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长老:善意的微笑是禅

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实的劳动是禅,正确的进取是禅,正当的追求是禅……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聪明。这种聪明不是真正的智慧,是世智辩聪——总想抄一点近路,总想舒舒服服就能够成功。哪有不经过辛苦,就能够到达光明的境界呢?

信仰不退休,修行不放假。

此岸是在当下一念,彼岸还是在当下一念;一念迷就是此岸,一念悟就是彼岸。

修行就是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空”是突破、超越、发展、转变的意思,而不是空无的空;不是消灭一个东西,而是不断地超越。

悟,是一种生命的大突破、大飞跃。这种境界,只有通过生命的大搏斗才能够拥有。

禅就是生活,以禅来净化生活,溶实“觉悟人生”的理念;生活就是禅,以生活来体现禅的功能,落实“奉献人生”的理念。

空灵是禅,含蓄是禅,淡雅是禅,向上是禅,向善是禅。

佛是没有烦恼的人,佛是欢喜的人,佛是慈悲的人,佛是无私奉献的人,佛是把一切美德、一切智慧都集中体现出来了的人。

我们要想改变外在的事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心念。

真理是洞彻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度化众生,是不分冤亲、不分种族、不分国界,落实“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知恩、报恩是我们学佛、成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客观世界本来是平等的,但由于我们每一个众生主观上的见解、心量、智慧不同,所以客观世界反映到我们的主观世界就千差万别。

世界上的事情本来是平等的,一切都是平等的,差别只是它的相,平等是它的性。我们要离相而证性,这样得到的受用才是究竟的。

佛法、禅以直面人生的态度,要求我们在生存中安身立命,在生活中明心见性,在生死的流浪中了生脱死。

学佛的最后落脚点就在日常的做人做事当中。学佛首先就是努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

着眼当下、着眼现在,这是我们人生命运转变的关键所在。

我们不要时常板起面孔想教育别人,而要有一种关爱的心、慈悲的心,感恩每一个人,帮助每一个人。

智慧的力量在当下一念,烦恼的力量也是在当下一念。当下一念能够转变,并且从烦恼方面断相续心,从智慧方面连绵不断地延续下去、扩展开来,那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就能做到内心世界的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经常以一种谅解他人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就会减少很多烦恼。

一切按照因缘果报的规律,这样才能够自由,也才能自在。

不管是解决个人的生死问题,还是解决社会问题和全人类的问题,都离不开我们当下这一念心。

经常有大愿力,我们就不会懈怠;有大慈悲,我们就不会烦恼。

生活禅应该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用禅的智慧、禅的觉悟来净化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生活,超越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会庸俗化,使我们的生活不会违背真、善、美的原则,不会违背清净法、善法的原则。

生命需要平衡,需要和谐。对于所有的生命,我们都应该承认其存在的价值,承认其对我们个人乃至人类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要有一种主动的承担精神、奉献精神、感恩精神、包容精神、分享精神。有了这种主动,就能够在家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清净的生活氛围、禅修氛围。

能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不在法上,而在听法人的心上。

在修行的过程中,翻来覆去的拉锯战就是精进与懈怠在战斗,就是道心与偷心在战斗。什么叫偷心呢?苟懒偷安之心就是偷心,一切贪图便宜之心就是偷心。

辛勤劳作才是真正在培植福报。

因缘果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都不是静止的,都不是注定的。因缘果报都是随生命主体的作用而变化。

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实的劳动是禅,正确的进取是禅,正当的追求是禅……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聪明。这种聪明不是真正的智慧,是世智辩聪——总想抄一点近路,总想舒舒服服就能够成功。哪有不经过辛苦,就能够到达光明的境界呢?

信仰不退休,修行不放假。

此岸是在当下一念,彼岸还是在当下一念;一念迷就是此岸,一念悟就是彼岸。

修行就是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空”是突破、超越、发展、转变的意思,而不是空无的空;不是消灭一个东西,而是不断地超越。

悟,是一种生命的大突破、大飞跃。这种境界,只有通过生命的大搏斗才能够拥有。

禅就是生活,以禅来净化生活,溶实“觉悟人生”的理念;生活就是禅,以生活来体现禅的功能,落实“奉献人生”的理念。

空灵是禅,含蓄是禅,淡雅是禅,向上是禅,向善是禅。

佛是没有烦恼的人,佛是欢喜的人,佛是慈悲的人,佛是无私奉献的人,佛是把一切美德、一切智慧都集中体现出来了的人。

我们要想改变外在的事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心念。

真理是洞彻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度化众生,是不分冤亲、不分种族、不分国界,落实“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知恩、报恩是我们学佛、成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客观世界本来是平等的,但由于我们每一个众生主观上的见解、心量、智慧不同,所以客观世界反映到我们的主观世界就千差万别。

世界上的事情本来是平等的,一切都是平等的,差别只是它的相,平等是它的性。我们要离相而证性,这样得到的受用才是究竟的。

佛法、禅以直面人生的态度,要求我们在生存中安身立命,在生活中明心见性,在生死的流浪中了生脱死。

学佛的最后落脚点就在日常的做人做事当中。学佛首先就是努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

着眼当下、着眼现在,这是我们人生命运转变的关键所在。

我们不要时常板起面孔想教育别人,而要有一种关爱的心、慈悲的心,感恩每一个人,帮助每一个人。

智慧的力量在当下一念,烦恼的力量也是在当下一念。当下一念能够转变,并且从烦恼方面断相续心,从智慧方面连绵不断地延续下去、扩展开来,那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就能做到内心世界的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经常以一种谅解他人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就会减少很多烦恼。

