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考试名词解释

近代史考试名词解释

1《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2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 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同名影视作品由李前宽、肖桂云执导,于1995年出品。

3重庆谈判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临时约法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辛亥革命胜利,以孙中山为首,

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 ,制定的具有" 宪法" 性质的根本大法。1912年3月8日由临时参议院(南京)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取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5遵义会议

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6游击战

游是走,击是打,游而不击是逃跑主义,击而不游是拼命主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遵循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五项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叫做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

7共同纲领

1. 政党、集团之间,在一定时期内,为统一行动,经过协商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它是这些政党或集团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 2.特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通过的。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8二二八起义

1947年2~3月,中国台湾省人民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武装起义。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了台湾,对台湾实行政治上的绝对独裁和经济上的高度统治。 1947年2月27日政府专卖局武装缉私员在台北市殴打烟贩,又开枪击毙一名围观群众,激起民愤。市民立即拥向警察局请愿,要求严惩凶手,但毫无结果。28日,市民罢市游行请愿,提出惩凶、赔偿、取消专卖等要求,国民党军对游行群众进行镇压。愤怒的群众立即夺取电台,呼吁全省人民支援台北人民,起义风暴迅速席卷整个台湾。3月1日,台北人民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斗争,并包围铁路管理委员会。2日,台南人民起义,袭击市内各处警察派出所;台中市民集会宣布成立人民政府及人民军。几天之内,全省除重兵把守的澎湖及基隆、高雄两要塞和少数军政部门外,皆被起义人民所控制。 台湾人民的起义也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3月8日,国民党军队在美国军舰、飞机护送下在基隆登陆,在全省进行大逮捕和屠杀,13日台湾人民的起义被镇压下去。1995

年2月28日,二二八纪念碑在台北落成揭幕,李登辉向死难者家属正式道歉。

9南京大屠杀

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10三民主义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 、民权主义(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义(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构成,简称“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11、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单方面称为孙中山生前对其“三民主义”思想作出的最后一个版本的修正,是孙中山晚年联俄容共、扶助和依靠农工的思想的体现。但由于其中涉及中国国民党联合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加之孙先生逝世后两党交恶,所以两党对此存在着

截然相反的说法,并且争议保持至今。

12.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等十一国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赔款、设使馆、拆炮台、禁止反帝、设外务部等。该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 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后果,就是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割地、赔款、通商、设厂、免税等。《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最苛刻的卖国条约。它不但规定中国割地、赔款、增开商埠,还使中国为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敞开大门。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地加深了,它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14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义和团运动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也没有严密的组织,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也具有盲目性,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活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同时它也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15.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颁布于1859年,是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主要内容有统一政令、发展工商、兴办学校和平等外教等四个方面。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也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 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但它没有联系实际、脱离群众、缺乏基础,因此得不到拥护,指导意义微弱,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16. 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思想早期对于冲破顽固派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促进军事、教育近代化起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但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是在没有克服中、西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要被新的形势所替代。

17.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即戊戌变法,因变法仅进行103天而已失败告终,因此也称作百日维新。主要内容有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

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18. 清末新政

义和团运动后,帝国主义列强采用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的策略,要求清政府改变它的无能状态;清政府也企图以此取得列强对它的支持。清政府自感面临统治危机,需要加强本身统治能力。《辛丑条约》签订后,全国人民对清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日益发展,清政府需要采取对策。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十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为“新政”。新政内容包括:筹措军饷,训练新兵。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育才兴学。和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19. 同盟会

同盟会是中国同盟会的简称,孙中山等人1905年创建于日本东京。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盟会在1912年造成大清帝国的覆亡,促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

20. 三民主义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构成,简称“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同时三民主义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但是,它批判地承袭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从西方借取了民主主义思想素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

21. 《新青年》杂志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于1915年9月由陈独秀创办,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为其主要撰稿人。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到民族独立和现代民主的重大历史嬗变,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22.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进行北伐誓师,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由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成功。北伐仅一年时间,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这次战争中途共产党被抛弃、被屠杀的教训,使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建立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国民党政权的另一条革命道路。

