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三)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三

一、判断题(40题)

1.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

2. “成均”、“庠”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

3. 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

4. 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而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

5. 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予内容可以分为经馆和小学两类。( )

6. 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

7. 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观点。( )

8. 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

9. 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

10. 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

11. 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

12. 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来塑造,更重要的是要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

13. 自治教育体现了“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

14. 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都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讲的“中学”与“西学”基本相同。( )

15. 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四育”说更趋于合理。( )

16. 学生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条件。( )

17. 教师行为的真正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 )

18. 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

19. 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

20.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

21. 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所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

22. 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

23. 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

24. 学科课程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组织而成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按学科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与体系组织成的课程。( )

25. 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 )

26. “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学习。( )

27. 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

28. 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在学校进行的自学不是教学活动。( )

29.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不应该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

30. 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

31. 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奖励,而避免采用处罚的方式。( )

32. 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

33.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的规律,它提示教育者在德育工作中应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来进行。( )

34.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于受到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决定的。( )

35. 强调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这并不否定其他德育途径的重要性。( )

36. 学校管理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和反馈机构。( )

37. 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

38. 正确的集体舆论标志着班级成员在自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

39. 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是对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

40. 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功能。( )

二、单项选择题(40题)

1. 私塾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 )。

A. 识字学习 B. 音乐学习 C. 绘画学习 D. 算术学习

2. 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 )。

A. 天文学习 B. 技术学习 C. 儒家经学学习 D. “射”与“御”的学习

3. 书院的官学化倾向始于(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明朝 D. 清朝

4. 全国各地的书院分别改为中小学堂是在(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明朝 D. 清朝

5. “六艺”中的“礼”为( )教育内容。

A. 艺术 B. 基础文化知识 C. 文字 D. 政治伦理

6. 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 )目标的具体内容。

A. 态度与价值观 B. 技能 C. 知识 D. 行动

7. 哲学家( )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A. 柏拉图 B. 康德 C. 亚里士多德 D. 苏格拉底

8.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

A. 遗传 B. 家庭环境 C. 学校教育 D. 社会环境

9. 青少年儿童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 )。

A. 五六岁之间 B. 七八岁之间 C. 三四岁之间 D. 十一二岁之间

10. ( )是一个人的启蒙时期,个体开始主动地认识自己及周围世界。

A. 童年期 B. 婴儿期 C. 乳儿期 D. 幼儿期

11. 以下关于“自治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

B. 它有助于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承担责任

C. 它是学生学会运用自由的根本手段

D. 自治教育是不需要纪律约束的教育

12. 关于我国古代教育的教育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

A. 以道德教育为轴心 B. 强调“明人伦”、“明礼”

C. 主要反映在儒家教育思想中 D. 重视个别教育和个性发展

13. 在中国近代学者中,最早专门论述设立教育目的重要性的是( )。

A. 严复 B. 龚自珍 C. 张之洞 D. 梁启超

14. 借鉴英国学者斯宾塞的教育思想,首先倡导对学生进行体育、智育与德育的我国学者是( )。

A. 梁启超 B. 严复 C. 魏源 D. 康有为

15. 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教育目的思想的表述是( )。

A.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相关表述

B.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相关表述

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相关表述

D.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相关表述

16. 教师的专业成熟最终反映在( )。

A. 班集体的培养 B. 对教育工作的认同程度

C. 对教育工作理解认识处于稳定状态 D. 对完成所担任工作的努力

17. 持建构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华生 B. 皮亚杰 C. 布鲁纳 D. 班杜拉

18.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识发展( )。

A. 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 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C. 语言和运算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 D. 能够根据经验提出预见和假说

19. 研究表明,大致30%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的认识方式属于( )。

A. 沉思型 B. 复合型 C. 发散型 D. 冲动型

20. ( )权利是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本保障。

A. 参加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B. 获得公正评价权

C. 获得奖学金权 D. 获得申诉或诉讼权

21. 关于儿童的心理经验与学科中所包含的逻辑经验的关系,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逻辑的经验是由心理的经验发展而来的

B. 二者是一个动手与动脑的关系

C. 同一生长过程的起点和终点

D. 逻辑的经验是运用抽象与概括的手段,将心理的经验加以系统化、条理化的结果

22. 下列各种课程类型中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是( )。

A. 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融合而成的生物学课程 B. 环境教育课程

C. 活动课程 D. 中学数学课程

23. 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隐性课程”这一学术概念的是( )。

A. (美)杜威 B. (美)克伯屈 C. (美)杰克逊 D. (美)阿普尔

24. 下列描述与隐性课程无关的是( )。

A. 美国学者杜威所讲的“附带学习”

B. 班级生活中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结构对促进社会化的影响

C. 课程知识负载着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以隐含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

D. 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生活中,有意无意之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

25. 提出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美)杜威 B. (美)布鲁纳 C. (英)斯腾豪斯 D. (美)泰勒

