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复习提要
(一) 填空题(考试每空2分,共10空20分。附参考答案。根据历年考试情况,此部分题目越考越活,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全面看书复习)
1. 06.1、08.1、14.1)
2. 按功能及用途划分,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07.1、11.7)
3. (06.7、07.7)
4. 按评价主体划分,可将评价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05.7、08.1、09.1)
5. (05.7)
6. 教育评价标准中的评语式标准可归纳为分等评语式_、期望评语式和积分评语式三种。(07.1、07.7、08.1、14.1)
7. 教育评价标准中的数量式标准可分为数量点式标准、数量区间式标准、隶属度式标准。(05.1、06.1、08.7)
8. 教育评价中常用的量表有类别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模糊量表 。(05.7、06.7)
9. 06.7、07.7、08.1、14.1)
1005.7、06.1)
11.从层次上来看,教育目标可分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05.7、07.1、08.1、10.1)
12.学生自我评价有公开的自我评价和潜在的自我评价。(05.7、06.7、07.7、08.7、14.1)
1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其《学习的条件》一书中认为,学习的结果,或者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形成学生的五种能力:言语信息、理智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06.1、07.1、11.7、13.1)
14.观察法包含三个要素:观察的手段、观察对象和观察对象的状态。(05.7、08.1、14.1)
1506.1、07.1)
16.观察法根据评价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 (05.7、06.7、08.7)
17.观察法根按观察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观察法与抽样观察法。(07.7)
18 (09.7,10.7)
19.测验的类型按照测验的性质分,可以分为成就测验和心理测验。(06.1、08.1)
20.测验的类型按测验时机分,(07.1、08.7、09.7、10.1、12.7、13.1、14.1)
2105.7、08.7)
22.测验的类型按测验的标准化程度分,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07.7)
2305.7、11.7)
24.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包括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05.7、06.1、06.7、08.7、11.7、14.1)
25.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个体素质评价主要应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作风和身心素质。(06.7、07.1、07.7、09.1)
26.学校机构设置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两点:机构是否健全、机构的结构是否合理。(06.7、07.7、13.1、14.1)
27.学校制度建设评价的内容包括:制度是否健全、规章制度是否贯彻执行。(06.1、08.1、09.7、11.1、
11.7)
2805.7、07.1、08.7)
29.根据评价机构的稳定性,区域教育评价组织机构有常设的区域教育评价组织机构和临时的区域教育评价组织机构。 (05.7、06.7、09.1、10.7、14.1)
30.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区域教育评价组织机构有自评组织机构、行政评价组织机构和社会评价组织机
构。 (06.1、07.1、08.7、12.1、13.1)
31.各种评价报告的形式大体一致,都包括封面、正文和附件。(06.7、07.7、08.1)
32个评价对象的进步情况、优长和不足。(09.1)
33.通常把组织正式评价前被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叫预评价 ,其主要目的是为修订完善评价方案或为正
式评价积累经验、收集信息。(09.1,10.7,11.1)
34.根据访谈问题的设计可以将访谈分为标准化访谈、半标准化访谈 和非标准化访谈。(09.1、09.7)
35.测验的难度直接影响到测验分数的分布形态,影响测验的区分度,所以一般情况下,对于特定被测
群体,测验的平均难度应当保持在 0.5 左右,并且各项目应当有一个合理的难度梯度,这样能有效地区分不同水平的被试。(09.1、10.1)
36.水平性学生评价观点以预先设定的目标为统一的评价标准,侧重鉴定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否达到目标,
是一种绝对评价。(09.1,10.7)
37.学生评价的内容,就其现实选择来说,主要包括学科学习效果评价、学生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发展水平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评价、身心健康水平评价和审美素养评价。(09.1)
38.做好教师评价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整体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校本原则、动态原则和激励性原则。(09.1,10.7,11.1)
39.教育测量是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09.7、
12.1)
40.从指标系统的内容看,评价的指标系统有条件类指标、过程类指标和成果类指标。(09.7、11.7、13.1)
41.评价者由于知觉定势在评价中产生的误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晕轮效应、逻辑误差、情绪效应和
投射效应。(09.7、11.7、13.1)
42.利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间隔一定的时间,对同一组被评对象进行两次评价,然后计算两次评价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求得的相关系数为重测信度。(09.7、10.1)
43.以布卢姆为代表的专家于1956年发表了认识领域的目标分类,他们把该领域的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09.7、12.1、12.7)
44.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内容主要有班主任素质、班级组织与管理和班级工作绩效。(09.7、10.1)
45.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师资队伍评价、教学管理评价、教学活动评价和教学绩效评价等。
(09.7、10.1、11.1)
46.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受教育者需要
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10.1)
47.教育评价的目的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以诊断、促进教育活动质量为目的,另一类主要以分等、鉴定、区分优劣为目的。(10.1,12.7)
48.评价对象进入评价者知觉领域的频数影响对其整体印象和评价的心理现象,称为频数效应 。(10.1)
49.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的基本原则有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连续性原则、改进性原则。
(10.1、12.7)
50.CIPP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四种评价组成。(10.7、11.1)
51.所谓权重系数(权集合),是指一个整体被分解成若干因素(指标)时,用来表示每个因素在整体
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11.1)
52.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
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教育评价的信息与资料的方法。
53.选拔性学生评价观点强调学校教育为少数人服务的选拔性教育,评价的过程就是一种甄别的过程,
评价的方法一般是考试,以考试成绩决定高低和优劣,评价关注的是作为客体的知识而不是学术主体的发展,评价主体是教师和管理者。(10.7、11.1)
54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全面、
全员和全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
55.在教师评价领域存在两种评价观点,即奖惩性教师评价观和发展性教师评价观。(12.1)
56.对学校计划工作的评价包括了:目标是否符合实际、工作计划内容是否全面、重点是否突出和措施
是否正确。(10.7)
57.对区域教育的全面评价,以5年为一个周期比较合适。对乡镇、学校教育的全面评价,以3年为一
个周期比较合适。
58.评价的总目标都可分解为三个子系统,即条件指标系统、过程指标系统和效果指标系统。而教育评价标准也相应由三部分构成,即素质标准、职责标准和效能标准。
59.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指导语、问卷的正文等几个部分。(12.1)
60.教育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先进性、10.7)
61.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形式有自我评价、上级主管部门评价和社会评价等。(10.7、11.1、13.1)
62.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师资队伍评价、教学管理评价、教学活动评价和教学绩效评价等。
(11.1、12.1)
63.问卷的回收率是运用问卷调查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一般要求问卷的回收率不应当低于。(11.1、
11.7、13.1)
64.晕轮效应给评价带来的误差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差盖好的“扫帚星效应”,二是以好盖差的应”。 (12.1)
65.教育评价标准是指对应于相应的评价指标或项目,规定被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
的,或是优秀的、良好的等。(12.1)
66.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
