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试题分析2015

历史高考试题分析

2015年全国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以考试说明为命题的直接依据,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依托,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不同视角、层次的问题,力争体现高考的甄别、区分与选拔的功能。

以2014年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为参照,今年文综历史既有稳定性又表现出了一些新的调整和变化。

(一)2015年文综历史试题稳定性的表现:

1.试卷的分值和结构基本稳定

2015年文综历史试题,总计:涉及3大模块,知识分值分布为,选择题:古代中国4道、近代中国3道、现代中国1道;古代世界1道、近代史1道、现代世界2道。选修:中国史3道,世界史1道(47题)。其中,中国史必修部分57分,世界史必修部分28分。中国史、世界史分值,与2014年文综历史试题(中国史必修部分56.5分,世界史必修部分28.5分)相比,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知识分布与2014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

选择题部分,24-27题都为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和专题;28-30三道选择题均为中国近代史部分,侧重点略有变化;但是28题都是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31题同为考查一五计划;32-35都是考查世界史部分,32题依然是古希腊罗马法制方面,33-35题考查方向几乎一致,分别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近代经济改革,现代世界经济。

从选择题的28和31题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对于主干知识采取了重复考查的形式,在今后复习中加大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和核心知识的掌握,会使我们的模拟题的预测性和做题正确率大为提高。

主观题:2014年40题和41题考查了中国古代、西方近代科学和抗日战争;2015年40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41题考查科学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可以看出今年的试题更加突出科技文化。

选修题部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分布和分值几乎不变,2014年都是政治史,但2015年涉及到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模块,覆盖面更广。

2.延续了往年试题的形式与风格

选择题,都是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评判、归纳等,形成正确的认识。

非选择题所选材料源自古今中外史书典藉,既有文言文,也有现代文,与往年的试题风格基本一致。41题继续保持实验性和创新性,形式新颖;选修1、4的题目均为课标考纲外内容, 突出能力。这些既让学生有较好的适应感,又有挑战性。

3.难度设计与2014年的水平相当

选择题选项的迷惑较大,如第24、25、26、28、31、35题,用排除法可以排除掉2个答案,但剩下两个选项,区分度和迷惑性较强,做这些题目需要在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非选择题与往年相比要相对平和些,材料长度适中,问题的设置规范、准确、简洁,学生回答较为顺手。如第40题对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及古今认识为切入点,较为常规,是我们复习讲解的重点主干知识,学生会感觉较为亲近。

4.继续加大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以考查学科基本能力为主。绝大部分试题或直接考查主干知识,或需要与主干知识相联系进行作答。如27题,通过科举考试状元的数据考查经济和文化

的发展,选项需要学生直接根据书本知识进行甄别;29题通过材料再结合书本知识考查中国近代史的时局变化;34题简短的材料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

5.保持以往关注热点问题的惯例,体现历史学科的现实功能

高考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往往以社会现实问题切入,考查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年历史试题对时事热点、周年大事的考查更为明显。如选择题27、30、33、35题,选修题46、47题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周年纪念;而三农问题、民主法治、大国经济、教育改革、养老保险改革、文化立国、科技创新等热点问题则几乎贯穿整张试卷。这些试题的设置符合课程标准“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的要求,有利于实现紧扣社会发展脉搏、“以史为鉴”的教学目标。

(二)2015年文综历史试题在2014年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

1.专题比例上,侧重点有所变化。

2014年,选择题中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分别是2道、6道、4道,政治类试题较少,而主观题除40以科技文化引入,第一问考查中西科技对比外,其余试题包括选修题,均为政治类试题。

2015年,选择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所占比重分别是5道、7道。与去年相比,选择题中经济类试题增加1道,政治类增加了3道,思想文化类在选择题中淡化处理。这种变化,引起了主观题大的调整,表现为40题、41题全是思想文化科技类,选修部分则是1道经济类和3道政治类试题。

从近两年试题比重调整来看,很有可能经济类试题会在明年的主观类试题中占主导。

2.新材料、新情境的引入更加简练、丰富

延续2014年试题阅读量减少,文言文减少的趋势,题干更精炼, 信息更丰富,难度下降的同时,给予考生更多的思考和展现能力的空间。

与2014年相比,今年选择题改变了纯文字材料的单一性和单调性,在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表格(27题)、图表(31题)、图片(32题),使卷面呈现更加丰富多样。表格、图表具有简洁性,可以省略大量的文字表达,使人一目了然;图片则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这些材料的引用符合历史学从史料出发得出认识和结论的基本特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与人才选拔考试的要求。

