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丰子恺"护心"

影响

学丰子恺“护心”

水凌波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18日   10 版)

从小我就喜欢瞎折腾。家里凡小手能够到的白墙上,尽是我的涂鸦。窗户呢,够不到,也要站在桌椅上,给每一个窗格都贴上剪纸。

不久,我在书里发现了一个慈眉善目、留着山羊胡子的老爷爷,他比我还喜欢“瞎折腾”。他就是丰子恺先生。

丰先生家,有一只神奇的挂钟。据说丰先生嫌它太古板了,把它拆了,用颜料把钟面涂成了天蓝色,再画上一丛绿柳,又剪了两只黑色的小燕子,糊在长短针的针头上。这一来,挂钟不仅仍能报时,在没有动画片的年代,还成了一幅动态的双燕逐柳图。 多有趣的老爷爷!

我一直渴望拥有一只丰先生家的钟。打那以后,我总是琢磨着家里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也动手“改造改造”。比如,用勺子挖红萝卜,挖成无数弯弯的薄片,沿着碗壁,堆成花瓣状。又央求妈妈切几颗橘皮粒,做花蕊。我独创的“萝卜牡丹”上桌了。

这当然不过瘾,要知道丰子恺先生可是连自己的房间都当作艺术品布置呢。他以座位为中心,书架、脸盆、火炉都是配饰,力图整齐和谐,一个月内挪动数次,乐此不疲。

读到研究生了,我还是那么喜欢“瞎折腾”。买了许多动物N次贴,在书上贴满标签,否则坐在古籍部里校对版本是多么枯燥呀。背包旅行路上,只买最便宜的空白明信片,画上手绘路线图,日进一程,连成旅行日记。

小时候想要一个丰子恺一样的老爷爷做玩伴,长大后,我更羡慕丰先生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妙趣横生的能力。一个妇人抱着小孩看花,两个友人系了马在酒楼喝酒,都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没有大悲喜,也不上色,在他笔下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情味。

这种能力,即使在苦难中也没有变过。抗战期间,丰子恺一家逃难到了重庆。他的几个朋友去看望他,却见到院子里一群孩子正忙着搓泥巴,丰子恺负责把孩子们搓好的泥巴切成小方块。见有客人,丰子恺洗了手笑着说:“我们在做麻将牌,这里物资缺乏,孩子们喜欢玩麻将,我们就自己动手做。”

他曾问孩子最喜欢什么事,孩子说“逃难”。再问什么是“逃难”,孩子说:“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原来,丰子恺正是从孩子们那里得到了启示,发现了一个与成人世界截然不同的天然世界。

当孩子们渐渐长大懂事,丰子恺这位“顽童爸爸”一面为孩子们的独立感到高兴,一面又为孩子忧虑,担心他们告别童年,进入成人世界后,不再有小时候的率真、勇敢。

看到身边90后、零零后的孩子们,刚上幼儿园就被父母逼着学英语、学特长,我庆幸自己能在丰子恺的笔下找到童年嬉闹的影子:拿蒲扇当脚踏车,和草木虫鱼玩到天黑。

而今,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小组,专门吐槽与父母的斗智斗勇。要是丰先生知道了,该有多伤心呀!也许,不是不懂事的孩子多了,而是像丰先生这样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的父母少了。

俞平伯评价丰子恺的漫画“如一片片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正因活在“有情世界”中,丰先生才那么喜欢“折腾”,在平凡中发现美,在平淡里体味真,在苦难里感受趣。就像他在《山水间的生活》中所写:“我往往觉得山水间的生活,因为需要不便而菜根更香、豆腐更肥”、“因为寂寥而邻人更亲”。

而我开始懂得平淡里的真味,却是因为父亲的病。高三那年,父亲病倒了,母亲日夜守候在医院,我则沉默地孤军奋战着。肾炎忌口,特别是忌盐。起初,寡淡无味的饭菜让我难以下咽,家中常年弥散着中药的味道。

日子渐渐好转起来,我反倒爱上白米饭里稻谷的真香了。这是我很少言及的苦。因为,在这苦里,有幸福,有欢笑,有爱。家虽小,可三个人彼此相爱,生活并没有缺少了什么。就和丰子恺先生的泥巴麻将一样嘛。

再去看丰子恺,感受到的便不再只有童真童趣,那画里分明有一种悲悯沧桑的情怀。便明白,丰子恺先生的平淡并非寡味,也非闲散。

他恰恰是懂得浓烈的,他曾撰文讨论为什么红色配绿色,反而会显得饱满、圆润。他恰恰是关心时事的,反映百姓疾苦和抗日的作品俯拾即是。他恰恰是最会洞察人情世故的,针砭时弊,不动声色却入木三分。