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教育评价信息与资料的方法。(12.1)
67.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11.7、12.1)
68.侧重于对教育活动的成果做出鉴定,对教育活动结果进行的评价是终结性评价。(12.7)
69.评价一个人时,有关被评价者的一系列信息中,最线出现的信息常常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影响评价者
的知觉,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首因效应。(12.7)
70.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对象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并在观察时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的可控性观察称为有结构观察法。(12.7)
71.利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间隔一定的时间,对同一组被评对象进行两次评价,然后计算两次评价结果间的相关系数,求得的相关系数称为重测信度或稳定性系数。(12.7)
7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包括班级组织与管理和课堂教学效果两方面的评价。(12.7)
73.教育活动实施者作为主体的评价称为自我评价。(13.1)
74.从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趋势看,学生评价除了遵循教育评价一般原理中的方向性、客观性、可行性、
过程性等基本原则外,更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为基本指向,遵循发展性、多元化、全息性、差异性等原则。(13.1)
75.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有:教师素质发展、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教师教育成果。(13.1)
(二)名词解释 (考试每题4分,共5题20分。附参考答案,建议全面复习。若实在时间紧张,建议重点复习标注红色阴影题目。)
76.CIPP模式(11.7、12.1、13.1):该模式由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
和成果评价组成。其中背景评价是对教育目标本身所进行的诊断性评价;输入评价是对用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案的可行性评价;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成果评价是对教育方案实施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其核心是把教育评价看作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77.教育评价(05.1、05.7、06.1、06.7、08.7、09.7) :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
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
78.教育评价标准(06.7、10.1、12.7、13.1、14.1):是指对应于相应的评价指标或项目,规定被评对
象达到什么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的,或是优秀的、良好的等。包括素质标准、职责标准、效能标准,可分为定性标准、定量标准;相对标准、绝对标准等。
79.评价中的晕轮效应: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该对象的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
理现象。晕轮效应给评价带来的误差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差盖好的“扫帚星效应”,二是以好盖差的 “光环效应”。
80.测验的信度(05.1、09.1、10.7):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程度。
81.测验的效度(05.7、11.1、12.1):是指测验实际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
82.学生评价(05.1、05.7、06.1、06.7、08.7、09.7、10.1、10.7):是指在一定教育评价观指导下,根
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83.教育目标(09.1、11.1):教育目标就是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设想
和确定的关于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最终期望达成结果的标准、规格和状态。
84.学生自我评价(07.1、07.7、08.1、12.7、14.1):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
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自我评价有公开的自我评价和潜在的自我评价。
85.教师评价(06.1、07.1、08.1、09.1、10.1、11.1、12.1、12.7、14.1):是指在正确教育价值观指导
下,根据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教育目标、要求以及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以及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师评价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进行判断。
86.教师自我评价(10.7,09.7):是以自我为主体,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即教师依据评价原则,按照一
定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主动对自己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教育教学工作等做出评价的活动。教师自评是一个批判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87.学校教学工作评价(10.7、11.7、13.1):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利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
学校教学工作过程及其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判断,为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提供信息。
88.课堂教学质量评价(09.7、12.1):指按一定的标准对课堂教学活动各要素、各要素发展变化和效果
的价值判断。即对教学过程的效果进行评价。
89.学校管理工作评价(05.7、06.7、07.7、08.7、09.1、10.7、11.1、11.7):是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过程、状态和效果作出价值判断。
90.学校管理工作绩校评价(05.1、07.1、08.1、12.1):是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过程及其行为结果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的价值判断。
91.区域教育评价(07.7、08.7、09.1、09.7、10.1、12.7):是对某区域的教育功效给予价值判断。狭义
的区域教育评价是对某行政区域的教育功效给予价值判断,广义的区域教育评价是对某非行政区域的教育功效给予价值判断。
92.重测信度(11.1、11.7、13.1):利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间隔一定的时间,对同一组被评对象进行两次评价,然后计算两次评价结果间的相关系数,求得的相关系数称为重测信度。
93.频数效应(11.7):指评价对象进入评价者知觉领域的频数影响对其整体印象和评价的心理现象。当评价对象的某些属性反复地出现在评价者面前时,无疑会强化评价者对这一属性的认识。
94.评价中的知觉定势(12.7):是人们在知觉活动中,由于个人的知识、兴趣、情绪等因素影响形成
知觉准备,从而影响后续的知觉过程。评价者由于知觉定势在评价中产生的误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晕轮效应、逻辑误差、情绪效应和投射效应。
95.投射效应(13.1):评价者常以自己心理特征作为认知他人的准备,把自己的特征归属到被评者身
上,这种现象称为投射效应。投射效应使得评价结果受评价者的性格、兴趣、爱好的影响,使评价失去一定的客观性。
96.首因效应(10.1):是指第一印象比较鲜明、深刻、持续时间较长、不易改变的心理效应,
97.近因效应:就是最后给人留下的信息,常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认知。
98.教育测量 :是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99.教育督导(08.1):指行使督导职权的机构和人员,受本级政府或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依据
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100. 教育评价过程 (07.1、07.7、14.1):是教育评价活动所经过的程序,从内容安排上看,主要包
括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和评价结果的处理等。
101. 观察法(07.7):是评价者通过自身的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对教育评
价对象的自然活动状态进行系统、深入地观察,以获得评价对象准确客观资料的方法。
102. 文献法(05.1、06.7):是根据评价目的和内容,搜集、鉴别、整理有关评价对象的文字记载或
音像记录的材料,从中收集评价资料的方法。
103. 调查法(06.1):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科学方式,
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教育评价信息与资料的方法。
104. 问卷调查法(05.7、08.7、14.1):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由评价对象作答的方式进行收集资料的
方法。
105. 抽样法(08.1):是从全部评价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对总体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调查,并据此
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评价资料和信息的方法。
