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多国发生强震 世界两大地震带或入活跃期|地震

一周内多国发生强震 世界两大地震带或入活跃期

分享 32评论

2016年04月16日08:04 中国新闻网

一周内多国发生强震 世界两大地震带或入活跃期

分享 32

中新网4月16日电 综合报道,自今年4月10日前后以来,日本、缅甸印度边境、菲律宾、阿富汗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多国相继发生地震,造成人员伤亡。这些地震震级较高、发生次数频繁、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力、影响人类生活。种种迹象让人不得不开始怀疑,地球是否进入了地质活跃期?

震动有规律:多处在地震带上

短短6天内,亚太多国发生有感地震,并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4月16日凌晨,日本九州岛发生里氏7.3级地震,目前已造成至少3人死亡,民众避难中,当地发生大规模断电。

4月14日,日本熊本县发生6.5级地震,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9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数万人被迫疏散;

4月14日凌晨,菲律宾5.9级强震,造成3人受伤;

4月13日,缅甸西北部发生6.8级地震,在孟加拉国造成60余人受伤,在印度造成6人受伤,并造成印、缅、孟部分建筑物倾斜或受损;

4月10日,阿富汗发生7.1级地震,致巴基斯坦3人遇难、27人伤。

连日来,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也数次发生5.0级以上的地震。

综上可见,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这两大地震带,可能已进入活跃期。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主要涵盖了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因地壳板块相互碰撞频繁,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近期发生地震的日本、菲律宾位于该带上。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该带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能量15%。

该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穿地中海,经伊朗高原,进入喜马拉雅山东端向南拐弯经缅甸西部、安达曼群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之班达海附近,与西太平洋地震带相连。近期发生地震的缅甸、阿富汗则位于该带上。

地震别恐慌:多数感觉不到

据地震学家统计,地球每天发生上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因震级太小或离人口聚居地太远,人们感觉不到。而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约有一二十次。震级为8级左右的地震,全球每年仅出现一两次。

相关统计显示,用地震仪测出的地震,每年全球达约5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10万次,造成破坏的1000次,而7级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灾害的有十几次。鉴于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故有观点认为,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地震活动是正常现象,地震造成的破坏是局部性的,因此民众大可不必过于恐慌。

相关数据显示,并非每次强震都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与震源深度、地震时人们的作息状态和震区房屋抗震性能相关。

此外,加强民众的灾害应对与预防意识也可降低风险。如地震频发的岛国日本,该国各地就常以资源匮乏、防御困难等因素为背景,组织防灾抗灾教育和能源紧张演练活动。这能培养国民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使得日本人在面对灾害时往往表现的井然有序,将伤亡减少到最小。

地震活跃期?专家说法不一

此前,在被问及地球是否已进入地震活跃期的问题时,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兰迪 鲍德温曾指出:“这很难说,我看到有研究说是,也看到有研究说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强震多发区可能在任何年份发生强震,但我们不认为一个或多个地震活跃区之间存在联系。”

不过,也有学者言之凿凿地就大地震进行过预测,如日本名古屋大学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山冈耕春警告说,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是“一定会发生的、宿命般的巨大地震”,称下一次在举办东京奥运的2020年之后4、5年内发生“也不稀奇”,并建议日本政府尽早采取应对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迄今,全球地震学家尚未找到任何一种异常现象,可在所有大地震之前被无一例外地观测到。这意味着,人类还无法对迫在眉睫的大地震进行准确预报。但通过长期观测地壳断层,可对某地区未来数十年发生地震的概率进行评估。

此外,发达的预警和信息传播技术,也可在破坏性较小的地震纵波到达地面时立即发出警报。在导致房屋倒塌的地震横波到达之前,为人们逃生抢出几秒至几十秒的宝贵时间。

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在应对大地震等相关灾害时将会更加从容不迫。(完)

责任编辑:王浩成

文章关键词: 地震

我要反馈 保存网页

一周内多国发生强震 世界两大地震带或入活跃期

分享 32评论

2016年04月16日08:04 中国新闻网

一周内多国发生强震 世界两大地震带或入活跃期

分享 32

中新网4月16日电 综合报道,自今年4月10日前后以来,日本、缅甸印度边境、菲律宾、阿富汗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多国相继发生地震,造成人员伤亡。这些地震震级较高、发生次数频繁、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力、影响人类生活。种种迹象让人不得不开始怀疑,地球是否进入了地质活跃期?

震动有规律:多处在地震带上

短短6天内,亚太多国发生有感地震,并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4月16日凌晨,日本九州岛发生里氏7.3级地震,目前已造成至少3人死亡,民众避难中,当地发生大规模断电。

4月14日,日本熊本县发生6.5级地震,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9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数万人被迫疏散;

4月14日凌晨,菲律宾5.9级强震,造成3人受伤;

4月13日,缅甸西北部发生6.8级地震,在孟加拉国造成60余人受伤,在印度造成6人受伤,并造成印、缅、孟部分建筑物倾斜或受损;

4月10日,阿富汗发生7.1级地震,致巴基斯坦3人遇难、27人伤。

连日来,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也数次发生5.0级以上的地震。

综上可见,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这两大地震带,可能已进入活跃期。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主要涵盖了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因地壳板块相互碰撞频繁,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近期发生地震的日本、菲律宾位于该带上。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该带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能量15%。

该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穿地中海,经伊朗高原,进入喜马拉雅山东端向南拐弯经缅甸西部、安达曼群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之班达海附近,与西太平洋地震带相连。近期发生地震的缅甸、阿富汗则位于该带上。

