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二学期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 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一个班,这班的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性强。从上学期的科学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对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但由于学生还有许多对科学课的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一学年对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对“科学”也很自己的见解。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着重培养。

二、 学期教学目标

1、充分展开教学过程,让科学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活动之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为此,教学过程必须是经过周密思考后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仅仅向学生提出学习的主题和探究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主要经历进行设计,确立哪些素材更有价值,哪些过程更为重要,孰先孰后。可以这样说,教材为我们精心设计了相关的主题探究活动,但我们也不要让这些设计束缚自己的手脚,在弄清活动设计的意图后,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例子,也可以对教材的内容作适当的裁剪或发展教材内容以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而不是仅仅去教教材。

2、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

结构优化的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材编写者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基础构建教材的探究体系。尤其在四下的编写过程中,更提出所有活动设计都要为儿童的发展服务,都要在对儿童认识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活动设计。具体说,就是活动设计要充分遵循儿童认识发展的序,从学生们可观察到的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进他们去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那么,我们教学时就要不断追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这一内容的学习?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们是怎样想的?在观察、调动原有的经验时,学生产生的问题可能会是什么?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发展过程是怎样的?通过教学要引导他们继续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才是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

3、 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学概念 四下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大单元的模式,这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进。大家在教学旧教材时明显地感觉到课题多、联

系少,每个课题的研究时间少,是内容上的主要问题。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动。这对激发学生持续的研究兴趣、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以及实现科学教育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4、 更加注重科学程序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

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强调科学探究始于观察。确实,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总是带着一双探索的眼睛去认识世界。科学上的发明、发现也往往正是由观察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观察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方法加以强调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应该得到不断丰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测,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我认为四年级下册教材在这两方面是有所侧重的。随着探究方法的丰富,探究的模式也跟着丰富起来:如观察—统计—比较—分析—结论、观察—假设(推测)—验证(测量、实验)—分析—结论等。

三、 具体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解决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老师和学生同时遵守)

1.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摆放在书桌角上,边边重合,文具盒摆放在自己的正前方,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2、课堂中随时评价给分:加分内容(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合 理的建议、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平时情况。

3、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4、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最后写成科学小论文,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5、实行单元一练的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作业也实施星级评定。

四、教学进

第一单元 热胀冷缩

1 温度计的秘密

教学目的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3?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

4.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通过并进式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同学们听今天的天气预报了吗?谁能告诉我今天的气

播音员是怎么说的?

气温高说明什么?气温低又说明什么?

气温高低表示天气的冷热程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炉子上烧着一壶水,当水“开”了的时候,水温是多少?

随着温度的变化,水可以结成冰;从液态变成固态.固态的冰又可变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又可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些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热现象.在这一章我们将研究这一类现象.

2.新课教学

[板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实验1」每位同学桌上备有大约OC、25C和50C的三杯水.请同学们按书第36页图41的方法进行实验.将左、右两手食指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然后先把左手食指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食指放入温水中.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今天我们将学习温度计和它的使用方法.

1.实验用温度计

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温度计,观察它的构造.(展示温度计的结构挂图或投影片)

外部有玻璃外壳,下边是个玻璃泡,上边是个内径很细的玻璃管,管上有刻度和字母C.内部有红色(或银白色)液体.

现在你们用手握住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中液柱在细管中的变化.(停1分钟)

看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把手松开,继续观察温度计中液柱在细管中的变化.(停1分钟)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看到液柱在细管中下降,说明液体温度降低,变冷收缩.

根据这两次实验,我们能总结出温度计测量温度的道理吗?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怎样用温度订正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呢?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和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有许多相似之处.大家先回想一下在讲刻度尺使用时的四步程序.

认、量、读、记.

只要是使用带刻度的测量仪器,都可以按这四步进行.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这四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大家先看课本第38页课文和第39页的插图,然后结合使用刻度尺测量的四步程序总结使用温度计的四步程序.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认清三要素:零刻线、量移、最小刻度值.

使用前①认认清单位:C(摄氏温度)

℃摄氏度.

使用时②量:(玻璃)泡要全没入,不碰底和壁,放入稍等候,(示数)稳定再读数.

③读:(玻璃)泡胃液体中,视线与(液)面平.

④记:记录温度值,标明单位.

请大家继续观察温度计,其中有0度和100度两个刻度和符号C.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摄氏度是怎样规定的?它0度和100度又是如何规定的?

摄氏温度(C)

(1)摄氏温度的规定

(2)单位:摄氏度,符号

字母C表示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它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 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一、教学目标

1.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大量的气体与固体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到科学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能针对生活中气体或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改善生活。

3.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会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二、活动准备:

因为本课所探究的问题属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很大,所以很难提出让学生准备哪些材料,活动准备就显得极为开放。课前,教师可以先将本课探究的主题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主准备充足的材料。这样,既能为课堂探究作好充足材料准备,又将探究活动提至课前,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的空间。

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典型的分组实验材料,如热胀仪实验组装材料、烧瓶、水槽、冷水、热水等,同时准备生活中人们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现象进行制作或建筑的视频资料,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活动过程:

1、 活动一:

活动开始,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资料,展现夏天自行车胎突然爆裂的情景。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列举出类似的事实,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夏天容易爆胎?继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可能是因为气体受热膨胀的原因。”

