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课外阅读的森林

  新学期伊始,伴着油墨香味的书本发下来了,《新语文》又一次如约而至。作为指定的课外必读书目,从好奇到喜欢,每每捧起它,就是一次愉悦的精神之旅。   我执教的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如何指导他们学会阅读一直是横亘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仅靠课内资源是不够的,自由而广泛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要。为此,我也曾不遗余力地作过推荐。现在,有了系统的《新语文读本小学卷》,就可以依托它,引领班级学生走进这片课外阅读的森林,沐浴书香,在文字中漫游、成长……   一、读书前的目标先行   自由阅读课外书是享受,高年级能做到边读边思更是阅读能力的提升,圈、划、写感受点评……就是书海漫游时与文字的沟通、交流。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开学初,刚拿到《新语文》,我就领着孩子们在扉页内写下这样一句话:圈圈画画的线条是我思想的舞蹈;密密麻麻的文字是我成长的记录。以此作为他们阅读文章、品味文字的先行目标!及至第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上,我细致地跟孩子们娓娓而谈:怎样在读书时发现“亮眼”的好词,如何在品文时感受耐人寻味的佳句,心有戚戚时怎样在书旁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掩卷而思时如何在文末写下个人的读文见解……一席话谈罢,我送给学生一首小诗,请他们摘抄在《读书笔记》本的第一页:带一本书远游,思作帆,笔作桨,划动生命之舟,前进。   二、读书时的范例引路   知道该做什么和具体怎么去做,这显然是两个阶段。学生隐隐约约地知道要如何读书了,但实际的读书过程中,会做到、做好吗?这时就需要初始阶段的“领一领”了。老师为了解全班“原生态”读书水平,先常规地布置出读书要求:静心阅读某篇文章,圈出好词,划出佳句,在书旁写下你的感受和点评。数日后,交上来的《新语文》有圈划有点评,水平参差不齐。这是正常的。我整理一下,就从他们的圈划、点评入手:   “亮眼”的词――要圈出那些凝练、富有概括力的。如“身上汗涔涔的”“汗涔涔”很是形象。“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里面的“众目睽睽”“狼狈”形容当时场面,刻画形态多么精彩!“窗里刚好摆了几本慕名已久而无缘一读的名著”,这“慕名已久”“无缘一读”可不写出了书的名气和“我”的向往吗?   “耐读”的佳句――1.注意那些描写绘声绘色的。神态:“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心理:“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动作:“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呦,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2.意味深长、点明中心的。如“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这些都是值得圈划的好词佳句,可以用加点、加小圆圈、注小三角、划直线、波浪线、双横线等等方式自由地边读边动笔。直至阅读时欣然有感悟,提笔写随想了。   1.可以是对文中某处的思考理解 如宋漾读《祖母》时点评――祖母为什么会对干枯的玫瑰花流泪微笑?我认为她是在回忆年轻时美好的感情。徐志洋读《窃读记》时点评――为什么作者看见书店里挤满顾客便安心了呢?因为她无力购买图书,只能偷偷地去看,人多了,就没人注意她了。再如文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片段:“他欣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人怔怔地望着细细的朝阳而落泪。”学生蒋寒叶点评――母亲此时为什么要哭?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是为孩子能自己去上学而感动。学生用设问的句式自问自答,先要敏感地留心到这处细节,再要自己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后理解了作者内心,才能写出对这处片段的新体会,轻扬着阅读思考的喜悦。   2.可以是读完全文后的评论 解心睿读《在音响的森林中徘徊》后写道――一架旧钢琴打开了克里斯多夫的音乐之门,一群音符串连起他的音乐之梦。也许克里斯多夫长大后会从事其他职业,但他永远记得音乐给他的体验。徐志洋读《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后写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相信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去学习。可他们大都满怀担忧,担忧你的安全,担忧你的成绩,担忧你的品德……可有多少孩子能够看到这担忧中父母对你浓浓的爱呢?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会有些画面留在脑中,会有些形象、情感留在心中,在文末写全文总评时可以谈情节感受,可以谈主人公印象,可以谈你读出的“中心”。   3.可以是围绕题目的审视 杨茜读《回忆饥饿》在课题旁写――回忆饥饿,也回忆起了过去的往事,回忆起了难忘的人。“我”的回忆中饥饿是一张血盆大口,在吞食“我”的精力和身体。蒋寒叶读《感激》后回首题目――当盲人失明前记忆中的村庄是多么美的景,而现在眼已瞎,景已换,盲人仍沉浸在过去的美梦中。如果狠心提醒,就打破他的回忆。旅行者选择了没有说出真相,也许这就是对旅行者对盲人的最大的“感激”。通读全文后,往往会对题目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想一想,写一写,自己也能知道以后怎样给文章设计好题目。   三、读书后的激励机制   教会学生怎么边读边思考,勤于圈划后,就必须用机制保证读书这件事以常态进行。我班每周读书交流一次,读书要求一旦布置就收上来批改,当众评讲优秀的“读书感受和点评”,传阅精彩的写满感受的《新语文》。我的批改方式是在阅读好的文章旁盖鲜艳的小红花,我笑称为“让思想开花”,不要让“心田荒芜”。读书是细水长流、循序渐进的慢活儿,读课外书是带领学生们漫步于精神天地,心灵在书中交会,情感在书中交融。捧起《新语文》,在春晨秋夕,在窗前灯下,我愿和孩子们共同走进这片课外阅读的森林,享受在文字间徜徉的惬意。