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专权的形成

  【摘 要】宦官干政的事件在历朝历代屡见不鲜,但是在明朝,宦官的势力却悄无声息地扩张成弥漫之势,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重要领域,成为历代宦官权力中最为突出的一朝,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历史现象,有着其特殊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明朝;宦官;宦官专权

  宦官是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专供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据史书记载,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儿外,无任何权力可言。雄才大略的朱元璋,马上得天下,殊属不易,这种得来不易的权力旁人当然不得染指。况且,朱元璋很清楚历史上阉宦之祸所带来的政治灾难,所以他决定要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一切可能。“洪武十七年铸铁牌,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置宫门中。又敕诸司,毋得与内官监文移往来。”又“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家人义子,悉编原籍为民,严禁官吏与之交接。” 还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

  由此可知,明朝初年,宦官的权力与地位其实是跌入了历史的低谷,不仅不得干预朝政,与官吏交通,甚至连置产业的权力也没有。据“有内侍以久事内廷,泛言及朝政,即日斥还乡,终身不齿。” 可见朱元璋对宦官的防范措施不可谓不严。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他自己费尽心机、不遗余力推行的极端君主专制制度,为日后宦官干政预埋了祸乱的种子。

  朱元璋当政不久,就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成为空前的封建专制独裁者,并将其制度化,让子孙后代依样画葫芦:“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本来,即便是有丞相协助处理政务,朱元璋也已累得疲乏不堪,仅每天的奏疏,就令他头晕目眩,难以将息。如今更是揽大权于一身,日理万机,事必躬亲。这种情形难以持久,其结果必是仰赖宦官。正如他自己所说:“阉寺之人,朝夕在人君左右,出入起居之际,声音笑貌,日接乎耳目,其小善小信,皆足以固君心。”所以,严禁宦官干政的朱元璋在不知不觉中将那些曾被他视为权柄天敌的宦官当作助手,继而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如洪武八年(1375)派“内使赵成往河州,以绫绮帛市马”;洪武十一年(1378),“遣内臣吴诚诣总兵官指挥杨仲名行营观方略”;洪武十九年(1386),“行人刘敏、唐敬偕内巨赉磁赐真腊等国” 。由此可见,明代宦官参与政事,实由朱元璋开其端。

  然纵观洪武一朝,宦官虽参与政事,但由于朱元璋对太监管束非常严格,只要稍有违法就严加惩罚,因此尚未酿成祸害。不过仅仅到了儿子朱棣手中,这一祖训就发生了一个微妙的变化。朱棣得登大宝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宦官的帮助,“及燕师逼江北,内臣多逃入其军,漏朝廷虚实。” “成祖亦尝云:‘朕一遵太祖训,无御宝文书,即一军、一民,中官不得擅调发。’” 朱棣明曰遵奉祖训,但却将乃父规定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悄悄地改为“不得擅调发”。换言之,只要在皇帝可控制的范围内宦官自可做主。于是,永乐元年(1403),内宫监李兴奉敕往劳暹罗国王;永乐三年(1405),遣太监郑和率舟师下西洋;永乐八年(1410)都督谭青营内有内官王安等,又命马靖镇甘肃、太监马骐镇交趾;永乐十八年间(1420),设立东厂,由太监头目掌握。从此,明代宦官权力从无到有,获得了出使、专征、监军、分镇与刺臣民隐事之权。这是明代宦官权力变化发展的第一步。

  “后宣宗设立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 至朱棣儿子宣宗时代,采取了一项措施:在宫中设立内书堂,收容十岁以下净身儿童,由翰林院学士当教师,对宦官进行文化教育。如果说成祖对朱元璋之祖训还有所顾忌而只是阳奉阴违的话,那么,宣宗则是公然将其弃置不顾了。在唐朝曾有不通文墨的太监抱来通晓文字的女官刺听皇帝与大臣密议内容的笑话。有鉴于此,朱元璋立下祖训:“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宣宗设立内书院,目的是提高宦官的文化素质,以便让他们将来做秉笔太监时,能够遵照阁中票拟字样用朱笔批文,以减轻宣宗本人每日批阅大量奏文的政务负担。从设立内书院开始,宦官读书成为定制,这就为日后宦官在昏庸无能的君主执政下干预朝政作了重要的铺垫。这是明代宦官权力变化扩张的第二步。