106. 测验法(07.1) :是指借助各种测试题对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某些心理特征进行测量,
从而获得评价信息和资料的方法。
107. 集中量数 :描述一组数据的规律性的量数。
108. 差异量数: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性的量数。
109. 标准分数(06.1):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描述某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相对位
置的量数。
110. 相关系数:描述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的量数。
111.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提
高活动质量而进行的评价。
112. 终结性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结果进行的评价。其侧重在于对教育活动的成果做出鉴定。 113. 他人评价:是指由教育活动实施者以外的他人作为主体的评价。他人是相对活动实施者而言,
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或机构。
114. 自我评价:是指教育活动实施者作为主体的评价。自我,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体。 115. 定性评价:是指采用开放的形式获取评价信息,运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做出结论的评价。
116. 定量评价:是指采用结构式的方法,预先设定操作化的评价内容,收集并量化评价对象的信息,
运用数学方法作出结论的评价。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6题60分。附部分参考答案。要取得高分,必须全面复习所有题目。若实在时间紧张,建议重点复习标注红色阴影并给出答案要点的题目。其余题目为历届曾经考过的试题,希望也能加以系统复习。)
1、教育评价有哪些功能?(08.7、13.1)
答:1)导向的功能。通过建立以评价指标和标准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其导向功能。
2)诊断的功能。教育评价通过获取教育活动的实际状态、影响教育活动过程发展方向的各种因素等方面的信息,能够及时发现教育活动或被评对象的优长或不足。
3)鉴定的功能。通过分析教育评价对象某方面的状况和程度,能实现对同类评价对象之间优劣高低的比较。
4)改进的功能。在教育评价活动中,通过收集、筛选、分析加工教育活动的有关信息,能够真实展示教育活动的状况,帮助及时发现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工作。
5)激励的功能。适时的评价,能够使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明确自己的优长和不足,合理公正地评价能促使公平竞争,调动多方积极性。
6)监控的功能。通过收集教育活动的信息,能及时了解教育活动是否偏离教育目标或要求,实现有针对性的调控。
2、如何贯彻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原则?(09.7)
答:贯彻科学性原则,要求确定的评价指标必须符合评价的目的,反映被评对象的本质特征,注意指标间的联系与交叉,避免指标重叠;评价标准要合理,即符合国家规定,又符合实际,评价者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价标准,克服主观随意性和感情因素的影响;评价方法的选择要与评价对象的性质相适应,尽量采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技术,定性方向和定量方向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评价信息的搜集更加全面准确,评价信息的分析处理更加科学,结论更加可靠。
3、根据评价目的,教育评价可大体分为哪两类?这两类评价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0.7,09.1、11.1)
答:根据评价目的,教育评价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要以诊断、改进、促进评价对象提高和发展为目的的评价,另一类是主要以分等、鉴定、区分评价对象优劣为目的的评价。因为评价的目的不同,其评价时机、方法、搜集评价信息的渠道、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使用等都不同。
以诊断、改进、促进提高和发展为主要目的的评价,通常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属于形成性评价。这类评价,一般不区分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不对评价对象进行分等鉴定,而是通过评价,诊断问题,为方案或计划的改进,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提高方案、计划或教育活动的质量。
以分等、鉴定、区分优劣为目的的评价,通常在活动结束时进行,属于终结性评价。这类评价,一般要对评价对象做出鉴别、分出等级或者决定奖惩。
4、教育评价方案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哪些方面?(12.1)
答:教育评价方案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第一,评价的目的和指导思想。第二,评价的内容。第三,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方法、工具的有关说明。第四,评价实施程序的说明。第五,附录,包括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收集评价信息的表格等。
5、在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产生的主要障碍心理现象有哪些?(12.1、10.1、09.7、12.7)
答:在评价过程中,被评者容易产生的障碍心理现象主要有:
(1)被审心理。这是被评价者在接受他人评价之前所产生的被动接受审查、评判的心理。
(2)应付心理。这是被评者在评价过程中的一种消极的、敷衍了事的心理现象。
(3)迎合心理。这是一种与应付心理表现相反的不正常、不健康的“积极”心理状态。
(4)防卫心理。这是评价过程中被评者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而产生的疑虑、厌烦或回避等心理现象。
6、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1.7)
答:(1)问题的表述力求简单清楚,避免使用模糊的、或专业技术性术语;
(2)问卷题数量要适度;
(3)问题的措词尽量运用中性词,避免使用导向性或暗示性语言;
(4)提供答案的选项应涵盖问题答案的所有内容;
(5)尽量能避免使用否定性问题或双重否定性问题;
(6)问题排列要整齐美观,先易后难;
(7)试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7、发展性学生评价观点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10.1、09.7、13.1)
答:发展性学生评价观点认为,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评价的方法、技术、内容、过程等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立自信,不断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发展性评价观的主要特点表现为:1)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2)评价注重过程;3)评价的目标是有层次的,尊重个体差异;4)评价主体多元,鼓励学生主体参与;5)评价内容丰富、全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6)评价方法多样。
8、从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趋势来看,学生评价的原则是什么?(11.7)
答: 学生评价除了遵循教育评价一般原理中所提到的方向性、客观性、可行性、过程性等基本原则外,更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为基本指向,遵循发展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全息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学生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多元化原则,指学生评价要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动态性出发,多视角、多向度、多层面、多侧面地认识问题,多渠道收集信息,以达到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目的。包括评价内容、标准、方法、主体等多元化。全息性原则,指学生评价必须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全部信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全面、全员和全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差异性原则,指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评价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不能一刀切,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9、教师评价学生的常用操作方法有哪些?(12.1)
答:(1)学业成绩测试;(2)观察与调查法;(3)评语评价法;(4)表现性评定;(5)档案袋评价。
10、发展性教师评价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0.7,10.1、09.1、12.7)
答:发展性教师评价观的内涵主要为:以促进教师内涵发展为目的;重视教师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尊重被评者的个别差异与个性特征;评价主要看基础、进步、发展和闪光点;评价者与被评者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评价是与教育、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而不是额外附加的成分。
11、学校可以对教师的哪些教育教学行为开展评价?(09.7、11.7、13.1) 答: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行为主要包括:工作量、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课外活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研科研、德育工作、协同工作等。
12、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内容和途径有哪些?(12.1、11.1)
