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试题,答案,答题卡

高一语文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河埠(b ù)头 酿(li àng )造 攫(ju ã)取 涸(h ã)辙之鲋 ....

B. 蹊(q ī)跷 鸡雏(ch ú) 缜(zh ěn )密 不容置喙(yu án ) ....

C. 癖(p ǐ)好 掺(ch ān )假 攒(z ǎn )钱 有恃(sh ì)无恐 ....

D. 空旷(ku àng ) 呜咽(y â) 商贾(ji ǎ) 恪(k â)守不渝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 一进动物园,我们就径直来到“澳洲馆”看考拉,它们样子憨厚,一举一动总是慢悠悠的,显得_________可爱。

② 即便是这些水草,也像它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湖水一样_________无垢,使人心旷神怡,完全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③ 目光短浅的人由于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盘,_________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是不值得提倡的。

A .尤其 清静 从而 B.非常 清静 进而

C .非常 清净 从而 D.尤其 清净 进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我只不过是在做自己的事情时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

B. 恐怖分子多次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致使大量的无辜者死于非命,社会秩序动....

荡不安。

C. 深圳市代表团成员通力合作,长袖善舞,终于争取到了2011年第26届世界大....

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办权。

D. 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能把它装好。 ..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 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C. 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爱国热情的德育打卡制度,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的认识问题,出现“走过场”现象,的确让人叹息。

D.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二、本大题7小题,共3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选自《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有删改)

5. 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臣访之士大夫家 访:拜访B .此理之不易者也 易:改变 ..

C .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偷:苟且D .皆著而非之 非:批驳 ..

6.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而疑其不可考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

B .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 吾尝终日而思矣 ..

C .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D .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7.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谋诈之术”观点的一组是( )

A .①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 ②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B .①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②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C .①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②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D .①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②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认为,在旧法已亡、旧俗已灭绝很久的情况下,孔子、孟子阐明先王之道,并不是勉当时国君之所难,而是因时之变提出应当实行的主张。

B .《战国策》的写作上接《春秋》,下至楚、汉的兴起,记载的时间跨度长,史料丰富。作者对这部书的史料价值进行了肯定,认为不应该将它废弃。

C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刘向“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和孔孟“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的对比,孔孟之道与游士“邪说”的对比。

D .作者认为,战国游士之说只是“偷为一切之计”,他们尚诈、言战,有百弊而无一利,小则亡身,大则亡国,远不如先王之道“用之无弊”。

9. 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是 以 孟 子 之 书 有 为 神 农 之 言 者 有 为 墨 子 之 言 者 皆 著 而 非 之 至 此 书 之 作 则 上 继 春 秋 下 至 楚 汉 之 起 二 百 四 十 五 年 间 载 其 行 事 固 不 可 得 而 废 也。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 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②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10.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①

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②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晚年任江西刺史时因遭人陷害被官府问罪昭雪后东归故乡的途中。②流离多病的身世。

(1)“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的好不好? 为什么? (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11.默写填空(8分)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共13分)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

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学分类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能力需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抽绎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可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出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而不是理论

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一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从全身整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再中途修改。这些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变化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曾经指

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花的动态。“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已的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调整自己的动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蠢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选自《观世变》,有改动)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 5分)

A .文化环境和背景会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B. 印度佛教经过华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代表了中国人注重直观思维的特点。

C. 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D .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和习惯。

E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有深度的哲学探讨。

13、下列各项判断,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有“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中国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14、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解释“有机的宇宙观”的含义。(2分)

15、请归纳概括本文所述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哪几个特点。(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5分)

蓝窗帘 (王哲)

一扇四翼紧闭的小窗,被一袭绿色的印有大芭蕉树图案的窗帘笼着,那窗,便有了一幅雨打芭蕉的南国意境。

她站在窗下,醉在这意境中,心,不知是陷入了深深的回忆,还是脱出到渺远的神往里,竟飘飘悠悠地升忽。两眼被升忽弄得涩涩的,涩出几分凝滞。

她在这儿住了四年,又离开了四年。八年了,一个女人,能从记忆中搜索出几个八年?她不知道为什么来到这儿,也许就因了那场变故。其实,有了这场变故,她更不该来。小窗内,曾有她那么多青春的梦幻,就是这场变故,把那些美的、甜的梦幻,包括她的青春一古脑儿全葬了。可她,还是来了,来到这四翼紧闭的小窗前,像要找回那场变故使她丢失的一切。