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新学期伊始,伴着油墨香味的书本发下来了,《新语文》又一次如约而至。作为指定的课外必读书目,从好奇到喜欢,每每捧起它,就是一次愉悦的精神之旅。   我执教的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如何指导他们学会阅读一直是横亘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仅靠课内资源是不够的,自由而广泛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要。为此,我也曾不遗余力地作过推荐。现在,有了系统的《新语文读本小学卷》,就可以依托它,引领班级学生走进这片课外阅读的森林,沐浴书香,在文字中漫游、成长……   一、读书前的目标先行   自由阅读课外书是享受,高年级能做到边读边思更是阅读能力的提升,圈、划、写感受点评……就是书海漫游时与文字的沟通、交流。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开学初,刚拿到《新语文》,我就领着孩子们在扉页内写下这样一句话:圈圈画画的线条是我思想的舞蹈;密密麻麻的文字是我成长的记录。以此作为他们阅读文章、品味文字的先行目标!及至第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上,我细致地跟孩子们娓娓而谈:怎样在读书时发现“亮眼”的好词,如何在品文时感受耐人寻味的佳句,心有戚戚时怎样在书旁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掩卷而思时如何在文末写下个人的读文见解……一席话谈罢,我送给学生一首小诗,请他们摘抄在《读书笔记》本的第一页:带一本书远游,思作帆,笔作桨,划动生命之舟,前进。   二、读书时的范例引路   知道该做什么和具体怎么去做,这显然是两个阶段。学生隐隐约约地知道要如何读书了,但实际的读书过程中,会做到、做好吗?这时就需要初始阶段的“领一领”了。老师为了解全班“原生态”读书水平,先常规地布置出读书要求:静心阅读某篇文章,圈出好词,划出佳句,在书旁写下你的感受和点评。数日后,交上来的《新语文》有圈划有点评,水平参差不齐。这是正常的。我整理一下,就从他们的圈划、点评入手:   “亮眼”的词――要圈出那些凝练、富有概括力的。如“身上汗涔涔的”“汗涔涔”很是形象。“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里面的“众目睽睽”“狼狈”形容当时场面,刻画形态多么精彩!“窗里刚好摆了几本慕名已久而无缘一读的名著”,这“慕名已久”“无缘一读”可不写出了书的名气和“我”的向往吗?   “耐读”的佳句――1.注意那些描写绘声绘色的。神态:“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心理:“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动作:“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呦,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2.意味深长、点明中心的。如“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这些都是值得圈划的好词佳句,可以用加点、加小圆圈、注小三角、划直线、波浪线、双横线等等方式自由地边读边动笔。直至阅读时欣然有感悟,提笔写随想了。   1.可以是对文中某处的思考理解 如宋漾读《祖母》时点评――祖母为什么会对干枯的玫瑰花流泪微笑?我认为她是在回忆年轻时美好的感情。徐志洋读《窃读记》时点评――为什么作者看见书店里挤满顾客便安心了呢?因为她无力购买图书,只能偷偷地去看,人多了,就没人注意她了。再如文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片段:“他欣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人怔怔地望着细细的朝阳而落泪。”学生蒋寒叶点评――母亲此时为什么要哭?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是为孩子能自己去上学而感动。学生用设问的句式自问自答,先要敏感地留心到这处细节,再要自己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后理解了作者内心,才能写出对这处片段的新体会,轻扬着阅读思考的喜悦。   2.可以是读完全文后的评论 解心睿读《在音响的森林中徘徊》后写道――一架旧钢琴打开了克里斯多夫的音乐之门,一群音符串连起他的音乐之梦。也许克里斯多夫长大后会从事其他职业,但他永远记得音乐给他的体验。徐志洋读《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后写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相信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去学习。可他们大都满怀担忧,担忧你的安全,担忧你的成绩,担忧你的品德……可有多少孩子能够看到这担忧中父母对你浓浓的爱呢?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会有些画面留在脑中,会有些形象、情感留在心中,在文末写全文总评时可以谈情节感受,可以谈主人公印象,可以谈你读出的“中心”。   3.可以是围绕题目的审视 杨茜读《回忆饥饿》在课题旁写――回忆饥饿,也回忆起了过去的往事,回忆起了难忘的人。“我”的回忆中饥饿是一张血盆大口,在吞食“我”的精力和身体。蒋寒叶读《感激》后回首题目――当盲人失明前记忆中的村庄是多么美的景,而现在眼已瞎,景已换,盲人仍沉浸在过去的美梦中。如果狠心提醒,就打破他的回忆。旅行者选择了没有说出真相,也许这就是对旅行者对盲人的最大的“感激”。通读全文后,往往会对题目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想一想,写一写,自己也能知道以后怎样给文章设计好题目。   三、读书后的激励机制   教会学生怎么边读边思考,勤于圈划后,就必须用机制保证读书这件事以常态进行。我班每周读书交流一次,读书要求一旦布置就收上来批改,当众评讲优秀的“读书感受和点评”,传阅精彩的写满感受的《新语文》。我的批改方式是在阅读好的文章旁盖鲜艳的小红花,我笑称为“让思想开花”,不要让“心田荒芜”。读书是细水长流、循序渐进的慢活儿,读课外书是带领学生们漫步于精神天地,心灵在书中交会,情感在书中交融。捧起《新语文》,在春晨秋夕,在窗前灯下,我愿和孩子们共同走进这片课外阅读的森林,享受在文字间徜徉的惬意。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相关内容

