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以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以及答案 一、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 )字以上

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5、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 )姿势和良好的( 写字 )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 )、(韵母 )、( 声调 )和(整体认读音节 )。

7、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 )( 词典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8、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 明显错误 )的词句。

1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又是一个人( 语文素养 )的体现。

11、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 )字的习作。

12、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词的分类有(B )

A 、主语、谓语、宾语等 B 、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C 、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B )的能力。

A 、感受、理解、欣赏 B 、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C 、感知、理解、了解、欣赏

3、语文教学应在( C )的过程中进行。

A 、以教师为主体 B 、以学生为主体 C 、师生平等对话

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对于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 √)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 )

3、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 )

4、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 √ )

5、“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 × )

6、“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

四、把下列名句、谚语等补充完整。(4分)

1、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五、填字成成语

(左)顾(右)盼 (南) 辕(北) 辙 (求) 同存(异) 惊(天) 动(地 )

自己写出以上形势的成语2个:大惊小怪、眼高手低、

六、简答

1、说说《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学习目标的定位是什么

答: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特别强调直呼音节, 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

2、新课程标准根据哪三个维度设计的。

答:新课程标准根据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3、简要举例九年义务教育第一、二阶段语文必背诗文作者篇目的具体内容至少两首。

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七、论述题。

《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

答:(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论述第一条如下: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八、作文任选一题。

题目:1、扩写诗句《一枝红杏出墙来》

要求:①展开想象,符合诗歌内容,健康;②字数在600字左右;

答:自己准备,答案略(对不起了,我的作文不好)

2、写一篇简短关于语文的教育教学论文

答:自己搞。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本课程是“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之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内容,是地方考试课程。

☆考试要求:

1、熟悉《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并能在教学中有效实施。

2、掌握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设计课堂教学的技巧;能熟练组织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习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各种课型的教学。

3、掌握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学生的相应关系;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能力。

4、能切实、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5、能设计符合所任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开设公开课和研究课。

☆复习内容:

第一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解读

(一)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1、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目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了解九年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

(2) 理解语文素养的基本点。

2、内容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学习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4、教师理念:正确把握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

5、评价理念: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新的评价观念。

6、教材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和“不用教材教”。

第二章 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一)汉语拼音教学

1、汉语拼音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汉语拼音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汉语拼音教学方案。

(二)识字教学

1、识字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识字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识字教学方案。

(三)口语交际教学

1、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口语交际教学方案。

(四)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阅读教学内涵。

3、阅读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阅读教学方案。

(五)语文综合性学习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位和要求。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

(六)写话习作教学

1、写话、习作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写话、习作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写话、习作教学方案。

第三章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1、教学目标的两种叙写方式

2、能在日常教学设计时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叙写方式,全面制定教学目标。

3、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4、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1、掌握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操作要领。

2、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3、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三)课堂评价的激励性

1、掌握课堂即时评价的本质及其作用,了解常见的课堂即时评价方法。

2、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3、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四)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1、了解课程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

2、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3、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五)对语文课堂中学习方式的反思

1、能反思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2、努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切实有效转变学习方式。

☆考试说明

1、此课程由省里统一命题,各市统一考试。采用试题库出卷。

2、考试参考书为:《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语文课程标准》。

3、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4、试题类型:

(1)填空题(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基本概念题(2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简答题(3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观点论述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教学设计题(1题,每题10分,共12分);

(6)案例分析题(2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 、 、

2、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 ”、“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

是 ,不宜刻意追求 。

5、新课程倡导 、 、 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 ;准确拼读 ;正确书写 ;认识 ;熟记 。

7、汉语拼音能帮助 ,帮助 ,帮助 。

8、识字是 和 的基础,是 的教学重点。

9、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 、 、 。

10、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 。

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 和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地训练。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 。话题要贴近 ,密切联系学生的 和 ,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 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

在 中进行。

14、 、 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 、 、 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 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 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 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

,应引导学生 , ,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

,中年级侧重 ,高年级侧重 。

19、《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 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2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 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 、 、 等教育资源。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增加 ,强调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 和 。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是培养学

生 、 、 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和 。

25、“分解式目标”按照 、 、 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 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 乃至 的目标都 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7、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

到 ,最后要注意 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 和 ,也可加强教学的 与教学效果的 。

29、学生只有认识了 的字,并且能够正确 ,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

习 ,提高 。

30、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

面 , ,注重语文素养的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 ,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 、 和

的能力。

32、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33、《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

的 和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 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3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 ,使学生获

得 。”

35、《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 、 与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 和 ,发展 。

36、课堂即时评价对 、 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 积累素材。

37、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 和 两大类。

38、“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祖国语文,丰

富 ,培养 ,发展思维。”

3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 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 音节,正确书写 , 大写字母, 《汉语拼音字母表》。

40、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

是 ,三是 ,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 ,六是 。

41、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 、 、 三大类。

42、课程是 的生态系统,因“ ”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

中, 是最活跃的因素。

4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 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 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 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 和想像作文,能学写 和常见 。”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 2、自主学习 3、合作学习 4、探究学习

5、对话 6、课堂即时评价 7、课程资源 8、语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10、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12、体验学习 13、“三维目标” 14、交融式目标 15、分解式目标

16、生字复现 17、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4、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6、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7、识字教学在语文学习中有哪些作用?