小窗还在,却到底没有了当年的痕迹。

当年,她20岁。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八个姑娘天南海北地聚到一起,共同拥有了这扇小窗。那时的姑娘心细哟,定期擦玻璃,抹窗框„„每人尽八分之一的主人之责,她揽下了做窗帘、按时拆洗窗帘的活儿。她上街了,在一匹匹花布中徜徉。最后,她选中上一块淡蓝色的涤府绸。淡蓝,象征平和,宁静。她愿八个八分之一相加,永远等于八分之八。

小窗的尺寸是用皮尺精确地拉出来。买布的钱是八个姑娘嘻嘻哈哈凑份子凑的。可她却让售货员按尺寸的一倍剪下那布,多一倍的钱是她自己付的。

她找来八根细铁丝,在小窗四翼的上下底边处各拉上一条,淡蓝色的府绸也剪成了四块,穿在铁丝上,两头一拉直,多出一倍的布料就折出一道道极规则极细密的皱,一轮轮,煞是好看,姑娘们都赞她的手艺。她也为这杰作颇自得了一

番。

每年寒暑假,她都把这蓝窗帘带回家去,轻轻地揉净,细细地熨平,又一轮轮挂起。寒来暑往,四个春秋,她从没有忘记。

就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她最后一次洗熨这窗帘,望着日照风蚀得已有一些泛黄的皱折,她落泪了。她精心地把窗帘留下来,为将来的姑娘,留下一片淡蓝色的温馨。

一走就是四年。四年中,她梦一般地结了婚,又梦一般地离了婚。充满淡蓝色温馨的生活,有吗?她惶惑。她不甘。她欲找回青春的梦幻。于是,她来了,来到这扇小窗前,像凭吊古迹般站着。她在凭吊逝去的岁月。

是她站得太久了?小窗那紧闭的四翼忽然洞开,伸出张圆乎乎的姑娘的脸。一张写满了青春活力的脸。像她当年一样。她不禁怦然心动。那眼就又有一丝酸涩。

“你,找人吗?”

“不。看看。”她的眼,望着飘拂的绿色。

“看什么?这窗帘吗?你喜欢它?”

圆脸姑娘问了一长串。她点点头,是想不辜负姑娘的企盼,凭直觉,她猜出这窗帘一定是这姑娘买的,挂的,像她当年一样。但是,她毕竟不甘心。那一片淡蓝色的温馨呢?她似乎是为了寻找这个而来的。

“你,在这屋里住了四年吗?”

“对。马上要毕业了,真有些不舍。”

“刚来时,这窗上有窗帘吗?”问话时,她有些小心翼翼。

“有。淡蓝色的,许是高班同学留下的。”

她分明感到一阵激动。

“为什么不挂呢?”

“早换了。干吗还挂那泛了黄的东西。”姑娘擎起了一片绿色。

姑娘的话证实了她开始的猜测。她最后望了一眼大芭蕉树的绿窗帘,望了一眼被绿色映了的圆脸姑娘,转身走了。

换了,换成新的。是呀,日子不也一天天都是新的么?逝去的,已经逝去。难道只有到往昔的梦幻中,才能找到淡蓝色的温馨吗?她这样问自己,步子便一下下坚定起来,她走去,再没有回头。

(选自《福州晚报》1987年1843期)

16. 小说中写道“但是,她毕竟不甘心”。请联系全文,简述“她”为什么不甘心。(4分)

17. 从全文看,小说以“蓝窗帘”为标题有哪些方面的作用?(6分)

18. 有人说,小说最后一段纯属画蛇添足,删去更好。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由。(5分)

四、语言应用。(12分)

19. 将下面散句改为整句,可增删个别词语。(6分)

十八年来,我有时把你当作骄傲的资本,有时你又成为我进取的障碍,兴致一来,我希望你的美会成为世界之最;但一时发烧,即使把你削掉去做尼姑也不解恨。

20.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几个短句,语序标点可变动。(6分)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抓紧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这五项工作。