答:教师反思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学活动整个过程的反思;二是对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想法和做法进行反思;三是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总结经验,指导以后的活动。 反思的途径有多种:一是教学笔记;二是反思日记;三是交流讨论;四是调查研究;五是理论文献学习。
13、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09.1、08.1、11.1、12.1、13.1)
答:(一)课堂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智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评价;(二)课堂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内容适合分层教学目标的程度、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重点和难点的处理等;(三)课堂教学艺术,包括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四)课堂教学效果,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五)教师本身的基本功和素养的展现以及课堂气氛的评价。
14、通过课堂听课评价他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者要做好哪几项具体工作? (10.1、09.7、11.7、12.7)
答:课堂听课评价他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者要做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1)事先约定;(2)课堂观察;(3)课堂记录;(4)课堂快速调查。
15、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学校管理工作的具体过程? (10.1、12.7)
答:(1)对计划的评价;(2)对执行和实施的评价;(3)对检查的评价;(4)对总结的评价。
16、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学校的办学特色?(09.1、12.1)
答:学校办学特色,包括学校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教师队伍、学生培养、课程设置、教学风格、科研特点、管理机制、学校文化、校风校貌、资源设施等与众不同的品格和风貌。评价学校办学特色,主要是判断学校在哪些方面有特色,并判断其特色的水平。
17、开展区域教育评价有何意义?(10.7、11.1)
答:(一)开展区域教育有利于完善教育评价理论,丰富其方法;
(二)可以促进地方政府、各方力量重视教育,保证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三)有利于区域教育各要素的统筹、协调和控制;
(四)有助于发挥协作优势,进一步加快我国实现“双基”的进度。
18、评价地方校本课程开发时要关注哪些内容?(09.7、11.7、13.1)
答:评价地方校本课程开发时要关注以下内容:
一是教师对课程开发的认识程度及参加课程资源开发的广度;
二是地方、学校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程度;
三是已开发的地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效果;
四是能否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
19、简述运用访谈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0.1、11.1)
答:运用访谈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1)充分做好访前准备;2)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进行访谈;3)访谈者需要由访谈对象的熟人引见;4)建立一个自然融洽的访谈氛围;5)访谈者要注意提问技巧;6)要严守保密原则;7)认真做好访谈记录。
20、他人评价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产生原因及其调控。(10.7,09.1、11.1)
答:教育评价的他评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产生的原因有1)知觉定势的影响;2)频数和次序效应;
3)肯定效应;4)群体效应。教育评价的他评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的调控:1)选拔高素质的评价者,并进行培训;2)加强管理对评价工作的管理。
21、简述教育评价的目的。(08.1、07.7、14.1)
答:获取信息的目的,诊断问题、促进发展的目的,控制和监督的目的,决策的目的。
22、问卷调查法有那些优点和局限? (09.1、12.7)
答: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1)时间上的灵活性;2)问卷法的取样不受限制;3)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无须面对面接触,具有一定的回避效果。
问卷调查法的局限是1)由于问卷调查往往样本比较大,且无法控制被试回答的情况,如果回收率较低,回影响其代表性;2)问卷调查通常是调查人员不在场是被试独立答卷,遇到问题时难以解决,因而可能出现估计作答的现象,影响答卷的准确性;3)搜集到的资料往往是表面的,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否则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本质的东西。
23、访谈调查法有那些优点和局限? (10.7,08.1)
答:访谈调查法的优点有1)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具有较强的可控性;3)调查过程具有互动性。访谈调查法的局限在于1)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2)标准化程度低,难以统计;3)某些因素影响调查结果的一致性和真实性。
24、对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评价主要有哪些方面?(08.1)
答:学校教师队伍评价主要内容有:1)教师队伍结构状况;2)教师的教育管理观念;3)教师的管理水平;4)教师培养和提高。
25、简述自我评价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及其调控。
答:自我评价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产生的原因有1)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2)参照别人的水平评价自己;3)通过自我分析评价自己。自我评价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的调控:1)使自评者了解自我评价的意义;2)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自我评价。
26、学生评价的基本内容有那些?(08.1、12.7)
答:学生评价的基本内容有:学科学习效果评价;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发展水平评价,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民主法制素质,劳动素质等;学习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评价;身心健康水平评价,包括身体素质发展,个性心理素质等。审美素养评价,包括对美的认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等。在实践中,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针对不同评价对象及其层次性,确定具体的评价内容,体现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和差异性。
27、教师评价必须遵循哪些原则?(08.1)
28、简述制定教育评价方案的一般步骤。(08.1)
29、简述教育评价文献信息的主要来源。(07.7)
30、简述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关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07.7、14.1)
答:以布鲁姆为代表的专家于1956年发表了关于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他们把该领域的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包括了对学生知识、理智能力和理智技能发展的要求,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难易程度形成一种递进的等级关系。
31、教育评价有那些特点?
32、教育评价方案应具备那些主要特性?
33、简述确定教育评价标准的依据。(11.7)
(1)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3)教育规律和人的心理活动规律;(4)被评对象的实际;(5)评价主体的需要。
34、搜集教育评价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14.1)
答案要点:搜集教育评价信息的途径有1)查阅文献;2)观察;3) 调查;4)测验。
35、搜集教育评价信息有那些基本要求?
36、学生自我评价的一般方法都有那些?
37、教师评价必须遵循那些原则?
38、学生评教在运用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39、教师评价中的领导、同行评价应注意那些问题?
40、学校教学管理评价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41、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实证性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有那些?
42、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人文性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有那些?(14.1)
答案要点: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人文性评价方法的优点是1)重视过程评价;2)强调评价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3)方法灵活,针对性强;4)重视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它的缺点有1)总体效益较低;2)主观性较强;3)对评价者个体依赖性较大;4)易受到干扰。
43、如何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准备?
44、学校管理工作评价有那些特点?
45、学校管理工作评价有那些基本原则?
