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6狄更斯和他的《远大前程》
张红霞(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基础部英语教研室
河南
郑州
450062)
摘要】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
老古玩店》董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雾都孤儿》(又译《《(1841),《1838)、
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远大前程》是他创作后期比较著名的作品。(1848),《(1850)和《(1861),等等。《
【
关键词】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流浪汉小说;艺术风格;剥削一、生平
查理。狄更斯,1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出生于贫苦的小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英国海军军需处的小职员。狄更斯12岁时,父亲因债务缠身,被关进负债人监狱,母亲和他的兄弟姐妹跟父亲同住在监狱内。迫于家境困难,他只好当起了皮鞋油作坊的童工,干的是洗玻璃瓶和粘贴标签等杂活。苦难的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精神创伤,不仅使他深切关怀和同情不幸儿童,而且促使他为摆脱贫困而奋斗。童年时代这一段艰苦的生活成为他终身辛酸的回忆。狄更斯15岁时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小职员。他经常出入监狱和法院,亲眼看到无休无止的诉讼中所包含的种种悲剧。律师事务所的工作是狄更斯增长了见识,成为他日后创作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1935年他成为一家报社的记者。记者生涯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和能力,也给了他学习政治,观察生活的机会,是他这样一个出身中下层社会,又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得以全面地了解英国社会,这也为他日后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创作
狄更斯在他30多年中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和许多中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广泛和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精神面貌。从创作的发展过程来说,他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的创作包括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作品。这是资本主义进行议会改革的年代,也是宪章运动活跃的年代。这一时期,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要有《匹克威克先生外传》,《
奥利弗。推斯特》(又名《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古贝》,《
老古玩店》和《巴纳比。拉奇》。
狄更斯初期作品一般采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如匹克威克先生的旅途见闻,奥利弗。推斯特在伦敦的流浪生活,尼古拉斯。尼古贝随剧团流浪演出,《老古玩店》中老店主和孙女耐儿在工业市镇与偏僻乡村的遭遇,等等。通过个人的流浪生活,展示广泛的生活画面,是狄更斯小说艺术的一大特色。在艺术手法上,他擅长用夸张和重复来达到讽
刺的效果。例如在《奥利弗。推斯特》中,描写管理济贫院的教区官吏本博儿时,以重复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他的手杖和他的习惯用语,以衬托人物的卑鄙,自大和虚伪。
狄更斯第二时期的创作包括19世纪40年代的作品。代表作有《马丁。朱什尔维特》和《董贝父子》。
狄更斯在创作的第二阶段出现了一些思想变化。早期作品中“仁
爱”的资产者不见了,作者对他们的乐观幻想已经基本破除。他强调为富不仁者必须经过破产或其他折磨,接受感情的教育,才能真正懂得“仁爱”与“谅解”。年轻的马丁。朱什尔维特必须经历贫困才能改变他的自私性格,继承他祖父的遗产;董贝先生必须经过破产和他女儿的感情教育才能享受真正的家庭幸福;狄更斯对资产阶级的认识比较现实和深刻些了;但是他仍然认为感情教育可以改造资产者,也可以改造社会。
狄更斯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也更深沉而丰富了。这是和他对对社会认识的加深相互联系的。流浪汉小说的形式已基本被抛弃。小说的情节集中描写一个或几个矛盾的发展。描写的社会面仍然很广泛,人物虽多,但组织在情节发展之中,层次分明。
狄更斯第三时期的创作包括五六十年代的作品,这是他创作的高峰。狄更斯在后期作品中比较深刻而生动地描绘了英国寄生的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以及英国社会风尚日益腐化,经济生活极度不稳定和笼