地震别恐慌:多数感觉不到

据地震学家统计,地球每天发生上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因震级太小或离人口聚居地太远,人们感觉不到。而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约有一二十次。震级为8级左右的地震,全球每年仅出现一两次。

相关统计显示,用地震仪测出的地震,每年全球达约5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10万次,造成破坏的1000次,而7级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灾害的有十几次。鉴于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故有观点认为,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地震活动是正常现象,地震造成的破坏是局部性的,因此民众大可不必过于恐慌。

相关数据显示,并非每次强震都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与震源深度、地震时人们的作息状态和震区房屋抗震性能相关。

此外,加强民众的灾害应对与预防意识也可降低风险。如地震频发的岛国日本,该国各地就常以资源匮乏、防御困难等因素为背景,组织防灾抗灾教育和能源紧张演练活动。这能培养国民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使得日本人在面对灾害时往往表现的井然有序,将伤亡减少到最小。

地震活跃期?专家说法不一

此前,在被问及地球是否已进入地震活跃期的问题时,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兰迪 鲍德温曾指出:“这很难说,我看到有研究说是,也看到有研究说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强震多发区可能在任何年份发生强震,但我们不认为一个或多个地震活跃区之间存在联系。”

不过,也有学者言之凿凿地就大地震进行过预测,如日本名古屋大学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山冈耕春警告说,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是“一定会发生的、宿命般的巨大地震”,称下一次在举办东京奥运的2020年之后4、5年内发生“也不稀奇”,并建议日本政府尽早采取应对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迄今,全球地震学家尚未找到任何一种异常现象,可在所有大地震之前被无一例外地观测到。这意味着,人类还无法对迫在眉睫的大地震进行准确预报。但通过长期观测地壳断层,可对某地区未来数十年发生地震的概率进行评估。

此外,发达的预警和信息传播技术,也可在破坏性较小的地震纵波到达地面时立即发出警报。在导致房屋倒塌的地震横波到达之前,为人们逃生抢出几秒至几十秒的宝贵时间。

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在应对大地震等相关灾害时将会更加从容不迫。(完)

责任编辑:王浩成

文章关键词: 地震

我要反馈 保存网页


相关内容

  • 地震活动有什么特点
  • 地震活动有什么特点 地震活动并不遍地开花,地震危险性并非到处一样.那么,地震活动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1.强震分布的成带性 强震往往沿着与地质构造有一定联系的地震带分布,地震越大,分布的成带性越明显. 图绘出了1900-2004年全球7级以上强震分布.很明显,全球大多数7级以上地震集中分布在两大地震带 ...

  • 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 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地震灾害的大小及其特点不仅取决于地震的大小及其特点,而且受制于震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建筑物与各种工程,尤其是生命线工程的分布以及人口密度与分布等. 1.瞬间突发性 发生大地震,顷刻之间,不过是几秒.十几秒.最多几十秒而已,已经房倒屋塌,一座城市变成一片废墟. 地震灾害的瞬间突发 ...

  • 地球进入"振动模式"了吗?
  • 原标题:地球进入"振动模式"了吗? 1 4月16日,日本熊本县,由于地震而孤立被困的民众在一所小学的操场上画出了巨型的"SOS"字样.图/东方IC 日本九州7.3级地震.缅甸7.2级地震.阿富汗7.1级地震.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个月来多次7.0级以上地 ...

  • 暑期实践报告"认识泥石流"
  •   为什么会发生泥石流?   东海外国语三(3)班刘晓昕整理   图片2012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截至8月17日16时,泥石流致使1270人遇难,474人失踪,住院 ...

  • 地震活动性评价专业
  • 第二科目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与实务 掌握即要求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熟悉即要求能够理解并简单应用,了解即要求具有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的广泛知识. 地震活动性评价专业 一.地震活动性分析 考试目的: 主要考察从业人员在地震活动性分析中应用技术方法的能力,以及对地震资料.地震区带.地震活动性时空特征.构 ...

  • 地震知识应该做第二次全民普及
  • 刘夙:地震知识应该做第二次全民普及 2013-5-3 11:00|发布者: 撒撒兽  原作者: 刘夙 来自: 经略网刊总第26期 摘要: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惨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时笔者就在网上见识了地震之后的种种乱相--有民间的 ... 2008年5月12日四 ...

  • 地震活动性
  • 地震活动性 第5章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考虑远源与近源地震对场地影响的差异性特点,依据工作内容.详细程度和技术要求的不同,根据到场地距离的远近,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范围分为区域.近场区和工程场地.区域为工程场地外延不小于150 km的范围,近场区为工程场地外延不小于25 km的范围,工程场地 ...

  • 汶川大地震震前预测预报汇编18条
  • 汶川大地震 震前预测预报汇编18条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官员称地震预报到目前仍是世界难题,地震目前不可能提前得到准确预警.但另一方面,多位地震专家曾多次上书中国地震局,提出强震的预报,但都石沉大海.预测到地震的专家斥中国地震局胡説八道.下面是网上收集到的震前预测预报汇编18条: 1. 地震预 ...

  • 极端天气中能否发现地震前兆?-气候变化-中国天气网
  • 日本地震前后对比 打破砂锅 3月16日,有市民在南京雨花台区上空拍到巨大的"排骨云",业余爱好者认为,这似乎是一种"地震云".3月21日,春暖花开的时节,南京却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于是,有些人将这些天气现象与地震联系起来,认为是地震前兆,那么--在南京上空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