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个案报告A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所在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所在单位:×××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

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姓名:

单位:

摘要:本案例介绍一位因即将面临高考学习压力而致一般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该男生从小家庭条件较好,父母疼爱学习成绩优异,未受到任何挫折,高考时间临近,受家人及其它的影响,对学习产生了认知偏差,担心高考成绩不好,并由此产生不良情绪,进而产生身躯体化症状,影响到学习。经诊断和分析,咨询师采用认知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帮助他改变认知方式,引导求助者重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增强心理调控能力。经过4周治疗,求助者认知方式有了明显改变,进入了正常的学习。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李某某,男,汉族,17岁,高中三年级学生,身高1.70米,体态正常。出生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生活环境优越,经历挫折事件较少,父母要求严格,尤其关注其学业成绩。因紧张,失眠,头痛,疲劳,注意力减退,内心烦恼痛苦近一个月来求助。

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咨询或心理治疗史。无其他不良嗜好。 心理检验结果:SDS40,SAS60,EPQ:N65、E30、P40、L30

二、求助者主诉

主诉:1个月来注意力难集中,夜间多梦,失眠,白天紧张,焦虑,头痛,疲劳,心慌意乱,虽能控制情绪,内心却十分痛苦,曾看内科医生,无明显改善。

自诉:1个月前班级测验,自己没考好成绩比原来下降了,父母亲非常生气,批评了自己,同学们也有议论,从那时起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能入睡,即使睡着了,梦很多,并经常做噩梦,容易醒,早晨醒后感觉头痛、疲劳,全身无力,有酸痛感,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总感觉到自己学不好了高考也考不好了,或考不上名牌大学,虽然能控制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1周前头痛加重,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并做了头部

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医生给予了谷维素、安定等药物,服后情况未见明显好转。

三、咨询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自行走进咨询室,述说时眉头紧锁,目光不愿正面与咨询师接触,来回搓手,坐立不安。

求助者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独子,小学和初中成绩都很好,并以优异成绩进入省重点中学学习,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父母对其要求很高,总教导他要考入名牌大学深造。平时很少让其看电视、看课外书、玩电脑等。

四、评估与诊断

求助者目前状态的评估

生理上:17岁,处于青春期。身体紧张,眉头紧锁,目光不愿正面与咨询师接触,来回搓手,坐立不安。晚上常伴有失眠。白天头痛,疲劳,四肢乏力,有酸痛感。

心理上:注意力不能集中,紧张,焦虑,烦躁不安,虽能控制情绪,但心理觉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

社会:⑴ 生活时间影响。月前班级测试成绩不理想。高考逼近,担心考不上名牌大学。⑵ 家庭教育方面。父母要求严格,尤其关注其学业成绩。月前测试成绩不佳,父母非常生气,并对该生提出批评。⑶求助者素质不错,社会认知功能较好。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相统一,知、情、意心理过程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人格相对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其主导症状属于正常心理活动。

2)求助者病程为一个月,时间较短,学习生活效率虽有下降,但没有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求助者因偶尔成绩下降而产生的心理冲突明显与现实相关,现实冲突为常形,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 根据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问题内容、泛化程度及自身是否能够克服或改善,鉴别诊断严重心理问题和一般心理问题。

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现实的偶尔成绩下降而激发,持续时间短,仅

一个月,虽引起求助者焦虑,烦躁,注意不集中,入睡困难,睡眠下降,生活效率下降等症状,但情绪反应还保持在理智控制之下,反应内容没有泛化,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4)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下: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逐步减少求助者心理压力,提高自控力,树立学习信心。

最终目标长期目标:完善求助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自信,积极重新认知自我与学习。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识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

求助者心理问题和躯体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及高考认知上的偏差,存在明显认识的错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在一次考试不好认为自己不行了,并被此焦虑情绪困绕,不能自行解决,加之其社会原因中家庭对其高期望值所产生的压力,对其教育也不准确客观,使其在认识上生了偏差,产生情绪变化和躯体变化,因此及时采取目标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认知疗法加之合理情绪疗法进行矫正,将会给求助者带来明显帮助。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力与义务

