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艺术特色学校总结

丰润生命底蕴的笛韵

——杭州采荷一小教育集团艺术特色学校总结

我校从1987年创办至今,一直坚持以“美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以美立校、以美促教、以美怡情”的办学思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初步构建了富有美育理念的学校美育操作的整体性模式和美育化办学特色。在美育办学理念指导下,我们围绕《小学教学过程的美育化设计与实施》、《“荷文化”育人功能的开发和研究》、《琴棋书画 古风今韵——基于传统文化丰润儿童生命底蕴的实践研究》等省市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独具采一魅力的“和美”办学文化。尤其是近几年,学校充分挖掘资源,将剪纸、竹笛、书法、竹竿舞等传统文化项目引入学校,并确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了一系列艺术教育,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具有学校艺术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些课题的研究成为我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丰富资源,也极大推进了 我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学校由美育研究到艺术特色化,由艺术特色化到学科品牌化,我们每一门艺术学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点。我们的艺术教育因美育而更富有内涵,我们的美育因艺术教育而更生动鲜活。“荷风·笛韵·墨香·纸趣”已成为我校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2009年,获得江干区艺术特色学校,2010年5月,我校又承办了江干区首届艺术特色学校展示活动,区教育局领导、著名笛子演奏家、现任浙江省歌舞剧院民乐团副团长杜如松老师参与了此次活动,我们的竹笛百人同奏获得来宾的啧啧称赞,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切,使学校更加增添对艺术特色工作的信心,也为创建省艺术特色学校奠定了基础。下面简要汇报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

一、组织保障,机制健全,特色教育有序推进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特色教学工作,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每年都针对艺术教育进行规划和总结,不断对艺术活动进行人力、物力的投入,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不断提高各项艺术活动的质量,让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学校还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如艺术特色教学管理办法、艺术教学专用教室管理办法等。教学研发中心负责课程设置艺术特色教学工作和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申报与管理,德育处负责开展各类艺术

活动等。各艺术教研组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并保留音像资料。学校教师及学生对我们创艺术特色学校思想统一、认识到位,目标明确并为之积极努力。

二、科研引领,改革课堂,不断加强课程建设

校园生活是童年时代最重要的生活内容,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多一种选择,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多一份精彩是我们的出发点与追求。我校从04年就提出艺术学科特色化工作,经过教师的摸索,结合自身的特长,逐步形成了学科特色,如今正朝着学科品牌化的方向努力,已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工作。09年《器乐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在市级立项。我们以课题立项为契机,扎实稳步地实践着,多元的艺术领域丰满了学生的心灵世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厚了学生的生命底蕴。

我们一以贯之的作法:即坚持走进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

竹笛,多一种与生命对话的语言。

从2004年开始,我校就将小器乐引进我们的音乐课堂,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觉得竹笛更适合学生,因为它携带方便,乐声悠扬,更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学习竹笛,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学生能够进一步颂扬传统文化,于是,我们提出了“竹笛进课堂”的计划,并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措施,比如:聘请竹笛教师定期来学校来上课,要求每位音乐老师自学竹笛,每一节音乐课都要进行相应的竹笛吹奏练习等。一时间,竹笛成了采一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必备工具。就像我们校长所说:如果他是采一的学生,那必定在他的书包里会插着一支竹笛。孩子们在吹奏竹笛的过程中能够找到音准、表达情感、体现个性、融合团队。音乐姜红老师还就此课堂教学改革申报了课题《竹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该课题已成为杭州市教研室的立项课题。我们通过竹笛的普及性学习,既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又增强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表现力、表现欲望及自信心都能有所提高。在5月份江干区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该课题的中期课题成果获得二等奖。同时,音乐林潇老师进行在竹笛进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如何从“滥竽充数”到个性发展》获得了省一等奖。竹笛,让每一个学生都多了一种与生命对话的语言。

三、培训交流,强化教研,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

要形成艺术特色学校,必须要拥有一支有特长的教师队伍,而且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我校的艺术学科教师目前已全部实现专职化,为形成艺术特色学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首先,我们遵循的是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机制,让我们的教师开阔眼界、修炼专业技能。

