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装方案

13、电梯安装

本工程共三台电梯,安装于联合工房,其中制丝车间二台,卷包车间一台,均为货梯。

13.1施工流程

13.2机械设备安装 13.2.1机房机械设备安装 13.2.1.1曳引机安装:

(1)利用机房予留吊勾吊起曳引机搁在机座上,并把曳引机与机

座的边接螺 栓穿进连接孔中初步校正曳引机后,紧固螺栓。

(2)在吊起曳引机时,必须使曳引机的重量由其底盘支承,严禁在起吊时由曳引轮,马达,减速箱或吊环承受主要的起吊力。

(3)曳引轮的水平偏差在 0.5mm 以内。

(4)调整曳引轮的垂直度在正负 0.5mm 以内,由于垂重梁的挠性,曳引机挂重后曳引轮的垂直误差减少。

13.2.1.2曳引机导向轮安装:

(1)导向轮是利用 U 字码安装于机座上,在导向轮轮轴与承重梁面加垫片调整导向轮至适当位置。

(2)导向轮与曳引轮两端面的平行度误差在 1mm 以内。 (3)导向轮和垂直度误差不超过正负 0.5mm。 13.2. 2井道机械设备安装 13.2. 2.1限速器安装:

(1)用膨胀螺栓把限速器底座固定在机房楼面上。

(2)用螺栓把限速器与底座联接起来,调整限整器的垂直度误差在 0.5mm以内。

13.2. 2.2缓冲器安装:

缓冲器的安装位置及高度是根据厂方的井道平面图的尺寸来确定,缓冲器中心距离轿厢碰板中心的距离不超过 20mm。把缓冲器用螺栓固定于其底座上的安装工序完毕后其底须加 200 号混凝土墩。

13.2. 3限速器张力轮安装

限速器张力轮装置是利用压导码固定的导轨背使用垂重物保持限速器钢缆之张紧度,垂重物应离井底 400mm,同时须保证不与轮厢的配件发生碰撞情况。

13.2. 4补偿链限立杆安装:

补偿链限立杆是利用压导码固定在对重导轨上当轿厢停于中层时,限位杆应在补偿链的中央位置。

13.2.3轿厢机械安装 13.2.3.1轿厢底梁就位:

轿厢可在首层或顶层进行安装,在安装前须把安装位置的棚架拆除,将两 槽钢支承在井道内,并作暂固定,保证安装过程中不移动,要求槽钢间基本水平。 将轿厢下梁放置在支承槽钢上,并将已经清洗干净的安全钳座用螺栓紧固在下梁 上,尺寸调整后把下梁点焊固定在支承槽钢上,保证在安装过程中轿厢不会反复 移位。

13.2.3.2轿厢主柱的安装:

将两侧主柱与下梁用螺栓坚固,立柱在整个高度的垂直误差应在 1.5mm 以内。

13.2.3.3轿厢上梁安装:

用手拉葫芦把上梁吊装,使之与两侧主柱用螺栓紧固,然后自检主柱的垂直偏差,必要时在连接处通过过垫片加以调整,其水平误差不超过 1mm。

13.2.3.4轿厢平台安装:

将轿厢平台安装在轿厢下梁上,用螺栓与下梁连接,轿厢平台拼装后,要求连接处平整。

13.2.3.5轿厢拉杆安装:

在轿厢底和主柱耳板上装上拉条螺栓,并通过调整其长度来调整轿厢底的水平度误差不大于 2/1000。

13.2.3.6轿厢傍板的安装:

先行把轿厢顶板安装于主柱上,并以螺栓固定,将四周的轿厢傍板在轿底和顶板之间用螺栓连接,要求同一平面的轿壁平整,连接的台阶高在 1mm 以内,同时轿厢壁的前后左右垂直度误差≤1/1000。

13.2.3.7轿厢天花安装:

当轿厢顶板及傍板安装完毕后,利用螺栓把天花吊顶安装在顶板上。

13.2.3.8轿厢上下导靴:

将上导靴与轿厢上梁的导靴板用栓紧固,在安装下导靴时可将导与与安全钳座用螺栓紧固,调整导靴使各边与导靴的间距 2mm。

13.2.3.9轿厢上梁接线盒安装: 利用螺栓把接线盒紧固于轿厢上梁上。 13.2.3.10门机的安装及调校:

当轿厢部件安装完毕后,把门机底座用角钢安装于轿厢主体上,并按安装图安装门机及调校。

13.2.3.11轿厢门的安装及调校:

轿厢门及门轨安装时,须按装配图要求安装,并应符合下列有关技术要求:

(1)轿厢门装置。

(2)轿厢门上下导轨之中心线误差不超过 1mm。 13.2.3.12极限期完成开关打板的安装:

极限开关打板是用压导码安装于轿厢主柱上,一般宜将此置安装高些便于日后调整,但此装置最高点不得高于轿厢上导靴。

13.2.3.13平层器支架安装:

平层器支架是利用压导码紧固于轿厢顶梁上,支架为可调式以保

证平层器与钢带正面接触。

13.2.3.14平层器安装:

平层器支架安装后把平层器(感应头)以螺栓安装于支架上,调整支架长度使平层器与平层钢带下面接触,轿厢运行时平层钢带必须垂直,不能出现扭曲现象。同时把平层控制箱安装于轿厢上梁上。

13.2.3.15轿厢顶防护栏安装:

轿厢防护栏主要是为了安装及维修人员在轿厢顶作业时的安全,利用螺栓

把角钢紧固在轿厢上梁上。 13.2.4对重机械安装: 13.2.4.1对重框架就位:

(1)如果在顶层装拼轿厢,采取下列方法安装对重框架; (2)在对重导轨中心处由底坑起约 5-6 米高处牢固地悬吊一手动葫芦。

(3)将对重框架慢放下,用所备之木方顶住对重框架底。 13.2.4.2对重框架上下导靴:

利用螺栓把导靴安装的导靴板上,导靴与导轨端面间的间隙应符合要求,两个导靴应同是前工作面或同是后工作面与对重导轨接触。

13.2.4.3对重框架加对重块:

在曳引缆安装完毕后,按 45-50%平衡系数,把对重块放置入对重框架中。 对重装置总量=轿厢净重+额定载重量×(46-50)%对重块放置完毕后,安装对重限位器。

13.2.4.4安装对重防护栏:

与对重横向间距 50mm,栅格 60mm,距地面 500mm,护栏高度不

得底于 1500mm。

13.2.5曳引钢缆

13.2.5.1曳引钢缆的保护方法:

钢缆在放入井道安装前必须绑扎,并注意下列各项:

(1)搬运时切勿将钢缆从高处掉下,否则将使钢缆变形,损伤或压痕,缩短使用寿命。

(2)勿将钢缆在不平坦的地面上滚动,否则缩短使用寿命。 (3)勿将钢缆放置在阳光直射到或被雨水沾湿处。

(4)勿将钢缆直接置于地面,或将其他重物置于钢缆上,使其引起钢缆之腐蚀,油芯变质或引起外伤。

13.2.5.2钢缆的截取方法:

确定所需钢缆长度后,把钢缆用汽油洗干净,拉直,消除钢缆的打结,松股现象,然后按照规定的方法绑扎钢缆,并以钢凿或电动手磨机截断钢缆。

13.2.5.3钢缆的尾端处理方法:

(1)清理锥套内锥面,并把钢缆尾端穿入锥套内。 (2)解除钢缆的扭拧,清洗钢缆及切断麻芯。 (3)利用铁线把尾端钢缆锁成花朵状。 (4)把钢缆退入锥套内,并用手锤敲打实。 13.2.5.4巴氏合金浇注法: (1)将钢缆头锥套垂直吊挂起来。

(2)将巴氏合金在灌进锥套之后,约经1-2分钟才完全凝固,则浇灌时的温度为合适,这时合金表面应圆滑,有少许凹陷。

(3)待巴氏合金凝固后,去下缠绕在钢缆头锥套口的胶布,检查

浇灌质量,这时应在锥套出钢缆端看到巴氏合金。

13.2.5.5钢缆锥的安装:

在进行巴氏合金浇灌时,必须对锥套另端螺杆作适当保护,以免钢缆在连接头板时螺纹破坏,其安装方法参照下述。

13.2.5.6 1:1钢缆安装

钢缆搬运至机房,1:1钢缆曳引方式的挂缆步骤: (1)先连接轿厢。 (2)曳引轮。 (3)导向轮。

(4)对重框。装上钢缆头弹簧及上好锥套拉杆上的螺母和迫母,每条钢缆所对应的轮槽和缆头板孔是严格规定的,不能错调,不得有交叉的 现象,最后把锥套螺杆尾端的开尾锁钉装上,防止钢缆在承重后,由于释放原先的扭拧而自旋时,把锥套螺杆上的螺母退出来而发生危险。当钢缆安装及连接妥当后,在井道顶设手动葫芦(葫芦之着重点应在承重梁上),吊起轿厢,拆除安装轿厢时用来承托轿厢的两条槽钢,将轿厢慢慢放下, 使钢缆全部受力,并同时拆除对重框架底部的支承木方。调整各钢缆头弹簧的压缩长度,使各钢缆的张力相等,其差值≤5%,并按 照尺寸要求安装钢缆头夹板。

13.2.6安全装置

13.2.6.1限速器安装调校:

机房限速器及井底张力轮安装完毕后,(1)按照钢缆夹紧装置紧固;(2)通过限速器轮槽和限速器的张力轮;(3)连接到安全钳拉杆上。 在进行上述安装工序时,须先行把井底张力轮的垂对加垫块垫高,钢缆安装完毕后,再把垫块取下,同时钢缆尾端的处理方法与

13.5.3 相同。

13.2.6.2限速器断缆开关:

限速器断缆开关是为了保证电梯运行时,限速器钢缆拉长或其他原因导致钢缆退出张力轮槽时,停止电梯运行,该开关是安装于张力轮导杆下方,用压导码固定于轿厢导轨背上。

13.2.6.3极限开关装置:

井道顶部和底部限位开关的安装包括支架的定位,固定,接线和开关测试,使用下面程序安装井道限位开关:

(1)参考图则找出限位开关支架。 (2)在井道靠近永久性位置固定开关对架。

(3)在支架适当位置安装 90 度连接器,将蛇皮管接到 90 度连接器和主立管确保管道不会防碍井道可移动部分,并把导线接至开关。

(4)用手动控制把轿厢停于上下终端层,轿厢必须与终端层水平。 (5)把与开关操作凸轮的平行线标明在导轨上。

(6)安装于轿厢上的开关打板与开关凸轮的行程都不应超过 20mm 。

(7)操作凸轮与支架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少于 50mm。 (8)检查支架之垂直度将夹紧螺栓收紧。 13.2.6.4缓冲器限位器:

缓冲器限位器主要是为了保证,缓冲器在受压后,轿厢在限位器复位前不能 运行。

13.2.6.5安全钳连动开关:

检查组装在上横梁上的安全钳的传动机构各活动部位是否活动灵活,否则应设法使其动作顺滑,清理安全钳座,并加机油润滑,装

上安全钳上的楔块盖板。 将钢缆头拉手提至水平,调节倒牙螺母使拉条拉手也成水平,然后上紧螺母,调整角架位置,使撑条弹簧受力,然后固定衬圈。高速安全钳楔块工作面对庆导轨工作面的间隙为正负0.3mm ,调整拉条上 端的螺母直至塞尺测得的间隙满足左右前 3mm、正负 0.3mm 的要求,然后上紧上 端迫母。

13.2.6.6救生窗开关:

救生窗在电梯运行前必须用螺栓上紧,避免在电梯运行中发生噪音,同时救生窗打开 50mm 后动作。

13.3电气系统安装

电器安装 在进行电器安装前,必须根据电梯安装图则及现场的实际全盘考虑布线方案,确定下列各点并记录下来作为以后情况具体工作时的依据:

(1) 建筑物配电箱的安装位置。 (2) 控制屏的安装位置。

(3) 由井道平面图确定限速器的安装位置。

(4) 由外呼按钮的位置确定井道线槽的安装位置,一般井道的垂直线槽应安装在最靠近外呼按钮箱的井道墙下。

(5)井道挂线架及中途箱的位置。 (6) 平层感应器及平层钢带的安装位置。 13.3.1井道线槽:

井道所有线槽由厂方随设备提供,井道线槽应设于靠近外呼按钮井道墙 上,自下向上敷设井道线槽要求:

(1) 最底下一条线槽距离坑净距 400-500mm,在固定这条线槽之前,应在限 速器断缆开关,极限开关外呼按钮,井道电器设施引线

对应于线槽的位置上根据 线数选用的金属软喉的尺寸,使用合适的开孔器在线槽上开孔,同时最下一条线 槽的底端应造成封闭的。

(2) 线槽一直安装上去时,注意在指示灯,外呼按钮,外门闸锁相对的线槽位置上按尺寸开孔。

(3)在中途箱对应的位置上,把中途箱引线槽“J”出来。 (4) 在顶层的线槽,在极限开关,外呼按钮,指示类及外门闸锁引线对应的

线槽位置开孔,当井道总高超过 30 米时,线槽应每五层使用吊线闩(随机部件)。

(5)从井道垂直线槽“T”出中途箱线槽至中途箱,沿井道墙转直角,在同一井道墙上从水平方向弯变成垂直方向的做法,中途箱与线槽正确连接。

(6) 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型,内壁无毛刺。

(7)安装后应横平竖直,其水平度误差及垂直度误差均应在 4/1000 以内, 且在全长的偏差在 20mm 以内。

(8) 接口应严密,转角应园整,固定牢固,槽内无积水、污垢。 (9) 槽盖应齐全,盖好后应平整,无翘角,每块线槽盖至少应有四枚自攻螺 栓把槽盖坚固在线槽上。

(10)出线口应无毛剌,位置准确,并应有保护引出线的防护物如橡胶护圈,软管头等,线槽连接处须以铜片连接,使用下列方法固定线槽:

a. 可在井道墙上打孔用塑料芯和木牙螺栓固定在墙上。 b. 可允许利用井道金属构件,并用螺栓固定,但不允许直接跟线槽焊接。

c. 每根线槽的长度为2400mm ,每根线槽与井道墙的固定点必须的两个以上,在安装吊线闩的线槽口,必须适当把线槽的固定点增加至四个。

d. 线槽和搁机大梁的净距不应小于 15mm。

e. 每段线槽至少和机房楼面为 2 个固定点,并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同时线 槽接口须加铜片连接。

f. 引到配电柜的线槽的垂直段要插入配电柜内不小于 10mm,其垂直误差 不大于 3mm。

g. 线槽到马达之间的引线采用金属软喉保护,金属软喉两端应有软喉接头 固定,并与线槽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当采用塑料软喉头的时候应使用专用的金属 软喉接地卡,实现金属软喉的接地。

h. 电梯动力和控制线路应隔离敷设。

13.3.2机房线槽:

机房线槽包括控制屏至配电柜,控制屏至井道及控制屏至曳引马达三部分 的线槽,机房线槽在敷设时必须注意下列各项:

(1) 根据敷设线数量选择合适尺寸的金属线槽或金属线管,使满足线槽内的 电线总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得超过线槽内净面积的 60%或不得超过电线管净载 面的 40%。

(2)线槽的转角“T”出,其转折处应园滑。

(3) 线槽的布置应美观,合理,昼沿墙敷设,尽量垂直转角。 13.3.3厅门指示灯及按钮安装接线:

厅门指示灯按钮的安装位置由电梯井道布置图决定。厅内指示灯箱安装的水平度误差应在 2mm 以内,厅内外呼按钮箱的垂直度误差在 2mm 以内。 在安装厅门指示灯箱及外呼按钮箱之前,先把箱的面

板及箱中的灯泡罩拆出来放好,在箱的出线口处装上软喉接头,然后按接线图把箱的引出线在箱的一端接好,另一端予留可引至井道线槽后仍有 600-800 的长度为宜,注意在引出线 中间不要漏了引出接地线。

量取各箱体到井道线槽线口的引线长度,截取金属软喉,用金属软喉套住 箱体引出线,并把金属软喉与箱体的软喉接头连接起来,这时便可把箱体放在予 先留好的墙孔中,箱体与厅门墙齐平或凹入 1-3mm ,但不得安装凸出墙壁表面, 箱体先用木块定位,然后用水泥沙浆因定并抹平。在事先开好的线槽出线孔上装一软喉接头,把从各箱体引出的导线旨进线 槽,并把保护引线的金属喉与线槽了出线孔上的软喉用铁码固定在井道墙上,水 平敷设进,铁码间距应满足要求。

13.3.4控制屏安装接线:

控制屏安装位置一般由机房平面布置图决定,但现场要复核此位置应满足使控制屏与机房墙壁的净距≥600mm,且布局全理,为便以后维修及设备的通风 散热。

先利用膨胀螺栓固定控制屏底座,再用螺栓把控制屏固定在其底座上,参见安装好的控制屏其全高的垂直误差应在 5mm 以内,进行控制屏接线时,所有导线必须加线耳及编号,方便日后维修,控制屏的接线详见随机接线图。

12.3.5控制屏至井道线:

布线的终端位置及线数可根据随机接线图确定,但要增加往中途箱及底坑的备用各四至六条,先下后上把导线从控制屏引至各终端处,并且在导线的两端作好编码记号。

当电梯的厅门数超过五层或井道总高度超过 30 米时,必须在井道线槽上端及每五层设置吊线闩,此时放下井道的导线道必须先行在机房设吊线起,待全部导师线及备用线部放下井道并复核无漏线这后,可按不列的方法做吊线工作,再撤除机房吊线架。

(1) 在每个吊线闩位置上方 60mm-120mm 处把线槽内的导线分扎扎紧,每扎导线数应不超过 150 条。

(2)把吊线闩用绝缘胶布襄3-5 层,然后穿过每扎层线,吊线闩为随机部件, 每边凹出边线 50mm,吊线闩的水平误差度应在 5mm 以内。

(3) 撤除机房上的吊线架,慢慢把井道引线放下,使吊线闩全部支持井道引 线和重量。

(4) 把往井道的各电气装置的导线从井道线槽引出,并加金属软喉及软管接 头防护。

(5) 把各外呼按钮及厅门指示箱的导线加金属软管及软喉接头防护后引入井道线槽接线后,用锡钎焊,并裹上绝缘胶布。

13.3.6机房面线:

根据随机控制线布线资料进行机房布线,导线的截面面积必须符合图纸要求。所有引至控制屏的导线由控制屏底座入线口进入控制屏,并引到各自的接线端子处,导线必须做到槽平竖直,垂直转角,但导线的转变半径应不少于导线 连绝缘物直径的四倍。控制线路与主回路线应分开敷设,如要在同一条线槽同时敷设这两种线路 的导线,应把控制线路用金属软喉防护后再在线槽内或把线槽内或把线槽以金属 板分隔成二条线槽状。

13.3.7随机电缆安装接线:

先行测定随机电缆在两个挂架之间的长度 L1,测定从井道挂线架引至中途箱最远端子的电缆长度 L2,测定轿厢底挂线架引到轿厢顶接线箱并接往其最远端子的电缆长度 L3 按 L1+L2+L3=的长度截取电缆。

捆扎随机电缆,先捆扎轿厢底挂线架处电缆,然后捆扎井道挂线架处电缆, 扎前要注意消除电缆中的扭拧,并要整齐,同时把电缆引入中途箱,电缆的转弯半径不少于缆直径的六倍。

剥去外皮的电缆,放在中途或轿厢顶接线箱后,应满足要求,并且电缆被固定后,不能松脱出接线箱,在进行接线前事先编好电缆接线表,接线时按要求打圈后接在端子上,芯线的各股不得有松散,并且在箱中的电缆芯线应排列整齐美观,备用芯线端部应一剂用绝缘胶布包好。

13.3.8轿厢接线:

根据随机接线资料决定轿厢导线的敷设方向的数目,由轿厢底引上轿厢顶的电缆和引线,必须分别在轿厢底,轿厢顶用电缆固定,悬挂在轿厢傍板外壁的电缆分两束扎牢,使其不得松动。

桥厢顶上敷设的导线,应加金属软喉防护,尽量沿轿厢旁板和轿厢顶的加强筋敷设,避免人在轿厢顶走动时踩着导线,并且不得悬空,所有轿厢顶上敷设的导线,都应可靠地固定好。

用以穿过导线的金属板孔要挫去飞边及毛剌,并加像胶护圈,过孔的导线要有塑料套管或金属软喉防护,同时引往各电气设备的引线,端头应留约150mm 的预留长度,弯成弹簧状,然后接线以应付以后调整时的需要。轿厢接线详见随机接线资料。

