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108-109探索规律“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发现钉子板上围城的多边形的面积,与围城的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多边形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字母式子表示关系。

2、使学生经历探索钉子板上围城的多边形面积与相关钉子数间的关系的过程,体会规律的复杂性和全面性,体会归纳思维,体会用字母表示关系的简洁性,发展观察、比较、推理、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获得探索规律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规律的奇妙,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探索钉子板上多边形的面积与多边形边上钉子数、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综合、归纳多边形的面积与多边形边上钉子数、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

1. 提出问题。

出示钉子板上围成的下列多边形(也可以用点子图代替钉子板,在点子图上画出下列图形)。

说明:这里的每个格子表示1cm2,大家数数图形边上的钉子数,看看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数出钉子数和面积,全班交流,感受钉子数增加面积也增加。

提问:你发现钉子数增加时,面积怎样变化的?这里多边形的面积变化与什么有关?

2. 引入课题。

谈话:通过钉子数和面积,大家感受面积大小与围多边形用的钉子数有关。那钉子板上多边形的面积与哪里的钉子数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看看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分层探索,发现规律

(一)引导尝试,初步感知。

1. 出示下图,引导学生观察。

引导:请大家观察下面的多边形,按下面要求数一数,在教材第108页的表格里填一填。

(1) 数一数或算一算每个多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2) 数一数每个多边形上的钉子各有多少枚;

(3) 想一想多边形的面积和边上的钉子数有怎样的关系。

2. 学生交流,板书完成下面表格。

3. 观察数据,比较发现。

引导:你能看出这些多边形的面积和边上钉子数的关系吗?同桌先说一说。 交流:你发现这里的多边形面积和边上的钉子数有什么关系?(板书:多边形的面积=多边形上的钉子数÷2)

说明:为了更简洁、方便地表示出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如果用n

表示多边形上的钉子数,用S表示多边形的面积,那上面发现的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教师确认、说明字母表示的关系式,并板书:

S=n÷2

4. 观察比较,反思质疑。

5. 出示:

引导:是不是所有的钉子板上多边形的面积和它边上的钉子数都有这样的关系呢?请在第二行中选择一个多边形数一数,看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关系。 交流:你数的第二行哪一个,结果怎样?

结合交流

面积 钉子数:

6 10

5.5 9

6.5 9

7 8

追问:现在多边形的面积和边上钉子数还有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回过去再看第一行的多边形,它们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找找看。

第二行和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结:第一行符合规律的多边形内部的钉子数都为1,第二行多边形内部的钉子数都不是1。这说明多边形的面积不仅和多边形的钉子数有关,还与多边形内部的钉子数有关。刚才我们只是研究了内部钉子数为1的情况。

说明:如果用a表示多边形内部的钉子数,那当a=1时,S=n÷2。(在上面得出的关系式前补充板书:a=1)

(二)继续研究,拓展认识。

1.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引导:如果多边形内部都有2枚钉子,多边形面积与它边上的钉子数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请大家进一步观察,数一数、比一比,看看有没有规律。

2. 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引导:现在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按照下面的办法研究多边形的面积。 出示活动要求:

(1) 每人围一个或画一个内部有2枚钉子的多边形,数出边上的钉子数,算出它的面积;

(2) 每人把获得的数据在小组内交流,并记录在课本第109页的表格里;

(3)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填表、比较、思考,教师巡视。

3. 交流引导,发现规律。

出示表格,指名学生交流结果,在表格里呈现。

引导:我们刚才已经知道,这里的面积不等于n÷2,但和n÷2有点什么关系吗?同桌互相讨论,看看有什么发现。

提问:通过数据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通过这里的多边形的比较,可以发现,当多边形内部钉子数a=2时,面积S=n÷2+1。(板书:a=2 S=n÷2+1)

追问:检查你画的内部有2个钉子的多边形,面积符合这个规律吗?如果不符合,

把你的例子在全班交流。

指出:现在没有学生提出反例,所以的都符合这里的规律。从大家的图形和数据可以发现,当多边形内部有2个钉子时,也就是a=2时,S=n÷2+1。

(三)引导猜想,概括规律。

1. 引发学生猜想。

提问:上面发现图形内部钉子数a=1时,S=n÷2;a=2时,S=n÷2+1。你能联系这里的规律,猜一猜,如果多边形内部有3枚钉子,它的面积与边上钉子数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先想一想,再告诉大家你的猜想。

交流:你猜想的规律是怎样的?(板书:a=3 S=n÷2+2 ?)怎样想的?

2. 画图举例,验证猜想。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出图形,验证上面的猜想。

交流:你画出的是怎样的图形,验证的结果有什么结论?(指名学生呈现图形验证结论)

确认:当多边形内钉子数是3时,面积S就等于n÷2+2 。(擦除上面板书中的“?”)

追问:现在我们又有什么发现?

3. 拓展延伸,揭示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

a=1 S=n÷2

a=2 S=n÷2+1

a=3 S=n÷2+2

引导:你觉得如果a=4,会有什么规律?a=5呢?

