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国学教育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小学国学教育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摘要:本文是关于对小学国学教育现状的调查和思考,探索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国学 小学 教育

团队成员:

当下传统文化及精神的缺失是越来越严重的一个社会问题,国家在大力提倡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也在教育上做了相关工作,但教育是百年大计,其效果并非一朝一夕可达成,故需时时调查和反馈,以发掘其中不足,不断改正和进步。本文专以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第X小学为例,探讨以上问题。

一、小学的国学教育现状

(一)该校涉及传统文化的教育

凡是有关传统文化的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算作对传统文化与精神的提倡和传承。

1、《弟子规》被列为该校小学生课标外必背国学经典,据该校副校长介绍,学校教学楼墙上贴着《弟子规》全文,该校小学生自小学一年级起,开始由其对应的语文老师教授和背诵《弟子规》,每逢语文晨读时间,都会温习背诵,加深记忆。加之《弟子规》文章紧凑,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节奏分明 ,对于低年级学生识字学习大有裨益,所以在历届小学生教育中都有《弟子规》的影子。

2、该校还时常给小学生发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书籍,里面涉及到中国古典神话、民间故事、成语、古代名人轶事等等,以丰富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在读书中认字,在认字中学习和成长,孩子们从这些书籍中对国学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3.该校教学楼墙上还有中华56个民族的代表性图片,让孩子从小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

(二)该校师生对国学的认识

1、对于小学生,大多数孩子认为国学就是语文课,在我们支教的班级里,有不少孩子觉得我们上的国学课和语文课很相似,只有内容和书不一样而已。也有一部分孩子觉得国学就是老东西,学国学就是知道以前落后贫穷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还有个别小学生直接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要不是考试的课,上一上就行,最好能有趣一些,至于到底学的什么,却是无关紧要。

2、在与该校老师沟通的时候,我们了解到以下几种认识:

(1)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有的老师觉得国学是一门复古的学问,研究和学习国学的人面对的大概就是古代的一些经典著作。

(2)中华传统文化。有的专业偏向文科的老师认为国学应当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孝道、茶道、礼仪、婚丧嫁娶习俗、社交习惯、日常用语等等,并且包括古代经典书籍。

(3)只有极少数老师认为国学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精粹,他们说国学精神里面不排除一些老旧封建的糟粕,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当今道德危机的社会里重新拾起的精神文明。

(三)该校对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

通过两周的支教活动,我们了解到该校对国学的重视程度仅限于提倡和背诵积累,所做的弘扬传统文化的事情也只有上述几种。并且由于不考试,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该校老师认为国学应该对其他重点科目做出必要让步,有时快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他们还会把本来用作国学教育的时间改为期末加班复习或者月考、周考等其他教学活动。

(四)关于国学辅导班的情况

1.创办情况

学校周边有许多私人创办的周末或假期辅导班,有些辅导班的广告中包含着“国学”课程,但报名该课程的学生数量远远少于英语、数学等科目。

2.师资力量

授课老师正如其他所有辅导班一样,招聘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任职教师或在校学生,对其专业稍作象征性的考察,就可在辅导班教授其擅长科目。教授国学的一般为人文专业的老师或在校学生。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基本集中在经典诵读。有关历史文化,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等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则稍有涉及,而传统节日或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如传统戏剧或民族器乐、中华武术等内容则几乎没有涉及。这说明大家更注重的是国学对当今学生的普遍教育意义,更注重国学精髓内容的选择,以及传统文化的普遍意义上的传承。传统戏剧或民族器乐或传统武术等内容,作为学校普遍意义上的课程则属于“小众”范围,相对经典诵读之类的中华传统文化来说,其教育范围明显变窄。

4.教学方法

这种类型的国学辅导班与普通语文数学课相差无几,所教授的无非还是古代经典名著,尤以《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书籍为主。教授方法也跟所有科目一样,大致为听说读写、背诵抄录、翻译欣赏等,不具备值得推广之处。

二、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下讨论也基于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第X小学支教活动过程中所了解的情况。

(一)重视程度不足

1.国学课程占比极少

在该校支教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小学教育中国学教育所占的比重极低,每周30节课,只有晨读和每周三下午的一节课会涉及到国学方面的教育,学校的整体气氛也很难让人感觉到国学精神的寻在。