  到了英宗时代,宦官权力进一步扩张,从王振开始宦官掌握了典兵之权。“应诏陈八事,中言……宦官典兵,于古未见,唐始用之,而宗社丘墟;我正统朝用之,而銮舆北狩。” 正统是英宗的年号,他重用宦官王振,不断地委以重任。然自正统元年至土木之变、英宗被俘,凡十四年,前七年上有太皇太后,下有三杨,号称“治平”,王振尚不得逞其奸。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及杨荣、杨士奇相继去世,三杨在世者唯有杨溥,但也年老多病,于是王振便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他竟然把太祖立于宫门上的那块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摘了下来,世人无不知权在王振,公侯勋戚皆呼之曰“翁父”。到瓦刺来攻,英宗亲征,授王振以指挥军事之权,此为明代宦官直接握有兵权的开始(以前仅是充任“监军”)。这是明代宦官权力扩张变化的第三步。

  明代宦官权力全面扩张,是在宪宗朱见深统治时期,他赋予了亲信宦官以军政大权,用之如将相。宪宗任用宦官汪直统领西厂,气焰嚣张。汪直每次出行,随从甚众、前呼后拥、遮街塞巷,朝中公卿大臣遇之皆避其道。一次,兵部尚书项忠遇之不避,备受其辱,可谓一手遮天,以至“今人但知汪直太监也”,朝中大臣皆唯其马首是瞻,汪直实际上掌握了朝政。而且,汪直还于成化十四年(1478)成化十七年(1481)两次外任边将,指挥军队打仗。至此,明代宦官的权力完成了其权力扩张的全部过程。以后刘瑾的肆虐,魏忠贤的专擅,不过是上述先例的历史延伸与再现罢了。从实质上说,明代宦官干政的法定手续,在宪宗时代就已完成,此距洪武颁布“不许宦官干政”的祖训仅仅一百年。

  参考文献:

  [1]夏征农 主编 《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1

  [2]张廷玉 《明史》[M],中华书局

  [3]《明太祖实录》[M/CD] http://www.eshunet.com/

  [4]谈迁 《国榷》[M/CD] http://www.eshunet.com/

  【摘 要】宦官干政的事件在历朝历代屡见不鲜,但是在明朝,宦官的势力却悄无声息地扩张成弥漫之势,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重要领域,成为历代宦官权力中最为突出的一朝,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历史现象,有着其特殊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明朝;宦官;宦官专权

  宦官是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专供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据史书记载,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儿外,无任何权力可言。雄才大略的朱元璋,马上得天下,殊属不易,这种得来不易的权力旁人当然不得染指。况且,朱元璋很清楚历史上阉宦之祸所带来的政治灾难,所以他决定要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一切可能。“洪武十七年铸铁牌,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置宫门中。又敕诸司,毋得与内官监文移往来。”又“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家人义子,悉编原籍为民,严禁官吏与之交接。” 还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

  由此可知,明朝初年,宦官的权力与地位其实是跌入了历史的低谷,不仅不得干预朝政,与官吏交通,甚至连置产业的权力也没有。据“有内侍以久事内廷,泛言及朝政,即日斥还乡,终身不齿。” 可见朱元璋对宦官的防范措施不可谓不严。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他自己费尽心机、不遗余力推行的极端君主专制制度,为日后宦官干政预埋了祸乱的种子。