罩在资本主义表面繁荣上面的阴影,作品的题材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荒凉山庄》,《小杜丽》,《
我们共584
同的朋友》,《艰难时世》,《双城记》和《远大前程》。
三、《
远大前程》《远大前程》(又名《孤星血泪》)是狄更斯创作后期比较著名的作品。
《
远大前程》是一部成长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展现了主人公皮普(Pip),的成长过程。匹普是个孤儿,有姐姐抚养。姐夫乔(Jeo)是个
铁匠,忠厚老实,和蔼友善。
小说开始时,皮普还是个孩童,他在教堂墓地遇到一个逃犯。善良的皮普・从家中偷出食物和锉刀,帮助逃犯。少年时代的皮普一度受雇于镇上有钱人家哈维莎姆小姐(MissHavisham),与其养女埃斯特拉(Estella)结识,深深爱上了她。皮普长大成人后在乡下跟姐夫学做铁匠,而埃斯特拉则去法国巴黎受教育,她只得把自己的一份感情深深埋在心里。后来皮普意外地从一个隐姓埋名的有钱人那里得到一笔赞助,使得他得以摆脱做铁匠的命运,到伦敦去过上等人的生活。皮普有了钱后,思想和行为举止都发生了变化。乔到伦敦来探亲,皮普嫌自己的姐夫土气而冷落他。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不速之客来到皮普的住处,原来他就是当年皮普在墓地救济过的逃犯麦格维奇(Magwitch),被判终身流放到澳大利亚。为报一饭之恩,他在殖民地辛苦劳动,把攒起来的钱邮寄到伦敦,全部用于培养
皮普。麦格维奇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回到伦敦,为的是要看一眼自己培养造就的绅士。皮普了解真相后,感到痛苦和惊讶。麦格维奇后来被
捕,死在狱中,财产全部没收。埃斯特拉也嫁了别人。皮普的“
远大前程”成为泡影,大病了一场。在乔无微不至的照顾下,皮普身体恢复了健康,心灵也获得了一种新生。不久皮普离开英国,在一家公司任职。故事的结局是他11年后回国,与埃斯特拉邂逅重逢,俩人沐浴着朦胧的月色,携手走出已成为废墟的哈维莎姆住宅,本想一种新的生活。
虽然小说的气氛有些抑郁,低沉,但结构紧凑完整,情节安排奇巧多变,出人意料。人物塑造不论外貌还是内心世界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小说成功地描写了主人公皮普的生活经历和心理发展,生动地揭示了他对过上等人生活的种种期望和幻想破灭后的道德感受和精神反思过程。作品把个人生活经历同社会批判结合起来,并在突出展示
各种社会邪恶势力对主人公心理成长的影响的同时进一步开拓主题。小说还通过逃犯麦格维奇在澳大利亚辛勤劳作供养皮普的细节含蓄
地批判了大英帝国对其殖民地进行剥削掠夺的事实。《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是他比较晚期的作品。狄更斯经历了丰富的人间生活后,对人,对周围环境,对自己的生活经
历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所有他成熟的思想认识都汇总在《
远大前程》一书中。这部作品原题名是GreatExpectations,意思是指一笔遗产,中
国把它译成“
远大前程”。这个译名给读者一种印象,即作品的主人公是有远大前程的。
而事实上,这个“远大前程”是带讽刺意义的,应该说这部作品的主题决非仅仅是写孤儿皮普想当上等人的理想幻灭的故
事,如果这样理解,就领会错了狄更斯创作这部作品的意义。皮普生活在姐姐家里,生活艰苦,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像姐夫一样的铁匠,他没有想当上等人。后来他之所以想当上等人是因为环境的改变。狄更斯的
哲学思想之一是环境对人思想的影响。
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成不同的人。皮普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符合一般人性理论的。这部作品并非任意写出,而是以狄更斯以前的十多部作品为基础,是他思想的总结。
狄更斯把自己的人生观、
哲学和道德的思想都总结到了这部创作之中。四、结语总的来说,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同情资本主义社会
中受迫害,受剥削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他对资本主义(下转第625页)
200826许多在外的滁州市籍老板,都会收到家乡镇、村的一封信:举头望
家乡的困难就是你的困难,家乡的兴旺就是你的兴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你回乡走在自己捐款建的路上,你的旺,家乡的富裕也是你的荣誉。
内心会感到多么的欣慰和充实。支持家乡筑路致富,将永载家乡的发展史册。他们不仅是写信,镇村干部还一次次登门拜访,千言万语,直到把这些老板的心说动为止。
蒋营镇乔庄村张连武兄弟捐款20万元,为村里建1座公路桥,桥被命名为恒丰桥,取张氏兄弟在南京所办公司的名字。金徐村老板吴如宏愿独资建1座桥,也取得冠名权,桥名就叫如宏桥。在谈到如何动员个体私营大户捐款时,县交通局一位负责人说●: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大多有较浓的桑梓之情,有报效家乡、做善事的心,可采用建功德碑、
流芳百世。这项工作由村出让路桥冠名权的办法,让捐款人扬名乡里、
里去做比由镇里做效果还好些,捐款人往往更看重自己在本村的形象。
五是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借一点,目前,凤阳县政府用财政周转金调拨水泥5000吨,同时以县里石灰石矿做担保,受益企业海螺水泥集团采取一次性供货分期收款的办法,提供了工程建设急需的2万吨水泥。减少了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