26. 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衡量教师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这是(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7. 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8. 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因素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这是(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9. 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 )是中心环节。

A. 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 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 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 检查和巩固知识

30. 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实施教学,这是( )原则要求的。

A. 理论联系实际 B.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C.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D.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1. 对学生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主要属于( )的教育内容。

A. 爱国主义教育 B. 道德教育 C. 民主与法制教育 D. 集体主义教育

32. 教师吸引学生参与制定纪律条文,使学生负有责任感,这是实施( )的要求。

A. 自觉纪律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理想教育 D. 道德教育

33. 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

A.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 B. 教育者和德育内容的矛盾

C. 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 D.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4.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反映了德育的( )规律。

A. 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B. 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C. 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D. 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35.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

A. 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 知比行重要 C. 行比知重要 D. 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36. 关于操作测验,以下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

A. 它是一种非文字测验

B. 它主要通过观察被试实际的操作行为表现来进行评价

C. 这种评价主要用来检验被试将知识、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D. 操作测验只适用于动作技能的评价

37. 我国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的是( )。

A. 校长负责制 B. 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 党支部负责制 D. 民主集中制

38. 以下各类评价形式中,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 )。

A. 新课程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的摸底测验 B. 课堂提问 C. 课程结业考试 D. 升学考试

39. 以下关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较中,不恰当的是( )。

A. 形成性评价是多次性的,终结性评价则是一次性的

B. 形成性评价往往与教学过程合而为一,终结性评价则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C. 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往往是正式的评价

D.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外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40. 以下关于纸笔测验中主观式题目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 允许学生自由作答,自由做出反应

B. 命题比较简单,比较省时

C. 能够较好地用来检测学生高水平的认知能力,能较为清晰地反映被试的思维过程或解题过程

D. 给被试提供了猜测答案的机会

三、多项选择题(20题)

1. 学校教育概念的几个基本内涵是( )。

A. 教育发展受社会制约 B. 教育发展受到受教育者制约 C. 教育具有不同层级、结构

D. 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这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重要标志

2. 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分为( )几种。

A. 官学 B. 私学 C. 书院 D. 大学

3. 我国古代的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 )几种形式。

A. 察举制 B. 推荐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4. 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 )。

A. 取消等级教育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 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

C. 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 D. 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

5. 教育平等的含义包括( )。

A. 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社会化 B. 教育权利平等

C. 教育机会均等 D. 差别对待原则

6.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 )。

A. 自然环境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 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C.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政治的可持续发展

7.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从它产生与兴起的历史背景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A.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B.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C. 近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8.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从它产生与兴起的历史背景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A. 社群主义哲学 B. 国家主义思潮 C. 极权主义运动 D. 科学技术的发展

9. 在教育目的观上,具有社会本位论倾向的教育学者有( )。

A. (法)涂尔干 B. (英)罗素 C. (德)凯兴斯坦纳 D. (意)秦梯利

10. 新教师的入职辅导,主要通过( )进行。

A. 安排一个有序的计划 B. 请有经验的导师进行指导

C.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D. 定期到师范院校学习

11. 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履行教师聘约的义务包括( )。

A.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B. 忠实执行教育方针,努力实现教育目的

C. 遵守教育规章制度,努力工作 D. 履行学校聘任合同规定的各项聘约,完成教学任务

12.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 )。

A. 教育学 B. 管理学 C. 心理学 D. 学科教学法

13. 学生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在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别,针对这种差别所作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主要是学术型知识,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主要是实践型知识

B. 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往往是外显的公共知识,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往往是内隐的个人知识

C. 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往往是无活力的知识,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往往是有活力的知识

D. 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远离行动,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从不远离行动

14. 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 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 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 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15. 设置综合课程的合理性或内在依据在于( )。

A. 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这是人类知识发展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趋势

B. 有利于消除学生孤立地看待各门学科知识的倾向,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世界观

C. 有利于学生探索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发现新知识

D. 有助于开阔学生认知视野,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综合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16. 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 )。

A. 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 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 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 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17. 教学的任务是( )。

A. 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B.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C.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8. 教学过程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 )。

