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眼看汉字随文来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同时,它对低年级的识字任务又有明确的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那么,教师如何把这一艰巨的任务变成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活动,突破教学难点呢?

  斯霞老师在多年前曾提出“随文识字”。“随文识字”是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把学文和识字融为一体,在学文中识字,在识字中学文。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多次地和生字见面,将课文中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放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样学生对生字也就容易理解和记忆了。这种识字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而要真正地将识字与教学相结合,提高随文识字的有效性,必须从学生入手,争取做到童眼看汉字,随文来识字。

  一、有的放矢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要根据课文和生字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来选择,备课前,教师要看看这课的生字,包括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哪些适合随文识字,哪些适合集中识字,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随文识字。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这一课,1-2小节中涉及的一类生字有“征”“兵”“父”“病”“弟”“男”,涉及的二类生字有“龄”“廷”“扮”。因为学生对“弟”“父”两个生字比较熟悉,所以不再教学,虽然“男”字学生也熟悉,但因为本课中理解“女扮男装”的需要,“男”还是需要进行随文识字。所以,我选择了“征”“兵”“病”“男”“龄”进行随文识字。

  二、更换顺序随文识字

  进行随文识字一般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但有时根据学文的需要也可调整识字的顺序。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台湾的蝴蝶谷》中有个生字“祖”,这个字在课文中的句子是“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在句子中认识理解“祖国”有些困难,我就将这个词的教学调整到理解课题的时候。揭示课题《台湾的蝴蝶谷》,让学生谈谈对台湾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台湾是个宝岛,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后出示“祖国”,理解“祖”字,是指祖先,“祖国”是祖先生活的地方。又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水乡歌》一课的“湖”字出现在第二小节,但在第一小节理解水乡水的类型时,就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将“湖”字放到第一小节来教学。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一些生字调整顺序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三、不拘一格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也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里所说的“文”不单单指“课文”,它也指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即课文的语境、汉字的情境、生活的情境等。

  1.再现汉字的源情境识字。

  再现汉字的源情境就是联系汉字的造字法,将字的识记理解与造字本身相联系,如:教学《木兰从军》的“男”时,学生说“从女扮男装看出木兰的爱国爱家”,教师随即出示“女扮男装”,追问什么叫“女扮男装”,为什么“女扮男装”?教师讲解“男”的古字,言男用力於田也。表示和平时是劳力,战争时是士兵,古代只有男人才可以打仗,所以木兰要女扮男装。再现汉字的源情境,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祖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2.借助部首或熟字识字。

  借助部首或熟字来随文识字,就是调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来学习生字。如:教学《木兰从军》的“病”时,我是这样做的:学生说到“父亲年老多病”,我问学生“年老多病”是什么意思?“病”是什么意思?“病”字的部首是今天的新部首叫病字头,病字头的字一般表示身体不舒服,你还知道哪些字?学生说出了“痘”“瘦”“瘟”“症”“疼”“痛”等。借助部首或熟字来识字可以举一反三,遵循了多识少写的原则,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识字的规律,并迁移到课外让学生自主找方法,用规律去主动获取识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识字。

  在生活中识字,联系学生的生活识字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生字。如《木兰从军》一课的“龄”我是这样教学的:读文本“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然后出示“年龄”,读一读说说它的意思。教师讲解:“龄”左边一个“牙齿”的“齿”,古代人以长牙和掉牙来计算年龄,右边的“令”表示读音。二年级的学生正是换牙的时候,以牙齿来计算年龄,学生很感兴趣。这样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明白“时时处处皆语文”,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4.加上动作识字。

  爱动是小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加上动作识字学生既开心又加强了对字义的理解。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雨点》一课中“跳”是足字旁,跟脚有关;然后由字到词,“跳跃”都是足字旁,表演什么叫“跳跃”,并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词语;最后由词入句,让学生去看动画,去观察雨点在大河里跳跃的情景,去感受并描述雨点跳跃时的心情,从而在句子的情境中理解“跳跃”这个词的意思以及情境中所带有的主观情感。

