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读课标中成长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语文是母语教育的课程,语文教学是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 语文素养 ” 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今天我将结合课标,说一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我将从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解读。
第一方面:理论引领,说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 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不是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从“三个维度”提出,各学段又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几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第二学段作为一、三学段的枢纽,除了一以贯之的目标,还应达到:识字写字目标,要求学生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习作目标,要求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口语交际目标,要求学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综合性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 。
纵观三个学段目标,侧重点各有不同:低段侧重识字写字和正确朗读的训练;中段关注词、句、段的理解;高段侧重句、段、篇的训练。三个学段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第二方面:纵横联系,说本册教材体系。
本册是中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是低段教材的延续,又是高段教材的铺垫,教材准确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同时还具有鲜明的特点:
1、题材的多样性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包括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内容;设计了八个单元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就文章的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等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2、体裁的多样性
本册教材选用了多种体裁的课文,有古诗词、现代诗、说明文、记叙文等。第一次出现了“词”这种体裁,意在使学生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押韵美。
3、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平台。
教材中,单元前的“导语” 、课与课之间的“链接语” 、课文中的“泡泡语” ,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
第三方面:灵活运用 ,说单元课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册既要完成中段阅读目标,又为高段阅读作准备,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第五组课文为例:本组课文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专题展开,选编的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本组课文除了落实识字写字目标外,应重点落实本学年阅读目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本单元的阅读目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生命的美好。
课标提倡尽可能在语文课和学生的“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如何利用好教材,让语文课成为语文生活的铺垫呢?下面,我将以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生命 生命》为例来谈谈我的认识。
《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可以联系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降低本课教学难度。
首先,三维目标要明确。
知识与能力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写“震撼、欲望、糟蹋、骚扰”等词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品读课文、交流讨论、抒写感言等方法,提升对生命的认识,升华文本内涵。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中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必修课。本文主要讲述了“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倾听心跳” 三件小事。在学生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三个事例。在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可作适当地引导: “你是怎样概括出来的?能把你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吗?”并及时提炼: “先概括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再把它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在本册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中将有更加详细的渗透。
接着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提问也是中段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从学生的提问中又能窥见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情况。有的问题可以在第一课时直接解决,对于本课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1、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2、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可以先保留,让学生在品读完课文后再去解决。
2、以读悟情,品味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生命 生命》一文中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既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了实现有效阅读,我采用自主学习五步曲:读——划——谈——想——再读。 以“飞蛾求生”为例,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 2 自然段,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谈一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挣扎、极力)接着围绕重点句“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展开对话。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飞蛾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后,再指导朗读。这种“读中品——品中悟——悟后再读”的生本对话,层层深入,让学生品读句子、学会方法的同时,还真切地感悟到生命的珍贵。再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3、拓展文本,实现心灵的共鸣
除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外,还应当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这一事例中,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的理解,我适时拓展文本:
作者杏林子自12岁起,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生与病魔纠缠未休,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小学毕业后便因病辍学的杏林子,数十年来坚持自修,先后出版多部文集,成为台湾著名作家。创办伊甸残障基金,身体力行,为残障朋友服务。著有《杏林小记》、《生之歌》等作品。
引导学生扣紧“白白地糟蹋”“好好地使用”,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怎样是白白地糟蹋?怎样是好好地使用?
