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欧盟即将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反补贴”调查,这将与9月6日刚刚立案的“反倾销”调查一起,成为至今中国贸易领域遇到的涉案金额最大的双反案件。 目前案件的进展已经进入关键程序阶段,“反倾销”调查的抽样结果即将公布。 同时,印度也将在此期间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双反”调查,再加之去年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案件10月11日公布终裁,海外三个市场形成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巨大压力。 就在出口市场遭遇围攻之际,中国政府在光伏发电领域频频发出利好信号,期望一方面支持一些光伏企业走出困境,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国内光伏市场。 但真正走出困境依然需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生存还是死亡?光伏企业正在经历“凤凰涅槃”,看谁能够撑过这个最艰难时期。 欧盟三关卡 中国光伏企业目前正处在全力应诉阶段。共有134家企业在9月21日提交了抽样问卷。企业目前最关注的是反倾销案件的抽样结果。 10月9日,欧委会给中方公布了一个预抽样的结果,涉及太阳能组件、硅片和电池片三类企业,每一类出口企业抽取了两家。 英利集团法务总监陈卓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欧盟的案件相对于美国的工作量大很多。“由于出口量大,因此我们的经销商很多,需要提交的数据也非常多。”陈卓说。 欧委会预抽样结果中,组件企业选取了尚德电力和英利,电池片企业选取了两家,出口额占比59%,硅片企业也选取了两家,出口额占比79%。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作人傅东辉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欧委会以前在一类产品上选取的企业一般为3家,而这次只是各选取了2家,而且在组件的企业选取上,出口份额占比过低,在代表性上存在问题,在程序上也有失公正性。 目前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正在以此预抽样结果向中国企业征询意见,然后反馈给欧委会,反馈时期设定在10月12日,最终抽样结果将于10月中旬公布。 目前案件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替代方”的选择。 以德国Solarworld公司为代表的案件申诉方在申诉书中提到的“替代方”是美国,中国机电商会和几家大型光伏企业都对“替代方”的选取提出了抗辩。 Solarworld本身在美国有自己的公司,而中国企业遭遇美国的双反案就是由Solarworld美国公司提起的,如果“替代方”选择美国,那么其美国公司就很有可能提起申请作为数据参照方。 “这种可能性在90%以上。”傅东辉表示,而“替代方”本身就是要求以第三方中立的企业做标准。 中方希望把台湾地区作为第一选择,次优选择是印度,保证无论是申诉方还是应诉方,都没有关联的企业。 目前欧委会对于“替代方”的选择还没有最终公布,此结果可能也会在10月公布。 10月份还有一份重要的问卷等待中国光伏企业,即市场经济地位问卷。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法律服务部主任刘慧娟表示,自2005年以来,在欧盟的案件中能够拿到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越来越少,而即使拿到市场经济地位,在倾销幅度的计算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优势。 中方的期待 申诉方撤案是目前中国企业最期待的结果。 两年前,欧盟对中国企业提起数据卡“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三案齐发”调查,就是最终以申诉方撤诉而告终。 撤诉的前提是申诉方愿意和中方企业坐下来,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比如如何共同开发欧洲的下游市场,共同合作开发中国的市场,联合投标等等。但是目前这个“坐下来”的前提却不存在,主要申诉方Solarworld公司不愿意和中方接触。 Solarworld公司在太阳能散户系统有着良好的品牌优势,而中国太阳能企业在欧洲市场主要覆盖的是大型地面工程领域。 主要的问题是Solarworld的成本结构比中国光伏企业高,虽然目前盈利还不错,但中国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和销售网络的扩大,使他们感受到了威胁。而如果可以通过双反案件把中国企业排除在欧洲市场之外,那么Solarworld也可以更多地涉足大型地面工程领域,进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只有全力应诉案件,使Solarworld看到,针对中国企业的双反调查是比较艰难的,同时也要极力寻找对方的漏洞,这样才有可能逼迫对方‘坐下来’跟中方谈。”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除了申诉方撤诉,中方对此案件还有两个期待,一个是在欧委会裁定倾销税率后,还要裁定是否对欧盟光伏行业构成损害,并裁定一个损害幅度,而最后征收的反倾销税率是依据两者孰低而决定的。 “对于损害幅度,欧盟的自由裁量权很大,因此这里边存在着可以运作的空间,希望可以通过政府的对话来推进。”陈卓对记者表示。 9月11日,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遍访德国、法国以及欧盟总部,就中欧光伏产品贸易问题进行磋商。 