六是协调银行贷一点。凤阳县政府还用政府门面房抵押贷款,筹措资金,吸收外地先进经验,在“十五”期间公路建设工作中,积极探索了商品路、贷款责任路建设模式作为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渠道,积极吸纳信贷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
七是统筹全局。制定政策给扶持,政策免一点。在市里统一领导下,各级计划、经贸、农业、国土资源、水利、财政、税务、环保、供电、电信、广播、城建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支持和配合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认真研究,积极争取出台一切有利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政策,从政策、制度、管理各个方面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保障措施。一是明确了工程造价、建设标准和县、乡、村三级投入额度。二是明确了村屯对涉建
三是道路先行改建,报交通部门备案,政府最终审批的路基储备制度。
明确了受益村屯无偿提供水、电、原料场地和免除环评、规划设计、土
地等一切相关税费的优惠政策。通过“三个明确”,为农村公路建设提
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
乡村道路建设最主要是,领导重视,统一思想,全面规划,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市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农村公路建设协调会,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和履行本乡镇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资金筹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管理等工
公安、国土、供电、财政、水利、电作,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协调交通、
信、广电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为施工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形成政府发动,地方主动、部门齐动、多方联动发展
区政府将农农村公路的好局面。突出责任落实、建立健全责任制,县、
村公路建设纳入各乡镇和有关主管部门年度考核范围,定期组织督查
针对农村组深入施工现场,组织参观,交流经验,总结工作,部署任务。
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市政府、市交通局领导多次与县市区乡政府
措施,加强工程建设进度、质量的督领导磋商,与施工单位研究对策、
查,强化目标考核。对进度快、质量好乡镇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针对资金短缺的矛盾。强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监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建设资金。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滁洲市乡村道路建设,共建成通县油路
建制村通公路率分别达到685公里,目前基本实现县县通油路。镇、
99.8%和94.5%,在乡村道路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
国家对相村公路结束语:落实建设资金,是乡村公路建设的前提。
建设的投资重在引导,关键要充分调动各县(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科
参考文献】【
交通世界》[1]赖怀福,付光琼.中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结构现状,《.2004年第8
期.
调查报告: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新思路》知识在线》[2]《,《.2007-11-11.
[责任编辑:韩铭]
从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上接第584页)的揭露是多方面的。
系,到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教育诸方面,他无不予以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的作品广泛地反映了维多利亚盛世时期英国社会的画面,从
他成功地城市到乡村,从法院到监狱,从豪华的邸宅到阴暗的贫民窟。
刻画了许多资本主义者的形象,指出他们的贪婪,腐朽,寄生的特性,揭露了他们的财富是建立在剥削的基础上的。他的创作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科
参考文献】【
[1]王佐良.英国文学史[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6.