一切按照因缘果报的规律,这样才能够自由,也才能自在。

不管是解决个人的生死问题,还是解决社会问题和全人类的问题,都离不开我们当下这一念心。

经常有大愿力,我们就不会懈怠;有大慈悲,我们就不会烦恼。

生活禅应该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用禅的智慧、禅的觉悟来净化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生活,超越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会庸俗化,使我们的生活不会违背真、善、美的原则,不会违背清净法、善法的原则。

生命需要平衡,需要和谐。对于所有的生命,我们都应该承认其存在的价值,承认其对我们个人乃至人类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要有一种主动的承担精神、奉献精神、感恩精神、包容精神、分享精神。有了这种主动,就能够在家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清净的生活氛围、禅修氛围。

能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不在法上,而在听法人的心上。

在修行的过程中,翻来覆去的拉锯战就是精进与懈怠在战斗,就是道心与偷心在战斗。什么叫偷心呢?苟懒偷安之心就是偷心,一切贪图便宜之心就是偷心。

辛勤劳作才是真正在培植福报。

因缘果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都不是静止的,都不是注定的。因缘果报都是随生命主体的作用而变化。


相关内容

  • 追忆慧公上人文集之紫薇常伴紫云堂
  • 净慧老和尚 郁郁柏林与千年赵州塔 2003年春节前我到柏林禅寺去,见到净慧老和尚与明海大和尚,看到对生活禅的介绍,当时就很感动,觉得这个活动真是功德无量,对老和尚升起深深的敬佩之情. 那时万佛楼正在筹建中,净慧长老告诉我,等万佛楼设计的景观图纸出来后,希望你能帮助提点意见.我欣然答应,就此与长老结下 ...

  • [虚云和尚全集]首发式在北京举行
  • (2009-10-22 11:51:01) 转载 标签: 宗教 虚云和尚全集 净慧 方立天 北京 杂谈 分类: 佛学探讨 10月20日,<虚云和尚全集>首发式暨虚云和尚圆寂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大益茶文化中心举行,活动由河北禅学研究所和大益集团主办,净慧长老.明海法师.方立天.杨曾文.陈 ...

  • 开示丨净慧长老:功夫到家是什么样的境界?
  • 功夫到家是什么样的境界? 文:净慧长老 第二个七又开始了,时间如流水一般逝而不返.由此看到,人的生命也像流水一般.人生的一年一岁,是由时间决定的.时间在流逝,意味着我们的生命也在流逝.生命流逝一天,一生之中学佛.修道.行善的机会就少掉一天,想起来很可怕. 年轻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觉得过了一天,自己 ...

  • 高僧故事:忍辱负重舍命护教 巧计争取信仰自由
  • 编者按:当代高僧弥光长老,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此前小编发过长老生平主要经历,今天这篇文章,内容更加详实,传奇色彩也更浓郁.相信广大网友.诸位佛友看后,对弥光长老之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弥光长老断言:"十三年后,高旻寺又会重兴."(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弥光老和尚诞生于1912年 ...

  • 虚云老和尚--那个不去台湾.不留香港的"痴老汉"
  • ] 虚云老和尚--那个不去台湾.不留香港的"痴老汉" 这个痴汉,有甚来由:末法无端,为何出头? 嗟兹圣脉,一发危秋:抛却己事,专为人忧! 向孤峰顶,直钩钓鲤:入大海底,拨火煮沤. 不获知音,徒自伤悲:笑破虚空,骂不唧留. 噫!问渠为何不放下?苍生苦尽那时休! --虚云老和尚晚年自 ...

  • 寻访柏林寺真际禅师塔
  • 柏林禅寺――眼前这所北方地区最大的寺院,果然恢弘壮观.之前曾听闻某人说寺院修得金碧辉煌.红得闪人,但我跟朋友行走在甬道之上,感觉的却是轻风徐来的悠然.除了旁边不时有三五大婶吆喝着卖香之外,偌大的寺院给人的感觉还是很清幽的,大婶们也只是在香炉四周活动,并且声音不敢放大.所以,那些回廊.鼓楼以及经阁之前 ...

  • 禅说庄子[寓言]:第一讲  庄子的语言三昧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下面一段,就是对"寓言"具体的展开.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寓言,就是要借题发挥,要"藉外论之",另外找一个事情来旁敲侧击. "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下面庄子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比 ...

  • [道德经]佛道白话双解(三)
  • 2011-06-21 14:39:08|  分类:玄学密码 阅读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三章 无为之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尚贤:标榜贤良,崇尚有为."尚贤"是专制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其实质就是" 贤人政治&qu ...

  • 般若讲堂------传道法师怀念惟贤长老:佛界青莲仙去 人间惟留贤声
  • 传道法师怀念惟贤长老:佛界青莲仙去 人间惟留贤声 2013年06月03日 08:51 来源:慈溪伏龙寺 作者:传道法师 分享到: 更多 惟贤长老(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恩师惟贤长老示寂已达两个多月了.一直要写些纪念的文字,但每一想起长老就百感交集,总觉有万语千言,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前天,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