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哀帝改制考论_郭善兵

第34卷第6期2008年11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fXuzhouNormalUn.i(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Vo.l34,No.6

Nov.,2008

汉哀帝改制考论

郭善兵

(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河南开封 475001)

[关键词] 汉哀帝;礼乐;职官制度;限田限奴;古文经学;改制

[摘 要] 汉成帝委政于外家王氏,导致其专擅朝政,皇权衰微;加之长期积聚、日益激化的社会危机,已严重威胁西汉政权的生存。汉哀帝即位后,推行了若干改制措施,其具体内容有:罢弃乐府、倡导三年丧礼、改正祖母、父、母名号、推行皇帝宗庙制度改革的礼乐改革;大致遵照若干儒家经典有关记载和现实需要,改革相关职官制度;限制贵族富豪疯狂兼并土地和大规模占有劳动者;支持刘歆争立古文经学于学官等。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合乎实际的改制方案,改制过程中哀帝又因人废法,息事宁人,宠幸奸佞小人,又因侵犯权贵利益而遭抵制,汉哀帝推行的旨在挽救西汉统治的改制最终以失败告终。

[中图分类号] K2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425(2008)06-0074-06

与时人、后人对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的评价褒多于贬相比,人们对汉哀帝刘欣的评价却褒贬不一。从总体上看,古代史家多视其为

[1]P41

/庸主0,是西汉政权崩颓的罪魁祸首之一。/汉世衰于元、成,坏于哀、平。0之人心者,成、哀之淫悖为之。0者虽在诸如民族关系

[5]P179-193

[4]P94-99

[2]P3741

子0

[2]P3989

,在赵氏姐妹和王氏的游说下,/昭仪及

[2]P333

根见上亡子,亦欲豫自结为长久计,皆更称定陶王,劝帝以为嗣0

。加之/成帝,,贤定陶

王,数称其材0,成帝最终选择刘欣为继嗣。

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汉成帝猝然死亡,刘欣即帝位。其时,/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0

[2]P4023

[2]P4018[2]P333

/夫失天下

[3]P115

近年来,研究

、扶持丁、傅以贬抑

[6]P138-148

,/郡国守相刺吏皆出其

王氏、皇帝宗庙礼制改革等若干

问题上,对汉哀帝作出比较公允的评论,但对汉哀帝旨在加强皇权、挽救西汉政权而在政治、经济、学术领域推行的改制,迄今缺乏专门、系统的探讨。有鉴于此,本文拟在借鉴前贤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哀帝改制问题作系统、全面的考论。

门0,/自佐史以上至于大吏皆权臣之

[2]P2681

党0。对此,哀帝自幼即深感不满,/上少在国,见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内邑邑0

[2]P3503

。他以王根等人贪污邪恶、僭越体制、

堵塞言路、蒙蔽皇帝、结交诸侯王、在成帝丧期内歌舞欢乐等不法劣迹为由,/遣就国,,根及况父商所荐举为官者,皆罢0

[2]P4028

。并寻由解除王

刘欣是汉成帝刘骜的侄子。汉成帝虽享年45岁(前51年)前7年),在位27年(前33年)前7年),这期间,尽管宫人至少为他生育有四名子女,但成帝出于对赵氏姐妹的宠爱,为防

[8]P196

止这些宫人取代赵氏姐妹的至尊地位,这几名婴儿都在他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杀掉:/掖庭中御幸生子者辄死,又饮药伤堕者无数0

[2]P3995[7]P168

莽的职务。然而,随后事态的发展却出乎哀帝意料,朝野臣僚对王莽被解职不是额手称庆,而是对

[2]P4029

王莽表达同情、支持:/天下多冤王氏0,/公卿大夫多称之者0

[2]P4042

。这一反常现象,使哀帝

清醒意识到,以/因折节为恭俭。受5礼经6,,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爵位益尊,节操愈谦

[2]P4039)4040

,,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0。以典型儒士形象自持的王莽,已俨然成为儒界领袖,大量操纵舆论走向的硕学通儒成为王莽的坚定支持者

[9]P160)165

。鉴于赵氏/姊弟颛宠十余年,卒皆无。同样受儒学熏染的哀帝认

[收稿日期]2008-05-15

[作者简介]郭善兵(1973)),男,山东栖霞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为,欲重振皇权,控制儒士群体,儒家学说的精髓

[10]P1610

/礼乐0最为重要,/安上治民,莫善于礼0。/礼、乐、刑、政,其极一也,,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0有鉴于此,哀帝推行了包括罢乐府,提倡三年丧礼,正定陶王、王太后、王后名号,重新制定皇帝宗庙礼制等礼乐改革。

(一)罢乐府署

[11]P29)31

[10]P1527、1543

士申咸/毁宣不供养行丧服,薄于骨肉,前以不忠

[2]P3394)3395

孝免,不宜复列封侯在朝省0。薛宣因此被免为庶民。

(三)正定陶恭王、王太后、王后尊号

中国古人重视名号称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0

[10]P2506

自春秋末出现的乐府是职掌音乐的官

。西汉乐府职掌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所因如此,哀帝、王莽围绕哀帝生父刘康、祖母傅氏、

生母丁氏的称谓,展开激烈的权力较量。董宏为逢迎傅氏、丁氏与哀帝,援引/5春秋6之义,母以子贵0

[2]P4042

用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然而,西汉中、后期,乐府演奏的乐舞多为萎靡之音。这既有伤风化,又成为权贵僭越礼制、变相蔑视皇权的手段。

/贵戚五侯定陵、富平外戚之家淫侈过度,至与人主争女乐。0

[2]P1072

[2]P1072

及/秦庄襄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

[2]P3505

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0的先例,建议

[2]P3505

/宜立定陶恭王后为皇太后0。王莽、师丹弹劾董宏:/知皇太后至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

[2]P3505

道。0哀帝虽/谦让,纳用莽、丹言,免宏为庶人0

[2]P3505

/哀帝自为定陶王时疾

之0,他认为,这些萎靡之音与重新确立君

臣上下尊卑礼秩、恢复上古敦厚淳朴社会风气格格不入,/郑卫之声兴则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朴家给,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岂不难哉!孔子不云乎?-放郑声,郑声淫.0。加之哀帝本人

[2]P1072

/性不好音0,主要职掌俗乐的乐府与主要职掌自先秦流传下来的雅乐的太乐职能重叠,促使哀帝诏令:/郑声淫而乱乐,圣王所放,其罢乐

[2]P335

府。0

(二)提倡三年丧礼

三年丧礼是先秦儒家提倡的孝道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孔子认为,三年丧礼源于报答父母三年怀抱养育之恩:/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0

[10]P2526

[2]P1073

,但王氏或许也意识到,做出一定让步,

有利于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因而,王氏同意,在前缀定陶国号前提下,刘康、傅氏、丁氏可加

/皇0、/太后0、/后0尊号。/上乃白太皇太后,令下诏尊定陶恭王为恭皇。0

[13]P1056

/尊定陶太后曰

恭皇太后,丁姬曰恭皇后。0或许在王氏看来,这样做合乎礼仪,/然则隆其名而冠以藩国之号,此礼之得者也0

[14]P493

[2]P335

。郎中令泠褒、黄门郎

段犹上奏:/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蕃国之名以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

