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结构思路类

2014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一、考点解读

分析综合C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因为

二、学习目标

1、高考关于这一知识点命题的大致方向;

2、论述文的思路和结构的大致规律、方法;

三、题型展示

1、文章题为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2011年江苏卷 鲁迅的《捧与挖》)

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2012年江苏卷 伍尔夫《笑的价值》)

四、命题方向

论述类文本贵在把所论问题一步一步说清楚,所以要重视对文章思路的理解。高考也特别重视对思路的考查,江苏卷2010至2012年连续三年考查它,凸显了这一考点的重要性。江苏卷命题角度有二:整体概括全文论述思路和局部分析某段的论述层次。

五、知识储备

论述文的思路和结构的大致规律

论述文都是以议论为主,都是通过事实材料、引用材料和逻辑推理来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阐明某个道理,证明作者一定的见解和主张,表明赞成成什么或反对批驳什么。

阅读论说文,首先要扣住文章的题目,题目或点明中心论点,或提出论述的问题,或点出议论的范围(话题)。

其次要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抓住作者反对批驳的错误观点,这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中心论点或出现在题目,或出现在文中开头(首段),或归纳于文尾(末段);分论点往往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

再次是论据,也就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包括引用材料)、正面论据和反面论据。论据在文章中主要起证明或反驳论点的作用,有时也会丰富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增强文章的文采和可读性等。

第四是论证,也就是结合论点或分论点对材料的分析,包括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效果。论证的思路一般是先提出论题、概述议论范围,或点明中心论点、交代写作目的;然后运用举例、引用、对比、比喻等方法对提出的论点进行论证和分析;最后或归纳论点、总结全文,或明确任务、提出做法。

论证的结构一般有总分、并列、层进、正反四种形式。一般来说,大多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属于总--分--总结构,在分说部分,往往会采取或并列、或层进、或正反的结构模式。还要注意的一种是驳论文,一般会采取或先驳后立、或边破边立的结构;驳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驳斥对方错误,即驳错误论点、驳错误论据、驳错误论证(推理过程),然后由此确立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六、典题例析

1、2012年江苏卷 伍尔夫《笑的价值》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参考: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解析:本题通过分析论述层次来考查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前两句为第一层,是提出嘲

笑的前提: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引出本段的论题:妇女和儿童对人具有更强的观察力。第三句至第五句为第二层。剩下的句子是第三层。联系现实阐述孩子和妇女的笑让人惧怕。归纳层意时,要着眼于全段的中心,三个层次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

2、2011年江苏卷 鲁迅的《捧与挖》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①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取“捧”的做法;

②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 ③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 (解析:议论文通常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结构模式。本文先从中国人一贯的做法引出下文,提出人们有爱“捧”的习惯,并指出“捧”的实质和后果,并举三例给予佐证,而后提出“挖”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最后再回到批判现实中来,收束全文。)

七、方法归纳

(一)整体把握

1.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遇到个别语句不懂时,可以先跳过去,等读完全文,再回读。

2.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

3.要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式、对照式)。

4.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性的词语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阅读时要特别将它们圈画出来。

八、牛刀小试

1、阅读下文,给下文分段,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1)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2)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3)只有

(7)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

【答案】这是一段议论文,第1~3句话为一层,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反面、正面对论点进行阐释;第4~9句话为一层,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论点进行论证;第10句、第11句是第三层,引钱学森的话论证论点。

2、请简要分析该段的论述层次。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

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选自钱钟书《读中国诗》)

答案 首先通过引用诗句提出本段论述的中心:中国诗富于暗示。接着通过比喻、引用解释“富于暗示”的内涵。最后具体阐述中国诗“富于暗示”的三种表现手法(方式):一是语言文字中包含无穷;二是诗意不了了之,任你猜想;三是结句用疑问句,以问为答。

解析 该题关键在于第三层次的分析,只要注意抓住“有时候”“有时”等层次标志词即可。该层第三小点用了比较的方法,论述较为详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本色与文采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元人杂剧之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学(如唐诗、宋词、明清传奇),就是它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当时杂剧创作的主要流派——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集中表现了这种时代风貌。同时,随着杂剧创作的发展,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也逐渐形成。

