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 李贺

梦天 李贺(1)

老兔寒蟾泣天色,(2) 云楼半开壁斜白。(3)

玉轮轧露湿团光,(4) 鸾佩相逢桂香陌。(5)

黄尘清水三山下,(6)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7) 一泓海水杯中泻。(8)

作品注释

(1)梦天:梦游天上。 (2)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3)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4)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5)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6)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7)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1] (8)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作品译文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2]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李长吉集》引黎简的话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唐诗快》评价说:“命题奇创。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正不知梦在天中耶?天在梦中耶?是何等胸襟眼界,有如此手笔!”[1]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说,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第二句“云楼半开壁斜白”是说,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第三句“玉轮轧露湿团光”是说,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它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

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样。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3]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贺画像

[4]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人,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时英年早逝。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汲取了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的长处,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通过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其父晋肃官位很低,家境也不富裕。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旋即因病辞官,回归仓谷。后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他一生体弱多病,二十七岁去世。因仕途失意,李贺终生郁郁不得志,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诗歌创作充满了深沉的苦闷。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风格,并对中晚唐时期的部分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

辛弃疾《木兰花慢》赏析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翻译:可惜呀今晚的月亮,是否去了那遥远的地方?是否另外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见月亮从东方升起?是不是苍天之外,还有天地空阔无边,只一阵风就把月亮送到那儿去了?月亮没有根谁能栓住它?嫦娥久寡不嫁,谁把她留住了?

据说月亮可以经过海底远走他乡,只是无从问起,所以让人恍惚让人发愁。而更令人担心的是,那驰骋万里的长鲸,横冲直撞,会不会撞坏了月中的宫殿呢?月亮里的蛤蟆本来就能游水,要问的是为什么不识水性的玉兔怎么能自由地沉浮与水呢?如果说都平安无事,为什么圆月又渐渐变成了月牙儿?

【赏析】题前小序说,前人诗词有赋月者而无送月者,本词别开生面,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探讨了词人朦胧猜想到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是一首想象奇、构思新颖的送月词。

送月,怎么送法呢?本词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不同,既不思乡吊人,也不怀古伤今,而是把握黎明前刹那间的月景,仿照屈原《天问》的写法,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和比喻交织在一起,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问。“可怜今夕月”,首句先对月亮赞美,“可怜”,可爱。以下便接连提出疑问,“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他先问,可爱的月亮降落到什么遥远的地方去了?继而问,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词人的大胆想象,与今天月亮绕地球转的道理相近,表现了他的聪颖灵悟,也说明由于他对客观自然观察细致,因此才具有这种可贵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天外”古人以目力所及的天体之外为“天外”;“汗漫”,空阔无边;“浩浩”,广大的样子;“姮娥”,嫦娥。在对月亮的出没作了猜想之后,词人又针对有关月亮的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是不是天外空空荡荡无涯无际,只是一股大风把明月送走了?月亮无根悬在空中,是谁把它系住了?月宫的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住了?这些问题对今天的人来说虽然不算问题,但就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来说,也只有象他这样想象丰富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前两问,问的是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后一问,说明词人对有关月中嫦娥的神话故事发生了怀疑,这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嫦娥孤寂与谁邻”意境相近,两位巨匠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对有关月亮的所有传说,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出了疑问。“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这两句是针对月亮的运行路线说的。他说,有人认为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却又无从查问,这种说法让人迷茫困惑忧虑不解,以下便针对这种说法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三句由“怕”字领起,是写词人的担忧,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他真担心海中往来奔突的鲸鱼,撞坏了月宫中的华美宫殿、亭台楼阁。“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故”,本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传说中月亮上面还有蟾蜍和玉兔,他禁不住问,在月亮通过海底的时候,本来就会游水的蛤蟆固然无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么办呢?“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结尾二句,更进一层,对月亮运行经过海底的说法提出问题。“无恙”是对上边疑问的总结,是说如果月宫中的房子不被撞坏,玉兔也和蛤蟆一样,顺利渡过大海,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么圆圆的月亮又为什么渐渐地会变成“钩”样的月牙呢?这与“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骆宾王:《玩初月》)的发问相比,更为具体深刻。

全词一气呵成,紧凑连贯,读来势同破竹。词的视野广阔,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包含生活逻辑,且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彻底打破前人咏月的陈规,道前人所未道,发前人所未发,其意义较那些对月伤怀的作品寄托深远,其境界较那些单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咏物词更高一筹。

梦天 李贺(1)

老兔寒蟾泣天色,(2) 云楼半开壁斜白。(3)

玉轮轧露湿团光,(4) 鸾佩相逢桂香陌。(5)

黄尘清水三山下,(6)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7) 一泓海水杯中泻。(8)

作品注释

(1)梦天:梦游天上。 (2)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3)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4)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5)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6)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7)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1] (8)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作品译文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2]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李长吉集》引黎简的话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唐诗快》评价说:“命题奇创。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正不知梦在天中耶?天在梦中耶?是何等胸襟眼界,有如此手笔!”[1]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说,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第二句“云楼半开壁斜白”是说,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第三句“玉轮轧露湿团光”是说,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它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

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样。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3]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贺画像

[4]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人,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时英年早逝。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汲取了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的长处,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通过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其父晋肃官位很低,家境也不富裕。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旋即因病辞官,回归仓谷。后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他一生体弱多病,二十七岁去世。因仕途失意,李贺终生郁郁不得志,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诗歌创作充满了深沉的苦闷。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风格,并对中晚唐时期的部分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

辛弃疾《木兰花慢》赏析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翻译:可惜呀今晚的月亮,是否去了那遥远的地方?是否另外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见月亮从东方升起?是不是苍天之外,还有天地空阔无边,只一阵风就把月亮送到那儿去了?月亮没有根谁能栓住它?嫦娥久寡不嫁,谁把她留住了?

