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钢琴伴奏

  摘要: 本文从歌曲与歌词的结合、整体的音乐布局、和声手法、歌曲的多方面立体思维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钢琴伴奏,并指出了这些分析对钢琴伴奏学习的影响。   关键词: 青主 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 钢琴伴奏      1.青主与中国艺术歌曲及其意义   1.1青主   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又名黎青主,重要作品是《音乐通论》和《乐话》。其主要观点是“音乐是上界的语言”。他的声乐创作几乎全是抒情独唱曲,代表作有《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等,分别收集在《音境》和《情歌》两本歌集中。   1.2中国艺术歌曲   中国艺术歌曲属于创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人们已赋予它特定的涵义:一是歌词思想深邃,表情细腻,意韵内敛,诗意盎然。通常取自著名诗篇,文学性很强。二是旋律写作着力于揭示歌词的诗情画意,委婉起伏,刻画入微,强调作者内心世界的表现,声调、旋律力求体现诗歌的美感,词曲结合贴切,结构严谨而不单调。三是伴奏写法精细,关键是节奏、和声、织体等方面都起着展现环境、渲染气氛、补充形象、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的能动作用,是歌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四是演唱很注重科学性,一般都用美声唱法,要求演唱者需有良好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   1.3《大江东去》的简介   《大江东去》是一首气势恢弘的抒情艺术歌曲。词作者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词人,其文学创作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词的内容主要以三国时期为背景,重点刻画了周瑜这个历史人物。   这首歌曲于1920年创作于德国。当时作者寄寓友人家中,月明之夜生发出对故国的思念,遂谱此歌。青主运用欧洲近代专业作曲技巧,鲜明地表现了这首古诗词所提供的意境,并富有创造性。此歌共分两段:第一段运用了宣叙调的写法,使这首古诗词豪放的气质得到了恰当的表现;在“大江东去”、“三国周郎赤壁”、“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等几个关键性的地方,作曲家在有意识地表现那种豪放性的同时,也兼顾了曲调的歌唱性。第二段则运用了咏叹调的手法,曲调舒展、潇洒,富有幻想性和浪漫气息,表现周瑜“英姿勃发”的形象及使曹军“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概,十分动人。   2.关于《大江东去》钢琴伴奏谱的分析   2.1词曲结合   本首歌曲结合古诗词吟诵的特点,e小调旋律开阔雄健,基本上一字一音,作者自称“用来表现出苏东坡的追想中所见的种种景象和威势”。起伏跌宕的钢琴间奏,贴切地体现了原词豪放气质的情调。从“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开始进入下阕,转入同主音的E大调,咏叹调式的旋律富有歌唱性,并带有幻想色彩,表达了苏东坡怀念古代英雄人物的畅想。最后两句又回到了e小调,“人生如梦”,音乐通过长时间停顿的处理,具有一种沉浸在追思中迷惘的气氛。末了突然唱出“一樽还酹江月”,戏剧性地将情绪又拉回到现实中,恢复了主人公豪情勃发的本色。   2.2整体的音乐布局   创作一首歌曲伴奏,在布局和发展上要根据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及曲式结构等几个方面来考虑。这是写作伴奏构思时的重要依据。伴奏织体的发展变化服从于内容的需要,杂乱无章地改换织体形式,会破坏音乐的完整和统一;自始至终没有发展变化,又必然枯燥、单调。   本首歌曲的曲式结构原则可归纳成这样的逻辑规律,即陈述―发展―再现。陈述,就是把中心内容先揭示出来;发展,则是把中心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加以展开;再现,便是把开始陈述的内容重现一次,但并非狭义地指三部曲式中的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而言。   其结构图示结构如下:      2.3和声手法   本首作品的和声方法基本之点在于:   2.3.1和弦结构采用三度叠置的形式。   2.3.2依据各音在调式音列中的相互关系,将和弦划分为“主导―稳定”功能和“从属―不稳定”功能(其中又分别以调式主音上下纯五度为代表组成“属功能”与“下属功能”),主导功能对从属功能的支配作用(或从属功能对主导功能的向心运动)构成了和声序进的原则。   2.4歌曲的多方面立体思维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两句词的语言音乐性已经很强,人情、事物、世情,在超越时空,它的画像及抽象立体意念十分浓厚突出。青主谱写的《大江东去》的旋律与伴奏,与苏轼的词互相碰击、互相辉映。乐章没有前奏,左右手和弦衬托一拍的旋律弹出。词与音乐的结合,很有国画中的浓墨气派,一段音乐过门,左手低音转成高音与右手的高音,忽高忽低、忽强忽弱,快速而凝重,转到弱声,再以很强的节奏结束第二段。“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音乐织体很有德奥音乐的内聚力与张力,但又有戏曲之神韵。中段时,仿佛展开了一幅历史的画卷,左手伴奏也转为很抒情的上下行的分解和弦,整段音乐的线条极为流畅。进入尾声时,伴奏又变成干枯的音型,表现出一片悲凉的景象。结束句突然强而有力,就像是对人生发出的一种感叹。中国艺术歌曲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这段乐章,体现得淋漓尽致。   3.以上分析对钢琴伴奏的影响   研究青主这首音乐,我们明确了歌曲的钢琴伴奏不只是一个技术手法处理的问题,也不只是消极、被动地为歌曲的旋律上和声的问题,而是要从作品的内容出发,从作品的整体结构出发,经过精心的艺术构思才能创作出来的。我们在为歌曲配伴奏时应注意从词曲结合、音乐的整体布局、和声手法、多声部的立体思维等方面入手。      结语      分析歌曲的钢琴伴奏在音乐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分析作品,有助于我们提高欣赏歌曲的能力,促进我们从多方面提高写作钢琴伴奏谱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4.   [2]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3]于苏贤.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3.

