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的变化-卫星图片

卫星图像:黄河三角洲的变迁

中国的黄河是地球上沉积物填充最多的河流。从巴颜喀拉山脉一直流到渤海,黄河穿越了一段风成黄土厚达300多米的高原地带。黄土很容易受到侵蚀,每年都有数百万吨被河水冲走,其中一部分到达黄河河口,在那里沉积成三角洲。

在过去的两千年里,黄河三角洲上下徘徊,形成了几百公里长的海岸线。不过,自19世纪中叶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不断在黄河下游及三角洲修筑水利工程,以控制洪水,保护沿海地区的发展。

这五幅天然彩色卫星图像由美国宇航局的陆地卫星在1989年至2009年间所拍摄,显示了过去20年里黄河河口三角洲的变化。

图1拍摄于1989年2月13日,图2拍摄于1995年9月18日,图3拍摄于1999年10月7日,图4拍摄于2004年9月10日,图5拍摄于2009年6月20日。

从1989年到1995年,黄河三角洲的东南部逐渐变长、变窄。1996年,中国的工程师封锁了此航道,迫使黄河从东北方向入海,将泥沙沉积到一个新的位置。到1999年,由于海水的侵蚀,旧的三角洲开始慢慢消退,在北部形成了新的半岛。

在接下来的5年里,新的半岛逐年加厚,在2004年的图像中,河道以南地区的水产养殖产业(深色矩形)显著扩大。

到2009年,新河口西北部的海岸带已经被大范围填充。对该段海岸带的填充正是工程师们迫切期望的结果:新形成的土地是建设石油和天然气井的广阔天地。对它们的保护是首要关注的问题。

尽管防洪堤、码头、海堤等建筑工程降低了河水的侵蚀速度,并使得河道截弯取直,但是保护三角洲的自然湿地和工农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其他挑战。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降雨量减少,上有城市和农业用水量增加,流到下游三角洲来的水量和泥沙已经急剧减少。在90年代,河水经常在到达三角洲之前已经干涸。

但是,像这样低流速甚至无流速的河流,对河道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带都是巨大的问题。它严重损害湿地和水产养殖,使本已非常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雪上加

霜。同时,这样也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因为当流速很低的时候,泥沙就容易沉积下来填充河床。黄河越来越浅,海拔越来越高,有一些地方,河水已经超过周围漫滩高达10米(30英尺)!在汛期时,升高的水位很可能会损坏堤防,造成灾难。

图1: 1989年2月13日的黄河三角洲

图2: 1995年9月18日的黄河三角洲

图3: 1999年10月7日的黄河三角洲

图4: 2004年9月10日的黄河三角洲

图5: 2009年6月20日的黄河三角洲

卫星图像:黄河三角洲的变迁

中国的黄河是地球上沉积物填充最多的河流。从巴颜喀拉山脉一直流到渤海,黄河穿越了一段风成黄土厚达300多米的高原地带。黄土很容易受到侵蚀,每年都有数百万吨被河水冲走,其中一部分到达黄河河口,在那里沉积成三角洲。

在过去的两千年里,黄河三角洲上下徘徊,形成了几百公里长的海岸线。不过,自19世纪中叶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不断在黄河下游及三角洲修筑水利工程,以控制洪水,保护沿海地区的发展。

这五幅天然彩色卫星图像由美国宇航局的陆地卫星在1989年至2009年间所拍摄,显示了过去20年里黄河河口三角洲的变化。

图1拍摄于1989年2月13日,图2拍摄于1995年9月18日,图3拍摄于1999年10月7日,图4拍摄于2004年9月10日,图5拍摄于2009年6月20日。

从1989年到1995年,黄河三角洲的东南部逐渐变长、变窄。1996年,中国的工程师封锁了此航道,迫使黄河从东北方向入海,将泥沙沉积到一个新的位置。到1999年,由于海水的侵蚀,旧的三角洲开始慢慢消退,在北部形成了新的半岛。