关于这种流派划分,前人已有论述。如王骥德《曲律·论家数》认为“曲之始,止本色一家„„然文人学士,积习未忘”才产生了文采一家。臧懋循《元曲选·序》说:“曲有名家,有行家。名家者,出入乐府,文采烂然。行家者,随所装演,无不摹拟曲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故称曲上乘,首曰当行。”

当行指适应于某一行业的要求,就戏曲说,主要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曲词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本色一般是就语言的自然本色,贴近生活,很少装饰说的。戏曲脚本最初总是为舞台演出写的,最早的脚本往往只是舞台演出的记录。如果不本色,群众听不懂,看得也莫名其妙,它就不能适应舞台演出的要求。因此最初从民间产生的戏曲总是本色当行的。关汉卿的《窦娥冤》重于叙事,直抒胸臆,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就堪称本色派的“第一杰作”。

比之关汉卿,王实甫的戏曲作品则在本色的基础上作了较多的设色加工,给人一种“文采烂然”的感觉,代表了杂剧文采一派的最高成就。他的代表作《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讲述张生与崔莺莺相爱,崔老夫人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赶考,莺莺与张生在长亭依依而别,语言铺叙委婉,华丽秀美,既能把优美的诗词语言熔铸成明快流畅的曲词,也能将日常生活语言点化为清丽谐美的唱段。王实甫的剧作有着优美的抒情诗的特色,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价其“如花间美人”。

本色派与文采派,春兰秋菊,各有特色,共同代表了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

(1)全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 (1)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引论提出元代杂剧创作先后出现的两种流派——本色派和文采派,中间本论部分分别分析这两派各自的特点,最后结论总结并深化观点:两派“各有特色,共同代表了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

(2)文章中间的论证过程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

参考:(2)文章中间的论证过程采用了对照式,将本色派的特点与文采派的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突出了二者的关系和各自不同的特色。

九、巩固训练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崇尚简单

国 风

读刘大櫆《论文偶记》,上面写道:“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洞观古今世事,大凡至善至美,皆简单。土地质朴无华,能养育万物;真水无色无香,能孕育生命。一部《周易》,玄而又玄,变幻无穷,离不开阴阳二卦。《老子》被誉为哲学的哲学,只有五千言。阿拉伯数字只有十个,能算尽人间的全部数量关系。电子计算机每秒处理上百亿兆的数据,原理只是数学上的二进制。所以,要求得真谛,就应向简处着眼。圣雄甘地说:“简单是宇宙的精髓。”

简单是一种美德。当领导的人简单,就会减轻下属的负担,引领出好的作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种讲话、汇报、文件,上面一页纸,下面就会一本书,“文山会海”就是这样形成的。

生活简单的人,目标会更明确,志向也会更坚定。诸葛亮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司马光教育儿子:“奢则多欲,多欲则居官必贿,居乡必盗。”俭则必简,简则必俭。

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物欲的奴隶。在私利的驱使下,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同情关爱,只有竞争算计、巧取豪夺。为什么新闻记者要说谎?企业要给奶粉中加三聚氰胺?金融家要诈骗?一切为了钱,人人都相信现实的幸福必须在这里面寻找。金钱崇拜,使得人类不计后果地向大自然无限索取。人们只知道砍伐森林,却忘了自己也要呼吸;只知道污染江河,却忘了自己也要喝水„„

我们是否可以让生活简单一点?

我的一位朋友,是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作家,也是高级领导。多年来,他就只穿一双部队的胶鞋,从不穿袜子,冬天也只穿一件外套。下去检查工作,都是自带面包和方便面,在车上就餐。他有一个信念:物质上求简单,精神上求丰富。人一旦变成物欲的奴隶,就失去了心灵的自由。

简,犹药也,力行,可以洁身正性,清心明志。简亦为生活尽境,人生幸福莫过于崇尚简单并身体力行。

答案 首先,由刘大櫆的话引出关于“简单”的话题。其次,从“至善至美皆简单”“简单是美德”“生活简单的人目标会明确志向会坚定”三方面论证为何要崇尚简单。再次,论述了让生活简单一点是摆脱金钱崇拜带来的生存困境的有效途径。最后,总结全文,得出“崇尚简单”的结论。