46、区域教育评价有那些主要特点? (14.1)
答:1)综合性、2)复杂性、3)系统性。
47、结合实际谈学校教学评价工作的作用?(10.7)
答:1)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有导向和指导作用,它指明了学校教学工作的目标和方向。2)鉴定和选拔作用。教学工作评价通过一系列的监测、考核,对教学和学生素质与能力、表现与水平等比较全面的掌握,为确认、评选等鉴定性工作提供依据。3)激励和发展作用。通过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可以使被评价者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成就,找到或发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可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4)反馈和调节作用。通过教学工作评价,可以了解学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偏离度及其偏离的原因,发现教学工作中的不同典型,调整教学工作,保证学校教学工作始终有效、高效地进行。
48、世界教师评价改革主要有哪些趋势?(14.1)
答:1)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2)恰当处理业绩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关系;3)统一的评价标准与个体化评价相结合;4)加强评价中与教师的沟通,促进教师对评价的积极参与。
《教育评价》复习提要
(一) 填空题(考试每空2分,共10空20分。附参考答案。根据历年考试情况,此部分题目越考越活,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全面看书复习)
1. 06.1、08.1、14.1)
2. 按功能及用途划分,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07.1、11.7)
3. (06.7、07.7)
4. 按评价主体划分,可将评价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05.7、08.1、09.1)
5. (05.7)
6. 教育评价标准中的评语式标准可归纳为分等评语式_、期望评语式和积分评语式三种。(07.1、07.7、08.1、14.1)
7. 教育评价标准中的数量式标准可分为数量点式标准、数量区间式标准、隶属度式标准。(05.1、06.1、08.7)
8. 教育评价中常用的量表有类别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模糊量表 。(05.7、06.7)
9. 06.7、07.7、08.1、14.1)
1005.7、06.1)
11.从层次上来看,教育目标可分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05.7、07.1、08.1、10.1)
12.学生自我评价有公开的自我评价和潜在的自我评价。(05.7、06.7、07.7、08.7、14.1)
1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其《学习的条件》一书中认为,学习的结果,或者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形成学生的五种能力:言语信息、理智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06.1、07.1、11.7、13.1)
14.观察法包含三个要素:观察的手段、观察对象和观察对象的状态。(05.7、08.1、14.1)
1506.1、07.1)
16.观察法根据评价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 (05.7、06.7、08.7)
17.观察法根按观察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观察法与抽样观察法。(07.7)
18 (09.7,10.7)
19.测验的类型按照测验的性质分,可以分为成就测验和心理测验。(06.1、08.1)
20.测验的类型按测验时机分,(07.1、08.7、09.7、10.1、12.7、13.1、14.1)
2105.7、08.7)
22.测验的类型按测验的标准化程度分,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07.7)
2305.7、11.7)
24.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包括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05.7、06.1、06.7、08.7、11.7、14.1)
25.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个体素质评价主要应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作风和身心素质。(06.7、07.1、07.7、09.1)
26.学校机构设置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两点:机构是否健全、机构的结构是否合理。(06.7、07.7、13.1、14.1)
27.学校制度建设评价的内容包括:制度是否健全、规章制度是否贯彻执行。(06.1、08.1、09.7、11.1、
11.7)
2805.7、07.1、08.7)
29.根据评价机构的稳定性,区域教育评价组织机构有常设的区域教育评价组织机构和临时的区域教育评价组织机构。 (05.7、06.7、09.1、10.7、14.1)
30.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区域教育评价组织机构有自评组织机构、行政评价组织机构和社会评价组织机
构。 (06.1、07.1、08.7、12.1、13.1)
31.各种评价报告的形式大体一致,都包括封面、正文和附件。(06.7、07.7、08.1)
32个评价对象的进步情况、优长和不足。(09.1)
33.通常把组织正式评价前被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叫预评价 ,其主要目的是为修订完善评价方案或为正
式评价积累经验、收集信息。(09.1,10.7,11.1)
34.根据访谈问题的设计可以将访谈分为标准化访谈、半标准化访谈 和非标准化访谈。(09.1、09.7)
35.测验的难度直接影响到测验分数的分布形态,影响测验的区分度,所以一般情况下,对于特定被测
群体,测验的平均难度应当保持在 0.5 左右,并且各项目应当有一个合理的难度梯度,这样能有效地区分不同水平的被试。(09.1、10.1)
36.水平性学生评价观点以预先设定的目标为统一的评价标准,侧重鉴定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否达到目标,
是一种绝对评价。(09.1,10.7)
37.学生评价的内容,就其现实选择来说,主要包括学科学习效果评价、学生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发展水平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评价、身心健康水平评价和审美素养评价。(09.1)
38.做好教师评价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整体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校本原则、动态原则和激励性原则。(09.1,10.7,11.1)
39.教育测量是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09.7、
12.1)
40.从指标系统的内容看,评价的指标系统有条件类指标、过程类指标和成果类指标。(09.7、11.7、13.1)
41.评价者由于知觉定势在评价中产生的误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晕轮效应、逻辑误差、情绪效应和
投射效应。(09.7、11.7、13.1)
42.利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间隔一定的时间,对同一组被评对象进行两次评价,然后计算两次评价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求得的相关系数为重测信度。(09.7、10.1)
43.以布卢姆为代表的专家于1956年发表了认识领域的目标分类,他们把该领域的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09.7、12.1、12.7)
44.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内容主要有班主任素质、班级组织与管理和班级工作绩效。(09.7、10.1)
45.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师资队伍评价、教学管理评价、教学活动评价和教学绩效评价等。
(09.7、10.1、11.1)
46.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受教育者需要
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10.1)
47.教育评价的目的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以诊断、促进教育活动质量为目的,另一类主要以分等、鉴定、区分优劣为目的。(10.1,12.7)
48.评价对象进入评价者知觉领域的频数影响对其整体印象和评价的心理现象,称为频数效应 。(10.1)
49.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的基本原则有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连续性原则、改进性原则。
(10.1、12.7)
50.CIPP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四种评价组成。(10.7、11.1)
51.所谓权重系数(权集合),是指一个整体被分解成若干因素(指标)时,用来表示每个因素在整体
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11.1)
52.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
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教育评价的信息与资料的方法。
53.选拔性学生评价观点强调学校教育为少数人服务的选拔性教育,评价的过程就是一种甄别的过程,
评价的方法一般是考试,以考试成绩决定高低和优劣,评价关注的是作为客体的知识而不是学术主体的发展,评价主体是教师和管理者。(10.7、11.1)
54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全面、
全员和全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
55.在教师评价领域存在两种评价观点,即奖惩性教师评价观和发展性教师评价观。(12.1)
56.对学校计划工作的评价包括了:目标是否符合实际、工作计划内容是否全面、重点是否突出和措施
是否正确。(10.7)
57.对区域教育的全面评价,以5年为一个周期比较合适。对乡镇、学校教育的全面评价,以3年为一
个周期比较合适。
58.评价的总目标都可分解为三个子系统,即条件指标系统、过程指标系统和效果指标系统。而教育评价标准也相应由三部分构成,即素质标准、职责标准和效能标准。
59.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指导语、问卷的正文等几个部分。(12.1)
60.教育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先进性、10.7)
61.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形式有自我评价、上级主管部门评价和社会评价等。(10.7、11.1、13.1)
62.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师资队伍评价、教学管理评价、教学活动评价和教学绩效评价等。
(11.1、12.1)
63.问卷的回收率是运用问卷调查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一般要求问卷的回收率不应当低于。(11.1、