3.40题设问变化较大

从形式看,往年40题都是两问,今年增加为3问。表面看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实质上将以前第2问问题较多或问题面较宽泛的弊端进行调整,有利于学生审题,而且该问题属于认识类的常规试题,具有开放性,难度不大,学生容易拿分。

另一方面,从分值设置来看,往年试题每一问的分值较大,一旦审题有问题,失分较多。今年选择小切口深分析的形式,每一问的思路比较单一清晰,保证了学生在熟悉的主干知识上不会失分。

4.充分发挥历史学承载的人文教育功能

今年的试题注重阐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科技发展的现代意义,提倡传承文明、崇尚科学的精神。如40题,题目重点考查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孔孟儒学、汉代儒学、宋明儒学的新发展和维新变法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进行了比较考查,突出了儒学的与时俱进、趋势更新。再比如41题,再次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以公式的形式考查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考查范围明确,凸显了科技创新和崇尚科学的精神,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表达能力,在突出主干知识的同时体现高考的选拨性功能。

(三)小结

综上分析,今年的历史试题平稳中力求创新,以能力立意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侧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全面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但新课标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新课标卷的高考题也将是一个不断进取的阵地。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做到:注重基础,关注热点,强化方法,认准题干,稳步下笔,就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历史高考试题分析

2015年全国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以考试说明为命题的直接依据,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依托,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不同视角、层次的问题,力争体现高考的甄别、区分与选拔的功能。

以2014年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为参照,今年文综历史既有稳定性又表现出了一些新的调整和变化。

(一)2015年文综历史试题稳定性的表现:

1.试卷的分值和结构基本稳定

2015年文综历史试题,总计:涉及3大模块,知识分值分布为,选择题:古代中国4道、近代中国3道、现代中国1道;古代世界1道、近代史1道、现代世界2道。选修:中国史3道,世界史1道(47题)。其中,中国史必修部分57分,世界史必修部分28分。中国史、世界史分值,与2014年文综历史试题(中国史必修部分56.5分,世界史必修部分28.5分)相比,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知识分布与2014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

选择题部分,24-27题都为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和专题;28-30三道选择题均为中国近代史部分,侧重点略有变化;但是28题都是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31题同为考查一五计划;32-35都是考查世界史部分,32题依然是古希腊罗马法制方面,33-35题考查方向几乎一致,分别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近代经济改革,现代世界经济。

从选择题的28和31题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对于主干知识采取了重复考查的形式,在今后复习中加大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和核心知识的掌握,会使我们的模拟题的预测性和做题正确率大为提高。

主观题:2014年40题和41题考查了中国古代、西方近代科学和抗日战争;2015年40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41题考查科学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可以看出今年的试题更加突出科技文化。

选修题部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分布和分值几乎不变,2014年都是政治史,但2015年涉及到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模块,覆盖面更广。

2.延续了往年试题的形式与风格

选择题,都是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评判、归纳等,形成正确的认识。

非选择题所选材料源自古今中外史书典藉,既有文言文,也有现代文,与往年的试题风格基本一致。41题继续保持实验性和创新性,形式新颖;选修1、4的题目均为课标考纲外内容, 突出能力。这些既让学生有较好的适应感,又有挑战性。

3.难度设计与2014年的水平相当

选择题选项的迷惑较大,如第24、25、26、28、31、35题,用排除法可以排除掉2个答案,但剩下两个选项,区分度和迷惑性较强,做这些题目需要在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非选择题与往年相比要相对平和些,材料长度适中,问题的设置规范、准确、简洁,学生回答较为顺手。如第40题对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及古今认识为切入点,较为常规,是我们复习讲解的重点主干知识,学生会感觉较为亲近。

4.继续加大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以考查学科基本能力为主。绝大部分试题或直接考查主干知识,或需要与主干知识相联系进行作答。如27题,通过科举考试状元的数据考查经济和文化

的发展,选项需要学生直接根据书本知识进行甄别;29题通过材料再结合书本知识考查中国近代史的时局变化;34题简短的材料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

5.保持以往关注热点问题的惯例,体现历史学科的现实功能

高考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往往以社会现实问题切入,考查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年历史试题对时事热点、周年大事的考查更为明显。如选择题27、30、33、35题,选修题46、47题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周年纪念;而三农问题、民主法治、大国经济、教育改革、养老保险改革、文化立国、科技创新等热点问题则几乎贯穿整张试卷。这些试题的设置符合课程标准“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的要求,有利于实现紧扣社会发展脉搏、“以史为鉴”的教学目标。

(二)2015年文综历史试题在2014年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

1.专题比例上,侧重点有所变化。

2014年,选择题中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分别是2道、6道、4道,政治类试题较少,而主观题除40以科技文化引入,第一问考查中西科技对比外,其余试题包括选修题,均为政治类试题。