8、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9、《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10、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12、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13、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14、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1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17、“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18、教学目标有哪几种叙写方式?

19、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20、什么是课程资源?

21、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有哪些种类?

22、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2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24、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25、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26、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27、“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四、观点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2、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4、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5、“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6、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7、《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8、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9、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

10、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11、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各种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呢?请选择一种学习方式具体阐述。

12、语文教育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把握?

13、你认为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4、综合性学习活动要体现合作性,在具体实践中你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

15、有人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前的语文活动课,你怎么看?

16、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17、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18、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学好语文,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19、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20、你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21、“„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22、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23、有教师认为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没有区别。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4、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

五、教学设计题

1、请为拼音“z c s”教学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断。

2、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

3、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际交际教学片断。

4、《一夜的工作》一课中对于“极其简单”一词的品悟,你可以如何设计?

5、请设计一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

6、请为习作教学《我发现了》设计一份教案。

7、请任选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案,并据此设计教学过程。

8、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一个在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学片断。

9、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10、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

11、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1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请结合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处口语交际的案例。设计提示:

(1)抓导入环节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2)抓重点字词进行口语交际,加深理解,锤炼语言。

(3)抓重点句段进行口语交际,揭示中心,抒发情感。

(4)抓空白填补进行口语交际,启发想象,扩展思路。

(5)抓疑惑之处进行口语交际,引发争论,明辨事理。

(6)抓总结归纳进行口语交际,扩展延伸,升华全题。

1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

14、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

15、请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的教学片段。

六、案例分析题

1、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来进行写作,写出校园早晨的特点。要求每个学生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早晨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

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

2、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3、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目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

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

4、《找骆驼》中,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意思后,提出:商人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再遇老人,会对老人说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后,想法很多,例如:1、对老人说谢谢,对不起,我错怪你了。2、不和老人说话,不理老人,自己偷偷走掉。3、一个老头,闲着没事干,出来瞎溜达啥等等说话较多。学生说第一种想法时,引导他们从书上找理由,学生能较快说出。当学生说到第二种想法时,我问:“你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商人。”一生说。

“对,我童话书里看到很多商人都是坏蛋。”又一生说。

“那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商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我试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说出:“老人帮你找到了骆驼,你应该谢谢他。”之类的话,可是学生却说:“这个坏蛋,打他一拳,让所有人都打他一拳。”

……

用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对以上案例进行简单评析。

5、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在大熊猫的故乡》的教学片段:

师:作为有志于大熊猫保护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

屏幕出示:用一两句话来表达申遗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

师:有困难吗?老师举个例子。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主题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再比如,中央电视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这样的:“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

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第三条是,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

师:哇,太棒了,一下子就来了个高产作家!(笑)

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

师:哈哈,当代朱自清!(笑,掌声)

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

师:掷地有声!(掌声)

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

师:诗一般的语言。

生: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猫……

师:一幅画!一首诗!当代小诗人。

生:老师, 我还有一条。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

师:成功? 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好吗?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 生: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掌声)

生:老师,我这个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笑,掌声)

师:哈哈,真好!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广告画面是:大熊猫妈妈对着小溪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笑)然后响起背景音乐:(教师用新近流行的网络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唱道)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全场笑声,掌声,气氛热烈)

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6、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这一句话,窦老师提示道,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很有趣,请大家找一找!片刻,学生找到了“一片片”这个词。窦老师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词,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这就是„一片片‟的树叶吗?”学生回答说:“不是。”窦老师转身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那么是两片喽?”“不是两片,„一片片‟是指好多好多片树叶!是指许多片树叶!”学生回答。“那应该怎样读这个词?”窦老师问。于是,学生轻轻地读起来“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窦老师启发着。

一会儿,窦老师请学生起来读这一句话。

生1:(读得很流利,但不够有感情)

师:这是你的感受,很好!(又请一位学生来读)

生2:(读得很有感情,在读“落”和“一片片”的时候放慢了速度,加重了语气)

师:(肯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后,问大家)你们想想,树叶是怎样往下落的?

生3:慢慢地、一片一片地往下落。(边说边加上优美舒展的动作)

师:这落叶多美啊!飘飘洒洒……

生4:(不由自主地接了上去)随风舞动……

师:很有诗意啊!(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5:树叶慢慢地飘落下来……

师:(边说边做动作)就这样,落叶像小蝴蝶、像小蜻蜓,多快乐啊!大家快读啊,现在,你就是小蝴蝶、小蜻蜓,轻轻地落下来了……

(学生边表演,边朗读课文,教室里气氛很热烈)

请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评价这个片段的教学。

7、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8、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

生: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

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

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

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

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

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9、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

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要贴的位置过高)

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

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生:贴在下边好!