[2]P3505

意。0此议虽遭孔光、师丹等人激烈反对,但哀帝出于孝道伦理观念,尤其是他或以此事来考验臣僚是否绝对服从自己,因而虽明知此举违背礼制,犹豫连年不决,但最终还是寻由将持异议的傅喜、王莽免职,将孔光、师丹免为庶人。建平二年(前5年)四月,哀帝诏令撤除其祖母、父母尊号前缀/定陶0国号:/定陶恭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其尊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后又更号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0

[2]P3935

[2]P4001

原始社会虽已形成丧服习俗,但丧期

并不确定。在周公、孔子及先秦儒家提倡、努力

[12]P22)48

下,丧期、丧服逐渐制度化。西汉初,统治者虽确立/以孝治天下0

[10]P2552

的基本国策,但自

汉文帝遗令实行短丧礼制后,丧期缩短为36天。西汉中后期,随着儒学在政治、思想、社会生活诸领域主导地位逐渐确立,三年丧礼也成为时人彰显孝道的重要方式。哀帝即位不久,以河间王刘良为太后服丧三年,/为宗室仪表,益封万户0。诏令博士弟子遵行三年丧礼:/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0,/宁谓处家持丧服0

[2]P336、337[2]P336

/帝太太

后0、/帝太后0名号较/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0礼制有所降损,/古人尚朴,重名分

抑私情,故傅太后虽以祖母之势抑哀帝,然所称者不过曰帝太太后耳0

[15]P51

。不遵循三年丧礼者将遭到弹劾、舆,但其对/皇0、/太后0、

论指责,/汉律以不为亲行三年服不得选

[2]P3569

举0,从而断送仕途。成帝时曾任丞相的薛宣与弟薛修围绕是否应为后母服丧反目,/后母病死,修去官持服。宣谓修三年服少能行之者,兄弟相驳不可,修遂竟服,繇是兄弟不和0。

[2]P2681

杜业弹劾/高阳侯薛宣有不养母之名0,博

[2]P3394

/后0尊号攘夺,被后人视为破坏纲常伦理之举,

[16]P419)420

/纲纪荡然,封号之缪,未有如此者也0,/既而傅太后侵侮王后,僭窃名号,始失天下心0

[17]P650

(四)皇帝宗庙礼制改革

西汉初杂糅先秦、秦礼及民间习俗,制定皇帝

宗庙制度。汉元帝遵循儒家经典有关记载,推行皇帝宗庙礼制改革。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元帝、成帝时,皇帝宗庙礼制存毁不定,屡有反复。哀帝即位后,采纳刘歆建议,实行由始祖庙、六世/亲庙0组成/七庙0,有功德的皇帝宗庙则加以/祖0、/宗0尊号,数量不限定之制。刘歆之说既无确凿经典依据,且有违人情:/歆谓七庙是也。而以七为正法,以宗为变,不可常数,则不知何所据而云然,,有功徳则宗之,无则莫之宗焉。是为人子孙得选择祖、考,于情则逆,于礼则违,曾是以为孝乎?0

[18]P835)836

相职名、职责的变革及其动机颇值得关注。

汉代丞相的主要职责大致有向皇帝推荐、选用官吏;弹劾、惩治百官;总领百官朝议、奏事;封驳与谏诤;主管郡国上计与考课等权力。绥和元年,汉成帝采纳何武/今末俗之弊,政事烦多,宰相之材不能及古,而丞相独兼三公之事,所以久废而不治也。宜建三公官,,分职授政,以考功效0之建议,设置三公,丞相名称不变,沿用武帝时由太尉改名的大司马,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建平二年,哀帝采纳大司空朱博建议,取消三公鼎立制,恢复丞相独尊体制。朱博提议恢复成帝以前旧制,强化相权,表明此次改制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行政效率,避免权力无谓的分散、制约。元寿二年,哀帝一改初衷,重新实行三公鼎立制度,改丞相职名为大司徒,/复赐大司马印绶

[2]P725

,,位在司徒上0。鉴于当时哀帝宠幸董贤,任命他为大司马,甚至欲将帝位/禅让0于董贤,不难推测,哀帝此次改制,既尊崇董贤,又顺应了西汉中后期仿效周礼改制的时代思潮,同时巧妙地避开了时人对破坏丞相位在大司马之上传统的非议。

除套搬周礼及适应现实需要对职官名职进行一系列调整外,哀帝还对职官选拔制度进行改革,取消以往官吏选拔的方式)))任子制。西汉初,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

[20]P849)865

子、纳赀等多种方式的选官制度。所谓/任子0制,即二千石以上官吏任职满三年后,可以兄弟或儿子担任郎或其他官职,/任子令者,5汉仪注6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0

[2]P337

[2]P3405

[20]P811)812

但投合了哀帝振兴汉室,希望能像

武帝那样流芳百世的心愿。六世/亲庙0制的真正用意或在于扶植刘氏宗室,与外戚抗衡,因而引起哀帝的重视、支持,并据此改革皇帝宗庙礼制。具体可参见笔者有关考证

[6]P143)148

,兹不赘述。

哀帝在沿袭武帝、成帝时职官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参照儒家经典有关周礼记载,并结合现实需要,对中央和地方职官相关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哀帝时重新设置周代设有的/审君臣父子之道0以教诲太子的职官)))太傅,/高后元年(前187年)初置,,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复置。位在三公上0

[2]P726

[10]P1406)1407

。类似改革,还有元寿元年更名护军都

尉为职位显赫的司寇;元寿二年更名丞相为大司徒;同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沿用武帝改太尉为大司马之制。这样,至元寿二年前后,西汉初年承袭秦制设置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已陆续分别被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取代,与5周礼6记载六官体制大致吻合。上述职官官名的调整,显然系套用儒家经典记载的所谓周礼。哀帝对地方职官进行的调整是两次改动汉武帝设置的职掌监察事务的州刺史官名,/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成帝绥和元年更名牧,,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复为牧0。由刺史改为州牧,貌似简单、无谓的职官名称更换,实际上反映了西汉中后期原本仅职掌监察事务的刺史权责渐重的现实。/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位高至

[2]P3406

九卿,所恶立退,任重职大。0同时,又反映出西汉中后期由秦代以来以秉持严刑峻法的文法吏为主体的/秦政0模式逐渐向以倡导仁义道德的儒生为主体的/汉政0模式转变过程中,哀帝仿效周礼进行改制的取向。其中,哀帝对丞

[19]P343

[2]P741

。此外,还有/以族父任0,/以

[20]P863

宗家任0,乃至以姊任者。任子/盖有八、九

岁为郎备宿卫者,朝夕左右,与闻公卿议论,,时

出意上书疏,足以禆缺失。而天子亦因以习知其性,而识其才之能否。0

[18]P323

其中也不乏才能出

众者。另外,任子并非单纯依据其门第、父兄阅历为升迁唯一依据,/刘向以父任为郎,以行修饰迁谏大夫,是汉法既任而复有所抉择,此当法之善也0

[21]P231

。但德行、才能不堪者必大有人在。董

仲舒曰:/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

[2]P2512

弟选郎吏,,未必贤也。0王吉指出:/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至于积功治人,亡益于民,,宜明选求贤,除任子之令。0哀帝即位之初,鉴于任子制存在诸多弊端,故诏令予以废除。

[2]P3065

贵族豪强贪得无厌地兼并土地,将大量自耕小农转变为他们的依附奴婢,这是西汉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诱因之一。小农大量破产、流亡,国家编户齐民、赋税收入减少,社会动荡不安。为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哀帝即位之初,采纳师丹/宜略为限0之制。

