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说课稿
一、说新的课程理念
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师大版新课标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生活中的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负数,无论知识的积累还是认知水平,都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对正数已经非常熟悉,在本单元第一课时《温度》的学习的基础上,四年级学生接触并简单了解与正数相对应的负数,可行又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高。
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能仅仅是“教教材”。通过对课本的反复阅读,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编排,整合学习内容。教材的第一课时仅仅是利用“温度”这一个情境来初步地认识负数,第二课时才进一步揭示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扩充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而我的设想是将这两部分有机融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与负数来一次“亲密接触”,为学生营造出生活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策略运用
1.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呈现教学素材。
“教学是艺术”,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为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设计教学活动时,科学选用教材
中“天气预报、收支记录表、比赛记录表、乘电梯”等教学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巧妙地创设了智力问答的教学情境引导同学们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兴致勃勃地感受、了解正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灵活、趣味性强,同时极大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生活中除了课本所讲的,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正数和负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似乎打开了“话匣子”,热烈地交流起来,他们的视角扩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说:“家庭的收入可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还有的说“比赛时得分可以用正数、失分用负数”。……
三、教学环节设计
1.第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数据,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数据准确地填在表格中。让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后,我再做出适当的点评。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始终凸显在学生面前,并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部分学生会有正负数这种记录方式。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 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2.接下来就进入学习的第二个环节——情景建构。
我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录像,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
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2℃和-12℃。唤起了更深层面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这个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
本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体验在操作、观察中感悟到“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直观、具体的思考,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 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3.概念得以建构之后,及时地加以应用提升有助于概念的巩固和拓展,于是进入到学习的最后环节—应用提升。练习的内容来自课本及学生的举例。这样的练习由课内到课外,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负数的意义。
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借助气温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并在练习中安排各种不同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负数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正负数》说课稿
一、说新的课程理念
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师大版新课标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生活中的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负数,无论知识的积累还是认知水平,都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对正数已经非常熟悉,在本单元第一课时《温度》的学习的基础上,四年级学生接触并简单了解与正数相对应的负数,可行又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高。
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能仅仅是“教教材”。通过对课本的反复阅读,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编排,整合学习内容。教材的第一课时仅仅是利用“温度”这一个情境来初步地认识负数,第二课时才进一步揭示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扩充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而我的设想是将这两部分有机融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与负数来一次“亲密接触”,为学生营造出生活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策略运用
1.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呈现教学素材。
“教学是艺术”,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为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设计教学活动时,科学选用教材
中“天气预报、收支记录表、比赛记录表、乘电梯”等教学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巧妙地创设了智力问答的教学情境引导同学们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兴致勃勃地感受、了解正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灵活、趣味性强,同时极大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生活中除了课本所讲的,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正数和负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似乎打开了“话匣子”,热烈地交流起来,他们的视角扩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说:“家庭的收入可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还有的说“比赛时得分可以用正数、失分用负数”。……
三、教学环节设计
1.第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数据,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数据准确地填在表格中。让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后,我再做出适当的点评。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始终凸显在学生面前,并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部分学生会有正负数这种记录方式。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 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2.接下来就进入学习的第二个环节——情景建构。
我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录像,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
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2℃和-12℃。唤起了更深层面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这个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
本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体验在操作、观察中感悟到“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直观、具体的思考,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 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3.概念得以建构之后,及时地加以应用提升有助于概念的巩固和拓展,于是进入到学习的最后环节—应用提升。练习的内容来自课本及学生的举例。这样的练习由课内到课外,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负数的意义。
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借助气温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并在练习中安排各种不同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负数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