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渗透性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鸡血红细胞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

姜政 2012/9/18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与不同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观察鸡血红细胞发生溶血时的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悬液通透性变化,理解溶血现象的机制和动态过程。

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生物膜,胞外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入细胞。通常,水分子,气体分子如C02、O2,脂溶性分子如甘油、维生素,有机小分子如乙醇、尿素等均通过自由扩散以渗透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最主要的单糖营养物质——葡萄糖以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在体外适宜浓度的盐溶液中,红细胞可保持等渗状态而维持正常形态,但当体外溶液中盐浓度过低时,细胞内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外渗透压,水分子将大量渗透进入红细胞,最终导致红细胞胀破,血红蛋白泄露,形成血红蛋白溶液,即发生溶血。在溶血过程中破裂的红细胞并不会完全失去正常红细胞的形态,有研究表明低渗导致的血红蛋白泄露是由红细胞表面形成的孔道造成的。此外,常造成溶血的因素还有速冻、机械力、生物或化学毒素等,某些等渗溶液由于细胞膜对不同种溶质通透性不同也可能发生溶血。一般把低渗溶液中发生溶血后,红细胞破裂留下的细胞结构被称为血影。

Stomatocytes Discocyte Echinocytes

图1. 口形红细胞,盘状红细胞和棘状红细胞之间的平衡(引自W.H. Reinhart等,1986)。

扫描电镜图从左到右依次为0.002Mm、0.1mM、0.5mM氯丙嗪处理的口形红细胞,正常盘状红细胞,7.5mM、30mM和120mM水杨酸钠处理的棘状红细胞。在左数第二幅电镜图中可以看到膨胀红细胞表面的孔洞。

不同分子渗透进入细胞的能力与分子的性质有关,按照相似相容原理,脂溶性分子易于穿过细胞膜,同时,小分子和非电性分子易于穿膜。因此,不同物质由于分子本身差异,渗透进入红细胞的原理不同,速度不同,导致溶血的时间也不同,因而可以用溶血时间作为衡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个指标。

本实验以鸡血红细胞为实验材料,分别以NaCl溶液、甲醇溶液、丙三醇溶液、葡萄糖溶液和Triton X-100溶液进行渗透处理。其中等渗和低渗NaCl溶液处理是为了得到正常形态的红细胞和迅速溶血的红细胞(血影),并作为实验的对照。甲醇、丙三醇和葡萄糖三种溶液浓度都高于鸡血红细胞的等渗浓度,三种分子的分子量依次递增且三种分子都可以通过渗透进入细胞,使细胞胀破,因此通过比较三种溶液溶血的时间可 1

以比较不同分子量有机分子进入红细胞的速度。甲醇和丙三醇除了可以渗透进入红细胞,还能直接破坏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或膜内细胞骨架蛋白的稳定结构,而葡萄糖可能介导红细胞间的粘合。Triton X-100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溶解脂质和部分膜蛋白,一般认为其溶血作用的原理是Triton X-100分子可以插入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导致膜结构的破坏[2]。有研究表明Triton X-100对细胞磷脂膜具有双重作用,当浓度很低(0.0001-0.01%, v/v)时,Triton X-100能够抑制溶血,但当其浓度稍高时又将促进溶血[3]。

图2. 三种两性分子结合磷脂双分子层的可能机制(引自Arnold M. Katz等,1981)。

①. 膜膨胀;②. 钙离子置换;③. 环形分裂。

实验材料和试剂:

冷藏鸡血,0.85% NaCl溶液(鸡血红细胞等渗溶液),0.0085% 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对鸡血红细胞的等渗浓度为0.3mol/L),0.8mol/L丙三醇溶液(对鸡血红细胞的等渗浓度为0.3mol/L),6%葡萄糖溶液(对鸡血红细胞的等渗浓度为5%),2% Triton X-100溶液(对鸡血红细胞的等渗浓度为1.5%) 实验用具:

离心机,普通光学显微镜,带有刻度的10ml玻璃离心管,胶头滴管,普通玻片

实验步骤:

1. 取冷藏鸡血7ml于10ml玻璃离心管,向离心管中加入约3ml 0.85% NaCl溶液,以1000r/min离心5min。

2. 将离心后的上清液取出,加入与细胞沉淀等体积的0.85% NaCl溶液配成50%(v/v)鸡血红细胞悬液。

3. 取6支10ml玻璃离心管,分别加入0.85% NaCl溶液,0.0085% 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6%葡萄糖溶液和2% Triton X-100溶液各3ml。

4. 向上述溶液中滴加1-2滴50%鸡血红细胞悬液,轻摇混匀,取悬液进行显微观察,比较不同溶液处理后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并比较各试管中红细胞悬液的透明度,判断不同溶液中的溶血状态和速度。

2

实验结果:

图3. 不同溶液处理后鸡血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a. 0.85% 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细胞保持较正常形态,可见细胞核;b、c. 0.0085% NaCl溶液处理约1min后的红细胞,大部分细胞吸水胀破,小部分细胞胀大呈扁平球形(图中箭头所示);d. 0.0085% NaCl溶液处理约30min后的红细胞,此时几乎所有细胞已完全胀破;e、f、g. 0.8mol/L甲醇溶液处理约2min后的红细胞,部分细胞破裂,部分细胞仍保持完整形态(图中箭头所示);h. 0.8mol/L甲醇溶液处理约5min后的红细胞,多数细胞破损;i、j. 0.8mol/L丙三醇处理约20min后的红细胞,多数细胞未发生破裂,部分细胞边缘处产生液滴状“缺口”(图中箭头所示),系丙三醇进入细胞后未完全溶解导致;k. 0.8mol/L丙三醇溶液处理约40min后的红细胞,多数细胞形状怪异,或已破裂;l、m. 6%葡萄糖处理约15min后的红细胞,

细胞形态比较正常, 3

无破裂细胞,但细胞核突出(图中箭头所示),说明细胞正经历失水;n. 6%葡萄糖处理约60min后的红细胞,细胞形态比较正常,仍无破损细胞;o. 2% Triton溶液处理约2min后的红细胞,几乎所有细胞破裂,且溶液浑浊度较高,以致显微镜视野模糊,无法看清细胞轮廓。

图4. 不同溶液处理后离心管中鸡血红细胞悬液的透明情况比较。

0.85% NaCl溶液中细胞悬液的透明度在90min内无明显变化,长时间静置后离心管底部有细胞沉淀;0.0085% NaCl溶液处理后细胞悬液立即变澄清(小于30S),在所有悬浮液中透明度最高,说明发生了明显的溶血现象;0.8mol/L甲醇溶液处理的血红细胞悬液在约1min后即变得均一(无悬浮状细胞团),呈半透明状,其透明度高于等渗悬液(上图左数第一支离心管)但低于完全破碎液(上图左数第二支离心管),说明仍有部分细胞未发生破裂,这与显微观察结果相符;0.8mol/L丙三醇溶液处理60min后的红细胞悬液透明度介于等渗溶液与完全破碎液之间,说明细胞膜对丙三醇的通透速率比较慢,仍有部分部分血细胞未破裂;6%葡萄糖溶液中滴加50%红细胞悬液后发生凝血现象,悬液中有大量细胞凝集团,可能与葡萄糖介导的细胞凝集有关;2% Triton溶液中滴加红细胞悬液后无絮状细胞团悬浮物,但悬液透明度不高,介于等渗悬液和完全破碎液之间,其胶体状浑浊主要是由Triton溶解细胞膜后游离出的蛋白质大分子造成的。

