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产车间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平行结转分布法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必须做好成本会计管理的工作。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人员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公司的经营,并制定长期性或策略性的决策,并且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成本与改良品质。本文围绕成本管理的内容,侧重介绍产品成本结转的方法——平行结转分步法,并且引用某生产车间的案例具体分析,使得平行结转分步法介绍的更加详细清晰。 关键字: 成本会计 产品成本 平行结转 案例分析 一 成本会计的简单介绍 1.1成本的涵义
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特点,对成本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如新技术、新工艺;也可以是某种服务,如教育、卫生系统的服务目标。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作成本。
1.2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成本会计的职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地扩大。 (1)、反映职能: 最初、最基本的职能。 (2)、计划与预算职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产品的成本计划、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用预算。 (3)、控制职能:包括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和投产后的成本控制。 (4)、分析、评价职能。 二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介绍 2.1什么是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而是在哪一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帐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帐转出的方法。各生产步骤只归集计算本步骤直接发生的生产费用,不计算结转本步骤所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各生产步骤分别与完工产品直接联系,本步骤只提供在产品成本和加入最终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独立、互不影响地进行成本计算,平行地把份额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2.2平行结转分步法的适用范围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多步骤复杂生产,从总的说,只要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前举的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企业都可运用平行结转分步法。随着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制的推行,企业普遍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和责任会计,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大量的企业要按公司法的规定进行规范化改组,企业内部的责权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车间的成本指标考核,必然要求各车间要计算半成品成本。所以,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范围将大大缩小,更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具体运用于下列
企业:1、半成品无独立经济意义或虽有半成品但不要求单独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如:砖瓦厂、瓷厂等。2、一般不计算零配件成本的装配式复杂生产企业,如:大批量生产的机械制造企业。
2.3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各生产步骤月末可以同时进行成本计算,不必等待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的结转,从而加快了成本计算工作的速度,缩短了成本计算的时间; 2、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的构成,有助于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3、半成品成本的结转同其实物结转相脱节,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上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与实际结存在该步骤的在产品成本就不一致,因而,不利于加强对生产资金的管理。
三 案例分析
某企业经过三个车间生产甲产品,直接材料在第一车间一次投入,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各车间在产品完工率均为50%。9月份有关生产资料如表4、4-14、4-15所示。
表4-14 期初在产品成本
表4-15 本期发生成本
例题解答:
1.第一车间成本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4-16所示:
表4-16 成 本 计 算 单
车间:第一车间 ××年9月 完工产量:690件 产品名称:甲产品 在产品量: 40件
(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方法一:
一车间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的期末广义在产品数量=40×100%+60+10=110(件) 一车间直接材料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8 000÷(690+110)=10(元/件) 一车间直接材料费用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690×10=6 900(元) 一车间期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8 000-6 900=1 100(元) 方法二:
一车间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的期初广义在产品数量=40×100%+50+30=120(件) 一车间直接材料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8 000÷(680+120)=10(元/件) 一车间直接材料费用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690×10=6 900(元) 一车间期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8 000-6 900=1 100(元)
(2)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在产品完工率为50%) 方法一:
一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的期末广义在产品数量=40×50%+60+10=90(件) 一车间直接人工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4 680÷(690+90)=6(元/件) 一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690×6=4 140(元) 一车间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4 680-4 140=540(元) 方法二:
一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的期末广义在产品数量=40×50%+50+30=100(件) 一车间直接人工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4 680÷(680+100)=6(元/件) 一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690×6=4 140(元) 一车间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4 680-4 140=360(元)
(
3)制造费用的分配(在产品完工率为50%)
一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的期末广义在产品数量=40×50%+60+10=90(件) 一车间制造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3120÷(690+90)=4(元/件) 一车间制造费用应计入制造费用的份额=690×4=2760(元)
一车间期末在产品制造费用=3120—2760=540(元)
2.第二车间成本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4-17所示:
表4-17 成 本 计 算 单
车间:第二车间 ××年9月 完工产量:690件
(1)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在产品完工率为50%) 方法一:
二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的期末广义在产品数量=60×50%+10=40(件)
二车间直接人工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5 840÷(690+40)=8(元/件) 二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690×8=5 520(元) 二车间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5 840-5 520=320(元) 方法二:
二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的期初广义在产品数量=60×50%+30=60(件)
二车间直接人工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5 840÷(670+60)=8(元/件) 二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690×8=5 520(元) 二车间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5 840-5 520=320(元)
(2)制造费用的分配(在产品完工率为50%)
二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的期末广义在产品数量=60×50%+10=40(件) 二车间制造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4380÷(690+40)=6 元/件) 二车间制造费用应计入制造费用的份额=690×6=4140(元) 二车间期末在产品制造费用=4380-4140=240(元)
3.第三车间成本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4-18所示:
表4-18 成 本 计 算 单
车间:第三车间 ××年9月 完工产量:690件 产品名称:甲产品 在产品量: 10件
(1)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在产品完工率为50%) 方法一:
三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的期末广义在产品数量=10×50%=5(件)
三车间直接人工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2 780÷(690+5)=4(元/件) 三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690×4=2 760(元) 三车间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2 780-2 760=20(元) 方法二:
三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的期初广义在产品数量=10×50%=5(件)
三车间直接人工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2 780÷(690+5)=4(元/件) 三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应计入直接人工成本的份额=690×4=2 760(元) 三车间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2 780-2 760=20(元)
注:到第三车间(即最后一个车间)时,方法一与方法二重合,两种方法不再有区别,成为完全一样的方法。
(2)制造费用的分配(在产品完工率为50%)
三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的期末广义在产品数量=10×50%=5(件)
三车间制造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2085÷(690+5)=3(元/件) 三车间制造费用应计入制造费用的份额=690×3=2070 (元) 三车间期末在产品制造费用=2 085-2 070=15(元)
4.将一、二、三车间各成本项目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分别平行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计算结果如下表4-19所示:
表4-19 产成品成本汇总计算表 ××年9月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28 29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8 290
某生产车间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平行结转分布法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必须做好成本会计管理的工作。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人员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公司的经营,并制定长期性或策略性的决策,并且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成本与改良品质。本文围绕成本管理的内容,侧重介绍产品成本结转的方法——平行结转分步法,并且引用某生产车间的案例具体分析,使得平行结转分步法介绍的更加详细清晰。 关键字: 成本会计 产品成本 平行结转 案例分析 一 成本会计的简单介绍 1.1成本的涵义
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特点,对成本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如新技术、新工艺;也可以是某种服务,如教育、卫生系统的服务目标。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作成本。
1.2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成本会计的职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地扩大。 (1)、反映职能: 最初、最基本的职能。 (2)、计划与预算职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产品的成本计划、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用预算。 (3)、控制职能:包括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和投产后的成本控制。 (4)、分析、评价职能。 二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介绍 2.1什么是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而是在哪一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帐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帐转出的方法。各生产步骤只归集计算本步骤直接发生的生产费用,不计算结转本步骤所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各生产步骤分别与完工产品直接联系,本步骤只提供在产品成本和加入最终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独立、互不影响地进行成本计算,平行地把份额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2.2平行结转分步法的适用范围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多步骤复杂生产,从总的说,只要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前举的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企业都可运用平行结转分步法。随着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制的推行,企业普遍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和责任会计,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大量的企业要按公司法的规定进行规范化改组,企业内部的责权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车间的成本指标考核,必然要求各车间要计算半成品成本。所以,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范围将大大缩小,更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具体运用于下列
企业:1、半成品无独立经济意义或虽有半成品但不要求单独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如:砖瓦厂、瓷厂等。2、一般不计算零配件成本的装配式复杂生产企业,如:大批量生产的机械制造企业。
