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教案1[人教版]

题西林壁(1课时)

授课时间:

课题:《题西林壁》

教学目的、要求:

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

难点: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课前准备:小黑板一块。

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师生交流互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1、回顾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

2、江湖,峡谷,榕树,鸟儿,美丽的晚霞等等这些美好的景物就像一幅幅图画,使人回味无穷!

3、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还去过哪些风景名胜,看到过哪些美好景物呢?(„„)

4、同学们说了不少,今天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庐山)看看我们的伟大的北宋诗人苏轼他是怎么来写庐山的!板书课题:题西林壁

(二)、初读古诗,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三)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四)、范读古诗,讲读法。

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记号。

小黑板出示: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朗诵分析古诗并背诵:

1、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2、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

师检查背诵情况3、总结: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

八、板书设计: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见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观察的效果不同)所感

只缘/身在/此山中。

九、作业布置:背诵古诗。

十、课后评析:

临时得到通知,要来听我的课,即使课前备过课了,心里也难免紧张。那么多资深老师来听课,感觉压力好大。但是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只要能够勇敢地去面对,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成长,有所得到的。

接下来说一说,自己对该课的反思。作为一个刚走出校园迈入另外一个不同校园的新老师,总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吃透教材上,总在刹那间会觉得比较迷茫,所以,总是千方百计的找一些资料拼命的借鉴人家好的地方,但在上课之后总是会觉得其实另外一种形式的教法也许会更好一点。课前想象了很多种学生情况,但在上课时还是会出现让我措手不及的地方。例如,今天在分析讲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叫了好几个学生说“不识”什么意思,这几个学生都说是不知道的意思,我在备课时希望学生说是看不清楚的意思,然后绕了好大一圈,才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课后觉得,其实有些知识上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是合理的,能够解释清楚的,不应该拘泥于形式。

其次,在该课上,要感谢我的学生,他们让我觉得很惊讶。作为新老师兼班主任,对他们很多地方的了解还有些欠缺。例如,我让学生试着解释一下该诗的大致意思的时候,蔡冲真的让我很吃惊,他反问我:“老师,我可不可以把自己当作苏轼,然后再解释呢?”我立即说:“当然可以。”他的回答果然真的很精彩,其他同学都不由自主的把掌声送给了他,我想假如叫我来解释,也最多只能在字面上做些文章而已。这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做好优秀的学生的老师,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才行。以后,在上课之前,所要做的准备其实还可以更加丰富。

最后,在下面这个教学环节中: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记号。

小黑板出示: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实,我可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是自己说出来,让他们划出来。而是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合作的讨论之后的汇报中得到划分的依据。让他们自己得出结果比我告诉他们答案会更加好。

题西林壁(1课时)

授课时间:

课题:《题西林壁》

教学目的、要求:

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

难点: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课前准备:小黑板一块。

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师生交流互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1、回顾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

2、江湖,峡谷,榕树,鸟儿,美丽的晚霞等等这些美好的景物就像一幅幅图画,使人回味无穷!

3、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还去过哪些风景名胜,看到过哪些美好景物呢?(„„)

4、同学们说了不少,今天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庐山)看看我们的伟大的北宋诗人苏轼他是怎么来写庐山的!板书课题:题西林壁

(二)、初读古诗,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三)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四)、范读古诗,讲读法。

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记号。

小黑板出示: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朗诵分析古诗并背诵:

1、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2、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

师检查背诵情况3、总结: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

八、板书设计: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见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观察的效果不同)所感

只缘/身在/此山中。

九、作业布置:背诵古诗。

十、课后评析:

临时得到通知,要来听我的课,即使课前备过课了,心里也难免紧张。那么多资深老师来听课,感觉压力好大。但是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只要能够勇敢地去面对,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成长,有所得到的。

接下来说一说,自己对该课的反思。作为一个刚走出校园迈入另外一个不同校园的新老师,总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吃透教材上,总在刹那间会觉得比较迷茫,所以,总是千方百计的找一些资料拼命的借鉴人家好的地方,但在上课之后总是会觉得其实另外一种形式的教法也许会更好一点。课前想象了很多种学生情况,但在上课时还是会出现让我措手不及的地方。例如,今天在分析讲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叫了好几个学生说“不识”什么意思,这几个学生都说是不知道的意思,我在备课时希望学生说是看不清楚的意思,然后绕了好大一圈,才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课后觉得,其实有些知识上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是合理的,能够解释清楚的,不应该拘泥于形式。

其次,在该课上,要感谢我的学生,他们让我觉得很惊讶。作为新老师兼班主任,对他们很多地方的了解还有些欠缺。例如,我让学生试着解释一下该诗的大致意思的时候,蔡冲真的让我很吃惊,他反问我:“老师,我可不可以把自己当作苏轼,然后再解释呢?”我立即说:“当然可以。”他的回答果然真的很精彩,其他同学都不由自主的把掌声送给了他,我想假如叫我来解释,也最多只能在字面上做些文章而已。这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做好优秀的学生的老师,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才行。以后,在上课之前,所要做的准备其实还可以更加丰富。

最后,在下面这个教学环节中: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记号。

小黑板出示: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实,我可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是自己说出来,让他们划出来。而是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合作的讨论之后的汇报中得到划分的依据。让他们自己得出结果比我告诉他们答案会更加好。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题西林壁]
  • <题西林壁>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一课时 ...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

  •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全集
  •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全集 附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教案合集.rar (61.56 KB) 人教版七年级下教案合集.rar (277.75 KB)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全集.rar (293.41 KB)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rar (221.12 KB)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

  • [日月明]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习题.flash朗读
  • 人教版小学语文备课资料 <日月明>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习题.flash朗读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教案11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教案10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教案9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教案8 人教版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古诗文版)
  •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汇总 一年级上册 识字(一) 一去二三里 语文园地一 第1课<画> 语文园地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 鹅 [唐]骆宾王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 鸡 ...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三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3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 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 ...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设计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教学学科: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第2课 2.课题:<匆匆> 3.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4.课时:两课时 5.学生准备: A.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B.初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c.借助工具 ...

  • 猫]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小学教案人教课标7册-<猫>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 教案中心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美术品德各科 - 多彩教育网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搜藏人人网腾讯微博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空间豆瓣网搜狐微博MSNQQ收藏淘江湖百度贴吧谷歌Buzz更多...百度分享游客,您好 免费注册 用户登录 我来发表 ...

  • 2017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 2017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会正确区分韵母an.ang生字:掌握"白.回.国"的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 2.能力目标:通过读.写背积累有关天气的词语和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熟读背诵大小写字母歌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