个人“表演”,教研组的其他成员,大多是洗耳恭听,很少发表个人的见解,当然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地集体合作,这样的集体备课成了个人备课的克隆,不能体现集体的智慧,也无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新课改下,集体备课应该充分体现合作意识,应该多一些集体成员之间,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坦诚的交流,把所有成员的闪光点都充分体现出来,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另外,新课程的很多内容强调学科之间的综合,因而校本教研中的合作,也应突破合作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研组内部的合作,而要加强相关学科教师的交流,共同探讨,共同备课。校本教研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本校教师内部的合作,对新课程这一全新的内容,加强不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共存,显得非常重要。

二、实践,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不竭动力。

校本教研应该是源于实践的研究。校本教研的研究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过程,校本教研的研究成果,又可以用来指导新的教育教学实践。

在校本教研中,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摩和分析,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师训练的方法。这种观摩可以是现场观摩,也可以是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相。通过观课前的共同准备、观课过程和观课后的共同讨论,可使上课教师与观课教师就大家所关心的教学问题的

解决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对设计、行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促进上课、观课教师的共同提高。

开展实践性课题研究和沙龙式集体听评课,是校本教研实践化的有效方式。实践性的课题研究,它以“问题即课题,参与即研究,改进即成果”,作为其三大原则,侧重于选择一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实践性课题;鼓励更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参与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成果,不强求用论文的方式加以呈现,只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的问题都到了改进或解决,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沙龙式集体听评课,侧重于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听评课,创设宽松的教研氛围,让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听评课,通过听评课,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三、反思让你的课堂更精彩。

合作——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应该成为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基本步骤。反思,既要有个人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又要有教研组成员对教育教学的集体反思,并且要组织教研组成员对反思进行交流,交流中促进理解的升华。在合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合作,在反思中去实践。教师写教后感和教育随笔,把自己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方式。倡导新教育实验的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曾经提出教师迅速成长的灵丹妙药,就是每天都能写1000字的教学随笔。很多一线教师,纷纷响应朱教授的提议,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实践证明,反思可以让校本教研插上智慧的火花,变得更加理性,更加精彩。

年轻教师个人将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事、教育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研组总结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 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是想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使教师能够在总结中提高,在借鉴中创新。校本教研要坚持以课例为载体 要使校本教研取得实效,关键在于确定好教学研究的主题。我认为,研究的主题应该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应该让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行为。

新课改下,合作、实践、反思,应该贯穿于校本教研的整个过程中,三者的相互交融,必将推动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和顺利实施。


相关内容

  • 就如何改进校本教研的形式和内容
  • 就如何改进校本教研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它的实效性发表您的看法 现在的学校教研活动主要还是存在这么几个问题:1.学校教研形式化--不注重内容:2.学校教研随意化--不讲求质量:3.学校教研经验化--不重视科研方法.为此我们提出要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必须"由形式走向内涵". 那么如何 ...

  • 我校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
  • 我校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 大连市第五十七中学 刘旭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分析 校本教研的兴起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教育改革的层层推进,校本教研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运而生.它对教师的理论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 ...

  •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搞好校本研修
  •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2-0021-01 在新课程改革的征程中,大多数学校在实践中感觉到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相比,具有更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校本教研的落实.有利于区域性教研的整体开展和课程专家的引领等,因此,众多学校均纷纷搭建和 ...

  •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校本研修实践研究
  •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校本研修实践研究 葫芦中学 郭金浩 一.研究的背景 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依靠原来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 ...

  • 加强校本研修管理 提升学校教研特色
  • 摘要: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因为,教育科研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师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校本研修:学校教研:特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

  • 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
  • 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摘 要] 针对当前以校为本的广泛开展,结合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数学学科为例,详细阐述中小学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校本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深化中小学课程实施.提高课程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关键词] 校本,教研,培训,内容,中小学 当前,以校为本的各种临时性培训活动和日 ...

  •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计划
  •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以人为本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有效课堂”打造为抓手,及时总结经验,加强自身建设,开拓教研领域,努力提高研究、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内涵的提升、教师专业的成 ...

  • 中学校本研修问题诊断与解决对策调研报告
  • 2013-2014学年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围绕"有效学习指导"主题,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了集中学习.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认识模糊,重视不够;校本教研真教假研,流于形式,校本研究难以发挥先导作用.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采取积极而 ...

  • 31.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doc
  • 31.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 专家观点: 组织文化作为一种自组织系统,往往被视为利用文化手 段构建全新的文化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比传统的经济手段. 硬性技术措施有更好的管理效果,它能协调人际关系,增强 组织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引导成员走向共同目标,在管 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组织文化作为组织文化在教育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