4、升华情感,写生命感言。
语文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理解和感悟,还需要通过阅读、习作等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生自身的语言建构。教学《生命 生命》时,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书写对生命的感悟,除了作者的感悟外,我出示拓展文本: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杏林子 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张海迪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苏联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
同学们,你的生命感悟是什么呢?” 让学生在语言中感受生命,启迪心灵的智慧,抒写生命的感言。
实现语文课与语文生活的通道,还可以让学生在学完《生命 生命》一文后,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主题走进生活的课堂:积累热爱生命的格言、欣赏热爱生命的图片、观察生命现象、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在形式多样的生活课堂里,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另外,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新课标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特别强调 “ 正确的写字姿势 ” 和 “ 良好的写字习惯 ” ,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本课的识字教学可采取自主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识字规
律,总结识字方法。如同音字、形近字辨析的方式。(扰──拢;限──狠、蹋──踏等。)小学生要随堂练习,天天练字 ,难写的字教师要范写。
最后,我想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认识我们的语文教学,他说,我想“教育”这个词,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问题。……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的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目标。
在研读课标中成长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语文是母语教育的课程,语文教学是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 语文素养 ” 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今天我将结合课标,说一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我将从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解读。
第一方面:理论引领,说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 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不是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从“三个维度”提出,各学段又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几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第二学段作为一、三学段的枢纽,除了一以贯之的目标,还应达到:识字写字目标,要求学生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习作目标,要求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口语交际目标,要求学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综合性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 。
纵观三个学段目标,侧重点各有不同:低段侧重识字写字和正确朗读的训练;中段关注词、句、段的理解;高段侧重句、段、篇的训练。三个学段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第二方面:纵横联系,说本册教材体系。
本册是中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是低段教材的延续,又是高段教材的铺垫,教材准确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同时还具有鲜明的特点:
1、题材的多样性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包括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内容;设计了八个单元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就文章的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等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2、体裁的多样性
本册教材选用了多种体裁的课文,有古诗词、现代诗、说明文、记叙文等。第一次出现了“词”这种体裁,意在使学生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押韵美。
3、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平台。
教材中,单元前的“导语” 、课与课之间的“链接语” 、课文中的“泡泡语” ,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
第三方面:灵活运用 ,说单元课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册既要完成中段阅读目标,又为高段阅读作准备,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第五组课文为例:本组课文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专题展开,选编的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本组课文除了落实识字写字目标外,应重点落实本学年阅读目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本单元的阅读目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生命的美好。
课标提倡尽可能在语文课和学生的“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如何利用好教材,让语文课成为语文生活的铺垫呢?下面,我将以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生命 生命》为例来谈谈我的认识。
《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可以联系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降低本课教学难度。
首先,三维目标要明确。
知识与能力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写“震撼、欲望、糟蹋、骚扰”等词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品读课文、交流讨论、抒写感言等方法,提升对生命的认识,升华文本内涵。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中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必修课。本文主要讲述了“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倾听心跳” 三件小事。在学生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三个事例。在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可作适当地引导: “你是怎样概括出来的?能把你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吗?”并及时提炼: “先概括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再把它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在本册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中将有更加详细的渗透。
接着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提问也是中段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从学生的提问中又能窥见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情况。有的问题可以在第一课时直接解决,对于本课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1、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2、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可以先保留,让学生在品读完课文后再去解决。
2、以读悟情,品味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生命 生命》一文中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既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了实现有效阅读,我采用自主学习五步曲:读——划——谈——想——再读。 以“飞蛾求生”为例,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 2 自然段,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谈一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挣扎、极力)接着围绕重点句“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展开对话。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飞蛾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后,再指导朗读。这种“读中品——品中悟——悟后再读”的生本对话,层层深入,让学生品读句子、学会方法的同时,还真切地感悟到生命的珍贵。再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3、拓展文本,实现心灵的共鸣
除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外,还应当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这一事例中,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的理解,我适时拓展文本:
作者杏林子自12岁起,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生与病魔纠缠未休,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小学毕业后便因病辍学的杏林子,数十年来坚持自修,先后出版多部文集,成为台湾著名作家。创办伊甸残障基金,身体力行,为残障朋友服务。著有《杏林小记》、《生之歌》等作品。
引导学生扣紧“白白地糟蹋”“好好地使用”,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怎样是白白地糟蹋?怎样是好好地使用?
4、升华情感,写生命感言。
语文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理解和感悟,还需要通过阅读、习作等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生自身的语言建构。教学《生命 生命》时,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书写对生命的感悟,除了作者的感悟外,我出示拓展文本: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杏林子 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张海迪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苏联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
同学们,你的生命感悟是什么呢?” 让学生在语言中感受生命,启迪心灵的智慧,抒写生命的感言。
实现语文课与语文生活的通道,还可以让学生在学完《生命 生命》一文后,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主题走进生活的课堂:积累热爱生命的格言、欣赏热爱生命的图片、观察生命现象、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在形式多样的生活课堂里,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另外,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新课标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特别强调 “ 正确的写字姿势 ” 和 “ 良好的写字习惯 ” ,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本课的识字教学可采取自主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识字规
律,总结识字方法。如同音字、形近字辨析的方式。(扰──拢;限──狠、蹋──踏等。)小学生要随堂练习,天天练字 ,难写的字教师要范写。
最后,我想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认识我们的语文教学,他说,我想“教育”这个词,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问题。……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的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