2.3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各生产步骤月末可以同时进行成本计算,不必等待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的结转,从而加快了成本计算工作的速度,缩短了成本计算的时间; 2、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的构成,有助于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3、半成品成本的结转同其实物结转相脱节,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上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与实际结存在该步骤的在产品成本就不一致,因而,不利于加强对生产资金的管理。
三 案例分析
某企业经过三个车间生产甲产品,直接材料在第一车间一次投入,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各车间在产品完工率均为50%。9月份有关生产资料如表4、4-14、4-15所示。
表4-14 期初在产品成本
表4-15 本期发生成本
例题解答:
1.第一车间成本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4-16所示:
表4-16 成 本 计 算 单
车间:第一车间 ××年9月 完工产量:690件 产品名称:甲产品 在产品量: 40件
(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方法一:
一车间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的期末广义在产品数量=40×100%+60+10=110(件) 一车间直接材料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8 000÷(690+110)=10(元/件) 一车间直接材料费用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690×10=6 900(元) 一车间期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8 000-6 900=1 100(元) 方法二:
一车间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的期初广义在产品数量=40×100%+50+30=120(件) 一车间直接材料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8 000÷(680+120)=10(元/件) 一车间直接材料费用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690×10=6 900(元) 一车间期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8 000-6 900=1 100(元)
(2)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在产品完工率为50%) 方法一:
一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的期末广义在产品数量=40×50%+60+10=90(件) 一车间直接人工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4 680÷(690+90)=6(元/件) 一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690×6=4 140(元) 一车间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4 680-4 140=540(元) 方法二:
一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的期末广义在产品数量=40×50%+50+30=100(件) 一车间直接人工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4 680÷(680+100)=6(元/件) 一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690×6=4 140(元) 一车间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4 680-4 140=360(元)
(
3)制造费用的分配(在产品完工率为50%)
一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的期末广义在产品数量=40×50%+60+10=90(件) 一车间制造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3120÷(690+90)=4(元/件) 一车间制造费用应计入制造费用的份额=690×4=2760(元)
一车间期末在产品制造费用=3120—2760=540(元)
2.第二车间成本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4-17所示:
表4-17 成 本 计 算 单
车间:第二车间 ××年9月 完工产量:690件
(1)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在产品完工率为50%) 方法一:
二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的期末广义在产品数量=60×50%+10=40(件)
二车间直接人工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5 840÷(690+40)=8(元/件) 二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690×8=5 520(元) 二车间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5 840-5 520=320(元) 方法二:
二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的期初广义在产品数量=60×50%+30=60(件)
二车间直接人工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5 840÷(670+60)=8(元/件) 二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690×8=5 520(元) 二车间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5 840-5 520=320(元)
(2)制造费用的分配(在产品完工率为50%)
二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的期末广义在产品数量=60×50%+10=40(件) 二车间制造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4380÷(690+40)=6 元/件) 二车间制造费用应计入制造费用的份额=690×6=4140(元) 二车间期末在产品制造费用=4380-4140=240(元)
3.第三车间成本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4-18所示:
表4-18 成 本 计 算 单
车间:第三车间 ××年9月 完工产量:690件 产品名称:甲产品 在产品量: 10件
(1)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在产品完工率为50%) 方法一:
三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的期末广义在产品数量=10×50%=5(件)
三车间直接人工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2 780÷(690+5)=4(元/件) 三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690×4=2 760(元) 三车间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2 780-2 760=20(元) 方法二:
三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的期初广义在产品数量=10×50%=5(件)
三车间直接人工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2 780÷(690+5)=4(元/件) 三车间直接人工费用应计入直接人工成本的份额=690×4=2 760(元) 三车间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2 780-2 760=20(元)
注:到第三车间(即最后一个车间)时,方法一与方法二重合,两种方法不再有区别,成为完全一样的方法。
(2)制造费用的分配(在产品完工率为50%)
三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的期末广义在产品数量=10×50%=5(件)
三车间制造费用的半成品单位阶段成本=2085÷(690+5)=3(元/件) 三车间制造费用应计入制造费用的份额=690×3=2070 (元) 三车间期末在产品制造费用=2 085-2 070=15(元)
4.将一、二、三车间各成本项目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分别平行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计算结果如下表4-19所示:
表4-19 产成品成本汇总计算表 ××年9月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28 29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8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