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小鸭的一家》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小鸭的一家》是一首易记、易诵很受小朋友喜欢的数字歌谣,教材中巧妙地把数字和儿歌内容结合在一起,能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去仔细倾听、发现,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字歌谣的兴趣。同时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为了加强我们班的孩子在安全方面教育,减少家长们的担忧,在这次活动的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孩子从安全方面去理解这首儿歌所蕴涵的教育知识,对其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儿歌内容并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定下了三个主要活动目标: (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向别人说明具体活动目标的确立以及依据。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如何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如,本活动中,根据教材内容,第一个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二个目标,根据教材中出现的数字,培养孩子对数的认知,第三个方面,诗歌中蕴涵的安全教育知识,是需要孩子们从情感上去理解和消化的,结合教育的总目标和孩子年龄阶段的目标,所以制定了以下的三个具体目标。)
1.学会倾听、理解儿歌。
(改为:学会倾听,感受儿歌数字化的有趣情节。)目标定得更具体
2.通过儿歌复习1 O以内的数字。
(改为:复习6以内的数字)儿歌中只出现1——6数字
3.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能单独离开家。
(改为:懂得自我保护,没有成人陪伴不能单独离开家)从幼儿的角度
三、说重点、难点
(制定活动的重点、难点时,应向别人说明你把这样的内容作为重点和难点的理由。如,针对以下的重点难点,可以做如下的阐述:《鸭的一家》虽是一首简短的儿歌,但它蕴涵的教育价值很丰富,有语言的压韵美、有数学的数字化有趣情景,还有安全教育价值,如何引导幼儿理解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有趣和生动,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是活动的重点。 在难点方面:中班幼儿由于见识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观察和理解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如要他们单纯学儿歌《鸭的一家》,他们反复朗诵几遍就记下了,但要更深层次的去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安全教育价值,就需要老师去引导了 。)
重点: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诵、表演儿歌。
难点: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四、说活动准备:
1一~6的数字卡片一套;教学挂图2张;鸭妈妈头饰一个、小鸭子图片三张;录音机及儿歌磁带。
五、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本次活动教师采用了观察法、提问法和情境教学法;为了让幼儿积极自主地参与活动,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讨论、表演和探索等方法来进行学习。
六、 说活动过程:
(一) 出示儿歌背景图引题
1.依次出示两张挂图:请幼儿观察并猜猜这是谁的家? 让我们打开门瞧一瞧!(开门) 原来是(小鸭子) 的家啊!
2.让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几只小鸭? 三只小鸭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出示数字3的卡片)
3.三只小鸭来到院子里发现篱笆怎么啦? 咦,是谁扒开了篱笆,三只小鸭又在等谁呢,请听儿歌((小鸭的一家》。
(二) 听看结合:幼儿欣赏儿歌,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欣赏后请小朋友回答问题:
1.儿歌的名称叫什么?
2.小鸭的一家发生了什么事?
(2)请幼儿边听儿歌边看背景挂图。
要求幼儿带着问题仔细听:到底是几只小鸭不见了,又是什么时候不见的,鸭妈妈是怎么着急的呢?
(三) 、按顺序提问,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内容,自然学习分句。
(四) 、根据已有的经验开展联想,理解儿歌的主题。
(1)小鸭可能会去哪儿呢? 请你帮鸭妈妈想一想。
(2)小鸭独自出去,可能会碰到什么危险的事呢?
(3)鸭妈妈和你们一样非常担心、着急,它扒开篱笆到处找。如果鸭妈妈找到小鸭,会怎么问小鸭,又会怎么说呢?
教师小结:小孩子独自离开家很危险,妈妈也很担心。
(五) 游戏:找数字宝宝
(1)这首儿歌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听,找一找这首儿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老师朗读儿歌时,注意将数字读成重音)
(2)这首儿歌里藏着许多数字,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能把儿歌里藏着的数字找出来。
1.谁找出数字了,哪句话里有数字几?(根据幼儿所说,教师贴出相应 的数字,数字按儿歌自然句式排列)
2.集体看数字念儿歌。
(六) 、以表演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请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尝试自编动作。
(2)幼儿排演儿歌。
1.请你找好朋友,一起学着表演((小鸭的一家》。 (教师巡回时,适当提示儿歌的词句)
2.在自练基础上,集体表演儿歌。
总结:今天小朋友都很棒! 不但学会了表演《小鸭的一家》这首儿歌,还知道平时要做个乖孩子,不能独自离开家。
延伸活动:
1.在活动区域摆放幼儿用书天头饰,让幼儿看看、说说尝试表演故事。
2.情境回答的内容可以不断丰富,逐步加入家底成员的名字以及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或电话。
附:
>
1只鸭,2只鸭,
3只小鸭想妈妈,
4天妈妈没回家。
怎么啦?