然后根据自己的设想设计实验,并展开实验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对学生的设计进行适当的指导与点拨,开阔学生的思路,尽量让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不同小组的实验方法有些区别,利于学生归纳总结,获得结论。

最后引导学生将实验中的发现进行汇报与交流,通过归纳大家的实验结果,得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活动二:

在上一活动获得结论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实验结果。活动可以是完全放开的,不需要教师特别指导,对个别理解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重点指导或与其一同实验。但是,实验之前,教师要提醒给铜球加热时,时间要长一些,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要碰到加热后的铜球等。在利用其他实验证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性质时,体现自主与开放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物体及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活动结束,让学生通过归纳、交流,获得结论。

在此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温度计的秘密》一课的实验结果与本课的活动

一、活动二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科学的归纳:物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本课活动中,也可以将活动一与活动二合并起来。如果学生在开始就将气体、固体有无热胀冷缩的性质提出来,就可以顺势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专题并进行实验探究,再通过实验后的汇报、交流,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3、自由活动:

自由活动专题可由学生任意选择,学生可以自主进行与本课探究主题相关联的活动。

“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活动,建议让学生以“解决问题”作为活动的目的。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活动,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个具体活动。比如:如果要建造一所房屋,在设计中应该注意到哪些问题,等等,让学生考虑到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针对物体的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评一评哪些同学的处理方法最科学、合理。

4、拓展活动:

因本课的拓展活动比较简单,建议学生实际做一做,并且做成一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相关活动,以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科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 岩石的科学

3、认识岩石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在探究中愿意合作交流,欣赏美石中体验自然美。

3.能根据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了解常见岩石的种类。

二、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了解常见岩石的种类。

四、教学准备:

各种石头、小刀、铜钥匙、、锤子

稀释的盐酸、滴管、水槽、水、放大镜、石头分类资料卡、岩石录像资料。

五、教学过程:

1、确定研究的问题。

同学们,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石头装点着美丽的

大自然,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大自然中有关石头的录像资料。

学生谈感想。

我们一起来研究有趣的石头。

2、作出假设,自主探究。

(1) 初步感知,说说石头。

学生自由发言。

(2) 作出假设,研究石头。

师:小组讨论,利用这些工具你们想怎样来研究石头。

学生讨论、交流。

师:下面分好组选择你们喜欢的办法来动手研究,相信在研究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实验过程中别忘了作好记录。

学生分组探究。

学生表述自己的发现。

小结:石头在颜色、形状、硬度、滴盐酸的变化等方面都不一样。

(3) 给石头分类。

根据颜色来分:红的、白的、黄的、黑的。

根据滴盐酸的变化来分:一类冒泡

一类不冒泡

根据硬度来分:很硬、较硬、较软

3、拓展活动。

同学们利用外出活动或者旅游的机会,考察一下不同地区的岩石类别。

你们觉得怎么样?

课堂测试:1、放大镜是用来做什么的仪器?

2、你能用哪些方法观察岩石?

4、做个岩石百宝箱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2)培养探究岩石的兴趣,并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

活动准备:

采集的各种岩石,岩石百宝箱制作工具——厚纸片、小刀、锤子、胶水、硬纸盒、棉花、布片,岩石标本,岩石资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播放录像资料,展示大自然的奇石和一些金属矿石以及一些岩石制作的标本。

2、提问: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为什么要把岩石作成标本?

二、交流信息、欣赏体验。

1 谈话:岩石制作成标本,既有利于人们辨认,又有收藏的意义,从岩石标本中人们能学到好多的知识。

2、提问: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岩石,能向别人介绍一下你所带的岩石吗?

3、学生交流:

4、谈话:看来有些小组采集的岩石种类和数量都很多,而有些小组采集的种类较少,你们觉得我们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把我们组多的一些岩石送给别的组没有的同学。

5各组交换岩石。

三、制作岩石百宝箱

1、谈话: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了很多种类的岩石,咱们做个岩石的百宝箱,怎么样?你们小组研究一下要做岩石百宝箱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

3谈话:大家的想法很好,我这有一些岩石百宝箱的资料,请同学们参考一下。(出示岩石百宝箱的课件,学生欣赏岩石百宝箱的图片,观看制作方法)

4、谈话:现在你们小组再讨论一下,你们小组的岩石百宝箱准备怎么做?研究一下你们小组的分工。

5、学生讨论交流

6、谈话:下面你们每个小组开始制作一个岩石百宝箱吧。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制作完后,参加我们班的岩石博览会,你们向其他小组展示介绍你们的作品。

7、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岩石百宝箱。(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要注意贴上标签)

四、开岩石博览会,展示岩石百宝箱。

1、同学们做出了这么漂亮的、内容这么丰富的岩石百宝箱,赶快把你的百宝箱展示出来,我们来开岩石博览会。

2学生进行展示。(如我们的百宝箱里有什么,岩石的特征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

3、师生小组互评:大家感觉我们的岩石百宝箱做得怎样,在刚才的制作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4、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及一些研究想法。

(汇报过程中,教师注意进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评价)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的制作如何?你在搜集岩石信息方面的表现如何? (学生回顾所学,并对自己在资料的准备、动手操作和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