[2]P1142

人,,诸名田畜奴婢过品,皆没入县官。0哀帝诏令实施。此次田地限额虽远低于西汉初有关规定

[23]P50

[2]P336

,但一度也收到/田宅奴婢贾为减

贱0的效果。然而,以傅、丁、董三族为首的权贵是土地兼并的最大得益者,土地奴婢限令无疑触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丁、傅用事,董贤隆贵,皆不便也0,自然予以抵制。哀帝又宠幸董贤,因人废法,/诏书且须后,遂寝不行0田限奴的改革遂成为一纸空文。

[2]P1143

[2]P1142

建议,推行限田限奴,限

西汉初,大乱甫定,人口数量锐减,土地荒芜。为恢复生产,西汉政权依据爵位高低,授予吏民数量不等的土地、屋宅,并进行严谨、细密的管[22]P35)37理。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土地的私有、兼并现象逐渐出现。不过,由于广大自耕小农经济尚能自足;商品经济的繁荣,使贵族富商多将资金投向商品交换领域,牟取暴利;西汉初推行迁徙、任用酷吏等政策抑制豪强大族等政策的影响,/民始充实,未有并兼之害,故不为民田及奴婢为限0。汉文帝时,主要由于赐爵的溢滥,以爵位为基础的田宅名有制度遭到破坏,土地买卖、兼并开始发展

[23]P68

[2]P1142

汉哀帝时古文经与今文经之争,既是汉代学

术领域的重大事件,又对后世思想学术具有深远影响,颇受史家关注,历来关于今古文经之争的原因、内容异说纷纭,而对哀帝为何支持刘歆挑起今古文经之争,却鲜有专门论述。

汉武帝于建元五年(前136年)置五经博士,传授5周易6、5尚书6、5诗经6、5春秋6、5仪礼6五部儒家经典。因五经皆用汉代通行文字书写,人们习称之/今文经0。武帝时,又陆续在孔子旧居等地发现了若干或为以往人藏匿于屋壁,或仅于民间传习、收藏,后呈献给官府的儒家典籍。这些典籍与/今文经0文字、内容多有差异,因其用汉以前文字书写,人们习称之/古文经0。汉成帝命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古文经籍。汉哀帝时,刘歆/欲建立5左氏春秋6及5毛诗6、5逸礼6、5古文尚

[2]P1967

书6皆列于学官0,这一想法得到哀帝支持,/令歆与5五经6博士讲论其义0

[2]P1967

[2]P1967

。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系

列经济政策,导致商业贸易利润锐减,促使富商大

贾将投资重心转向农业。/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0之0

[24]P3281

[2]P1175

,形成/以末致财,用本守

的经营理念,土地买卖、兼并之风逐渐

盛行。由于汉代土地买卖并非如傅筑夫所言,均

[25]P109

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商品买卖,而是以贵族、官僚凭政治权势兼并为主,土地集中程度越来越高,至汉武帝时已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

[2]P1137

立锥之地0的严峻现象。虽然董仲舒大声疾呼:/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0

[2]P1137

。但/诸博

士或不肯置对0,以示不屑与抵制。刘歆愤

然作书,责备诸博士:/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至于国家将有大事,,则幽冥而莫知其原。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妬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欲以杜塞余道,绝灭微学。0

[2]P1970)1971

,汉武帝也采取若干措施,如设置刺史

[2]P742

监察州郡,严禁/强宗豪右田宅踰制0,试图

遏止、减缓土地兼并,但大多收效甚微,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自耕农大量破产流亡,或转变为依附农民,依附于国家、世家大族和豪富。世家大族、豪富控制大量依附农民、奴婢,并对他们横加

[20]P540、543)544

盘剥。这既加剧了各阶层的矛盾、冲突,使社会动荡不安,又使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国家利益受到侵蚀。

有鉴于此,哀帝即位之初,诏令讨论限制贵族官僚占有奴婢、田宅的数量。孔光、何武建议:/诸王、列侯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及公主名田县道,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无得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

儒学臣僚们群起攻

讦刘歆:/诸儒皆怨恨。是时名儒光禄大夫龚胜以歆移书上疏深自罪责,愿乞骸骨罢。及儒者师

丹为大司空,亦大怒,奏歆改乱旧章,非毁先帝所立。0

[2]P1972

刘歆虽有哀帝庇护,但也无法在朝中

立足,只好出任地方以避祸,/歆由是忤执政大臣,为众儒所讪,惧诛,求出补吏,,历三郡守0

[2]P1972

[26]P312

侯外庐、张岱年等学者认为,刘歆争立古文经于学官,主要是出于禄位之争。稽诸史实,上述观点值得商榷。首先,争立古文经学博士的

若干学者的社会背景、政治地位皆优于官学博士,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对他们个人而言没有强烈吸引力,不可能成为他们向今文经发难的主要动机;其次,某一部经传是否立于学官,与传习这部经传的学者能否获取博士职位没有直接对应关系。惠吉兴认为,学术思想上的大一统格局、政治生活中的独断权,才是今古文经争论的焦点和实质。今文学派想垄断的不仅是博士职位,或由经学进入仕途的门户,而是由今文经学主宰的思想学术上的一统格局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威地位。古文学派的目标也不单单是从今文学派的既得利益中分一杯羹,而是想补救今文经学的缺失疏漏,增强经学的思想活力、学术内涵,从而强化经学的权威地位和政治功能

[27]P156)158

/诏诸儒讲5五经6同异,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

[2]P272

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0。通过由皇帝亲临称制裁断、消除诸家儒家经典诠释分歧的方式,达到控制儒学、体现皇权独尊的目的。面对王莽逐步确立其在儒士群体中的领袖地位,可随心所欲地操纵、控制舆论,哀帝难免忧虑重重。从王莽被免职后儒士们的反应来看,哀帝的忧虑并非多余。这也促使哀帝试图仿效宣帝先例,通过支持刘歆立古文经的方式,打破不肯顺服的今文经诸博士垄断学术、舆论局面,进而控制儒学,加强皇权。不过,从刘歆的遭遇不难看出,哀帝的努力最终遭到挫败。

汉哀帝即位初虽效法武帝、宣帝等雄才大略先帝,雷厉风行地推行以废除元成弊政,抑制王氏为主要内容的礼乐、政治、经济、学术诸多改革,以振颓起弊,强化皇权,挽救汉朝的国运,以图成为名留青史的中兴之君。但由于他扶植毫无建树、声望的傅、丁外戚,宠幸、重用除媚上外别无所长的董贤,若干改革措施,如限田限奴令,因侵犯权贵既得利益而遭到抵制时,哀帝又缺乏坚决贯彻改革措施的决心,往往因人废法,致使改革成为一纸空文。由于各种社会矛盾积弊难返,哀帝推行的改革或遭挫败,或收效甚微。哀帝末年,社会形势、政局与成帝时相比,反呈恶化之势。鲍宣发出/今奈何反覆剧于前乎0

[2]P3087

。边家珍则认为,

汉哀帝支持刘歆争立古文经学,是汉哀帝、刘歆欲

借鉴较今文经更为详尽的古文经中有关春秋礼制的记载,恢复因外戚擅权而遭僭越、践踏的礼制,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革,推动加强皇权诸项政治措施的顺利实施。若考虑西汉今文经博士

