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二:武夷山

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二:武夷山

央视国际 2003年08月01日 10:42

自然文化双遗产:武夷山

(编导:续跃东 撰稿:周一兵)

金斑喙凤蝶是世界凤蝶科中最珍稀的蝴蝶品种。目前,全世界找到的标本,不足20只,其中有4只是在武夷山发现的,它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类的昆虫。如今仍有200多种蝴蝶在武夷山繁衍着后代。武夷山坐落在福建和江西省的交界处,这里众多的山峰和峡谷构成了非常复杂的地形,它也是我国6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 最早到武夷山收集生物标本的是英国的园艺学者福琼。1848年他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雇用来华收集茶种和茶树苗。1849年5月,福琼来到武夷山,他几乎忘了自己的任务,

这里有许多他从来都没有见过的植物、鸟类和昆虫。

福琼带着有限种类的植物返回欧洲后,中国武夷山有大量稀有物种的消息,引起了

西方生物界的极大关注。

1873年,法国传教士谭微道在武夷山进行了大规模的生物考察和标本的采集,并将这些标本运回法国,至今仍在巴黎自然博物馆中收藏着。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生物学者、

标本商相继在武夷山地区采集了大量标本。

在我们的地球经历第四纪冰川时候,地球上被称为古生物系的动植物大部分都灭绝了。但在武夷山,经过地质学家多次考察,都没有发现第四纪冰川的痕迹。他们判断,正因为武夷山复杂的地形和地貌所形成的独立气候条件,使一些植物和动物躲开了灾难

而繁衍下来。

这里的鹅掌楸是一种生活在第三纪的古老树种,它在北美大陆同样也存活着,科学

家们由此而得出了北美大陆与欧亚大陆原本相连的结论。

这里还有一种不冬眠的蛙,它的嘴边长着两个特别坚硬的角刺,当地村民称它为“角怪”,最近,专家给它起了一个学名,叫“崇安髭蟾”,它也是蛙类,但是它的蝌

蚪要经过两个冬天才能变成小角怪。

武夷山不断发现新物种,特别是昆虫。武夷山,是一块野生动植物避难的场所,是

全世界最好的生产动植物模式标本的圣地。但他的价值又不只于此。

在武夷山市的朱子巷旁,著名的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从14岁定居武夷山直到71岁去

世,一住就将近60年。

1999年,国际古迹理事会的专家们在研究武夷山是否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条件时,找

到了与朱程理学相对应的英文名称Neo-Confucianism (后孔子主义)。

16世纪一些在中国传教的西方教士首先接触到朱熹的著作。最早翻译朱熹著作的是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他首次将《四书》译成拉丁文,并将朱熹理学介绍到了欧洲。至今,在德国、美国等国家的一些著名的大学,都开设有研读朱熹理学博士学位的研究院。

朱熹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是武夷山区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因素。

朱子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天理论,将伦理关系从人际之间引向人与自然之间。他认为:“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世间万物顺其自然发展,是人类应尽的义务。” 早在秦汉以来,武夷山就成为各种教派首选的传教之地。至今还保存着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武夷宫、元代皇家御茶园以及400多处历代名人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为研

究武夷山历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中国的传统宗教道教把武夷山看做是天下神山之一,道教徒深信:在秦始皇时期,曾经有一位号称是武夷君的神仙,驾紫云,跨白马来此山中修行,武夷山因此而得名。

宋绍圣二年(1095年),祈雨获应,封武夷君为显道真人。

盛唐晚期,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被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朝廷明令:所有受到封表的名山,一定要保护山林,严禁砍伐。这使得武夷山的动植物资源始终得到良好的保护,避免了人为的破坏,到现在能够依然保留着95.3%的森林覆盖面积

和众多历史文化的遗迹。

城村位于武夷山九曲溪下游的崇阳溪畔。1958年武夷山南平地区文物普查队来到这里进行文物普查,在距离城村不远的一座古城池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绳纹陶器和印纹硬

陶片以及印有文字的筒状瓦片。

第二年,考古工作者对这座古城进行了清理,一座大规模的汉代古城渐渐地显露。已探明的古城总面积达48万平方米。为了保护古代遗迹,当古城遗址被清理到900多平方米的时候,停止了考古发掘。随着这座古城渐渐浮出尘土,考古学家的推论,也渐

渐趋于统一。他们肯定了这是一处汉代时期闽越国鼎盛时建立的一处城址。 在明代嘉靖年间编修的《建阳县志》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述:“闽王城,在崇文

里,地名城村,周围有土堆如城,其中平坦,故老相传为王殿基。”

