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集释吴则虞第四卷內篇問下第四*晉平公問齊君德行高下晏子對以小善第十六

国学导航-晏子春秋集释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晉平公問齊君德行高下晏子對以小善第十六

晏子使于晉,晉平公問曰:「吾子之君,德行高下如何?」晏子對以「小善」。公曰:「否,吾非問小善,問子之君德行高下也。」晏子蹴然曰:「諸侯之交,紹而相見,辭之有所隱也。君之命質,臣無所隱,嬰之君無稱焉。」平公蹴然而辭送,再拜而反曰:「殆哉吾過〔一〕!誰曰齊君不肖!直稱之士,正在本朝也。」

〔一〕 孫星衍云:「明己之臣,亦且不能隱過,故殆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导航-晏子春秋集释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晉平公問齊君德行高下晏子對以小善第十六

晏子使于晉,晉平公問曰:「吾子之君,德行高下如何?」晏子對以「小善」。公曰:「否,吾非問小善,問子之君德行高下也。」晏子蹴然曰:「諸侯之交,紹而相見,辭之有所隱也。君之命質,臣無所隱,嬰之君無稱焉。」平公蹴然而辭送,再拜而反曰:「殆哉吾過〔一〕!誰曰齊君不肖!直稱之士,正在本朝也。」

〔一〕 孫星衍云:「明己之臣,亦且不能隱過,故殆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内容

  • 论君子何以"不仁"
  • [摘 要]历来对"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这句话的传统解释是"君子偶有不仁,小人绝不会仁",而被杨伯峻等人因不甚圆通而质疑.杨伯峻提出此处"君子"."小人"或以社会地位而言,牛泽群则以君子有广义.狭义之分而 ...

  • [论语易解]1.8"君子不重则不威"
  •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什么威严,学得肯定也不牢固.要亲近忠信的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注释] (1)<集注 ...

  • 晏子春秋集释吴则虞第五卷內篇雜上第五*景公欲見高糾晏子辭以祿仕之臣第二十八
  • 国学导航-晏子春秋集释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景公欲見高糾晏子辭以祿仕之臣第二十八 景公謂晏子曰:「吾聞高糾與夫子遊[一],寡人請見之.」晏子對曰:「臣聞之,為地戰者,不能成其王[二]:為祿仕者,不能正其君[三].高糾與嬰為兄弟久矣,未嘗干嬰之行[四 ...

  • 晏子春秋集释吴则虞第六卷內篇雜下第六*齊人好轂擊晏子紿以不祥而禁之第二
  • 国学导航-晏子春秋集释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齊人好轂擊晏子紿以不祥而禁之第二 齊人甚好轂擊[一],相犯以為樂.禁之不止.晏子患之,迺為新車良馬,出與人相犯也[二],曰:「轂擊者不祥[三],臣其祭祀不順,居處不敬乎?」下車而棄去之[四],然後國人乃不為[五].故曰:「禁之以 ...

  • 晏子春秋集释吴则虞第八卷外篇第八*田無宇非晏子有老妻晏子對以去老謂之亂第十[一]
  • 国学导航-晏子春秋集释 首页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专题今人新著 *田無宇非晏子有老妻晏子對以去老謂之亂第十[一] 田無宇見晏子獨立于閨內,有婦人出于室者[二],髮班白,衣緇布之衣而無裏裘.田無宇譏之曰:「出于室為何者也[三]?」晏子曰:「嬰之家也[四].」無宇曰:「位為中卿,田七十萬,何以老為妻[五]?」 ...

  • 当仁不让于师练习册答案韩愈·进学解
  • [全文] 进学解 唐]•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拔去凶邪,登崇畯良[3].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爬罗剔抉,刮垢磨光[5].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 ...

  • 晏子春秋全译(修订版)
  • 基本信息出版社: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 页码:30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22108386X/[1**********]69 条形码:[1**********]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 内容简介 <晏 ...

  • 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新释
  • 摘要:<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诗><春秋>皆记史,<诗>以韵文记事,是史诗时代的传统,<春秋>以散文记事,标志着史书编年记事体的成熟:二是周公制作<诗 ...

  • 中国古代法官选任制度的特征及现代启示
  • 中国古代法官选任制度的特征及现代启示 吴春雷 司马守卫(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天津300134) 摘 要:纵览中国古代法官选任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可以发现很多与现代法官选任制度不同的特点. 在选任标准上重视候选人的道德品质而轻视法律知识素养:在选任方式上不拘一格,一般以一种选任方式为主,辅之以其他几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