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的ARCO Ⅱ期 C 型,ARCO Ⅲ期A ~B 型患者。
一、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蚀(TCD 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头坏死(ICD-10编码:M87.95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版(2002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头坏死诊断与 治疗的专家建议》。
2. 疾病分期
参照 1993年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 )提出的国际分期标准。 0期 骨活检证实为骨坏死,其他检查正常。
I 期 ECT 或 MRI 确诊,X 线片、CT 表现正常。依 MRI 所见,股骨头受累区分: I-A 股骨头受累
I-B 股骨头受累15%~30%。
I-C 股骨头受累>30%。
Ⅱ期 X 线片表现异常(股骨头斑点状改变、骨硬化、囊性变、骨质稀少),在X 线 平片及 CT 上无股骨头塌陷表现,髋臼无改变,依据股骨头受累区分: Ⅱ-A 股骨头受累
Ⅱ-B 股骨头受累l5%~30%。
Ⅱ-C 股骨头受累>30%。
Ⅲ期 X 线片上出现新月征,根据正、侧位 X 线片上新月征累及股骨头的范围。 Ⅲ-A 股骨头塌陷
Ⅲ-B 股骨头塌陷2mm ~4mm 或新月征l5%~30%。
Ⅲ-C 股骨头塌陷>4mm或新月征>30%。
Ⅳ期 X 线片表现为股骨头扁平、关节间隙变窄,髋臼也显示有骨硬化、囊性变及边 缘骨赘等变化。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3. 分型
参考 2001年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协会(JIC )修订的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标准。 A 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 1/3内侧负重面;
B 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 2/3内侧负重面;
C 型指坏死区占据超过 2/3内侧负重面。
4.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骨蚀(股骨头坏死)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肾虚血瘀证
痰瘀蕴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骨蚀(股骨头坏死)。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蚀(TCD 编码:BNV090)和股骨头坏死(ICD-10编码:M87.951) 的患者。
2. 分期属于ARCO Ⅱ期 C 型,ARCO Ⅲ期A ~B 型。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 因患者意愿以及病情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Rh、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
(5)心电图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6)胸部透视或胸部 X 线片
(7)髋关节 X 线片
(8)髋关节CT 、MRI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ECT 、血脂、血液流变学等。
(八)治疗方法
1. 非手术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肾虚血瘀证:补益肝肾,行气活血。
痰瘀蕴结证:祛痰化湿,活血化瘀。
(2)针灸治疗
(3)手法治疗
(4)康复训练
(5)其他疗法
(6)原发疾病治疗
2. 手术治疗:打压支撑植骨术
3. 其他治疗方法
4.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伤口愈合良好,疼痛缓解,关节功能改善。
2.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 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疼痛及关节功能改善欠满意,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 合并有原发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 用增加。
3. 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参照 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
2.疾病分期
(1)早期
(2)中期
(3)晚期
3.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湿痹证
风湿热痹证
瘀血闭阻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的患者。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 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 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
(3)C-反应蛋白
(4)膝关节 X 线片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 X 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代谢指标、ASO 、类风湿因子、血 脂、膝关节MRI 、关节液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湿痹证: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2)风湿热痹证: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3)瘀血闭阻证:活血化瘀,舒筋止痛。
(4)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2.手法治疗:整体放松和局部点按。
3.针灸治疗: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
4.针刀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部位进行针刀松解。
5.关节腔内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熏洗、牵引、外敷、矫形鞋垫、中药离子导入疗 法等。
7.运动疗法。
8.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好转或消失;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2.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基本恢复。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 因,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或退出本路径。
2.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或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的ARCO Ⅱ期 C 型,ARCO Ⅲ期A ~B 型患者。
一、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蚀(TCD 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头坏死(ICD-10编码:M87.95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版(2002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头坏死诊断与 治疗的专家建议》。
2. 疾病分期
参照 1993年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 )提出的国际分期标准。 0期 骨活检证实为骨坏死,其他检查正常。
I 期 ECT 或 MRI 确诊,X 线片、CT 表现正常。依 MRI 所见,股骨头受累区分: I-A 股骨头受累
I-B 股骨头受累15%~30%。
I-C 股骨头受累>30%。
Ⅱ期 X 线片表现异常(股骨头斑点状改变、骨硬化、囊性变、骨质稀少),在X 线 平片及 CT 上无股骨头塌陷表现,髋臼无改变,依据股骨头受累区分: Ⅱ-A 股骨头受累
Ⅱ-B 股骨头受累l5%~30%。
Ⅱ-C 股骨头受累>30%。
Ⅲ期 X 线片上出现新月征,根据正、侧位 X 线片上新月征累及股骨头的范围。 Ⅲ-A 股骨头塌陷
Ⅲ-B 股骨头塌陷2mm ~4mm 或新月征l5%~30%。
Ⅲ-C 股骨头塌陷>4mm或新月征>30%。
Ⅳ期 X 线片表现为股骨头扁平、关节间隙变窄,髋臼也显示有骨硬化、囊性变及边 缘骨赘等变化。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3. 分型
参考 2001年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协会(JIC )修订的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标准。 A 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 1/3内侧负重面;
B 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 2/3内侧负重面;
C 型指坏死区占据超过 2/3内侧负重面。
4.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骨蚀(股骨头坏死)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肾虚血瘀证
痰瘀蕴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骨蚀(股骨头坏死)。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蚀(TCD 编码:BNV090)和股骨头坏死(ICD-10编码:M87.951) 的患者。
2. 分期属于ARCO Ⅱ期 C 型,ARCO Ⅲ期A ~B 型。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 因患者意愿以及病情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Rh、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
(5)心电图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6)胸部透视或胸部 X 线片
(7)髋关节 X 线片
(8)髋关节CT 、MRI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ECT 、血脂、血液流变学等。
(八)治疗方法
1. 非手术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肾虚血瘀证:补益肝肾,行气活血。
痰瘀蕴结证:祛痰化湿,活血化瘀。
(2)针灸治疗
(3)手法治疗
(4)康复训练
(5)其他疗法
(6)原发疾病治疗
2. 手术治疗:打压支撑植骨术
3. 其他治疗方法
4.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伤口愈合良好,疼痛缓解,关节功能改善。
2.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 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疼痛及关节功能改善欠满意,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 合并有原发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 用增加。
3. 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参照 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
2.疾病分期
(1)早期
(2)中期
(3)晚期
3.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湿痹证
风湿热痹证
瘀血闭阻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的患者。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 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 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
(3)C-反应蛋白
(4)膝关节 X 线片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 X 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代谢指标、ASO 、类风湿因子、血 脂、膝关节MRI 、关节液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湿痹证: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2)风湿热痹证: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3)瘀血闭阻证:活血化瘀,舒筋止痛。
(4)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2.手法治疗:整体放松和局部点按。
3.针灸治疗: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
4.针刀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部位进行针刀松解。
5.关节腔内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熏洗、牵引、外敷、矫形鞋垫、中药离子导入疗 法等。
7.运动疗法。
8.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好转或消失;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2.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基本恢复。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 因,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或退出本路径。
2.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或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