[2]陈挺.狄更斯[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3]罗经国.狄更斯评论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40.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张红霞,女,出生年月:1981.6.27,籍贯:河南省焦作市,单位: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基础部英语教研室。
[责任编辑:韩铭]
新书专架要位置醒目,把新入藏的、读者(上接第616页)的阅读需求。
借阅率较高的图书集中在新书专架上,这样做可使图书变分散为集中,增加了读者借阅图书的专指性,方便了读者借阅,节省读者找书时间,提高新书的利用率,可有效减少乱架现象的发生。
同样,在馆藏图书中,其中一部分也是读者关注度、利用率较高
教学参考书、小说与人物传记等热门书等,也可以分别的,如工具书、
分区集中排放和管理,既满足了读者的特定需求,又降低了图书的乱架现象。
做好开架借阅服务,使馆藏文献得到充分利用,导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导读的目的是向读者宣传、推荐好书,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和识别能力。为了方便读者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书,在入口外张贴二十二个图书大类类表,在书架醒目处标示各架书的类别、本架图书的
有些可粗排的图书,要说明类目级别,架分类起至号;对有些可细分、
位标识牌要标示清晰、明白,达到对藏书的完整揭示,也是保持图书有序排架、减少乱架的有效方式。
须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目标,遵循“读者至上,服务第一”
的原则,在深入调研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读者文献利用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索开架图书的最佳整架模式,最大程度地保
不同层次读者持较高的图书排架准确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类型、
的需求。
6.结束语
图书馆服务是一个有机体,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完善都会对服务带来整体优化的效果。读者需求更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我们随时从读者的角度去观察、去感知、去体会,才能不断发现服务中的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使读者更多地受益于开架借阅带来的好处,使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科
参考文献】【
[1]陈万忠.谈优化高校图书馆开架管理.图书馆,2001,(5).[2]陈祥林.掌握读者心理,做好服务工作[J].图书馆,1997,(1).
[3]王岑.图书馆开架书库的全面优质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3).
作者简介:侯辉,女,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十多年,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5.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加强开架图书整理
开架借阅管理是一项细致、繁杂的工作,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馆员除了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图书馆学专门技
开架借阅必能、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也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翟成梁]
625
200826狄更斯和他的《远大前程》
张红霞(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基础部英语教研室
河南
郑州
450062)
摘要】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
老古玩店》董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雾都孤儿》(又译《《(1841),《1838)、
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远大前程》是他创作后期比较著名的作品。(1848),《(1850)和《(1861),等等。《
【
关键词】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流浪汉小说;艺术风格;剥削一、生平
查理。狄更斯,1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出生于贫苦的小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英国海军军需处的小职员。狄更斯12岁时,父亲因债务缠身,被关进负债人监狱,母亲和他的兄弟姐妹跟父亲同住在监狱内。迫于家境困难,他只好当起了皮鞋油作坊的童工,干的是洗玻璃瓶和粘贴标签等杂活。苦难的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精神创伤,不仅使他深切关怀和同情不幸儿童,而且促使他为摆脱贫困而奋斗。童年时代这一段艰苦的生活成为他终身辛酸的回忆。狄更斯15岁时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小职员。他经常出入监狱和法院,亲眼看到无休无止的诉讼中所包含的种种悲剧。律师事务所的工作是狄更斯增长了见识,成为他日后创作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1935年他成为一家报社的记者。记者生涯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和能力,也给了他学习政治,观察生活的机会,是他这样一个出身中下层社会,又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得以全面地了解英国社会,这也为他日后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创作