  摘要: 本文从歌曲与歌词的结合、整体的音乐布局、和声手法、歌曲的多方面立体思维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钢琴伴奏,并指出了这些分析对钢琴伴奏学习的影响。   关键词: 青主 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 钢琴伴奏      1.青主与中国艺术歌曲及其意义   1.1青主   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又名黎青主,重要作品是《音乐通论》和《乐话》。其主要观点是“音乐是上界的语言”。他的声乐创作几乎全是抒情独唱曲,代表作有《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等,分别收集在《音境》和《情歌》两本歌集中。   1.2中国艺术歌曲   中国艺术歌曲属于创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人们已赋予它特定的涵义:一是歌词思想深邃,表情细腻,意韵内敛,诗意盎然。通常取自著名诗篇,文学性很强。二是旋律写作着力于揭示歌词的诗情画意,委婉起伏,刻画入微,强调作者内心世界的表现,声调、旋律力求体现诗歌的美感,词曲结合贴切,结构严谨而不单调。三是伴奏写法精细,关键是节奏、和声、织体等方面都起着展现环境、渲染气氛、补充形象、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的能动作用,是歌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四是演唱很注重科学性,一般都用美声唱法,要求演唱者需有良好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   1.3《大江东去》的简介   《大江东去》是一首气势恢弘的抒情艺术歌曲。词作者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词人,其文学创作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词的内容主要以三国时期为背景,重点刻画了周瑜这个历史人物。   这首歌曲于1920年创作于德国。当时作者寄寓友人家中,月明之夜生发出对故国的思念,遂谱此歌。青主运用欧洲近代专业作曲技巧,鲜明地表现了这首古诗词所提供的意境,并富有创造性。此歌共分两段:第一段运用了宣叙调的写法,使这首古诗词豪放的气质得到了恰当的表现;在“大江东去”、“三国周郎赤壁”、“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等几个关键性的地方,作曲家在有意识地表现那种豪放性的同时,也兼顾了曲调的歌唱性。第二段则运用了咏叹调的手法,曲调舒展、潇洒,富有幻想性和浪漫气息,表现周瑜“英姿勃发”的形象及使曹军“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概,十分动人。   2.关于《大江东去》钢琴伴奏谱的分析   2.1词曲结合   本首歌曲结合古诗词吟诵的特点,e小调旋律开阔雄健,基本上一字一音,作者自称“用来表现出苏东坡的追想中所见的种种景象和威势”。起伏跌宕的钢琴间奏,贴切地体现了原词豪放气质的情调。从“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开始进入下阕,转入同主音的E大调,咏叹调式的旋律富有歌唱性,并带有幻想色彩,表达了苏东坡怀念古代英雄人物的畅想。最后两句又回到了e小调,“人生如梦”,音乐通过长时间停顿的处理,具有一种沉浸在追思中迷惘的气氛。末了突然唱出“一樽还酹江月”,戏剧性地将情绪又拉回到现实中,恢复了主人公豪情勃发的本色。   2.2整体的音乐布局   创作一首歌曲伴奏,在布局和发展上要根据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及曲式结构等几个方面来考虑。这是写作伴奏构思时的重要依据。伴奏织体的发展变化服从于内容的需要,杂乱无章地改换织体形式,会破坏音乐的完整和统一;自始至终没有发展变化,又必然枯燥、单调。   本首歌曲的曲式结构原则可归纳成这样的逻辑规律,即陈述―发展―再现。陈述,就是把中心内容先揭示出来;发展,则是把中心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加以展开;再现,便是把开始陈述的内容重现一次,但并非狭义地指三部曲式中的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而言。   其结构图示结构如下:      2.3和声手法   本首作品的和声方法基本之点在于:   2.3.1和弦结构采用三度叠置的形式。   2.3.2依据各音在调式音列中的相互关系,将和弦划分为“主导―稳定”功能和“从属―不稳定”功能(其中又分别以调式主音上下纯五度为代表组成“属功能”与“下属功能”),主导功能对从属功能的支配作用(或从属功能对主导功能的向心运动)构成了和声序进的原则。   2.4歌曲的多方面立体思维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两句词的语言音乐性已经很强,人情、事物、世情,在超越时空,它的画像及抽象立体意念十分浓厚突出。青主谱写的《大江东去》的旋律与伴奏,与苏轼的词互相碰击、互相辉映。乐章没有前奏,左右手和弦衬托一拍的旋律弹出。词与音乐的结合,很有国画中的浓墨气派,一段音乐过门,左手低音转成高音与右手的高音,忽高忽低、忽强忽弱,快速而凝重,转到弱声,再以很强的节奏结束第二段。“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音乐织体很有德奥音乐的内聚力与张力,但又有戏曲之神韵。中段时,仿佛展开了一幅历史的画卷,左手伴奏也转为很抒情的上下行的分解和弦,整段音乐的线条极为流畅。进入尾声时,伴奏又变成干枯的音型,表现出一片悲凉的景象。结束句突然强而有力,就像是对人生发出的一种感叹。中国艺术歌曲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这段乐章,体现得淋漓尽致。   3.以上分析对钢琴伴奏的影响   研究青主这首音乐,我们明确了歌曲的钢琴伴奏不只是一个技术手法处理的问题,也不只是消极、被动地为歌曲的旋律上和声的问题,而是要从作品的内容出发,从作品的整体结构出发,经过精心的艺术构思才能创作出来的。我们在为歌曲配伴奏时应注意从词曲结合、音乐的整体布局、和声手法、多声部的立体思维等方面入手。      结语      分析歌曲的钢琴伴奏在音乐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分析作品,有助于我们提高欣赏歌曲的能力,促进我们从多方面提高写作钢琴伴奏谱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4.   [2]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3]于苏贤.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3.