专业化发展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学校搭建交流的平台,特别是艺术类学科交流的平台。如我校充分利用校际联谊活动,开展器乐教学的研讨交流,富阳五小的陶笛项目、义乌艺术学校的艺术特色项目等等,都成为我校深化艺术教育的助推器。在与富阳三小等学校进行教学联谊,林潇老师执教的《京调》充分体现了我校竹笛进课堂的教学成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2011年1月杭州市第18届教研工作会议中小学音乐学科专场暨“小器乐进课堂”教学展示及成果汇报在我校举行,我校教研组长姜红向与会专家、老师作了《笛韵丰润孩子们的生命底蕴》的汇报,柳彬扬老师进行了“小器乐进课堂”教学展示,执教了音乐欣赏课《森林的歌声》。2012年3月一场“器乐教学疑难问题剖析暨江干区中小学音乐学科分散培训” 在采荷二小如期举行。此次培训邀请到了市教研员罗迎春老师为我区老师指导、培训,而我校吴晓舟老师则作为采一的代表给我区的老师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器乐进课堂的片段课。

我校还充分利用与新加坡、美国等国的对外交流平台,展示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在展示与交流中不断提升。

在这样的培养机制中,我校艺术教研组还不断自加压力,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专业素养,每一位教师都快速地成长着。我校音乐组7位教师,各有特长,他们根据学科特色化的发展要求,自学了竖笛、口风琴等小器乐,如今根据将竹笛引入课堂后,他们又开始学习吹奏竹笛。这一切都是我们发展艺术教育的重要保障,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我们艺术课程的有效落实与特色发展,为我校的艺术教育这棵大树输送养分。

四、个性评价,持续发展,特色教育成效明显

为了使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得以持续发展,我们改革评价制度,开展了多元的个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的功能。学校利用欣欣荷电视台每月一期的欣荷好少年事迹专题介绍艺术特长生、每年艺术节的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汇报、采

一之星、欣荷少年评比等等,一个个平台都在激励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信。多元的个性评价如阳光般普照着,生生不息,竹笛艺术特色就如那一根根遒劲有力的枝条,向上伸展、勃勃然生机无穷、魅力无穷。

2011年2月社团节

2011年10月采荷一小音乐节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探索,学校艺术特色已初见成效,在省、市、区各类活动和评比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09年杭州市青年时报颁奖典礼、2010年江干区教育系统团拜会中我校刚组建的竹笛队合奏《金蛇狂舞》得到了在场专家的肯定,在今年5月份的区艺术节上,笛子队首次亮相获得了三等奖。2010年1月在杭州市青年时报举办的“牛通社小记者颁奖会”上演出获得一致好评。2010年11月在江干区十大魅力社团评选中,我校的“欣荷笛韵”竹笛社团脱颖而出,被评选为“江干区十大魅力社团”。 2012年5月江干区艺术节器乐比赛中竹笛合奏《欣荷笛韵》获一等奖,同年11月参加杭州市的器乐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从09年我校开展竹笛教学至今,学生也获得了不少个人荣誉。2009年10月五年级学生陈航宇参加大型青少年艺术盛典比赛中荣获儿童组“铜奖”。2010年8月五年级班学生徐都一和陈航宇参加中国音乐国际比赛获器乐少年业余“优胜奖”。有不少学生在竹笛考级中获得较好成绩,学习一年半的学生已获得八级优秀的好成绩。我校50余名学生参加2011华东地区“敦煌杯”青少年器乐大赛,共29名同学获奖,其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12名。 2011年浙江省音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在我校钱江苑举行,这次考级是集团成为考级点后第一次组织学生考级,今年的竹笛考级共有170多名本校学生参加,通过率达到98%,其中获得八级以上的有5人,获得五级以上二十余人,其余均获得二、三等级。2010年暑假我校学生还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了新加坡,

58位学生上台进行竹笛表演,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我校的艺术教育基于美育、生长于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理念,历经多年的实践,已成为学校荷文化构建的抓手之一。并且艺术教育进一步丰富了我校荷文化的内涵,让荷文化更具灵气与张力,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孩子,乃至每一位教师、家长。“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做出什么伟大事业的,同样,一种缺乏自信的文化也不可能孕育出强大的国家。”(摘自摩罗《中国站起来》第3页),学校艺术教育正是将“自信”以及“正直”有机无痕地渗透下去,培养美善相谐的师生。走进采荷校区可以迎来习习的荷风让我们清心,双菱校区浓浓的书香又会让我们沉醉,钱江苑校区笛韵悠悠,会让我们驻足。这样的校园文化润泽着每一个采一的师生,孕育了具有采一特色的艺术教育。