师:岩石中有很多学问和信息,利用岩石标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岩石研究,希望同学们继续搜集各种岩石,不断丰富岩石百宝箱,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地质学家。

课堂测试:

填空:1、常见的岩石有 、 、 、 和 等。

2.花岗岩中含有3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 ,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 ,黑色的是 。

5.岩石的用途

教学目标

1.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够查阅岩石方面的有关资料。

2.知道人类的岩石开采活动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正反面影响,理解保护岩石资源的重要性。

3.了解岩石的用途,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岩石资源的密切联系。

活动准备:教科书虽然没有做文字说明,但以金字塔画面蕴涵了探究岩石的用途及岩石与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联系,并提示师生课前搜集有关的主题为课堂探究做资料和心理上的准备。

活动过程:

一、交流岩石的用途

1、播放一些岩石用途的视频和文字资料

2、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出岩石的用途,并对岩石的用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自己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并进行交流汇报、归纳整理。

二、调查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教师提出 “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与岩石有什么关系?

地质学家怎么利用岩石寻找矿藏?

岩石中含有哪些矿物?

岩石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岩石与地球文明、地球生命、地球历史的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

2、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图书资料,围绕本课专题内容专门制作的网站,为各小组提供信息资料卡,关于岩石用途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整理,形成汇报报告,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汇报展示。

三、 1、展示图片和播放录像资料了解人们乱开采矿产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岩石资源的破环现状和危害程度,并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保护岩石资源的建议。

拓展活动

课下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办剪贴报。题目可以是岩石文化、岩石的用途、岩石资源的保护等。也可以做岩石艺术品,参观地质博物馆等等。

课堂测试:1、你知道的岩石用途有哪些?

2、对保护岩石资源你有什么建议?

6、岩石的风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老师提供岩石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岩石变化的资料,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风雨、植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稀奇的事物。今天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好,我们出发吧!(课件展示风化岩石:钟乳石、蘑菇石、鹅卵石、黄山奇石等岩石)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师说什么呀?(欣赏并说出有什么想法。)

二、认识岩石的模样

2、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岩石,那么,它们的模样一直是这样的吗?(猜测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科学来研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板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三、寻找岩石变化的原因

1、同学们刚才欣赏许多形态各异的岩石,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后,它们还会改变吗?

2、(板书:会)会是什么力量使岩石改变模样的呢?

3、猜测使岩石变化的因素。

4、教师随机分类板书:冷热、水、风、地表运动……

四、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1、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使岩石变化的因素,你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你们的说法吗?那么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说的其中两个因素。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的研究。其它的因素,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其它因素对岩石的改变。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将研究那一个问题?是研究冷热作用的,还是研究水的作用的、或者是两个都想研究。选择好之后,再讨论你们将设计怎样的科学方法验证?(两个模拟实验同时进行)

2、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3、其他学生修正实验方法。

4、同学们的设计方案真好,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方案再给你们一些小提示。看看有哪些细节是同学们没有注意到的。(出示提示)

5、老师给你们已经准备了一些器材和实验纪录表,请各小组根据你们设计的方案,每组派两位同学来领取。器材领到后,就请同学们开始动手研究吧!(生研究,师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发现。

7、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真棒!同时通过同学们的实验研究,的确说明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能使岩石变化。除了这些,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植物的根和大气也会使岩石改变模样。(展示:长着植物的岩石图片,师简析。)

五、了解风化

1、同学们,通过我们今天的研究你们能结合一些自然现象解释老师带来的这两个问题吗?(出示问题)能再解释老师送给你们手中的鹅卵石为什么会有大有小吗?(生解释)

2、同学们解释的真棒!(师订正)

3、那么,我们就把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板书:风化)

六、课外拓展

1、风化不但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对我们的历史文物的破坏也很大。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精美的石雕,(展示:云岗石窟)它们是山西省大同市云岗石窟中的石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可是由于风化的影响,有些地方的破损已经很严重。

2、你们能想出好方法,保护它吗?就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再作解答吧!

课堂测试:什么是风化?

单元测试:

一、填空:

1、常见的岩石有 、 、 、 和 等。

2.花岗岩中含有3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 ,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 ,黑色的是 。

二、选择:

1、岩石是 的基本物质。

①地壳 ②地幔 ③地核

2.红褐色或灰色,薄层状结构,硬度小的岩石是 。

①大理岩 ②页岩 ⑧砂岩

3.花斑状,硬度大,由3种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是 。

①页岩 ②石灰岩 ③花岗岩

4.不同种类的岩石,颜色、质地等特征 。

①相同 ②不同 ⑨不一定

三、判断:

1、岩石各不相同,分类的方法只有一个。 ( )

2、用小刀可以检验岩石的软硬度,用放大镜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岩石上的花纹和结构。

( )

四、结合生活中人们对岩石的应用,介绍一种岩石的用途:(举例说明)

五、对保护岩石资源你有什么建议?