表1. 不同溶液处理导致红细胞溶血的大致时间(以多于90%红细胞破裂为准)。

溶液

时间 0.85% NaCl >90min 0.0085% NaCl 60min 6%葡萄糖 >90min 2% Triton

本实验只着重考虑了不同溶液溶质分子跨膜的性质,事实上,溶液离子强度也是影响溶血的重点因素,因为离子强度的变化可能导致细胞膜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发生变化,进而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或导致细胞膜被表面活性剂溶解[4]。

甲醇除了可以迅速渗透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胀破,还可能直接参与破坏了细胞膜的结构。有研究表明甲醇的同系物乙醇能导致破坏细胞骨架蛋白,使细胞膜表面产生直径约十几埃的小孔并伴有K+外流[7, 8]。

丙三醇渗透进入红细胞的速度比甲醇小很多,而且有研究证明丙三醇渗透进入细胞的过程依赖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6, 9]。在实验显微观察中,丙三醇处理过的红细胞在30min内出现了贴近内膜的小液滴,30min后又几乎看不到小液滴存在,这可能与丙三醇较大的密度有关。

实验中有的小组在用6%葡萄糖溶液处理红细胞时发现红细胞会很快凝集,情况类似凝集素导致的红细胞凝集。在临床血液的保存中,葡萄糖可被用于红细胞的保存,虽然会对膜功能造成损害,但高浓度的葡萄糖(>4g/dl)确能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这与葡萄糖增加了溶液的同渗重摩有关[10]

。所以,根据实验现

4

象推测,造成红细胞凝集的可能原因是葡萄糖造成了细胞膜表面某些组分的糖化,进而诱导了某种凝集素介导的细胞膜粘连,也可能是高渗的葡萄糖溶液在不能很快破裂红细胞的情况下打破了红细胞内的离子平衡,渗出的阳离子介导了细胞之间的粘连。

非离子去污剂(Triton X-100等)常被用于膜蛋白的提取[3],这与其作用细胞膜的原理直接相关。有较早的研究发现Triton X-100处理后的血影细胞膜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正常血影膜的光滑表面和尖锐边缘会变成由浓密的网状结构[5]。由于破坏了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原先结合在细胞膜上的膜蛋白将失去有效支持物而脱离细胞膜,这是实验中Triton X-100作用后红细胞悬液变成胶体状浑浊的主要原因。

图5. 正常血影与Triton X-100处理后血影的电镜负染照片。(引自John Yu等,1973)。

⑥、⑦为正常血影电镜照片,血影膜具有光滑的表面和尖锐的边缘;⑧、⑨为Triton X-100处理后血影的电镜照片,显示血影膜磷脂分子层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照片比例尺为1μm。

参考文献:

[1]. W.H. Reinhart and S. Chien. Red cell rheology in stomatocyte – echinocyte transformation: Roles of cell geometry and cell shape. Blood 67, 1110–1117, 1986.

[2]. Arnold M. Katz and Frank C. Messineo. Lipid-membrane interactions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ischemic damage in the myocardium. Ciculation Reaserch, vol.48, No.1:1-16, Jan,1981.

[3]. Tragner, D and Csordas, A. Biphasic interaction of triton detergents with the erythrocyte membrane. Biochemical Journal 244, 605–609, 1987.

[4]. Shalel S, Streichman S, Marmur A. The mechanism of hemolysis by surfactants: effect of solution composition.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52(1):66-76, Aug 1, 2002.

[5]. John Yu, Donald A. Fischman and Theodore L. Steck Selective Solubilization of Proteins and Phospholipids From Red Blood Ceel Membranes by Nonionic Detergents. Journal of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 243-248, MAR, 1973.

[6]. Valeria Pallotta a, Gian Maria D'Amici a, Angelo D'Alessandro a, Roberto Rossetti b, Lello Zolla. Red blood cell processing for cryopreservation: from fresh blood to deglycerolization. Blood Cells, Molecules, and Diseases 48 226–232, 2012.

[7]. Chi LM, Wu WG. Mechanism of hemolysis of red blood cell mediated by ethanol. Biochim Biophys Acta.1062(1):46-50, Feb 11, 1991.

