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13课教学案例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案例

张维一中 孙丹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2、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合作交流、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学探究,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

史现象,

2、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归纳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

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体会到两岸人民血脉相

连,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同时树立起对国家、民

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台湾与祖国大陆交往的史实。

教学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老师问你们看过海峡两岸节目吗?海峡指哪里?学生马上

想到台湾,作为中国的领土,两岸的人民却不能自由往来,甚

至处于长期的隔绝,海峡那边的亲人,何日能与母亲团聚?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关

系。板书课题:海峡两岸的交往

(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1、台湾的历史:

教师:(播放图片)台湾名胜古迹、遗址。展示《台湾地图》,

(1)地缘:台湾是从大陆架上漂移出来的岛屿;

(2)血缘:台湾同胞中大部分人的祖先来自中国大陆。

(3)语缘:台湾同胞与大陆说汉语,写汉字。

(4)俗缘:台湾与大陆的许多风俗习惯一样。

(5)史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教师:台湾从1949年后到今天游离于祖国大陆之外,那么台湾

问题是怎样来的?(学生小组讨论)

2. 台湾问题(简单介绍“台湾问题”的由来)

教师:同学们,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

政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答:港澳问题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华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台湾

问题虽然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是中国内战的产物,属内政问题。

3.统一进程: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历届政府都把实现海峡两岸统一作为

神圣使命,(和平统一)。

我们的党和政府尤其是邓小平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思基础上,

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

生了深刻变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党和政府采取和平

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意义。

(学生得出结论)

(1)我国目前是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需要安

定和平的国内、国际环境。

(2)和平统一同样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与发展。

(3)和平与发展,和平统一方式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4、日益密切的交往

教师:你能介绍一下两岸交流的具体事例吗?请同学们阅读教

材:整理资料,找出史实证明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学生讨论(1)政治会谈;(2)经济合作(;(3)人员交往;

(4)文化交流。

都是炎黄子孙,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有共同的文字、语言和

传统文化,还有党和政府坚持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等。

(三)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教师:1、你怎样认识两岸统一这个问题?

学生:中国统一人心所向,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教师:合课文内容:为什么祖国统一如此的艰难呢?

学生:一是美国的干涉,二是台独势力的作梗,三是社会体制问

题等。

(四)归纳总结,

通过这一课,我们意识到解决台湾问题的艰难、复杂、任重

而道远。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们祝愿我

们的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全班齐唱《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五).课堂练习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

板书设计

《海峡两岸的交往》

海峡两岸,统一艰难:一是美国的干涉,二是台独势力的作梗,

三是社会体制问题等。

“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主要采用诱导探究策略,并辅以创设情景、小组

合作探究、启发类比、进行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深

度,。小组讨论探究热烈。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案例

张维一中 孙丹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2、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合作交流、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学探究,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

史现象,

2、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归纳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

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体会到两岸人民血脉相

连,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同时树立起对国家、民

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台湾与祖国大陆交往的史实。

教学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老师问你们看过海峡两岸节目吗?海峡指哪里?学生马上

想到台湾,作为中国的领土,两岸的人民却不能自由往来,甚

至处于长期的隔绝,海峡那边的亲人,何日能与母亲团聚?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关

系。板书课题:海峡两岸的交往

(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1、台湾的历史:

教师:(播放图片)台湾名胜古迹、遗址。展示《台湾地图》,

(1)地缘:台湾是从大陆架上漂移出来的岛屿;

(2)血缘:台湾同胞中大部分人的祖先来自中国大陆。

(3)语缘:台湾同胞与大陆说汉语,写汉字。

(4)俗缘:台湾与大陆的许多风俗习惯一样。

(5)史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教师:台湾从1949年后到今天游离于祖国大陆之外,那么台湾

问题是怎样来的?(学生小组讨论)

2. 台湾问题(简单介绍“台湾问题”的由来)

教师:同学们,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

政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答:港澳问题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华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台湾

问题虽然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是中国内战的产物,属内政问题。

3.统一进程: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历届政府都把实现海峡两岸统一作为

神圣使命,(和平统一)。

我们的党和政府尤其是邓小平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思基础上,

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

生了深刻变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党和政府采取和平

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意义。

(学生得出结论)

(1)我国目前是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需要安

定和平的国内、国际环境。

(2)和平统一同样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与发展。

(3)和平与发展,和平统一方式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4、日益密切的交往

教师:你能介绍一下两岸交流的具体事例吗?请同学们阅读教

材:整理资料,找出史实证明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学生讨论(1)政治会谈;(2)经济合作(;(3)人员交往;

(4)文化交流。

都是炎黄子孙,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有共同的文字、语言和

传统文化,还有党和政府坚持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等。

(三)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教师:1、你怎样认识两岸统一这个问题?

学生:中国统一人心所向,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教师:合课文内容:为什么祖国统一如此的艰难呢?

学生:一是美国的干涉,二是台独势力的作梗,三是社会体制问

题等。

(四)归纳总结,

通过这一课,我们意识到解决台湾问题的艰难、复杂、任重

而道远。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们祝愿我

们的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全班齐唱《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五).课堂练习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

板书设计

《海峡两岸的交往》

海峡两岸,统一艰难:一是美国的干涉,二是台独势力的作梗,

三是社会体制问题等。

“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主要采用诱导探究策略,并辅以创设情景、小组

合作探究、启发类比、进行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深

度,。小组讨论探究热烈。


相关内容

  • 备课组计划八下历史
  • 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级部 初二 学科 历史 组长 郭霞 月 初 二 年级 历史 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1.人员组成及师资状况 初二历史备课组共有教师3人,均已达到本科学历,市优质课获得者1人,高级教师1人,本组教师,经验丰富,精力充沛,奉献意识及事业心很强. 2 ...

  • 8-2014年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新版5)
  •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能举例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2. 熟悉北京的著名建筑和历史文化景观,并以此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 3. 能利用地图说明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 4. ...

  • 新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 灵峰学校八年级社政电子备课稿 课题: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型:新授课 时间:2月24 主备人:蒋敏 审核人:八年级备课组 一.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明清统治者在加强皇权方面采取的文化主要措施及其结果,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 (2)能力目标:尝试运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有意 ...

  • 八下+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案
  • 八下 第六单元 第三节 黄土高原 枣庄34中 孙珍 [课题]第六单元 第3节 黄土高原水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 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 1.知道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会分析其原因.(重点) ...

  • 2008年初三年历史教学总结
  • 晋江平山中学 刘清华 本学期初三年面临中考升学,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 ...

  • 八下地理教学计划
  •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前三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基本形成比较好的课堂氛围,学风和班风比较好,一部分学生在地理这个科目的学习上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并且愿意积极主动的钻研地理知识,基本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善于运用地理知识解 ...

  • 八下语文[诗词曲五首]教案
  • 八年级语文 课题: <诗词曲五首>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 ...

  • 语文版语文八下24[诗词五首]教案2
  • <采薇><十五从军征><送别><清平乐·村居><朝天子·咏喇叭>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 一.教学目标 (一)调动学生古诗朗读技巧方面的积累,恰当划分诗词曲的朗读停顿. (二)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提升审美情趣. ( ...

  • (八下)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 中国现代史(历史八年级下册) [考试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A 识记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知道西藏和平解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开国大典的史实 北P3: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 P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