这精神,来自孩童,也来自佛教。他曾说:“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被窃走至今未归的《护生画集》更是丰子恺生前最喜欢的画集,童心未泯,万物有灵。

如今,迷茫无奈时,翻开丰子恺画集,会感到自己仍活在“有情世界”里。顺境之中,丰先生又像一阵凉夜清风,不至冲昏头脑。丰先生教我们,这世界有爱,有恶,有喜,有悲,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喧嚣中“护心”。

影响

学丰子恺“护心”

水凌波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18日   10 版)

从小我就喜欢瞎折腾。家里凡小手能够到的白墙上,尽是我的涂鸦。窗户呢,够不到,也要站在桌椅上,给每一个窗格都贴上剪纸。

不久,我在书里发现了一个慈眉善目、留着山羊胡子的老爷爷,他比我还喜欢“瞎折腾”。他就是丰子恺先生。

丰先生家,有一只神奇的挂钟。据说丰先生嫌它太古板了,把它拆了,用颜料把钟面涂成了天蓝色,再画上一丛绿柳,又剪了两只黑色的小燕子,糊在长短针的针头上。这一来,挂钟不仅仍能报时,在没有动画片的年代,还成了一幅动态的双燕逐柳图。 多有趣的老爷爷!

我一直渴望拥有一只丰先生家的钟。打那以后,我总是琢磨着家里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也动手“改造改造”。比如,用勺子挖红萝卜,挖成无数弯弯的薄片,沿着碗壁,堆成花瓣状。又央求妈妈切几颗橘皮粒,做花蕊。我独创的“萝卜牡丹”上桌了。

这当然不过瘾,要知道丰子恺先生可是连自己的房间都当作艺术品布置呢。他以座位为中心,书架、脸盆、火炉都是配饰,力图整齐和谐,一个月内挪动数次,乐此不疲。

读到研究生了,我还是那么喜欢“瞎折腾”。买了许多动物N次贴,在书上贴满标签,否则坐在古籍部里校对版本是多么枯燥呀。背包旅行路上,只买最便宜的空白明信片,画上手绘路线图,日进一程,连成旅行日记。

小时候想要一个丰子恺一样的老爷爷做玩伴,长大后,我更羡慕丰先生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妙趣横生的能力。一个妇人抱着小孩看花,两个友人系了马在酒楼喝酒,都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没有大悲喜,也不上色,在他笔下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情味。

这种能力,即使在苦难中也没有变过。抗战期间,丰子恺一家逃难到了重庆。他的几个朋友去看望他,却见到院子里一群孩子正忙着搓泥巴,丰子恺负责把孩子们搓好的泥巴切成小方块。见有客人,丰子恺洗了手笑着说:“我们在做麻将牌,这里物资缺乏,孩子们喜欢玩麻将,我们就自己动手做。”

他曾问孩子最喜欢什么事,孩子说“逃难”。再问什么是“逃难”,孩子说:“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原来,丰子恺正是从孩子们那里得到了启示,发现了一个与成人世界截然不同的天然世界。

当孩子们渐渐长大懂事,丰子恺这位“顽童爸爸”一面为孩子们的独立感到高兴,一面又为孩子忧虑,担心他们告别童年,进入成人世界后,不再有小时候的率真、勇敢。

看到身边90后、零零后的孩子们,刚上幼儿园就被父母逼着学英语、学特长,我庆幸自己能在丰子恺的笔下找到童年嬉闹的影子:拿蒲扇当脚踏车,和草木虫鱼玩到天黑。

而今,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小组,专门吐槽与父母的斗智斗勇。要是丰先生知道了,该有多伤心呀!也许,不是不懂事的孩子多了,而是像丰先生这样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的父母少了。

俞平伯评价丰子恺的漫画“如一片片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正因活在“有情世界”中,丰先生才那么喜欢“折腾”,在平凡中发现美,在平淡里体味真,在苦难里感受趣。就像他在《山水间的生活》中所写:“我往往觉得山水间的生活,因为需要不便而菜根更香、豆腐更肥”、“因为寂寥而邻人更亲”。

而我开始懂得平淡里的真味,却是因为父亲的病。高三那年,父亲病倒了,母亲日夜守候在医院,我则沉默地孤军奋战着。肾炎忌口,特别是忌盐。起初,寡淡无味的饭菜让我难以下咽,家中常年弥散着中药的味道。

日子渐渐好转起来,我反倒爱上白米饭里稻谷的真香了。这是我很少言及的苦。因为,在这苦里,有幸福,有欢笑,有爱。家虽小,可三个人彼此相爱,生活并没有缺少了什么。就和丰子恺先生的泥巴麻将一样嘛。