[8]. Zavodnik IB, Piletskaia TP, Stepuro II. Kinetics of ethanol-induced lysis of human erythrocytes. Biofizika.39(6):1033-9. Nov-Dec , 1994.

[9]. Y. Wang, K. Schulten, E. Tajkhorshid. What makes an aquaporin a glycerol channe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qpZ and GlpF. Structure, 13 (8), 1107–1118, 2005.

[10]. Guilherme Santos Duarte Lemos, Liandra Freitas Ma´rquez-Bernardes, Letı´cia Ramos Arvelos, Lara Ferreira Paraı´so, Nilson Penha-Silva. Influence of Glucose Concentration on the Membrane Stability of Human Erythrocytes.

Cell Biochem Biophys, 61:531–537, 2011.

5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鸡血红细胞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

姜政 2012/9/18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与不同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观察鸡血红细胞发生溶血时的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悬液通透性变化,理解溶血现象的机制和动态过程。

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生物膜,胞外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入细胞。通常,水分子,气体分子如C02、O2,脂溶性分子如甘油、维生素,有机小分子如乙醇、尿素等均通过自由扩散以渗透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最主要的单糖营养物质——葡萄糖以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在体外适宜浓度的盐溶液中,红细胞可保持等渗状态而维持正常形态,但当体外溶液中盐浓度过低时,细胞内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外渗透压,水分子将大量渗透进入红细胞,最终导致红细胞胀破,血红蛋白泄露,形成血红蛋白溶液,即发生溶血。在溶血过程中破裂的红细胞并不会完全失去正常红细胞的形态,有研究表明低渗导致的血红蛋白泄露是由红细胞表面形成的孔道造成的。此外,常造成溶血的因素还有速冻、机械力、生物或化学毒素等,某些等渗溶液由于细胞膜对不同种溶质通透性不同也可能发生溶血。一般把低渗溶液中发生溶血后,红细胞破裂留下的细胞结构被称为血影。

Stomatocytes Discocyte Echinocytes

图1. 口形红细胞,盘状红细胞和棘状红细胞之间的平衡(引自W.H. Reinhart等,1986)。

扫描电镜图从左到右依次为0.002Mm、0.1mM、0.5mM氯丙嗪处理的口形红细胞,正常盘状红细胞,7.5mM、30mM和120mM水杨酸钠处理的棘状红细胞。在左数第二幅电镜图中可以看到膨胀红细胞表面的孔洞。

不同分子渗透进入细胞的能力与分子的性质有关,按照相似相容原理,脂溶性分子易于穿过细胞膜,同时,小分子和非电性分子易于穿膜。因此,不同物质由于分子本身差异,渗透进入红细胞的原理不同,速度不同,导致溶血的时间也不同,因而可以用溶血时间作为衡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个指标。

本实验以鸡血红细胞为实验材料,分别以NaCl溶液、甲醇溶液、丙三醇溶液、葡萄糖溶液和Triton X-100溶液进行渗透处理。其中等渗和低渗NaCl溶液处理是为了得到正常形态的红细胞和迅速溶血的红细胞(血影),并作为实验的对照。甲醇、丙三醇和葡萄糖三种溶液浓度都高于鸡血红细胞的等渗浓度,三种分子的分子量依次递增且三种分子都可以通过渗透进入细胞,使细胞胀破,因此通过比较三种溶液溶血的时间可 1

以比较不同分子量有机分子进入红细胞的速度。甲醇和丙三醇除了可以渗透进入红细胞,还能直接破坏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或膜内细胞骨架蛋白的稳定结构,而葡萄糖可能介导红细胞间的粘合。Triton X-100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溶解脂质和部分膜蛋白,一般认为其溶血作用的原理是Triton X-100分子可以插入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导致膜结构的破坏[2]。有研究表明Triton X-100对细胞磷脂膜具有双重作用,当浓度很低(0.0001-0.01%, v/v)时,Triton X-100能够抑制溶血,但当其浓度稍高时又将促进溶血[3]。