  5.利用字根识字。

  汉字中还有以一个独体字为“字根”带出一串字的情况,这种学习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为需要学生正确区分每个生字的音、形、义。如:由“也”带出“池”“驰”“弛”“地”,由“青”带出“清”“请”“情”“晴”“蜻”“睛”,而带出的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利用一组字的相同部分组成字串,突出其不同的偏旁部首,通过分析比较,强化记忆字的不同部分,以已经掌握的基本字为支点,进行归类识字。为了帮助学生准确辨析,我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训练,让学生通过表演进行辨字。如:对于“清”“晴”“睛”“蜻”“情”一组字,我让学生在活动课中进行表演,加以区分:A学生端来一盆水给同学看,并介绍“这是一盆清水,因为与水有关,所以清水的‘清’是三点水旁”。B同学指着太阳对大家说:“今天是晴天,因为太阳出来啦,太阳又称日,所以晴天的‘晴’是日字旁。”

  随文识字强调的是“寓识于读,以读促识”,教学不能为了随文识字而教学识字,而应多钻研教材,用童眼看汉字,找到随文识字与教学的最佳切合点。把识字与阅读相结合,我们的阅读才有效,识字才有趣,学生才能从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

  (作者单位:南京市东山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同时,它对低年级的识字任务又有明确的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那么,教师如何把这一艰巨的任务变成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活动,突破教学难点呢?

  斯霞老师在多年前曾提出“随文识字”。“随文识字”是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把学文和识字融为一体,在学文中识字,在识字中学文。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多次地和生字见面,将课文中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放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样学生对生字也就容易理解和记忆了。这种识字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而要真正地将识字与教学相结合,提高随文识字的有效性,必须从学生入手,争取做到童眼看汉字,随文来识字。

  一、有的放矢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要根据课文和生字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来选择,备课前,教师要看看这课的生字,包括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哪些适合随文识字,哪些适合集中识字,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随文识字。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这一课,1-2小节中涉及的一类生字有“征”“兵”“父”“病”“弟”“男”,涉及的二类生字有“龄”“廷”“扮”。因为学生对“弟”“父”两个生字比较熟悉,所以不再教学,虽然“男”字学生也熟悉,但因为本课中理解“女扮男装”的需要,“男”还是需要进行随文识字。所以,我选择了“征”“兵”“病”“男”“龄”进行随文识字。

  二、更换顺序随文识字

  进行随文识字一般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但有时根据学文的需要也可调整识字的顺序。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台湾的蝴蝶谷》中有个生字“祖”,这个字在课文中的句子是“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在句子中认识理解“祖国”有些困难,我就将这个词的教学调整到理解课题的时候。揭示课题《台湾的蝴蝶谷》,让学生谈谈对台湾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台湾是个宝岛,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后出示“祖国”,理解“祖”字,是指祖先,“祖国”是祖先生活的地方。又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水乡歌》一课的“湖”字出现在第二小节,但在第一小节理解水乡水的类型时,就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将“湖”字放到第一小节来教学。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一些生字调整顺序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三、不拘一格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也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里所说的“文”不单单指“课文”,它也指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即课文的语境、汉字的情境、生活的情境等。

  1.再现汉字的源情境识字。

  再现汉字的源情境就是联系汉字的造字法,将字的识记理解与造字本身相联系,如:教学《木兰从军》的“男”时,学生说“从女扮男装看出木兰的爱国爱家”,教师随即出示“女扮男装”,追问什么叫“女扮男装”,为什么“女扮男装”?教师讲解“男”的古字,言男用力於田也。表示和平时是劳力,战争时是士兵,古代只有男人才可以打仗,所以木兰要女扮男装。再现汉字的源情境,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祖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2.借助部首或熟字识字。

  借助部首或熟字来随文识字,就是调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来学习生字。如:教学《木兰从军》的“病”时,我是这样做的:学生说到“父亲年老多病”,我问学生“年老多病”是什么意思?“病”是什么意思?“病”字的部首是今天的新部首叫病字头,病字头的字一般表示身体不舒服,你还知道哪些字?学生说出了“痘”“瘦”“瘟”“症”“疼”“痛”等。借助部首或熟字来识字可以举一反三,遵循了多识少写的原则,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识字的规律,并迁移到课外让学生自主找方法,用规律去主动获取识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识字。

  在生活中识字,联系学生的生活识字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生字。如《木兰从军》一课的“龄”我是这样教学的:读文本“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然后出示“年龄”,读一读说说它的意思。教师讲解:“龄”左边一个“牙齿”的“齿”,古代人以长牙和掉牙来计算年龄,右边的“令”表示读音。二年级的学生正是换牙的时候,以牙齿来计算年龄,学生很感兴趣。这样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明白“时时处处皆语文”,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4.加上动作识字。