[29]P23)24

也不乏娴熟、研习古文经学者,上述诸说似皆稍嫌不足。结合前文有关论述,哀帝之所以支持刘歆争立古文经,其真实用意或许在于试图借此控制儒学,以加强皇权。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0后,随着/累世经学0的/士族0的形成及其势力的扩展,儒学从最初/润饰吏事0,仅为/霸王道

[2]P277

杂0之点缀,逐渐确立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领域的主导地位,至元帝、成帝时达到/极盛0。虽从中国古代政治、学术相互关系总体来看,当学术思想与现实政治既对立又有某种程度之合作时,现实政治对学术思想之歪曲,常胜过学术思想对现实政治之修正

[31]P7)8

[30]P65)67

[2]P3623)3624

[28]P67

的喟叹,/国家空

虚,用度不足。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吏为残

[2]P3087)3088

贼0,民有/七死0、/七亡0的激切指斥,虽不免言过其实,但也道出几分时人的失望和无奈。哀帝虽有回天之心,奈无妙手回春之术。元寿二年六月,在位仅6年的哀帝去世。由于董贤等人资望浅薄,素无谋略,面对元后、王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的宫廷政变,董贤等竟仓皇无措,束手待毙,权力转瞬易手,哀帝为挽救汉朝统治而付出的努力终于付诸东流。

但儒学的广泛社会影响,使统治者不敢等闲视之。汉宣帝于甘露三年(前51年)召开石渠阁会议,

[参 考 文 献]

[1]赵翼.廿二史札记校证[M].王树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

1984.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3]王夫之.读通鉴论[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崔明德.汉哀帝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J].东方论坛,2006,(4).[5]张小锋.西汉中后期政局演变探微[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

社,2007.

[6]郭善兵.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礼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7]彭卫.汉代婚姻形态[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

[8]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9]钱穆.刘向歆父子年谱[M].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1]孙尚勇.乐府建置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4).[12]丁鼎.5仪礼#丧服6考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13]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14]王鏊.震泽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

[15]蔡世远.古文雅正[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

馆,1986.

[16]林俊.见素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

[17]苏辙.栾城后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

[18]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9]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20]白寿彝,高敏,安作璋.中国通史#秦汉时期(上)[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1]章如愚.群书考索后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

书馆,1986.

[22]朱绍侯.论汉代的名田(受田)制及其破坏[J].河南大学学报

(哲社版),2004,(1).

[23]杨振红.秦汉/名田宅制0说)))从张家山汉简看战国秦汉的

土地制度[J].中国史研究,2003,(3).[2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5]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6]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上)[M].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50.张岱年.汉代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J].学术月刊,2006,(4).

[27]惠吉兴.汉代经今古文之争新探[J].人文杂志,2004,(2).[28]边家珍.礼制的重建:刘歆争立古文经的再认识[J].河南科技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9]葛志毅.今古文经学合流原因新探:汉代博士制度与今古文经

学合流之渊源[J].北方论丛,1995,(1).[30]皮锡瑞.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31]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M].台北:学生书局,1988.

AResearchontheReformPractisedbyEmperorAiintheWestHanDynasty

GUOShan-bing

(ResearchCenteroftheAncientChineseHistory,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1,China)

KeyWords:EmperorA;iriteandmusic;officialsystem;limitationonlandandslave;Confuciancanonwrittenbyscriptbefore

theQinDynasty;reform

Abstract:EmperorChengentrustedtherelativesofhismotherwhosesurnamewasWangwithstatepoliticalpower,whichwasonthedecline.Thesocialcrisisalsobecamemoreandmorefierce.Inordertoeliminatetheevilasmentionedabove,EmperorAipracticedreformincludingabolishingYueFu,advocatinginmourningforthedeathofone.sfatherormotherforthreeyears,chan-gingthetitlesofhisgrandmother,fatherandmother,practicingreformontheritualsystemoftheEmperor.sAncestralTemple.Healsopracticedreformonsomeofficialsystem,setalimittothenumberoflandsandslavespossessedbythenoblesandtherichandpowerfulpeople,supportedLiuXin.sproposalofreveringConfuciancanonwrittenbyscriptbeforetheQinDynasty.Be-causethereformschemelackedsystemandcomprehensivity,reformtosurvivetheWestHanDynasty.

EmperorAialsolackeddeterminationtopracticehisreform

scheme.Hewasspeciallyfondofandtrustundulycraftysycophant.Allthefactorsmentionedaboveresultedinthefailureofhis

[责任编辑:刘一兵]

(上接第67页)

OntheBaseofEthicalCheckandBalanceSystem

andtheDiscourseformintheHanDynasty

WANGJian

(SchoolofHistoryandTourismStudies,XuzhouNormalUniversity,Xuzhou221116,China)

KeyWords:HanDynasty;ethicalcheckandbalance;thebaseofsystem;discourseform

Abstract:ThesystemofethicalcheckandbalancereferstotheuseofConfucianethicalprinciplesofimperialpowertorestrainawayofcheckandbalance.TheHanDynastyisthepoliticalethicsofthetwobasicformsofthemechanism.UnderthepoliticalsystemintheHanDynasty,ethicsreliesonasystemofcheckandbalance,monarchyeducation,tingyiandlettersmadebythesystem,andtheotherthings.MinistersoftheHanDynastyhelpzaiy,itheroadtotheholykingand"theFiveClassics"intheformofwordsastheregulatoryadvicetoexpresspoliticalandcriticism.Thehealthyfunctionofpoliticalmonarchyhasalsoplayedanimportantroleinguidingandlimitation.

[责任编辑:刘一兵]

第34卷第6期2008年11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fXuzhouNormalUn.i(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Vo.l34,No.6

Nov.,2008

汉哀帝改制考论

郭善兵

(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河南开封 475001)

[关键词] 汉哀帝;礼乐;职官制度;限田限奴;古文经学;改制

[摘 要] 汉成帝委政于外家王氏,导致其专擅朝政,皇权衰微;加之长期积聚、日益激化的社会危机,已严重威胁西汉政权的生存。汉哀帝即位后,推行了若干改制措施,其具体内容有:罢弃乐府、倡导三年丧礼、改正祖母、父、母名号、推行皇帝宗庙制度改革的礼乐改革;大致遵照若干儒家经典有关记载和现实需要,改革相关职官制度;限制贵族富豪疯狂兼并土地和大规模占有劳动者;支持刘歆争立古文经学于学官等。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合乎实际的改制方案,改制过程中哀帝又因人废法,息事宁人,宠幸奸佞小人,又因侵犯权贵利益而遭抵制,汉哀帝推行的旨在挽救西汉统治的改制最终以失败告终。

[中图分类号] K2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425(2008)06-0074-06

与时人、后人对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的评价褒多于贬相比,人们对汉哀帝刘欣的评价却褒贬不一。从总体上看,古代史家多视其为

[1]P41

/庸主0,是西汉政权崩颓的罪魁祸首之一。/汉世衰于元、成,坏于哀、平。0之人心者,成、哀之淫悖为之。0者虽在诸如民族关系

[5]P179-193

[4]P94-99

[2]P3741

子0

[2]P3989

,在赵氏姐妹和王氏的游说下,/昭仪及

[2]P333

根见上亡子,亦欲豫自结为长久计,皆更称定陶王,劝帝以为嗣0

。加之/成帝,,贤定陶

王,数称其材0,成帝最终选择刘欣为继嗣。

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汉成帝猝然死亡,刘欣即帝位。其时,/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0