图2. 三种两性分子结合磷脂双分子层的可能机制(引自Arnold M. Katz等,1981)。

①. 膜膨胀;②. 钙离子置换;③. 环形分裂。

实验材料和试剂:

冷藏鸡血,0.85% NaCl溶液(鸡血红细胞等渗溶液),0.0085% 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对鸡血红细胞的等渗浓度为0.3mol/L),0.8mol/L丙三醇溶液(对鸡血红细胞的等渗浓度为0.3mol/L),6%葡萄糖溶液(对鸡血红细胞的等渗浓度为5%),2% Triton X-100溶液(对鸡血红细胞的等渗浓度为1.5%) 实验用具:

离心机,普通光学显微镜,带有刻度的10ml玻璃离心管,胶头滴管,普通玻片

实验步骤:

1. 取冷藏鸡血7ml于10ml玻璃离心管,向离心管中加入约3ml 0.85% NaCl溶液,以1000r/min离心5min。

2. 将离心后的上清液取出,加入与细胞沉淀等体积的0.85% NaCl溶液配成50%(v/v)鸡血红细胞悬液。

3. 取6支10ml玻璃离心管,分别加入0.85% NaCl溶液,0.0085% 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6%葡萄糖溶液和2% Triton X-100溶液各3ml。

4. 向上述溶液中滴加1-2滴50%鸡血红细胞悬液,轻摇混匀,取悬液进行显微观察,比较不同溶液处理后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并比较各试管中红细胞悬液的透明度,判断不同溶液中的溶血状态和速度。

2

实验结果:

图3. 不同溶液处理后鸡血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a. 0.85% 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细胞保持较正常形态,可见细胞核;b、c. 0.0085% NaCl溶液处理约1min后的红细胞,大部分细胞吸水胀破,小部分细胞胀大呈扁平球形(图中箭头所示);d. 0.0085% NaCl溶液处理约30min后的红细胞,此时几乎所有细胞已完全胀破;e、f、g. 0.8mol/L甲醇溶液处理约2min后的红细胞,部分细胞破裂,部分细胞仍保持完整形态(图中箭头所示);h. 0.8mol/L甲醇溶液处理约5min后的红细胞,多数细胞破损;i、j. 0.8mol/L丙三醇处理约20min后的红细胞,多数细胞未发生破裂,部分细胞边缘处产生液滴状“缺口”(图中箭头所示),系丙三醇进入细胞后未完全溶解导致;k. 0.8mol/L丙三醇溶液处理约40min后的红细胞,多数细胞形状怪异,或已破裂;l、m. 6%葡萄糖处理约15min后的红细胞,

细胞形态比较正常, 3

无破裂细胞,但细胞核突出(图中箭头所示),说明细胞正经历失水;n. 6%葡萄糖处理约60min后的红细胞,细胞形态比较正常,仍无破损细胞;o. 2% Triton溶液处理约2min后的红细胞,几乎所有细胞破裂,且溶液浑浊度较高,以致显微镜视野模糊,无法看清细胞轮廓。

图4. 不同溶液处理后离心管中鸡血红细胞悬液的透明情况比较。

0.85% NaCl溶液中细胞悬液的透明度在90min内无明显变化,长时间静置后离心管底部有细胞沉淀;0.0085% NaCl溶液处理后细胞悬液立即变澄清(小于30S),在所有悬浮液中透明度最高,说明发生了明显的溶血现象;0.8mol/L甲醇溶液处理的血红细胞悬液在约1min后即变得均一(无悬浮状细胞团),呈半透明状,其透明度高于等渗悬液(上图左数第一支离心管)但低于完全破碎液(上图左数第二支离心管),说明仍有部分细胞未发生破裂,这与显微观察结果相符;0.8mol/L丙三醇溶液处理60min后的红细胞悬液透明度介于等渗溶液与完全破碎液之间,说明细胞膜对丙三醇的通透速率比较慢,仍有部分部分血细胞未破裂;6%葡萄糖溶液中滴加50%红细胞悬液后发生凝血现象,悬液中有大量细胞凝集团,可能与葡萄糖介导的细胞凝集有关;2% Triton溶液中滴加红细胞悬液后无絮状细胞团悬浮物,但悬液透明度不高,介于等渗悬液和完全破碎液之间,其胶体状浑浊主要是由Triton溶解细胞膜后游离出的蛋白质大分子造成的。