2、请分析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与细节真实并行更值得重视的另一审美趣味,是对诗意的极力提倡。与上述的孔雀升高等故事同时也同样著名的,是画院用诗句如“踏花归去马蹄香”等做题目,要求画师既含蓄又准确地表达诗意。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了中国山水画的自觉的重要标准。

这种审美趣味在北宋后期即已形成,南宋时达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创造了与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艺术意境。

从马远、夏珪等南宋许多名家的山水小品如深堂琴趣、寒江独钓等来看,这一特色极为明显。它们大都是在工致精细的,极有选择的有限场景、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浓郁的诗情画意。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与北宋前期那种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的情况迥异。它们在

对有限对象的细节忠实描绘里,表达出某种较为确定的情调诗意。比起北宋的意境,南宋山水画题材、对象、场景、画面更小了,一角山岩、半截树枝都成了重要内容,占据了很大画面,但刻画却更精巧细致,抒情性更浓厚、鲜明。像被称为“马一角”的马远的山水小幅里,空间感非常突出,画面大部分是空白或远水平野,只一角有一点点画,令人看来辽阔无垠而心旷神怡。南宋山水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导向更为明确的意念或主题,这就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答案 ①举马远和夏珪的例子提出观点“诗意追求特色明显”。 ②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与北宋山水画对比剖析,进一步阐明这种特色。 ③得出南宋山水画已发展到第二种艺术意境的结论。

解析 只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总—分—总”不可。

十、总结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一、考点解读

分析综合C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因为

二、学习目标

1、高考关于这一知识点命题的大致方向;

2、论述文的思路和结构的大致规律、方法;

三、题型展示

1、文章题为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2011年江苏卷 鲁迅的《捧与挖》)

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2012年江苏卷 伍尔夫《笑的价值》)

四、命题方向

论述类文本贵在把所论问题一步一步说清楚,所以要重视对文章思路的理解。高考也特别重视对思路的考查,江苏卷2010至2012年连续三年考查它,凸显了这一考点的重要性。江苏卷命题角度有二:整体概括全文论述思路和局部分析某段的论述层次。

五、知识储备

论述文的思路和结构的大致规律

论述文都是以议论为主,都是通过事实材料、引用材料和逻辑推理来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阐明某个道理,证明作者一定的见解和主张,表明赞成成什么或反对批驳什么。

阅读论说文,首先要扣住文章的题目,题目或点明中心论点,或提出论述的问题,或点出议论的范围(话题)。

其次要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抓住作者反对批驳的错误观点,这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中心论点或出现在题目,或出现在文中开头(首段),或归纳于文尾(末段);分论点往往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

再次是论据,也就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包括引用材料)、正面论据和反面论据。论据在文章中主要起证明或反驳论点的作用,有时也会丰富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增强文章的文采和可读性等。

第四是论证,也就是结合论点或分论点对材料的分析,包括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效果。论证的思路一般是先提出论题、概述议论范围,或点明中心论点、交代写作目的;然后运用举例、引用、对比、比喻等方法对提出的论点进行论证和分析;最后或归纳论点、总结全文,或明确任务、提出做法。

论证的结构一般有总分、并列、层进、正反四种形式。一般来说,大多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属于总--分--总结构,在分说部分,往往会采取或并列、或层进、或正反的结构模式。还要注意的一种是驳论文,一般会采取或先驳后立、或边破边立的结构;驳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驳斥对方错误,即驳错误论点、驳错误论据、驳错误论证(推理过程),然后由此确立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六、典题例析

1、2012年江苏卷 伍尔夫《笑的价值》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参考: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解析:本题通过分析论述层次来考查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前两句为第一层,是提出嘲

笑的前提: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引出本段的论题:妇女和儿童对人具有更强的观察力。第三句至第五句为第二层。剩下的句子是第三层。联系现实阐述孩子和妇女的笑让人惧怕。归纳层意时,要着眼于全段的中心,三个层次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

2、2011年江苏卷 鲁迅的《捧与挖》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①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取“捧”的做法;

②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 ③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 (解析:议论文通常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结构模式。本文先从中国人一贯的做法引出下文,提出人们有爱“捧”的习惯,并指出“捧”的实质和后果,并举三例给予佐证,而后提出“挖”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最后再回到批判现实中来,收束全文。)