[2]P4023

[2]P4018[2]P333

/夫失天下

[3]P115

近年来,研究

、扶持丁、傅以贬抑

[6]P138-148

,/郡国守相刺吏皆出其

王氏、皇帝宗庙礼制改革等若干

问题上,对汉哀帝作出比较公允的评论,但对汉哀帝旨在加强皇权、挽救西汉政权而在政治、经济、学术领域推行的改制,迄今缺乏专门、系统的探讨。有鉴于此,本文拟在借鉴前贤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哀帝改制问题作系统、全面的考论。

门0,/自佐史以上至于大吏皆权臣之

[2]P2681

党0。对此,哀帝自幼即深感不满,/上少在国,见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内邑邑0

[2]P3503

。他以王根等人贪污邪恶、僭越体制、

堵塞言路、蒙蔽皇帝、结交诸侯王、在成帝丧期内歌舞欢乐等不法劣迹为由,/遣就国,,根及况父商所荐举为官者,皆罢0

[2]P4028

。并寻由解除王

刘欣是汉成帝刘骜的侄子。汉成帝虽享年45岁(前51年)前7年),在位27年(前33年)前7年),这期间,尽管宫人至少为他生育有四名子女,但成帝出于对赵氏姐妹的宠爱,为防

[8]P196

止这些宫人取代赵氏姐妹的至尊地位,这几名婴儿都在他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杀掉:/掖庭中御幸生子者辄死,又饮药伤堕者无数0

[2]P3995[7]P168

莽的职务。然而,随后事态的发展却出乎哀帝意料,朝野臣僚对王莽被解职不是额手称庆,而是对

[2]P4029

王莽表达同情、支持:/天下多冤王氏0,/公卿大夫多称之者0

[2]P4042

。这一反常现象,使哀帝

清醒意识到,以/因折节为恭俭。受5礼经6,,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爵位益尊,节操愈谦

[2]P4039)4040

,,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0。以典型儒士形象自持的王莽,已俨然成为儒界领袖,大量操纵舆论走向的硕学通儒成为王莽的坚定支持者

[9]P160)165

。鉴于赵氏/姊弟颛宠十余年,卒皆无。同样受儒学熏染的哀帝认

[收稿日期]2008-05-15

[作者简介]郭善兵(1973)),男,山东栖霞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为,欲重振皇权,控制儒士群体,儒家学说的精髓

[10]P1610

/礼乐0最为重要,/安上治民,莫善于礼0。/礼、乐、刑、政,其极一也,,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0有鉴于此,哀帝推行了包括罢乐府,提倡三年丧礼,正定陶王、王太后、王后名号,重新制定皇帝宗庙礼制等礼乐改革。

(一)罢乐府署

[11]P29)31

[10]P1527、1543

士申咸/毁宣不供养行丧服,薄于骨肉,前以不忠

[2]P3394)3395

孝免,不宜复列封侯在朝省0。薛宣因此被免为庶民。

(三)正定陶恭王、王太后、王后尊号

中国古人重视名号称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0

[10]P2506

自春秋末出现的乐府是职掌音乐的官

。西汉乐府职掌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所因如此,哀帝、王莽围绕哀帝生父刘康、祖母傅氏、

生母丁氏的称谓,展开激烈的权力较量。董宏为逢迎傅氏、丁氏与哀帝,援引/5春秋6之义,母以子贵0

[2]P4042

用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然而,西汉中、后期,乐府演奏的乐舞多为萎靡之音。这既有伤风化,又成为权贵僭越礼制、变相蔑视皇权的手段。

/贵戚五侯定陵、富平外戚之家淫侈过度,至与人主争女乐。0

[2]P1072

[2]P1072

及/秦庄襄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

[2]P3505

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0的先例,建议

[2]P3505

/宜立定陶恭王后为皇太后0。王莽、师丹弹劾董宏:/知皇太后至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

[2]P3505

道。0哀帝虽/谦让,纳用莽、丹言,免宏为庶人0

[2]P3505

/哀帝自为定陶王时疾

之0,他认为,这些萎靡之音与重新确立君

臣上下尊卑礼秩、恢复上古敦厚淳朴社会风气格格不入,/郑卫之声兴则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朴家给,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岂不难哉!孔子不云乎?-放郑声,郑声淫.0。加之哀帝本人

[2]P1072

/性不好音0,主要职掌俗乐的乐府与主要职掌自先秦流传下来的雅乐的太乐职能重叠,促使哀帝诏令:/郑声淫而乱乐,圣王所放,其罢乐

[2]P335

府。0

(二)提倡三年丧礼

三年丧礼是先秦儒家提倡的孝道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孔子认为,三年丧礼源于报答父母三年怀抱养育之恩:/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0

[10]P2526

[2]P1073

,但王氏或许也意识到,做出一定让步,

有利于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因而,王氏同意,在前缀定陶国号前提下,刘康、傅氏、丁氏可加

/皇0、/太后0、/后0尊号。/上乃白太皇太后,令下诏尊定陶恭王为恭皇。0

[13]P1056

/尊定陶太后曰

恭皇太后,丁姬曰恭皇后。0或许在王氏看来,这样做合乎礼仪,/然则隆其名而冠以藩国之号,此礼之得者也0

[14]P493

[2]P335

。郎中令泠褒、黄门郎

段犹上奏:/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蕃国之名以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

[2]P3505

意。0此议虽遭孔光、师丹等人激烈反对,但哀帝出于孝道伦理观念,尤其是他或以此事来考验臣僚是否绝对服从自己,因而虽明知此举违背礼制,犹豫连年不决,但最终还是寻由将持异议的傅喜、王莽免职,将孔光、师丹免为庶人。建平二年(前5年)四月,哀帝诏令撤除其祖母、父母尊号前缀/定陶0国号:/定陶恭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其尊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后又更号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0

[2]P3935

[2]P4001

原始社会虽已形成丧服习俗,但丧期

并不确定。在周公、孔子及先秦儒家提倡、努力

[12]P22)48

下,丧期、丧服逐渐制度化。西汉初,统治者虽确立/以孝治天下0

[10]P2552

的基本国策,但自

汉文帝遗令实行短丧礼制后,丧期缩短为36天。西汉中后期,随着儒学在政治、思想、社会生活诸领域主导地位逐渐确立,三年丧礼也成为时人彰显孝道的重要方式。哀帝即位不久,以河间王刘良为太后服丧三年,/为宗室仪表,益封万户0。诏令博士弟子遵行三年丧礼:/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0,/宁谓处家持丧服0

[2]P336、337[2]P336

/帝太太

后0、/帝太后0名号较/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0礼制有所降损,/古人尚朴,重名分

抑私情,故傅太后虽以祖母之势抑哀帝,然所称者不过曰帝太太后耳0

[15]P51

。不遵循三年丧礼者将遭到弹劾、舆,但其对/皇0、/太后0、

论指责,/汉律以不为亲行三年服不得选

[2]P3569

举0,从而断送仕途。成帝时曾任丞相的薛宣与弟薛修围绕是否应为后母服丧反目,/后母病死,修去官持服。宣谓修三年服少能行之者,兄弟相驳不可,修遂竟服,繇是兄弟不和0。