第三单元 植物与土壤

1 土壤里有什么

认知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气和腐殖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从小使学生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拓展性目标:

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自制一份资料卡。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干土块、水、筷子。

演示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铁罐头盒、干土块、火柴。

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问:你是从哪里采集的土块?土块是什么样的?一般学生答,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土壤的知识。

二、新授

1、认识什么是土壤

(1)我们对土壤知道些什么?把我们知道的关于土壤的事情写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畅谈。

(3)学生交流后写活动记录。

(4)讲解:土壤分布在大地表层的土,比较疏松,含有养料,能够生长植物。简单说,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土壤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分布在大地表层,二是能生长植物。埋在地下很深的土,海滩上,沙漠中不能生长植物的沙子,都不能叫土壤。

2、挖点土来,观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认识土壤的成分

(1)学生观察土壤。

(2)学生汇报。

(3)对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A土壤中含有水分

实验名称:土壤成分的构成(水)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铁罐头盒、方座支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土块、水。 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成分。

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一:

1、将烧杯中加入五分之三容积的水。

2、把干土块放进烧杯中。

3、观察烧杯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水中不断有气泡冒出来。

分组观察:用手摸有什么感觉?说明土壤含有什么?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土壤潮湿说明含有水分。不同环境中的土壤中潮湿程度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干湿程度也不相同。雨后土壤比较湿,长期干旱土壤就比较干。

B土壤中含有空气。

把干土块放进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分组实验讨论。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C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

实验二:

1、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散,直到与水混合均匀为止。

2、把烧杯放在桌子上静置,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

3、待土沉淀后,从烧杯外仔细观察。

提出问题:

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拌,再用劲搅一搅,然后把烧杯放在桌上,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当大部分土沉下来之后,仔细观察沉下来的土是不是分层?分几层?不同层的土粒大小是不是相同?

学生实验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水中的土沉淀后大致分为两层。下层的、颗粒比较大的是沙子,上层的、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

讨论:下层颗粒比较大的是什么?上层颗粒比较小的是什么?

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在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颗粒比较大的是砂,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不同的土壤,含有砂和粘土的多少是不同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 新授

D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教师演示讲解:用酒精灯加热土壤。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气味?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三:

1、安装好方座支架,然后放上一片石棉网。

1、取少量土壤捣碎后放在铁罐头盒内,将盒放在石棉网上。

2、点燃酒精灯,给盒内的土壤加热。

3、观察加热后土壤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学生实验、讨论。

讲解:土壤加热后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说明了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物残体腐烂以后变成的物质,叫做腐殖质。板书,腐殖质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质越多,颜色就越黑。

E提问:谁能说一说,从以上的实验,你知道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

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空气、砂、粘土、水、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师小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都与植物的生长有关系,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具备的条件,腐殖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砂和粘土是植物生长、固定的地方,水、空气、腐殖质都要贮存在砂和粘土中。土壤的这些成分搭配得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才能长得好。

学生填写书上的结论。

三、评价

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互相评一评。

四、小结

我们这节课通过实验认识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含有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物质。

拓展活动:

从不同地方取些土壤,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它们含有砂和粘土的量是不是相同。

2 土壤的种类

认知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

拓展性目标:

调查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类土壤、水,图表。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动手。

(3)观察,汇报。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土壤的种类

(1)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

①分组观察桌上三个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

②用放大镜看一看?

③用手握一握?

④在纸上涂一涂?

(2)学生实验。

(3)学生汇报。

(4)在各组的实验桌上有三个去底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这三个倒立在支架上,在每个瓶口下面放一个杯子,往三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

观察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都停止渗水的时候,三个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积水情况有什么不同?分组实验汇报观察结果。

(5)讨论: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

(6)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7)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来认识它们的特征?

2、把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记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二、 新授

1、实物展示三类不同的土壤。

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的叫砂质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质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

我们知道砂质土渗水快,粘质土渗水慢,壤土居中。砂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差,粘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好,壤土积水比砂质土多,比粘质土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

板书。

2,调查我们家乡的土壤。

先制定出研究的计划,然后再做实验。

用图表来展示我们调查的结果。

观察方法 :

用放大镜看

用手捻

在纸上涂抹

放进水里搅动后

汇报观察的结果。

三、练习:

提问:土壤分为哪三种?它们有什么性质?

四、教师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土壤的种类,还了解了不同种类土壤的性质。

五、评价

自评或学生之间互评。

拓展性活动: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不同种类土壤的分布情况。

2、调查红薯、花生、水稻分别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里?

3.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3 植物与土壤

认知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拓展性目标: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4、提出问题: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

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

2

2、评价活动

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

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

4 保护土壤

认知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2、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

拓展性目标:

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教学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表格。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

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

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拓展活动:

1、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2、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土壤小报》。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二学期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 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一个班,这班的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性强。从上学期的科学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对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但由于学生还有许多对科学课的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一学年对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对“科学”也很自己的见解。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着重培养。

二、 学期教学目标

1、充分展开教学过程,让科学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活动之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为此,教学过程必须是经过周密思考后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仅仅向学生提出学习的主题和探究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主要经历进行设计,确立哪些素材更有价值,哪些过程更为重要,孰先孰后。可以这样说,教材为我们精心设计了相关的主题探究活动,但我们也不要让这些设计束缚自己的手脚,在弄清活动设计的意图后,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例子,也可以对教材的内容作适当的裁剪或发展教材内容以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而不是仅仅去教教材。

2、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

结构优化的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材编写者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基础构建教材的探究体系。尤其在四下的编写过程中,更提出所有活动设计都要为儿童的发展服务,都要在对儿童认识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活动设计。具体说,就是活动设计要充分遵循儿童认识发展的序,从学生们可观察到的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进他们去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那么,我们教学时就要不断追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这一内容的学习?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们是怎样想的?在观察、调动原有的经验时,学生产生的问题可能会是什么?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发展过程是怎样的?通过教学要引导他们继续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才是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