狄更斯在他30多年中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和许多中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广泛和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精神面貌。从创作的发展过程来说,他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的创作包括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作品。这是资本主义进行议会改革的年代,也是宪章运动活跃的年代。这一时期,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要有《匹克威克先生外传》,《
奥利弗。推斯特》(又名《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古贝》,《
老古玩店》和《巴纳比。拉奇》。
狄更斯初期作品一般采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如匹克威克先生的旅途见闻,奥利弗。推斯特在伦敦的流浪生活,尼古拉斯。尼古贝随剧团流浪演出,《老古玩店》中老店主和孙女耐儿在工业市镇与偏僻乡村的遭遇,等等。通过个人的流浪生活,展示广泛的生活画面,是狄更斯小说艺术的一大特色。在艺术手法上,他擅长用夸张和重复来达到讽
刺的效果。例如在《奥利弗。推斯特》中,描写管理济贫院的教区官吏本博儿时,以重复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他的手杖和他的习惯用语,以衬托人物的卑鄙,自大和虚伪。
狄更斯第二时期的创作包括19世纪40年代的作品。代表作有《马丁。朱什尔维特》和《董贝父子》。
狄更斯在创作的第二阶段出现了一些思想变化。早期作品中“仁
爱”的资产者不见了,作者对他们的乐观幻想已经基本破除。他强调为富不仁者必须经过破产或其他折磨,接受感情的教育,才能真正懂得“仁爱”与“谅解”。年轻的马丁。朱什尔维特必须经历贫困才能改变他的自私性格,继承他祖父的遗产;董贝先生必须经过破产和他女儿的感情教育才能享受真正的家庭幸福;狄更斯对资产阶级的认识比较现实和深刻些了;但是他仍然认为感情教育可以改造资产者,也可以改造社会。
狄更斯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也更深沉而丰富了。这是和他对对社会认识的加深相互联系的。流浪汉小说的形式已基本被抛弃。小说的情节集中描写一个或几个矛盾的发展。描写的社会面仍然很广泛,人物虽多,但组织在情节发展之中,层次分明。
狄更斯第三时期的创作包括五六十年代的作品,这是他创作的高峰。狄更斯在后期作品中比较深刻而生动地描绘了英国寄生的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以及英国社会风尚日益腐化,经济生活极度不稳定和笼
罩在资本主义表面繁荣上面的阴影,作品的题材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荒凉山庄》,《小杜丽》,《
我们共584
同的朋友》,《艰难时世》,《双城记》和《远大前程》。
三、《
远大前程》《远大前程》(又名《孤星血泪》)是狄更斯创作后期比较著名的作品。
《
远大前程》是一部成长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展现了主人公皮普(Pip),的成长过程。匹普是个孤儿,有姐姐抚养。姐夫乔(Jeo)是个
铁匠,忠厚老实,和蔼友善。
小说开始时,皮普还是个孩童,他在教堂墓地遇到一个逃犯。善良的皮普・从家中偷出食物和锉刀,帮助逃犯。少年时代的皮普一度受雇于镇上有钱人家哈维莎姆小姐(MissHavisham),与其养女埃斯特拉(Estella)结识,深深爱上了她。皮普长大成人后在乡下跟姐夫学做铁匠,而埃斯特拉则去法国巴黎受教育,她只得把自己的一份感情深深埋在心里。后来皮普意外地从一个隐姓埋名的有钱人那里得到一笔赞助,使得他得以摆脱做铁匠的命运,到伦敦去过上等人的生活。皮普有了钱后,思想和行为举止都发生了变化。乔到伦敦来探亲,皮普嫌自己的姐夫土气而冷落他。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不速之客来到皮普的住处,原来他就是当年皮普在墓地救济过的逃犯麦格维奇(Magwitch),被判终身流放到澳大利亚。为报一饭之恩,他在殖民地辛苦劳动,把攒起来的钱邮寄到伦敦,全部用于培养
皮普。麦格维奇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回到伦敦,为的是要看一眼自己培养造就的绅士。皮普了解真相后,感到痛苦和惊讶。麦格维奇后来被
捕,死在狱中,财产全部没收。埃斯特拉也嫁了别人。皮普的“
远大前程”成为泡影,大病了一场。在乔无微不至的照顾下,皮普身体恢复了健康,心灵也获得了一种新生。不久皮普离开英国,在一家公司任职。故事的结局是他11年后回国,与埃斯特拉邂逅重逢,俩人沐浴着朦胧的月色,携手走出已成为废墟的哈维莎姆住宅,本想一种新的生活。
虽然小说的气氛有些抑郁,低沉,但结构紧凑完整,情节安排奇巧多变,出人意料。人物塑造不论外貌还是内心世界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小说成功地描写了主人公皮普的生活经历和心理发展,生动地揭示了他对过上等人生活的种种期望和幻想破灭后的道德感受和精神反思过程。作品把个人生活经历同社会批判结合起来,并在突出展示
各种社会邪恶势力对主人公心理成长的影响的同时进一步开拓主题。小说还通过逃犯麦格维奇在澳大利亚辛勤劳作供养皮普的细节含蓄
地批判了大英帝国对其殖民地进行剥削掠夺的事实。《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是他比较晚期的作品。狄更斯经历了丰富的人间生活后,对人,对周围环境,对自己的生活经
历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所有他成熟的思想认识都汇总在《
远大前程》一书中。这部作品原题名是GreatExpectations,意思是指一笔遗产,中
国把它译成“
远大前程”。这个译名给读者一种印象,即作品的主人公是有远大前程的。
而事实上,这个“远大前程”是带讽刺意义的,应该说这部作品的主题决非仅仅是写孤儿皮普想当上等人的理想幻灭的故
事,如果这样理解,就领会错了狄更斯创作这部作品的意义。皮普生活在姐姐家里,生活艰苦,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像姐夫一样的铁匠,他没有想当上等人。后来他之所以想当上等人是因为环境的改变。狄更斯的