(1)求助者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力:

A、在权利了解咨询师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料。

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则。

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良好的咨询方案和各方面的内容。

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的权力:

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力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

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受训的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B、遵守咨询机构和相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学习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内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A、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B、咨询收费:每次人民币50元

C、心理测量收费: SDS40元

SAS40元

EPQ60元

七、咨询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2006年12月20日

目的:A、了解基本情况;

B、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C、确定主要问题;

D、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A、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收集、核实相关资料,

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B、做SDS、SAS、EPQ测验。

C、确定咨询目标。

D、与求助者交谈,了解其有关资料,探导其心理方法及改

变意愿。

E、反馈心理测验结果,并做出初步分析,让求助者了解原因。

F、布置家庭作业:让其了解高考的意义,了解其偶尔下滑的

原因,认知高考的目的与学习目的之间关系。

第二次2006年12月28日

目的:A、加深咨询关系

B、寻找调整认知的策略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分析产生焦虑的现象原因与深层原因

过程:

A、反馈家庭作业,分析原因。

B、与求助者一起分析产生高考压力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

C、布置咨询作业:增加业余爱好,调节紧张情绪。

第三次2007年元月6日

目的:A、让求助者合理认知高考与学习。

B、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压力。

C、提高学习信心,增强自控能力。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与之讨论并充分肯定。

B、分析学习的必要性,分析压力与情绪变化之间关系。引导

求助者对自己学习和高考作出合理、正确的认知和评价。

C、布置咨询作业,增加业余活动,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及

发展计划。

第四次2007年元月15日

目的:A、巩固咨询效果。

B、探讨学习策略及个人发展目标。

C、提高自信与自控力。

D、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认知疗法。

过程:A、反馈作业,给予肯定。

B、给予EPQ、SAS测验,并反馈。

C、调整制定的计划,指出努力方向。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身躯症状消失

焦虑、烦躁、头痛、入睡困难等症状已消失。

2、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与跟踪,发现咨询效果已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的心理与躯体症状均消失,能够正常生活与学习,效率提高很大,并重新回到原来的行列中。

3、求助者家庭及同学也认为该同学像变个人似的,较从前开朗、活泼,并且乐于助人,学习与生活走向正常化。

参考文献:

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上册)(民族出版社)(2002年4月)

⑵ 许又新编《神经症》(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所在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所在单位:×××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

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姓名:

单位:

摘要:本案例介绍一位因即将面临高考学习压力而致一般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该男生从小家庭条件较好,父母疼爱学习成绩优异,未受到任何挫折,高考时间临近,受家人及其它的影响,对学习产生了认知偏差,担心高考成绩不好,并由此产生不良情绪,进而产生身躯体化症状,影响到学习。经诊断和分析,咨询师采用认知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帮助他改变认知方式,引导求助者重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增强心理调控能力。经过4周治疗,求助者认知方式有了明显改变,进入了正常的学习。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李某某,男,汉族,17岁,高中三年级学生,身高1.70米,体态正常。出生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生活环境优越,经历挫折事件较少,父母要求严格,尤其关注其学业成绩。因紧张,失眠,头痛,疲劳,注意力减退,内心烦恼痛苦近一个月来求助。

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咨询或心理治疗史。无其他不良嗜好。 心理检验结果:SDS40,SAS60,EPQ:N65、E30、P40、L30

二、求助者主诉

主诉:1个月来注意力难集中,夜间多梦,失眠,白天紧张,焦虑,头痛,疲劳,心慌意乱,虽能控制情绪,内心却十分痛苦,曾看内科医生,无明显改善。

自诉:1个月前班级测验,自己没考好成绩比原来下降了,父母亲非常生气,批评了自己,同学们也有议论,从那时起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能入睡,即使睡着了,梦很多,并经常做噩梦,容易醒,早晨醒后感觉头痛、疲劳,全身无力,有酸痛感,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总感觉到自己学不好了高考也考不好了,或考不上名牌大学,虽然能控制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1周前头痛加重,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并做了头部