3、 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学概念 四下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大单元的模式,这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进。大家在教学旧教材时明显地感觉到课题多、联

系少,每个课题的研究时间少,是内容上的主要问题。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动。这对激发学生持续的研究兴趣、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以及实现科学教育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4、 更加注重科学程序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

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强调科学探究始于观察。确实,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总是带着一双探索的眼睛去认识世界。科学上的发明、发现也往往正是由观察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观察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方法加以强调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应该得到不断丰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测,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我认为四年级下册教材在这两方面是有所侧重的。随着探究方法的丰富,探究的模式也跟着丰富起来:如观察—统计—比较—分析—结论、观察—假设(推测)—验证(测量、实验)—分析—结论等。

三、 具体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解决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老师和学生同时遵守)

1.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摆放在书桌角上,边边重合,文具盒摆放在自己的正前方,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2、课堂中随时评价给分:加分内容(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合 理的建议、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平时情况。

3、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4、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最后写成科学小论文,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5、实行单元一练的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作业也实施星级评定。

四、教学进

第一单元 热胀冷缩

1 温度计的秘密

教学目的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3?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

4.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通过并进式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同学们听今天的天气预报了吗?谁能告诉我今天的气

播音员是怎么说的?

气温高说明什么?气温低又说明什么?

气温高低表示天气的冷热程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炉子上烧着一壶水,当水“开”了的时候,水温是多少?

随着温度的变化,水可以结成冰;从液态变成固态.固态的冰又可变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又可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些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热现象.在这一章我们将研究这一类现象.

2.新课教学

[板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实验1」每位同学桌上备有大约OC、25C和50C的三杯水.请同学们按书第36页图41的方法进行实验.将左、右两手食指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然后先把左手食指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食指放入温水中.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今天我们将学习温度计和它的使用方法.

1.实验用温度计

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温度计,观察它的构造.(展示温度计的结构挂图或投影片)

外部有玻璃外壳,下边是个玻璃泡,上边是个内径很细的玻璃管,管上有刻度和字母C.内部有红色(或银白色)液体.

现在你们用手握住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中液柱在细管中的变化.(停1分钟)

看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把手松开,继续观察温度计中液柱在细管中的变化.(停1分钟)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看到液柱在细管中下降,说明液体温度降低,变冷收缩.

根据这两次实验,我们能总结出温度计测量温度的道理吗?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怎样用温度订正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呢?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和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有许多相似之处.大家先回想一下在讲刻度尺使用时的四步程序.

认、量、读、记.

只要是使用带刻度的测量仪器,都可以按这四步进行.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这四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大家先看课本第38页课文和第39页的插图,然后结合使用刻度尺测量的四步程序总结使用温度计的四步程序.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认清三要素:零刻线、量移、最小刻度值.

使用前①认认清单位:C(摄氏温度)

℃摄氏度.

使用时②量:(玻璃)泡要全没入,不碰底和壁,放入稍等候,(示数)稳定再读数.

③读:(玻璃)泡胃液体中,视线与(液)面平.

④记:记录温度值,标明单位.

请大家继续观察温度计,其中有0度和100度两个刻度和符号C.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摄氏度是怎样规定的?它0度和100度又是如何规定的?

摄氏温度(C)

(1)摄氏温度的规定

(2)单位:摄氏度,符号

字母C表示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它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 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一、教学目标

1.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大量的气体与固体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到科学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能针对生活中气体或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改善生活。

3.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会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二、活动准备:

因为本课所探究的问题属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很大,所以很难提出让学生准备哪些材料,活动准备就显得极为开放。课前,教师可以先将本课探究的主题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主准备充足的材料。这样,既能为课堂探究作好充足材料准备,又将探究活动提至课前,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的空间。

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典型的分组实验材料,如热胀仪实验组装材料、烧瓶、水槽、冷水、热水等,同时准备生活中人们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现象进行制作或建筑的视频资料,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活动过程:

1、 活动一:

活动开始,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资料,展现夏天自行车胎突然爆裂的情景。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列举出类似的事实,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夏天容易爆胎?继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可能是因为气体受热膨胀的原因。”

然后根据自己的设想设计实验,并展开实验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对学生的设计进行适当的指导与点拨,开阔学生的思路,尽量让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不同小组的实验方法有些区别,利于学生归纳总结,获得结论。

最后引导学生将实验中的发现进行汇报与交流,通过归纳大家的实验结果,得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活动二:

在上一活动获得结论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实验结果。活动可以是完全放开的,不需要教师特别指导,对个别理解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重点指导或与其一同实验。但是,实验之前,教师要提醒给铜球加热时,时间要长一些,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要碰到加热后的铜球等。在利用其他实验证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性质时,体现自主与开放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物体及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活动结束,让学生通过归纳、交流,获得结论。

在此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温度计的秘密》一课的实验结果与本课的活动

一、活动二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科学的归纳:物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本课活动中,也可以将活动一与活动二合并起来。如果学生在开始就将气体、固体有无热胀冷缩的性质提出来,就可以顺势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专题并进行实验探究,再通过实验后的汇报、交流,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3、自由活动:

自由活动专题可由学生任意选择,学生可以自主进行与本课探究主题相关联的活动。

“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活动,建议让学生以“解决问题”作为活动的目的。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活动,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个具体活动。比如:如果要建造一所房屋,在设计中应该注意到哪些问题,等等,让学生考虑到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针对物体的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评一评哪些同学的处理方法最科学、合理。

4、拓展活动:

因本课的拓展活动比较简单,建议学生实际做一做,并且做成一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相关活动,以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科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 岩石的科学

3、认识岩石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在探究中愿意合作交流,欣赏美石中体验自然美。

3.能根据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了解常见岩石的种类。

二、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了解常见岩石的种类。

四、教学准备:

各种石头、小刀、铜钥匙、、锤子

稀释的盐酸、滴管、水槽、水、放大镜、石头分类资料卡、岩石录像资料。

五、教学过程:

1、确定研究的问题。

同学们,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石头装点着美丽的

大自然,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大自然中有关石头的录像资料。

学生谈感想。

我们一起来研究有趣的石头。

2、作出假设,自主探究。

(1) 初步感知,说说石头。

学生自由发言。

(2) 作出假设,研究石头。

师:小组讨论,利用这些工具你们想怎样来研究石头。

学生讨论、交流。

师:下面分好组选择你们喜欢的办法来动手研究,相信在研究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实验过程中别忘了作好记录。

学生分组探究。

学生表述自己的发现。

小结:石头在颜色、形状、硬度、滴盐酸的变化等方面都不一样。

(3) 给石头分类。

根据颜色来分:红的、白的、黄的、黑的。

根据滴盐酸的变化来分:一类冒泡

一类不冒泡

根据硬度来分:很硬、较硬、较软

3、拓展活动。

同学们利用外出活动或者旅游的机会,考察一下不同地区的岩石类别。

你们觉得怎么样?

课堂测试:1、放大镜是用来做什么的仪器?

2、你能用哪些方法观察岩石?

4、做个岩石百宝箱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2)培养探究岩石的兴趣,并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

活动准备:

采集的各种岩石,岩石百宝箱制作工具——厚纸片、小刀、锤子、胶水、硬纸盒、棉花、布片,岩石标本,岩石资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播放录像资料,展示大自然的奇石和一些金属矿石以及一些岩石制作的标本。

2、提问: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为什么要把岩石作成标本?

二、交流信息、欣赏体验。

1 谈话:岩石制作成标本,既有利于人们辨认,又有收藏的意义,从岩石标本中人们能学到好多的知识。

2、提问: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岩石,能向别人介绍一下你所带的岩石吗?

3、学生交流:

4、谈话:看来有些小组采集的岩石种类和数量都很多,而有些小组采集的种类较少,你们觉得我们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把我们组多的一些岩石送给别的组没有的同学。

5各组交换岩石。

三、制作岩石百宝箱

1、谈话: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了很多种类的岩石,咱们做个岩石的百宝箱,怎么样?你们小组研究一下要做岩石百宝箱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

3谈话:大家的想法很好,我这有一些岩石百宝箱的资料,请同学们参考一下。(出示岩石百宝箱的课件,学生欣赏岩石百宝箱的图片,观看制作方法)

4、谈话:现在你们小组再讨论一下,你们小组的岩石百宝箱准备怎么做?研究一下你们小组的分工。

5、学生讨论交流

6、谈话:下面你们每个小组开始制作一个岩石百宝箱吧。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制作完后,参加我们班的岩石博览会,你们向其他小组展示介绍你们的作品。

7、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岩石百宝箱。(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要注意贴上标签)

四、开岩石博览会,展示岩石百宝箱。

1、同学们做出了这么漂亮的、内容这么丰富的岩石百宝箱,赶快把你的百宝箱展示出来,我们来开岩石博览会。

2学生进行展示。(如我们的百宝箱里有什么,岩石的特征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

3、师生小组互评:大家感觉我们的岩石百宝箱做得怎样,在刚才的制作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4、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及一些研究想法。

(汇报过程中,教师注意进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评价)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的制作如何?你在搜集岩石信息方面的表现如何? (学生回顾所学,并对自己在资料的准备、动手操作和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

师:岩石中有很多学问和信息,利用岩石标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岩石研究,希望同学们继续搜集各种岩石,不断丰富岩石百宝箱,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地质学家。

课堂测试:

填空:1、常见的岩石有 、 、 、 和 等。

2.花岗岩中含有3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 ,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 ,黑色的是 。

5.岩石的用途

教学目标

1.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够查阅岩石方面的有关资料。

2.知道人类的岩石开采活动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正反面影响,理解保护岩石资源的重要性。

3.了解岩石的用途,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岩石资源的密切联系。

活动准备:教科书虽然没有做文字说明,但以金字塔画面蕴涵了探究岩石的用途及岩石与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联系,并提示师生课前搜集有关的主题为课堂探究做资料和心理上的准备。

活动过程:

一、交流岩石的用途

1、播放一些岩石用途的视频和文字资料

2、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出岩石的用途,并对岩石的用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自己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并进行交流汇报、归纳整理。

二、调查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教师提出 “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与岩石有什么关系?