生:贴在题目旁边。

生:……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画中间,形成环行板书)

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学生依次领读词语)

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

10、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11、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

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

生1: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

生2: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上看到过这个字。

师: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想写一写,记住这个“菜”字。

师:这是个好办法。

生4:“草”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

师: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合起来就是“菜”。

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师:很好,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新课程理念?还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12、某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我们的画》中设计了以下几组活动:

活动一:教师在课前把教室布置成刚刚举办过“二年级画展”的样子,让学生自由观赏,与环境互动,自然地萌发办自己班级画展的愿望。

活动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画,请小组里的伙伴对自己的画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

活动三:教师出示自己的画,进行示范介绍,请学生针对介绍和绘画作品提建议,为学生提供交际案例,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把话说完整,把图画的内容说清楚。好朋友要仔细倾听,认真评价。

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推选评委,带领大家评选“最受欢迎的画”,推荐参加班级画展,为了本组的画能被选中,小组的同学必须想办法说好推荐的理由,说服其他组的同学,其他组里的同学可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自己的意见。

活动五:请获奖的同学在音乐声中上台领奖,其余学生当好小记者,采访获奖的同学,让他们谈谈获奖时的感受、创作的过程等。

你是怎样评价上述设计的?请从教和学的角度进行评述。

13、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与的角度进行评述。

14、以下是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教学片段: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大师!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15、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16、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17、请点评下面的识字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有4个偏旁娃娃急着想与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认识它们吗?瞧,他们来了(课件显示偏旁“冫”“彳”“扌”“刂”)谁认识她们呀?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老师,我认识“刂”旁,我记得您说过刀字在旁边叫立刀旁,与锋锐刀箭有关。

生:我认识“冫”旁,三点水去掉一滴水,这一滴水可能是因为天气太冷了,结成冰了。应该与水的温度有关。

生:老师,我想给小朋友介绍剩下两个偏旁“扌”和“彳”旁。“彳”旁表示有很多人,“扌”旁表示与手动作有关。

师:偏旁娃娃想与小朋友做捉迷藏游戏,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她们藏在哪儿吗? 生:老师,“刂”旁藏在“到”的右边,“秋一来到”的“到”。

生:“到”字读音与右边“刂”旁读音相似。

生:“冫”旁藏在“凉”字左边,“凉快”的“凉”。

生:两点水加京就是“凉”,凉风、凉气。

生:“彳”旁藏在“往”字左边,“向往”的“往”,我很向往飞上月球拍张照。 生:我听姥姥说,旧社会有很多地主欺负老百姓,“往”字边表示很多人,右边表示地主。

生:“排”字带“扌”旁,排队需要伸手,与手的动作有关。

生:老师,我还觉得右边像小朋友在排队,两竖是操场,两边三横是三排小朋友。我们海鹰小队可以演示这个“排”字。

生:我有好办法记住“树”,“木”加“对”就是树,果树、桃树。

生:我还想到敌人“又”进“村”子里就是“树”,梨树。

生:“丛”去掉横就是“从”。

生:两个小人手牵手也是从。

生:小时候姥姥讲故事开头都是“从前啊……”。

生:“会”字我有好办法记住,上面是人,下面是云,就是开会的“会”,开会的人像天上的云那么多。

18、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喜欢。

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

生:没有。

师: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

〔课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

(生看画面)

师:景色美不美?

生:美。(异口同声地说)

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生读)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

语文类:新编小学教师招考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案【03】

一、抄写下面一段话,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教育是生命中一段宝贵的准备时光,而语文教育,是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最好准备。教室,就是我们播种理想、信念和希望的一片麦田。

二、填空。

1、《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 ) 个,其中( )个会写。

2、阅读教学是( )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的综合能力。

3、《七颗钻石》和《穷人》的作者是( ) ,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其中《战争与和平》、

( ) 、( ) 是他长篇小说的三个里程碑,对世界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4、英国女作家J.K. 罗琳所著系列魔幻小说( )近年风靡全球。

5、《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请写出《三字经》中的四句:( )

三、请写出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鼎:

凹: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课标规定第一学段学生应能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

2、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以读为本,读写结合。( )

3、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运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 ( )

4、感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

5、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 )

五、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

A 、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面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A. 汉字是我国主要的一种语言文字之一,它在全国各地的使用十分广阔。

B. 妈妈说前面的那个人大概一定是邻居张大妈。

C. 我们谈素质,往往偏重智育,其实,德育和美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D. 把问题分析得十分深奥,对同学们启发很大。

3、全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

A 、霜 明 棵 俊 B 、功 贡 衷 月

C 、警 材 晨 冻 D 、崩 看 上 旦

4、“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中的“李杜”指的是( )。

A 、李白和杜牧 B、李商隐和杜牧 C、李白和杜甫 D、李商隐和杜甫

5、小语教科书中介绍异国风光的是( ) 。

A. 《观潮》 B.《威尼斯的小艇》 C.《雅鲁藏布大峡谷》

6、下面四句诗,不是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

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六、连线。

向孩子推荐儿童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作家与相应作品之间连线。

《草房子》《根鸟》 杨红缨

皮皮鲁系列 蒙格玛丽(加拿大)

《昆虫记》 曹文轩

马小跳系列 郑渊洁

《绿山墙的安妮》 法布尔(法国)

七、成语接龙。

扬眉吐( )味相( )机取( )立明( )不暇( )二连( )言两( )重心( )语短叹。

八、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

人物:林冲 诸葛亮 贾宝玉 孙悟空 鲁智深 曹操

九、简答。

1、古诗教学各年级在理解和感悟的要求上有所不同,请你具体地说说在低、中、高年级有哪些要求?