  朱元璋当政不久,就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成为空前的封建专制独裁者,并将其制度化,让子孙后代依样画葫芦:“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本来,即便是有丞相协助处理政务,朱元璋也已累得疲乏不堪,仅每天的奏疏,就令他头晕目眩,难以将息。如今更是揽大权于一身,日理万机,事必躬亲。这种情形难以持久,其结果必是仰赖宦官。正如他自己所说:“阉寺之人,朝夕在人君左右,出入起居之际,声音笑貌,日接乎耳目,其小善小信,皆足以固君心。”所以,严禁宦官干政的朱元璋在不知不觉中将那些曾被他视为权柄天敌的宦官当作助手,继而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如洪武八年(1375)派“内使赵成往河州,以绫绮帛市马”;洪武十一年(1378),“遣内臣吴诚诣总兵官指挥杨仲名行营观方略”;洪武十九年(1386),“行人刘敏、唐敬偕内巨赉磁赐真腊等国” 。由此可见,明代宦官参与政事,实由朱元璋开其端。

  然纵观洪武一朝,宦官虽参与政事,但由于朱元璋对太监管束非常严格,只要稍有违法就严加惩罚,因此尚未酿成祸害。不过仅仅到了儿子朱棣手中,这一祖训就发生了一个微妙的变化。朱棣得登大宝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宦官的帮助,“及燕师逼江北,内臣多逃入其军,漏朝廷虚实。” “成祖亦尝云:‘朕一遵太祖训,无御宝文书,即一军、一民,中官不得擅调发。’” 朱棣明曰遵奉祖训,但却将乃父规定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悄悄地改为“不得擅调发”。换言之,只要在皇帝可控制的范围内宦官自可做主。于是,永乐元年(1403),内宫监李兴奉敕往劳暹罗国王;永乐三年(1405),遣太监郑和率舟师下西洋;永乐八年(1410)都督谭青营内有内官王安等,又命马靖镇甘肃、太监马骐镇交趾;永乐十八年间(1420),设立东厂,由太监头目掌握。从此,明代宦官权力从无到有,获得了出使、专征、监军、分镇与刺臣民隐事之权。这是明代宦官权力变化发展的第一步。

  “后宣宗设立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 至朱棣儿子宣宗时代,采取了一项措施:在宫中设立内书堂,收容十岁以下净身儿童,由翰林院学士当教师,对宦官进行文化教育。如果说成祖对朱元璋之祖训还有所顾忌而只是阳奉阴违的话,那么,宣宗则是公然将其弃置不顾了。在唐朝曾有不通文墨的太监抱来通晓文字的女官刺听皇帝与大臣密议内容的笑话。有鉴于此,朱元璋立下祖训:“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宣宗设立内书院,目的是提高宦官的文化素质,以便让他们将来做秉笔太监时,能够遵照阁中票拟字样用朱笔批文,以减轻宣宗本人每日批阅大量奏文的政务负担。从设立内书院开始,宦官读书成为定制,这就为日后宦官在昏庸无能的君主执政下干预朝政作了重要的铺垫。这是明代宦官权力变化扩张的第二步。

  到了英宗时代,宦官权力进一步扩张,从王振开始宦官掌握了典兵之权。“应诏陈八事,中言……宦官典兵,于古未见,唐始用之,而宗社丘墟;我正统朝用之,而銮舆北狩。” 正统是英宗的年号,他重用宦官王振,不断地委以重任。然自正统元年至土木之变、英宗被俘,凡十四年,前七年上有太皇太后,下有三杨,号称“治平”,王振尚不得逞其奸。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及杨荣、杨士奇相继去世,三杨在世者唯有杨溥,但也年老多病,于是王振便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他竟然把太祖立于宫门上的那块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摘了下来,世人无不知权在王振,公侯勋戚皆呼之曰“翁父”。到瓦刺来攻,英宗亲征,授王振以指挥军事之权,此为明代宦官直接握有兵权的开始(以前仅是充任“监军”)。这是明代宦官权力扩张变化的第三步。