2.学校对学生的国学功底没有任何要求

学校在国学方面的要求很低甚至只是在提倡,并没有什么规定和要求,且提倡力度也不大,似乎只是一个门面工程,例如《弟子规》,只要求背会即可,连理解都不做更深的提倡,一些宣传类的书籍也只是象征性的发放。

(二)师资力量短缺

1.学校方面

作为与哲学一般地位的国学,几乎每个中小学都敬而远之,由于不参与考试,且学习国学正如学习哲学一般,其效果不够明显,且很难把它教好,故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不会专门聘请国学老师去开设这样一门“可有可无”的课。

据支教过程中的访查,中小学不会聘请有关国学的老师,其他教育机构所聘请的有关国学的授课老师正如其辅导班一样,凡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任职教师或在校学生,对其专业稍作象征性的考察,就可在辅导班教授其擅长科目,教授国学的一般为人文专业的老师或在校学生,师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2.社会资源方面

如今社会上的师范资源鲜有专攻国学的老师,这一点不用调查可得知,大学里面少有国学这个专业,人文教育虽涉及很多国学内容,但并非真正纯粹的国学,所教出的人才很少能够从事国学教育这个任务,多半也无法胜任这类教育。即便有些机构想要国学方面的人才,也很难去找,只能就近选取人文教育类的兼职此任。

在大学这几年所见过的社会上从事国学方面教育工作的人几乎全是由书法、绘画、器乐、历史典籍等爱好者转变而来,从未见过有“国学专业”的人来从事这项工作。

(三)国学教育的社会环境不够好

1.国学教育的组织方式参差不齐

就所能看到的地区来讲,有的教育机构开设辅导班,只进行传统文化以及古代经典书籍的教授和宣讲,也有的开设课外兴趣小组以及把国学融入到其他相关课程中,并且还会强调,专门开设“国学课程”并不现实,其他课程已经很满了,学生和教师的压力已经足够大,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开设一门新的课程,而且升学考试的科目中也并没有“国学”这一项,因此只作为课外兴趣,或者作为教师和学校的道义良知,随机在相关的课程中涉及就足够了。

2.国学教育不够规范化

在实际操作层面,我们可以看到,国学教育的现实状况是随意性大,主观性多,缺少课程意识,没有较为成熟、完善的课程体系做教学的实践支持。国学教育的内容较为零散,缺乏要点和系统性,国学教育的组织也缺少形式,难以从课时、师资、

教材等方面得以保证。国家教育部门在行动上缺少政策的引领和指导,有的条件较好的学校,对国学有一定爱好、对国学教育有积极认识的学校,进行了国学教育的尝试,而条件不成熟的学校还没有行动。

(四)教育工作者对国学教育的认识不足

在与众多老师沟通之后,我们发现,教育工作者对国学及国学教育的认识理解缺乏理性思考,对国学以及国学教育内涵有着比较一般的理解及认识,绝大多数股教育工作者(学校领导以及任课教师)对国学与国学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一门学科上,不具备传承民族精神的决心和信心。

三、关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考

以下讨论是基于对中小学国学教育问题的调查认知,针对上述问题,所能想出的办法和意见。

(一)建立系统的国学内容体系

国学博大精深,在小学实施国学教育,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当体现出既符合时代精神又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来说,一定要告诉学生,我们民族都曾经有过什么灿烂的文化,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并把它传承下去。

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我们祖先创造并留给我们极为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主张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一是作为后代传人不能忘本,更重要的是我们当代的青年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曾引起许多人的担忧,例如我们当今的学生,能够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连写作文都写不通顺。而且社会上出现了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危机,是民族振兴国家崛起过程中必须加以正视的并克服的障碍与挑战。

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并非照单全收,但至少是一个导向,学校应该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尤其体现人文精神和地方特点的内容纳入到国学教育的内容中。

2. 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前文所述,国学不应当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它代表的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都是当今学校教育应该纳入的内容,教育应当潜移默化地把民族精神放到每个学生身上。