在接下来的5年里,新的半岛逐年加厚,在2004年的图像中,河道以南地区的水产养殖产业(深色矩形)显著扩大。

到2009年,新河口西北部的海岸带已经被大范围填充。对该段海岸带的填充正是工程师们迫切期望的结果:新形成的土地是建设石油和天然气井的广阔天地。对它们的保护是首要关注的问题。

尽管防洪堤、码头、海堤等建筑工程降低了河水的侵蚀速度,并使得河道截弯取直,但是保护三角洲的自然湿地和工农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其他挑战。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降雨量减少,上有城市和农业用水量增加,流到下游三角洲来的水量和泥沙已经急剧减少。在90年代,河水经常在到达三角洲之前已经干涸。

但是,像这样低流速甚至无流速的河流,对河道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带都是巨大的问题。它严重损害湿地和水产养殖,使本已非常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雪上加

霜。同时,这样也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因为当流速很低的时候,泥沙就容易沉积下来填充河床。黄河越来越浅,海拔越来越高,有一些地方,河水已经超过周围漫滩高达10米(30英尺)!在汛期时,升高的水位很可能会损坏堤防,造成灾难。

图1: 1989年2月13日的黄河三角洲

图2: 1995年9月18日的黄河三角洲

图3: 1999年10月7日的黄河三角洲

图4: 2004年9月10日的黄河三角洲

图5: 2009年6月20日的黄河三角洲


相关内容

  •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 第一单元 1追寻人类文明足迹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让学生在走进世界的过程中,关隘自然,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捕鱼,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古代的人类文明成就时.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遗产的热爱和保护热情,增强保护自然.保护文明遗产的责任感. 能力:通过学生的搜集 ...

  • 冀教版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1追寻人类文明足迹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让学生在走进世界的过程中,关隘自然,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捕鱼,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古代的人类文明成就时.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遗产的热爱和保护热情,增强保护自 ...

  • 必修三第一章 区域和地理环境
  •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地理区域的影响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区域划分的目的是:因地制宜,可持续 ...

  •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
  •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与地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通过地图,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 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情况,通过阅读统计图表和中国地形图,归纳出我国的地形具有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3. 能结合自己认知,谈出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农业生产 ...

  • 初二地理[种植业]
  • 初二地理<种植业> 一.备课 (一)理解课程要求 1.教学重点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二)分析学生知识背景 1.学生对种植有较深的生活体验. 2.南北种植业差异较大,学生对本地种 ...

  • 不敢想象!美国欲在月球地球间建电梯(3)
  • 开心的傻瓜 | 发表时间 2013-10-23 15:50 字体大小: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简言之,要先发射卷有缆索的卫星或空间站,让缆索的一端借助重物坠回地面,最终与地球上的平台相连接,同时,另一端在位于外太空的卫星或空间站上展开.地球自转时,太空电梯缆索就会产生向上的离心力,而地球的重力将缆 ...

  • 近十年中国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 摘要:利用GRACE重力卫星数据分析了我国及十大流域近十年水储量变化趋势.年变化特征.年内分布特征以及时空分布规律,结合TRMM降水数据分析了水储量与降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中国水储量变化趋势具有空间差异性,西南大部.华北平原及黄河中下游.西北准噶尔盆地一带水储量呈减少趋势,东南部.长江大 ...

  • 高考地理景观图试题的解题方法研究
  • 高考地理读图能力专项讲练(一) 高考地理景观图试题的解题方法研究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学院地理科学系 陈霁冰风水规划研究室原创.专业从事高考命题研究.风水规划设计.四柱命理预测 邮编054001. 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年来各地高考试题的显著变化之一,就是频繁出现对地理景观 ...

  • 地球的表面ok
  • 同 安 区 大 同 中 心 小 学 (2014-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学 科: 年 级:任课老师: 时 间: 教 案 6 年 2.3 班 2014.09 大同中心小学2014 -2015学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地球的表面 一.图片导入新课. 教师呈现一系列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教师先请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