  • 徜徉在课外阅读的森林中
  • 新学期伊始,伴着油墨香味的书本发下来了,<新语文>又一次如约而至.作为指定的课外必读书目,从好奇到喜欢,每每捧起它,都是一次次愉悦的精神之旅.但如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一直是横亘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自由阅读课外书是享受,高年级学生能做到边读边思,更是阅读能力的提升,圈.画.写感受点评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 (一) 还 魂 草 大巴山的槲枥树林里,有撑着小伞的蘑菇,有支着耳朵的木耳, 还有一种小草,大家叫它还(hái huán)魂草. . 走进密密的槲枥树林,温润的沃土上铺着一叠厚厚的落叶,从叶 缝(féng fèng)间筛下的光斑,yìng( )在落叶上,像 ...

  • 小学低段课外阅读教案
  • 第一课时:<童话森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童话森林>的内容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描写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为主角的小童话故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接受知识的灌溉,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积累 ...

  • 一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 一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阅读写动物的小童话 阅读内容:<少先队员> "童话森林"部分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2.通过阅读描写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为主角的小童话故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接受知识的灌溉,感受语言 ...

  • 三四年级课外阅读书目
  • 三.四年级课外阅读 书目推荐 儿童文学类 1.让太阳长上翅膀 2.踢拖踢拖小红鞋 3.三个吃冰激凌大王 4.动物智慧故事 5.动物亲情故事 6.动物神勇故事 7.机器人卡卡 8.快乐的芭蕉扇 9.红线的心愿 10.面包狼 11.芦芦 12.永远的蓓蕾 13.一双鞋能走多远 14.阳光下的湖 15.要 ...

  • 浅议如何有效开展校本阅读课
  • 摘要:校本阅读课程是由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旨在通过教师选取合适的阅读文本,运用有效的教学形式,建立多元的阅读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教师要有效开展校本阅读课,充分发挥阅读课的最大功效,让学生把阅读的热情保持到课外,把阅读的习惯运用到课外,让阅读成为学生一生的伴侣! 关键词: ...

  • 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一答案
  • 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一答案 一粒种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他有点儿 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问蚯蚓: 外边是什么声音?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边去.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 ...

  • [白雪公主]教学设计(何湘维)
  • <白雪公主>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白雪公主>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顺着继母四次设计陷害白雪公主展开,白雪公主善良却不辨敌友:单纯却挡不住诱惑:受到朋友救助却不重视忠告:致使三次上当受骗,屡陷死境.故事告诉少年儿童要不受诱惑,分清敌友,保护自己,发展自己. [教学目 ...

  • 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2
  • <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 一.导读目标 1.了解本书的概况,写了那些动物 2.了解作者及其对著作的态度. 3.探讨一些读书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到目前为止都读过那些书啊? 生:<海伦.凯勒>.<上下五千年><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