13.3.9轿厢电话安装:

轿厢控制板上已装有对讲器,而机房的对讲电话,可用裸机把其底座安装在机房控制屏旁,其接线方法可参考随机接线资料。

13.3.10超重制安装接线:

超重制是利用螺栓固定于轿厢底座,待进行磅机时调校行程开关位置,其接线方法参见随机接线资料。

13.3.11消防制安装接线:

按要求所有消防电梯在首层必须设有消防制,当消防制被按下时所有电梯(包括非消防梯)回归首,而消防员则可利用消防梯的消防功能使电梯动行,消 防制的接线方法参见随机接线资料。

13.3.12接地保护:

电梯系统的接地线布线及其截面面积,布线均应采用黄绿双色导线,**符号的接头采用锡钎焊的连接方法,图中在机房的接头则采用配合 M6 螺栓的压线耳,把地线连接地接地端子上,要求每枚螺栓只接一条地线,并配以平垫图和弹簧垫圈。

采用控制屏底的一段线槽作电梯系统的汇总接地端,然后接往机房配电柜处的接地端(或接零端),同时各种机房及井道线槽均应采用 M5 螺栓连成一个电气整体,所有金属软喉必须接地并与线槽形成电器连接。

13.3.13绝缘测试:

(1) 通电进控制屏之前必须确定所有外接线路对无错线,并按下述步骤进行绝缘测试。

(2) 拆除控制屏引往 N 端子的接线,使此线端悬空。

(3) 测量控制屏各外接端子的对地缘电阻。 d.测量曳引马达的各相间绝缘电阻,在进行绝缘测试时要求。

a. 使用 500V 摇表测量。

b. 动力电路和电气装置电路0.5 兆欧,其它电路(控制、照明、信号等)0.25 兆欧。

c. 当绝缘电阻不足时,应先行设法排除故障,才能过电进控制屏。 13.3.14井底紧急停车制安装接线:

按电梯图纸把井底紧急停车制安装于井底适当高度,其接线方法参见随机资料。

13.3.15脚手架拆除:

当上述工序全部完成后,即可把井道内脚手架拆除,拆除时必须避免与井道设备碰撞,并同时清除井道内杂物及凸出部分。

13.3.16平层精度及隔磁板安装调整:

把平层感应器安装在轿厢顶支架,并调整支架长度,使感应器与平层隔磁板正面接触。把轿厢以手动速度运行,在每层停靠,高速上行或与下行减速隔磁板,平层精度必须在正负 5mm 以内。

13.3.17检查所有机构及电器安全设施:

在电梯设备进行快车调试前必须确定所有的安全设施正常并符合要求:

(1) 拆开安全钳楔块外导板,保证楔块与导轨间隙为3正负 0.3mm ,安全钳动作时四块楔块同步夹紧导轨,安全钳的瞬时动作提拉力为 15-30 公斤。

(2) 限位开关的安装高度以点动电梯,电梯在超越终端层楼平层位置 25-50 mm 时,限位开关动作。

(3)调整极限开关上下碰轮的安装高度,使点动电梯,电梯在超越终端平层位置 25-500mm 时,极限开关动作。

13.3.18轿厢及候梯厅指示及按钮检查:

轿厢控制板,指示灯外呼按钮及外指示灯在接线完毕后,须再进行检查, 确保所有按钮及指示灯正常。

13.4机构防锈处理

当所有的机械设备安装完毕后,其附属部件,包括:井道支架、主机支架、层门支架、地坎支架、井道爬梯;井道等焊接部位,安装完毕须进行:①除去焊渣;②除去灰尘;③上防锈漆;④上浅灰色保护漆。使其符合相关规定。

13.5系统调试

当完成所有的工序后,除去井道的与电梯无关的设备。即可进行调试,调式的方法按照调试说明书

13.5.1慢车调试:

当上述工序全部完成后,确认井道内脚手架已拆清,各混凝土台墩均已硬化,随行电缆可自由随电梯运行,井道没有与运行的轿厢及对重相碰撞的凸出物等,清理机房,轿厢顶上杂物,并使轿厢顶与轿厢底有足够的电灯照明,电梯各开关均置于检修状态。

13.5.2快车调试:

13.5.2.1井道清理:

清理井道及进底的杂物,锉平导轨上的凸斑,并用柴油清洗导轨油盅,并加机油,确定井道没有凸出物体,并可能与轿厢碰撞的部分。

13.5.2.2外门及外门闸锁调校:

调校外门及外门闸锁使满足下列要求:

(1) 外门与门框的间隙应为5±2mm 。

(2) 关门后门板之隐蔽部分为5±2mm 。

(3) 关门后门板上下参差不能超过0.5mm 。

(4)关门后门上下垂直参差不能超过0.5mm 。

(5)关门后门板平面参差不能超过1mm 。

(6) 当门合时,门与门胶间容许 10±2mm 。

(7)门板底部与地槛间距为6±2mm 。

(8)轿底轿与吊轨间距不超过0.1mm 。

(9) 门头轮夹件与吊轨间距不应超过0.5mm 。

(10)外门调校后,应有少许力即可推动。

13.6验收

电梯调试完后,安装单位进行自检。在自检开始前,每台电梯应进行试运转。自检合格后报现场质量员,现场质量员认可后,由安装单位和设备制造公司共同进行验收,并报电梯使用登记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验收工作。通过了检验并取得电梯使用登记证的电梯方可移交用户、投入使用。

13、电梯安装

本工程共三台电梯,安装于联合工房,其中制丝车间二台,卷包车间一台,均为货梯。

13.1施工流程

13.2机械设备安装 13.2.1机房机械设备安装 13.2.1.1曳引机安装:

(1)利用机房予留吊勾吊起曳引机搁在机座上,并把曳引机与机

座的边接螺 栓穿进连接孔中初步校正曳引机后,紧固螺栓。

(2)在吊起曳引机时,必须使曳引机的重量由其底盘支承,严禁在起吊时由曳引轮,马达,减速箱或吊环承受主要的起吊力。

(3)曳引轮的水平偏差在 0.5mm 以内。

(4)调整曳引轮的垂直度在正负 0.5mm 以内,由于垂重梁的挠性,曳引机挂重后曳引轮的垂直误差减少。

13.2.1.2曳引机导向轮安装:

(1)导向轮是利用 U 字码安装于机座上,在导向轮轮轴与承重梁面加垫片调整导向轮至适当位置。

(2)导向轮与曳引轮两端面的平行度误差在 1mm 以内。 (3)导向轮和垂直度误差不超过正负 0.5mm。 13.2. 2井道机械设备安装 13.2. 2.1限速器安装:

(1)用膨胀螺栓把限速器底座固定在机房楼面上。

(2)用螺栓把限速器与底座联接起来,调整限整器的垂直度误差在 0.5mm以内。

13.2. 2.2缓冲器安装:

缓冲器的安装位置及高度是根据厂方的井道平面图的尺寸来确定,缓冲器中心距离轿厢碰板中心的距离不超过 20mm。把缓冲器用螺栓固定于其底座上的安装工序完毕后其底须加 200 号混凝土墩。

13.2. 3限速器张力轮安装

限速器张力轮装置是利用压导码固定的导轨背使用垂重物保持限速器钢缆之张紧度,垂重物应离井底 400mm,同时须保证不与轮厢的配件发生碰撞情况。

13.2. 4补偿链限立杆安装:

补偿链限立杆是利用压导码固定在对重导轨上当轿厢停于中层时,限位杆应在补偿链的中央位置。

13.2.3轿厢机械安装 13.2.3.1轿厢底梁就位:

轿厢可在首层或顶层进行安装,在安装前须把安装位置的棚架拆除,将两 槽钢支承在井道内,并作暂固定,保证安装过程中不移动,要求槽钢间基本水平。 将轿厢下梁放置在支承槽钢上,并将已经清洗干净的安全钳座用螺栓紧固在下梁 上,尺寸调整后把下梁点焊固定在支承槽钢上,保证在安装过程中轿厢不会反复 移位。

13.2.3.2轿厢主柱的安装:

将两侧主柱与下梁用螺栓坚固,立柱在整个高度的垂直误差应在 1.5mm 以内。

13.2.3.3轿厢上梁安装:

用手拉葫芦把上梁吊装,使之与两侧主柱用螺栓紧固,然后自检主柱的垂直偏差,必要时在连接处通过过垫片加以调整,其水平误差不超过 1mm。

13.2.3.4轿厢平台安装:

将轿厢平台安装在轿厢下梁上,用螺栓与下梁连接,轿厢平台拼装后,要求连接处平整。

13.2.3.5轿厢拉杆安装:

在轿厢底和主柱耳板上装上拉条螺栓,并通过调整其长度来调整轿厢底的水平度误差不大于 2/1000。

13.2.3.6轿厢傍板的安装:

先行把轿厢顶板安装于主柱上,并以螺栓固定,将四周的轿厢傍板在轿底和顶板之间用螺栓连接,要求同一平面的轿壁平整,连接的台阶高在 1mm 以内,同时轿厢壁的前后左右垂直度误差≤1/1000。

13.2.3.7轿厢天花安装:

当轿厢顶板及傍板安装完毕后,利用螺栓把天花吊顶安装在顶板上。

13.2.3.8轿厢上下导靴:

将上导靴与轿厢上梁的导靴板用栓紧固,在安装下导靴时可将导与与安全钳座用螺栓紧固,调整导靴使各边与导靴的间距 2mm。

13.2.3.9轿厢上梁接线盒安装: 利用螺栓把接线盒紧固于轿厢上梁上。 13.2.3.10门机的安装及调校:

当轿厢部件安装完毕后,把门机底座用角钢安装于轿厢主体上,并按安装图安装门机及调校。

13.2.3.11轿厢门的安装及调校:

轿厢门及门轨安装时,须按装配图要求安装,并应符合下列有关技术要求:

(1)轿厢门装置。

(2)轿厢门上下导轨之中心线误差不超过 1mm。 13.2.3.12极限期完成开关打板的安装:

极限开关打板是用压导码安装于轿厢主柱上,一般宜将此置安装高些便于日后调整,但此装置最高点不得高于轿厢上导靴。

13.2.3.13平层器支架安装:

平层器支架是利用压导码紧固于轿厢顶梁上,支架为可调式以保

证平层器与钢带正面接触。

13.2.3.14平层器安装:

平层器支架安装后把平层器(感应头)以螺栓安装于支架上,调整支架长度使平层器与平层钢带下面接触,轿厢运行时平层钢带必须垂直,不能出现扭曲现象。同时把平层控制箱安装于轿厢上梁上。

13.2.3.15轿厢顶防护栏安装:

轿厢防护栏主要是为了安装及维修人员在轿厢顶作业时的安全,利用螺栓

把角钢紧固在轿厢上梁上。 13.2.4对重机械安装: 13.2.4.1对重框架就位:

(1)如果在顶层装拼轿厢,采取下列方法安装对重框架; (2)在对重导轨中心处由底坑起约 5-6 米高处牢固地悬吊一手动葫芦。

(3)将对重框架慢放下,用所备之木方顶住对重框架底。 13.2.4.2对重框架上下导靴:

利用螺栓把导靴安装的导靴板上,导靴与导轨端面间的间隙应符合要求,两个导靴应同是前工作面或同是后工作面与对重导轨接触。

13.2.4.3对重框架加对重块:

在曳引缆安装完毕后,按 45-50%平衡系数,把对重块放置入对重框架中。 对重装置总量=轿厢净重+额定载重量×(46-50)%对重块放置完毕后,安装对重限位器。

13.2.4.4安装对重防护栏:

与对重横向间距 50mm,栅格 60mm,距地面 500mm,护栏高度不

得底于 1500mm。

13.2.5曳引钢缆

13.2.5.1曳引钢缆的保护方法:

钢缆在放入井道安装前必须绑扎,并注意下列各项:

(1)搬运时切勿将钢缆从高处掉下,否则将使钢缆变形,损伤或压痕,缩短使用寿命。

(2)勿将钢缆在不平坦的地面上滚动,否则缩短使用寿命。 (3)勿将钢缆放置在阳光直射到或被雨水沾湿处。

(4)勿将钢缆直接置于地面,或将其他重物置于钢缆上,使其引起钢缆之腐蚀,油芯变质或引起外伤。

13.2.5.2钢缆的截取方法:

确定所需钢缆长度后,把钢缆用汽油洗干净,拉直,消除钢缆的打结,松股现象,然后按照规定的方法绑扎钢缆,并以钢凿或电动手磨机截断钢缆。

13.2.5.3钢缆的尾端处理方法:

(1)清理锥套内锥面,并把钢缆尾端穿入锥套内。 (2)解除钢缆的扭拧,清洗钢缆及切断麻芯。 (3)利用铁线把尾端钢缆锁成花朵状。 (4)把钢缆退入锥套内,并用手锤敲打实。 13.2.5.4巴氏合金浇注法: (1)将钢缆头锥套垂直吊挂起来。

(2)将巴氏合金在灌进锥套之后,约经1-2分钟才完全凝固,则浇灌时的温度为合适,这时合金表面应圆滑,有少许凹陷。

(3)待巴氏合金凝固后,去下缠绕在钢缆头锥套口的胶布,检查

浇灌质量,这时应在锥套出钢缆端看到巴氏合金。

13.2.5.5钢缆锥的安装:

在进行巴氏合金浇灌时,必须对锥套另端螺杆作适当保护,以免钢缆在连接头板时螺纹破坏,其安装方法参照下述。

13.2.5.6 1:1钢缆安装

钢缆搬运至机房,1:1钢缆曳引方式的挂缆步骤: (1)先连接轿厢。 (2)曳引轮。 (3)导向轮。

(4)对重框。装上钢缆头弹簧及上好锥套拉杆上的螺母和迫母,每条钢缆所对应的轮槽和缆头板孔是严格规定的,不能错调,不得有交叉的 现象,最后把锥套螺杆尾端的开尾锁钉装上,防止钢缆在承重后,由于释放原先的扭拧而自旋时,把锥套螺杆上的螺母退出来而发生危险。当钢缆安装及连接妥当后,在井道顶设手动葫芦(葫芦之着重点应在承重梁上),吊起轿厢,拆除安装轿厢时用来承托轿厢的两条槽钢,将轿厢慢慢放下, 使钢缆全部受力,并同时拆除对重框架底部的支承木方。调整各钢缆头弹簧的压缩长度,使各钢缆的张力相等,其差值≤5%,并按 照尺寸要求安装钢缆头夹板。

13.2.6安全装置

13.2.6.1限速器安装调校:

机房限速器及井底张力轮安装完毕后,(1)按照钢缆夹紧装置紧固;(2)通过限速器轮槽和限速器的张力轮;(3)连接到安全钳拉杆上。 在进行上述安装工序时,须先行把井底张力轮的垂对加垫块垫高,钢缆安装完毕后,再把垫块取下,同时钢缆尾端的处理方法与

13.5.3 相同。

13.2.6.2限速器断缆开关:

限速器断缆开关是为了保证电梯运行时,限速器钢缆拉长或其他原因导致钢缆退出张力轮槽时,停止电梯运行,该开关是安装于张力轮导杆下方,用压导码固定于轿厢导轨背上。

13.2.6.3极限开关装置:

井道顶部和底部限位开关的安装包括支架的定位,固定,接线和开关测试,使用下面程序安装井道限位开关:

(1)参考图则找出限位开关支架。 (2)在井道靠近永久性位置固定开关对架。

(3)在支架适当位置安装 90 度连接器,将蛇皮管接到 90 度连接器和主立管确保管道不会防碍井道可移动部分,并把导线接至开关。

(4)用手动控制把轿厢停于上下终端层,轿厢必须与终端层水平。 (5)把与开关操作凸轮的平行线标明在导轨上。

(6)安装于轿厢上的开关打板与开关凸轮的行程都不应超过 20mm 。

(7)操作凸轮与支架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少于 50mm。 (8)检查支架之垂直度将夹紧螺栓收紧。 13.2.6.4缓冲器限位器:

缓冲器限位器主要是为了保证,缓冲器在受压后,轿厢在限位器复位前不能 运行。

13.2.6.5安全钳连动开关:

检查组装在上横梁上的安全钳的传动机构各活动部位是否活动灵活,否则应设法使其动作顺滑,清理安全钳座,并加机油润滑,装

上安全钳上的楔块盖板。 将钢缆头拉手提至水平,调节倒牙螺母使拉条拉手也成水平,然后上紧螺母,调整角架位置,使撑条弹簧受力,然后固定衬圈。高速安全钳楔块工作面对庆导轨工作面的间隙为正负0.3mm ,调整拉条上 端的螺母直至塞尺测得的间隙满足左右前 3mm、正负 0.3mm 的要求,然后上紧上 端迫母。

13.2.6.6救生窗开关:

救生窗在电梯运行前必须用螺栓上紧,避免在电梯运行中发生噪音,同时救生窗打开 50mm 后动作。

13.3电气系统安装

电器安装 在进行电器安装前,必须根据电梯安装图则及现场的实际全盘考虑布线方案,确定下列各点并记录下来作为以后情况具体工作时的依据:

(1) 建筑物配电箱的安装位置。 (2) 控制屏的安装位置。

(3) 由井道平面图确定限速器的安装位置。

(4) 由外呼按钮的位置确定井道线槽的安装位置,一般井道的垂直线槽应安装在最靠近外呼按钮箱的井道墙下。

(5)井道挂线架及中途箱的位置。 (6) 平层感应器及平层钢带的安装位置。 13.3.1井道线槽:

井道所有线槽由厂方随设备提供,井道线槽应设于靠近外呼按钮井道墙 上,自下向上敷设井道线槽要求:

(1) 最底下一条线槽距离坑净距 400-500mm,在固定这条线槽之前,应在限 速器断缆开关,极限开关外呼按钮,井道电器设施引线

对应于线槽的位置上根据 线数选用的金属软喉的尺寸,使用合适的开孔器在线槽上开孔,同时最下一条线 槽的底端应造成封闭的。

(2) 线槽一直安装上去时,注意在指示灯,外呼按钮,外门闸锁相对的线槽位置上按尺寸开孔。

(3)在中途箱对应的位置上,把中途箱引线槽“J”出来。 (4) 在顶层的线槽,在极限开关,外呼按钮,指示类及外门闸锁引线对应的

线槽位置开孔,当井道总高超过 30 米时,线槽应每五层使用吊线闩(随机部件)。

(5)从井道垂直线槽“T”出中途箱线槽至中途箱,沿井道墙转直角,在同一井道墙上从水平方向弯变成垂直方向的做法,中途箱与线槽正确连接。

(6) 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型,内壁无毛刺。

(7)安装后应横平竖直,其水平度误差及垂直度误差均应在 4/1000 以内, 且在全长的偏差在 20mm 以内。

(8) 接口应严密,转角应园整,固定牢固,槽内无积水、污垢。 (9) 槽盖应齐全,盖好后应平整,无翘角,每块线槽盖至少应有四枚自攻螺 栓把槽盖坚固在线槽上。

(10)出线口应无毛剌,位置准确,并应有保护引出线的防护物如橡胶护圈,软管头等,线槽连接处须以铜片连接,使用下列方法固定线槽:

a. 可在井道墙上打孔用塑料芯和木牙螺栓固定在墙上。 b. 可允许利用井道金属构件,并用螺栓固定,但不允许直接跟线槽焊接。

c. 每根线槽的长度为2400mm ,每根线槽与井道墙的固定点必须的两个以上,在安装吊线闩的线槽口,必须适当把线槽的固定点增加至四个。

d. 线槽和搁机大梁的净距不应小于 15mm。

e. 每段线槽至少和机房楼面为 2 个固定点,并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同时线 槽接口须加铜片连接。

f. 引到配电柜的线槽的垂直段要插入配电柜内不小于 10mm,其垂直误差 不大于 3mm。

g. 线槽到马达之间的引线采用金属软喉保护,金属软喉两端应有软喉接头 固定,并与线槽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当采用塑料软喉头的时候应使用专用的金属 软喉接地卡,实现金属软喉的接地。

h. 电梯动力和控制线路应隔离敷设。

13.3.2机房线槽:

机房线槽包括控制屏至配电柜,控制屏至井道及控制屏至曳引马达三部分 的线槽,机房线槽在敷设时必须注意下列各项:

(1) 根据敷设线数量选择合适尺寸的金属线槽或金属线管,使满足线槽内的 电线总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得超过线槽内净面积的 60%或不得超过电线管净载 面的 40%。

