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议论文
来源:山西中公教育(http://sx.offcn.com/)
太原中公教育(http://taiyuan.offcn.com/)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基本要求是写作能力,而议论文通常会被很多考生作为首选文体,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要系统滴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议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在此进行细细讲述。
(一)论点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1.正确性
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对议论文最起码的要求。
2.鲜明性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3.新颖性
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提出超越他人的见解,而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表面的泛泛而谈。
(二)论据
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1.论据的类型
(1)事实的材料。包括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和感受等。
(2)理论的材料。包括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
2.使用论据的要求
(1)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2)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3)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
心的法,法是硬约束、是最基本的道德,二者功能互补、相辅相成。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如果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者的合法权益时刻得到保障,好人难做、冷漠围观现象就会减少;如果不择手段、非法牟利者的行为受到严惩,“毒奶粉”、“地沟油”便会失去生存空间。惟其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分析】
文段引用“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这一名言,在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这一论点,为引证法;而后“如果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者的合法权益时刻得到保障,好人难做、冷漠围观现象就会减少;如果不择手段、非法牟利者的行为受到严惩,‘毒奶粉’、‘地沟油’便会失去生存空间”一句又使用了“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引证法+修辞”的运用,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生动而富于说服力。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提高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突击,而是日积月累的底蕴,考生们要在平时备考中掌握技巧,行文如流水。
2014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议论文
来源:山西中公教育(http://sx.offcn.com/)
太原中公教育(http://taiyuan.offcn.com/)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基本要求是写作能力,而议论文通常会被很多考生作为首选文体,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要系统滴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议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在此进行细细讲述。
(一)论点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1.正确性
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对议论文最起码的要求。
2.鲜明性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3.新颖性
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提出超越他人的见解,而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表面的泛泛而谈。
(二)论据
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1.论据的类型
(1)事实的材料。包括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和感受等。
(2)理论的材料。包括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
2.使用论据的要求
(1)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2)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3)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
心的法,法是硬约束、是最基本的道德,二者功能互补、相辅相成。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如果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者的合法权益时刻得到保障,好人难做、冷漠围观现象就会减少;如果不择手段、非法牟利者的行为受到严惩,“毒奶粉”、“地沟油”便会失去生存空间。惟其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分析】
文段引用“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这一名言,在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这一论点,为引证法;而后“如果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者的合法权益时刻得到保障,好人难做、冷漠围观现象就会减少;如果不择手段、非法牟利者的行为受到严惩,‘毒奶粉’、‘地沟油’便会失去生存空间”一句又使用了“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引证法+修辞”的运用,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生动而富于说服力。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提高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突击,而是日积月累的底蕴,考生们要在平时备考中掌握技巧,行文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