七、方法归纳

(一)整体把握

1.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遇到个别语句不懂时,可以先跳过去,等读完全文,再回读。

2.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

3.要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式、对照式)。

4.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性的词语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阅读时要特别将它们圈画出来。

八、牛刀小试

1、阅读下文,给下文分段,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1)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2)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3)只有

(7)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

【答案】这是一段议论文,第1~3句话为一层,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反面、正面对论点进行阐释;第4~9句话为一层,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论点进行论证;第10句、第11句是第三层,引钱学森的话论证论点。

2、请简要分析该段的论述层次。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

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选自钱钟书《读中国诗》)

答案 首先通过引用诗句提出本段论述的中心:中国诗富于暗示。接着通过比喻、引用解释“富于暗示”的内涵。最后具体阐述中国诗“富于暗示”的三种表现手法(方式):一是语言文字中包含无穷;二是诗意不了了之,任你猜想;三是结句用疑问句,以问为答。

解析 该题关键在于第三层次的分析,只要注意抓住“有时候”“有时”等层次标志词即可。该层第三小点用了比较的方法,论述较为详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本色与文采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元人杂剧之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学(如唐诗、宋词、明清传奇),就是它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当时杂剧创作的主要流派——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集中表现了这种时代风貌。同时,随着杂剧创作的发展,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也逐渐形成。

关于这种流派划分,前人已有论述。如王骥德《曲律·论家数》认为“曲之始,止本色一家„„然文人学士,积习未忘”才产生了文采一家。臧懋循《元曲选·序》说:“曲有名家,有行家。名家者,出入乐府,文采烂然。行家者,随所装演,无不摹拟曲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故称曲上乘,首曰当行。”

当行指适应于某一行业的要求,就戏曲说,主要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曲词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本色一般是就语言的自然本色,贴近生活,很少装饰说的。戏曲脚本最初总是为舞台演出写的,最早的脚本往往只是舞台演出的记录。如果不本色,群众听不懂,看得也莫名其妙,它就不能适应舞台演出的要求。因此最初从民间产生的戏曲总是本色当行的。关汉卿的《窦娥冤》重于叙事,直抒胸臆,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就堪称本色派的“第一杰作”。

比之关汉卿,王实甫的戏曲作品则在本色的基础上作了较多的设色加工,给人一种“文采烂然”的感觉,代表了杂剧文采一派的最高成就。他的代表作《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讲述张生与崔莺莺相爱,崔老夫人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赶考,莺莺与张生在长亭依依而别,语言铺叙委婉,华丽秀美,既能把优美的诗词语言熔铸成明快流畅的曲词,也能将日常生活语言点化为清丽谐美的唱段。王实甫的剧作有着优美的抒情诗的特色,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价其“如花间美人”。

本色派与文采派,春兰秋菊,各有特色,共同代表了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

(1)全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 (1)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引论提出元代杂剧创作先后出现的两种流派——本色派和文采派,中间本论部分分别分析这两派各自的特点,最后结论总结并深化观点:两派“各有特色,共同代表了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

(2)文章中间的论证过程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

参考:(2)文章中间的论证过程采用了对照式,将本色派的特点与文采派的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突出了二者的关系和各自不同的特色。

九、巩固训练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崇尚简单

国 风

读刘大櫆《论文偶记》,上面写道:“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洞观古今世事,大凡至善至美,皆简单。土地质朴无华,能养育万物;真水无色无香,能孕育生命。一部《周易》,玄而又玄,变幻无穷,离不开阴阳二卦。《老子》被誉为哲学的哲学,只有五千言。阿拉伯数字只有十个,能算尽人间的全部数量关系。电子计算机每秒处理上百亿兆的数据,原理只是数学上的二进制。所以,要求得真谛,就应向简处着眼。圣雄甘地说:“简单是宇宙的精髓。”

简单是一种美德。当领导的人简单,就会减轻下属的负担,引领出好的作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种讲话、汇报、文件,上面一页纸,下面就会一本书,“文山会海”就是这样形成的。

生活简单的人,目标会更明确,志向也会更坚定。诸葛亮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司马光教育儿子:“奢则多欲,多欲则居官必贿,居乡必盗。”俭则必简,简则必俭。

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物欲的奴隶。在私利的驱使下,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同情关爱,只有竞争算计、巧取豪夺。为什么新闻记者要说谎?企业要给奶粉中加三聚氰胺?金融家要诈骗?一切为了钱,人人都相信现实的幸福必须在这里面寻找。金钱崇拜,使得人类不计后果地向大自然无限索取。人们只知道砍伐森林,却忘了自己也要呼吸;只知道污染江河,却忘了自己也要喝水„„

我们是否可以让生活简单一点?