崇文里就是明代前后,古城遗址所处位置的地名,离它不远也恰恰有一个名叫城村

的小村庄,《建阳县志》中提到的闽王,是指汉代闽越人的首领闽越王。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闽越人的首领是闽越王无诸,无诸的祖先是越王勾践。 闽越王国一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直到公元前110年(汉元封元年),闽越王余善擅自称帝。汉武帝派兵灭掉闽越王国,并下诏:“东越(闽越)险阻反复,为后世患,迁其民于江淮间,遂虚其地。”将大批的闽越族人迁往江淮地区,使之逐渐汉化。 在闽越国与汉朝的军队开战之前,闽越王下令将没有战斗能力的老人、妇女和儿童躲入山中,闽越国灭国后,逃进山里的这些人,在他们的祖先曾经生活过的九曲溪上游定居下来。他们后来被称为:山越,沿袭了他们祖先闽越人的生活习俗,并逐渐与汉民族融合。悬架在武夷山悬崖上的悬棺,似乎在提示人们,山越人和他们祖先闽越人曾在

这里生活过。(CCTV 《探索发现》供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二:武夷山

央视国际 2003年08月01日 10:42

自然文化双遗产:武夷山

(编导:续跃东 撰稿:周一兵)

金斑喙凤蝶是世界凤蝶科中最珍稀的蝴蝶品种。目前,全世界找到的标本,不足20只,其中有4只是在武夷山发现的,它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类的昆虫。如今仍有200多种蝴蝶在武夷山繁衍着后代。武夷山坐落在福建和江西省的交界处,这里众多的山峰和峡谷构成了非常复杂的地形,它也是我国6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 最早到武夷山收集生物标本的是英国的园艺学者福琼。1848年他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雇用来华收集茶种和茶树苗。1849年5月,福琼来到武夷山,他几乎忘了自己的任务,

这里有许多他从来都没有见过的植物、鸟类和昆虫。

福琼带着有限种类的植物返回欧洲后,中国武夷山有大量稀有物种的消息,引起了

西方生物界的极大关注。

1873年,法国传教士谭微道在武夷山进行了大规模的生物考察和标本的采集,并将这些标本运回法国,至今仍在巴黎自然博物馆中收藏着。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生物学者、

标本商相继在武夷山地区采集了大量标本。

在我们的地球经历第四纪冰川时候,地球上被称为古生物系的动植物大部分都灭绝了。但在武夷山,经过地质学家多次考察,都没有发现第四纪冰川的痕迹。他们判断,正因为武夷山复杂的地形和地貌所形成的独立气候条件,使一些植物和动物躲开了灾难

而繁衍下来。

这里的鹅掌楸是一种生活在第三纪的古老树种,它在北美大陆同样也存活着,科学

家们由此而得出了北美大陆与欧亚大陆原本相连的结论。

这里还有一种不冬眠的蛙,它的嘴边长着两个特别坚硬的角刺,当地村民称它为“角怪”,最近,专家给它起了一个学名,叫“崇安髭蟾”,它也是蛙类,但是它的蝌

蚪要经过两个冬天才能变成小角怪。

武夷山不断发现新物种,特别是昆虫。武夷山,是一块野生动植物避难的场所,是

全世界最好的生产动植物模式标本的圣地。但他的价值又不只于此。

在武夷山市的朱子巷旁,著名的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从14岁定居武夷山直到71岁去

世,一住就将近60年。

1999年,国际古迹理事会的专家们在研究武夷山是否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条件时,找

到了与朱程理学相对应的英文名称Neo-Confucianism (后孔子主义)。

16世纪一些在中国传教的西方教士首先接触到朱熹的著作。最早翻译朱熹著作的是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他首次将《四书》译成拉丁文,并将朱熹理学介绍到了欧洲。至今,在德国、美国等国家的一些著名的大学,都开设有研读朱熹理学博士学位的研究院。

朱熹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是武夷山区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因素。

朱子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天理论,将伦理关系从人际之间引向人与自然之间。他认为:“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世间万物顺其自然发展,是人类应尽的义务。” 早在秦汉以来,武夷山就成为各种教派首选的传教之地。至今还保存着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武夷宫、元代皇家御茶园以及400多处历代名人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为研

究武夷山历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中国的传统宗教道教把武夷山看做是天下神山之一,道教徒深信:在秦始皇时期,曾经有一位号称是武夷君的神仙,驾紫云,跨白马来此山中修行,武夷山因此而得名。

宋绍圣二年(1095年),祈雨获应,封武夷君为显道真人。

盛唐晚期,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被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朝廷明令:所有受到封表的名山,一定要保护山林,严禁砍伐。这使得武夷山的动植物资源始终得到良好的保护,避免了人为的破坏,到现在能够依然保留着95.3%的森林覆盖面积