那你能任选一个a等于几,画一画、算一算来验证吗?自己画图验证。指名学生交流,呈现不同例子的图形用数据验证,并板书关系式。

提问:你现在能发现钉子板上多边形面积的规律了吗?

指出:如果用a表示多边形内部的钉子数,n表示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那么,多边形的面积S就等于边上的钉子数n除以2,再加上内部的钉子数a,然后减

1。(板书:S=n÷2+a-1)

验证:当a=0或a=1的时候,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吗?我们找几个图形来看一看。呈现几个相应的图形数一数,发现:

当a=0时,可以看作S=n÷2+0-1,符合规律;

当a=1时,可以看作S=n÷2+1-1,同样符合规律。

追问:通过对钉子板上多边形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大家说出这个规律。

4. 适当介绍,拓展视野。

说明:我们今天研究的规律,就是数学上著名的皮克定理(适当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或书籍里了解皮克定理。如果有进一步认识的要求,那记住这本书:闵酮鹤的著作《格点和面积》,以后有兴趣、有条件了,可以去阅读。

三、回顾过程,交流体会。

提问:回顾刚才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追问:还有什么疑问吗?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钉子板上多边形面积与钉子数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从简单情形入手,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等方法,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活动,发现了规律。从上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从各种不

同情况的多边形中研究,要善于发现不同多边形中的共同点,比如形状、大小不同的多边形中都有几个钉;发现的不同关系式中的共同规律等。在探索规律时,一定要注意认真观察、反复比较,举例验证。表示数学规律一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它具有简洁、明了、易记的特点。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108-109探索规律“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发现钉子板上围城的多边形的面积,与围城的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多边形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字母式子表示关系。

2、使学生经历探索钉子板上围城的多边形面积与相关钉子数间的关系的过程,体会规律的复杂性和全面性,体会归纳思维,体会用字母表示关系的简洁性,发展观察、比较、推理、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获得探索规律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规律的奇妙,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探索钉子板上多边形的面积与多边形边上钉子数、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综合、归纳多边形的面积与多边形边上钉子数、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

1. 提出问题。

出示钉子板上围成的下列多边形(也可以用点子图代替钉子板,在点子图上画出下列图形)。

说明:这里的每个格子表示1cm2,大家数数图形边上的钉子数,看看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数出钉子数和面积,全班交流,感受钉子数增加面积也增加。

提问:你发现钉子数增加时,面积怎样变化的?这里多边形的面积变化与什么有关?

2. 引入课题。

谈话:通过钉子数和面积,大家感受面积大小与围多边形用的钉子数有关。那钉子板上多边形的面积与哪里的钉子数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看看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分层探索,发现规律

(一)引导尝试,初步感知。

1. 出示下图,引导学生观察。

引导:请大家观察下面的多边形,按下面要求数一数,在教材第108页的表格里填一填。

(1) 数一数或算一算每个多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2) 数一数每个多边形上的钉子各有多少枚;

(3) 想一想多边形的面积和边上的钉子数有怎样的关系。

2. 学生交流,板书完成下面表格。

3. 观察数据,比较发现。

引导:你能看出这些多边形的面积和边上钉子数的关系吗?同桌先说一说。 交流:你发现这里的多边形面积和边上的钉子数有什么关系?(板书:多边形的面积=多边形上的钉子数÷2)

说明:为了更简洁、方便地表示出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如果用n

表示多边形上的钉子数,用S表示多边形的面积,那上面发现的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教师确认、说明字母表示的关系式,并板书:

S=n÷2

4. 观察比较,反思质疑。

5. 出示:

引导:是不是所有的钉子板上多边形的面积和它边上的钉子数都有这样的关系呢?请在第二行中选择一个多边形数一数,看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关系。 交流:你数的第二行哪一个,结果怎样?

结合交流

面积 钉子数:

6 10

5.5 9

6.5 9

7 8

追问:现在多边形的面积和边上钉子数还有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回过去再看第一行的多边形,它们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找找看。

第二行和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结:第一行符合规律的多边形内部的钉子数都为1,第二行多边形内部的钉子数都不是1。这说明多边形的面积不仅和多边形的钉子数有关,还与多边形内部的钉子数有关。刚才我们只是研究了内部钉子数为1的情况。

说明:如果用a表示多边形内部的钉子数,那当a=1时,S=n÷2。(在上面得出的关系式前补充板书:a=1)

(二)继续研究,拓展认识。

1.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引导:如果多边形内部都有2枚钉子,多边形面积与它边上的钉子数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请大家进一步观察,数一数、比一比,看看有没有规律。

2. 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引导:现在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按照下面的办法研究多边形的面积。 出示活动要求:

(1) 每人围一个或画一个内部有2枚钉子的多边形,数出边上的钉子数,算出它的面积;

(2) 每人把获得的数据在小组内交流,并记录在课本第109页的表格里;