哲学思想之一是环境对人思想的影响。
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成不同的人。皮普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符合一般人性理论的。这部作品并非任意写出,而是以狄更斯以前的十多部作品为基础,是他思想的总结。
狄更斯把自己的人生观、
哲学和道德的思想都总结到了这部创作之中。四、结语总的来说,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同情资本主义社会
中受迫害,受剥削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他对资本主义(下转第625页)
200826许多在外的滁州市籍老板,都会收到家乡镇、村的一封信:举头望
家乡的困难就是你的困难,家乡的兴旺就是你的兴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你回乡走在自己捐款建的路上,你的旺,家乡的富裕也是你的荣誉。
内心会感到多么的欣慰和充实。支持家乡筑路致富,将永载家乡的发展史册。他们不仅是写信,镇村干部还一次次登门拜访,千言万语,直到把这些老板的心说动为止。
蒋营镇乔庄村张连武兄弟捐款20万元,为村里建1座公路桥,桥被命名为恒丰桥,取张氏兄弟在南京所办公司的名字。金徐村老板吴如宏愿独资建1座桥,也取得冠名权,桥名就叫如宏桥。在谈到如何动员个体私营大户捐款时,县交通局一位负责人说●: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大多有较浓的桑梓之情,有报效家乡、做善事的心,可采用建功德碑、
流芳百世。这项工作由村出让路桥冠名权的办法,让捐款人扬名乡里、
里去做比由镇里做效果还好些,捐款人往往更看重自己在本村的形象。
五是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借一点,目前,凤阳县政府用财政周转金调拨水泥5000吨,同时以县里石灰石矿做担保,受益企业海螺水泥集团采取一次性供货分期收款的办法,提供了工程建设急需的2万吨水泥。减少了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
六是协调银行贷一点。凤阳县政府还用政府门面房抵押贷款,筹措资金,吸收外地先进经验,在“十五”期间公路建设工作中,积极探索了商品路、贷款责任路建设模式作为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渠道,积极吸纳信贷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
七是统筹全局。制定政策给扶持,政策免一点。在市里统一领导下,各级计划、经贸、农业、国土资源、水利、财政、税务、环保、供电、电信、广播、城建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支持和配合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认真研究,积极争取出台一切有利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政策,从政策、制度、管理各个方面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保障措施。一是明确了工程造价、建设标准和县、乡、村三级投入额度。二是明确了村屯对涉建
三是道路先行改建,报交通部门备案,政府最终审批的路基储备制度。
明确了受益村屯无偿提供水、电、原料场地和免除环评、规划设计、土
地等一切相关税费的优惠政策。通过“三个明确”,为农村公路建设提
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
乡村道路建设最主要是,领导重视,统一思想,全面规划,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市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农村公路建设协调会,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和履行本乡镇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资金筹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管理等工
公安、国土、供电、财政、水利、电作,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协调交通、
信、广电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为施工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形成政府发动,地方主动、部门齐动、多方联动发展
区政府将农农村公路的好局面。突出责任落实、建立健全责任制,县、
村公路建设纳入各乡镇和有关主管部门年度考核范围,定期组织督查
针对农村组深入施工现场,组织参观,交流经验,总结工作,部署任务。
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市政府、市交通局领导多次与县市区乡政府
措施,加强工程建设进度、质量的督领导磋商,与施工单位研究对策、
查,强化目标考核。对进度快、质量好乡镇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针对资金短缺的矛盾。强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监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建设资金。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滁洲市乡村道路建设,共建成通县油路
建制村通公路率分别达到685公里,目前基本实现县县通油路。镇、
99.8%和94.5%,在乡村道路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
国家对相村公路结束语:落实建设资金,是乡村公路建设的前提。
建设的投资重在引导,关键要充分调动各县(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科
参考文献】【
交通世界》[1]赖怀福,付光琼.中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结构现状,《.2004年第8
期.