地质学家怎么利用岩石寻找矿藏?

岩石中含有哪些矿物?

岩石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岩石与地球文明、地球生命、地球历史的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

2、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图书资料,围绕本课专题内容专门制作的网站,为各小组提供信息资料卡,关于岩石用途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整理,形成汇报报告,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汇报展示。

三、 1、展示图片和播放录像资料了解人们乱开采矿产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岩石资源的破环现状和危害程度,并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保护岩石资源的建议。

拓展活动

课下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办剪贴报。题目可以是岩石文化、岩石的用途、岩石资源的保护等。也可以做岩石艺术品,参观地质博物馆等等。

课堂测试:1、你知道的岩石用途有哪些?

2、对保护岩石资源你有什么建议?

6、岩石的风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老师提供岩石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岩石变化的资料,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风雨、植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稀奇的事物。今天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好,我们出发吧!(课件展示风化岩石:钟乳石、蘑菇石、鹅卵石、黄山奇石等岩石)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师说什么呀?(欣赏并说出有什么想法。)

二、认识岩石的模样

2、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岩石,那么,它们的模样一直是这样的吗?(猜测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科学来研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板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三、寻找岩石变化的原因

1、同学们刚才欣赏许多形态各异的岩石,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后,它们还会改变吗?

2、(板书:会)会是什么力量使岩石改变模样的呢?

3、猜测使岩石变化的因素。

4、教师随机分类板书:冷热、水、风、地表运动……

四、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1、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使岩石变化的因素,你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你们的说法吗?那么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说的其中两个因素。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的研究。其它的因素,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其它因素对岩石的改变。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将研究那一个问题?是研究冷热作用的,还是研究水的作用的、或者是两个都想研究。选择好之后,再讨论你们将设计怎样的科学方法验证?(两个模拟实验同时进行)

2、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3、其他学生修正实验方法。

4、同学们的设计方案真好,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方案再给你们一些小提示。看看有哪些细节是同学们没有注意到的。(出示提示)

5、老师给你们已经准备了一些器材和实验纪录表,请各小组根据你们设计的方案,每组派两位同学来领取。器材领到后,就请同学们开始动手研究吧!(生研究,师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发现。

7、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真棒!同时通过同学们的实验研究,的确说明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能使岩石变化。除了这些,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植物的根和大气也会使岩石改变模样。(展示:长着植物的岩石图片,师简析。)

五、了解风化

1、同学们,通过我们今天的研究你们能结合一些自然现象解释老师带来的这两个问题吗?(出示问题)能再解释老师送给你们手中的鹅卵石为什么会有大有小吗?(生解释)

2、同学们解释的真棒!(师订正)

3、那么,我们就把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板书:风化)

六、课外拓展

1、风化不但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对我们的历史文物的破坏也很大。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精美的石雕,(展示:云岗石窟)它们是山西省大同市云岗石窟中的石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可是由于风化的影响,有些地方的破损已经很严重。

2、你们能想出好方法,保护它吗?就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再作解答吧!

课堂测试:什么是风化?

单元测试:

一、填空:

1、常见的岩石有 、 、 、 和 等。

2.花岗岩中含有3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 ,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 ,黑色的是 。

二、选择:

1、岩石是 的基本物质。

①地壳 ②地幔 ③地核

2.红褐色或灰色,薄层状结构,硬度小的岩石是 。

①大理岩 ②页岩 ⑧砂岩

3.花斑状,硬度大,由3种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是 。

①页岩 ②石灰岩 ③花岗岩

4.不同种类的岩石,颜色、质地等特征 。

①相同 ②不同 ⑨不一定

三、判断:

1、岩石各不相同,分类的方法只有一个。 ( )

2、用小刀可以检验岩石的软硬度,用放大镜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岩石上的花纹和结构。

( )

四、结合生活中人们对岩石的应用,介绍一种岩石的用途:(举例说明)

五、对保护岩石资源你有什么建议?

第三单元 植物与土壤

1 土壤里有什么

认知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气和腐殖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从小使学生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拓展性目标:

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自制一份资料卡。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干土块、水、筷子。

演示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铁罐头盒、干土块、火柴。

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问:你是从哪里采集的土块?土块是什么样的?一般学生答,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土壤的知识。

二、新授

1、认识什么是土壤

(1)我们对土壤知道些什么?把我们知道的关于土壤的事情写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畅谈。

(3)学生交流后写活动记录。

(4)讲解:土壤分布在大地表层的土,比较疏松,含有养料,能够生长植物。简单说,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土壤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分布在大地表层,二是能生长植物。埋在地下很深的土,海滩上,沙漠中不能生长植物的沙子,都不能叫土壤。

2、挖点土来,观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认识土壤的成分

(1)学生观察土壤。

(2)学生汇报。

(3)对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A土壤中含有水分

实验名称:土壤成分的构成(水)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铁罐头盒、方座支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土块、水。 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成分。

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一:

1、将烧杯中加入五分之三容积的水。

2、把干土块放进烧杯中。

3、观察烧杯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水中不断有气泡冒出来。

分组观察:用手摸有什么感觉?说明土壤含有什么?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土壤潮湿说明含有水分。不同环境中的土壤中潮湿程度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干湿程度也不相同。雨后土壤比较湿,长期干旱土壤就比较干。

B土壤中含有空气。

把干土块放进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分组实验讨论。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C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

实验二:

1、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散,直到与水混合均匀为止。

2、把烧杯放在桌子上静置,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

3、待土沉淀后,从烧杯外仔细观察。

提出问题:

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拌,再用劲搅一搅,然后把烧杯放在桌上,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当大部分土沉下来之后,仔细观察沉下来的土是不是分层?分几层?不同层的土粒大小是不是相同?