  爱动是小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加上动作识字学生既开心又加强了对字义的理解。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雨点》一课中“跳”是足字旁,跟脚有关;然后由字到词,“跳跃”都是足字旁,表演什么叫“跳跃”,并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词语;最后由词入句,让学生去看动画,去观察雨点在大河里跳跃的情景,去感受并描述雨点跳跃时的心情,从而在句子的情境中理解“跳跃”这个词的意思以及情境中所带有的主观情感。

  5.利用字根识字。

  汉字中还有以一个独体字为“字根”带出一串字的情况,这种学习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为需要学生正确区分每个生字的音、形、义。如:由“也”带出“池”“驰”“弛”“地”,由“青”带出“清”“请”“情”“晴”“蜻”“睛”,而带出的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利用一组字的相同部分组成字串,突出其不同的偏旁部首,通过分析比较,强化记忆字的不同部分,以已经掌握的基本字为支点,进行归类识字。为了帮助学生准确辨析,我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训练,让学生通过表演进行辨字。如:对于“清”“晴”“睛”“蜻”“情”一组字,我让学生在活动课中进行表演,加以区分:A学生端来一盆水给同学看,并介绍“这是一盆清水,因为与水有关,所以清水的‘清’是三点水旁”。B同学指着太阳对大家说:“今天是晴天,因为太阳出来啦,太阳又称日,所以晴天的‘晴’是日字旁。”

  随文识字强调的是“寓识于读,以读促识”,教学不能为了随文识字而教学识字,而应多钻研教材,用童眼看汉字,找到随文识字与教学的最佳切合点。把识字与阅读相结合,我们的阅读才有效,识字才有趣,学生才能从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

  (作者单位:南京市东山小学)


相关内容

  • 识字教学小课题研究成果
  • 识字教学小课题研究成果 一.课题背景及产生原因: 来自于一年级老师与学生家长的苦恼:大凡一年级任课老师都会有这样的苦恼:由于学生识字量有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帮助学生认字.理解题意,往往身兼"识字教学"和"学科教学"的双重任务.最麻烦的是学生在独立解题时 ...

  • [课标解读]读后感
  • 修身正己,传承文化,识字先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读后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决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从中学转为小学时,我先读的第一本书便是2011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历读弥新,常让我感觉收获满满.暑期又读了2011版<义 ...

  • 让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
  • 让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 --- 低年级识字教学探索 郭 丽 霞 焦作市山阳区焦东路小学 让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 --- 低年级识字教学探索 焦作市山阳区焦东路小学 郭丽霞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 知识的必要手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

  • 怎样训练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
  • 怎样训练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借助汉语拼音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读准字音. 当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具备直呼音节的能力后,教师充分运用教材全文注音这一编排优势,促使学生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读准字音,具体做法是: 1.在预习时读准字音.预习字音的要求是:①对照田字格中的生字用方框把文中 ...

  • 我与汉字的故事作文
  • 我与汉字的故事作文一:我与汉字的故事(555字) 今天,老师让我们搜集有关汉字的字谜."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陆续走回教室.不一会儿,老师满面春风地来了. "这节课,我们来组织有关汉字的活动,谁准备了字谜?"老师和蔼地说. "我!" ...

  • 小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语文能力
  • 小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语文能力 辽宁省凌海市白台子镇中心小学 姚振武 众所周知,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就谈不上能力.学生学习知识是为形成和掌握一定的能力服务的.要形成相应的能力才是学科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是获取和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 ...

  •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申 报 人: 所在单位: 立项编号:结项报告 李玉玲 新密市市直第二小学 2015-ZJKYB-X10-222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支持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尽早 ...

  • 快乐的小公鸡(新)
  • <快乐的小公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材内容简析 <快乐的小公鸡>是北师大语文二册<快乐>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说的是小公鸡整天没事做,心里很苦恼,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成了一只快乐的小公鸡.故事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 课文的重 ...

  • 幼儿识字与小学生识字的区别
  • 幼儿识字与小学生识字的区别 早期教育研究表明:3岁前没有开始识字的幼儿容易患语言"小儿麻痹症",以致进入小学后阅读困难,适应能力差,影响智力发育,造成终生发展障碍.0到6岁大脑处于记忆能力最强阶段,是识字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的研究中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