23.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赢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和当时的民主革命派国民党进行合作。合作方式为“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各革命阶级联盟。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决定。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

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第一次国共合作,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局面。

24.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它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25.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指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由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叶挺和贺龙等中共人士领导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

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6.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27.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是 1935年12月9日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活动。它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 ,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会后,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

潮。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8.“三三”制原则

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在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实行的政策。即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实行三三制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可以容纳各个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

29整风运动

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但重点是反对教条主义,目的是发扬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神,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提倡顾全大局的共产主义精神,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启发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树立新的文风,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了一步。这次整风运动,为党的' 七大' 的召开准备了条件,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30. 全国土地会议

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并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按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乡村农会、贫农团及其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全国土地会议以后,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改革制度运动的热潮。

近代史考试名词解释

1《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2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 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同名影视作品由李前宽、肖桂云执导,于1995年出品。

3重庆谈判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临时约法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辛亥革命胜利,以孙中山为首,

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 ,制定的具有" 宪法" 性质的根本大法。1912年3月8日由临时参议院(南京)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取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5遵义会议

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6游击战

游是走,击是打,游而不击是逃跑主义,击而不游是拼命主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遵循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五项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叫做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

7共同纲领

1. 政党、集团之间,在一定时期内,为统一行动,经过协商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它是这些政党或集团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 2.特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通过的。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8二二八起义

1947年2~3月,中国台湾省人民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武装起义。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了台湾,对台湾实行政治上的绝对独裁和经济上的高度统治。 1947年2月27日政府专卖局武装缉私员在台北市殴打烟贩,又开枪击毙一名围观群众,激起民愤。市民立即拥向警察局请愿,要求严惩凶手,但毫无结果。28日,市民罢市游行请愿,提出惩凶、赔偿、取消专卖等要求,国民党军对游行群众进行镇压。愤怒的群众立即夺取电台,呼吁全省人民支援台北人民,起义风暴迅速席卷整个台湾。3月1日,台北人民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斗争,并包围铁路管理委员会。2日,台南人民起义,袭击市内各处警察派出所;台中市民集会宣布成立人民政府及人民军。几天之内,全省除重兵把守的澎湖及基隆、高雄两要塞和少数军政部门外,皆被起义人民所控制。 台湾人民的起义也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3月8日,国民党军队在美国军舰、飞机护送下在基隆登陆,在全省进行大逮捕和屠杀,13日台湾人民的起义被镇压下去。1995

年2月28日,二二八纪念碑在台北落成揭幕,李登辉向死难者家属正式道歉。

9南京大屠杀

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10三民主义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 、民权主义(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义(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构成,简称“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11、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单方面称为孙中山生前对其“三民主义”思想作出的最后一个版本的修正,是孙中山晚年联俄容共、扶助和依靠农工的思想的体现。但由于其中涉及中国国民党联合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加之孙先生逝世后两党交恶,所以两党对此存在着

截然相反的说法,并且争议保持至今。

12.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等十一国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赔款、设使馆、拆炮台、禁止反帝、设外务部等。该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 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后果,就是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割地、赔款、通商、设厂、免税等。《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最苛刻的卖国条约。它不但规定中国割地、赔款、增开商埠,还使中国为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敞开大门。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地加深了,它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14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义和团运动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也没有严密的组织,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也具有盲目性,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活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同时它也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15.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颁布于1859年,是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主要内容有统一政令、发展工商、兴办学校和平等外教等四个方面。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也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 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但它没有联系实际、脱离群众、缺乏基础,因此得不到拥护,指导意义微弱,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16. 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思想早期对于冲破顽固派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促进军事、教育近代化起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但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是在没有克服中、西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要被新的形势所替代。

17.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即戊戌变法,因变法仅进行103天而已失败告终,因此也称作百日维新。主要内容有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

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18. 清末新政

义和团运动后,帝国主义列强采用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的策略,要求清政府改变它的无能状态;清政府也企图以此取得列强对它的支持。清政府自感面临统治危机,需要加强本身统治能力。《辛丑条约》签订后,全国人民对清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日益发展,清政府需要采取对策。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十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为“新政”。新政内容包括:筹措军饷,训练新兵。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育才兴学。和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19. 同盟会