表1. 不同溶液处理导致红细胞溶血的大致时间(以多于90%红细胞破裂为准)。

溶液

时间 0.85% NaCl >90min 0.0085% NaCl 60min 6%葡萄糖 >90min 2% Triton

本实验只着重考虑了不同溶液溶质分子跨膜的性质,事实上,溶液离子强度也是影响溶血的重点因素,因为离子强度的变化可能导致细胞膜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发生变化,进而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或导致细胞膜被表面活性剂溶解[4]。

甲醇除了可以迅速渗透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胀破,还可能直接参与破坏了细胞膜的结构。有研究表明甲醇的同系物乙醇能导致破坏细胞骨架蛋白,使细胞膜表面产生直径约十几埃的小孔并伴有K+外流[7, 8]。

丙三醇渗透进入红细胞的速度比甲醇小很多,而且有研究证明丙三醇渗透进入细胞的过程依赖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6, 9]。在实验显微观察中,丙三醇处理过的红细胞在30min内出现了贴近内膜的小液滴,30min后又几乎看不到小液滴存在,这可能与丙三醇较大的密度有关。

实验中有的小组在用6%葡萄糖溶液处理红细胞时发现红细胞会很快凝集,情况类似凝集素导致的红细胞凝集。在临床血液的保存中,葡萄糖可被用于红细胞的保存,虽然会对膜功能造成损害,但高浓度的葡萄糖(>4g/dl)确能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这与葡萄糖增加了溶液的同渗重摩有关[10]

。所以,根据实验现

4

象推测,造成红细胞凝集的可能原因是葡萄糖造成了细胞膜表面某些组分的糖化,进而诱导了某种凝集素介导的细胞膜粘连,也可能是高渗的葡萄糖溶液在不能很快破裂红细胞的情况下打破了红细胞内的离子平衡,渗出的阳离子介导了细胞之间的粘连。

非离子去污剂(Triton X-100等)常被用于膜蛋白的提取[3],这与其作用细胞膜的原理直接相关。有较早的研究发现Triton X-100处理后的血影细胞膜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正常血影膜的光滑表面和尖锐边缘会变成由浓密的网状结构[5]。由于破坏了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原先结合在细胞膜上的膜蛋白将失去有效支持物而脱离细胞膜,这是实验中Triton X-100作用后红细胞悬液变成胶体状浑浊的主要原因。

图5. 正常血影与Triton X-100处理后血影的电镜负染照片。(引自John Yu等,1973)。

⑥、⑦为正常血影电镜照片,血影膜具有光滑的表面和尖锐的边缘;⑧、⑨为Triton X-100处理后血影的电镜照片,显示血影膜磷脂分子层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照片比例尺为1μm。

参考文献:

[1]. W.H. Reinhart and S. Chien. Red cell rheology in stomatocyte – echinocyte transformation: Roles of cell geometry and cell shape. Blood 67, 1110–1117, 1986.

[2]. Arnold M. Katz and Frank C. Messineo. Lipid-membrane interactions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ischemic damage in the myocardium. Ciculation Reaserch, vol.48, No.1:1-16, Jan,1981.

[3]. Tragner, D and Csordas, A. Biphasic interaction of triton detergents with the erythrocyte membrane. Biochemical Journal 244, 605–609, 1987.

