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虚词用法

走进虚词复习——“之”

班级________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虚词“之”的用法

2.提高虚词用法的推断能力

自学自研

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2.我见相如,必辱之

3.非蛇鳝之穴不可寄托者 13.今日之事何如

4.古之学者必有师 1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5.夫晋,何厌之有 15.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

6.郯子之徒 16.填然鼓之

7.凌万顷之茫然 17.木遭之而为声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8.即患秦兵之来

9.苟非吾之所有 19.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0.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0.月出于东山之上

合作探究

1.概括之的用法并画出结构图。

2.找出必修五中关于“之”的句子,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实战演练

一、 (2011〃泉州七中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书幽芳亭记 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予放浪江湖之日,乃久尽知其族性。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

又树蕙之百亩。”以是知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生,初不殊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之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除”,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B. 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世论以为国香矣 冲冠一怒为红颜 ..D.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

二、(2011〃福州市质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即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固不可驻此也,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选自王定保《唐摭言〃节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市之,而命洗刷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B. 泰怃然久之 顷之,烟炎张天 ..C. 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将家于义兴 乃设九宾礼于廷 ..

巩固提升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三国志〃魏书十九〃陈思王植传》节选)

1. 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可不勉与 求,无乃尔是过与? ..B. 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 既来之,则安之 ..C. 曹仁为关羽所围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D. 以杨修颇有才策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2. 分别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以罪诛修 ②于是悔而罢之 ....③文帝御之以术 ④宫人左右,并为之说 ..A. 两个“于是”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B. 两个“于是”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C. 两个“于是”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D. 两个“于是”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走进虚词复习——“之”

班级________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虚词“之”的用法

2.提高虚词用法的推断能力

自学自研

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2.我见相如,必辱之

3.非蛇鳝之穴不可寄托者 13.今日之事何如

4.古之学者必有师 1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5.夫晋,何厌之有 15.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

6.郯子之徒 16.填然鼓之

7.凌万顷之茫然 17.木遭之而为声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8.即患秦兵之来

9.苟非吾之所有 19.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0.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0.月出于东山之上

合作探究

1.概括之的用法并画出结构图。

2.找出必修五中关于“之”的句子,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实战演练

一、 (2011〃泉州七中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书幽芳亭记 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予放浪江湖之日,乃久尽知其族性。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

又树蕙之百亩。”以是知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生,初不殊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之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除”,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B. 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世论以为国香矣 冲冠一怒为红颜 ..D.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

二、(2011〃福州市质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即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固不可驻此也,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选自王定保《唐摭言〃节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市之,而命洗刷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B. 泰怃然久之 顷之,烟炎张天 ..C. 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将家于义兴 乃设九宾礼于廷 ..

巩固提升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三国志〃魏书十九〃陈思王植传》节选)

1. 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可不勉与 求,无乃尔是过与? ..B. 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 既来之,则安之 ..C. 曹仁为关羽所围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D. 以杨修颇有才策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2. 分别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以罪诛修 ②于是悔而罢之 ....③文帝御之以术 ④宫人左右,并为之说 ..A. 两个“于是”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B. 两个“于是”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C. 两个“于是”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D. 两个“于是”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相关内容

  • 3专题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主备教师:蔡 丽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其核心是考纲规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能够判断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不同语境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学生已经学过很多文言虚词,本节课的内容就 ...

  • 文言虚词词义的推敲
  • 文言虚词复习专题 平江二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的 1. 感知高考 2.了解文言虚词的特点 3.理解并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考点解读, 识记<名师导学>考点知识 第二课时 感知高考,完成练习,推断方法归纳 第三~六课时 <名师导学>&qu ...

  • 初中文言文之虚词的用法
  • 文言文之虚词的用法 教学要点: 1. 了解<考试说明>中列出的18个常见虚词及课本中系统介绍的其它虚词的用法. 2. 了解虚实多类的现象. 3. 了解虚词的一词多用现象. 4. 了解虚词的同类异词现象. 5. 区别句末虚词的用法. 6. 了解关联虚词的用法. 教学内容: 一. 文言词语的 ...

  •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教案
  • 文虚词用法推断 教学目的:1.明确把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 2.掌握文言虚词使用的一般规律,掌握辨析文言虚词的一般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规律和辨析的方法,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之乎者也"已成为文言文 ...

  • 虚词用法整理
  • 虚词用法整理 (一)虚词"而"意义用法 一.连词 1.表并列,"和""与" 蟹六跪而二螯/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表顺承,"就""才" 人非生而知之者/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朝济而夕设版焉/客逾庖而宴/ ...

  •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 学案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虚词考点的基本要求. 2.掌握常见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 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若.所.为.焉.也.以"的意义及用法. [学习难点]准确辨析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准备]学 ...

  • 高考文言文中的实虚词2
  •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虚词(一) 汉语与其他语种相比最突出的两大特征就是语序十分严格.虚词特别重要! 关于高考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的词,它是构成文言句子不可或缺的部分.古今汉语中,差别最大的不是实词,而是虚词."之乎者 ...

  • 也谈[诗经]虚词言
  • 第23卷第4期2007年8月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ILS UNIVERSrrY VoI.23 No.4 Aug.2007 也谈<诗经>虚词"言" 翟宇君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言&qu ...

  • 文言实词1-54
  •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月 日 1.爱 (1)爱护,体贴.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2)珍惜,爱惜.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3)喜爱.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吝啬,舍不得.如:百姓 ...

  • 201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
  • (2011-02-17 14:11:42) 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古文加油站 第二节 文言虚词 解释下面文段中的12个"其"字. 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谓于犬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