据说月亮可以经过海底远走他乡,只是无从问起,所以让人恍惚让人发愁。而更令人担心的是,那驰骋万里的长鲸,横冲直撞,会不会撞坏了月中的宫殿呢?月亮里的蛤蟆本来就能游水,要问的是为什么不识水性的玉兔怎么能自由地沉浮与水呢?如果说都平安无事,为什么圆月又渐渐变成了月牙儿?

【赏析】题前小序说,前人诗词有赋月者而无送月者,本词别开生面,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探讨了词人朦胧猜想到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是一首想象奇、构思新颖的送月词。

送月,怎么送法呢?本词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不同,既不思乡吊人,也不怀古伤今,而是把握黎明前刹那间的月景,仿照屈原《天问》的写法,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和比喻交织在一起,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问。“可怜今夕月”,首句先对月亮赞美,“可怜”,可爱。以下便接连提出疑问,“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他先问,可爱的月亮降落到什么遥远的地方去了?继而问,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词人的大胆想象,与今天月亮绕地球转的道理相近,表现了他的聪颖灵悟,也说明由于他对客观自然观察细致,因此才具有这种可贵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天外”古人以目力所及的天体之外为“天外”;“汗漫”,空阔无边;“浩浩”,广大的样子;“姮娥”,嫦娥。在对月亮的出没作了猜想之后,词人又针对有关月亮的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是不是天外空空荡荡无涯无际,只是一股大风把明月送走了?月亮无根悬在空中,是谁把它系住了?月宫的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住了?这些问题对今天的人来说虽然不算问题,但就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来说,也只有象他这样想象丰富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前两问,问的是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后一问,说明词人对有关月中嫦娥的神话故事发生了怀疑,这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嫦娥孤寂与谁邻”意境相近,两位巨匠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对有关月亮的所有传说,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出了疑问。“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这两句是针对月亮的运行路线说的。他说,有人认为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却又无从查问,这种说法让人迷茫困惑忧虑不解,以下便针对这种说法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三句由“怕”字领起,是写词人的担忧,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他真担心海中往来奔突的鲸鱼,撞坏了月宫中的华美宫殿、亭台楼阁。“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故”,本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传说中月亮上面还有蟾蜍和玉兔,他禁不住问,在月亮通过海底的时候,本来就会游水的蛤蟆固然无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么办呢?“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结尾二句,更进一层,对月亮运行经过海底的说法提出问题。“无恙”是对上边疑问的总结,是说如果月宫中的房子不被撞坏,玉兔也和蛤蟆一样,顺利渡过大海,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么圆圆的月亮又为什么渐渐地会变成“钩”样的月牙呢?这与“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骆宾王:《玩初月》)的发问相比,更为具体深刻。

全词一气呵成,紧凑连贯,读来势同破竹。词的视野广阔,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包含生活逻辑,且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彻底打破前人咏月的陈规,道前人所未道,发前人所未发,其意义较那些对月伤怀的作品寄托深远,其境界较那些单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咏物词更高一筹。


相关内容

  • 选自[唐才子传·李贺]阅读答案附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 ...

  • 李商隐.杜牧对李贺白玉楼传说不同接受缘由探析
  • 第10卷第1期 2009年2月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UniversityofSouthChina(SocialScienceEdition) V01.10No.1 Feb.2009 李商隐.杜牧对李贺白玉楼传说不同接受缘由探析 梁小珊,周玉华① (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湖南永 ...

  • 穷死.愁死的"诗鬼"--李贺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仅有"诗仙"."诗圣"."诗佛",还有"诗鬼".中唐诗人,李贺就被当时的人称为"诗鬼".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因此后世称李贺为李昌谷.杜牧& ...

  • 李贺诗词赏析
  •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 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 ,幽邃檬脆,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色彩秧丽.奇警峭拔的语言艺术 .纵观李贺诗的艺术特色,可以充分证明:"长古体"的独特艺术风貌使李贺成为中唐独树一帜的杰出诗人,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它丰富了浪漫主义创作的内容和 ...

  • 唐才子传李贺
  • 唐才子传 · 李贺古诗文翻译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李亮的玄孙.李贺七岁时就会写诗作文,名震京城.韩愈.皇甫湜读了他的作 品,感到很稀罕,却不相信,说:"如果是古人,我辈也许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见识此人之理."于是 二人共访李贺家,让李贺当场作诗.李贺梳总角发穿荷叶衣从内室出来,很 ...

  • 李贺诡谲诗风浅探
  • 李贺诡谲诗风及其原因浅探 [摘要]中国古代灿若群星的诗人当中,李贺当不愧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歌艺苑中一朵艳丽夺目的奇葩.他在有生短短的二十七个年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意境,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幽艳奇幻的诗歌王国,开创了中唐一代"尚奇""尚怪"的诗风. [关键词]李贺: ...

  • 李贺诗歌与唐代外来文明_李永平
  • 2011年3月第40卷第2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r.,2011Vol.40No.2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 李贺诗歌与唐代外来文明 李永平,王天觉 ...

  • 论李贺诗歌的生命主题及其构成_许伯卿
  • 2000年9月 第5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a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pt.,2000 No.5 论李贺诗歌的生命主题及其构成 许伯卿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从生命角度剖析李贺,其诗歌集中体 ...

  • 古诗传统的现代转化_余光中与李贺
  • 2002年第2期 台湾研究集刊 No.22002(总第76期) TAIWANRESEARCHQUARTERLY GeneralNo.76 古诗传统的现 代转化 ---余光中与李贺 徐 学[摘 要] 60年代初期,.余光中以现代美学的视野, ,,开拓了现代诗歌艺术 的境界,. [李贺 古典 现代 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