和众多历史文化的遗迹。

城村位于武夷山九曲溪下游的崇阳溪畔。1958年武夷山南平地区文物普查队来到这里进行文物普查,在距离城村不远的一座古城池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绳纹陶器和印纹硬

陶片以及印有文字的筒状瓦片。

第二年,考古工作者对这座古城进行了清理,一座大规模的汉代古城渐渐地显露。已探明的古城总面积达48万平方米。为了保护古代遗迹,当古城遗址被清理到900多平方米的时候,停止了考古发掘。随着这座古城渐渐浮出尘土,考古学家的推论,也渐

渐趋于统一。他们肯定了这是一处汉代时期闽越国鼎盛时建立的一处城址。 在明代嘉靖年间编修的《建阳县志》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述:“闽王城,在崇文

里,地名城村,周围有土堆如城,其中平坦,故老相传为王殿基。”

崇文里就是明代前后,古城遗址所处位置的地名,离它不远也恰恰有一个名叫城村

的小村庄,《建阳县志》中提到的闽王,是指汉代闽越人的首领闽越王。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闽越人的首领是闽越王无诸,无诸的祖先是越王勾践。 闽越王国一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直到公元前110年(汉元封元年),闽越王余善擅自称帝。汉武帝派兵灭掉闽越王国,并下诏:“东越(闽越)险阻反复,为后世患,迁其民于江淮间,遂虚其地。”将大批的闽越族人迁往江淮地区,使之逐渐汉化。 在闽越国与汉朝的军队开战之前,闽越王下令将没有战斗能力的老人、妇女和儿童躲入山中,闽越国灭国后,逃进山里的这些人,在他们的祖先曾经生活过的九曲溪上游定居下来。他们后来被称为:山越,沿袭了他们祖先闽越人的生活习俗,并逐渐与汉民族融合。悬架在武夷山悬崖上的悬棺,似乎在提示人们,山越人和他们祖先闽越人曾在

这里生活过。(CCTV 《探索发现》供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 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
  • 自然遗产:庐山 文化遗产:颐和园 自然遗产:苏州园林 文化遗产:丽江 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文化遗产:秦始皇陵 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 自然遗产:黄龙 自然文化遗产:黄山 文化遗产:云冈石窟 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 文化遗产:莫高窟 自然文化遗产:泰山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 自然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 ...

  • 母树大红袍
  • 母树大红袍 母树品种 中国茶界权威著作<中国名茶志>,岩茶泰斗姚月明主编的福建卷记载,北斗及九龙窠的于60年代末均曾于衰老茶树上剪穗扦插,成活三株,北斗峰的称北斗一号,九龙窠的称北斗二号,十余年试制结果,均证明制优率极高,香气滋味极受赞赏,现已较大量繁殖栽种于武夷不同山岩-- 保护措施 ...

  • [法律法规]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 [阅读全文]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颁布施行<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的公告 <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已由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02年5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福建省人民 ...

  • 清代北商的茶叶贸易
  • 出处:节录自<清代北商的茶叶贸易>,原刊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注释从略. 作者:赖惠敏,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食货志"专栏编辑:李晓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福建的君眉茶 ▲武陵山君眉茶 闽浙总督王懿德的奏折提及福建产茶 ...

  • 浅谈古建筑防火
  • [摘 要]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古建筑被无情的大火吞噬,给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遗憾,也成为文物保护.消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古建筑越来越受到火灾的威胁.如何适应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变化,防止发生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是消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古建筑与火灾原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 ...

  •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武夷山
  •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武夷山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 夷山脉是中国东南部最负盛名的生物保护区,也是许多古代孑遗植物的避难所,其中许多生物为中国所特有.九曲溪两岸峡谷秀美,寺院庙宇众多,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为废墟.该地区为唐宋理学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自11世纪以来,理教对 ...

  • 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
  • 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 一.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概况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全市总面积2802平方公里. 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境内有"碧水丹山"."奇秀甲天下"的自然风景区和世界同一纬度不可多得的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历史悠久,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原 ...

  • 特级教师窦桂梅作文教学演讲实录
  • 特级教师窦桂梅作文教学演讲实录 老师们.领导们: 上午好!往这儿一站,有两点的感受.第一点,我觉得我特别地荣幸,能得到<新作文>杂志社赵主编等领导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一个刚刚出炉的小虾米来到这儿和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这些大师们同台献艺,简直是受宠若惊.我能够得到这样盛情的邀请,来到武夷山 ...

  • 武夷山精品旅游景区营销案例
  • 武夷山精品旅游景区营销案例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1998年获得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1999年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批准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全市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境内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一类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