五、写作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写在作文纸上)(60分)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迫自己写好字。西方谚语也说“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要想方设法翻过去。正因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发挥自己。许多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活得很平淡,做事没有起色;其实,对于人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善于逼自己去成功。

请以“逼”为话题写一篇记叙类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800字以上。

1.C 【A .酿(ni àng )造B .不容置喙(hu ì)D .商贾(g ǔ)】

2.C 【①“尤其”,表示更进一步;“非常”,表示程度很高。句意中没有对比之意,应用“非常”。②“清静”,指安静,不嘈杂;“清净”,指清彻,干净。结合语境“水草像湖水一样”,应用“清净”。③“从而”,用于下文开头,表示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进而”,强调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而“忽视集体和国家利益”只是前面分句的结果,应用“从而”。】3.B 【死于非命:指遭受意外灾祸而死,或非正常死亡。不虞之誉:没有料到的赞誉。长袖善舞: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毕其功于一役:指把本来要分期分批做的事一下子就做完。常用于否定、批评职责或期望语气句中,不能用于既成事实或既定条件句中。】

4. C【A. 它可以指代竹画和竹子,指代不清。B. 句式杂糅,“国内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如此独特的生态环境”或“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目前国内”两种表达方式任选一种。D. 介词“对于”使用位置不当,应置于“鸦片战争”前。】5.A (访:访求,寻求)6.D (A „„的方面/表判断。B 表并列/表修饰。C 于是/表判断“是”。D 都是“用来„„”)

7. C(A 中①以反问句的形式肯定了二子的做法,能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②是刘向的观点。B 中①不正确,②正确。D 中①不正确,②正确。)8.D (“有百弊而无一利”与文中“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不符合)9.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每3个1分)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①译文:法令,是用来适应变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王道,是用来建立国家根本的,不能不保持统一。(“所以”1分,句式1分,“一”1分,大意1分。)翻译为:“法,是用来适应变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道,是用来确立根本的原则的,不能不统一”也可。 ②译文:这种人就是当世的大祸害是非常明显的,但一般人还有明白这一点。(“寤”1分,“而”表转折1分,大意1分)

10. (1)用的好(1分),“笑”与“悲”呼应(1分),是对自我人生经历无可奈何的苦笑(1分)。作者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奈、辛酸与不平之气(1分)。

(2) 对自己越来越可怜的老境,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感到无比压抑和悲伤(2分),对不合理的现实遭遇感到愤慨不平(2分)。11.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 (4)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

12、【答案】C E 【解析】C .原文第五段里“这一命题”指的是“变化即是常念”,而不是太极图。E 、这一判断与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和思考方式不相符合。

13、【答案】C 【解析】C 项是西汉董仲舒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按今天的哲学观点来看,这一观点显然带有机械主义的色彩,不能代表中国人的典型的思维特征。

14、【答案】①强调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皆有价值。(或“处处是活泼的生命,生命本身是值得尊重的价值”也行)②世界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所有事物相互统一和相 互联系在一起。(有代表性的命题是“天人合一”) 【解析】两方面都要强调,各2分。

15 【答案】①中国人思维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②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③中国人的有机世界观。④中国人强调对于“动态”的注意。

16、(4分)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品味。

答案:(1)她想看到自己当年精心留下的那一片淡蓝色的温馨却没有看到(2分)。

(2)她想在这里回到自己逝去的青春的梦幻却没有找到(2分)。

17、(6分)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结构的把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层级E 。

答案:构思(结构)上,“蓝窗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情节的发展紧紧围绕“蓝窗帘”展开(3分)。

内容上,“蓝窗帘”象征女主人公对平和、宁静、温馨的生活的追求。(3分;若说是在文中和“绿窗帘”形成一种对照或变化,衬托或暗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可给2分))

18、(5分)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

答案:(1)我认同这一说法(1分)。小说的构思(结尾)讲究含蓄,小说的主题避免直白,但小说的最

后一段却以作者的议论抒情直接揭示了小说主题,读者没有了想象思考的空间。(4分)

(2)我不认同这一说法(1分)。小说结构讲究完整性,删去最后一段,小说的女主人公形象还未丰满,

小说主题存在太多的不定性,更缺少了深刻性。(4分)