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医生给予了谷维素、安定等药物,服后情况未见明显好转。

三、咨询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自行走进咨询室,述说时眉头紧锁,目光不愿正面与咨询师接触,来回搓手,坐立不安。

求助者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独子,小学和初中成绩都很好,并以优异成绩进入省重点中学学习,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父母对其要求很高,总教导他要考入名牌大学深造。平时很少让其看电视、看课外书、玩电脑等。

四、评估与诊断

求助者目前状态的评估

生理上:17岁,处于青春期。身体紧张,眉头紧锁,目光不愿正面与咨询师接触,来回搓手,坐立不安。晚上常伴有失眠。白天头痛,疲劳,四肢乏力,有酸痛感。

心理上:注意力不能集中,紧张,焦虑,烦躁不安,虽能控制情绪,但心理觉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

社会:⑴ 生活时间影响。月前班级测试成绩不理想。高考逼近,担心考不上名牌大学。⑵ 家庭教育方面。父母要求严格,尤其关注其学业成绩。月前测试成绩不佳,父母非常生气,并对该生提出批评。⑶求助者素质不错,社会认知功能较好。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相统一,知、情、意心理过程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人格相对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其主导症状属于正常心理活动。

2)求助者病程为一个月,时间较短,学习生活效率虽有下降,但没有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求助者因偶尔成绩下降而产生的心理冲突明显与现实相关,现实冲突为常形,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 根据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问题内容、泛化程度及自身是否能够克服或改善,鉴别诊断严重心理问题和一般心理问题。

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现实的偶尔成绩下降而激发,持续时间短,仅

一个月,虽引起求助者焦虑,烦躁,注意不集中,入睡困难,睡眠下降,生活效率下降等症状,但情绪反应还保持在理智控制之下,反应内容没有泛化,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4)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下: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逐步减少求助者心理压力,提高自控力,树立学习信心。

最终目标长期目标:完善求助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自信,积极重新认知自我与学习。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识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

求助者心理问题和躯体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及高考认知上的偏差,存在明显认识的错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在一次考试不好认为自己不行了,并被此焦虑情绪困绕,不能自行解决,加之其社会原因中家庭对其高期望值所产生的压力,对其教育也不准确客观,使其在认识上生了偏差,产生情绪变化和躯体变化,因此及时采取目标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认知疗法加之合理情绪疗法进行矫正,将会给求助者带来明显帮助。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力与义务

(1)求助者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力:

A、在权利了解咨询师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料。

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则。

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良好的咨询方案和各方面的内容。

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的权力:

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力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

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受训的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B、遵守咨询机构和相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学习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内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A、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B、咨询收费:每次人民币50元

C、心理测量收费: SDS40元

SAS40元

EPQ60元

七、咨询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2006年12月20日

目的:A、了解基本情况;

B、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C、确定主要问题;

D、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A、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收集、核实相关资料,

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B、做SDS、SAS、EPQ测验。

C、确定咨询目标。

D、与求助者交谈,了解其有关资料,探导其心理方法及改

变意愿。

E、反馈心理测验结果,并做出初步分析,让求助者了解原因。

F、布置家庭作业:让其了解高考的意义,了解其偶尔下滑的

原因,认知高考的目的与学习目的之间关系。

第二次2006年12月28日

目的:A、加深咨询关系

B、寻找调整认知的策略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分析产生焦虑的现象原因与深层原因

过程:

A、反馈家庭作业,分析原因。

B、与求助者一起分析产生高考压力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

C、布置咨询作业:增加业余爱好,调节紧张情绪。

第三次2007年元月6日

目的:A、让求助者合理认知高考与学习。

B、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压力。

C、提高学习信心,增强自控能力。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与之讨论并充分肯定。

B、分析学习的必要性,分析压力与情绪变化之间关系。引导

求助者对自己学习和高考作出合理、正确的认知和评价。

C、布置咨询作业,增加业余活动,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及

发展计划。

第四次2007年元月15日

目的:A、巩固咨询效果。

B、探讨学习策略及个人发展目标。

C、提高自信与自控力。

D、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认知疗法。

过程:A、反馈作业,给予肯定。

B、给予EPQ、SAS测验,并反馈。

C、调整制定的计划,指出努力方向。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身躯症状消失

焦虑、烦躁、头痛、入睡困难等症状已消失。

2、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与跟踪,发现咨询效果已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的心理与躯体症状均消失,能够正常生活与学习,效率提高很大,并重新回到原来的行列中。

3、求助者家庭及同学也认为该同学像变个人似的,较从前开朗、活泼,并且乐于助人,学习与生活走向正常化。

参考文献:

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上册)(民族出版社)(2002年4月)

⑵ 许又新编《神经症》(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相关内容

  •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辅导
  • www.bossedu.org.cn 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专题辅导 博思教育 教务部门 编辑整理 重点: 1.如询问考生是在什么地方报考,请学员参看到时下发的准考证,按照上面的申报单位进行回答! 2.询问考生培训的形式,请回答通过网络学习,平时上班比较繁忙,面授的课程有时无法参加! 一.考生答 ...

  • 家庭教育指导师个案报告
  • 家庭教育指导师岗位培训学员个案处理 情况登记表(实操考试)姓名:XXX 准考证号: 登记日期: 案主相关信息姓 名 千芊 离婚 教师 性 别 女 年龄 36 岁 民族 邮箱 汉 学历 大学婚姻状况 职 业联系方式 手机 工作单位个案来源 及结案方 式 是否接受 过个案辅 导 家庭社会 关系及经 济状 ...

  • 社会工作个案理论模式
  • 社会工作个案理论模式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背景 最早室友社会工作者玛丽·杰雷特在1928年提出的,她发现在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中所列举的至少一半以上都是精神症状方面的问题,所以她将个案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心理方面.1930年,美国汗金斯首次使用心理社会的概念.1937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 ...

  • 心理健康测试题2
  • 1.以下是一位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在个案辅导时的一段对话学生:我下了那么多功夫,但为什么学习总是不好?老师:这说明你功夫未到位,还要再刻苦一些.这位教师没有做到有效() 选项3:共情 2.有人将学习分为不同的层次,不同学习层次有着不同的学习效果.以下哪个学习层次的学习效果最好() 选项4:习惯自如 3 ...

  • 2014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单选题)
  • ( )等活动通常适用于哪个班级的发展阶段? 过渡阶段 ( )是一种在良好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社会联系. 情感性支持 ( )是指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对自身各种物质以及外界进行探索,以逐渐形成生涯决策,并建立生涯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的过程. 生涯规划 ( )是指以儿童为主 ...

  • 一例恐高症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论文)
  • 一例恐高症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潘泉西 叶存春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本文是一例恐惧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来访者由于受恐高症的困扰,内心非常痛苦, 社会功能受损.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主要采用了贝克.雷米认知疗法和系统脱敏技术进行咨询治疗,在接 ...

  • 8个案例分析
  • 案例一 当事人由母亲陪同前来咨询.当事人是一个10岁男孩,小学三年级,活泼可爱,聪明.在3岁时,看到小猫小狗不害怕,喜欢摸它们,但5岁时,母亲带着他到野生动物园玩,被散养的小猎狗抓伤,缝了40多针,此后开始对动物感到害怕.刚开始对小飞虫.小宠物都很惊恐,但后来随时间推移,稍有好转,但对小狗.小猫仍害 ...

  •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
  • 中职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个案 一.心理危机 一般而言,危机(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而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的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 ...

  • 学校德育讲座
  • 德育方面的问题 学校德育所面临的问题 . 1.地位不明:应试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德育位置未能真正落实. 2.方法不灵:德育方法陈旧呆板,没有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机统一. 3.针对性不强:"高.大.空.远" 缺少"近.小.实.亲",缺乏针对性. 4.效果不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