同盟会是中国同盟会的简称,孙中山等人1905年创建于日本东京。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盟会在1912年造成大清帝国的覆亡,促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

20. 三民主义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构成,简称“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同时三民主义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但是,它批判地承袭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从西方借取了民主主义思想素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

21. 《新青年》杂志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于1915年9月由陈独秀创办,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为其主要撰稿人。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到民族独立和现代民主的重大历史嬗变,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22.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进行北伐誓师,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由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成功。北伐仅一年时间,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这次战争中途共产党被抛弃、被屠杀的教训,使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建立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国民党政权的另一条革命道路。

23.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赢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和当时的民主革命派国民党进行合作。合作方式为“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各革命阶级联盟。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决定。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

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第一次国共合作,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局面。

24.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它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25.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指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由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叶挺和贺龙等中共人士领导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

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6.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27.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是 1935年12月9日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活动。它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 ,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会后,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

潮。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8.“三三”制原则

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在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实行的政策。即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实行三三制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可以容纳各个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

29整风运动

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但重点是反对教条主义,目的是发扬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神,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提倡顾全大局的共产主义精神,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启发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树立新的文风,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了一步。这次整风运动,为党的' 七大' 的召开准备了条件,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30. 全国土地会议

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并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按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乡村农会、贫农团及其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全国土地会议以后,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改革制度运动的热潮。


相关内容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入学考试试题
  • 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 专业:历史学所有专业 研究方向:历史学所有专业 科目代号:329 考试科目:历史学综合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三省六部制 2.靖难之役 3.<荷马史诗> 4.英法百年战争 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简答 ...

  • 北师大真题
  • 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通史考研试题[历史系] 中国通史 一,名词解释(5分×8=40分) 1, 红山文化 2, 伦台诏 3, 驿传 4, 子口税5, 光绪皇帝6,法币7, 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8, 农业发展四十条 二,简答题(10分×3=30分) 1,评述两税法. 2, 简单论述二十世纪30年代的 ...

  • 同等学力加试考试大纲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分数与题型 1.总分 100分 2.论述题 一.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考试内容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考试要求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2.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作 ...

  • 南京大学世界史考研心得体会- 考研考试-考试大
  • 1. 关于历史辅导书和复习: 11本我走马观花都看过,知道个大概,没有细看.北师大的那一套也大概如此. 从今年的题来看,中国史用北师大的那一套绝对够了,所有题目都有答案. 世界史最好还是用新的齐世荣四卷本,有的题只有这本书才有. 所以最精干的书是北师大的<中国古代史上>.<中国古代 ...

  • 018-757-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综合
  • 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 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57] 考试科目名称: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职业 ...

  • 世界史考研注意
  • 本人今年考上了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曾经受到不少同志各种形式的帮助,铭感于心,在此表示感谢.窃欲追踵前人,帮助后来者,遂有此文. 关于考试的心路历程,很多同志都已写过,我不想再自述一遍.只想提供一些对大家有用的信息,所谓的干货. 我不想招摇过市,所以烦请各位不要对号入座,做好事还是不留姓名的好. 1. ...

  • 上海大学世界史专业考研经验
  • 上海大学世界史专业考研经验 国际史是归于前史专业,上一年我报考国际史专业时,也犹疑过,由于2010年上大国际史方向比国家线高出25分,归于抢手专业了.可是2011年也即是本年国际史专业是压着国家线来的,反倒是我国近现代史专业对比高.所以每年分数线不一定,它受许多方面的影响,国家线是一个总的杠杆,然后 ...

  •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 [日期:2010-10-12] 来源:柳林风声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 ...

  • 2017年历史学考研:你必须知道的10个方面
  • 2017年历史学考研:你必须知道的10个方面 2017历史学考研的复习也进入了暑期阶段,大家的历史学复习得怎么样了?下面勤思教育历史学考研辅导班的老师整理了10个方面,2017历史学考研的考生注意 一.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历史学专业从2007年改为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