2、《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学习目标的定位是什么?

十、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音、形、义三者结合)

十一、阅读理解。

仙人掌之歌

我非常喜欢仙人掌,不仅是喜爱,而且还敬佩。

我有幸去了墨西哥。在那里,由于太阳和土地的爱抚,仙人掌遍(piàn biàn) 地都是。世界上的仙人掌约有两千余种,而墨西哥(竞 竟) 独占了一半,所以,它享有“仙人掌之国”的美誉。

那里的仙人掌家庭非常(巨大 庞大 高大) 。从形状上看,这些“亲属”之间并不十分相似(shì sì) ,有球形、圆柱形、山形、片状、(辨 辩 瓣) 状、穗状等等。有的形状奇妙极了,从主茎上伸出一根根平行向上弯曲的分茎,每根茎的直(经径) 都宽达几十厘米。远远看去,它活像是一座小山般大的翡翠烛台。仙人掌家族的基本“肤色”是绿色,花朵却是五颜六色:鹅黄、金粉、猩红、淡蓝„„仙人掌浑身带刺,其貌不扬,却能为跋涉在荒漠中的人们(解脱 解决 解除) 饥渴。采摘一片嫩茎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jiáo jué) ,[ ]它没有桃李的脆生,没有荔枝的滑润,[ ]它那酸涩中带着丝丝甘甜的味道,足以令人神清气爽,忘掉旅途的疲乏。

仙人掌大多生长在终年干旱的地区,(严酷 严格 严重) 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弱者。仙人掌是强者,你砍掉它的茎,等于帮助它繁殖。[ ]你连根挖掉它,它横卧在地上[ ]会滋生出新体。你要试试用干旱来威胁它吗 一颗重37公斤的仙人球 6年无水仍可维持26公斤的体重 你若用火烧它 它那饱满的汁液会抵消火舌的威力 你若对它置之不理 它照样会倔强(qián ɡ jiàn ɡ) 地活上百年

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无论在蔑视中还是受到其他不公正的待遇,仙人掌总是保持本色:它会悄悄地在额头上顶出一朵朵花; 它会热情地挂满一身酸甜的果; 它会吐出片片嫩茎供人们采食; 它会用自己的绿来装点穷乡僻壤。这怎么不让我肃然起敬? 充满了旺盛生命力的朋友,仙人掌!

1、给文中括号里的音节、字、词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2、在文中“[ ]”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3、给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标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5、找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写下来。

6、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穷乡僻壤:

肃然起敬:

7、短文第三自然段抓住仙人掌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写出了仙人掌的特点,表达出“我”对仙人掌的喜爱之情。短文第五自然段揭示了仙人掌令我敬佩的精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略。

二、1、1600 800 2、学生、教师、文本; 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 3、列夫.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4、《哈里波特》 5、略

三、略

四、× √ √ √ √

五、1、B 2、C 3、C 4、C 5、B 6、D

六、《草房子》《根鸟》——曹文轩; 皮皮鲁系列——郑渊洁; 《昆虫记》——法布尔(法国); 马小跳系列——杨红缨; 《绿山墙的安妮》——蒙格玛丽(加拿大)

七、略。

八、略。

九、1、见教材P106 2、见课标。

十、答题要点:音、形、义三部分综合考虑,左的字难点,左右字形的比较、左右方位的辨析、词语的积累等。

十一、1. 遍bi àn ,竟,庞大,似s ì,瓣,径,解除,嚼ju é,严酷,强ji àng

2. 虽然„„但是„„ 即使„„也„„

3.? , 。 , ; , 。

4. 第三自然段第4句 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

5. 这真让我肃然起敬。

6. 偏僻的地方 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7. 形状 颜色 味道

旺盛的生命力透出的坚强不屈的品格。

小学教师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词的分类有(B )

A 、主语、谓语、宾语等 B 、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C 、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B )的能力。

A 、感受、理解、欣赏 B 、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C 、感知、理解、了解、欣赏

3、语文教学应在( C )的过程中进行。

A 、以教师为主体 B 、以学生为主体 C 、师生平等对话

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对于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 √)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 )

3、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 )

4、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 √ )

5、“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 × )

6、“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

小学教师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

一、填空

1、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 )字以上

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5、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 )姿势和良好的( 写字 )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 )、(韵母 )、( 声调 )和(整体认读音节 )。

7、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 )( 词典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8、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 明显错误 )的词句。

1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又是一个人( 语文素养 )的体现。

11、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 )字的习作。

12、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分享 47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以及答案 一、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 )字以上

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5、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 )姿势和良好的( 写字 )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 )、(韵母 )、( 声调 )和(整体认读音节 )。

7、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 )( 词典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8、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 明显错误 )的词句。

1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又是一个人( 语文素养 )的体现。

11、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 )字的习作。

12、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词的分类有(B )

A 、主语、谓语、宾语等 B 、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C 、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B )的能力。

A 、感受、理解、欣赏 B 、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C 、感知、理解、了解、欣赏