3. 规范国学教育的教材。

国学教育的教材大多由宋代和清代的蒙学为引导,单一而枯燥,而众多的古代典籍一生又读不完,从事国学教育的工作者也多以个人主观倾向为方法,使国学教育良莠不齐。所以需要一些既能涉及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又精简扼要的教材来支持当今的国学教育。

(二)提高国学教育的地位

1.社会层面的重视

应当对国学教育加以重视,才能使中小学的教育对国学有更多的涉及。而社会层面更多的要靠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引导。

2.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国学教育的认知

教师的工作是国学教育成败的至关重要因素,所以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小学国学教师的国学素养,也是目前需要重视的。一个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对国学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课程的性质,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学习和提高教学的方法和效果,并能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开发国学课程。教师素养的提高将会是小学,国学教育更有生机和希望,当然这也同样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上以及财政上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参考资料:

[1]纪宝成.国学的当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6-04-05.

[2]王素贞.石家庄市小学国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809.

[3]曲殿彬,论国学与国学教育[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1):26-29.

关于小学国学教育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摘要:本文是关于对小学国学教育现状的调查和思考,探索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国学 小学 教育

团队成员:

当下传统文化及精神的缺失是越来越严重的一个社会问题,国家在大力提倡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也在教育上做了相关工作,但教育是百年大计,其效果并非一朝一夕可达成,故需时时调查和反馈,以发掘其中不足,不断改正和进步。本文专以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第X小学为例,探讨以上问题。

一、小学的国学教育现状

(一)该校涉及传统文化的教育

凡是有关传统文化的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算作对传统文化与精神的提倡和传承。

1、《弟子规》被列为该校小学生课标外必背国学经典,据该校副校长介绍,学校教学楼墙上贴着《弟子规》全文,该校小学生自小学一年级起,开始由其对应的语文老师教授和背诵《弟子规》,每逢语文晨读时间,都会温习背诵,加深记忆。加之《弟子规》文章紧凑,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节奏分明 ,对于低年级学生识字学习大有裨益,所以在历届小学生教育中都有《弟子规》的影子。

2、该校还时常给小学生发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书籍,里面涉及到中国古典神话、民间故事、成语、古代名人轶事等等,以丰富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在读书中认字,在认字中学习和成长,孩子们从这些书籍中对国学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3.该校教学楼墙上还有中华56个民族的代表性图片,让孩子从小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

(二)该校师生对国学的认识

1、对于小学生,大多数孩子认为国学就是语文课,在我们支教的班级里,有不少孩子觉得我们上的国学课和语文课很相似,只有内容和书不一样而已。也有一部分孩子觉得国学就是老东西,学国学就是知道以前落后贫穷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还有个别小学生直接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要不是考试的课,上一上就行,最好能有趣一些,至于到底学的什么,却是无关紧要。

2、在与该校老师沟通的时候,我们了解到以下几种认识:

(1)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有的老师觉得国学是一门复古的学问,研究和学习国学的人面对的大概就是古代的一些经典著作。

(2)中华传统文化。有的专业偏向文科的老师认为国学应当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孝道、茶道、礼仪、婚丧嫁娶习俗、社交习惯、日常用语等等,并且包括古代经典书籍。

(3)只有极少数老师认为国学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精粹,他们说国学精神里面不排除一些老旧封建的糟粕,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当今道德危机的社会里重新拾起的精神文明。

(三)该校对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

通过两周的支教活动,我们了解到该校对国学的重视程度仅限于提倡和背诵积累,所做的弘扬传统文化的事情也只有上述几种。并且由于不考试,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该校老师认为国学应该对其他重点科目做出必要让步,有时快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他们还会把本来用作国学教育的时间改为期末加班复习或者月考、周考等其他教学活动。

(四)关于国学辅导班的情况

1.创办情况

学校周边有许多私人创办的周末或假期辅导班,有些辅导班的广告中包含着“国学”课程,但报名该课程的学生数量远远少于英语、数学等科目。

2.师资力量

授课老师正如其他所有辅导班一样,招聘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任职教师或在校学生,对其专业稍作象征性的考察,就可在辅导班教授其擅长科目。教授国学的一般为人文专业的老师或在校学生。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基本集中在经典诵读。有关历史文化,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等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则稍有涉及,而传统节日或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如传统戏剧或民族器乐、中华武术等内容则几乎没有涉及。这说明大家更注重的是国学对当今学生的普遍教育意义,更注重国学精髓内容的选择,以及传统文化的普遍意义上的传承。传统戏剧或民族器乐或传统武术等内容,作为学校普遍意义上的课程则属于“小众”范围,相对经典诵读之类的中华传统文化来说,其教育范围明显变窄。