9月2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第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上,温家宝在发言时专门提到了对光伏争端的关切,希望此案件能够通过对话协商得到妥善解决。 “政府间的运作正在积极进行中,但结果很难说。”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如果申诉方撤诉和无损害抗辩都没能达成,那么中方最后的期待就在于案件即将结束前,欧盟27国将对是否征税进行投票,依据是征税是否符合欧盟各国的公众利益。 该项投票的规则是,不同意征税的国家投反对票,只有反对票达到半数以上,才会取消征税,而弃权和中立票都不计算在内。 政府间的对话,对于影响欧盟各成员国的决定也有一定的作用。但目前欧委会正在考虑启动新的投票办法,即依据不同欧盟成员国的人口和经济总量的权重来分配票数,而这种投票方式以前尚未使用过,因此也增加了此项程序的变数。 生死存亡 在欧盟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案件存在很大变数的情况下,印度也即将在10月中旬提起对中国双反调查。而美国双反案件终裁税率10月11日公布,对从中国进口太阳能板与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34%至47%的关税。这一结果高于初裁30%至35%的税率,而初裁结果已使很多企业在年内放弃对美国的出口。 三面夹击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的生死存亡的困境,其中还属欧盟市场最关键。 英利集团法务总监陈卓承认,该企业销量的70%都在欧盟市场,而中国几乎所有的光伏企业都是以欧盟作为最主要的销售市场,最少的份额也占到企业销量的50%~60%。 “如果欧盟案件最终的税率在2%~3%,企业还能在内部消化,如果关税达到30%~50%,就没办法消化了,那就意味着全面退出欧盟市场。”陈卓说。 业内人士介绍,其实中国光伏产品,在价格上优于其他国家产品只在十个百分点左右,如果税率达到30%以上,就等于完全丧失了竞争力。 2013年5月底到6月初,将是案子初裁结果出来的时候,当然中国企业不希望案子会走到那一步,但是所有的企业也必须做出预案,如何应对这种可能的灾难。 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可能的支持来帮助企业走出目前的困境。 进一步开放国内光伏市场和给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支持,成为目前中国政府帮助光伏企业走出困境的两个重要抓手。 江苏嘉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钮阿兴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政府的帮助还是有限的,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己。 “我的企业一直坚持做技术创新和升级,而产量则一直保持稳定。”钮阿兴说。他预测中国企业不会因为欧盟的案件全部死掉,但只有技术能力强和品牌优势明显的企业才会继续生存下去。
11月初,欧盟即将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反补贴”调查,这将与9月6日刚刚立案的“反倾销”调查一起,成为至今中国贸易领域遇到的涉案金额最大的双反案件。 目前案件的进展已经进入关键程序阶段,“反倾销”调查的抽样结果即将公布。 同时,印度也将在此期间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双反”调查,再加之去年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案件10月11日公布终裁,海外三个市场形成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巨大压力。 就在出口市场遭遇围攻之际,中国政府在光伏发电领域频频发出利好信号,期望一方面支持一些光伏企业走出困境,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国内光伏市场。 但真正走出困境依然需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生存还是死亡?光伏企业正在经历“凤凰涅槃”,看谁能够撑过这个最艰难时期。 欧盟三关卡 中国光伏企业目前正处在全力应诉阶段。共有134家企业在9月21日提交了抽样问卷。企业目前最关注的是反倾销案件的抽样结果。 10月9日,欧委会给中方公布了一个预抽样的结果,涉及太阳能组件、硅片和电池片三类企业,每一类出口企业抽取了两家。 英利集团法务总监陈卓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欧盟的案件相对于美国的工作量大很多。“由于出口量大,因此我们的经销商很多,需要提交的数据也非常多。”陈卓说。 欧委会预抽样结果中,组件企业选取了尚德电力和英利,电池片企业选取了两家,出口额占比59%,硅片企业也选取了两家,出口额占比79%。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作人傅东辉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欧委会以前在一类产品上选取的企业一般为3家,而这次只是各选取了2家,而且在组件的企业选取上,出口份额占比过低,在代表性上存在问题,在程序上也有失公正性。 目前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正在以此预抽样结果向中国企业征询意见,然后反馈给欧委会,反馈时期设定在10月12日,最终抽样结果将于10月中旬公布。 目前案件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替代方”的选择。 以德国Solarworld公司为代表的案件申诉方在申诉书中提到的“替代方”是美国,中国机电商会和几家大型光伏企业都对“替代方”的选取提出了抗辩。 Solarworld本身在美国有自己的公司,而中国企业遭遇美国的双反案就是由Solarworld美国公司提起的,如果“替代方”选择美国,那么其美国公司就很有可能提起申请作为数据参照方。 “这种可能性在90%以上。”傅东辉表示,而“替代方”本身就是要求以第三方中立的企业做标准。 中方希望把台湾地区作为第一选择,次优选择是印度,保证无论是申诉方还是应诉方,都没有关联的企业。 目前欧委会对于“替代方”的选择还没有最终公布,此结果可能也会在10月公布。 10月份还有一份重要的问卷等待中国光伏企业,即市场经济地位问卷。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法律服务部主任刘慧娟表示,自2005年以来,在欧盟的案件中能够拿到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越来越少,而即使拿到市场经济地位,在倾销幅度的计算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优势。 中方的期待 申诉方撤案是目前中国企业最期待的结果。 两年前,欧盟对中国企业提起数据卡“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三案齐发”调查,就是最终以申诉方撤诉而告终。 撤诉的前提是申诉方愿意和中方企业坐下来,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比如如何共同开发欧洲的下游市场,共同合作开发中国的市场,联合投标等等。但是目前这个“坐下来”的前提却不存在,主要申诉方Solarworld公司不愿意和中方接触。 Solarworld公司在太阳能散户系统有着良好的品牌优势,而中国太阳能企业在欧洲市场主要覆盖的是大型地面工程领域。 主要的问题是Solarworld的成本结构比中国光伏企业高,虽然目前盈利还不错,但中国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和销售网络的扩大,使他们感受到了威胁。而如果可以通过双反案件把中国企业排除在欧洲市场之外,那么Solarworld也可以更多地涉足大型地面工程领域,进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只有全力应诉案件,使Solarworld看到,针对中国企业的双反调查是比较艰难的,同时也要极力寻找对方的漏洞,这样才有可能逼迫对方‘坐下来’跟中方谈。”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除了申诉方撤诉,中方对此案件还有两个期待,一个是在欧委会裁定倾销税率后,还要裁定是否对欧盟光伏行业构成损害,并裁定一个损害幅度,而最后征收的反倾销税率是依据两者孰低而决定的。 “对于损害幅度,欧盟的自由裁量权很大,因此这里边存在着可以运作的空间,希望可以通过政府的对话来推进。”陈卓对记者表示。 9月11日,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遍访德国、法国以及欧盟总部,就中欧光伏产品贸易问题进行磋商。 9月2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第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上,温家宝在发言时专门提到了对光伏争端的关切,希望此案件能够通过对话协商得到妥善解决。 “政府间的运作正在积极进行中,但结果很难说。”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如果申诉方撤诉和无损害抗辩都没能达成,那么中方最后的期待就在于案件即将结束前,欧盟27国将对是否征税进行投票,依据是征税是否符合欧盟各国的公众利益。 该项投票的规则是,不同意征税的国家投反对票,只有反对票达到半数以上,才会取消征税,而弃权和中立票都不计算在内。 政府间的对话,对于影响欧盟各成员国的决定也有一定的作用。但目前欧委会正在考虑启动新的投票办法,即依据不同欧盟成员国的人口和经济总量的权重来分配票数,而这种投票方式以前尚未使用过,因此也增加了此项程序的变数。 生死存亡 在欧盟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案件存在很大变数的情况下,印度也即将在10月中旬提起对中国双反调查。而美国双反案件终裁税率10月11日公布,对从中国进口太阳能板与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34%至47%的关税。这一结果高于初裁30%至35%的税率,而初裁结果已使很多企业在年内放弃对美国的出口。 三面夹击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的生死存亡的困境,其中还属欧盟市场最关键。 英利集团法务总监陈卓承认,该企业销量的70%都在欧盟市场,而中国几乎所有的光伏企业都是以欧盟作为最主要的销售市场,最少的份额也占到企业销量的50%~60%。 “如果欧盟案件最终的税率在2%~3%,企业还能在内部消化,如果关税达到30%~50%,就没办法消化了,那就意味着全面退出欧盟市场。”陈卓说。 业内人士介绍,其实中国光伏产品,在价格上优于其他国家产品只在十个百分点左右,如果税率达到30%以上,就等于完全丧失了竞争力。 2013年5月底到6月初,将是案子初裁结果出来的时候,当然中国企业不希望案子会走到那一步,但是所有的企业也必须做出预案,如何应对这种可能的灾难。 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可能的支持来帮助企业走出目前的困境。 进一步开放国内光伏市场和给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支持,成为目前中国政府帮助光伏企业走出困境的两个重要抓手。 江苏嘉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钮阿兴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政府的帮助还是有限的,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己。 “我的企业一直坚持做技术创新和升级,而产量则一直保持稳定。”钮阿兴说。他预测中国企业不会因为欧盟的案件全部死掉,但只有技术能力强和品牌优势明显的企业才会继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