3、语文教学应在( C )的过程中进行。

A 、以教师为主体 B 、以学生为主体 C 、师生平等对话

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对于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 √)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 )

3、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 )

4、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 √ )

5、“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 × )

6、“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

四、把下列名句、谚语等补充完整。(4分)

1、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五、填字成成语

(左)顾(右)盼 (南) 辕(北) 辙 (求) 同存(异) 惊(天) 动(地 )

自己写出以上形势的成语2个:大惊小怪、眼高手低、

六、简答

1、说说《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学习目标的定位是什么

答: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特别强调直呼音节, 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

2、新课程标准根据哪三个维度设计的。

答:新课程标准根据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3、简要举例九年义务教育第一、二阶段语文必背诗文作者篇目的具体内容至少两首。

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七、论述题。

《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

答:(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论述第一条如下: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八、作文任选一题。

题目:1、扩写诗句《一枝红杏出墙来》

要求:①展开想象,符合诗歌内容,健康;②字数在600字左右;

答:自己准备,答案略(对不起了,我的作文不好)

2、写一篇简短关于语文的教育教学论文

答:自己搞。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本课程是“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之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内容,是地方考试课程。

☆考试要求:

1、熟悉《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并能在教学中有效实施。

2、掌握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设计课堂教学的技巧;能熟练组织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习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各种课型的教学。

3、掌握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学生的相应关系;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能力。

4、能切实、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5、能设计符合所任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开设公开课和研究课。

☆复习内容:

第一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解读

(一)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1、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目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了解九年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

(2) 理解语文素养的基本点。

2、内容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学习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4、教师理念:正确把握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

5、评价理念: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新的评价观念。

6、教材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和“不用教材教”。

第二章 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一)汉语拼音教学

1、汉语拼音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汉语拼音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汉语拼音教学方案。

(二)识字教学

1、识字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识字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识字教学方案。

(三)口语交际教学

1、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口语交际教学方案。

(四)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阅读教学内涵。

3、阅读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阅读教学方案。

(五)语文综合性学习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位和要求。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

(六)写话习作教学

1、写话、习作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写话、习作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写话、习作教学方案。

第三章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1、教学目标的两种叙写方式

2、能在日常教学设计时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叙写方式,全面制定教学目标。

3、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4、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1、掌握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操作要领。

2、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3、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三)课堂评价的激励性

1、掌握课堂即时评价的本质及其作用,了解常见的课堂即时评价方法。

2、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3、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四)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1、了解课程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

2、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3、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五)对语文课堂中学习方式的反思

1、能反思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2、努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切实有效转变学习方式。

☆考试说明

1、此课程由省里统一命题,各市统一考试。采用试题库出卷。

2、考试参考书为:《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语文课程标准》。

3、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4、试题类型:

(1)填空题(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基本概念题(2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简答题(3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观点论述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教学设计题(1题,每题10分,共12分);

(6)案例分析题(2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 、 、

2、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 ”、“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

是 ,不宜刻意追求 。

5、新课程倡导 、 、 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 ;准确拼读 ;正确书写 ;认识 ;熟记 。

7、汉语拼音能帮助 ,帮助 ,帮助 。

8、识字是 和 的基础,是 的教学重点。

9、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 、 、 。

10、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 。

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 和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地训练。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 。话题要贴近 ,密切联系学生的 和 ,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 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

在 中进行。

14、 、 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 、 、 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 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 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 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

,应引导学生 , ,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

,中年级侧重 ,高年级侧重 。

19、《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 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2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 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 、 、 等教育资源。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增加 ,强调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 和 。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是培养学

生 、 、 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和 。

25、“分解式目标”按照 、 、 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 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 乃至 的目标都 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7、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

到 ,最后要注意 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 和 ,也可加强教学的 与教学效果的 。

29、学生只有认识了 的字,并且能够正确 ,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

习 ,提高 。

30、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

面 , ,注重语文素养的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 ,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 、 和

的能力。

32、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33、《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

的 和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 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3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 ,使学生获

得 。”

35、《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 、 与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 和 ,发展 。

36、课堂即时评价对 、 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 积累素材。

37、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 和 两大类。

38、“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祖国语文,丰

富 ,培养 ,发展思维。”

3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 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 音节,正确书写 , 大写字母, 《汉语拼音字母表》。

40、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

是 ,三是 ,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 ,六是 。

41、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 、 、 三大类。

42、课程是 的生态系统,因“ ”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

中, 是最活跃的因素。

4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 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 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 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 和想像作文,能学写 和常见 。”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 2、自主学习 3、合作学习 4、探究学习

5、对话 6、课堂即时评价 7、课程资源 8、语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10、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12、体验学习 13、“三维目标” 14、交融式目标 15、分解式目标

16、生字复现 17、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4、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6、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7、识字教学在语文学习中有哪些作用?

8、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9、《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10、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12、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13、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14、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1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17、“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18、教学目标有哪几种叙写方式?

19、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20、什么是课程资源?

21、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有哪些种类?

22、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2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24、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25、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26、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27、“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四、观点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2、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4、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5、“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6、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7、《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8、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9、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

10、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11、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各种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呢?请选择一种学习方式具体阐述。

12、语文教育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把握?