2015年,选择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所占比重分别是5道、7道。与去年相比,选择题中经济类试题增加1道,政治类增加了3道,思想文化类在选择题中淡化处理。这种变化,引起了主观题大的调整,表现为40题、41题全是思想文化科技类,选修部分则是1道经济类和3道政治类试题。

从近两年试题比重调整来看,很有可能经济类试题会在明年的主观类试题中占主导。

2.新材料、新情境的引入更加简练、丰富

延续2014年试题阅读量减少,文言文减少的趋势,题干更精炼, 信息更丰富,难度下降的同时,给予考生更多的思考和展现能力的空间。

与2014年相比,今年选择题改变了纯文字材料的单一性和单调性,在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表格(27题)、图表(31题)、图片(32题),使卷面呈现更加丰富多样。表格、图表具有简洁性,可以省略大量的文字表达,使人一目了然;图片则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这些材料的引用符合历史学从史料出发得出认识和结论的基本特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与人才选拔考试的要求。

3.40题设问变化较大

从形式看,往年40题都是两问,今年增加为3问。表面看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实质上将以前第2问问题较多或问题面较宽泛的弊端进行调整,有利于学生审题,而且该问题属于认识类的常规试题,具有开放性,难度不大,学生容易拿分。

另一方面,从分值设置来看,往年试题每一问的分值较大,一旦审题有问题,失分较多。今年选择小切口深分析的形式,每一问的思路比较单一清晰,保证了学生在熟悉的主干知识上不会失分。

4.充分发挥历史学承载的人文教育功能

今年的试题注重阐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科技发展的现代意义,提倡传承文明、崇尚科学的精神。如40题,题目重点考查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孔孟儒学、汉代儒学、宋明儒学的新发展和维新变法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进行了比较考查,突出了儒学的与时俱进、趋势更新。再比如41题,再次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以公式的形式考查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考查范围明确,凸显了科技创新和崇尚科学的精神,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表达能力,在突出主干知识的同时体现高考的选拨性功能。

(三)小结

综上分析,今年的历史试题平稳中力求创新,以能力立意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侧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全面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但新课标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新课标卷的高考题也将是一个不断进取的阵地。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做到:注重基础,关注热点,强化方法,认准题干,稳步下笔,就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关内容

  • 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
  • 专题十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 (2015四川文综)1.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 A .克己复礼 B .礼法兼用 C .民贵君轻 D .选贤举能 [答案]B (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俈>云:"人 ...

  • 2012-2015全国卷一高考试题
  • 2012-2015年全国I卷的历史试题归类.分析与对策 选择题:24题 特点:中古史:单一模块:历史概念考查:重视推理,论从史出. 对策:课标意识:立足教材,把课文内容当作素材:学生推理. 选择题:25题 特点:中古.思想文化为主:论从史出:题干未以全文言文出现. 对策:重视儒学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

  • 从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试题特点说开去
  • 对比·转变·适应 --从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试题特点说开去 汕头市实验学校 朱命有 (本文已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第7期) 2015年是广东省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明年广东考生将迎来阔别多年的全国卷.全国卷试题(以新课标全国Ⅰ卷为例)有何特色?十多年来为应对广东卷而形成的答 ...

  • 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经验交流发言稿
  • 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经验交流发言稿 乐蟠初中 文佑臣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探讨2014年中考复习的方法与策略.下面我先就2013.2014年中考试题,谈一下我个人对今年中考的粗浅见解.下面我就从近两年中考试卷分析及2015年中考复习设想这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近两年中考试卷分 ...

  • 2015甘肃高考各科大纲解析及备考建议
  •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近日出炉,详细介绍了2015年高考各学科的考试范围.命题思想.试卷结构等.甘肃省作为参加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的省份仍采用这一考纲,其中,数学理.数学文.语文.生物.地理.政治科目的<考试大纲>与2014年相比较基 ...

  • 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
  • 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 2016届高三历史备课组 2016年广东高考将采用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试卷.全国卷分三类:全国新课标Ⅰ卷.全国新课标Ⅱ卷.全国大纲卷.今年广东省使用全国Ⅰ卷.本文有三个内容:一.简要对比广东卷和全国卷的差异,2.解读2016年历史高考考纲及分析2 ...

  • 2015年高考文综答题技巧
  • 地理 1.地理选择题巧用五法: 一是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如果肯定某个是对的,那么排除没有该选项的也可以. 二是反证法 ...

  •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试题研究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一.试题类型与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选择题32分. ...

  • 2015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卷Ⅱ
  • 2015·全国卷Ⅱ(历史) 24.O1.O2[2015·全国卷Ⅱ]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4.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