(答“认同”或“不认同”可得1分;如能从小说构思、结构的角度分析,说出理由的可得3分;若能从小说主题表达、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说出理由的也可得3分;若能从两方面结合说明理由的,可得4分,合共5分。)

19. 十八年来,我有时把你当做骄傲的资本,有时把你看作进取的障碍,有时我希望你的美成为世界之最,有时我恨不得把你削掉做尼姑。

20.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抓紧五项工作: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

期中考答卷

高 一 语 文 总分: (答题卡共4页,共22 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共32分)

以下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水笔在指定区域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二、古文言文阅读 (26分) 9.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是 以 孟 子 之 书 有 为 神 农 之 言 者 有 为 墨 子 之 言 者 皆 著 而 非 之 至 此 书 之 作 则 上 继 春 秋 下 至 楚 汉 之 起 二 百 四 十 五 年 间 载 其 行 事 固 不 可 得 而 废 也。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② 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②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2) 10、各4分(1) 11、默写(8分) (1) (2) (3) (4)

(5) (6) (7) (8) 三、现代文阅读 (20分)

(一)阅读 14、(2分) 15、(3分) 16、(4分)

17、(6分)

18、(5分) 四、语言应用。(12分) 19、(6分) 20、(6分)

五、作文(共60分)

11

12

13

高一语文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河埠(b ù)头 酿(li àng )造 攫(ju ã)取 涸(h ã)辙之鲋 ....

B. 蹊(q ī)跷 鸡雏(ch ú) 缜(zh ěn )密 不容置喙(yu án ) ....

C. 癖(p ǐ)好 掺(ch ān )假 攒(z ǎn )钱 有恃(sh ì)无恐 ....

D. 空旷(ku àng ) 呜咽(y â) 商贾(ji ǎ) 恪(k â)守不渝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 一进动物园,我们就径直来到“澳洲馆”看考拉,它们样子憨厚,一举一动总是慢悠悠的,显得_________可爱。

② 即便是这些水草,也像它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湖水一样_________无垢,使人心旷神怡,完全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③ 目光短浅的人由于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盘,_________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是不值得提倡的。

A .尤其 清静 从而 B.非常 清静 进而

C .非常 清净 从而 D.尤其 清净 进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我只不过是在做自己的事情时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

B. 恐怖分子多次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致使大量的无辜者死于非命,社会秩序动....

荡不安。

C. 深圳市代表团成员通力合作,长袖善舞,终于争取到了2011年第26届世界大....

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办权。

D. 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能把它装好。 ..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 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C. 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爱国热情的德育打卡制度,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的认识问题,出现“走过场”现象,的确让人叹息。

D.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二、本大题7小题,共3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选自《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有删改)

5. 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臣访之士大夫家 访:拜访B .此理之不易者也 易:改变 ..

C .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偷:苟且D .皆著而非之 非:批驳 ..

6.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而疑其不可考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

B .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 吾尝终日而思矣 ..

C .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D .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7.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谋诈之术”观点的一组是( )

A .①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 ②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B .①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②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C .①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②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D .①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②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认为,在旧法已亡、旧俗已灭绝很久的情况下,孔子、孟子阐明先王之道,并不是勉当时国君之所难,而是因时之变提出应当实行的主张。

B .《战国策》的写作上接《春秋》,下至楚、汉的兴起,记载的时间跨度长,史料丰富。作者对这部书的史料价值进行了肯定,认为不应该将它废弃。

C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刘向“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和孔孟“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的对比,孔孟之道与游士“邪说”的对比。

D .作者认为,战国游士之说只是“偷为一切之计”,他们尚诈、言战,有百弊而无一利,小则亡身,大则亡国,远不如先王之道“用之无弊”。

9. 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是 以 孟 子 之 书 有 为 神 农 之 言 者 有 为 墨 子 之 言 者 皆 著 而 非 之 至 此 书 之 作 则 上 继 春 秋 下 至 楚 汉 之 起 二 百 四 十 五 年 间 载 其 行 事 固 不 可 得 而 废 也。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 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②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10.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①

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②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晚年任江西刺史时因遭人陷害被官府问罪昭雪后东归故乡的途中。②流离多病的身世。

(1)“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的好不好? 为什么? (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11.默写填空(8分)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共13分)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