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丰润生命底蕴的笛韵

——杭州采荷一小教育集团艺术特色学校总结

我校从1987年创办至今,一直坚持以“美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以美立校、以美促教、以美怡情”的办学思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初步构建了富有美育理念的学校美育操作的整体性模式和美育化办学特色。在美育办学理念指导下,我们围绕《小学教学过程的美育化设计与实施》、《“荷文化”育人功能的开发和研究》、《琴棋书画 古风今韵——基于传统文化丰润儿童生命底蕴的实践研究》等省市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独具采一魅力的“和美”办学文化。尤其是近几年,学校充分挖掘资源,将剪纸、竹笛、书法、竹竿舞等传统文化项目引入学校,并确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了一系列艺术教育,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具有学校艺术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些课题的研究成为我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丰富资源,也极大推进了 我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学校由美育研究到艺术特色化,由艺术特色化到学科品牌化,我们每一门艺术学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点。我们的艺术教育因美育而更富有内涵,我们的美育因艺术教育而更生动鲜活。“荷风·笛韵·墨香·纸趣”已成为我校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2009年,获得江干区艺术特色学校,2010年5月,我校又承办了江干区首届艺术特色学校展示活动,区教育局领导、著名笛子演奏家、现任浙江省歌舞剧院民乐团副团长杜如松老师参与了此次活动,我们的竹笛百人同奏获得来宾的啧啧称赞,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切,使学校更加增添对艺术特色工作的信心,也为创建省艺术特色学校奠定了基础。下面简要汇报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

一、组织保障,机制健全,特色教育有序推进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特色教学工作,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每年都针对艺术教育进行规划和总结,不断对艺术活动进行人力、物力的投入,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不断提高各项艺术活动的质量,让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学校还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如艺术特色教学管理办法、艺术教学专用教室管理办法等。教学研发中心负责课程设置艺术特色教学工作和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申报与管理,德育处负责开展各类艺术

活动等。各艺术教研组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并保留音像资料。学校教师及学生对我们创艺术特色学校思想统一、认识到位,目标明确并为之积极努力。

二、科研引领,改革课堂,不断加强课程建设

校园生活是童年时代最重要的生活内容,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多一种选择,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多一份精彩是我们的出发点与追求。我校从04年就提出艺术学科特色化工作,经过教师的摸索,结合自身的特长,逐步形成了学科特色,如今正朝着学科品牌化的方向努力,已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工作。09年《器乐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在市级立项。我们以课题立项为契机,扎实稳步地实践着,多元的艺术领域丰满了学生的心灵世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厚了学生的生命底蕴。

我们一以贯之的作法:即坚持走进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

竹笛,多一种与生命对话的语言。

从2004年开始,我校就将小器乐引进我们的音乐课堂,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觉得竹笛更适合学生,因为它携带方便,乐声悠扬,更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学习竹笛,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学生能够进一步颂扬传统文化,于是,我们提出了“竹笛进课堂”的计划,并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措施,比如:聘请竹笛教师定期来学校来上课,要求每位音乐老师自学竹笛,每一节音乐课都要进行相应的竹笛吹奏练习等。一时间,竹笛成了采一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必备工具。就像我们校长所说:如果他是采一的学生,那必定在他的书包里会插着一支竹笛。孩子们在吹奏竹笛的过程中能够找到音准、表达情感、体现个性、融合团队。音乐姜红老师还就此课堂教学改革申报了课题《竹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该课题已成为杭州市教研室的立项课题。我们通过竹笛的普及性学习,既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又增强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表现力、表现欲望及自信心都能有所提高。在5月份江干区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该课题的中期课题成果获得二等奖。同时,音乐林潇老师进行在竹笛进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如何从“滥竽充数”到个性发展》获得了省一等奖。竹笛,让每一个学生都多了一种与生命对话的语言。