11.7、13.1)
64.晕轮效应给评价带来的误差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差盖好的“扫帚星效应”,二是以好盖差的应”。 (12.1)
65.教育评价标准是指对应于相应的评价指标或项目,规定被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
的,或是优秀的、良好的等。(12.1)
66.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
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教育评价信息与资料的方法。(12.1)
67.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11.7、12.1)
68.侧重于对教育活动的成果做出鉴定,对教育活动结果进行的评价是终结性评价。(12.7)
69.评价一个人时,有关被评价者的一系列信息中,最线出现的信息常常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影响评价者
的知觉,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首因效应。(12.7)
70.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对象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并在观察时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的可控性观察称为有结构观察法。(12.7)
71.利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间隔一定的时间,对同一组被评对象进行两次评价,然后计算两次评价结果间的相关系数,求得的相关系数称为重测信度或稳定性系数。(12.7)
7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包括班级组织与管理和课堂教学效果两方面的评价。(12.7)
73.教育活动实施者作为主体的评价称为自我评价。(13.1)
74.从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趋势看,学生评价除了遵循教育评价一般原理中的方向性、客观性、可行性、
过程性等基本原则外,更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为基本指向,遵循发展性、多元化、全息性、差异性等原则。(13.1)
75.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有:教师素质发展、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教师教育成果。(13.1)
(二)名词解释 (考试每题4分,共5题20分。附参考答案,建议全面复习。若实在时间紧张,建议重点复习标注红色阴影题目。)
76.CIPP模式(11.7、12.1、13.1):该模式由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
和成果评价组成。其中背景评价是对教育目标本身所进行的诊断性评价;输入评价是对用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案的可行性评价;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成果评价是对教育方案实施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其核心是把教育评价看作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77.教育评价(05.1、05.7、06.1、06.7、08.7、09.7) :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
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
78.教育评价标准(06.7、10.1、12.7、13.1、14.1):是指对应于相应的评价指标或项目,规定被评对
象达到什么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的,或是优秀的、良好的等。包括素质标准、职责标准、效能标准,可分为定性标准、定量标准;相对标准、绝对标准等。
79.评价中的晕轮效应: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该对象的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
理现象。晕轮效应给评价带来的误差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差盖好的“扫帚星效应”,二是以好盖差的 “光环效应”。
80.测验的信度(05.1、09.1、10.7):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程度。
81.测验的效度(05.7、11.1、12.1):是指测验实际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
82.学生评价(05.1、05.7、06.1、06.7、08.7、09.7、10.1、10.7):是指在一定教育评价观指导下,根
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83.教育目标(09.1、11.1):教育目标就是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设想
和确定的关于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最终期望达成结果的标准、规格和状态。
84.学生自我评价(07.1、07.7、08.1、12.7、14.1):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
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自我评价有公开的自我评价和潜在的自我评价。
85.教师评价(06.1、07.1、08.1、09.1、10.1、11.1、12.1、12.7、14.1):是指在正确教育价值观指导
下,根据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教育目标、要求以及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以及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师评价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进行判断。
86.教师自我评价(10.7,09.7):是以自我为主体,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即教师依据评价原则,按照一
定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主动对自己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教育教学工作等做出评价的活动。教师自评是一个批判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87.学校教学工作评价(10.7、11.7、13.1):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利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
学校教学工作过程及其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判断,为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提供信息。
88.课堂教学质量评价(09.7、12.1):指按一定的标准对课堂教学活动各要素、各要素发展变化和效果
的价值判断。即对教学过程的效果进行评价。
89.学校管理工作评价(05.7、06.7、07.7、08.7、09.1、10.7、11.1、11.7):是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过程、状态和效果作出价值判断。
90.学校管理工作绩校评价(05.1、07.1、08.1、12.1):是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过程及其行为结果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的价值判断。
91.区域教育评价(07.7、08.7、09.1、09.7、10.1、12.7):是对某区域的教育功效给予价值判断。狭义
的区域教育评价是对某行政区域的教育功效给予价值判断,广义的区域教育评价是对某非行政区域的教育功效给予价值判断。
92.重测信度(11.1、11.7、13.1):利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间隔一定的时间,对同一组被评对象进行两次评价,然后计算两次评价结果间的相关系数,求得的相关系数称为重测信度。
93.频数效应(11.7):指评价对象进入评价者知觉领域的频数影响对其整体印象和评价的心理现象。当评价对象的某些属性反复地出现在评价者面前时,无疑会强化评价者对这一属性的认识。
94.评价中的知觉定势(12.7):是人们在知觉活动中,由于个人的知识、兴趣、情绪等因素影响形成
知觉准备,从而影响后续的知觉过程。评价者由于知觉定势在评价中产生的误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晕轮效应、逻辑误差、情绪效应和投射效应。
95.投射效应(13.1):评价者常以自己心理特征作为认知他人的准备,把自己的特征归属到被评者身
上,这种现象称为投射效应。投射效应使得评价结果受评价者的性格、兴趣、爱好的影响,使评价失去一定的客观性。
96.首因效应(10.1):是指第一印象比较鲜明、深刻、持续时间较长、不易改变的心理效应,
97.近因效应:就是最后给人留下的信息,常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认知。
98.教育测量 :是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99.教育督导(08.1):指行使督导职权的机构和人员,受本级政府或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依据
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100. 教育评价过程 (07.1、07.7、14.1):是教育评价活动所经过的程序,从内容安排上看,主要包
括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和评价结果的处理等。
101. 观察法(07.7):是评价者通过自身的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对教育评
价对象的自然活动状态进行系统、深入地观察,以获得评价对象准确客观资料的方法。
102. 文献法(05.1、06.7):是根据评价目的和内容,搜集、鉴别、整理有关评价对象的文字记载或
音像记录的材料,从中收集评价资料的方法。
103. 调查法(06.1):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科学方式,
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教育评价信息与资料的方法。
104. 问卷调查法(05.7、08.7、14.1):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由评价对象作答的方式进行收集资料的
方法。
105. 抽样法(08.1):是从全部评价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对总体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调查,并据此
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评价资料和信息的方法。
106. 测验法(07.1) :是指借助各种测试题对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某些心理特征进行测量,