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学分类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能力需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抽绎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可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出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而不是理论

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一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从全身整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再中途修改。这些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变化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曾经指

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花的动态。“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已的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调整自己的动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蠢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选自《观世变》,有改动)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 5分)

A .文化环境和背景会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B. 印度佛教经过华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代表了中国人注重直观思维的特点。

C. 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D .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和习惯。

E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有深度的哲学探讨。

13、下列各项判断,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有“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中国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14、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解释“有机的宇宙观”的含义。(2分)

15、请归纳概括本文所述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哪几个特点。(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5分)

蓝窗帘 (王哲)

一扇四翼紧闭的小窗,被一袭绿色的印有大芭蕉树图案的窗帘笼着,那窗,便有了一幅雨打芭蕉的南国意境。

她站在窗下,醉在这意境中,心,不知是陷入了深深的回忆,还是脱出到渺远的神往里,竟飘飘悠悠地升忽。两眼被升忽弄得涩涩的,涩出几分凝滞。

她在这儿住了四年,又离开了四年。八年了,一个女人,能从记忆中搜索出几个八年?她不知道为什么来到这儿,也许就因了那场变故。其实,有了这场变故,她更不该来。小窗内,曾有她那么多青春的梦幻,就是这场变故,把那些美的、甜的梦幻,包括她的青春一古脑儿全葬了。可她,还是来了,来到这四翼紧闭的小窗前,像要找回那场变故使她丢失的一切。

小窗还在,却到底没有了当年的痕迹。

当年,她20岁。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八个姑娘天南海北地聚到一起,共同拥有了这扇小窗。那时的姑娘心细哟,定期擦玻璃,抹窗框„„每人尽八分之一的主人之责,她揽下了做窗帘、按时拆洗窗帘的活儿。她上街了,在一匹匹花布中徜徉。最后,她选中上一块淡蓝色的涤府绸。淡蓝,象征平和,宁静。她愿八个八分之一相加,永远等于八分之八。

小窗的尺寸是用皮尺精确地拉出来。买布的钱是八个姑娘嘻嘻哈哈凑份子凑的。可她却让售货员按尺寸的一倍剪下那布,多一倍的钱是她自己付的。

她找来八根细铁丝,在小窗四翼的上下底边处各拉上一条,淡蓝色的府绸也剪成了四块,穿在铁丝上,两头一拉直,多出一倍的布料就折出一道道极规则极细密的皱,一轮轮,煞是好看,姑娘们都赞她的手艺。她也为这杰作颇自得了一

番。

每年寒暑假,她都把这蓝窗帘带回家去,轻轻地揉净,细细地熨平,又一轮轮挂起。寒来暑往,四个春秋,她从没有忘记。

就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她最后一次洗熨这窗帘,望着日照风蚀得已有一些泛黄的皱折,她落泪了。她精心地把窗帘留下来,为将来的姑娘,留下一片淡蓝色的温馨。

一走就是四年。四年中,她梦一般地结了婚,又梦一般地离了婚。充满淡蓝色温馨的生活,有吗?她惶惑。她不甘。她欲找回青春的梦幻。于是,她来了,来到这扇小窗前,像凭吊古迹般站着。她在凭吊逝去的岁月。

是她站得太久了?小窗那紧闭的四翼忽然洞开,伸出张圆乎乎的姑娘的脸。一张写满了青春活力的脸。像她当年一样。她不禁怦然心动。那眼就又有一丝酸涩。

“你,找人吗?”

“不。看看。”她的眼,望着飘拂的绿色。

“看什么?这窗帘吗?你喜欢它?”

圆脸姑娘问了一长串。她点点头,是想不辜负姑娘的企盼,凭直觉,她猜出这窗帘一定是这姑娘买的,挂的,像她当年一样。但是,她毕竟不甘心。那一片淡蓝色的温馨呢?她似乎是为了寻找这个而来的。

“你,在这屋里住了四年吗?”

“对。马上要毕业了,真有些不舍。”

“刚来时,这窗上有窗帘吗?”问话时,她有些小心翼翼。

“有。淡蓝色的,许是高班同学留下的。”

她分明感到一阵激动。

“为什么不挂呢?”