调查报告: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新思路》知识在线》[2]《,《.2007-11-11.
[责任编辑:韩铭]
从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上接第584页)的揭露是多方面的。
系,到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教育诸方面,他无不予以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的作品广泛地反映了维多利亚盛世时期英国社会的画面,从
他成功地城市到乡村,从法院到监狱,从豪华的邸宅到阴暗的贫民窟。
刻画了许多资本主义者的形象,指出他们的贪婪,腐朽,寄生的特性,揭露了他们的财富是建立在剥削的基础上的。他的创作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科
参考文献】【
[1]王佐良.英国文学史[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6.
[2]陈挺.狄更斯[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3]罗经国.狄更斯评论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40.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张红霞,女,出生年月:1981.6.27,籍贯:河南省焦作市,单位: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基础部英语教研室。
[责任编辑:韩铭]
新书专架要位置醒目,把新入藏的、读者(上接第616页)的阅读需求。
借阅率较高的图书集中在新书专架上,这样做可使图书变分散为集中,增加了读者借阅图书的专指性,方便了读者借阅,节省读者找书时间,提高新书的利用率,可有效减少乱架现象的发生。
同样,在馆藏图书中,其中一部分也是读者关注度、利用率较高
教学参考书、小说与人物传记等热门书等,也可以分别的,如工具书、
分区集中排放和管理,既满足了读者的特定需求,又降低了图书的乱架现象。
做好开架借阅服务,使馆藏文献得到充分利用,导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导读的目的是向读者宣传、推荐好书,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和识别能力。为了方便读者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书,在入口外张贴二十二个图书大类类表,在书架醒目处标示各架书的类别、本架图书的
有些可粗排的图书,要说明类目级别,架分类起至号;对有些可细分、
位标识牌要标示清晰、明白,达到对藏书的完整揭示,也是保持图书有序排架、减少乱架的有效方式。
须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目标,遵循“读者至上,服务第一”
的原则,在深入调研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读者文献利用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索开架图书的最佳整架模式,最大程度地保
不同层次读者持较高的图书排架准确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类型、
的需求。
6.结束语
图书馆服务是一个有机体,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完善都会对服务带来整体优化的效果。读者需求更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我们随时从读者的角度去观察、去感知、去体会,才能不断发现服务中的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使读者更多地受益于开架借阅带来的好处,使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科
参考文献】【
[1]陈万忠.谈优化高校图书馆开架管理.图书馆,2001,(5).[2]陈祥林.掌握读者心理,做好服务工作[J].图书馆,1997,(1).
[3]王岑.图书馆开架书库的全面优质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3).
作者简介:侯辉,女,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十多年,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5.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加强开架图书整理
开架借阅管理是一项细致、繁杂的工作,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馆员除了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图书馆学专门技
开架借阅必能、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也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翟成梁]
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