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简介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四周被河北省围着,东南和天津市相接。北京面积16808平方公里,人口1400万左右。她是我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也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从战国时的燕赵悲歌、到秦时的天下一统,从唐代安史之乱,到蒙古铁骑南下;经历过明朝的繁华兴盛,也目睹了过清末的盛极而衰;作为我们泱泱大国几百年的都城,北京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氛围:大气,严肃,正统而又不失闲适,清雅。这就是老北京的风情。 意大利年轻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中,书中对这里人民文明富足的生活以及城市何等美丽的赞美,千百年来不知诱发过多少人对于东方——这座文明古都的神思遐想。 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是北京乃至全中国的象征,新北京十六景之首。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宫殿建筑群,有宫室9999间,是中外游客游北京必游之地。长城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七大奇迹”之一,是从月球惟一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一座建筑物。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6000余千米(合一万余华里),故称“万里长城”。颐和园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北海是世界上建园最早的皇家御园。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云居寺是世界上石刻经卷最多的寺庙。
老北京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京城风格。尽管现代、气派已给北京城增添了无限的摩登气息,但只要您深入、深入、再深入,老北京的道地京味依然风味犹存。京剧、相声、茶馆、胡同、四合院、天桥、庙会等等,如深深长巷里竹杖轻轻敲在青青石板上的笃笃声,唤起您对久远过去的无限遐思。寻觅京城久已远去的足音,探访依稀存在的古迹,请您轻轻感受。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北京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世界上。
天安门简介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当时天安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钉,光彩夺目。洞后延伸一条笔直的中心御道,穿过端门,直通皇宫正门的午门。
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明清五百年间,天安门是新帝登基、皇后册封而颁诏天下的地方,是皇帝招贤取士的场所,也是皇帝出征赴太庙祭祖的必经之路,对老百姓来说,它是拒人千里之外的禁区。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宫廷广场两侧紧闭的大门自然而倒,东西长安街变成交通畅行的要道。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成了伟大祖国的象征,新扩建的天安门广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壮丽的人民广场。
自1987年11月开始,天安门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在此之前,极少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像今天这样可以接近天安门,尽情瞻仰她的丰美雄姿,和像当年国家领导人一样,自由自在地扶栏远眺广场壮阔的全景。因而,自开放后,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竞相登楼畅游。
颐和园简介
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取“颐养太和”之义。始建于1750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颐和园规模宏大,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胜之一。
天坛简介
天坛公园建于1420年,原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占地273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天坛以五大奇建筑而闻名中外:一为祈年殿,俗称无梁殿;二为回音壁;三为三音石;四为对话石;五为圜丘坛,即祭天台。
故宫简介
故宫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宫殿建筑9000多间,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以乾清门广场为界,分前朝、后寝两大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左右辅以文华殿、武英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后寝以乾清宫、坤宁宫、交泰宫为中心,左右辅以东西六宫,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及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明清两朝共有24代皇帝在此居住和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经过三大殿后面的庭院,迎面有一座华丽的宫门,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建于明代。有时,清代皇帝在此举行听政仪式。门内为后三宫,乾清宫在前,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在后,是皇后的正宫,在两宫之间夹立一个亭子形方殿,名叫交泰殿,是内廷的小礼堂。 最后走到“御花园”,里面有烂缦繁枝的苍松翠柏和富有画意的玲珑假山,在富丽庄严殿堂的后面,别具一种幽美恬静的气氛。
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
十三陵简介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处的昌平区军都山南翼。是一个著名的陵墓区。其中包括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共13处,统称十三陵。最著名的陵要数长陵和定陵。长陵位于陵域中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宫殿建筑规模宏伟,气势磅礴。
十三陵广达40平方公里,建造用时长达200多年(1409-1644),工程
极为浩大。
北京简介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四周被河北省围着,东南和天津市相接。北京面积16808平方公里,人口1400万左右。她是我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也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从战国时的燕赵悲歌、到秦时的天下一统,从唐代安史之乱,到蒙古铁骑南下;经历过明朝的繁华兴盛,也目睹了过清末的盛极而衰;作为我们泱泱大国几百年的都城,北京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氛围:大气,严肃,正统而又不失闲适,清雅。这就是老北京的风情。 意大利年轻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中,书中对这里人民文明富足的生活以及城市何等美丽的赞美,千百年来不知诱发过多少人对于东方——这座文明古都的神思遐想。 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是北京乃至全中国的象征,新北京十六景之首。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宫殿建筑群,有宫室9999间,是中外游客游北京必游之地。长城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七大奇迹”之一,是从月球惟一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一座建筑物。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6000余千米(合一万余华里),故称“万里长城”。颐和园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北海是世界上建园最早的皇家御园。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云居寺是世界上石刻经卷最多的寺庙。
老北京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京城风格。尽管现代、气派已给北京城增添了无限的摩登气息,但只要您深入、深入、再深入,老北京的道地京味依然风味犹存。京剧、相声、茶馆、胡同、四合院、天桥、庙会等等,如深深长巷里竹杖轻轻敲在青青石板上的笃笃声,唤起您对久远过去的无限遐思。寻觅京城久已远去的足音,探访依稀存在的古迹,请您轻轻感受。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北京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世界上。
天安门简介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当时天安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钉,光彩夺目。洞后延伸一条笔直的中心御道,穿过端门,直通皇宫正门的午门。
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明清五百年间,天安门是新帝登基、皇后册封而颁诏天下的地方,是皇帝招贤取士的场所,也是皇帝出征赴太庙祭祖的必经之路,对老百姓来说,它是拒人千里之外的禁区。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宫廷广场两侧紧闭的大门自然而倒,东西长安街变成交通畅行的要道。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成了伟大祖国的象征,新扩建的天安门广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壮丽的人民广场。
自1987年11月开始,天安门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在此之前,极少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像今天这样可以接近天安门,尽情瞻仰她的丰美雄姿,和像当年国家领导人一样,自由自在地扶栏远眺广场壮阔的全景。因而,自开放后,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竞相登楼畅游。
颐和园简介
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取“颐养太和”之义。始建于1750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颐和园规模宏大,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胜之一。
天坛简介
天坛公园建于1420年,原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占地273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天坛以五大奇建筑而闻名中外:一为祈年殿,俗称无梁殿;二为回音壁;三为三音石;四为对话石;五为圜丘坛,即祭天台。
故宫简介
故宫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宫殿建筑9000多间,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以乾清门广场为界,分前朝、后寝两大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左右辅以文华殿、武英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后寝以乾清宫、坤宁宫、交泰宫为中心,左右辅以东西六宫,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及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明清两朝共有24代皇帝在此居住和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经过三大殿后面的庭院,迎面有一座华丽的宫门,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建于明代。有时,清代皇帝在此举行听政仪式。门内为后三宫,乾清宫在前,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在后,是皇后的正宫,在两宫之间夹立一个亭子形方殿,名叫交泰殿,是内廷的小礼堂。 最后走到“御花园”,里面有烂缦繁枝的苍松翠柏和富有画意的玲珑假山,在富丽庄严殿堂的后面,别具一种幽美恬静的气氛。
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
十三陵简介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处的昌平区军都山南翼。是一个著名的陵墓区。其中包括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共13处,统称十三陵。最著名的陵要数长陵和定陵。长陵位于陵域中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宫殿建筑规模宏伟,气势磅礴。
十三陵广达40平方公里,建造用时长达200多年(1409-1644),工程
极为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