“早换了。干吗还挂那泛了黄的东西。”姑娘擎起了一片绿色。

姑娘的话证实了她开始的猜测。她最后望了一眼大芭蕉树的绿窗帘,望了一眼被绿色映了的圆脸姑娘,转身走了。

换了,换成新的。是呀,日子不也一天天都是新的么?逝去的,已经逝去。难道只有到往昔的梦幻中,才能找到淡蓝色的温馨吗?她这样问自己,步子便一下下坚定起来,她走去,再没有回头。

(选自《福州晚报》1987年1843期)

16. 小说中写道“但是,她毕竟不甘心”。请联系全文,简述“她”为什么不甘心。(4分)

17. 从全文看,小说以“蓝窗帘”为标题有哪些方面的作用?(6分)

18. 有人说,小说最后一段纯属画蛇添足,删去更好。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由。(5分)

四、语言应用。(12分)

19. 将下面散句改为整句,可增删个别词语。(6分)

十八年来,我有时把你当作骄傲的资本,有时你又成为我进取的障碍,兴致一来,我希望你的美会成为世界之最;但一时发烧,即使把你削掉去做尼姑也不解恨。

20.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几个短句,语序标点可变动。(6分)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抓紧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这五项工作。

五、写作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写在作文纸上)(60分)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迫自己写好字。西方谚语也说“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要想方设法翻过去。正因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发挥自己。许多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活得很平淡,做事没有起色;其实,对于人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善于逼自己去成功。

请以“逼”为话题写一篇记叙类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800字以上。

1.C 【A .酿(ni àng )造B .不容置喙(hu ì)D .商贾(g ǔ)】

2.C 【①“尤其”,表示更进一步;“非常”,表示程度很高。句意中没有对比之意,应用“非常”。②“清静”,指安静,不嘈杂;“清净”,指清彻,干净。结合语境“水草像湖水一样”,应用“清净”。③“从而”,用于下文开头,表示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进而”,强调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而“忽视集体和国家利益”只是前面分句的结果,应用“从而”。】3.B 【死于非命:指遭受意外灾祸而死,或非正常死亡。不虞之誉:没有料到的赞誉。长袖善舞: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毕其功于一役:指把本来要分期分批做的事一下子就做完。常用于否定、批评职责或期望语气句中,不能用于既成事实或既定条件句中。】

4. C【A. 它可以指代竹画和竹子,指代不清。B. 句式杂糅,“国内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如此独特的生态环境”或“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目前国内”两种表达方式任选一种。D. 介词“对于”使用位置不当,应置于“鸦片战争”前。】5.A (访:访求,寻求)6.D (A „„的方面/表判断。B 表并列/表修饰。C 于是/表判断“是”。D 都是“用来„„”)

7. C(A 中①以反问句的形式肯定了二子的做法,能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②是刘向的观点。B 中①不正确,②正确。D 中①不正确,②正确。)8.D (“有百弊而无一利”与文中“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不符合)9.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每3个1分)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①译文:法令,是用来适应变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王道,是用来建立国家根本的,不能不保持统一。(“所以”1分,句式1分,“一”1分,大意1分。)翻译为:“法,是用来适应变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道,是用来确立根本的原则的,不能不统一”也可。 ②译文:这种人就是当世的大祸害是非常明显的,但一般人还有明白这一点。(“寤”1分,“而”表转折1分,大意1分)

10. (1)用的好(1分),“笑”与“悲”呼应(1分),是对自我人生经历无可奈何的苦笑(1分)。作者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奈、辛酸与不平之气(1分)。

(2) 对自己越来越可怜的老境,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感到无比压抑和悲伤(2分),对不合理的现实遭遇感到愤慨不平(2分)。11.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 (4)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

12、【答案】C E 【解析】C .原文第五段里“这一命题”指的是“变化即是常念”,而不是太极图。E 、这一判断与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和思考方式不相符合。

13、【答案】C 【解析】C 项是西汉董仲舒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按今天的哲学观点来看,这一观点显然带有机械主义的色彩,不能代表中国人的典型的思维特征。

14、【答案】①强调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皆有价值。(或“处处是活泼的生命,生命本身是值得尊重的价值”也行)②世界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所有事物相互统一和相 互联系在一起。(有代表性的命题是“天人合一”) 【解析】两方面都要强调,各2分。