13、你认为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4、综合性学习活动要体现合作性,在具体实践中你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

15、有人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前的语文活动课,你怎么看?

16、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17、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18、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学好语文,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19、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20、你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21、“„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22、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23、有教师认为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没有区别。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4、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

五、教学设计题

1、请为拼音“z c s”教学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断。

2、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

3、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际交际教学片断。

4、《一夜的工作》一课中对于“极其简单”一词的品悟,你可以如何设计?

5、请设计一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

6、请为习作教学《我发现了》设计一份教案。

7、请任选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案,并据此设计教学过程。

8、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一个在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学片断。

9、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10、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

11、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1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请结合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处口语交际的案例。设计提示:

(1)抓导入环节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2)抓重点字词进行口语交际,加深理解,锤炼语言。

(3)抓重点句段进行口语交际,揭示中心,抒发情感。

(4)抓空白填补进行口语交际,启发想象,扩展思路。

(5)抓疑惑之处进行口语交际,引发争论,明辨事理。

(6)抓总结归纳进行口语交际,扩展延伸,升华全题。

1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

14、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

15、请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的教学片段。

六、案例分析题

1、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来进行写作,写出校园早晨的特点。要求每个学生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早晨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

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

2、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3、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目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

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

4、《找骆驼》中,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意思后,提出:商人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再遇老人,会对老人说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后,想法很多,例如:1、对老人说谢谢,对不起,我错怪你了。2、不和老人说话,不理老人,自己偷偷走掉。3、一个老头,闲着没事干,出来瞎溜达啥等等说话较多。学生说第一种想法时,引导他们从书上找理由,学生能较快说出。当学生说到第二种想法时,我问:“你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商人。”一生说。

“对,我童话书里看到很多商人都是坏蛋。”又一生说。

“那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商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我试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说出:“老人帮你找到了骆驼,你应该谢谢他。”之类的话,可是学生却说:“这个坏蛋,打他一拳,让所有人都打他一拳。”

……

用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对以上案例进行简单评析。

5、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在大熊猫的故乡》的教学片段:

师:作为有志于大熊猫保护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

屏幕出示:用一两句话来表达申遗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

师:有困难吗?老师举个例子。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主题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再比如,中央电视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这样的:“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

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第三条是,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

师:哇,太棒了,一下子就来了个高产作家!(笑)

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

师:哈哈,当代朱自清!(笑,掌声)

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

师:掷地有声!(掌声)

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

师:诗一般的语言。

生: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猫……

师:一幅画!一首诗!当代小诗人。

生:老师, 我还有一条。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

师:成功? 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好吗?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 生: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掌声)

生:老师,我这个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笑,掌声)

师:哈哈,真好!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广告画面是:大熊猫妈妈对着小溪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笑)然后响起背景音乐:(教师用新近流行的网络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唱道)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全场笑声,掌声,气氛热烈)

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6、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这一句话,窦老师提示道,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很有趣,请大家找一找!片刻,学生找到了“一片片”这个词。窦老师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词,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这就是„一片片‟的树叶吗?”学生回答说:“不是。”窦老师转身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那么是两片喽?”“不是两片,„一片片‟是指好多好多片树叶!是指许多片树叶!”学生回答。“那应该怎样读这个词?”窦老师问。于是,学生轻轻地读起来“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窦老师启发着。

一会儿,窦老师请学生起来读这一句话。

生1:(读得很流利,但不够有感情)

师:这是你的感受,很好!(又请一位学生来读)

生2:(读得很有感情,在读“落”和“一片片”的时候放慢了速度,加重了语气)

师:(肯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后,问大家)你们想想,树叶是怎样往下落的?

生3:慢慢地、一片一片地往下落。(边说边加上优美舒展的动作)

师:这落叶多美啊!飘飘洒洒……

生4:(不由自主地接了上去)随风舞动……

师:很有诗意啊!(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5:树叶慢慢地飘落下来……

师:(边说边做动作)就这样,落叶像小蝴蝶、像小蜻蜓,多快乐啊!大家快读啊,现在,你就是小蝴蝶、小蜻蜓,轻轻地落下来了……

(学生边表演,边朗读课文,教室里气氛很热烈)

请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评价这个片段的教学。

7、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8、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

生: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

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

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

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

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

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9、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

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要贴的位置过高)

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

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生:贴在下边好!

生:贴在题目旁边。

生:……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画中间,形成环行板书)

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学生依次领读词语)

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

10、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11、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

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

生1: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

生2: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上看到过这个字。

师: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想写一写,记住这个“菜”字。

师:这是个好办法。

生4:“草”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

师: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合起来就是“菜”。

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师:很好,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新课程理念?还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12、某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我们的画》中设计了以下几组活动:

活动一:教师在课前把教室布置成刚刚举办过“二年级画展”的样子,让学生自由观赏,与环境互动,自然地萌发办自己班级画展的愿望。

活动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画,请小组里的伙伴对自己的画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

活动三:教师出示自己的画,进行示范介绍,请学生针对介绍和绘画作品提建议,为学生提供交际案例,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把话说完整,把图画的内容说清楚。好朋友要仔细倾听,认真评价。