我的一位朋友,是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作家,也是高级领导。多年来,他就只穿一双部队的胶鞋,从不穿袜子,冬天也只穿一件外套。下去检查工作,都是自带面包和方便面,在车上就餐。他有一个信念:物质上求简单,精神上求丰富。人一旦变成物欲的奴隶,就失去了心灵的自由。

简,犹药也,力行,可以洁身正性,清心明志。简亦为生活尽境,人生幸福莫过于崇尚简单并身体力行。

答案 首先,由刘大櫆的话引出关于“简单”的话题。其次,从“至善至美皆简单”“简单是美德”“生活简单的人目标会明确志向会坚定”三方面论证为何要崇尚简单。再次,论述了让生活简单一点是摆脱金钱崇拜带来的生存困境的有效途径。最后,总结全文,得出“崇尚简单”的结论。

2、请分析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与细节真实并行更值得重视的另一审美趣味,是对诗意的极力提倡。与上述的孔雀升高等故事同时也同样著名的,是画院用诗句如“踏花归去马蹄香”等做题目,要求画师既含蓄又准确地表达诗意。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了中国山水画的自觉的重要标准。

这种审美趣味在北宋后期即已形成,南宋时达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创造了与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艺术意境。

从马远、夏珪等南宋许多名家的山水小品如深堂琴趣、寒江独钓等来看,这一特色极为明显。它们大都是在工致精细的,极有选择的有限场景、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浓郁的诗情画意。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与北宋前期那种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的情况迥异。它们在

对有限对象的细节忠实描绘里,表达出某种较为确定的情调诗意。比起北宋的意境,南宋山水画题材、对象、场景、画面更小了,一角山岩、半截树枝都成了重要内容,占据了很大画面,但刻画却更精巧细致,抒情性更浓厚、鲜明。像被称为“马一角”的马远的山水小幅里,空间感非常突出,画面大部分是空白或远水平野,只一角有一点点画,令人看来辽阔无垠而心旷神怡。南宋山水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导向更为明确的意念或主题,这就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答案 ①举马远和夏珪的例子提出观点“诗意追求特色明显”。 ②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与北宋山水画对比剖析,进一步阐明这种特色。 ③得出南宋山水画已发展到第二种艺术意境的结论。

解析 只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总—分—总”不可。

十、总结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内容

  • 2012年至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语文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

  • 2010年高考备考的思考与建议
  • 2010年高考备考的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 2010年是广东进入新课程的第六年,新课程高考已经考过了三届,全国步入新课程高考的省.市也已经增加到了十个.广东新课程高考的"导向性原则"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 ...

  •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试题研究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一.试题类型与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选择题32分. ...

  • 2012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 2011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 ...

  • 2015四川高考考纲
  • 2015四川高考考纲 2015四川高考考纲暂时还没有公布,列出2014四川高考大致考纲来预测有关2015年的考试范围. 由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整理,其教改特色市场营销专业.环境艺术专业.3D数字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建筑动画专业.游戏设计专业.医药营销专业由于其密切与职业教育思想配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在 ...

  • 2012届高考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6)
  • 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6) 解题指导 为了最好的发挥,请记住三个词:自信,沉着,谨慎. 总体原则 注意时间分配:一分钟拿一分,150分钟,160分.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各增加5分钟.考试时要基本遵循这一原则,也不要死守刻板,找到平时做题的感觉即可. 注意调查心态:语文是高考每一门,紧张往往不 ...

  •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
  •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答题策略与方法 一.命题规律: (1)选项设置的方法是"变"(变换原文说法)."压"(压缩原文内容)."调"(调整原文顺序或结构)."推"(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推理). (2)"题点" ...

  • 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
  • 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Ⅰ.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2013年福建省语文科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

  •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的语文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语文新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