从而获得评价信息和资料的方法。
107. 集中量数 :描述一组数据的规律性的量数。
108. 差异量数: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性的量数。
109. 标准分数(06.1):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描述某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相对位
置的量数。
110. 相关系数:描述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的量数。
111.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提
高活动质量而进行的评价。
112. 终结性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结果进行的评价。其侧重在于对教育活动的成果做出鉴定。 113. 他人评价:是指由教育活动实施者以外的他人作为主体的评价。他人是相对活动实施者而言,
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或机构。
114. 自我评价:是指教育活动实施者作为主体的评价。自我,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体。 115. 定性评价:是指采用开放的形式获取评价信息,运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做出结论的评价。
116. 定量评价:是指采用结构式的方法,预先设定操作化的评价内容,收集并量化评价对象的信息,
运用数学方法作出结论的评价。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6题60分。附部分参考答案。要取得高分,必须全面复习所有题目。若实在时间紧张,建议重点复习标注红色阴影并给出答案要点的题目。其余题目为历届曾经考过的试题,希望也能加以系统复习。)
1、教育评价有哪些功能?(08.7、13.1)
答:1)导向的功能。通过建立以评价指标和标准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其导向功能。
2)诊断的功能。教育评价通过获取教育活动的实际状态、影响教育活动过程发展方向的各种因素等方面的信息,能够及时发现教育活动或被评对象的优长或不足。
3)鉴定的功能。通过分析教育评价对象某方面的状况和程度,能实现对同类评价对象之间优劣高低的比较。
4)改进的功能。在教育评价活动中,通过收集、筛选、分析加工教育活动的有关信息,能够真实展示教育活动的状况,帮助及时发现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工作。
5)激励的功能。适时的评价,能够使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明确自己的优长和不足,合理公正地评价能促使公平竞争,调动多方积极性。
6)监控的功能。通过收集教育活动的信息,能及时了解教育活动是否偏离教育目标或要求,实现有针对性的调控。
2、如何贯彻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原则?(09.7)
答:贯彻科学性原则,要求确定的评价指标必须符合评价的目的,反映被评对象的本质特征,注意指标间的联系与交叉,避免指标重叠;评价标准要合理,即符合国家规定,又符合实际,评价者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价标准,克服主观随意性和感情因素的影响;评价方法的选择要与评价对象的性质相适应,尽量采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技术,定性方向和定量方向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评价信息的搜集更加全面准确,评价信息的分析处理更加科学,结论更加可靠。
3、根据评价目的,教育评价可大体分为哪两类?这两类评价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0.7,09.1、11.1)
答:根据评价目的,教育评价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要以诊断、改进、促进评价对象提高和发展为目的的评价,另一类是主要以分等、鉴定、区分评价对象优劣为目的的评价。因为评价的目的不同,其评价时机、方法、搜集评价信息的渠道、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使用等都不同。
以诊断、改进、促进提高和发展为主要目的的评价,通常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属于形成性评价。这类评价,一般不区分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不对评价对象进行分等鉴定,而是通过评价,诊断问题,为方案或计划的改进,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提高方案、计划或教育活动的质量。
以分等、鉴定、区分优劣为目的的评价,通常在活动结束时进行,属于终结性评价。这类评价,一般要对评价对象做出鉴别、分出等级或者决定奖惩。
4、教育评价方案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哪些方面?(12.1)
答:教育评价方案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第一,评价的目的和指导思想。第二,评价的内容。第三,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方法、工具的有关说明。第四,评价实施程序的说明。第五,附录,包括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收集评价信息的表格等。
5、在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产生的主要障碍心理现象有哪些?(12.1、10.1、09.7、12.7)
答:在评价过程中,被评者容易产生的障碍心理现象主要有:
(1)被审心理。这是被评价者在接受他人评价之前所产生的被动接受审查、评判的心理。
(2)应付心理。这是被评者在评价过程中的一种消极的、敷衍了事的心理现象。
(3)迎合心理。这是一种与应付心理表现相反的不正常、不健康的“积极”心理状态。
(4)防卫心理。这是评价过程中被评者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而产生的疑虑、厌烦或回避等心理现象。
6、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1.7)
答:(1)问题的表述力求简单清楚,避免使用模糊的、或专业技术性术语;
(2)问卷题数量要适度;
(3)问题的措词尽量运用中性词,避免使用导向性或暗示性语言;
(4)提供答案的选项应涵盖问题答案的所有内容;
(5)尽量能避免使用否定性问题或双重否定性问题;
(6)问题排列要整齐美观,先易后难;
(7)试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7、发展性学生评价观点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10.1、09.7、13.1)
答:发展性学生评价观点认为,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评价的方法、技术、内容、过程等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立自信,不断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发展性评价观的主要特点表现为:1)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2)评价注重过程;3)评价的目标是有层次的,尊重个体差异;4)评价主体多元,鼓励学生主体参与;5)评价内容丰富、全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6)评价方法多样。
8、从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趋势来看,学生评价的原则是什么?(11.7)
答: 学生评价除了遵循教育评价一般原理中所提到的方向性、客观性、可行性、过程性等基本原则外,更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为基本指向,遵循发展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全息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学生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多元化原则,指学生评价要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动态性出发,多视角、多向度、多层面、多侧面地认识问题,多渠道收集信息,以达到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目的。包括评价内容、标准、方法、主体等多元化。全息性原则,指学生评价必须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全部信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全面、全员和全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差异性原则,指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评价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不能一刀切,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9、教师评价学生的常用操作方法有哪些?(12.1)
答:(1)学业成绩测试;(2)观察与调查法;(3)评语评价法;(4)表现性评定;(5)档案袋评价。
10、发展性教师评价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0.7,10.1、09.1、12.7)
答:发展性教师评价观的内涵主要为:以促进教师内涵发展为目的;重视教师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尊重被评者的个别差异与个性特征;评价主要看基础、进步、发展和闪光点;评价者与被评者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评价是与教育、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而不是额外附加的成分。
11、学校可以对教师的哪些教育教学行为开展评价?(09.7、11.7、13.1) 答: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行为主要包括:工作量、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课外活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研科研、德育工作、协同工作等。
12、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内容和途径有哪些?(12.1、11.1)
答:教师反思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学活动整个过程的反思;二是对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想法和做法进行反思;三是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总结经验,指导以后的活动。 反思的途径有多种:一是教学笔记;二是反思日记;三是交流讨论;四是调查研究;五是理论文献学习。
13、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09.1、08.1、11.1、12.1、13.1)