(3)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填表、比较、思考,教师巡视。

3. 交流引导,发现规律。

出示表格,指名学生交流结果,在表格里呈现。

引导:我们刚才已经知道,这里的面积不等于n÷2,但和n÷2有点什么关系吗?同桌互相讨论,看看有什么发现。

提问:通过数据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通过这里的多边形的比较,可以发现,当多边形内部钉子数a=2时,面积S=n÷2+1。(板书:a=2 S=n÷2+1)

追问:检查你画的内部有2个钉子的多边形,面积符合这个规律吗?如果不符合,

把你的例子在全班交流。

指出:现在没有学生提出反例,所以的都符合这里的规律。从大家的图形和数据可以发现,当多边形内部有2个钉子时,也就是a=2时,S=n÷2+1。

(三)引导猜想,概括规律。

1. 引发学生猜想。

提问:上面发现图形内部钉子数a=1时,S=n÷2;a=2时,S=n÷2+1。你能联系这里的规律,猜一猜,如果多边形内部有3枚钉子,它的面积与边上钉子数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先想一想,再告诉大家你的猜想。

交流:你猜想的规律是怎样的?(板书:a=3 S=n÷2+2 ?)怎样想的?

2. 画图举例,验证猜想。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出图形,验证上面的猜想。

交流:你画出的是怎样的图形,验证的结果有什么结论?(指名学生呈现图形验证结论)

确认:当多边形内钉子数是3时,面积S就等于n÷2+2 。(擦除上面板书中的“?”)

追问:现在我们又有什么发现?

3. 拓展延伸,揭示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

a=1 S=n÷2

a=2 S=n÷2+1

a=3 S=n÷2+2

引导:你觉得如果a=4,会有什么规律?a=5呢?

那你能任选一个a等于几,画一画、算一算来验证吗?自己画图验证。指名学生交流,呈现不同例子的图形用数据验证,并板书关系式。

提问:你现在能发现钉子板上多边形面积的规律了吗?

指出:如果用a表示多边形内部的钉子数,n表示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那么,多边形的面积S就等于边上的钉子数n除以2,再加上内部的钉子数a,然后减

1。(板书:S=n÷2+a-1)

验证:当a=0或a=1的时候,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吗?我们找几个图形来看一看。呈现几个相应的图形数一数,发现:

当a=0时,可以看作S=n÷2+0-1,符合规律;

当a=1时,可以看作S=n÷2+1-1,同样符合规律。

追问:通过对钉子板上多边形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大家说出这个规律。

4. 适当介绍,拓展视野。

说明:我们今天研究的规律,就是数学上著名的皮克定理(适当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或书籍里了解皮克定理。如果有进一步认识的要求,那记住这本书:闵酮鹤的著作《格点和面积》,以后有兴趣、有条件了,可以去阅读。

三、回顾过程,交流体会。

提问:回顾刚才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追问:还有什么疑问吗?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钉子板上多边形面积与钉子数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从简单情形入手,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等方法,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活动,发现了规律。从上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从各种不

同情况的多边形中研究,要善于发现不同多边形中的共同点,比如形状、大小不同的多边形中都有几个钉;发现的不同关系式中的共同规律等。在探索规律时,一定要注意认真观察、反复比较,举例验证。表示数学规律一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它具有简洁、明了、易记的特点。


相关内容

  • 苏教版第九册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的教学设计
  •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霞浦二小 梅观应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108-109探索规律"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这一领域的内容,属于规律探索类课型.教材依次呈现多边形中有一颗钉子.两颗钉子的图形,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算一算.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发现多边形 ...

  •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片断及评析
  • [摘 要]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108-109页的内容. 笔者在教学中的四个主要片断是:巧用前置,触碰规律:巧借猜想,探索规律:巧作验证,完善规律:巧设拓展,应用规律. [关键词] 钉子板:多边形:触碰:探索:完善:应用:规律 笔者执教的一堂数学 ...

  •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案
  • 基地数学学科<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设计 溧阳市平桥小学 潘红星 教学目标: 1.经历画图.填表.分析数据.探索规律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钉子板上的钉子数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2.初步感悟通过固定某些变量的值来探求其余变量的变化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获取由简单到复杂的探究问题的 ...

  • 浅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
  • 在生态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只要适当地帮助和引导学生,让课堂尽量遵循师生双方的教与学规律,这样就能让学生学习深入而自然,就能愉悦学生身心,就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一.从学生视角出发建构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是生态课堂的重要根基.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出发安 ...

  • 三年级上册[四边形]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四边形(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对四边形的观察和直观感知,能够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方法:通过找一找,涂一涂,说一说,分一分 ...

  • 四边形教学设计
  • <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课标版 ([教材分析] "四边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继续认识的几何图形,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 ...

  • 1.认识四边形
  • 7 长方形和正方形 [单元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出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2. 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用长方 ...

  • 对一道思考题及其"答案"的思考
  • 人教版小学实验课本<数学>第六册第144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在钉子板上围图形.通过3个钉子可围几种不同的形状?通过4个钉子可以围几种不同的形状?"(附图{图})对这道题,"教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给的答案(下称& ...

  •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人教版
  • 教学内容:人教版本数学三年级上册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初步体会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特征. 2.通过直观演示,个体操作,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3.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初步建立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