[2]P2681

杜业弹劾/高阳侯薛宣有不养母之名0,博

[2]P3394

/后0尊号攘夺,被后人视为破坏纲常伦理之举,

[16]P419)420

/纲纪荡然,封号之缪,未有如此者也0,/既而傅太后侵侮王后,僭窃名号,始失天下心0

[17]P650

(四)皇帝宗庙礼制改革

西汉初杂糅先秦、秦礼及民间习俗,制定皇帝

宗庙制度。汉元帝遵循儒家经典有关记载,推行皇帝宗庙礼制改革。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元帝、成帝时,皇帝宗庙礼制存毁不定,屡有反复。哀帝即位后,采纳刘歆建议,实行由始祖庙、六世/亲庙0组成/七庙0,有功德的皇帝宗庙则加以/祖0、/宗0尊号,数量不限定之制。刘歆之说既无确凿经典依据,且有违人情:/歆谓七庙是也。而以七为正法,以宗为变,不可常数,则不知何所据而云然,,有功徳则宗之,无则莫之宗焉。是为人子孙得选择祖、考,于情则逆,于礼则违,曾是以为孝乎?0

[18]P835)836

相职名、职责的变革及其动机颇值得关注。

汉代丞相的主要职责大致有向皇帝推荐、选用官吏;弹劾、惩治百官;总领百官朝议、奏事;封驳与谏诤;主管郡国上计与考课等权力。绥和元年,汉成帝采纳何武/今末俗之弊,政事烦多,宰相之材不能及古,而丞相独兼三公之事,所以久废而不治也。宜建三公官,,分职授政,以考功效0之建议,设置三公,丞相名称不变,沿用武帝时由太尉改名的大司马,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建平二年,哀帝采纳大司空朱博建议,取消三公鼎立制,恢复丞相独尊体制。朱博提议恢复成帝以前旧制,强化相权,表明此次改制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行政效率,避免权力无谓的分散、制约。元寿二年,哀帝一改初衷,重新实行三公鼎立制度,改丞相职名为大司徒,/复赐大司马印绶

[2]P725

,,位在司徒上0。鉴于当时哀帝宠幸董贤,任命他为大司马,甚至欲将帝位/禅让0于董贤,不难推测,哀帝此次改制,既尊崇董贤,又顺应了西汉中后期仿效周礼改制的时代思潮,同时巧妙地避开了时人对破坏丞相位在大司马之上传统的非议。

除套搬周礼及适应现实需要对职官名职进行一系列调整外,哀帝还对职官选拔制度进行改革,取消以往官吏选拔的方式)))任子制。西汉初,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

[20]P849)865

子、纳赀等多种方式的选官制度。所谓/任子0制,即二千石以上官吏任职满三年后,可以兄弟或儿子担任郎或其他官职,/任子令者,5汉仪注6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0

[2]P337

[2]P3405

[20]P811)812

但投合了哀帝振兴汉室,希望能像

武帝那样流芳百世的心愿。六世/亲庙0制的真正用意或在于扶植刘氏宗室,与外戚抗衡,因而引起哀帝的重视、支持,并据此改革皇帝宗庙礼制。具体可参见笔者有关考证

[6]P143)148

,兹不赘述。

哀帝在沿袭武帝、成帝时职官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参照儒家经典有关周礼记载,并结合现实需要,对中央和地方职官相关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哀帝时重新设置周代设有的/审君臣父子之道0以教诲太子的职官)))太傅,/高后元年(前187年)初置,,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复置。位在三公上0

[2]P726

[10]P1406)1407

。类似改革,还有元寿元年更名护军都

尉为职位显赫的司寇;元寿二年更名丞相为大司徒;同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沿用武帝改太尉为大司马之制。这样,至元寿二年前后,西汉初年承袭秦制设置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已陆续分别被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取代,与5周礼6记载六官体制大致吻合。上述职官官名的调整,显然系套用儒家经典记载的所谓周礼。哀帝对地方职官进行的调整是两次改动汉武帝设置的职掌监察事务的州刺史官名,/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成帝绥和元年更名牧,,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复为牧0。由刺史改为州牧,貌似简单、无谓的职官名称更换,实际上反映了西汉中后期原本仅职掌监察事务的刺史权责渐重的现实。/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位高至

[2]P3406

九卿,所恶立退,任重职大。0同时,又反映出西汉中后期由秦代以来以秉持严刑峻法的文法吏为主体的/秦政0模式逐渐向以倡导仁义道德的儒生为主体的/汉政0模式转变过程中,哀帝仿效周礼进行改制的取向。其中,哀帝对丞

[19]P343

[2]P741

。此外,还有/以族父任0,/以

[20]P863

宗家任0,乃至以姊任者。任子/盖有八、九

岁为郎备宿卫者,朝夕左右,与闻公卿议论,,时

出意上书疏,足以禆缺失。而天子亦因以习知其性,而识其才之能否。0

[18]P323

其中也不乏才能出

众者。另外,任子并非单纯依据其门第、父兄阅历为升迁唯一依据,/刘向以父任为郎,以行修饰迁谏大夫,是汉法既任而复有所抉择,此当法之善也0

[21]P231

。但德行、才能不堪者必大有人在。董

仲舒曰:/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

[2]P2512

弟选郎吏,,未必贤也。0王吉指出:/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至于积功治人,亡益于民,,宜明选求贤,除任子之令。0哀帝即位之初,鉴于任子制存在诸多弊端,故诏令予以废除。

[2]P3065

贵族豪强贪得无厌地兼并土地,将大量自耕小农转变为他们的依附奴婢,这是西汉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诱因之一。小农大量破产、流亡,国家编户齐民、赋税收入减少,社会动荡不安。为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哀帝即位之初,采纳师丹/宜略为限0之制。

[2]P1142

人,,诸名田畜奴婢过品,皆没入县官。0哀帝诏令实施。此次田地限额虽远低于西汉初有关规定

[23]P50

[2]P336

,但一度也收到/田宅奴婢贾为减

贱0的效果。然而,以傅、丁、董三族为首的权贵是土地兼并的最大得益者,土地奴婢限令无疑触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丁、傅用事,董贤隆贵,皆不便也0,自然予以抵制。哀帝又宠幸董贤,因人废法,/诏书且须后,遂寝不行0田限奴的改革遂成为一纸空文。

[2]P1143

[2]P1142

建议,推行限田限奴,限

西汉初,大乱甫定,人口数量锐减,土地荒芜。为恢复生产,西汉政权依据爵位高低,授予吏民数量不等的土地、屋宅,并进行严谨、细密的管[22]P35)37理。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土地的私有、兼并现象逐渐出现。不过,由于广大自耕小农经济尚能自足;商品经济的繁荣,使贵族富商多将资金投向商品交换领域,牟取暴利;西汉初推行迁徙、任用酷吏等政策抑制豪强大族等政策的影响,/民始充实,未有并兼之害,故不为民田及奴婢为限0。汉文帝时,主要由于赐爵的溢滥,以爵位为基础的田宅名有制度遭到破坏,土地买卖、兼并开始发展