15 【答案】①中国人思维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②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③中国人的有机世界观。④中国人强调对于“动态”的注意。

16、(4分)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品味。

答案:(1)她想看到自己当年精心留下的那一片淡蓝色的温馨却没有看到(2分)。

(2)她想在这里回到自己逝去的青春的梦幻却没有找到(2分)。

17、(6分)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结构的把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层级E 。

答案:构思(结构)上,“蓝窗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情节的发展紧紧围绕“蓝窗帘”展开(3分)。

内容上,“蓝窗帘”象征女主人公对平和、宁静、温馨的生活的追求。(3分;若说是在文中和“绿窗帘”形成一种对照或变化,衬托或暗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可给2分))

18、(5分)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

答案:(1)我认同这一说法(1分)。小说的构思(结尾)讲究含蓄,小说的主题避免直白,但小说的最

后一段却以作者的议论抒情直接揭示了小说主题,读者没有了想象思考的空间。(4分)

(2)我不认同这一说法(1分)。小说结构讲究完整性,删去最后一段,小说的女主人公形象还未丰满,

小说主题存在太多的不定性,更缺少了深刻性。(4分)

(答“认同”或“不认同”可得1分;如能从小说构思、结构的角度分析,说出理由的可得3分;若能从小说主题表达、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说出理由的也可得3分;若能从两方面结合说明理由的,可得4分,合共5分。)

19. 十八年来,我有时把你当做骄傲的资本,有时把你看作进取的障碍,有时我希望你的美成为世界之最,有时我恨不得把你削掉做尼姑。

20.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抓紧五项工作: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

期中考答卷

高 一 语 文 总分: (答题卡共4页,共22 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共32分)

以下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水笔在指定区域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二、古文言文阅读 (26分) 9.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是 以 孟 子 之 书 有 为 神 农 之 言 者 有 为 墨 子 之 言 者 皆 著 而 非 之 至 此 书 之 作 则 上 继 春 秋 下 至 楚 汉 之 起 二 百 四 十 五 年 间 载 其 行 事 固 不 可 得 而 废 也。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② 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②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2) 10、各4分(1) 11、默写(8分) (1) (2) (3) (4)

(5) (6) (7) (8) 三、现代文阅读 (20分)

(一)阅读 14、(2分) 15、(3分) 16、(4分)

17、(6分)

18、(5分) 四、语言应用。(12分) 19、(6分) 20、(6分)

五、作文(共60分)

11

12

13


相关内容

  • 衡水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数学试卷(理科) 命题人: 审核人: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1. 答卷Ⅰ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 ...

  •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测试题及答案
  • 高一数学必修一学业水平测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5分, 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答题卡中) 1. 已知全集U ={0, 1, 2, 3, 4}, M ={0, 1. 2}, N = ...

  • 高一化学(必修1)期中考试试题_免费试卷当知网
  • 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1)期中考试试题 温馨提示: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别.考生号填在答题卡上. 2 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上,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或喱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3 考试时间:100分钟 必答题总分100分,延伸拓展题20分 ...

  •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详解
  • 2006学年上学期杭州市萧山区六.八.九中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卷详细解答 命题人:曾良策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试场号和座位号.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

  •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
  •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2014-05-06) --李剑君 一.试题概况: 本次历史统考试题题量适中,对所学知识的覆盖面较大,题型和卷面设计基本与高考接轨,注重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与能力要求相结合 试卷的整体难度不大,所以学生的适应度也比较好.高一年级四个班,全年级最高分93分,最低分32分.从各班及格率 ...

  • 绵阳2016.1高一化学试题及答案
  • 秘密 ★ 启用前 [考试时间2016年1月19日下午4:20-6:00] 高中2015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化 学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 ...

  • 高一物理试卷分析物理
  • xx 高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试卷分析 高一物理备课组 xx 2015/11/9 本次考试所采用试卷为高一物理备课组自行命题的<拜城第四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卷>,汉语部共399名高一学生参加了此次考试. 一.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 二.试 ...

  • 2016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浙江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0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18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面对突 ...

  • 高一化学试题
  • 2015-2016学年度下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由笫I 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 ...

  • 2016-2017高一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 英 语 试 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