A. 间接性 B. 目的性 C. 引导性 D. 简捷性

19. 德育目标的确定受到( )制约。

A. 社会发展因素中的政治思想道德要求 B. 教师的德育水平

C. 社会发展因素中的生产力 D. 德育对象的发展状况

20. 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教师需要( )。

A. 建立培养一个健全的班集体 B. 通过集体的实践活动来进行

C. 注意非正式群体的引导 D. 正面教育为主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三 答案

一、判断(4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二、单项选择题(40题)

1.A ;2.C ;3.B ;4.D ;5.D ;6.B ;7.B ;8.C ;9.A ;10.B ;11.D ;12.D ;13.D ;14.B ;15.A ;16.A ;

17.B ;18.C ;19.D ;20.A ;21.B ;22.D ;23.C ;24.D ;25.D ;26.D ;27.B ;28.C ;29.B ;30.C ;31.B ;

32.A ;33.D ;34.C ;35.A ;36.D ;37.A ;38.B ;39.C ;40.D

三、多项选择题(20题)

1.ABD ;2.ABC ;3.ACD ;4.ABD ;5.BCD ;6.AC ;7.ABCD ;8.BC ;9.ACD ;10.ABC ;11.BCD ;

12.ACD ;13.ABCD ;14.ABC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CD ;19.ACD ;20.ABC ;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三 结束)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三

一、判断题(40题)

1.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

2. “成均”、“庠”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

3. 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

4. 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而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

5. 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予内容可以分为经馆和小学两类。( )

6. 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

7. 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观点。( )

8. 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

9. 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

10. 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

11. 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

12. 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来塑造,更重要的是要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

13. 自治教育体现了“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

14. 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都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讲的“中学”与“西学”基本相同。( )

15. 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四育”说更趋于合理。( )

16. 学生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条件。( )

17. 教师行为的真正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 )

18. 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

19. 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

20.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

21. 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所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

22. 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

23. 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

24. 学科课程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组织而成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按学科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与体系组织成的课程。( )

25. 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 )

26. “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学习。( )

27. 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

28. 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在学校进行的自学不是教学活动。( )

29.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不应该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

30. 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

31. 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奖励,而避免采用处罚的方式。( )

32. 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

33.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的规律,它提示教育者在德育工作中应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来进行。( )

34.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于受到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决定的。( )

35. 强调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这并不否定其他德育途径的重要性。( )

36. 学校管理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和反馈机构。( )

37. 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

38. 正确的集体舆论标志着班级成员在自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

39. 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是对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

40. 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功能。( )

二、单项选择题(40题)

1. 私塾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 )。

A. 识字学习 B. 音乐学习 C. 绘画学习 D. 算术学习

2. 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 )。

A. 天文学习 B. 技术学习 C. 儒家经学学习 D. “射”与“御”的学习

3. 书院的官学化倾向始于(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明朝 D. 清朝

4. 全国各地的书院分别改为中小学堂是在(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明朝 D. 清朝

5. “六艺”中的“礼”为( )教育内容。

A. 艺术 B. 基础文化知识 C. 文字 D. 政治伦理

6. 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 )目标的具体内容。

A. 态度与价值观 B. 技能 C. 知识 D. 行动

7. 哲学家( )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A. 柏拉图 B. 康德 C. 亚里士多德 D. 苏格拉底

8.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

A. 遗传 B. 家庭环境 C. 学校教育 D. 社会环境

9. 青少年儿童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 )。

A. 五六岁之间 B. 七八岁之间 C. 三四岁之间 D. 十一二岁之间

10. ( )是一个人的启蒙时期,个体开始主动地认识自己及周围世界。

A. 童年期 B. 婴儿期 C. 乳儿期 D. 幼儿期

11. 以下关于“自治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

B. 它有助于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承担责任

C. 它是学生学会运用自由的根本手段

D. 自治教育是不需要纪律约束的教育

12. 关于我国古代教育的教育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

A. 以道德教育为轴心 B. 强调“明人伦”、“明礼”

C. 主要反映在儒家教育思想中 D. 重视个别教育和个性发展

13. 在中国近代学者中,最早专门论述设立教育目的重要性的是( )。

A. 严复 B. 龚自珍 C. 张之洞 D. 梁启超

14. 借鉴英国学者斯宾塞的教育思想,首先倡导对学生进行体育、智育与德育的我国学者是( )。

A. 梁启超 B. 严复 C. 魏源 D. 康有为

15. 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教育目的思想的表述是( )。

A.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相关表述

B.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相关表述

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相关表述

D.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相关表述

16. 教师的专业成熟最终反映在( )。

A. 班集体的培养 B. 对教育工作的认同程度

C. 对教育工作理解认识处于稳定状态 D. 对完成所担任工作的努力

17. 持建构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华生 B. 皮亚杰 C. 布鲁纳 D. 班杜拉