答:(一)课堂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智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评价;(二)课堂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内容适合分层教学目标的程度、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重点和难点的处理等;(三)课堂教学艺术,包括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四)课堂教学效果,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五)教师本身的基本功和素养的展现以及课堂气氛的评价。
14、通过课堂听课评价他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者要做好哪几项具体工作? (10.1、09.7、11.7、12.7)
答:课堂听课评价他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者要做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1)事先约定;(2)课堂观察;(3)课堂记录;(4)课堂快速调查。
15、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学校管理工作的具体过程? (10.1、12.7)
答:(1)对计划的评价;(2)对执行和实施的评价;(3)对检查的评价;(4)对总结的评价。
16、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学校的办学特色?(09.1、12.1)
答:学校办学特色,包括学校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教师队伍、学生培养、课程设置、教学风格、科研特点、管理机制、学校文化、校风校貌、资源设施等与众不同的品格和风貌。评价学校办学特色,主要是判断学校在哪些方面有特色,并判断其特色的水平。
17、开展区域教育评价有何意义?(10.7、11.1)
答:(一)开展区域教育有利于完善教育评价理论,丰富其方法;
(二)可以促进地方政府、各方力量重视教育,保证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三)有利于区域教育各要素的统筹、协调和控制;
(四)有助于发挥协作优势,进一步加快我国实现“双基”的进度。
18、评价地方校本课程开发时要关注哪些内容?(09.7、11.7、13.1)
答:评价地方校本课程开发时要关注以下内容:
一是教师对课程开发的认识程度及参加课程资源开发的广度;
二是地方、学校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程度;
三是已开发的地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效果;
四是能否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
19、简述运用访谈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0.1、11.1)
答:运用访谈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1)充分做好访前准备;2)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进行访谈;3)访谈者需要由访谈对象的熟人引见;4)建立一个自然融洽的访谈氛围;5)访谈者要注意提问技巧;6)要严守保密原则;7)认真做好访谈记录。
20、他人评价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产生原因及其调控。(10.7,09.1、11.1)
答:教育评价的他评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产生的原因有1)知觉定势的影响;2)频数和次序效应;
3)肯定效应;4)群体效应。教育评价的他评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的调控:1)选拔高素质的评价者,并进行培训;2)加强管理对评价工作的管理。
21、简述教育评价的目的。(08.1、07.7、14.1)
答:获取信息的目的,诊断问题、促进发展的目的,控制和监督的目的,决策的目的。
22、问卷调查法有那些优点和局限? (09.1、12.7)
答: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1)时间上的灵活性;2)问卷法的取样不受限制;3)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无须面对面接触,具有一定的回避效果。
问卷调查法的局限是1)由于问卷调查往往样本比较大,且无法控制被试回答的情况,如果回收率较低,回影响其代表性;2)问卷调查通常是调查人员不在场是被试独立答卷,遇到问题时难以解决,因而可能出现估计作答的现象,影响答卷的准确性;3)搜集到的资料往往是表面的,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否则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本质的东西。
23、访谈调查法有那些优点和局限? (10.7,08.1)
答:访谈调查法的优点有1)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具有较强的可控性;3)调查过程具有互动性。访谈调查法的局限在于1)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2)标准化程度低,难以统计;3)某些因素影响调查结果的一致性和真实性。
24、对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评价主要有哪些方面?(08.1)
答:学校教师队伍评价主要内容有:1)教师队伍结构状况;2)教师的教育管理观念;3)教师的管理水平;4)教师培养和提高。
25、简述自我评价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及其调控。
答:自我评价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产生的原因有1)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2)参照别人的水平评价自己;3)通过自我分析评价自己。自我评价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的调控:1)使自评者了解自我评价的意义;2)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自我评价。
26、学生评价的基本内容有那些?(08.1、12.7)
答:学生评价的基本内容有:学科学习效果评价;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发展水平评价,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民主法制素质,劳动素质等;学习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评价;身心健康水平评价,包括身体素质发展,个性心理素质等。审美素养评价,包括对美的认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等。在实践中,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针对不同评价对象及其层次性,确定具体的评价内容,体现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和差异性。
27、教师评价必须遵循哪些原则?(08.1)
28、简述制定教育评价方案的一般步骤。(08.1)
29、简述教育评价文献信息的主要来源。(07.7)
30、简述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关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07.7、14.1)
答:以布鲁姆为代表的专家于1956年发表了关于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他们把该领域的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包括了对学生知识、理智能力和理智技能发展的要求,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难易程度形成一种递进的等级关系。
31、教育评价有那些特点?
32、教育评价方案应具备那些主要特性?
33、简述确定教育评价标准的依据。(11.7)
(1)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3)教育规律和人的心理活动规律;(4)被评对象的实际;(5)评价主体的需要。
34、搜集教育评价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14.1)
答案要点:搜集教育评价信息的途径有1)查阅文献;2)观察;3) 调查;4)测验。
35、搜集教育评价信息有那些基本要求?
36、学生自我评价的一般方法都有那些?
37、教师评价必须遵循那些原则?
38、学生评教在运用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39、教师评价中的领导、同行评价应注意那些问题?
40、学校教学管理评价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41、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实证性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有那些?
42、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人文性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有那些?(14.1)
答案要点: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人文性评价方法的优点是1)重视过程评价;2)强调评价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3)方法灵活,针对性强;4)重视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它的缺点有1)总体效益较低;2)主观性较强;3)对评价者个体依赖性较大;4)易受到干扰。
43、如何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准备?
44、学校管理工作评价有那些特点?
45、学校管理工作评价有那些基本原则?
46、区域教育评价有那些主要特点? (14.1)
答:1)综合性、2)复杂性、3)系统性。
47、结合实际谈学校教学评价工作的作用?(10.7)
答:1)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有导向和指导作用,它指明了学校教学工作的目标和方向。2)鉴定和选拔作用。教学工作评价通过一系列的监测、考核,对教学和学生素质与能力、表现与水平等比较全面的掌握,为确认、评选等鉴定性工作提供依据。3)激励和发展作用。通过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可以使被评价者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成就,找到或发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可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4)反馈和调节作用。通过教学工作评价,可以了解学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偏离度及其偏离的原因,发现教学工作中的不同典型,调整教学工作,保证学校教学工作始终有效、高效地进行。
48、世界教师评价改革主要有哪些趋势?(14.1)
答:1)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2)恰当处理业绩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关系;3)统一的评价标准与个体化评价相结合;4)加强评价中与教师的沟通,促进教师对评价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