(2)线槽的转角“T”出,其转折处应园滑。

(3) 线槽的布置应美观,合理,昼沿墙敷设,尽量垂直转角。 13.3.3厅门指示灯及按钮安装接线:

厅门指示灯按钮的安装位置由电梯井道布置图决定。厅内指示灯箱安装的水平度误差应在 2mm 以内,厅内外呼按钮箱的垂直度误差在 2mm 以内。 在安装厅门指示灯箱及外呼按钮箱之前,先把箱的面

板及箱中的灯泡罩拆出来放好,在箱的出线口处装上软喉接头,然后按接线图把箱的引出线在箱的一端接好,另一端予留可引至井道线槽后仍有 600-800 的长度为宜,注意在引出线 中间不要漏了引出接地线。

量取各箱体到井道线槽线口的引线长度,截取金属软喉,用金属软喉套住 箱体引出线,并把金属软喉与箱体的软喉接头连接起来,这时便可把箱体放在予 先留好的墙孔中,箱体与厅门墙齐平或凹入 1-3mm ,但不得安装凸出墙壁表面, 箱体先用木块定位,然后用水泥沙浆因定并抹平。在事先开好的线槽出线孔上装一软喉接头,把从各箱体引出的导线旨进线 槽,并把保护引线的金属喉与线槽了出线孔上的软喉用铁码固定在井道墙上,水 平敷设进,铁码间距应满足要求。

13.3.4控制屏安装接线:

控制屏安装位置一般由机房平面布置图决定,但现场要复核此位置应满足使控制屏与机房墙壁的净距≥600mm,且布局全理,为便以后维修及设备的通风 散热。

先利用膨胀螺栓固定控制屏底座,再用螺栓把控制屏固定在其底座上,参见安装好的控制屏其全高的垂直误差应在 5mm 以内,进行控制屏接线时,所有导线必须加线耳及编号,方便日后维修,控制屏的接线详见随机接线图。

12.3.5控制屏至井道线:

布线的终端位置及线数可根据随机接线图确定,但要增加往中途箱及底坑的备用各四至六条,先下后上把导线从控制屏引至各终端处,并且在导线的两端作好编码记号。

当电梯的厅门数超过五层或井道总高度超过 30 米时,必须在井道线槽上端及每五层设置吊线闩,此时放下井道的导线道必须先行在机房设吊线起,待全部导师线及备用线部放下井道并复核无漏线这后,可按不列的方法做吊线工作,再撤除机房吊线架。

(1) 在每个吊线闩位置上方 60mm-120mm 处把线槽内的导线分扎扎紧,每扎导线数应不超过 150 条。

(2)把吊线闩用绝缘胶布襄3-5 层,然后穿过每扎层线,吊线闩为随机部件, 每边凹出边线 50mm,吊线闩的水平误差度应在 5mm 以内。

(3) 撤除机房上的吊线架,慢慢把井道引线放下,使吊线闩全部支持井道引 线和重量。

(4) 把往井道的各电气装置的导线从井道线槽引出,并加金属软喉及软管接 头防护。

(5) 把各外呼按钮及厅门指示箱的导线加金属软管及软喉接头防护后引入井道线槽接线后,用锡钎焊,并裹上绝缘胶布。

13.3.6机房面线:

根据随机控制线布线资料进行机房布线,导线的截面面积必须符合图纸要求。所有引至控制屏的导线由控制屏底座入线口进入控制屏,并引到各自的接线端子处,导线必须做到槽平竖直,垂直转角,但导线的转变半径应不少于导线 连绝缘物直径的四倍。控制线路与主回路线应分开敷设,如要在同一条线槽同时敷设这两种线路 的导线,应把控制线路用金属软喉防护后再在线槽内或把线槽内或把线槽以金属 板分隔成二条线槽状。

13.3.7随机电缆安装接线:

先行测定随机电缆在两个挂架之间的长度 L1,测定从井道挂线架引至中途箱最远端子的电缆长度 L2,测定轿厢底挂线架引到轿厢顶接线箱并接往其最远端子的电缆长度 L3 按 L1+L2+L3=的长度截取电缆。

捆扎随机电缆,先捆扎轿厢底挂线架处电缆,然后捆扎井道挂线架处电缆, 扎前要注意消除电缆中的扭拧,并要整齐,同时把电缆引入中途箱,电缆的转弯半径不少于缆直径的六倍。

剥去外皮的电缆,放在中途或轿厢顶接线箱后,应满足要求,并且电缆被固定后,不能松脱出接线箱,在进行接线前事先编好电缆接线表,接线时按要求打圈后接在端子上,芯线的各股不得有松散,并且在箱中的电缆芯线应排列整齐美观,备用芯线端部应一剂用绝缘胶布包好。

13.3.8轿厢接线:

根据随机接线资料决定轿厢导线的敷设方向的数目,由轿厢底引上轿厢顶的电缆和引线,必须分别在轿厢底,轿厢顶用电缆固定,悬挂在轿厢傍板外壁的电缆分两束扎牢,使其不得松动。

桥厢顶上敷设的导线,应加金属软喉防护,尽量沿轿厢旁板和轿厢顶的加强筋敷设,避免人在轿厢顶走动时踩着导线,并且不得悬空,所有轿厢顶上敷设的导线,都应可靠地固定好。

用以穿过导线的金属板孔要挫去飞边及毛剌,并加像胶护圈,过孔的导线要有塑料套管或金属软喉防护,同时引往各电气设备的引线,端头应留约150mm 的预留长度,弯成弹簧状,然后接线以应付以后调整时的需要。轿厢接线详见随机接线资料。

13.3.9轿厢电话安装:

轿厢控制板上已装有对讲器,而机房的对讲电话,可用裸机把其底座安装在机房控制屏旁,其接线方法可参考随机接线资料。

13.3.10超重制安装接线:

超重制是利用螺栓固定于轿厢底座,待进行磅机时调校行程开关位置,其接线方法参见随机接线资料。

13.3.11消防制安装接线:

按要求所有消防电梯在首层必须设有消防制,当消防制被按下时所有电梯(包括非消防梯)回归首,而消防员则可利用消防梯的消防功能使电梯动行,消 防制的接线方法参见随机接线资料。

13.3.12接地保护:

电梯系统的接地线布线及其截面面积,布线均应采用黄绿双色导线,**符号的接头采用锡钎焊的连接方法,图中在机房的接头则采用配合 M6 螺栓的压线耳,把地线连接地接地端子上,要求每枚螺栓只接一条地线,并配以平垫图和弹簧垫圈。

采用控制屏底的一段线槽作电梯系统的汇总接地端,然后接往机房配电柜处的接地端(或接零端),同时各种机房及井道线槽均应采用 M5 螺栓连成一个电气整体,所有金属软喉必须接地并与线槽形成电器连接。

13.3.13绝缘测试:

(1) 通电进控制屏之前必须确定所有外接线路对无错线,并按下述步骤进行绝缘测试。

(2) 拆除控制屏引往 N 端子的接线,使此线端悬空。

(3) 测量控制屏各外接端子的对地缘电阻。 d.测量曳引马达的各相间绝缘电阻,在进行绝缘测试时要求。

a. 使用 500V 摇表测量。

b. 动力电路和电气装置电路0.5 兆欧,其它电路(控制、照明、信号等)0.25 兆欧。

c. 当绝缘电阻不足时,应先行设法排除故障,才能过电进控制屏。 13.3.14井底紧急停车制安装接线:

按电梯图纸把井底紧急停车制安装于井底适当高度,其接线方法参见随机资料。

13.3.15脚手架拆除:

当上述工序全部完成后,即可把井道内脚手架拆除,拆除时必须避免与井道设备碰撞,并同时清除井道内杂物及凸出部分。

13.3.16平层精度及隔磁板安装调整:

把平层感应器安装在轿厢顶支架,并调整支架长度,使感应器与平层隔磁板正面接触。把轿厢以手动速度运行,在每层停靠,高速上行或与下行减速隔磁板,平层精度必须在正负 5mm 以内。

13.3.17检查所有机构及电器安全设施:

在电梯设备进行快车调试前必须确定所有的安全设施正常并符合要求:

(1) 拆开安全钳楔块外导板,保证楔块与导轨间隙为3正负 0.3mm ,安全钳动作时四块楔块同步夹紧导轨,安全钳的瞬时动作提拉力为 15-30 公斤。

(2) 限位开关的安装高度以点动电梯,电梯在超越终端层楼平层位置 25-50 mm 时,限位开关动作。

(3)调整极限开关上下碰轮的安装高度,使点动电梯,电梯在超越终端平层位置 25-500mm 时,极限开关动作。

13.3.18轿厢及候梯厅指示及按钮检查:

轿厢控制板,指示灯外呼按钮及外指示灯在接线完毕后,须再进行检查, 确保所有按钮及指示灯正常。

13.4机构防锈处理

当所有的机械设备安装完毕后,其附属部件,包括:井道支架、主机支架、层门支架、地坎支架、井道爬梯;井道等焊接部位,安装完毕须进行:①除去焊渣;②除去灰尘;③上防锈漆;④上浅灰色保护漆。使其符合相关规定。

13.5系统调试

当完成所有的工序后,除去井道的与电梯无关的设备。即可进行调试,调式的方法按照调试说明书

13.5.1慢车调试:

当上述工序全部完成后,确认井道内脚手架已拆清,各混凝土台墩均已硬化,随行电缆可自由随电梯运行,井道没有与运行的轿厢及对重相碰撞的凸出物等,清理机房,轿厢顶上杂物,并使轿厢顶与轿厢底有足够的电灯照明,电梯各开关均置于检修状态。

13.5.2快车调试:

13.5.2.1井道清理:

清理井道及进底的杂物,锉平导轨上的凸斑,并用柴油清洗导轨油盅,并加机油,确定井道没有凸出物体,并可能与轿厢碰撞的部分。

13.5.2.2外门及外门闸锁调校:

调校外门及外门闸锁使满足下列要求:

(1) 外门与门框的间隙应为5±2mm 。

(2) 关门后门板之隐蔽部分为5±2mm 。

(3) 关门后门板上下参差不能超过0.5mm 。

(4)关门后门上下垂直参差不能超过0.5mm 。

(5)关门后门板平面参差不能超过1mm 。

(6) 当门合时,门与门胶间容许 10±2mm 。

(7)门板底部与地槛间距为6±2mm 。

(8)轿底轿与吊轨间距不超过0.1mm 。

(9) 门头轮夹件与吊轨间距不应超过0.5mm 。

(10)外门调校后,应有少许力即可推动。

13.6验收

电梯调试完后,安装单位进行自检。在自检开始前,每台电梯应进行试运转。自检合格后报现场质量员,现场质量员认可后,由安装单位和设备制造公司共同进行验收,并报电梯使用登记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验收工作。通过了检验并取得电梯使用登记证的电梯方可移交用户、投入使用。


相关内容

  • 电梯安装改造大修工程施工方案编制规范
  • ICS 91.140.90 Q 78 SZDB/Z SZDB/Z 20-2009 SZDB/Z XXXX 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电梯安装改造大修工程 施工方案编制规范 XXXXX发布 XXXX实施 2009-05-19发布 2009-09-01实施 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SZDB/Z 2 ...

  • 无脚手架施工方案
  • 电梯安装施工方案 (无脚手架)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编制单位: 麻城市天奥电梯有限公司 编 制:_______________ 编制日期:______________ 审 核:_______________ 审核日期:______________ 批 准:_______________ 批准日期 ...

  • 电梯无脚手架施工方案
  • 无脚手架施工方案 : 秣陵新市镇安置房电梯安装工程 :G.Wiz1050-CO1.75 编 制:南京华誉电梯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 审 核:张宗治 批 准:陈浩 南京华誉电梯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016年11月25日 安装项目名称 电梯规格型号 <电梯施工方案>纲要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二 ...

  • 电梯调试方案
  • 电梯调试施工方案 工 程 名 称:中交集团南方总部基地(A区)总部大厦工程 工 程 地 点: 广州市海珠区沥滘振兴大街18号 施工(安装)单位:蒂森电梯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编制单位:蒂森电梯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编 制 : 陈旭翔 编制日期: 2014.01.02 审 核: 卢希彦 审核日期: 201 ...

  • 电梯节能方案范本
  • TJ-DT系列电梯回馈器 电梯节能技术方案 我投资 你节能 利益共享 重庆安储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金渝大道68号新科国际5栋1411 电话:023-63111153转8885 023-63111953转8885 传真:023-63058450 邮箱: 联系人:徐勤[1***** ...

  • 垂直运输方案
  •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2 二.工程概况 .... ...

  • 人货两用电梯安装拆除方案
  • ##幸福e 家四期B 区1-4楼及地下车库工程 人货两用梯安装拆除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大连中申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目 录 一.外用电梯的技术参数 二.基础做法 三.外用电梯的安装.拆除顺序及安全措施要求 四.卸料平台的搭设及防护措施 五.附着装置的要求 六.避雷要求 七.梯笼安全装置 八.输 ...

  • 第八盒 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安全档案
  • 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安全档案 大连市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站监制 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安全档案目录及编制说明 1. 物料提升机安装.拆卸安全技术交底 2. 物料提升机安装验收记录 3. 物料提升机防护自检记录 4. 物料提升机安装拆卸方案审批表 5. 物料提升机的生产(制造)许可证(复印件).产品合格 证 ...

  • 外用施工电梯安装.拆除施工方案
  • 目 录 1. 编制依据 ........................................................... 1 2. 工程概况 ........................................................... 1 3. 施工准 ...

  • 外用电梯施工方案
  • 1编制依据 1)施工设计相关图纸. 2) SCD200/200外用电梯安装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室外电梯相关技术资料. 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4)<施工升降机国家标准>(GB/T10054-2005). 5)<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