学生实验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水中的土沉淀后大致分为两层。下层的、颗粒比较大的是沙子,上层的、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

讨论:下层颗粒比较大的是什么?上层颗粒比较小的是什么?

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在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颗粒比较大的是砂,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不同的土壤,含有砂和粘土的多少是不同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 新授

D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教师演示讲解:用酒精灯加热土壤。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气味?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三:

1、安装好方座支架,然后放上一片石棉网。

1、取少量土壤捣碎后放在铁罐头盒内,将盒放在石棉网上。

2、点燃酒精灯,给盒内的土壤加热。

3、观察加热后土壤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学生实验、讨论。

讲解:土壤加热后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说明了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物残体腐烂以后变成的物质,叫做腐殖质。板书,腐殖质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质越多,颜色就越黑。

E提问:谁能说一说,从以上的实验,你知道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

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空气、砂、粘土、水、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师小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都与植物的生长有关系,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具备的条件,腐殖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砂和粘土是植物生长、固定的地方,水、空气、腐殖质都要贮存在砂和粘土中。土壤的这些成分搭配得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才能长得好。

学生填写书上的结论。

三、评价

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互相评一评。

四、小结

我们这节课通过实验认识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含有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物质。

拓展活动:

从不同地方取些土壤,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它们含有砂和粘土的量是不是相同。

2 土壤的种类

认知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

拓展性目标:

调查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类土壤、水,图表。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动手。

(3)观察,汇报。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土壤的种类

(1)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

①分组观察桌上三个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

②用放大镜看一看?

③用手握一握?

④在纸上涂一涂?

(2)学生实验。

(3)学生汇报。

(4)在各组的实验桌上有三个去底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这三个倒立在支架上,在每个瓶口下面放一个杯子,往三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

观察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都停止渗水的时候,三个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积水情况有什么不同?分组实验汇报观察结果。

(5)讨论: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

(6)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7)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来认识它们的特征?

2、把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记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二、 新授

1、实物展示三类不同的土壤。

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的叫砂质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质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

我们知道砂质土渗水快,粘质土渗水慢,壤土居中。砂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差,粘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好,壤土积水比砂质土多,比粘质土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

板书。

2,调查我们家乡的土壤。

先制定出研究的计划,然后再做实验。

用图表来展示我们调查的结果。

观察方法 :

用放大镜看

用手捻

在纸上涂抹

放进水里搅动后

汇报观察的结果。

三、练习:

提问:土壤分为哪三种?它们有什么性质?

四、教师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土壤的种类,还了解了不同种类土壤的性质。

五、评价

自评或学生之间互评。

拓展性活动: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不同种类土壤的分布情况。

2、调查红薯、花生、水稻分别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里?

3.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3 植物与土壤

认知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拓展性目标: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4、提出问题: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

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

2

2、评价活动

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

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

4 保护土壤

认知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2、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

拓展性目标:

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教学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表格。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

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

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拓展活动:

1、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2、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土壤小报》。


相关内容

  •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案 2009-02-27 16:03:19 阅读94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单元测试: 一.填空: 1.常见的岩石有 . . . 和 等. 2.花岗岩中含有3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 ,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 ,黑色的是 . 二.选择: 1.岩石是 的基本物质. ① ...

  •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www.edudown.net),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 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数.读数的兴趣. 2.利用计数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正确数.读万以内的数. 3.让学生灵活运用数来解 ...

  • 三年级科学下册安全用电1教案青岛版
  •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电的本领 安全用电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会查阅资料及其它信息资源,搜集和整理安全用电的相关资料. 3.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重点难点: 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使 ...

  • 太阳和影子(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太阳和影子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太阳和影子>一课选自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与时间"单元的第2课,本课是在<认识太阳>的基础上,对太阳和影子作进一步了解,通过观察,发现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及变化规律,感受太阳位置的 ...

  •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保护眼睛3
  •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7.保护眼睛 教材分析: 眼睛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常重要的,但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会影响到眼睛的视觉作用,造成视觉障碍..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些浅显的保护眼睛的常识,但在保护措施上,却往往不到位.本课要使学生从小就知道眼睛的重要性,知道怎样保护眼睛以及常见的有关眼睛 ...

  • 三年级科学下册 弹簧里的学问1教案 青岛版
  •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常见的力 弹簧里的学问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知到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能够设 ...

  • 三年级科学下册_弹簧里的学问1教案_青岛版
  •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常见的力 弹簧里的学问----1 明城学校:韩炳善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知到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能够表达交流自 ...

  •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绿色行动]教案设计
  • 教学目标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 ...

  •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蚂蚁]教案
  • 蚂蚁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 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中碰到的问题,培养探究能力. 3. 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

  •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杠杆2
  •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机械 19. 杠杆 教学目标 1.善于观察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学会记录.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2.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认识杠杆各部分名称,会使用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