三、培训交流,强化教研,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

要形成艺术特色学校,必须要拥有一支有特长的教师队伍,而且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我校的艺术学科教师目前已全部实现专职化,为形成艺术特色学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首先,我们遵循的是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机制,让我们的教师开阔眼界、修炼专业技能。

专业化发展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学校搭建交流的平台,特别是艺术类学科交流的平台。如我校充分利用校际联谊活动,开展器乐教学的研讨交流,富阳五小的陶笛项目、义乌艺术学校的艺术特色项目等等,都成为我校深化艺术教育的助推器。在与富阳三小等学校进行教学联谊,林潇老师执教的《京调》充分体现了我校竹笛进课堂的教学成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2011年1月杭州市第18届教研工作会议中小学音乐学科专场暨“小器乐进课堂”教学展示及成果汇报在我校举行,我校教研组长姜红向与会专家、老师作了《笛韵丰润孩子们的生命底蕴》的汇报,柳彬扬老师进行了“小器乐进课堂”教学展示,执教了音乐欣赏课《森林的歌声》。2012年3月一场“器乐教学疑难问题剖析暨江干区中小学音乐学科分散培训” 在采荷二小如期举行。此次培训邀请到了市教研员罗迎春老师为我区老师指导、培训,而我校吴晓舟老师则作为采一的代表给我区的老师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器乐进课堂的片段课。

我校还充分利用与新加坡、美国等国的对外交流平台,展示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在展示与交流中不断提升。

在这样的培养机制中,我校艺术教研组还不断自加压力,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专业素养,每一位教师都快速地成长着。我校音乐组7位教师,各有特长,他们根据学科特色化的发展要求,自学了竖笛、口风琴等小器乐,如今根据将竹笛引入课堂后,他们又开始学习吹奏竹笛。这一切都是我们发展艺术教育的重要保障,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我们艺术课程的有效落实与特色发展,为我校的艺术教育这棵大树输送养分。

四、个性评价,持续发展,特色教育成效明显

为了使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得以持续发展,我们改革评价制度,开展了多元的个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的功能。学校利用欣欣荷电视台每月一期的欣荷好少年事迹专题介绍艺术特长生、每年艺术节的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汇报、采

一之星、欣荷少年评比等等,一个个平台都在激励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信。多元的个性评价如阳光般普照着,生生不息,竹笛艺术特色就如那一根根遒劲有力的枝条,向上伸展、勃勃然生机无穷、魅力无穷。

2011年2月社团节

2011年10月采荷一小音乐节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探索,学校艺术特色已初见成效,在省、市、区各类活动和评比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09年杭州市青年时报颁奖典礼、2010年江干区教育系统团拜会中我校刚组建的竹笛队合奏《金蛇狂舞》得到了在场专家的肯定,在今年5月份的区艺术节上,笛子队首次亮相获得了三等奖。2010年1月在杭州市青年时报举办的“牛通社小记者颁奖会”上演出获得一致好评。2010年11月在江干区十大魅力社团评选中,我校的“欣荷笛韵”竹笛社团脱颖而出,被评选为“江干区十大魅力社团”。 2012年5月江干区艺术节器乐比赛中竹笛合奏《欣荷笛韵》获一等奖,同年11月参加杭州市的器乐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从09年我校开展竹笛教学至今,学生也获得了不少个人荣誉。2009年10月五年级学生陈航宇参加大型青少年艺术盛典比赛中荣获儿童组“铜奖”。2010年8月五年级班学生徐都一和陈航宇参加中国音乐国际比赛获器乐少年业余“优胜奖”。有不少学生在竹笛考级中获得较好成绩,学习一年半的学生已获得八级优秀的好成绩。我校50余名学生参加2011华东地区“敦煌杯”青少年器乐大赛,共29名同学获奖,其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12名。 2011年浙江省音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在我校钱江苑举行,这次考级是集团成为考级点后第一次组织学生考级,今年的竹笛考级共有170多名本校学生参加,通过率达到98%,其中获得八级以上的有5人,获得五级以上二十余人,其余均获得二、三等级。2010年暑假我校学生还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了新加坡,