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推选评委,带领大家评选“最受欢迎的画”,推荐参加班级画展,为了本组的画能被选中,小组的同学必须想办法说好推荐的理由,说服其他组的同学,其他组里的同学可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自己的意见。

活动五:请获奖的同学在音乐声中上台领奖,其余学生当好小记者,采访获奖的同学,让他们谈谈获奖时的感受、创作的过程等。

你是怎样评价上述设计的?请从教和学的角度进行评述。

13、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与的角度进行评述。

14、以下是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教学片段: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大师!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15、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16、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17、请点评下面的识字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有4个偏旁娃娃急着想与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认识它们吗?瞧,他们来了(课件显示偏旁“冫”“彳”“扌”“刂”)谁认识她们呀?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老师,我认识“刂”旁,我记得您说过刀字在旁边叫立刀旁,与锋锐刀箭有关。

生:我认识“冫”旁,三点水去掉一滴水,这一滴水可能是因为天气太冷了,结成冰了。应该与水的温度有关。

生:老师,我想给小朋友介绍剩下两个偏旁“扌”和“彳”旁。“彳”旁表示有很多人,“扌”旁表示与手动作有关。

师:偏旁娃娃想与小朋友做捉迷藏游戏,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她们藏在哪儿吗? 生:老师,“刂”旁藏在“到”的右边,“秋一来到”的“到”。

生:“到”字读音与右边“刂”旁读音相似。

生:“冫”旁藏在“凉”字左边,“凉快”的“凉”。

生:两点水加京就是“凉”,凉风、凉气。

生:“彳”旁藏在“往”字左边,“向往”的“往”,我很向往飞上月球拍张照。 生:我听姥姥说,旧社会有很多地主欺负老百姓,“往”字边表示很多人,右边表示地主。

生:“排”字带“扌”旁,排队需要伸手,与手的动作有关。

生:老师,我还觉得右边像小朋友在排队,两竖是操场,两边三横是三排小朋友。我们海鹰小队可以演示这个“排”字。

生:我有好办法记住“树”,“木”加“对”就是树,果树、桃树。

生:我还想到敌人“又”进“村”子里就是“树”,梨树。

生:“丛”去掉横就是“从”。

生:两个小人手牵手也是从。

生:小时候姥姥讲故事开头都是“从前啊……”。

生:“会”字我有好办法记住,上面是人,下面是云,就是开会的“会”,开会的人像天上的云那么多。

18、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喜欢。

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

生:没有。

师: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

〔课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

(生看画面)

师:景色美不美?

生:美。(异口同声地说)

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生读)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

语文类:新编小学教师招考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案【03】

一、抄写下面一段话,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教育是生命中一段宝贵的准备时光,而语文教育,是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最好准备。教室,就是我们播种理想、信念和希望的一片麦田。

二、填空。

1、《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 ) 个,其中( )个会写。

2、阅读教学是( )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的综合能力。

3、《七颗钻石》和《穷人》的作者是( ) ,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其中《战争与和平》、

( ) 、( ) 是他长篇小说的三个里程碑,对世界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4、英国女作家J.K. 罗琳所著系列魔幻小说( )近年风靡全球。

5、《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请写出《三字经》中的四句:( )

三、请写出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鼎:

凹: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课标规定第一学段学生应能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

2、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以读为本,读写结合。( )

3、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运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 ( )

4、感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

5、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 )

五、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

A 、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面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A. 汉字是我国主要的一种语言文字之一,它在全国各地的使用十分广阔。

B. 妈妈说前面的那个人大概一定是邻居张大妈。

C. 我们谈素质,往往偏重智育,其实,德育和美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D. 把问题分析得十分深奥,对同学们启发很大。

3、全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

A 、霜 明 棵 俊 B 、功 贡 衷 月

C 、警 材 晨 冻 D 、崩 看 上 旦

4、“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中的“李杜”指的是( )。

A 、李白和杜牧 B、李商隐和杜牧 C、李白和杜甫 D、李商隐和杜甫

5、小语教科书中介绍异国风光的是( ) 。

A. 《观潮》 B.《威尼斯的小艇》 C.《雅鲁藏布大峡谷》

6、下面四句诗,不是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

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六、连线。

向孩子推荐儿童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作家与相应作品之间连线。

《草房子》《根鸟》 杨红缨

皮皮鲁系列 蒙格玛丽(加拿大)

《昆虫记》 曹文轩

马小跳系列 郑渊洁

《绿山墙的安妮》 法布尔(法国)

七、成语接龙。

扬眉吐( )味相( )机取( )立明( )不暇( )二连( )言两( )重心( )语短叹。

八、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

人物:林冲 诸葛亮 贾宝玉 孙悟空 鲁智深 曹操

九、简答。

1、古诗教学各年级在理解和感悟的要求上有所不同,请你具体地说说在低、中、高年级有哪些要求?

2、《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学习目标的定位是什么?