4.教学方法

这种类型的国学辅导班与普通语文数学课相差无几,所教授的无非还是古代经典名著,尤以《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书籍为主。教授方法也跟所有科目一样,大致为听说读写、背诵抄录、翻译欣赏等,不具备值得推广之处。

二、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下讨论也基于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第X小学支教活动过程中所了解的情况。

(一)重视程度不足

1.国学课程占比极少

在该校支教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小学教育中国学教育所占的比重极低,每周30节课,只有晨读和每周三下午的一节课会涉及到国学方面的教育,学校的整体气氛也很难让人感觉到国学精神的寻在。

2.学校对学生的国学功底没有任何要求

学校在国学方面的要求很低甚至只是在提倡,并没有什么规定和要求,且提倡力度也不大,似乎只是一个门面工程,例如《弟子规》,只要求背会即可,连理解都不做更深的提倡,一些宣传类的书籍也只是象征性的发放。

(二)师资力量短缺

1.学校方面

作为与哲学一般地位的国学,几乎每个中小学都敬而远之,由于不参与考试,且学习国学正如学习哲学一般,其效果不够明显,且很难把它教好,故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不会专门聘请国学老师去开设这样一门“可有可无”的课。

据支教过程中的访查,中小学不会聘请有关国学的老师,其他教育机构所聘请的有关国学的授课老师正如其辅导班一样,凡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任职教师或在校学生,对其专业稍作象征性的考察,就可在辅导班教授其擅长科目,教授国学的一般为人文专业的老师或在校学生,师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2.社会资源方面

如今社会上的师范资源鲜有专攻国学的老师,这一点不用调查可得知,大学里面少有国学这个专业,人文教育虽涉及很多国学内容,但并非真正纯粹的国学,所教出的人才很少能够从事国学教育这个任务,多半也无法胜任这类教育。即便有些机构想要国学方面的人才,也很难去找,只能就近选取人文教育类的兼职此任。

在大学这几年所见过的社会上从事国学方面教育工作的人几乎全是由书法、绘画、器乐、历史典籍等爱好者转变而来,从未见过有“国学专业”的人来从事这项工作。

(三)国学教育的社会环境不够好

1.国学教育的组织方式参差不齐

就所能看到的地区来讲,有的教育机构开设辅导班,只进行传统文化以及古代经典书籍的教授和宣讲,也有的开设课外兴趣小组以及把国学融入到其他相关课程中,并且还会强调,专门开设“国学课程”并不现实,其他课程已经很满了,学生和教师的压力已经足够大,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开设一门新的课程,而且升学考试的科目中也并没有“国学”这一项,因此只作为课外兴趣,或者作为教师和学校的道义良知,随机在相关的课程中涉及就足够了。

2.国学教育不够规范化

在实际操作层面,我们可以看到,国学教育的现实状况是随意性大,主观性多,缺少课程意识,没有较为成熟、完善的课程体系做教学的实践支持。国学教育的内容较为零散,缺乏要点和系统性,国学教育的组织也缺少形式,难以从课时、师资、

教材等方面得以保证。国家教育部门在行动上缺少政策的引领和指导,有的条件较好的学校,对国学有一定爱好、对国学教育有积极认识的学校,进行了国学教育的尝试,而条件不成熟的学校还没有行动。

(四)教育工作者对国学教育的认识不足

在与众多老师沟通之后,我们发现,教育工作者对国学及国学教育的认识理解缺乏理性思考,对国学以及国学教育内涵有着比较一般的理解及认识,绝大多数股教育工作者(学校领导以及任课教师)对国学与国学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一门学科上,不具备传承民族精神的决心和信心。