18.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识发展( )。

A. 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 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C. 语言和运算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 D. 能够根据经验提出预见和假说

19. 研究表明,大致30%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的认识方式属于( )。

A. 沉思型 B. 复合型 C. 发散型 D. 冲动型

20. ( )权利是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本保障。

A. 参加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B. 获得公正评价权

C. 获得奖学金权 D. 获得申诉或诉讼权

21. 关于儿童的心理经验与学科中所包含的逻辑经验的关系,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逻辑的经验是由心理的经验发展而来的

B. 二者是一个动手与动脑的关系

C. 同一生长过程的起点和终点

D. 逻辑的经验是运用抽象与概括的手段,将心理的经验加以系统化、条理化的结果

22. 下列各种课程类型中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是( )。

A. 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融合而成的生物学课程 B. 环境教育课程

C. 活动课程 D. 中学数学课程

23. 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隐性课程”这一学术概念的是( )。

A. (美)杜威 B. (美)克伯屈 C. (美)杰克逊 D. (美)阿普尔

24. 下列描述与隐性课程无关的是( )。

A. 美国学者杜威所讲的“附带学习”

B. 班级生活中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结构对促进社会化的影响

C. 课程知识负载着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以隐含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

D. 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生活中,有意无意之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

25. 提出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美)杜威 B. (美)布鲁纳 C. (英)斯腾豪斯 D. (美)泰勒

26. 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衡量教师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这是(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7. 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8. 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因素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这是(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9. 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 )是中心环节。

A. 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 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 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 检查和巩固知识

30. 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实施教学,这是( )原则要求的。

A. 理论联系实际 B.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C.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D.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1. 对学生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主要属于( )的教育内容。

A. 爱国主义教育 B. 道德教育 C. 民主与法制教育 D. 集体主义教育

32. 教师吸引学生参与制定纪律条文,使学生负有责任感,这是实施( )的要求。

A. 自觉纪律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理想教育 D. 道德教育

33. 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

A.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 B. 教育者和德育内容的矛盾

C. 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 D.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4.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反映了德育的( )规律。

A. 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B. 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C. 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D. 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35.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

A. 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 知比行重要 C. 行比知重要 D. 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36. 关于操作测验,以下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

A. 它是一种非文字测验

B. 它主要通过观察被试实际的操作行为表现来进行评价

C. 这种评价主要用来检验被试将知识、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D. 操作测验只适用于动作技能的评价

37. 我国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的是( )。

A. 校长负责制 B. 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 党支部负责制 D. 民主集中制

38. 以下各类评价形式中,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 )。

A. 新课程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的摸底测验 B. 课堂提问 C. 课程结业考试 D. 升学考试

39. 以下关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较中,不恰当的是( )。

A. 形成性评价是多次性的,终结性评价则是一次性的

B. 形成性评价往往与教学过程合而为一,终结性评价则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C. 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往往是正式的评价

D.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外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40. 以下关于纸笔测验中主观式题目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 允许学生自由作答,自由做出反应

B. 命题比较简单,比较省时

C. 能够较好地用来检测学生高水平的认知能力,能较为清晰地反映被试的思维过程或解题过程

D. 给被试提供了猜测答案的机会

三、多项选择题(20题)

1. 学校教育概念的几个基本内涵是( )。

A. 教育发展受社会制约 B. 教育发展受到受教育者制约 C. 教育具有不同层级、结构

D. 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这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重要标志

2. 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分为( )几种。

A. 官学 B. 私学 C. 书院 D. 大学

3. 我国古代的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 )几种形式。

A. 察举制 B. 推荐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4. 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 )。

A. 取消等级教育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 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

C. 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 D. 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

5. 教育平等的含义包括( )。

A. 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社会化 B. 教育权利平等

C. 教育机会均等 D. 差别对待原则

6.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 )。

A. 自然环境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 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C.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政治的可持续发展

7.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从它产生与兴起的历史背景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A.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B.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C. 近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8.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从它产生与兴起的历史背景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A. 社群主义哲学 B. 国家主义思潮 C. 极权主义运动 D. 科学技术的发展

9. 在教育目的观上,具有社会本位论倾向的教育学者有( )。

A. (法)涂尔干 B. (英)罗素 C. (德)凯兴斯坦纳 D. (意)秦梯利

10. 新教师的入职辅导,主要通过( )进行。

A. 安排一个有序的计划 B. 请有经验的导师进行指导

C.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D. 定期到师范院校学习

11. 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履行教师聘约的义务包括( )。

A.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B. 忠实执行教育方针,努力实现教育目的

C. 遵守教育规章制度,努力工作 D. 履行学校聘任合同规定的各项聘约,完成教学任务

12.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 )。

A. 教育学 B. 管理学 C. 心理学 D. 学科教学法

13. 学生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在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别,针对这种差别所作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主要是学术型知识,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主要是实践型知识