十、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音、形、义三者结合)

十一、阅读理解。

仙人掌之歌

我非常喜欢仙人掌,不仅是喜爱,而且还敬佩。

我有幸去了墨西哥。在那里,由于太阳和土地的爱抚,仙人掌遍(piàn biàn) 地都是。世界上的仙人掌约有两千余种,而墨西哥(竞 竟) 独占了一半,所以,它享有“仙人掌之国”的美誉。

那里的仙人掌家庭非常(巨大 庞大 高大) 。从形状上看,这些“亲属”之间并不十分相似(shì sì) ,有球形、圆柱形、山形、片状、(辨 辩 瓣) 状、穗状等等。有的形状奇妙极了,从主茎上伸出一根根平行向上弯曲的分茎,每根茎的直(经径) 都宽达几十厘米。远远看去,它活像是一座小山般大的翡翠烛台。仙人掌家族的基本“肤色”是绿色,花朵却是五颜六色:鹅黄、金粉、猩红、淡蓝„„仙人掌浑身带刺,其貌不扬,却能为跋涉在荒漠中的人们(解脱 解决 解除) 饥渴。采摘一片嫩茎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jiáo jué) ,[ ]它没有桃李的脆生,没有荔枝的滑润,[ ]它那酸涩中带着丝丝甘甜的味道,足以令人神清气爽,忘掉旅途的疲乏。

仙人掌大多生长在终年干旱的地区,(严酷 严格 严重) 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弱者。仙人掌是强者,你砍掉它的茎,等于帮助它繁殖。[ ]你连根挖掉它,它横卧在地上[ ]会滋生出新体。你要试试用干旱来威胁它吗 一颗重37公斤的仙人球 6年无水仍可维持26公斤的体重 你若用火烧它 它那饱满的汁液会抵消火舌的威力 你若对它置之不理 它照样会倔强(qián ɡ jiàn ɡ) 地活上百年

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无论在蔑视中还是受到其他不公正的待遇,仙人掌总是保持本色:它会悄悄地在额头上顶出一朵朵花; 它会热情地挂满一身酸甜的果; 它会吐出片片嫩茎供人们采食; 它会用自己的绿来装点穷乡僻壤。这怎么不让我肃然起敬? 充满了旺盛生命力的朋友,仙人掌!

1、给文中括号里的音节、字、词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2、在文中“[ ]”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3、给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标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5、找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写下来。

6、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穷乡僻壤:

肃然起敬:

7、短文第三自然段抓住仙人掌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写出了仙人掌的特点,表达出“我”对仙人掌的喜爱之情。短文第五自然段揭示了仙人掌令我敬佩的精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略。

二、1、1600 800 2、学生、教师、文本; 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 3、列夫.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4、《哈里波特》 5、略

三、略

四、× √ √ √ √

五、1、B 2、C 3、C 4、C 5、B 6、D

六、《草房子》《根鸟》——曹文轩; 皮皮鲁系列——郑渊洁; 《昆虫记》——法布尔(法国); 马小跳系列——杨红缨; 《绿山墙的安妮》——蒙格玛丽(加拿大)

七、略。

八、略。

九、1、见教材P106 2、见课标。

十、答题要点:音、形、义三部分综合考虑,左的字难点,左右字形的比较、左右方位的辨析、词语的积累等。

十一、1. 遍bi àn ,竟,庞大,似s ì,瓣,径,解除,嚼ju é,严酷,强ji àng

2. 虽然„„但是„„ 即使„„也„„

3.? , 。 , ; , 。

4. 第三自然段第4句 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

5. 这真让我肃然起敬。

6. 偏僻的地方 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7. 形状 颜色 味道

旺盛的生命力透出的坚强不屈的品格。

小学教师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词的分类有(B )

A 、主语、谓语、宾语等 B 、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C 、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B )的能力。

A 、感受、理解、欣赏 B 、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C 、感知、理解、了解、欣赏

3、语文教学应在( C )的过程中进行。

A 、以教师为主体 B 、以学生为主体 C 、师生平等对话

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对于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 √)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 )

3、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 )

4、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 √ )

5、“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 × )

6、“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

小学教师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

一、填空

1、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 )字以上

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5、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 )姿势和良好的( 写字 )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 )、(韵母 )、( 声调 )和(整体认读音节 )。

7、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 )( 词典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8、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 明显错误 )的词句。

1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又是一个人( 语文素养 )的体现。

11、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 )字的习作。

12、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分享 47


相关内容

  • 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

  •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 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 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 ...

  •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04-27 17:04:48 阅读176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1楼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 ( ...

  •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6 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 习的主人,(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 ).(过程 ...

  • 2014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2014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 ...

  •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模拟试题
  •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 ...

  • 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1]
  • 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的 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 ...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1. - 大学语文基本能力训练. 2.- 中小学生作文辅导专业网站. 3.- 初中语文教学网,含作文.日记.咨询.教学等. 4.- 含语文论文.教案.课件资源等. 5.百分网 - 提供教案下载,课件.试卷等资源. 6. - 含教研动态,科研课题,中考辅导等. 7. - 高考语文教案 ...

  •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试题及试卷分析
  •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试题及试卷分析 试题分析 (一).试题质量分析: (1)题型比例分析: (2)内容比例分析: (3)试题的难易程度分析: 本套试题内容丰富,侧重对生活知识的考查,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学生课本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题目所占比例搭配合理,试题比较简单,层次性较好,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