5天前,6只小鸭不见啦,
气得妈妈嘎嘎嘎,扒开篱笆到处找, 究竟小鸭去哪儿啦…
中班语言活动:《小鸭的一家》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小鸭的一家》是一首易记、易诵很受小朋友喜欢的数字歌谣,教材中巧妙地把数字和儿歌内容结合在一起,能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去仔细倾听、发现,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字歌谣的兴趣。同时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为了加强我们班的孩子在安全方面教育,减少家长们的担忧,在这次活动的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孩子从安全方面去理解这首儿歌所蕴涵的教育知识,对其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儿歌内容并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定下了三个主要活动目标: (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向别人说明具体活动目标的确立以及依据。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如何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如,本活动中,根据教材内容,第一个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二个目标,根据教材中出现的数字,培养孩子对数的认知,第三个方面,诗歌中蕴涵的安全教育知识,是需要孩子们从情感上去理解和消化的,结合教育的总目标和孩子年龄阶段的目标,所以制定了以下的三个具体目标。)
1.学会倾听、理解儿歌。
(改为:学会倾听,感受儿歌数字化的有趣情节。)目标定得更具体
2.通过儿歌复习1 O以内的数字。
(改为:复习6以内的数字)儿歌中只出现1——6数字
3.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能单独离开家。
(改为:懂得自我保护,没有成人陪伴不能单独离开家)从幼儿的角度
三、说重点、难点
(制定活动的重点、难点时,应向别人说明你把这样的内容作为重点和难点的理由。如,针对以下的重点难点,可以做如下的阐述:《鸭的一家》虽是一首简短的儿歌,但它蕴涵的教育价值很丰富,有语言的压韵美、有数学的数字化有趣情景,还有安全教育价值,如何引导幼儿理解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有趣和生动,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是活动的重点。 在难点方面:中班幼儿由于见识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观察和理解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如要他们单纯学儿歌《鸭的一家》,他们反复朗诵几遍就记下了,但要更深层次的去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安全教育价值,就需要老师去引导了 。)
重点: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诵、表演儿歌。
难点: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四、说活动准备:
1一~6的数字卡片一套;教学挂图2张;鸭妈妈头饰一个、小鸭子图片三张;录音机及儿歌磁带。
五、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本次活动教师采用了观察法、提问法和情境教学法;为了让幼儿积极自主地参与活动,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讨论、表演和探索等方法来进行学习。
六、 说活动过程:
(一) 出示儿歌背景图引题
1.依次出示两张挂图:请幼儿观察并猜猜这是谁的家? 让我们打开门瞧一瞧!(开门) 原来是(小鸭子) 的家啊!
2.让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几只小鸭? 三只小鸭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出示数字3的卡片)
3.三只小鸭来到院子里发现篱笆怎么啦? 咦,是谁扒开了篱笆,三只小鸭又在等谁呢,请听儿歌((小鸭的一家》。
(二) 听看结合:幼儿欣赏儿歌,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欣赏后请小朋友回答问题:
1.儿歌的名称叫什么?
2.小鸭的一家发生了什么事?
(2)请幼儿边听儿歌边看背景挂图。
要求幼儿带着问题仔细听:到底是几只小鸭不见了,又是什么时候不见的,鸭妈妈是怎么着急的呢?
(三) 、按顺序提问,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内容,自然学习分句。
(四) 、根据已有的经验开展联想,理解儿歌的主题。
(1)小鸭可能会去哪儿呢? 请你帮鸭妈妈想一想。
(2)小鸭独自出去,可能会碰到什么危险的事呢?
(3)鸭妈妈和你们一样非常担心、着急,它扒开篱笆到处找。如果鸭妈妈找到小鸭,会怎么问小鸭,又会怎么说呢?
教师小结:小孩子独自离开家很危险,妈妈也很担心。
(五) 游戏:找数字宝宝
(1)这首儿歌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听,找一找这首儿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老师朗读儿歌时,注意将数字读成重音)
(2)这首儿歌里藏着许多数字,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能把儿歌里藏着的数字找出来。
1.谁找出数字了,哪句话里有数字几?(根据幼儿所说,教师贴出相应 的数字,数字按儿歌自然句式排列)
2.集体看数字念儿歌。
(六) 、以表演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请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尝试自编动作。
(2)幼儿排演儿歌。
1.请你找好朋友,一起学着表演((小鸭的一家》。 (教师巡回时,适当提示儿歌的词句)
2.在自练基础上,集体表演儿歌。
总结:今天小朋友都很棒! 不但学会了表演《小鸭的一家》这首儿歌,还知道平时要做个乖孩子,不能独自离开家。
延伸活动:
1.在活动区域摆放幼儿用书天头饰,让幼儿看看、说说尝试表演故事。
2.情境回答的内容可以不断丰富,逐步加入家底成员的名字以及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或电话。
附:
>
1只鸭,2只鸭,
3只小鸭想妈妈,
4天妈妈没回家。
怎么啦?
5天前,6只小鸭不见啦,
气得妈妈嘎嘎嘎,扒开篱笆到处找, 究竟小鸭去哪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