相关内容

  • 简析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 简析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字数:3332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宝库中重要的部分.自这种体裁形成之后, 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使得人们的心灵和情感获得了解放, 其创作手法和歌唱方法都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艺术歌曲; 风格; 特点 一 ...

  • [合唱伴奏大全]发行文件
  •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益,人生更加丰富.希望国人在物质文明提高的同时.更希望国人的精神文明和基本素质建设更上一层楼.我们衷心的祝愿全国的音乐爱好者,在生活无虑之余,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美好的音乐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李岚清 构建和谐美好社会.提高全民 ...

  • 中国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钢琴伴奏
  • 浅析中国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钢琴伴奏 摘要:艺术歌曲是作曲家创作的带有高度艺术价值的独奏唱,它的钢琴伴奏与即兴伴奏或共性化.一般化伴奏有着完全不同的美学追求.艺术歌曲的伴奏要求钢琴伴奏者与声乐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声乐与钢琴两者缺一不可.而中国的艺术歌曲是我们民族的精华,正确理解艺术歌 ...

  • 音乐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音乐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钢琴类 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 ...

  • 浅析歌曲[贵妃醉酒]的艺术特征
  • 摘要:<贵妃醉酒>是由王晓玲作词,张卓娅.王祖皆作曲的一首颇受欢迎的声乐作品.以唐代"贵妃醉酒"的历史故事为题材,展现了杨贵妃醉酒之后万般愁绪无以排除遣,大醉之后怅然返宫的一段情节.本文拟从作品的创作题材来源.曲式结构以及创作特征等音乐要素方面分析作品,希望对人们更好 ...

  • 钢琴名曲欣赏
  • 钢琴名曲欣赏 钢琴艺术是来自欧洲的音乐艺术,它真正进入中国社会,是在19.20世纪之交.在接受.学习.借鉴这一人类优秀音乐文化成果的同时,中国自己的钢琴艺术也随之孕育.萌芽.成长起来. 自20世纪初,第一首中国钢琴曲--赵元任先生创作的<和平进行曲>于1915年正式发表以来,我国一代代音 ...

  •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本科毕业论文 选题 1.陶瓷壁画在地铁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2.家具展会展示设计浅析 3.SOHO家具人性化设计初探 4.丙烯壁画于传统彩绘壁画材料比较研究 5.浅析室内装修中污染物的控制 6.浅谈现代水彩及水彩历史发展 7.浅谈水彩的独特意韵 8.浅谈现代中国话白描花卉技法特点 9.浅析中国版画的局限 ...

  • 音乐史话:五四运动影响下的20年代音乐
  • 音 乐 史 话 三 五四运动影响下的 20 年代音乐 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开幕, 4 月底, 巴黎和会决定 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给日本, 这激起了全中国人民 的愤慨, 于是爆发了 " 五四" 反帝爱国运动. 1918 年 11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年年初, 的 < ...

  • 论舒曼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 2010年第18期总第187期 羔,绢三殇 THESILKROAD 艺术散论@ 论舒曼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陈春华 (陕西教育学院音乐系,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舒曼是继舒伯特之后重要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也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创作的艺术歌曲风格细腻.结构精致.旋律美妙.本文以其作品集<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