  明代宦官权力全面扩张,是在宪宗朱见深统治时期,他赋予了亲信宦官以军政大权,用之如将相。宪宗任用宦官汪直统领西厂,气焰嚣张。汪直每次出行,随从甚众、前呼后拥、遮街塞巷,朝中公卿大臣遇之皆避其道。一次,兵部尚书项忠遇之不避,备受其辱,可谓一手遮天,以至“今人但知汪直太监也”,朝中大臣皆唯其马首是瞻,汪直实际上掌握了朝政。而且,汪直还于成化十四年(1478)成化十七年(1481)两次外任边将,指挥军队打仗。至此,明代宦官的权力完成了其权力扩张的全部过程。以后刘瑾的肆虐,魏忠贤的专擅,不过是上述先例的历史延伸与再现罢了。从实质上说,明代宦官干政的法定手续,在宪宗时代就已完成,此距洪武颁布“不许宦官干政”的祖训仅仅一百年。

  参考文献:

  [1]夏征农 主编 《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1

  [2]张廷玉 《明史》[M],中华书局

  [3]《明太祖实录》[M/CD] http://www.eshunet.com/

  [4]谈迁 《国榷》[M/CD] http://www.eshunet.com/


相关内容

  • 明朝的宦官及其教育
  • 明朝的宦官及其教育 牛洪胜(指导老师:刘建民) (湖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2) 摘要:宦官又有阉人.寺人等称谓,关于他们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诗经> 中.最早的宦官是由战俘.犯罪的官吏经过阉割而成,后来宦官的来源就呈现多元化.他们进宫之后主要承担的角色就是家奴,也 ...

  • 东汉.唐.明三代宦官专权之比_较
  • 中国古代东汉.唐.明三代宦官专权之比较 宦官专权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面,同时也是专制政权所特有的毒瘤.宦官的历史几乎和中国的封建史共始终,最早的宦官据说出现在周朝.而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宦官专权应该是嫪毐,在他之后就是臭名昭著的赵高,他才是第一个由宦官执掌大权的人.此先例一开,之后历朝历代都或多或 ...

  • 明朝厂卫制度
  • 明代厂卫制度初探 明代的"厂卫"制度 --部分节选内容发表于<万科>周刊2009年六月刊 众所周知,有明一代,监察.特务系统是极端发达的.其始作甬者,为太祖朱元璋.太祖通过废中书省.收兵权,从而掌握了军政大权.但仅此仍嫌不够,另外还设立了一整套监察系统.虽然此举并无创 ...

  • 成语小故事:"衣冠禽兽"古代原来竟然是褒义词!
  • 衣冠禽兽这个成语,知之者甚众,用之者也甚众!常用来形容那些道德败坏,外表光鲜,行为却与禽兽无异之人.它的近义词是无耻之徒以及人面兽心这样猥琐的成语,反义词则是正人君子.在道德标准上,一个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是善于包装自己,而一旦上升到衣冠禽兽这个级别,就有严重的道德缺陷了.明代陈汝元就在<金莲 ...

  • 明十三陵及明朝各皇帝总结
  • 明十三陵及明朝各皇帝总结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 帝,268年,平均在位17年 问题: 在中记载了明洪武帝朱元璋对后代的取名方法,为了防止后代子孙重名,朱元璋将他二十六个儿子的 后代全部取了二十代谱名,每个儿子后代谱名都不一样,后 ...

  • 试谈明朝阉宦及其影响
  • 摘要 阉宦因为其生理缺陷和社会地位的底下,在古代中国一直被人们所鄙视,汉.唐.明一直被认为是阉官影响较大的几个朝代.在明朝他们操控中枢机构参与决策, 把持司法.监察机构为人厌及.他究竟在我国历史上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在我看来,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衍生,丑恶并不是他的本性,在我国君主专制时代他也并非一无是 ...

  • 对于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的认识
  • &''(年 9・第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总第! )*+,-./*01.23+.-4,5.-6*%.72*-./%*//$8$ 期 对于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 成效不同之原因的认识 赵淑萍 山西大同'; "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 ...

  •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异同
  • 2010年第4期总第100期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musi Education Institute No.4. 2010Sum 100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异同 赵黎君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漯河 462002) 摘 要: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都是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 ...

  • 明朝为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
  • 章主题: 明朝为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 人生际遇 来源:环球时报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各朝各代,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二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九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