[23]P68

[2]P1142

汉哀帝时古文经与今文经之争,既是汉代学

术领域的重大事件,又对后世思想学术具有深远影响,颇受史家关注,历来关于今古文经之争的原因、内容异说纷纭,而对哀帝为何支持刘歆挑起今古文经之争,却鲜有专门论述。

汉武帝于建元五年(前136年)置五经博士,传授5周易6、5尚书6、5诗经6、5春秋6、5仪礼6五部儒家经典。因五经皆用汉代通行文字书写,人们习称之/今文经0。武帝时,又陆续在孔子旧居等地发现了若干或为以往人藏匿于屋壁,或仅于民间传习、收藏,后呈献给官府的儒家典籍。这些典籍与/今文经0文字、内容多有差异,因其用汉以前文字书写,人们习称之/古文经0。汉成帝命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古文经籍。汉哀帝时,刘歆/欲建立5左氏春秋6及5毛诗6、5逸礼6、5古文尚

[2]P1967

书6皆列于学官0,这一想法得到哀帝支持,/令歆与5五经6博士讲论其义0

[2]P1967

[2]P1967

。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系

列经济政策,导致商业贸易利润锐减,促使富商大

贾将投资重心转向农业。/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0之0

[24]P3281

[2]P1175

,形成/以末致财,用本守

的经营理念,土地买卖、兼并之风逐渐

盛行。由于汉代土地买卖并非如傅筑夫所言,均

[25]P109

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商品买卖,而是以贵族、官僚凭政治权势兼并为主,土地集中程度越来越高,至汉武帝时已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

[2]P1137

立锥之地0的严峻现象。虽然董仲舒大声疾呼:/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0

[2]P1137

。但/诸博

士或不肯置对0,以示不屑与抵制。刘歆愤

然作书,责备诸博士:/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至于国家将有大事,,则幽冥而莫知其原。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妬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欲以杜塞余道,绝灭微学。0

[2]P1970)1971

,汉武帝也采取若干措施,如设置刺史

[2]P742

监察州郡,严禁/强宗豪右田宅踰制0,试图

遏止、减缓土地兼并,但大多收效甚微,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自耕农大量破产流亡,或转变为依附农民,依附于国家、世家大族和豪富。世家大族、豪富控制大量依附农民、奴婢,并对他们横加

[20]P540、543)544

盘剥。这既加剧了各阶层的矛盾、冲突,使社会动荡不安,又使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国家利益受到侵蚀。

有鉴于此,哀帝即位之初,诏令讨论限制贵族官僚占有奴婢、田宅的数量。孔光、何武建议:/诸王、列侯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及公主名田县道,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无得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

儒学臣僚们群起攻

讦刘歆:/诸儒皆怨恨。是时名儒光禄大夫龚胜以歆移书上疏深自罪责,愿乞骸骨罢。及儒者师

丹为大司空,亦大怒,奏歆改乱旧章,非毁先帝所立。0

[2]P1972

刘歆虽有哀帝庇护,但也无法在朝中

立足,只好出任地方以避祸,/歆由是忤执政大臣,为众儒所讪,惧诛,求出补吏,,历三郡守0

[2]P1972

[26]P312

侯外庐、张岱年等学者认为,刘歆争立古文经于学官,主要是出于禄位之争。稽诸史实,上述观点值得商榷。首先,争立古文经学博士的

若干学者的社会背景、政治地位皆优于官学博士,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对他们个人而言没有强烈吸引力,不可能成为他们向今文经发难的主要动机;其次,某一部经传是否立于学官,与传习这部经传的学者能否获取博士职位没有直接对应关系。惠吉兴认为,学术思想上的大一统格局、政治生活中的独断权,才是今古文经争论的焦点和实质。今文学派想垄断的不仅是博士职位,或由经学进入仕途的门户,而是由今文经学主宰的思想学术上的一统格局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威地位。古文学派的目标也不单单是从今文学派的既得利益中分一杯羹,而是想补救今文经学的缺失疏漏,增强经学的思想活力、学术内涵,从而强化经学的权威地位和政治功能

[27]P156)158

/诏诸儒讲5五经6同异,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

[2]P272

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0。通过由皇帝亲临称制裁断、消除诸家儒家经典诠释分歧的方式,达到控制儒学、体现皇权独尊的目的。面对王莽逐步确立其在儒士群体中的领袖地位,可随心所欲地操纵、控制舆论,哀帝难免忧虑重重。从王莽被免职后儒士们的反应来看,哀帝的忧虑并非多余。这也促使哀帝试图仿效宣帝先例,通过支持刘歆立古文经的方式,打破不肯顺服的今文经诸博士垄断学术、舆论局面,进而控制儒学,加强皇权。不过,从刘歆的遭遇不难看出,哀帝的努力最终遭到挫败。

汉哀帝即位初虽效法武帝、宣帝等雄才大略先帝,雷厉风行地推行以废除元成弊政,抑制王氏为主要内容的礼乐、政治、经济、学术诸多改革,以振颓起弊,强化皇权,挽救汉朝的国运,以图成为名留青史的中兴之君。但由于他扶植毫无建树、声望的傅、丁外戚,宠幸、重用除媚上外别无所长的董贤,若干改革措施,如限田限奴令,因侵犯权贵既得利益而遭到抵制时,哀帝又缺乏坚决贯彻改革措施的决心,往往因人废法,致使改革成为一纸空文。由于各种社会矛盾积弊难返,哀帝推行的改革或遭挫败,或收效甚微。哀帝末年,社会形势、政局与成帝时相比,反呈恶化之势。鲍宣发出/今奈何反覆剧于前乎0

[2]P3087

。边家珍则认为,

汉哀帝支持刘歆争立古文经学,是汉哀帝、刘歆欲

借鉴较今文经更为详尽的古文经中有关春秋礼制的记载,恢复因外戚擅权而遭僭越、践踏的礼制,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革,推动加强皇权诸项政治措施的顺利实施。若考虑西汉今文经博士

[29]P23)24

也不乏娴熟、研习古文经学者,上述诸说似皆稍嫌不足。结合前文有关论述,哀帝之所以支持刘歆争立古文经,其真实用意或许在于试图借此控制儒学,以加强皇权。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0后,随着/累世经学0的/士族0的形成及其势力的扩展,儒学从最初/润饰吏事0,仅为/霸王道

[2]P277

杂0之点缀,逐渐确立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领域的主导地位,至元帝、成帝时达到/极盛0。虽从中国古代政治、学术相互关系总体来看,当学术思想与现实政治既对立又有某种程度之合作时,现实政治对学术思想之歪曲,常胜过学术思想对现实政治之修正

[31]P7)8

[30]P65)67

[2]P3623)3624

[28]P67

的喟叹,/国家空

虚,用度不足。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吏为残

[2]P3087)3088

贼0,民有/七死0、/七亡0的激切指斥,虽不免言过其实,但也道出几分时人的失望和无奈。哀帝虽有回天之心,奈无妙手回春之术。元寿二年六月,在位仅6年的哀帝去世。由于董贤等人资望浅薄,素无谋略,面对元后、王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的宫廷政变,董贤等竟仓皇无措,束手待毙,权力转瞬易手,哀帝为挽救汉朝统治而付出的努力终于付诸东流。

但儒学的广泛社会影响,使统治者不敢等闲视之。汉宣帝于甘露三年(前51年)召开石渠阁会议,

[参 考 文 献]

[1]赵翼.廿二史札记校证[M].王树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

1984.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3]王夫之.读通鉴论[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崔明德.汉哀帝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J].东方论坛,2006,(4).[5]张小锋.西汉中后期政局演变探微[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

社,2007.