[4]. Shalel S, Streichman S, Marmur A. The mechanism of hemolysis by surfactants: effect of solution composition.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52(1):66-76, Aug 1, 2002.

[5]. John Yu, Donald A. Fischman and Theodore L. Steck Selective Solubilization of Proteins and Phospholipids From Red Blood Ceel Membranes by Nonionic Detergents. Journal of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 243-248, MAR, 1973.

[6]. Valeria Pallotta a, Gian Maria D'Amici a, Angelo D'Alessandro a, Roberto Rossetti b, Lello Zolla. Red blood cell processing for cryopreservation: from fresh blood to deglycerolization. Blood Cells, Molecules, and Diseases 48 226–232, 2012.

[7]. Chi LM, Wu WG. Mechanism of hemolysis of red blood cell mediated by ethanol. Biochim Biophys Acta.1062(1):46-50, Feb 11, 1991.

[8]. Zavodnik IB, Piletskaia TP, Stepuro II. Kinetics of ethanol-induced lysis of human erythrocytes. Biofizika.39(6):1033-9. Nov-Dec , 1994.

[9]. Y. Wang, K. Schulten, E. Tajkhorshid. What makes an aquaporin a glycerol channe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qpZ and GlpF. Structure, 13 (8), 1107–1118, 2005.

[10]. Guilherme Santos Duarte Lemos, Liandra Freitas Ma´rquez-Bernardes, Letı´cia Ramos Arvelos, Lara Ferreira Paraı´so, Nilson Penha-Silva. Influence of Glucose Concentration on the Membrane Stability of Human Erythrocytes.

Cell Biochem Biophys, 61:531–537, 2011.

5


相关内容

  •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探究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活动目标 1.进行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2.说明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 背景资料 1.相关知识 (1)扩散现象如果在蔗糖浓溶液中加入清水,水分子就会进入蔗糖分子之间,直到水分子和蔗糖分子在整个体系中均匀分布为止.像这样,一种物质 ...

  • 细胞实验指导
  •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材料 (详见实验参考书) 生物绘图法 ----绘.标.注 (1) 合理布局画图以前,先估计一下要画的图占多大面积,不可太大,也不要过小.图在纸上的位置,要安排得当,不应过于偏向一边. (2) 先绘草图画图的时候,先把铅笔(一般用2H 或3H 的绘图和文字一律用3H 铅笔) 削尖,在 ...

  • 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电导法)
  •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 响 (电导法)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 实验原理和目的 原理: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 如高温或低温,干旱.盐渍.病原菌侵染后,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 ...

  • 高中生物复习点
  • 2012年高考考试 大纲及其变化解读(新课标) 生 物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

  • 高二生物笔记整理默写版
  • 第一章 走近生命科学 第一节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1.生命科学发展阶段 (1)描述法和比较法生物学阶段 我国古代:<诗经>--诗歌总集:贾思勰<齐民要素>--农书:李时珍<本草纲目>--药书. 国外: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生物研究进入水平:1 ...

  • 动物组织及解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 动物组织及解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组织及解剖学Tissues and anatomy of animal 课程编码:131318421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数:42 课内实验时数:18 学分:2.5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 适用专业:动植物检疫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

  • 医学细胞生物学讲义
  • 实验一 细胞器的活体染色与观察 线粒体活体染色与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细胞器活体荧光标记技术. 2.观察和了解活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结构与分布特点. 实验原理 对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研究历来是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内容.活体染色是指使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着色但对其又无毒害作用的一种染色方法.它的目的是显 ...

  • 稳态概念的构建
  • 新课标<稳态与环境>模块研究结题论文 稳态概念的构建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分为三个模块:<分子与细胞>模块生命的物质性观点.系统论观点比较突出:<遗传与进化>模块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变与不变相统一的观点比较突出:<稳态与环境>模块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

  •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第Ⅰ卷50分,第Ⅱ卷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前的答题栏内.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