B. 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往往是外显的公共知识,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往往是内隐的个人知识

C. 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往往是无活力的知识,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往往是有活力的知识

D. 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远离行动,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从不远离行动

14. 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 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 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 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15. 设置综合课程的合理性或内在依据在于( )。

A. 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这是人类知识发展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趋势

B. 有利于消除学生孤立地看待各门学科知识的倾向,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世界观

C. 有利于学生探索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发现新知识

D. 有助于开阔学生认知视野,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综合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16. 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 )。

A. 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 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 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 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17. 教学的任务是( )。

A. 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B.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C.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8. 教学过程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 )。

A. 间接性 B. 目的性 C. 引导性 D. 简捷性

19. 德育目标的确定受到( )制约。

A. 社会发展因素中的政治思想道德要求 B. 教师的德育水平

C. 社会发展因素中的生产力 D. 德育对象的发展状况

20. 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教师需要( )。

A. 建立培养一个健全的班集体 B. 通过集体的实践活动来进行

C. 注意非正式群体的引导 D. 正面教育为主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三 答案

一、判断(4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二、单项选择题(40题)

1.A ;2.C ;3.B ;4.D ;5.D ;6.B ;7.B ;8.C ;9.A ;10.B ;11.D ;12.D ;13.D ;14.B ;15.A ;16.A ;

17.B ;18.C ;19.D ;20.A ;21.B ;22.D ;23.C ;24.D ;25.D ;26.D ;27.B ;28.C ;29.B ;30.C ;31.B ;

32.A ;33.D ;34.C ;35.A ;36.D ;37.A ;38.B ;39.C ;40.D

三、多项选择题(20题)

1.ABD ;2.ABC ;3.ACD ;4.ABD ;5.BCD ;6.AC ;7.ABCD ;8.BC ;9.ACD ;10.ABC ;11.BCD ;

12.ACD ;13.ABCD ;14.ABC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CD ;19.ACD ;20.ABC ;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三 结束)


相关内容

  •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习题含答案(6)
  •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习题含答案(6) 第六章 一.是非判断题 1.研究生教育质量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基本教育水平和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 ) 2.专科教育注重知识的广泛性.融合性和实用性,而不强调各门学科知识间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主张把知识与技能分解为若干知识 ...

  • 体育概论试题及答案
  • 体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体育发展战略: 2.体育管理科学化: 3.体育教学 4.游戏的概念: 5.人文体育观的概念 三.简答题 1.体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有哪些作用? 2.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注意哪四个方面? 四:论述题 1.从体育课的组织工作.课的密度和负荷量以及培养学生 ...

  • 海南大学资料
  • 海南大学 遗传学(634) 1.遗传学 (参考书目:<遗传学>第三版 朱军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 (1)笔记80元 (2)讲义80元 (3)复习题90元 (4)近2-3年期末题共30元 (5)2套模拟试卷共30元 (6)2012考研专业课精准复习方案(视频)50元 (7)专业就业解 ...

  • 体育概论考试复习题
  • 1. 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 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2. 体育产生的的多源论(社会根源.外部因素):原始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渐 积累了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人类自身也得到发展,随着智力.体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水平也逐渐提高, ...

  • [体育概论]笔记
  • <体育概论>笔记 绪论 1. 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 体育概论常用的科研方法--情报资料搜集和文献资料综述法.整理和研究资料的方法. 第一章 体育与体育科学 1. 确定体育术语时考虑三条原则 (1).科学性(2).民族传统习惯(3). ...

  • 体育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 一.判断40 1.<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 D 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A.原始 B.本来 C.未来 D.基本 2. A 是体育产生的基本源泉. A.生产劳动 B.学习技能 C.生活实践 D.身体进化 3.广州成功举办了2010年第 B 届亚运会. A.15 B.16 ...

  •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报录比
  •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报录比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专业目录 专业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方向 科目一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科目三 科目四 复试笔试科目 00-无 626- ...

  • 01-14年成都体院真题
  • 2014年成都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试题<体育基本理论> 一 判断错误的改正 1.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受地域····的影响 所以在人脑中的体育概念不可能统一 2.体育形态的多样性和体育发展的地域性 ·····特征,所以体育有时候出现无序性 杂乱无章是正常现象 3.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 ...

  •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述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1.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1950,清华,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1960,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2.巩固和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 1962,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