58位学生上台进行竹笛表演,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我校的艺术教育基于美育、生长于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理念,历经多年的实践,已成为学校荷文化构建的抓手之一。并且艺术教育进一步丰富了我校荷文化的内涵,让荷文化更具灵气与张力,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孩子,乃至每一位教师、家长。“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做出什么伟大事业的,同样,一种缺乏自信的文化也不可能孕育出强大的国家。”(摘自摩罗《中国站起来》第3页),学校艺术教育正是将“自信”以及“正直”有机无痕地渗透下去,培养美善相谐的师生。走进采荷校区可以迎来习习的荷风让我们清心,双菱校区浓浓的书香又会让我们沉醉,钱江苑校区笛韵悠悠,会让我们驻足。这样的校园文化润泽着每一个采一的师生,孕育了具有采一特色的艺术教育。

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相关内容

  • 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管理制度
  • 钟山乡中心完小乡村学校少年宫 管理制度 一.以理念为先导.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能力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体验为特色,面向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孩子创办充满生机活力的钟山乡中心完小乡村学校少年宫. 二.在上级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宫方向,努力把钟山乡中心完小乡村学校少年宫办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少年儿童教育阵地. ...

  • 艺术学校自查报告
  • 一、师生共同努力,构建学校文化体系: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持之以恒的好品质,身心健康的完美人格?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自xx年被评为区艺术特色学校两年来,学校坚持以书法艺术为抓手,引导学生走进民族文化,进而领略、传承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充分发挥书法艺术潜移默化“润 ...

  • 竹笛与长笛异同浅析!
  • 长笛与竹笛首先发音原理是一样,都属于边棱振动!在音色上竹笛音色较之长笛要明亮,长笛略微暗淡,其中两个原因三个:一是竹笛有笛膜辅助发音:竹笛的音域较之长笛处在比较高的位置"如C调长笛的最低音是小字1组的C而C调竹笛的最低音是小字1组的G:另一个是材料的差别.长笛的音色更接近箫的音色,但又较之 ...

  • 艺术节后的感想
  • 艺术节后的感想 艺术节后的感想 这周四,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艺术节表演.初二,我们在校学了一年乐器,马上要WAT了,应该为这些不太重要的事情结尾了.在这一年中,我报了竹笛班,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竹笛这种乐器,对它有着浓厚的好奇. 这一年,我从连声音都吹不出来逐渐学会了吹奏简单曲目,在乐器展示中,我们全级 ...

  • 2009年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 xx年年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xx年.7 王环 时光飞逝,我们在感叹时间过的如此之快之余,不免回首过去一年与同事们度过的美好时光、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以及取得的成绩。本学年可谓是一不平常的一年:第一学期,我主要担任是十个班的音乐教学以及校竹笛队的辅导工作,而第二学期,因学校工作安排,我除担任音乐教学 ...

  • 以"竹文化"为主线,打造特色学校
  • 我校是湖北省枝江市实验小学,学校积极响应教育局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号召,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在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校的特色学校创建目标是以"保持书法课程特色"为基础,以"挖掘'竹文化'的内涵"为推进,以"形成学校精神和 ...

  • 竹笛的绝唱
  • 一遍一遍地倾听<秋湖月夜>,单曲循环,我不厌其烦. 我甚至可以一个下午或者一整天坐在<秋湖月夜>里,什么都不做,就傻傻地甘愿湮埋其中.这首曲子像一把温柔的刀刃,一点一点地针我灸我.拂我抚我,直至最终完全吞噬我,到那时,我早已不知不觉融化在这无际的情境里. 是在洞庭湖,或是太湖 ...

  • 音乐教学设计改进案例 (500字)
  • 音乐教学设计改进案例<四季的歌>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在聆听<秋收>和表演<一把雨伞圆溜溜>的活动中体验不同季节带给人们的欢悦,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之情. 2)在聆听陕西民歌<秋收>及由此改编的器乐曲的过程中,听辨音乐主题变化.不 ...

  • 音乐欣赏[京调]教案
  • 音乐欣赏<京调>教案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翦光辉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京调>,使学生简单了解京剧的行当.服饰,接触京剧音 调,引起他们对我国戏曲的兴趣.认识并了解竹笛的分类特点及表现力. 教 法: 1.利用京剧中多彩亮丽的脸谱形状,吸引学生注意力.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