三、关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考

以下讨论是基于对中小学国学教育问题的调查认知,针对上述问题,所能想出的办法和意见。

(一)建立系统的国学内容体系

国学博大精深,在小学实施国学教育,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当体现出既符合时代精神又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来说,一定要告诉学生,我们民族都曾经有过什么灿烂的文化,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并把它传承下去。

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我们祖先创造并留给我们极为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主张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一是作为后代传人不能忘本,更重要的是我们当代的青年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曾引起许多人的担忧,例如我们当今的学生,能够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连写作文都写不通顺。而且社会上出现了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危机,是民族振兴国家崛起过程中必须加以正视的并克服的障碍与挑战。

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并非照单全收,但至少是一个导向,学校应该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尤其体现人文精神和地方特点的内容纳入到国学教育的内容中。

2. 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前文所述,国学不应当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它代表的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都是当今学校教育应该纳入的内容,教育应当潜移默化地把民族精神放到每个学生身上。

3. 规范国学教育的教材。

国学教育的教材大多由宋代和清代的蒙学为引导,单一而枯燥,而众多的古代典籍一生又读不完,从事国学教育的工作者也多以个人主观倾向为方法,使国学教育良莠不齐。所以需要一些既能涉及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又精简扼要的教材来支持当今的国学教育。

(二)提高国学教育的地位

1.社会层面的重视

应当对国学教育加以重视,才能使中小学的教育对国学有更多的涉及。而社会层面更多的要靠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引导。

2.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国学教育的认知

教师的工作是国学教育成败的至关重要因素,所以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小学国学教师的国学素养,也是目前需要重视的。一个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对国学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课程的性质,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学习和提高教学的方法和效果,并能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开发国学课程。教师素养的提高将会是小学,国学教育更有生机和希望,当然这也同样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上以及财政上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参考资料:

[1]纪宝成.国学的当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6-04-05.

[2]王素贞.石家庄市小学国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809.

[3]曲殿彬,论国学与国学教育[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1):26-29.


相关内容

  • 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 <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一.课题名称:<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quo ...

  • 课题总结报告
  • <小学 "校本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 总结报告 2014年6月,经省课题基地办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准,我校申报的<小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被列为江西省课题基地办2014年立项课题.现对课题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组织人员,明确分工 ...

  • 关于读经热的思考与讨论
  • 关于读经热的思考与讨论 一."读经热"如何兴起? "读经热"指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台湾王财贵先生策划兴起的少儿读经活动,在台湾与大陆掀起热潮的现象.王财贵先生是国学大师牟宗三先生的弟子,现任台湾国立台中师范学院的语文教育系副教授.1994年,他在台湾的华山讲 ...

  • 让中小学国学教育塑造"完美人格"
  • [教育解说] 让中小学国学教育塑造"完美人格" 2012年11月6日   A22:A22-评论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杨耕身 杨耕身 前不久,国内唯一传统文化教程--人教版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正式发行.这是教育部"十一五&qu ...

  • 学前教育比较学名词解释
  • 第一章 学前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一.重点名词:1学前比较教育学2整体研究3局部研究4专题比较5总体比较二.一般了解:1国内外学者关于比较教育学的观点.2学前比较教育学研究的分类.3学前比较教育学研究的方法.三.重点问题:1学前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目的.对 ...

  • 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_袁行霈
  • 第45卷第1期2008年1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 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 Vol . 45, No . 1 Jan . 2008 国学研究 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 袁行霈 (北京 ...

  • 课程教材教法
  • 第34卷第12期2014年12 月 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AND METHOD Vol.34,No.12 ,2December014 本刊2014年总目录 (括弧内依次为期数.起始页码) *特稿* 教师"行动教育" ---青浦实验新世纪探索 以需 ...

  • 2011-2014国学兴趣班总结计划
  • 深圳市坪山新区东门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国学兴趣班教学计划 一.总体目标 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发展.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树立学生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责 ...

  • 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的思考
  • 11月的深圳依然是披红挂绿,千里之外的北京已是北风清凛,黄叶飘零的初冬.我们来自宝安区二十多所国学教育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一行三十人,走进了中国最负盛名的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十三天里,我们屏息聆听,享受着一场又一场国学专家们带来的精神盛宴.一位又一位大师们以自己渊博的学识,讲经教典,使我们得到了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