[6]郭善兵.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礼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7]彭卫.汉代婚姻形态[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

[8]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9]钱穆.刘向歆父子年谱[M].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1]孙尚勇.乐府建置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4).[12]丁鼎.5仪礼#丧服6考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13]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14]王鏊.震泽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

[15]蔡世远.古文雅正[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

馆,1986.

[16]林俊.见素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

[17]苏辙.栾城后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

[18]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9]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20]白寿彝,高敏,安作璋.中国通史#秦汉时期(上)[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1]章如愚.群书考索后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

书馆,1986.

[22]朱绍侯.论汉代的名田(受田)制及其破坏[J].河南大学学报

(哲社版),2004,(1).

[23]杨振红.秦汉/名田宅制0说)))从张家山汉简看战国秦汉的

土地制度[J].中国史研究,2003,(3).[2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5]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6]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上)[M].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50.张岱年.汉代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J].学术月刊,2006,(4).

[27]惠吉兴.汉代经今古文之争新探[J].人文杂志,2004,(2).[28]边家珍.礼制的重建:刘歆争立古文经的再认识[J].河南科技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9]葛志毅.今古文经学合流原因新探:汉代博士制度与今古文经

学合流之渊源[J].北方论丛,1995,(1).[30]皮锡瑞.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31]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M].台北:学生书局,1988.

AResearchontheReformPractisedbyEmperorAiintheWestHanDynasty

GUOShan-bing

(ResearchCenteroftheAncientChineseHistory,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1,China)

KeyWords:EmperorA;iriteandmusic;officialsystem;limitationonlandandslave;Confuciancanonwrittenbyscriptbefore

theQinDynasty;reform

Abstract:EmperorChengentrustedtherelativesofhismotherwhosesurnamewasWangwithstatepoliticalpower,whichwasonthedecline.Thesocialcrisisalsobecamemoreandmorefierce.Inordertoeliminatetheevilasmentionedabove,EmperorAipracticedreformincludingabolishingYueFu,advocatinginmourningforthedeathofone.sfatherormotherforthreeyears,chan-gingthetitlesofhisgrandmother,fatherandmother,practicingreformontheritualsystemoftheEmperor.sAncestralTemple.Healsopracticedreformonsomeofficialsystem,setalimittothenumberoflandsandslavespossessedbythenoblesandtherichandpowerfulpeople,supportedLiuXin.sproposalofreveringConfuciancanonwrittenbyscriptbeforetheQinDynasty.Be-causethereformschemelackedsystemandcomprehensivity,reformtosurvivetheWestHanDynasty.

EmperorAialsolackeddeterminationtopracticehisreform

scheme.Hewasspeciallyfondofandtrustundulycraftysycophant.Allthefactorsmentionedaboveresultedinthefailureofhis

[责任编辑:刘一兵]

(上接第67页)

OntheBaseofEthicalCheckandBalanceSystem

andtheDiscourseformintheHanDynasty

WANGJian

(SchoolofHistoryandTourismStudies,XuzhouNormalUniversity,Xuzhou221116,China)

KeyWords:HanDynasty;ethicalcheckandbalance;thebaseofsystem;discourseform

Abstract:ThesystemofethicalcheckandbalancereferstotheuseofConfucianethicalprinciplesofimperialpowertorestrainawayofcheckandbalance.TheHanDynastyisthepoliticalethicsofthetwobasicformsofthemechanism.UnderthepoliticalsystemintheHanDynasty,ethicsreliesonasystemofcheckandbalance,monarchyeducation,tingyiandlettersmadebythesystem,andtheotherthings.MinistersoftheHanDynastyhelpzaiy,itheroadtotheholykingand"theFiveClassics"intheformofwordsastheregulatoryadvicetoexpresspoliticalandcriticism.Thehealthyfunctionofpoliticalmonarchyhasalsoplayedanimportantroleinguidingandlimitation.

[责任编辑:刘一兵]


相关内容

  • [案例分析]为被告人贩卖毒品做无罪.罪轻辩护
  • 贩卖毒品,法律援助,效果突出 日前,黄山市一起较大的贩卖毒品案在黄山市中院审理终结,涉案人员6人,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一个,判处无期徒刑的一个,其他的判处15年到12年有期徒刑不等.本案一位被告人陈善兵因为可能判处死刑而无力缴纳律师费,黄山市中院依照法律规定为其指定辩护人进行辩护.经黄山市法律援助 ...

  • 王莽改制的启示
  • 郑彪 王莽这个历史人物,名声很差,这与中国历史文化特别强调正统有关,也与白居易的一首诗有关.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白居易:<放言>) 白居易是大家手笔,有学问,敢于放言臧否 ...

  • 童话作文善良的小人国
  • 深圳市布心小学六(3)班黎诗敏 指导老师:臧亚男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座小城堡,还有千万户小房子,那里非常美丽,那是一个小镇,非常热闹,里面都住着既勤劳又聪明的小人. 小人们都在干活,整条街都很热闹.有卖衣服.发饰的,也有卖冰糖葫芦的,还有菜市场呢!这小人国每天都是那么繁华,每天都是一如既往的好! ...

  • 三公九卿制
  • 三公九卿制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为秦王政接受李斯建议所制,以皇帝为尊,下有三公,分别为太尉,管理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九卿对丞相负责,按其职能,行使权利.九卿其实并不止此数,但按韦昭所说的"汉正卿九" ...

  • 古代"三公九卿"指哪三公?
  • 古代"三公九卿"指哪三公 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和御史大夫.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西汉时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秦并没有这种制度,西汉初也不见九卿名称.仅武帝以后由于儒家复古思想的 ...

  • 汉书·传·王莽传上
  • 作者:班固 按语:王莽之后,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胡适认为他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 一.王莽谦恭 王莽谦恭是指新王朝开国皇帝王莽,在阶级矛盾尖锐西汉末年,所表现的勤俭节约,礼贤下士,公正无私,孝悌忠信等一 ...

  • 汉哀帝不爱江山独爱美男
  •  汉哀帝不爱江山独爱美男 朱孝天版的<楚留香传奇>里有句歌词唱得好:江山如画却独爱美人.古往今来的许多风流皇帝无不是美人中间摆,江山百姓靠边站,譬如北齐后主高纬.陈后主陈叔宝等等,都是泡妞有方.治国无方,好端端的一座江山被他们整得改了姓.但这些皇帝即使再不务正业,一旦触及自己的皇位, ...

  • 汉哀帝刘欣皇后孝哀傅皇后简介傅黛君生平介绍
  • 汉哀帝刘欣皇后孝哀傅皇后简介 傅黛君生平介绍 孝哀傅皇后(公元前59年-公元前1年),傅氏,野史记载其名为傅黛君,河内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孔乡侯傅晏之女,汉哀帝刘欣祖母傅太后(傅昭仪)的堂侄女,汉哀帝的皇后. 汉哀帝为定陶王时,傅氏嫁给汉哀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汉哀帝获立皇太子,傅氏 ...

  • 先入为主的成语故事
  • 先入为主的成语故事 1先入为主的故事汉哀帝的时候,宫里有一个宠臣,名字叫息夫躬,他为争取更大的权势,极力想除掉和他关系紧张的大司马董贤.他想出了一个毒计.那时匈奴每年都要到汉朝进贡.可是息夫躬派人对匈奴说:"皇帝的事务十分繁忙,你们就不用来朝见了."匈奴单(chán)于听了,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