再去看丰子恺,感受到的便不再只有童真童趣,那画里分明有一种悲悯沧桑的情怀。便明白,丰子恺先生的平淡并非寡味,也非闲散。

他恰恰是懂得浓烈的,他曾撰文讨论为什么红色配绿色,反而会显得饱满、圆润。他恰恰是关心时事的,反映百姓疾苦和抗日的作品俯拾即是。他恰恰是最会洞察人情世故的,针砭时弊,不动声色却入木三分。

这精神,来自孩童,也来自佛教。他曾说:“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被窃走至今未归的《护生画集》更是丰子恺生前最喜欢的画集,童心未泯,万物有灵。

如今,迷茫无奈时,翻开丰子恺画集,会感到自己仍活在“有情世界”里。顺境之中,丰先生又像一阵凉夜清风,不至冲昏头脑。丰先生教我们,这世界有爱,有恶,有喜,有悲,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喧嚣中“护心”。


相关内容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早读人物素材 丰子恺3
  • 人物 (丰子恺3) 有口皆碑 丰子恺:静如一泓,反照日月 在中国现代的文人墨客中,丰子恺先生无疑是别具一格的一道景语,他多彩的人生道途上,处处开满着文学与艺术的奇葩.这位被称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以其光华的风骨和气品为后世所推崇,又因其在人生盛年追随弘一大师皈依佛门,而 ...

  • 艺术人生――丰子恺漫画和散文欣赏
  • 第四章 艺术人生―丰子恺漫画欣赏 前言 画家.作家.艺术教育家,这就是读者心目中的丰 子恺,三位一体的丰子恺,过着艺术人生的丰子恺. 丰子恺在<我与弘一法师>一文中说过,艺术的最 高点与宗教相接近.又说,他没有追随老师达到宗教的 层次,而是停留在艺术的层次,是因为他"脚力小&q ...

  • 漫话丰子恺先生的_漫画_
  • 2007年第9卷第2期 总第83期 巢湖学院学报 JournalofChaohuCollege No.2.,Vol.9.2007GeneralSerialNo.83 漫话丰子恺先生的"漫画" 张磊 (巢湖学院艺术系,安徽 巢湖 238000) 摘要:丰子恺的艺术生涯是从漫画开始的 ...

  • 浅析丰子恺的艺术
  • 2014年02月14日 10:29   芷兰雅集 丰子恺作品欣赏 1/23 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 分享|评论( ...

  • [微旅行]真名士丰子恺,流风韵缘缘堂
  • ·浙江桐乡石门镇丰子恺故居 微旅行·读书村原创-向岛作品 缘缘堂 ·向岛 这回来杭州,接待方安排的行程中,原本是没有丰子恺故居.那天参观完乌镇时间尚早,加上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决定性因素是接待人员看来情绪不错,就临时增加了去丰子恺故居的参观.两处同属浙江桐乡,离得本来也就不远. 年少时读丰子恺要说比 ...

  • 建国之后的丰子恺:在艺术中逃难
  • 作者=夏榆 来源=2016年4月<经济观察报·书评> 一 1920年春,丰子恺从上海搭乘"山城丸"邮轮赴日本.其时他怀着做职业画家的志向,到东京学习西洋美术."到东京窥见了西洋美术的面影,回顾自己的贫乏的才力与境遇,渐渐感到画家难做.不觉心灰意懒起来.&qu ...

  • 吾爱童子身113
  •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 --浅析丰子恺作品中的儿童情结 摘 要 自上个世纪,"五四运动"的以来,"儿童"也真正成为了"人".纵多学者,纷纷为新的儿童观做努力,这便出现了至今人们仍在阅读的诸多儿童作品.丰子恺,也是其中 ...

  • 艺术 | 李叔同.丰子恺师生的"艺术人生"与"人生艺术"
  • 开 篇 在中国现代文艺史上,李叔同.丰子恺师徒是一道不可忽略的风景.丰子恺高深的艺术造诣以及他独创性极强的散文.漫画等文艺作品,为他赢得了"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的美称.而在他的成长.成才道路上,受其师李叔同影响颇深.这种影响,不仅仅在艺术领域,更在哲学.宗教.伦理等多个方面. ...

  • 浅谈丰子恺的漫画与人生
  • 浅谈丰子恺的漫画与人生 摘要:伟大的生活给我们提供了无数的画材,在丰子恺的漫画中无处不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亲近.丰子恺的画朴实无华,但却能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生活的伟大.他教导我们要抱着对生活的热爱,自然的热爱的态度去创作,才能画出最荚的图画. "读过我的文章,看过我的儿童漫画,而没有见 ...

  • 丰一吟谈父亲丰子恺(图)
  • 丰一吟在广州笑对"丰子恺迷" 作为"五四"以来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自问世以来的数十年间,备受读者喜爱,一版再版.尤其是配合弘一大师书法的两册,更是读者收藏的对象.最近,丰子恺先生之女丰一吟与弘一大师传人一心道人合作 ...